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冬至包饺子的作文(精彩20篇)

饺子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一种手艺活。开学吧小编整理了写冬至包饺子的作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6292

作文

178

篇1:关于冬至的作文 我家的冬至饺子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冬至,我和妈妈、奶奶、爷爷一起包的饺子。奶奶说:“如果冬至不吃饺子,会把耳朵冻掉的。”

饺子的馅是我最喜欢吃的韭菜和肉。奶奶先把面粉活成面团,然后由妈妈切成小块,我把它们压扁,最后爷爷擀成饺子皮,就开始包饺子啦,妈妈教我把饺子馅放到饺子皮上,先把中间捏紧,然后再捏紧边,别看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简单,我老是做不好,包的饺子个个奇形怪状、东倒西歪,我把它们一个个排得整整齐齐像我体育课是的队列。妈妈说“包饺子一定记住不要露馅,否则就成饺子汤了。”

奶奶说:“饺子像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饺子下好了!一咬,就有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特有滋味。”

我家的饺子太好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吃饺子,这是个大学问呢!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药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 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当时的“捏冻耳朵”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饺子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冬至吃饺子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我刚起床,看见姥姥买回了许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问:“姥姥,买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先包饺子啦。”姥姥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以前,虽然常常吃饺子,可从来没有亲手包过饺子,今天正好让我小试牛刀一把!

吃过早饭,全家人就开始忙了起来,姥姥调好饺子馅就开始和面、擀皮。等一切准备就绪,爸爸妈妈开始包起饺子,只见他们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摊平,然后夹了一些馅放在上面,把两边对齐轻轻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学着妈妈的样包了起来,结果刚上“战场”就败下阵来。我把我包好的和妈妈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妈妈包的饺子饱满、结实、整齐,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饺子却像一个个“伤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伤”、有的……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我只好向妈妈虚心求教,妈妈看了看我包的饺子,告诉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为馅放得过多或过少,包的时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开工了,根据妈妈指出的原因,终于亲手包成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饺子。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爸爸给我讲了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相传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当他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们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 “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听了爸爸的讲述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人们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了。

第一次包饺子,不仅使我学会了包饺子,而且让我明白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真是一举两得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冬至吃饺子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冬至,也就是一年当中最冷最冷的一天。今天早上我们吃的早饭也与众不同了。原来的早饭一般都是稀饭,今天却吃的是饺子。一大早,我们班里就人山人海的等着吃饺子。一会儿饺子端上来了,热腾腾的,咬一口,真好吃!有的同学吃了十几个呢!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医生,医术高超,非常善良,一年冬天,天气寒冷,许多老百姓冻烂了耳朵,非常痛苦,这位医生就想了个办法,将一些药材、蔬菜、肉馅搅拌在一起,用面片包着,煮熟了让老百姓吃,帮着治愈了冻伤。以后的人就学着这个方法,全部用肉、蔬菜来包,做出的食物就叫“饺子”,吃了饺子就不冻耳朵了,而这一天也就是冬至。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冬至的英语作文:吃饺子--Eat Dumpling

全文共 3245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顾名思义是“冬天到来”的意思。这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也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一般是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之间。依照中国传统的历法,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又分为十二节和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而冬至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

Winter solstice, as the name implies, means the coming of winter. As an important solar term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it is also a traditional holiday for Chinese, which is also called “冬节”, “长至节”,“亚岁”, etc. Generally, winter solstice occurs between December 21st and 23r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five days constitutes a pentad and three pentads constitutes a solar term. One year is divided into twelve periods and twelve climates which are regarded as twenty-four solar terms. The Winter Solstice is one of twenty-four solar terms. On this da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period of daytime is the shortest of the year and the period of night is longest. .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winter solstice there is a custom of eating dumplings.

饺子是中国的一种特色美食。先用白面擀成皮,再把中间放上调好味的菜和肉馅,包好,在热水里煮熟。吃的时候,还可以蘸上酱油、醋、辣椒油和成的调料汁,真是鲜香美味。

Dumpling is a Chinese cuisine. Firstly, white flour is rolled out into dough skins and then vegetables, ground meat and seasonings are placed inside. . After the dumplings are wrapped, they are boiled in hot water. They are enjoyed wit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condiments. You can dip them in soy sauce, vinegar, or chili oil. Dumplings are truly delicious!

其实,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饺子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的。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很多人耳朵冻烂了,心里很难受。回家后,张仲景让他的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状,再放在锅里煮,冬至那天,专门送给冻伤的人吃。张仲景把这种治伤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吃过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上的冻伤都好了。

Actually, the tradition of eating dumplings during winter solstice has its origin in early times.. It is said that dumplings were invented by Zhang Zhongjing, a well-known doctor from the Eastern-Han Dynasty. One winter, he saw that many people’s ears were frozen and it troubled him. When he went home, he asked his disciples to boil mutton, chilies and other ingredients with medicinal properties for fending off cold in a pot. After these were boiled, they ladled the mutton and other ingredients out of the pot, chopped them into pieces, and then wrapped them with dough skins in the shape of ears. Afterward, they put these into pots to boil again. On the day of the winter solstice, the people whose ears were frozen were sent to eat the dumplings. Zhang Zhongjing called it “cold dispelling dumpling soup”. People who ate it felt warm from head to toe. Their ears heated up, healing ailments caused by the cold.

以后,每到冬至张仲景都做“祛寒娇耳汤”,送给大家吃,预防和治疗冻伤。此后就有了一个说法: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后来,张仲景在冬至那天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包饺子吃。没想到医圣张仲景的这一道药膳流传到了今天,竟成为我们节日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Thereafter, every winter solstice Zhang Zhongjing made “cold dispelling dumpling soup”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ure ailments caused by the cold. . Then there became a saying that if you eat dumplings during the winter solstice, then you won’t freeze your ears off. Afterwards, Zhang Zhongjing died on the day of winter solstice. In order to honor his memory, every year on the day of the winter solstice every household makes dumplings. Who would have thought that this medicinal cuisine, created by Zhang Zhongjing---the medical sage and handed down to us till today, would become gourmet food on holidays!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冬至全家一起包饺子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前年冬至下午,奶奶开始拌饺子馅了:先把肉剁成肉馅,拿作料腌好;接着又把白菜、萝卜剁碎,挤水后放入肉馅中,再加入一些调味品,饺子馅就拌好了。闻一闻,啊,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落日的余晖慢慢褪去了,夜色如一块黑幕笼罩大地。电视打开了,里面传出了欢歌笑语。奶奶把已经和好的面拿出来,在案板上揉匀,然后揉成细细的长条,切出了一个个的小剂子。这时,爸爸妈妈和我“上场”了。我把一个个的小剂子用手掌压成扁扁的圆片,太简单了,一会儿,我就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我该干什么呢?我四处看看,该做下一道工序了——— 擀饺子皮,我从爸爸的手里夺过擀面杖,开始“教训”一个个小圆片,受过我“教训”的饺子皮不是这儿 “缺了一块肉”,就是那儿 “鼓起了一个大包”,简直就是“四不像”。大家看着我的“杰作”都捧腹大笑,我“败下阵”来,灰溜溜地去尝试下一道工序——— 包饺子。我先把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小勺馅小心翼翼地放在饺子皮的正中央,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后,很细心地把边捏好,最后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两手的虎口一挤,一个饺子包好了。正当我兴高采烈之时,这个刚诞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听话,里面的馅儿漏了出来,我又赶忙拿了一个饺子皮“补洞”。这时,再看我包的饺子:又白又胖、油光满面,身上还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结果又引来全家人的笑声一片。

如今的我可大不一样了,擀得饺子皮又圆又薄又均匀。今年冬至吃饺子,我家擀皮的活儿,非我莫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冬至吃饺子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中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饺子馆吃饺子,门口站了很多人在排队等候,我问爸爸妈妈:“今天是什么节日呀?怎么这么多人呀!”爸爸告诉我:“今天是冬至,是吃饺子的节日。看大堂内悬挂的两个条幅: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又问爸爸:“什么是冬至?”爸爸说:“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节,冬至这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我接着问爸爸:“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爸爸笑着说:“来让我们先吃饺子,这个问题回家后上网查资料。”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心里美极了。

回到家,我马上上网查到了为什么冬至吃饺子。在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 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 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从此,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就留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冬至吃饺子的作文600字篇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正是天下大乱、三国鼎立之时。

一代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可回到家乡,这哪里是曾经美丽的家乡啊:一幢幢房子破旧不堪,却无人修理;街上依旧有人,可商铺只有几家;行人们面如死灰,正值寒冬,大家耳朵都冻得结痂或是乌黑溃烂。

张仲景看到这一幕,不禁心酸。来屋里求医者更是多如牛毛。

他便让助手和弟子在后院、门前搭起帐篷,篷外架起几口大锅熬汤,先是命徒弟宰羊,将羊肉与买来的辣椒与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炖熬数小时。再捞起剁成馅儿包在圆面皮儿里,做成耳朵一样的食物,名叫“娇耳”。

冬至那天,帐内挤满了前来求医的人,张仲景叫弟子把“娇耳”下在锅中,煮熟后分发给前来求医的人们吃,再把汤水给人们喝下,结果,人们原本冻伤的耳朵不再恶化,伤口渐渐愈合了。从此,人们叫它“矫耳”,就是今天的“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现在我们在冬至与大年初一时吃饺子,也为了纪念那位伟大的名医张仲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冬至吃饺子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至,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冬至这天必须吃饺子。饺子寓意繁多,在北方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取“饺子”的谐音 “骄子”,寓意“天之骄子”,为子孙祈福,祝愿家族兴旺发达;一种是取“饺子”的形如“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盼望来年生意兴隆,五谷丰登;还有很多传说,唯独冬至吃饺子的寓意比较特别,因为北方比较冷,每年都会冻手和耳朵,因为“饺子”的外形像对称的两个耳朵,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后,在接下来的“三九”寒天里不会冻耳朵。

还记得大学的第一年,因为身在南国,因为入校不久一群来自北方的孩子,都记不起来还有这个节日,就算想起来了,食堂的师傅也不会给我们做的。大二那年春节和元旦很近,冬至前我们已经放了寒假;大三的日子如白驹过隙,但是一群年少学子却学会了怀念,都忍不住的留恋,借着每一个节日疯狂,找所有能找的借口相聚。还记得那年冬至过后不久,就要放寒假了,寒假过后还有短短的几个月就要各奔前程。

南国的冬天并不冷,也许只是为了怀念,冬至前一个星期,我们都在策划那个晚上的盛宴,说是盛宴就是我们叫来的外卖--水饺,那一刻,这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记录我们彼此珍惜和共同的拥有的青春岁月。

生在南方的同学,没有吃饺子的习惯,更没有冬至吃饺子的概念,只是我们这个学员队有点特殊,虽然在遥远的西南边陲,但我们这一届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河南和河南以北的其它省份,所以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冬至日,一起吃饺子,一起为自己的耳朵祝福就像我们一起在傣历新年的某一个周六午后过泼水节、一起在七月的某一个晚上开篝火晚会一样自然。

还记得那时候承包学校食堂的老板是四川人,所以我们不可能在正餐时间吃到饺子,因为大学三年,食堂没有包过一次饺子。正课时间,也就是说不在周末,想出我们学校的大门,也绝非一件易事,但想到关于冻耳朵的传说,想到教场中路,那家东北饺子馆里饺子诱人的香味,这些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晚饭的时候大家很自然的倒掉了食堂里不太熟的米饭。晚上自习已经变得懒散,没有大一时的矜持,没有大二时的努力,有的只是即将脱离约束的轻狂和被迫压抑许久的豪放。自习未过半,订餐的电话已经打到了学校门口不远的东北饺子馆,因为三年来我们经常周末到那里改善伙食,所以和那里的老板混的很熟,也许这种感情还建立在都是北方人的地域情结上。没到下自习饺子已经送到,我们一班为单位领了各自的饺子,迅速归位,关门,拉窗帘,虽经有通讯员通报,教导员回家,队长开四人会去了,我们还是要防着点的好,要低调,也没必要集体挨训不是。当然我们除了饺子,还有那年月,卖的很便宜的“火爆”,因为北方有句俗话说的好“饺子就酒,常喝常有”,何况我们的宣泄还需要伪装。不记得那天喝了多少,只记得熄灯号响起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尽兴。说着东躲西藏的话题,谁也不愿提到明年的分离,虽然我们期待了很久毕业的时刻,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一个人独自面对。

很多的记忆都已经淡去,但那个和兄弟们一起过的冬至,常常在这个季节想起,想起你们的时候,轻轻的问候一声,兄弟你们都好吧,冬至别忘了吃饺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冬至吃饺子优秀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候,有个名医,叫张仲景。他的医术高明,不管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他是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退休回乡,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看到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衣着单薄,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回家后,心里总挂念着那些烂耳朵的人们,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找了一块空地,搭好棚子,架上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状,再放在锅里煮。到冬至那天就开张,专门送给伤耳的人吃。张仲景把这种治伤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吃过以后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伤都治好了。

以后,每到冬天,张仲景都做“祛寒娇耳汤”,到冬至那天,送给大家吃,预防和治疗冻伤。

巧的是,过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直到现在,有些地方饺子叫做饺耳呢?

冬至吃饺子,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冬至吃饺子的由来_3000字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冬至的饺子话题作文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腹大薄脸皮,圆扁分南北,白白香郁秀,冬至最宜食。又:巧巧两边,翠耳肚圆,蚕白微胖,垂滴欲涎。再又:袅袅雾烟饭碗,飘飘渺渺入鼻,珍珠玉脂粉黛,鲜滑光亮诱人。

节日的喜庆,尊贵的客人,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必不可少,它表达的是人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节日的庄重,不用华丽的言语,饺子就可以说明一切了。

饺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而冬至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既是冬天里的集结号,也是冬天将要结束,春天即将来临的前哨。冬至是寒冷的警钟,或者户外就是冰天雪地,此时此刻,一家人常常足不出户,大家就围坐在火炉旁一起吃着香嫩可口的饺子,品味着收获的滋味,享受着劳动的果实,谈论着过去的得失,畅想着未来的希望,演绎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亲情和幸福。千百年来的习惯,冬至吃饺子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风俗了。

既然冬至已来,那么年关也就快要到了。在饺子的身上似乎蕴含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人们从那软滑鲜美的饺子中已经闻嗅到了春节的气息。清晨的太阳冉冉升起,天空也变得越来越亮堂起来,但看那路上行人的渐渐稠密,似乎大家都是吃了饺子后的精神。大街小巷的次地热闹,好像情绪的被点燃,人们原来低落的心情好像被春风吹过了一样,一下就都高涨起来了。显然,冬至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寒冷,更多的则是温暖和希望。

将近一年的奔波劳作,久积的压抑和失落需要调整和再平衡,意得志满的膨胀欲望也需要冷静,不管逆境的挫折抑或是春风得意的趾高气扬,一切都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了过去。岁月的流逝,浮沉的迷幻,冲锋的旧伤和疲惫的心灵也该停下来休息和对过去有一个交代了。冬至是一个节点,冬至是一个驿站,冬至又好像是那恰逢其时的断喝。歇息不是停止,驻足不是不前,把心情重新整理,把能量重新积聚,经验总结和计划打算务必要周全和做到胸有成竹,啊!冬至的意义仿佛一切都包含在了那咸香咸香的饺子中了。

饺子内在的营养可不是沽名钓誉的瞎吹和自我表现,充饥和驱寒的色香味的内质不言而喻,至于说那关于扁扁圆圆的围观和杂谈,事物总是两面,又有谁能够把握得了十全十美?假真和真假其实也就是一步之远,又有谁能够说清楚一万遍假和一万遍真它们之间的的界限?人们的道德品行都是在生活中的锤炼,真情真心的流露,又是谁能够装得了和骗得了呀!从来也没有虚伪的真,造作的掩饰只不过是无知的表现。哦!我看懂了猪鼻子插葱的装像和四不像,原来生活的真实就是简单中的自然,一切的故弄玄虚和挖空心思都是白费心机了。

拿了票的满火车里去对号入座,到头了座位上却是一位抱着孩子哺乳的年轻妈妈,抑或是一位古稀大爷或奶奶,我体会得到他们的警觉和紧张,如此的面对,我没有撵他们起来的勇气,尽管我急忙解释着仅仅只是确认一下座位,但他们仍然是起身离去了。这又怎么说?是我不肯让吗?不是!是他们不敢坐吗?大概和也许又有什么意思?没有座位的艰难和被人撵起的尴尬,心碎了的别人的大声吆喝,主动让座的真假不能够被理解,看破了人情的冷暖,原来他们是再也经受不了一点的冷言了。

杂耍和卖艺的沿街的清唱,抑或是褴褛衣裳的乞讨,假烟假酒假和尚的不能令人接受,省怕好心被人利用的困惑,助人为乐的善良被束之于袖内,面对他人困境危难之时的冷漠,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的温暖和意义?不是太阳,就做蜡烛吧!放出自己的光,哪怕是心灵被受伤了,即便是流血染红彩霞了,总也比黑暗的冰冷要有价值吧?“谢谢你!谢谢你!耽误了你的一点时间真不好意思!”“祝福你呀!——大福大贵!升官发财!菩萨保佑!”“谢谢你!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人啊!”这都是我举手之劳或者是一元钱的爱心换来的赞叹。举手之劳的简单,一元钱又能够帮了别人什么?但它却成就了自己的一片慈心。值了!值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又何必去怀疑他人的真假呢?唉——,怕照亮了恶人就不发光的思想也该收场了。

冬至的饺子在碗里冒着热气,孤寡老人‘相大妈’的病床前,医生护士的围了个满圆,‘相大妈’身上干净的衣裳和头发,笑脸布满的邹文里的喜悦,显然,这是‘相大妈’最为开心和幸福的一天了。看过这个微信视频的人无不为之的温馨而感动,大家争相地给‘相大妈’喂饭,冬至的饺子,‘相大妈’的‘儿女’可真多啊!‘相大妈’的‘儿女’可真孝顺啊!由不住地伸手点赞:“太温暖感动了,你们可真有大爱呀!”得到的回复:“宣传!宣传!而已!而已!做做样子,给别人看!”对方的谦虚我也知道:“做件好事,有时简单,有时也难,做不做好事的困惑和怕别人风凉话的无奈,一切似乎又都失去了原本的初心了!”想到这里,对方的回复也就可以理解了。

慈善!慈善!捐!捐!捐!捐!‘罗一笑’走了,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年冬至的饺子,是否也会留下争吵的一片……?

[冬至的饺子话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冬至节包饺子作文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到了,我家乡有一风俗——包饺子,吃饺子,今天,我们一家人就自己动手包饺子,并品尝自己包的饺子。

包饺子需准备的是:肉馅、饺子皮、一小杯水。妈妈先把准备好的肉切成小块,再由小块切成丝,然后再把肉丝剁几下,最后加上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后搅拌均匀,肉馅就算做好了。取一张饺子皮并放入馅料,用手沾一点水,沾在皮最外圈,将右端边角捏住,右手拇指向外轻推内侧皮,食指将外侧皮形成褶折,右手拇指将褶折捏紧,这样饺子就做好了。我们每个人都做了几个,唉,还是女生比较适合做家庭主妇——看,我和妈妈报的饺子真谓是像模像样的,仿佛是个小月牙。再看,这父子俩,一个饺子包的像小笼包,一个饺子包的“皮开肉绽”,一点都不像样。包好了饺子,妈妈就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里蒸。在饺子煮的时候,我们商议好了,自己出国留学网吃自己包的饺子。饺子蒸熟了,妈妈一打开锅盖,肉馅的香味扑鼻而来,开始品尝了,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包得像月牙的饺子,还是包得“皮开肉绽”的饺子,味道还是那样香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冬至饺子香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冬至我都会吃到热气腾腾的饺子,但是今天的饺子就非常不同了。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有面、饺子馅、筷子、擀面杖。老师让同学们擀面皮。一位同学自告奋勇说:“我来擀,我来擀。”老师让他到讲台上,还提醒他只能擀,不能用手转动面皮。这位同学尝试了很多遍都没有成功,老师见状把袖子弄了上去,开始大显身手。只见面皮在老师的手下翩翩起舞,特别乖巧。

接下来就到了包饺子的时候。老师说:“饺子皮准备好了,接下来轮到你们包饺子了。”没有轮到我的时候,我认真看着其他同学包。有的同学包得像一个小笼包;有的同学包得像一朵小花;还有的包成了小元宝……

我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了。我拿起一张饺子皮,然后用筷子弄了一些肉馅放在里面,再用手把饺子皮捏好,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又按这样的方法包好了第二个。

虽然我这一次的饺子包得不怎么样,但是吃起来还是很美味的。我最感谢的是我的老师,是她让我懂得了怎样去包饺子,没有她在背后默默付出,就没有今天这次特殊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冬至别忘了吃饺子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想起冬至就要到了,我是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冬至到了,我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愁的是,冬至到了,天气更冷了,数九寒天,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呀!

听爸爸说,冬至是一年里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长的一天。按照地理课上讲,冬至那一天呀,太阳跑得离北半球最远,也就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了。怪不得,快到冬至了,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太阳公公偏心眼了,把热量都给了南半球啦!

冬至很重要,家家户户都要过的,尤其北方。妈妈说,冬至以后就开始数九,三九天是最冷的,冷的会冻坏耳朵的。所以每年冬至,大人都会给孩子们包饺子吃的,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坏了,真有意思!

其实,围绕冬至,还有好多学问呢。冬至之前是大雪,冬至之后是小寒,小寒之后还有大寒呢,大寒才是最冷的时候。小朋友们,你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开心地迎接冬至的到来吧,可千万不要忘了吃饺子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冬至,妈妈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传说是这样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我故意问妈妈“妈妈,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妈妈摇摇头。“告诉你吧,是为了纪念治病救人的‘医圣’张仲景。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说。妈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我暗自高兴地想。从网上我还学会了一首关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冬至吃饺子的优秀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应该知道二十四节气吧!今天是星期六,12月22日,阴历十一月十三。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冬至

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冬至——吃饺子!今天我们家就吃了一顿饺子宴!说到今天吃饺子,还有我的一份功劳呢!

第一个功劳是——包饺子。今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姥姥家,做完奥数,便感到很无聊,东看看,西逛逛!突然,看到姥姥正在包饺子。我想:要不我帮姥姥一块儿包饺子!于是我来到姥姥面前,给姥姥说:“姥姥我来帮你包饺子吧!”姥姥说:“行啊!”

我右手拿饺子皮,左手用筷子往饺子皮里放肉馅儿,然后,放下筷子,用手使劲挤了一下,便包好了一饺子。这时看看我包的饺子,哎!真是没得说,什么都不像!说像包子吧,又不像;说像狗骨头吧,也不像!再看看姥姥包的,个个都像样(像包子样)!

过了一会儿,看看我包的包子,个个都像打了个败仗一样!但是,再看看姥姥包得,个个都像将军带出来的兵。饺子包完了,下一步就该下包子了!

我的第二个功劳就是——吃包子了!嘻嘻!不用猜,大家就知道了!今天我吃得特别香,吃得特别多,因为里边有我的一份功劳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在冬至学包饺子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冬至都要包饺子,不过今年冬至的饺子特别有意义,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很开心也很高兴。吃着自己做的东西就是香。

别看饺子很好吃,其实,包饺子也是一门学问呢!今天,爸爸就要教我学做包饺子。 因为爸爸以前开过饺子店,做过饺子,所以他对包饺子很内行。他做了一次示范,我就学着他的样子做。我先拿来一张饺子皮,用食指沾了点水,围着饺子皮的边涂了一圈。爸爸看了连忙说:“饺子皮上不能全涂上水,那就太湿了,不好粘住!”一个饺子皮就这样浪费了。我只好又拿了一张饺子皮涂上半圈的水,用筷子夹了一些肉陷儿,放到批上,把食指放到饺子皮后面,两个大拇指成八字形,然后用力一压,突然,饺子皮破了一个洞,原来,我的肉陷儿放得太多了,压的时候,里面本来就没有空间,再一压,里面就膨胀起来,皮就破了。

爸爸还告诉我,如果肉陷儿太少也不行,这样就没有味道,不好吃了。后来,我不甘心做不好,就又做了一个,终于我做出了一个有模有样的饺子,我越做越起劲,越做越高兴(因为我认为一个比一个做得好)。整整做了满满一盘。爸爸看见我做的,就笑着说:“现在又不是夏天,你干什么把饺子皮开着,让肉陷儿透气呀?”我正在得意洋洋地想:我做的饺子多好啊!听了爸爸这句话,我低头一看,怎么饺子皮都开口了?然后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虽然今天我做的饺子不是很好,但是我却吃得很香,因为这是我努力劳动的成果。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过冬至很新幸福,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我学会包饺子了,这是我努力劳动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冬至吃饺子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这天,按照习俗吃饺子。小的时候我很好奇地问过妈妈,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妈妈告诉我,因为冬至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传说吃饺子可以防止冻耳朵。

开始包饺子了喽!奶奶把材料都准备好了,妈妈叫我:“妮妮,快来和我们学着一起包饺子吧!”我拿起一个妈妈擀好的饺子皮,学着奶奶的的样子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点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把皮捏拢,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尽管它看上去有些皱皱巴巴的,像个满脸布满皱纹的小老头。可我的心里却甜滋滋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渐渐地,我包的饺子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就像小老头变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极了!我高兴地举起它向妈妈和奶奶炫耀说:“好看吗?”妈妈看到我包的饺子,笑着说:“非常可爱。”

包完饺子后,妈妈问我:“妮妮,想不想吃?”我连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于是,妈妈马上打开煤气灶开始煮饺子。不一会儿,锅里的水沸腾了,饺子们一个个浮了上来,它们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就像一群小白鹅悠闲地在河里游着。饺子出锅了,我连忙用筷子夹一个往嘴里送,一股香气从我的嘴里飘向深处。我觉得自己包的饺子和外面卖的饺子味道截然不同,它更美味。

我喜欢吃饺子,更喜欢吃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北方冬至要吃饺子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