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乞巧节的来历作文【实用20篇】

导语:每年的三月八日是我国的妇女节,马上就要到三月八日了,你知道妇女节的来历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1373

作文

856

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虽然已经过完了,但真正的新年却没有过完。元宵节是新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四下午,我参加了一个德州晚报小记者的猜灯谜活动,并从中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这个活动的地点是德州游乐园。走进大门,放眼望去,到处悬挂着红灯笼,红灯笼上贴着灯谜。我看了好几个,都不会。我有些泄气。后来,我突然看到一个“耕一半读一半”字谜时,就不假思索地说是“讲”,结果正确!

今天我还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从前,有一位宫女叫元宵,因无法回家看老父母,心里非常难过。这件事让一位大臣知道了,他决定帮她。让她正月十五扮火神从大街上走过就行。当天,火神真的来了,她是元宵假扮的。她让百姓把一封信给皇帝。皇帝看完了信后,向大臣请教。大臣说:“火神爱吃汤圆,让百姓吃汤圆、提花灯、上街游也许有效。”

正月十五这天,元宵在花灯上写上了名字,元宵家人看见了她,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于是,每年正月十五做汤圆、提花灯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秋节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传说有很多,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吴刚伐桂,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至砍到今天,也没有砍完。

中秋节的习俗更多,有吃月饼、芋头,我最喜欢吃月饼了,月饼分为三种有广式的、有苏式的、有西式的。吃月饼代表“团圆”。在民间每逢中秋节,人们纷纷吃月饼赏月,“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的诗词就更多了,最家喻户晓的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就快到了,你对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是否了解得很彻底呢?如果还没有,就让我来告诉你。

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传说:分别是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我想你应该很了解屈原了吧!在此我就不多言了。

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曹娥,是因为她为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有一天,曹娥的父亲不慎溺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无论白天、黑夜,她都沿着江边找寻,嚎啕大哭。过了十七天了,还是不见尸体,于是她投入江中,这天是农历五月五日,五日后人们找到了她父亲的尸体。

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是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人,他原本是楚国人,但父兄都被楚平王所杀害,于是出走楚国,投奔到了吴国,帮助吴国来攻打楚国。五次战争后,吴国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他掘开坟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尸体几百下,以报复他的杀父兄之仇。吴王磕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请求和睦相处,夫差允许了。而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最后,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丢进大江。吴国人舍不得贤臣顺江离他们而去,许多人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往江里扔粽子等,为纪念伍子胥。这天是农历五月五日。

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此而来。人们过节的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萺蒲。

其中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范围最广的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的食用时间很久了,花样繁多。粽子中的馅有的用猪肉;有的用板栗、红枣、赤豆;有的用豆沙、松子仁、胡桃仁、火腿、蛋黄等等,香甜可口,好吃极了。

在纪念他们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爱家的精神,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哈哈!不知道了吧还是我来告诉你吧!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 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扫墓。今年清明节前后,我们学校组织了春游,就是去革命英雄纪念碑。我们带着太阳帽,拿着小白花,浩浩荡荡地拉到了革命英雄纪念碑,在那里,有许多高大的石碑,石碑上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在上面的,我们低着头,来到长清树面前,把我们的小白花寄在长清树上,默默地看着长清树上的小白花……依依不舍在离开了革命英雄纪念碑……作文

这是我们纪念已故先人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国非常传统的节日——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植树节的来历50字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29年为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又把植树节改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的那一天,即3月12日。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父亲节由来_父亲节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相对于母亲节,父亲节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一个节日,是1910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士波肯市由杜德太太发起的。

而我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国民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上海闻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绅,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父亲节起源来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节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个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清明节的来历作文500字)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晋文公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的,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扫墓。

河南洛阳洛龙区洛阳市第一小学三年级:郭毅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谐音,所以人们认为这天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青年必须履行孝敬老年人,爱护老年人,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因为“九九”与“久久”是“但愿人长久”的谐音,所以规定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为“敬老日”。这给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内容。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年糕等,这些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尔邦节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生活在今日巴勒基坦希伯伦一带的先知伊布拉欣,他是一位诚实的人,一生遵守他的誓言,为了信仰安拉独一,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和荣华富贵,他冒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耗尽了青春年华,致力宣扬安拉的正教——命人行好,止人干歹。在他已到八十六岁时,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儿子。安拉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为此,他非常感谢安拉赐予他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安拉的正教和人类社会做出点贡献。

在经历许多的患难之后,伊布拉欣又接受安拉对他的一项考验,以此来证明他对安拉的爱,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之爱,这个考验就是要他将晚年所得之独子献祭牺牲。伊布拉欣坚定地接受了安拉对他的考验,他对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说道:“‘我的孩子啊!我确己梦见牺牲你;你考虑一下怎样对待’,他说:‘我的父亲啊!假如安拉意欲,你将发现我是忍耐的。’当他们两人服从了,他把他的前额按下去时,我呼叫他说:‘伊布拉欣啊!你确己实践梦境了’。我就这样报赏做好事的人,这确是一个明显的考验。我以一个大的牺牲救赎了他,我使他(享誉)于后代之中,安宁在伊布拉欣上。”(37 :102-109)

为此易布拉欣将儿子带到麦加附近的米娜山上,正当举刀宰杀儿子时,天使哲伯衣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抵羊以代替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举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0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国各地区的穆斯林在10日至12日宰牲,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圣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安拉降示:“我确己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牲”(108: 1-2)。穆圣顺从主命,效仿伊布拉欣宰牲献主,于伊斯兰教历之年(公元633年)定每年的12月10日为会礼,即今古尔邦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来历资料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介绍元旦的来历英语作文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New Years day ", "yuan" refers to the beginning, is the first point, the beginning of every number is called "yuan";" Denier, "pictographs, the" day "on behalf of the sun, the" a "represents the horizon below." Denier "that the sun rises from the horizon, symbolizes the beginning of a day. People call" yuan "and" denier "two words together, to start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 New Years day is also called" three yuan ", namely, the yuan, the yuan, at the time of yuan. New Years day is a word begins with the earliest three sovereigns, tang fang xuanling and others write the Book of Jin upload: "xu emperor for Meng Chun in yuan, at that time is: New Years day in the spring. "That call on the yuan, the first for the denier. Southern liang people LanZiYun dielectric jas poem or cloud:" new New Years day, four gas Wan Shouchu today. "

There is a legend, is over 4000 years ago the ancient rao war, yao right in diligent people do a lot of good things for the people, is popular with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love, but because his son was not out, he didnt pass "son of heaven" the throne to his son, but rather to shun the character can have both. Yao to shun said: "you in the future must hand getting the devotee, wait for after I die also can be at ease with open eyes." Shun later put mercy to flood active yu, yu also like shun his populist did a lot of good for the people, are very popular. After the death of the yao people later ShunDi sacrifice to heaven and earth and emperor yao first on that day, as the day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called the homonym for "New Years day", or "yuan", this is the ancient New Years day.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夕情人节的来历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阴历七月初七是阳历的7月31日星期一。不能算闰月的,你也可以都当是七夕啊,这样就能多过一次啊!

今年有两个七夕,一个是七月三十一号,另一个是八月三十号, 都是月底哦,大家可别忘记了,可别说没有人提醒你们哦

今年是润7月,第一个七夕是阳历2006年7月31日.第二个七夕是阳历2006年8月30日.第一个七夕才是真正的七夕情人节,也就是2006年7月31日

七夕风俗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

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来源于神话故事,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均可。求金求银求暴利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在吉祥征兆面前,连续三年诚心诚意乞求一事,则必然应验。山西气候,七夕前后多降雨,能够连续三年乞求一事当属不易。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还有许多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

晋南地区习惯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编织物,置放案头。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

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晋西北地区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将节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经过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出各种动态,或蜈蚣、或水蛇、或水狗、小鸡。倒影显得越复杂越逼真,意喻艺巧越多。

晋东南地区女孩子,七夕节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疏密状况,越密乞巧越多。

与少女一样,少男在七夕节也要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

晋南地区,习惯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土上制作茅屋小景,屋旁作成田园。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之为“谷板”。

晋北地区习惯将小麦及各种豆类用水浸泡,促其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称之为“种生”。

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为“老牛过生日”。

晋东南流传有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的说法。

七夕节,民间喜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山西境内,家家要吃西瓜,喜欢在西瓜上刻画花纹图案,称为“花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快乐鸟的来历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至于快乐来历,有人说他是智慧女神的孩子,也有人说他是天使的化身……可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的来历。碰巧,前几天我去森林玩儿,发现了一本书,上面记载了快乐鸟的来历:

从前,天上有一个神仙王族,神仙王族里住着智慧女神、快乐王子、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除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其他神仙是不可以有婚姻的。

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智慧女神和快乐王子相恋了,并产下一名男婴。

这事被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智慧女神和快乐王子贬为凡人;但他们看着这名男婴不忍心下手,便把他变成一只小鸟,并取名为“快乐鸟”。

既然事是智慧女神和快乐王子生下的孩子,瓦想快乐鸟一定充满着智慧,生活一定很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想起一件事:我什么节日的来历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元旦节的来历。于是我便上网查了查。

来历是: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即“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的情景。

所以,现在的元旦是公历的1月1日,春节是原来农历的元旦即农历的正月初一。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被称为“旧历年”、“阴历年”。

原来元旦节有这么大的“秘密”,以后我要多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相关知识: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来历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国家设定的对全民进行大规模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日,是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主题节日。

国家之所以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一是针对和平时期人们国防观念淡化,需要加强国防教育;二是为全民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大众化、社会化的载体。依法确立一个每年都能让全体公民共同接受国防教育的时机,可以更好体现我国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全社会性的特点。

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将每年12月7日(即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子)定为“国难日”,在这一天,全国主要城市都要举办不忘国耻的纪念活动。前苏联在1927年就将7月10~16日定为“国防周”,在“国防周”内组织全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它还将每年6月22日(即1941年德国向前苏联发动侵略战争的日子)确定为“德国入侵苏联纪念日”。法国将每年11月11日(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德国停战协定签订日)确定为“国防准备日”,在这一天,所有16岁至18岁的青年都必须参加以准备履行国防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越南将每年12月22日(越南人民军成立纪念日)定为“全民国防日”。

我国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六。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一是要有教育意义;二是学校普遍已经开学,便于学校和社会组织活动;三是不选择历史上的某一国耻纪念日,为的是不针对特定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00字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六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二月二理发的来历

全文共 2455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人抬头。”这句老话为人的昂扬向上定下了调子。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代名词。此间,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零摄氏度以上,由于天气转暖,因对流而形成的积云逐渐增多,降水量自然明显转多。

“二月二”是一个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等等都相关的日子,讲究特别的多。既然想龙抬头,就要设法引龙出来。自打明朝以后,就有撒灰引龙之举,沈榜的《宛署杂诗》写道:“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每到二月二,各家都从大门外到屋中,再到厨房绕水缸一圈撒上石灰,这天不许扫地、做针线活,说是怕伤了龙。撒石灰粉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让复苏的虫子在屋内繁殖。为此,要用明火遍照墙壁房梁、犄角旮旯,“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老奶奶一边说著“敲炕谣”一边手握笤帚敲打炕:“敲呀敲,敲炕头,金子银子往家流,敲呀敲,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在农村,这天早晨,庄稼人要在院子里用灶灰画五个大圆圈,把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之为“打囤”,预祝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囤圆。要不怎么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呢。

在北方,二月初二,已是春开解冻,阵雁北飞,犁牛遍地,即将是整地播种的好时节了。据《古今北京》载:清代定制,每岁仲亥日,皇帝要到先农坛祭祀农神。行礼完毕,还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样子,就算是玉帝亲耕了,然后,坐在观耕台上观“庶人终亩”。皇帝在此时祭祀农神,本意是号召人民起来春耕,后来经过一些人的神化,成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传说。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去理发,据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这天,理发的地方,会忙得不亦乐乎,皆因人们一个多月没理发了。所有的理发师傅,歇了整整一个月,赶到二月二这天,早早开门,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拥而至,“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二月二这天所有吃的东西均和龙有关,饭叫龙子、面叫龙须、饺子叫龙牙、馄饨叫龙眼、春饼叫龙鳞、肉卷馍叫懒龙。酱肉必吃不可。汉族的传统习俗是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以前人们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初一、破五、十五都完了,肉也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到了二月二,就把这“龙头”作为供品拿来享用了。

二月二,除了是龙的生日,也是土地爷的生日,旧时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庙祭拜。光拜土地还不行。北京还有一个风俗是进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额上贴了金字,骑上毛驴相继来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庙烧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顾。名为到庙上香,实则踏青外游。《岁华纪丽谱》记载:“二月二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著“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狠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那么除了理发,二月二还有哪些民间习俗呢?

1、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北方部分地区有这样的习俗,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3、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4、祭灶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5、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字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名字就像大自然给自己的称号,让自己的生活方便起来。名字就像就像用一支什么东西都擦不掉的笔写在了你的脑门上。谁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小故事,我的当然也有,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讲我名字后面的故事吧!

那天我出生以后,爷爷就一直想,给我起什么名字,爷爷想啊想时不时抬头凝视着蓝天,好像想让老天爷给我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突然爷爷眼前冒出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名字的起源,这个故事就是:从前,有一个人叫翻峰,他是一个有勇有谋+力气大的人。他住在一个小村子里,这里一向都很和谐,可是在不久前有一条巨龙霸占了天空让村民不见光阴。这时翻峰说:“我要到珠穆朗玛峰去杀死恶龙。”说完便去了那里, 经过重重危险终于到了那里,(而且还获得了青法剑和九天凤凰)翻峰骑着九天凤凰找巨龙,找着以后,二话不说便开打,打了九百九十九回合以后巨龙被翻峰打败了。回到村子以后,村子里的人都称他为王,翻峰又说:“我以后要好好保护蓝天。”就成了“王卫天!”所以我的名字就叫王卫天。

爷爷奶奶,我一定会好好的保卫祖国的蓝天。

[名字的来历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际宽容日来历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1945年诞生的《联合国宪章》序言中说:“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在于强调在多元化社会里,应通过普及宽容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由于全球化、大量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文化缺乏宽容、不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能与各种文化进行有益的交流使世界面临诸多的问题。如何制止仇恨,使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间加强理解、和谐共处,成为全球性的严重争战。因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联合国大会1993年决定将1995年定为“国际宽容年”。那年还形成了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的提案。

1995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费德里科·马约尔以“宽容—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要求”为题撰文,指出宽容是一种道德情操和政治义务,是维护人权和民主的责任所在。同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8届大会通过《宽容原则宣言》,宣布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

开展了一系列提倡宽容,以教育机关和一般民众为对象的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是联合国大会1993年宣布1995年为联合国容忍年的后续行动,该容忍年是在教科文组织大会的倡议下宣布的。1995年11月16日,教科文组织成员国曾通过《容忍原则宣言》和《容忍年后续行动计划》。

宣布1995年为国际宽容年。

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在每年的11月16日举办一系列活动,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倡导宽容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秋节的来历年级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团聚的日子。每逢中秋佳节,大家总是围在一起,吃吃月饼和水果,然后坐在院子里静静地观赏月亮。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秋节的来历作文五年级1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day of reunion. Every Mid -Autumn Festival, everyone always surrounds them, eats moon cakes and fruits, and then sit in the yard to watch the moon quietly. So 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The following is the fifth grade of the origin of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brought by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I hope everyone can like it!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