0

孝经读后感高中1000字【精彩20篇】

在考试之后我们要学会总结与反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孝经读后感高中1000字字,欢迎阅读。

浏览

1163

作文

278

篇1:悲惨世界读后感高中生通用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本书作者雨果这样评价。

可以说,《悲惨世界》这部皇皇巨作在写作之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据雨果所知,1806年,一个叫彼埃尔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苦役;1828至1830年间,雨果先后搜集了有关奥利主教和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此外,雨果参观了比赛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1848年的革命打断了他的创作,12年后他才回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中,直到1862年,《悲惨世界》在比利时问世。小说的创作历史三十余年,堪称鬼斧神工。这段时间也是法国的多事之秋,政权在王权制和共和制之间来回变动,雨果在此期间也遭受了种种磨难。

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冉阿让为养活姐姐的孩子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几次逃狱未果,服苦役达19年之久,以致出狱后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欲望。但因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成为了勤劳致富的马德兰市长。后身份暴露重又逃脱监狱,解救已故女工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后不断遭警探沙威的追捕,参加了共和起义,并解救了马吕斯。既而,他促成了马吕斯与珂赛特间美满的婚姻。马吕斯却因误会冉阿让的真正身份而疏远了他。在冉阿让临终前,误会得到冰释,他躺在青年夫妇的怀中安然死去。

文章情节曲折跌宕,叙述风格抒情味浓,语言昂扬激越、热情洋溢。

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在探索人物的心灵时,雨果写到:“在但丁面前也曾有过这样一扇阴森可怖的门,他曾犹豫过,不过我们还是进去吧。”

冉阿让内心善与恶的斗争,似乎失去珂赛特关爱的挣扎,以及告诉马吕斯自己真实身份的矛盾迷惘,小伽弗洛什纯真儿童内心世界,还有外祖父吉诺曼对马吕斯的拳拳爱心与他倔强性格的冲突等等。雨果都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渲染、勾勒。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确是一件让好奇心得到满足又使人生悲的事情。雨果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笔细腻激扬,理解和同情的心情油然而升。

文章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在情节展开中穿插许多冗长的介绍和议论。譬如,为了介绍马吕斯的父亲如何在战场上被泰纳迪埃解救,作者之前详细叙述了滑铁卢战役的经过;还曾煞费苦心写了一篇有关俚语的论文等等。这些固然不乏真实性,也显示了作者的知识之广与才气之盛,但上百页的篇幅的确影响到了情节的发展。

在情感方面,雨果自己说:“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惩罚依然存在,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社会毒害的现象依然存在,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就不会是无益的。”

总而言之,《悲惨世界》是人类苦难熔炼的绚烂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悲惨世界读后感高中生通用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主要以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背景,以经典历史事件和历史建筑补充文章内容,以冉阿让由恶变善,贵族子嗣马吕斯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生动形象的揭露了法国旧社会的极度不公,下层人民生活的黑暗和艰难。

在第一部中,主人公是一名为兄弟偷窃而获五年徒刑后有多次越狱失败才服刑的苦役犯冉阿让。受到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平待遇之后他就决定报复这个社会。但就在他实行报复行窃大主教的第二天就被警察抓回,但大主教并没有以牙还牙,反而帮他圆场并送他一对银烛台。因此他被感化。几年后,凭他的努力,他改换身份并在一座滨海小城当上市长,并让其城市变得繁荣富强,且因此威名远扬。这时,他认识一名贫苦的女工,元帮她摆脱困境,并救回他女儿但黑心的德纳第再三推托敲诈,时间遭到延迟。但是,在一切发展顺利时,他经他服役时的监狱长及现在的手下沙威得知,有一名可怜人被误认为冉阿让。历经许久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决定去拯救那个可怜的人。但也因此服刑。不过,在苦役期间,他诈死,并成功从德纳第手中领回珂赛特。数年后,进步贵簇青年马吕斯爱上了长大的珂赛特。但悲剧再次重演,德纳第绑架了冉阿让,而马吕斯就在一旁,然而德纳第正是马吕斯父亲的恩人,他陷入抉择之中。最终,他用妙计救下冉阿让,而德纳第则被抓。

在第二部中,马吕斯与柯赛特相识并相爱,而后来马吕斯又因冉阿让受到威胁举家搬迁至英国,将无法再见珂赛特,才加上向外公求援失败,悲痛欲绝,因此参加街垒,并且成为头领。冉阿让得知消息后,也赶来参加。随后经过激烈的战斗,街垒被攻破,马吕斯的朋友集体战死,但是马吕斯被冉阿让救下,随即转移到外公家。最终外公回心转意,接纳珂赛特,两人最终结婚。冉阿让为他们献出积蓄。可惜的是,不久他撒手人间。

整部小说环环相扣,规划整齐,叙事明晰。通过描写马吕斯对拿破仑和他父亲彭眉胥的无比崇敬,抒发他对法国革命家的赞扬。同时,作者也描写了由无尽的苦难和贫困造就成的丧失人性的恶棍。他们为了生存抛弃了尊严,为了金钱可以讨好任何人;也抛弃了儿女,完全将自己的儿女视为累赘;更失去了人格,如野兽般地咆哮,为利益不惜一切。这正是法国黑暗旧社会的真实写照。

世界注定是不公平的,有富裕就注定有贫困。作者借此书就是表达不公黑暗的封建王朝终究会败落,人类应敢于进步:“人类总是在进步的,而流血的就是革命。”既然生在这世界,我们就要不断超越自己,建造和平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孝经》读后感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可以了。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做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又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儒家讲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孔孟儒学提倡这种孝道,毫无疑问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对于今天来说,也适合我们现代社会。

五四以来,我们虽都在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但是相对古时"孝"与"忠"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民众最讲究最看重的两大思想观念来说,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事实上,现代的中国人"孝"的观念已明显淡薄了很多很多。如果长此以往又听之任之的话,若干年后,又将是怎样?细细寻思,我们很有必要继承我们所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悲惨世界读后感高中生通用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从《悲惨世界》认识雨果的。

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善良和博爱在悲惨的社会现实在发亮的故事。尽管那个时代的背景如此灰暗,但从故事在我仍能感到从心底升起的温暖。

无论是主人公冉阿让、警察威尔还是米里哀主教,他们都很执著,冉阿让执著于对世界和社会,对道德与法律投桃报李的潜规则,米里哀主教执著于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夜不闭户,对全世界以德报怨的品质,然而,尽管在某些角度上,威尔是反角,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执著的,他为他的执著放弃一切,后来因为被自己处心积虑要带进监牢的冉阿让所救,他一生所执著的信念瞬间被冲击得只剩下碎片,他无法想信,尽管事情就发在在他身上,最后,他受不了道德良心的拷问,向自己开了最后一枪,死在那个悲凉的夜晚。

书中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个灰色的冬天,冉阿让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他带着犯人耻辱的标记,走进一个小镇。小镇上每一个人都避开他,没有人会收留一个曾经的小偷。当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命运为他打开了一扇门。他在一位好心的老妇人的指点下,拜访了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住在华丽的教堂旁边一间低矮的小屋子,而镇上的小医院则搬进了大教堂——这位主教让出了本应属于他的华美的教堂,镇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有一位如此可敬的主教。米里哀主教的屋子燃着温暖的炉火可以照到从不关上的门的外面。出人意料地,米里哀主教以接待贵宾的形式接待了这个潦倒的主人公。或许是长期的监禁使他的报复心益增,他最后还是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套银餐具。但天亮以后,小镇的警察抓住了他,并送到主教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害怕,他又要回到那个黑暗的地方了吗?那个仁慈的主教看到昨天他收留的人正如主教的妹妹所担心的那样,他会后悔吧。然而没有,他所有的想象都落空了。米里哀主教诚挚地看着他的眼睛,片刻以后,他微笑地问冉阿让:“你早上怎么走得这么急?把我要送你的一对银烛台都忘了拿。”说着拿来他姑姑留给他的唯一一对银烛台,递给冉阿让。警察连忙放开他,连声道歉。冉阿让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大逆转。他一直没回过神来,站在米里哀主教门前,米里哀主教微笑地询问他:“您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故事从这里展开了,尽管后来再没有见到米里哀主教,但改变后的冉阿让不正是另一个米里哀主教吗?在故事的最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以最幸福的方式,他所收留的芳汀的女儿送他离开,在汇流成河的泪水和崇敬中,他安详地熟睡了。

这部作品写于一八六一年。当时这部作品把雨果推上文学巅峰,雨果是高傲的,也是孤独的,他笔尖露出的锋芒,让历史也为之一震,雨果是不朽的,一如他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我曾经看过,看后没有什么印象,只是觉得里面的八路军很厉害,心里滋生了一个长大后也要当八路军的愿望。可当我今天重新观看这部电影时,感觉不一样了,我被那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主力一团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接到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任务时,为了拖住敌人,他们把敌人引到狼牙山上,利用那险要的地形,把一大批敌人一次一次的打了下去。后来又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在完成任务后,五位壮士壮烈跳下悬崖的故事。

在战斗中,战士宋学义使出浑身的力量扔手榴弹,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个小战士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副班长葛振林打枪时发出的那阵阵吼声……这幅幅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这些地方看出来,他们对敌人是多么的仇恨,多么的想消灭敌人。每看见一个敌人倒在地上,我和他们一样兴奋,高兴的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大声喊道:“打的好!打的好!”

五位壮士艰难地到了山顶,歼灭敌人的大好时机到了,可班长马宝玉却负伤了,接着又发现子弹也用完了,只剩下了一枚手榴弹,可他们却不慌不忙,沉着冷静。最后在班长的指挥下,石头成了他们手里最好的武器,只见他们搬起石头狠狠地向敌人的头上砸去。五位壮士作战时的沉着冷静和英勇、机智,让我佩服不已,此时此刻,我真想冲到战场上去,跟他们并肩作战,与敌人血战到底。

由于敌人的兵力过于强大,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位壮士看看前面的悬崖峭壁,再看看身后的敌人,他们走到悬崖边,昂首挺胸,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___万岁!”的口号,纵身跳下了悬崖。看到这一幕时,我的心被揪了一下,忍不住用双手捂住了眼睛,不忍心再看下去。在这危急时刻,他们不愿被敌人活捉,更不愿死在敌人的枪口下,于是选择了跳崖。他们的举动是多么的悲壮,多么的伟大,他们真的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啊!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想:谁不珍惜自己年轻的生命呢?可是,为了人民,为了党,为了祖国,这五位壮士豪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么伟大的壮举啊!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

这部电影真的值得我们观看,现在这特殊时期,日本人要来占领我们的国土——钓鱼岛。钓鱼岛是中国的,我们全国人民要发扬五壮士爱国的精神,团结起来抵制日货,守护我们的领土。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来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演义读后感高中800字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汉朝末年,汉灵帝越来越残暴,导致爆发了强大的农民起义,自己逃到北岸的哪里去都不知道了。后来,冒出来很多英雄,也有几个奸雄。下面我慢慢给你们介绍。

有一人,他姓刘名备字玄德,结拜兄弟有张飞、关羽。那张飞,字翼德,只有个长子张苞。那关羽,字云长,有义子关平,儿子关兴、关索。军师有孔明、庞统。其他人么,还有孙坚将军、曹操奸贼等。

当时天下大乱,曹操到了北岸,做了汉献帝丞相;刘备到了荆州,投奔刘表;孙坚来到江东,开创了东吴。后来,刘表、袁绍等几个人都被曹操奸贼给杀了,再随着周瑜火烧赤壁,三国鼎立的局面终于形成,分别是蜀汉、曹魏、东吴。

后来,司马昭灭了蜀汉,司马炎灭了东吴。三国归晋,整个三国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有一次,我对我爸爸说:“爸爸,你知道我三国时代我最恨的是哪件事情吗?”“什么事情?”爸爸问。“那我就告诉你吧。”我笑呵呵地说,“关羽把曹操放了!否则的话,北方就平定了!”爸爸听了,哭笑不得。

《七步诗》大家都熟悉了吧?其实呢,曹操也是个诗人,写过一首《短歌行》。

三国时期,我最喜欢的国是“蜀国。”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再是姜维,再是刘备。我先说明一下,我为何喜欢孔明。

那是因为,诸葛亮几乎每次都打胜仗,我很佩服他的学问。单幅和司马微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单幅说:“用我和他相比,就好像乌鸦比凤凰一样。”司马微说“在我看来,或许只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可以和他比一比。

一开始,关、张二人都不相信诸葛亮的才华,还开玩笑说:“先生为什么不请‘水’去?”后来在大败夏侯惇时,才相信孔明的才华,说:“先生真了不起!”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战争是“马谡大意失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劝告,上山扎寨,结果被围的水泄不通,士兵纷纷投降。诸葛亮因为自已用人不当悔恨不已,后来挥泪斩了马谡。

如果要问我三国时代我最讨厌的人,那就是刘阿斗了。

三国时代,我只有一个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懿能活那么长时间?

还好现在没有战争,不然,我们要受多少苦难啊!

战斗时期,成败主要靠计谋,当然也要武将勇猛,最好能“文武双全”。在东吴,孙坚是“武,”孙策是“武,”孙权“‘文武双无’,”孙皓是残暴的君主。周瑜是“文,”鲁肃是“文,”吕蒙是“文,”陆逊是“文。”在蜀汉,张飞是“武,”关羽是“武,”黄忠是“武,”马超是“武,”赵云是“武,”孔明是“文,”庞统是“文,”姜维呢,却是“文武双全。”曹操那里,司马懿是“文,”武呢多看了《三国演义》后,我最想成为三国里的诸葛亮。我也希望我以后能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演义读后感高中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节活动,我也看了不少,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还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受益匪浅,其中《三国演义》至今也令我记忆犹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了近200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无双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他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读来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红脸大汗,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风度不凡,颇有英雄气概。”这句话描写的是忠勇无双的关于。小说多处描写了他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刮骨疗毒”就是其中一则:关羽率军向樊城进攻,不料被曹军毒箭射中右臂。关平拔出臂上的弩箭,发现毒性已经入骨,关羽的右臂很快变得轻肿,不能正常活动了,但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军,众人只好四处求医,忽然有一天,一个人从江东驾着小船,经直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见关羽,来给他医治。关平一听,大喜过望。来人竟是天下闻名的神医华佗!关羽请华佗坐下,命人献茶,然后问华佗怎么治?华佗说“我自有医治办法,只是担心君侯害怕”关羽大笑道:“我视死如归,没什么好怕的。”华佗说:“立一根标柱,柱上钉上一个大铁环。把手臂塞在铁环立,用绳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刮开皮肉,刮开骨头上箭毒,在敷上药缝合就没事了。”关羽称不用标柱铁环,饮了几杯酒,人在与马良下棋,华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面接污血,割开皮肉,用到刮骨,发出了细细碎碎的声音。关羽脸上也没有痛苦的表情。

伤好后关羽设宴答谢华佗。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内心被关羽的镇定和顽强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设一下,如果自己是关羽,也会在刮骨疗毒时饮酒吃肉,笑谈下棋吗?我想所有的回答几乎都应该是“不可能会”。记得几年前,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当我得知要做胃镜时,胆小害怕的我立刻放声大哭,死活不愿意,又哭又闹。妈妈连拖带啦才强行让我做完了检查。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关羽不畏艰险、镇定自若、乐观直爽的精神与性格,那我们也会变得坚强起来;面对困难,毫不惧怕。我们还要去人之长,补己之短。误学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俯卧“的心理,只学刘备宽厚仁义,之人善仁的品质;勿学关羽的心高气傲,只学他的勇敢顽强……作为21事迹这个款新时代的人,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英雄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语高中读后感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礼之用,和为贵”,要说起维系中华上下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纽带,当非儒学莫属,若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画上休止符的时代算起,儒学的光芒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荡漾了两千年,此中亦有不少儒学精华被传承至今,体现在当今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若要说儒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那么《论语》则是儒学文化的结晶,或者说,朴素而华丽的真理。

时间的长河冲不走《论语》带给后世的文化沉淀,历史的冲刷刷不掉《论语》立于中华文化中的丰碑。作为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将孔子“仁”的思想作为中心,言语间无时无刻不在默默传递着“礼”、“德”、“孝”等思想。纵然时隔千年,细细翻读《论语》,那位对于“八佾舞于庭”而感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恪守周礼的孔子,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推崇孝心的孔子,建议统治者“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强调以德教化人民的孔子,仿佛就在读者面前触手可及——他不苟言笑,举止庄严,用礼得体——两千年的厚重历史带不走他在读者眼前的真切感。

——在孔子自己的眼中,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位圣人,他有时也有不解之处需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也有“沽之哉!我待贾也!”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但他所言所行中的“仁”都以一种和谐的姿态安逸地落在《论语》中古老的文字上,几经岁月的波折,被历史的浪花磨去了棱角,如一枚鹅卵石般静静地躺在人类文化海洋的滩涂上。

《论语》是朴素的,其中除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外没有任何多余修饰的辞藻,一行行文字如商周的编钟般利落大方,而叙述道理也常常使用朴素的比喻。例如“子罕”篇中提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言辞简洁,以朴素的松木作比,准确有力地道出了孔子对于“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志的肯定与赞扬。

但同时《论语》又是华丽的,这份华丽如一口被尘封许久的檀木箱子,只有你静下心来轻轻拂去表面的尘埃,再小心地顺着开口推开盒盖,你才能发现其中真正让人赏心悦目的瑰宝。细细品味“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上如揖,下如授”,可以感受到孔子行周礼时的庄严感与华丽感,而又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不难察觉到孔子对于天地万象的不断变化发出的感叹,或许孔夫子善于从迁流的现象追求不迁流的本体,才能看到另一种华丽的人生境界吧。

《论语》的华丽蕴藏于朴素之中,使人在品读之余无限回味。冥冥之中总能体会到一位长者穿越时空的谆谆教诲,纵有千年时间间隔,却仿佛也能听到他在教导着我们: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悲惨世界读后感高中生通用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悲惨世界》,我已泪流满面。

我实在是被主人公冉·阿让的那份善良给打动了。在阅读时,我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一个情节上:冉·阿让是一个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关押了19年做劳役犯的一个人。主角冉·阿让在做市长的时候,救了一位仇视他的老人的命,还给了他一些钱,给他找了份稳定的好工作。虽然他这个举动使一个一直在抓他的警察,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当他的真正劳役犯的身份暴露时,他当时长的时会整个城市做了那么多贡献,人们就全都忘了,就记得他是个犯人,可见人们的狼心狗肺。

多少年后,冉·阿让被那个警察追到一个死胡同里,许多警察都来搜查这个胡同,他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不管躲到哪儿,警察迟早会发现他。

这时他翻越了一堵墙。墙内是一个修女院,院子中唯一的男人就是那样那个老人。那个老人认出他来了。老人帮助了他,而且一直尊敬他,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好市长。从此以后然而让就成功的在这个修女院里面的隐藏,与世隔绝,不被警察追捕。

这证明了什么?这证明了好人有好报。你帮别人别人就会帮你。其实你帮他的时候并不是为了以后他来帮你,但你可以让一个人活的更好,让你在他的心目中更加伟大。只要这样,某一天,你再遇到他,他绝对会感激你。除非他是一个真的坏人。如果是坏人就尽量不要帮他了。

这个故事情节真是催人泪下。给人无尽的感慨。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性的东西,在整个故事当中也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它衬托了冉·阿让善良的心灵。让我们相信好人有好报。

像冉·阿让这样的好人,估计是不会相信好人有好报的。他干了多少好事啊!但是他怎么还是最后被人当做一个苦役犯呢?命运不断地折磨他,说不定他早已失去信念。但是并没有,他是好人,是好人,命运就不会对他特别不公。一件事的结局一定是好的,如果现在不好,就说明这件事还没有结束。不能失去信念,一定要相信好人有好报,去做一个好人。

好人有好报是真的,但千万不要为了回报而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来报答自己只是一个推动你做好事的理由,但是并不能成为根本的原因。做好事要不图回报,是否回报是别人的事,但只要他回报,就证明了你做的好事有价值。只要能让帮助的人更加快乐,就证明了你的行为有价值。

冉·阿让造福了那么多人,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因为他的大恩大德而感激他,但是他使这整个的城市富强起来,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别人过得更好就是对你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论语高中读后感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爱传统文化,《论语》吾之最爱也。

《论语》与我初次结缘

在我读学前班时,妈妈在朋友的介绍下买回一本《论语》,那时我不识字,但翻着那简短的文字,我就很好奇,硬拉着妈妈教我读。刚开始,第一则,妈妈每天教我读5遍。俗话说:“反复是记忆的基础”。到第五天时,我已经能背诵第一则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也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学第二则时,就坚持复习第一则,就这样我坚持了一段时间,我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我也明白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道理,尝到了“反复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理解的窍门”的滋味。

《论语》与我成为朋友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这本书成了要好的朋友,它一直就在我的书桌旁陪着我读书,空闲时我随手一翻,它就像变魔术一样,化身为圣人,与我促膝相谈——与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

在学习中,每当学到《论语》知识我就非常激动,因为我又可以和我的朋友见面了。当老师教我们班的同学读时,我已经会背了,当他们会背,我就会默写了,这时老师就会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太棒了!”这时我在高兴之余,更要感谢我的好朋友———《论语》

当我学习懒惰做作业不思考时,我的朋友也会敲着我的脑袋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时我明白了以后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论语》是我生命中的指路明灯

《论语》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论语》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论语》是灯,照亮夜行的路,《论语》是路,引我走向黎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懂得了如何培养言而有信,严于律己的处事品质。在我们班的同学中,大多数都不能言而有信,严于律己,犯了错误总是想推卸责任,从不找自身的原因。而有修养的人却能在遇到问题时,不断反思自己并修正自己,宽以待人。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认真学习《论语》,那么就会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

转眼间,我即将结束初中的生活,我的朋友《论语》仍然陪着我,为我的成长指明方向。

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论语》

近年,社会上掀起了传统文化热。各种方式都在普及《论语》。但有的演讲并没有把握它的本质,有的影视剧只为追求收视效果,却不尊重历史,这样普及传统文化并不好。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知行合一。

总之,我会从现做起,从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诵读《论语》,我也要把这种方法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海底两万里读后感高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很好玩。《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已经津津有味地读了两遍,可还是意犹未尽。每次读这本书,我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彷佛自己也登上了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周游海底世界,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他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儒勒﹒凡尔纳把海底世界描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可那时人类还没有发明潜水艇,难道他有先知先觉?这真是不可思议啊!

一百多年过去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切早已从科幻变成了现实。我想,等我长大了,也要登上潜水艇,作一次真正的海底旅游。那时我还要带上这本书,一边品读着科幻小说一边欣赏真实的海景,那该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讲世界上突然出现了一只“海怪”,这只“海怪”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轰动。

一个教授和他忠实的仆人一起去海上观察不明生物。不幸,船被击沉了,他们和尼德兰一起落到了所谓的怪物身上,结果,阿尤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还有捕鲸好手——尼德一起发现了那只“海怪”的秘密:那只海怪并不是动物,是一艘叫鹦鹉螺号的潜水艇!

鹦鹉螺号的船长叫尼摩,他带阿尤纳斯教授和康塞尔、尼德一起漫游了海底,参观了南极大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康塞尔,因为他就像阿尤纳斯教授的贵重物品一样,随身携带。

当阿尤纳斯教授与尼德意见不和的时候,康塞尔也会帮助阿尤纳斯教授打消尼德的阴谋诡计。

其中,有几章很有意思,分别是: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沉没的大陆、海底电缆、追击……我最喜欢的是沉没的大陆。

沉没的大陆主要讲的是11点时“我”和尼摩船长去海底旅行。一路上,“我”看到了一些可怕的动物:巨大的龙虾藏在岩洞里,瞪着眼睛,挥着大爪,还有庞大的海蟹、大得吓人的章鱼。最终来到了亚特兰帝斯,这可是十万年前的遗迹呀!“我”很惊讶,仔细地看着这里,想要把一切都印在脑子里,过了一个小时才回去。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深地感受到这么一个道理:科学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被坏人利用,还有,我们不能随便屠杀海底动物。

另外,即使再发达的科学设施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像鹦鹉螺号就搁过浅,被土著人袭击过,在南极冰层困住过。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总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好看,我百看不厌。我很喜欢《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很爱惜它,连角都没有折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割不正不食”——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会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味,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写在前面的话

初读《论语》是在九岁,那时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无奈地阅读,但是在睡前的半小时仔细品读中,发觉《论语》既朴实无华有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出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酝酿壮志凌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描摹坚贞意志;“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又睿智的言语使我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

在时光与岁月的见证中,我慢慢咀嚼《论语》,规范我的言行与学习方法。其中,改变了我的方法与选择的要数那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记得刚步入初三时,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各种教辅书上的方法使我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成绩是忽高忽低,不能稳定。无意中,我读到了“温故而知新”,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的明灯。从此,我开始勤于思考、努力学习、阶段复习,终于我考上了实验班、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而反复品读《论语》,如在品读香茗中嚼出丝丝甜意:做事不能违背原则,否则必然失败。我豁然开朗。

读《论语》至今六年,回味起来,最沁人心脾的是《论语》所蕴含的思想馨香,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待坐》: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思想有悖与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这种平凡的理想源于生活、源于心灵的根本,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这种理想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论语》伴随我走过了六个春秋,无论我面临困难还是身处险境,无论我哭泣悲伤还是吟咏感叹。它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为我指引迷途,帮我改变人生轨迹:它就像是一叶轻舟,带我飘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地方。蓦然回首,我与《论语》相识、相知、相悟,仿若“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的今世的相遇,我与它应该是两千年前注定的缘分吧!

一句句警示哲理,一次次仔细咀嚼,汇成了浩瀚无垠的书海,畅游其间,采撷下多少?不多,但很有益,就像风尘仆仆的归人接受了家的洗礼,焕然一新。而我还会品味生活,研读《论语》,一点一滴,通透其灵魂,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悲惨世界读后感高中生通用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大约七八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名叫《悲惨世界》的书,书中主人公的精神从那时起便一直陪伴和鼓励着我,直到现在。

《悲惨世界》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冉阿让的人因为饥饿所以偷了一块面包,却被人家当场抓住,被判了五年苦役,其间因为思念姐姐和她的孩子,他企图越狱,共有四次,但不幸的是每一次都被抓住了,每一次都加刑,一共要坐十九年的监狱。十九年,最初却只是因为砸碎了一块玻璃,偷了一个面包

冉阿让感到很愤怒,他认为这个社会愧对了他,总有一天他要报复。在出狱的那天,冉阿让来到了迪涅城。他到处借宿却没有人肯接待他,最后他来到了迪涅城主教莫里哀先生的家中,莫里哀先生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请他在自己家中住宿一晚。

半夜,冉阿让忽然醒来,他想起了他痛苦的往昔。他决定偷走主教的东西来补偿自己的人生,冉阿让成功偷走东西后,立刻逃走了。

第二天,女仆发现东西被偷了,便马上告诉了主教,但主教并没有生气。过了一会儿,警察抓来了冉阿让,来到了主教的家中。主教不仅没有怪冉阿让,还把那些东西送给了他。冉阿让感到很吃惊,他说不出来现在是什么感觉,他逃也似的出了迪涅城。

后来受到主教感化的冉阿让决定弃恶从善,他来到了滨海蒙特勒伊城,化名马德兰,并发明了一种东西,成为了本市巨富,成为巨富后,冉阿让经常帮助穷苦的老百姓,被任命为市长。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冉阿让从警察沙威口中得知,偷走主教东西和别人的苹果再次犯案的冉阿让已经捕获了。但他明明还在这里,难道说有人成了替死鬼?

于是冉阿让也关注了这次案件,知道了原来那个替死鬼叫商马第,他其实没有犯罪,他只是从地上捡的苹果枝罢了,并没有偷。如果要证明商马第的清白,他就必须要去自首。冉阿让只要一想到他又要变成监狱里时的样子,便觉得沮丧不已。但他的良知告诉他,他必须要去自首,只有这样才能使商马第不白白受罪。

最后,冉阿让还是决定去自首。虽然他犯了罪,但他的诚实和坦然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感动了我。舍弃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荣华富贵,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去自首,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顿时被冉阿让的可贵的精神感动了。冉阿让的一生,在苦难中挣扎,却有着舍己为人的情操,雨果用这样的人物形象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每当我拿起这本书,我便想到了冉阿让那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怀,他将在今后的岁月里一直陪伴我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学经典书籍:《孝经》读后感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这是关于孔子与弟子的事情:孔子在家中闲坐。孔子说:“先代的圣帝贤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品行,至为重要的道德,用它可以使得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没有怨恨和不满。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曾子连忙起身离开席位回答说:“我生性愚钝,哪里能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呢?”孔子说:“那就是孝!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品行的教化都是孝行派生出来的。你还是回到原位去,我讲给你听。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那里得来的,所以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敢损坏伤残,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遵循天道,扬名于后世,使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孝的终了,是完满的、理想的孝行。孝,开始是从侍奉父母做起,中间的阶段是效忠君王,最终则要建树功绩,成名立业,这就是孝的圆满结束。”是啊,我们的身体和毛发都来自于父母,使自己的身体毛发无损,这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因为每个父母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子女生病,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

还有一件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对于孔子的礼制很推崇。临终前,曾子要躺在季孙赐的竹席上,当时曾子翻身很困难了,他让弟子把他移到竹席上,他的弟子不肯,他坚持要换,弟子没办法就换了,结果曾子经此翻身很快就去世了,但他很欣慰,因为他在临终前的身体完好无损。我想到了那些自残的,想不开的人,他们多么不孝顺父母,就算有再不幸的事发生,也不该放弃希望,他们就没有想过父母该有多担心吗?父母虽然经常批评我们,但那都是为我们好,如果不是因为爱我们,父母为什么要因为你的小错误而生气呢?好好珍惜这些来自父母的爱吧,他们不会陪伴我们走完这一生,不要等他们不在了,才后悔,才感悟,那时做什么都没用了。我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人都够进一步的孝顺父母,领悟父母的爱。

书,提醒着我们,警告着我们;书,帮助着我们,领导着我们。书中有很多道理,我们要慢慢学会,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不爱读书。书,在你寂寞时,无聊时陪着你。书,在你绝望时,失败时激励着你。书,在你伤心时,心情不好时,把快乐送给你。你仔细阅读书时,他是你谈心的朋友;你想不开时,他又是你的导师。所以热爱读书吧,他会给予你希望和帮助。

[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翻开那本厚重而又不厚实的泛着浓厚的油墨气息的千古佳文时,我再一次的,被震撼了!

论语》是记录孔子以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礼乐、处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础所在。它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东亚乃至欧洲也有重大影响,是中外人士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作。

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空隧道,孔子留下了许多使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我们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深及学习,孝道,德行,为政。使我惊叹不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孔子的快乐人生观!

其实,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如去年的地震中的青海玉树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她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她们)用怎么的心态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避免。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抢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然而,我们的第二个人生态度就是尽自己的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做事去弥补遇到的遗憾。灾害已发生、悲剧已上演、迅速地正确面对这些困苦,思考如何去减少损失、重新站起来。此时,支持我们站起来的是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论语。宪问》中谈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如果你心怀很敞亮,内心很仁厚,你就有一种坦然的勇敢,去直面你的悲痛与遗憾。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悲痛是难免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还要更加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的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论语》如同沙漠中的绿洲一样,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内心平和,在炎炎夏日中收获一丝清凉。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的性格,让我们能更加平和地对待工作中的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公司总部机关人力资源部实习的这段时间让我感触良多。首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公司快速紧张的工作节奏。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同事,都在为“振兴华北”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同事们虽然劳累但是充满了信心,这信心是对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

其次,让我深感震撼的是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每天坚持学习。局副总经理、华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文彬曾在加强总部机关作风建设会议上指出:勤于学习,学无止境。程文彬在强调对标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同时,强调“系统内、部门内要互相学习,年轻人向老同志学,老同志互相学,学习的氛围一定要建立起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公司众多优秀的同事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对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告诉大家要想办好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准备,公司组织的“书香大讲堂”、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学习活动,虽然和大家目前的岗位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短期收益”不明显,但日积月累,就会获得“长期收益”。

《论语》中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读好这本书,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句话。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做一个会思考问题的员工,做一个有悟性的员工。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快速成长和进步。

于丹老师讲到:“《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尽管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但只要我们坚持阅读经典,并且在生活中不断践行“忠恕之道”,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最基本的做人做事准则,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热情为大家提供帮助,提升自我,尊重他人,那么不管外界的变化多么复杂,我们都能收获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论语》最让人感动的是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孔子是一个讲求孝道的人。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问大家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纪,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脱口而出,父母总在不知不觉间老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太忙,从来都不是理由,别找借口,也别留遗憾,放下手头的事情,给爸妈发个短信、拨个电话,聊聊家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书籍是文化的记载,在我看来,《论语》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君子品德之书。数千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备受诗人推崇,而孔子也被历代帝王尊为衍圣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喜爱《论语》,孔子言简意赅,却蕴含了许多君子品质与精神。

诚实守信是君子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可以说,信是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我们做人可以不通文字,但决不能欺瞒他人,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满是谎言,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起初有心与你交友,真心对你,而你却谎言相待,到了最后,那人也会鄙夷于你,不屑于你,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若是你待人诚实守信,会有更多人愿交好于你,于人于己皆利。

谨言慎行是君子之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意思是:“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人生在世,若想不留遗憾,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个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这同时也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谦逊好学是君子之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为人若是能够谦逊好学,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学习不仅要从善者为师,还要以不善者为师,以人为鉴,我们应当学习自己不足的,改正自己有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喜爱《论语》,其中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感慨而发。可以说,《论语》一书便蕴含了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做人,当如孔子口中的“君子之本”,“君子之行”,“君子之风”。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悲惨世界读后感高中生通用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1885年,令人尊敬的雨果老先生去世了,这位一生为文学呕心沥血,才华洋溢的文学巨匠本可以要求隆重下葬,独自葬在山水秀丽的地方,可这位一生都在为人道主义奋斗的伟大作家却特意留下遗言:要用穷人的马车把他藏到公墓里去。这是为什么呢?怎么会有人放着好事不去享受呢,我十分不解,总有个疑问在脑中回荡。

偶然间,翻开了雨果老先生的著作《悲惨世界》,曲折的剧情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

贫苦的冉阿让抚养着姐姐与她的孩子,生活所迫,冉阿让去面包店偷了一个面包,却被抓住了,判了整整五年刑,他惦记着自己的家人,不停越狱,得来的`结果确是加判十四年。社会的无情与监狱的冷酷使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出狱后,他在莫里哀主教的尽力感化下,冉阿让发誓要成为善人。在他的努力下,他成为了大好人“马德兰市长”,为穷人出了很大的力,可世事难料,他被昔日的囚友认了出来。他被剥夺市长的权利,又被关进了监狱。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抚养那位饱经风霜妇女的孩子珂赛特,居然从监狱逃了出来,与珂赛特过着平静的生活。可平静没多久,离家出走的贵族马吕斯爱上了美丽的珂赛特,而珂赛特也爱上了马吕斯。在国民自卫军的反抗中,马吕斯受了重伤,所幸被冉阿让救下。可不明是非的马吕斯知道了冉阿让的身份——苦刑犯后,居然将他拒之门外。在知道冉阿让便是他的救命恩人时,马吕斯与珂赛特赶忙来到冉阿让身边,可冉阿让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粗略一看,冉阿让的一生备受挫折,他的经历又是如此悲怆,让人不禁感叹当时封建社会的无情。可一细看,他的一生确实是为“成为好人”而努力着,他做过好人,他的死便是有意义的。不仅是他,警长沙威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良心;妇女芳汀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希望;爱着马吕斯的爱波那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爱情。能有意义地离开这个世界,便是无憾了。

正当我在为故事中一个个人的死去而悲叹时,却看到了这样一行字眼:本小说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我震惊了,这居然是雨果那个时代真实发生的!转念一想,又仿佛明白了雨果老先生的遗言,他是在用身体,来让人道主义更发扬光大!

然而,在所谓已实现人道主义的今天,一些举手之劳在如今社会各种不公平待遇下似乎不值一提,可正是这些举手之劳,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给了所有人希望——世界能变得更好的希望。

只要你相信,悲惨世界并不悲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的读后感高中生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家》这部书是以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大家庭为背景,阐述了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们如何被摧残。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为背景完成这部小说的。在高家这个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爷子,他是整个家庭封建礼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说悲剧的创造者。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孙,是一个拥有现代思想的进步青年,无奈却因要继承家庭,顺承父辈的意思,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成为封建主义的奴隶,并在进步思想与封建思想中间夹缝求生。高觉慧是高觉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样是爱国的进步青年,他厌恶自己的家庭,并且支持自己的二哥觉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他也干预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的同丫头鳴凤谈恋爱。或许这样的事发生在现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个时代的婚姻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觉慧的确是一个用于冲出封建礼教的进步青年。

当然,高觉慧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会下,更多的是悲惨的例子。比如高觉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顺利,不想高觉新的继母和梅的母亲在牌桌上发生矛盾,于是梅的母亲一气之下就退了这门亲事。而高老爷子居然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觉新的婚事。而觉新的人生悲剧并没有就此停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恋情人梅,觉新便在梅雨现任妻子瑞钰之间非常矛盾,结果梅却因为觉新而含恨而终,而瑞钰却因难产而死,他纵有万般无奈的怒火却不敢发泄,这一切都因为封建礼教与他自己的不反抗主义而造成的。

觉慧并不像他大哥那样软弱,他决定挑战象征封建主义的爷爷,支持并帮助二哥觉新逃婚,并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觉民终于反抗成功并能够与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团,与社团成员一起出版《新青年》这本杂志来指责所谓的政府军队对学生与百姓们的伤害。尽管他们到处受到政府的打击与排挤,还几次被警告必须要停止出版,但他们并没有停止与恶势力的斗争。继续想办法出版《新青年》,但命运似乎也与觉慧开了一个玩笑,他的恋人鳴凤要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为妾,而鳴凤因为觉慧而不愿嫁给别人为妾。无奈之下选择投河自杀。觉慧因为鳴凤的死,大受打击,一气之下决定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帮助之下,他离开这个家,走向一个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创造这个人物觉慧,我非常喜欢他,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创造机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象我们现代人一样,有蓬勃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通用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开始,我们复习背诵闻名中外的《论语》。这次我以本书中的人物为线索,再次和学生们一起梳理这本书。

还记得暑假里,每每心情烦躁,便提笔书写《论语》。看着一个个字符从笔下流出,莫名地心安。对于我来说,这是继李子柒视频之后,又一部心灵“治愈系”作品。我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率性、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是一种怎样自由洒脱的精神。是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当然,也有可能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定要把握好“学”和“思”。

这时,我自然地想到了曾子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够不够尽心呢?与朋友交往够不够诚实呢?老师教的知识够不够熟练呢?背诵着这句话中,我想到了自己。我总是立志要每日写随笔,却总是虎头蛇尾,真是惭愧。以后,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也要像曾子说的那样每日反省,努力遇到更好的自己。我还要继续诵读《论语》,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仍可指引我们如何谦虚为人,如何做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办公室吧。在这个近40人的大家庭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作文大师……多向我们身边的榜样学习,慢慢地自己也会优秀起来。即使优秀如组长,遇到电脑上的事情也向年轻人询问,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更优秀的人。

感谢《论语》,让我静以修身。未来可期,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