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解放终局战争影片观后感(汇总20篇)

导语: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我们最不愿看到战争场面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放终局战争影片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浏览

634

作文

566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匆匆走过了七十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 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 “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概念,概念渐渐地模糊了。历史,就是这样被人们遗忘的。但抗战是一段不应被后人忘记的历史!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苦难;那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凝结着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和民族荣耀!抗战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自尊、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经的伤痛;勿忘“昨天”,牢记那可贵的觉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难得的坚毅;勿忘“昨天”,继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国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中不知前进的方向,勿忘“昨天”,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今天,是为了让我们挑战明天,是为了让我们将“昨天”胜利的辉煌重现……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过,但这一天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索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或许平日的我们并不会将那段难忘的历史特意拿出来宣扬一番,但只要我们将那个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脑海,它便能像警钟一样时时鞭策我们保持警醒、踏实前进,让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我们还要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战争的意义《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353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的好莱坞大片里,战争题材的重磅作品并不多见,似乎大家把重头戏都放到种族歧视和同性题材去了,焦点不再是恐怖主义或者战争场面的重现。倒回2014年,学院派有典型的老导演操刀作品《美国狙击手》,同年还有全明星阵容的坦克大片《狂怒》。到了2015年就更少了,颁奖季里只能看到《间谍之桥》这样的故事片。而2016年初,迈克尔·贝的《危机13小时》与英国的《天空之眼》,典型的代表了美国人和英国人,对于当今战争题材的不同偏好与视角。

战争场面的纵深感

今年梅尔·吉布森的回归,似乎预示着传统题材的电影,又有人回来扛大旗了。实打实的把战争场面拍得好看、拍得漂亮、拍得震撼人心,他游刃有余。《血战钢锯岭》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不得不提其中大量的镜头,用于对正面战场的刻画。电影开篇,慢镜头加上平行移动,像画卷一样为我们展开了太平洋战争期间,冲绳战场上,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炮火交加,子弹飞驰,肆意的爆裂,与死亡赛跑的士兵,以及遍地的焦土和残缺的尸体。影片的定调和立意,从导演的第一组镜头里,就被明确的树立了,战争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间地狱,充满了杀戮和死亡,在其中的每个生命似乎都在劫难逃。

如果说在我们的脑海中,如画卷一般的战地镜头,还停留在《现代启示录》的开篇,那场远景的热带雨林中的连环爆炸,这部《血战钢锯岭》则用了更加近景的镜头,展现了冲绳战场钢锯岭高地上,无数军舰高射炮齐发后,密集导弹坠地的威力,方寸之间,遍地绽放着爆裂的黑雾和四溅的火花。这个固定镜头放置在影片的中段,令观众与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们,目睹同样壮烈的战场画面,仿佛立刻凝固在原地,思绪一片空白,预想着自己爬上高地,在战火中穿梭的情景,能否有命下来,就要看上天的眷顾了。如此正面、直接的去拍摄战争场面,在现如今的电影中,并不多见了,这一次的场景还原,仿佛又勾勒起了我们儿时看战争大片的记忆,令人倍感震撼,又印象深刻。

除了单独的大全景战场画面的表现,影片中,对于战场上气氛的烘托也是十分的到位。梅尔·吉布森不仅仅单纯的用爆炸和鲜血去表现惨烈,而是完美的把影片宗教的主题,渗透到镜头的氛围当中。电影开篇长幅画卷一样展开的杀戮场景,堪称地狱的投射。这组画面作为倒叙的开篇,到了影片中段,再一次上演了这段地狱杀场的镜头,变得更加冗长繁复,之后还有更多尸横遍野的悲惨画面,为观众勾勒出战场上最黑暗的一面。

有地狱就要有天堂,在影片尾声的最后一组镜头里,男主角手握圣经,奄奄一息的躺在担架里,在空中的索道里飘荡,成为了云雾之间,那个仿佛置身天堂的人。他在枪林弹雨里穿梭,总计营救了75名伤员,竟然没有受到任何的致命伤,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你说他没有神的庇佑,现实又是那么的令人难以置信。更多的仪式感镜头,还有男主角从战场回来后,站在户外淋浴下,冲洗满是鲜血的身体,仰视的镜头角度,让观众充满了观看英雄洗礼的庄重感。

西方人的信仰与暴力,常常被拿来当做戏剧冲突的重点。而在战争时期,人们已经无力再谈及信仰了,价值观将立刻转化为保卫国家,守护亲人,以及自我防卫,让自己、战友、以及更多的人活下去,无论用什么的手段。欺骗、谋杀,都成为了间谍和行刺等特殊时期的伟大任务,但实质上人们还是进行着人骗人、人杀人的粗暴举动。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在上帝的眼里,这些都是一样的劣行。在《血战钢锯岭》中,男主角:Desmond T. Doss,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秉承训诫,无论在世间经历什么,都不曾妥协、不违背自己信仰的人。

在2014年的影片《狂怒》里,同样也没有离开信仰这个话题。在坦克小队迎来新成员时,老兵炮弹填装手第一句问向他的,就是他信哪一种基督教。而新兵诺曼则是典型的还游离在信仰与现实间的孩子,高射炮手博德干脆外号就叫做“圣经”,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队长“战爸”,最后也不再掩饰自己深知每一句祷告在圣经里的出处。他不是没有信仰,也不放弃了信仰,而是把一切情感都隐藏起来,伪装坚强。作为队长,他从不参与士兵之间的信仰争论,在战场上他只相信武力,他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当炮弹打来时,祈祷并没有任何的作用,你需要依靠的是你的反应和你的战友。影片给我们看了一系列真实的个案,面对战争时,有人更加需要信仰的寄托,有人则可以隐藏自己的信仰,因为在战场上,不需要柔软的个人,要想活下来,你只能把自己变成战争机器,也就是杀人机器。

而在《血战钢锯岭》中,男主角Doss一直坚持做一位战地急救人员,而不是持枪杀人的士兵。救人和杀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难得的是他有机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就算在一个看似无法坚持的时代和环境下,他用行动为自己创造出一条,在战场上同样双手占满鲜血,但是却可以拯救他人的光辉道路。于是Doss变成了一个特别的存在,更加人性化的存在,他甚至是冷酷战场上,唯一的暖流和众人回家的希望。当士兵们看清战场上的现实,无数人的生命都只是铺路石,无数个倒下,又会有无数个跟上,直到攻占高地成功,剩下最后一人为止,他们微弱的生命,都只会掩埋在焦土之下,无人问津。

而Doss成为了那个,当个士兵们被战争、被集体抛弃后,躺在地狱的边缘无人理会时,他选择上去拉你一把,只要你还想坚持活下去,他就会把你送回家的那个存在。你前一秒还在英勇的拼杀,下一秒你可能就需要Doss的救助。而他会对你说:“你要相信我,我会带你回家。”,他还对上帝说:“请再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就像得到了神的旨意,疯狂的穿梭在敌军占领的高地上,捡回一条又一条残缺的生命。以至于,第二天的冲锋前夕,大家都要等着Doss祷告结束才能出发,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下一秒的生命,可能就要靠他来挽救了。毕竟大多数人,在这一刻,选择了放下信仰,拿起武器,而只有令人羡慕的Doss,坚持不碰武器,手握圣经。只能说,用信仰做武器的人,不想

影片131分钟的长度,给了导演相当大的空间去控制情节的发展。以至于故事的前半部分,有着充裕的时间交代男主角:Doss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以及恋爱过程。只有把这些都交代清楚,一个人何以有那么强烈的信仰根基,才能被人们所理解。Doss坚持不碰武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影片从Doss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与哥哥的兄弟之情,他父亲的酗酒与家暴,以及他在童年时期的一场打斗中,知道了暴力与死亡的关系。在成年之后,又在一次救人的经历中,认识到了生命的重量。

紧接着,他就在医院遇到了自己的挚爱,美丽的护士:Dorothy Schutte。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想做医护人员的志向,并向女友索要相关的知识书籍,在哥哥参军后,自己也决定加入战地医疗队。直到他发现自己被错分部队为止,导演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塑造Doss的童年阴影,单纯的兄弟情,以及同父亲之间的隔膜等等。当Doss一个人在坚持信仰和体制抗争时,家庭永远是他背后的支柱,善解人意的未婚妻,重整旗鼓的父亲,一向柔弱的母亲,但每个人都是站在他那一方的,一家子虔诚的教徒,让Doss最终得以坚持了自己的信仰。

当Doss进入了军营,影片又呈现了一套完整的视觉语言去讲述军旅生活,教官与战友,排挤与欺凌。老牌导演:梅尔.吉布森,可以用几个场景,就刻画出严厉的教官排场,痛苦的军事训练,以及新兵宿舍里的明争暗斗等等。影片从几个角度,显示出Doss优秀的体能和聪明的头脑,他对于武器与众不同的态度更是很快就被展现了出来。从他拒绝碰枪开始,剧情就转入了紧张压抑的阶段,饱经虐待也没有选择退出的Doss最终获得了大家的尊重。而那一本夹有未婚妻相片的袖珍圣经,也成为了他的象征,一直陪伴他走到最后。

这部《血战钢锯岭》在信仰的主题下,兼顾了战争片的全部要素,完成的超级漂亮,战地大小场景一个都不少,大场面和小空间的追逐戏并重,人物性格与情感戏表现十足,期间还不乏对于敌军,也就是日本人的刻画。吊死的士兵,无助的逃兵,切腹的将军等等,满足了大家对日本人在战场上的各种想象。虽然Doss在枪林弹雨中,主角光环加身,无论是跪地祈祷、逃入敌人堡垒,还是脚踢手榴弹,都可以全身而退。但是这个真实的故事,还是令人感动,影片的尾声字幕,是Doss晚年,以及当年被他救助的老兵访谈,这样的故事真的太适合梅尔.吉布森来拍摄。

今年几位老导演:奥利佛·斯通的《斯诺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都是正常水平发挥,作品完成度都很高,而梅尔.吉布森的这部新片《血战钢锯岭》,令人感觉更加的饱满,血脉喷张,又十足的煽情,让人又找回了十年前,观看老派美国大片的感受。而下一个值得期待的战争题材电影,可能要等到2017年7月,克里斯托弗·诺兰即将为我们带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了,相信那又会是另一番,对于战争片的新尝试。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影片《神笔马良》观后感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位阿姨带我和妹妹,还有其他的朋友们去看电影,我们高兴极了。

在路上,阿姨说看的电影是《神笔马良》,我笑哈哈地说:“这电影可好看了。”到了电影院,我们坐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电影开始了,我们先看到了一个头发蓬乱的小男孩,那就是马良,他赶着一群羊走了过来,这时一群坏人骑着马跑过来……到了最精彩的地方了:有一位坏将军要马良画金子,要不然就不把神笔还给马良,马良没办法就画了一只大金猫,然后让它飞了上去,马良又画了一只大飞船,让他们上了船,马良正想开溜,结果被他们发现了,还是被拉上了船。坏蛋们开始搬了,他们先把金猫的四肢给搬走了,金猫哭了起来,它把泪水滴在了坏人的身上,他们就变成了金子,最终马良胜利了。

可是书上是这样写的:贪心的坏人把马良关了起来,马良帮牢里的穷人逃了出来,坏人又逼马良画金子,马良把金子画在了海中央,坏人坐上了船,马良就不停地画风,坏人在船上喊:“风够了!风够了!别画了。”可马良不听还是在画,船沉没了,坏人淹死了。

看了马良这部电影,我明白了:遇到危险要沉着、机智,想办法惩罚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影片《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以“单车”为线索,它由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开始,最终以自行车得支离破碎而结束。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青年人的命运就被这辆山地自行车紧密联系起来,来自乡下的小贵为了未来的城市生活而执著着,家住贫民区的城里人小坚为了朦胧的爱情而执著着,两人为了单车发生冲突,最终,两人为了维护各自心中的梦想而举起了砖头。

影片以小贵抬起已支离破碎的单车行走在北京的街头而结束。

从农村来的小贵是中国现代社会中千千万万名民工中的普通一员,他来北京打工,很幸运,他在飞达快递公司找到了一份职业,他的任务是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百块钱,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白色山地车。就在他快要挣够600块钱时,心爱的单车却意外被盗。由于单车被盗,他耽误了送快递的时间,回去要被经理辞职。为了这份工作,在他执著的、百般恳求下,经理答应了他,如果他找到丢失的单车,就可以继续在快递公司工作。于是,他开始在偌大的北京城内寻车。

这时,影片中的另一男主人公出现了,他就是小坚,他的家除了贫穷以外,还是一个重组过的家庭,他和爸爸与别人的母亲、女儿共同组成的。他偏激、内向、敏感,在他心目中唯一的亲人只有他的父亲,而父亲对他买车承诺的一再爽约,让他对这位亲人失去了希望和信任。于是他偷了家里的钱,在二手车市场买了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有了这辆山地自行车,他就可和同学们一起玩弄各种车技,同时,这还会博得女同学潇潇的欢心,进而喜欢上他。潇潇确实对他产生了好感,他们约会,有了独处的时间。就在小坚将要亲吻潇潇之时,小贵发现了他的车,他推着车拼命地跑,但最后,在小坚同学的帮助下,小坚还是把车要了回来。

小贵丢的只是一辆单车,在城里人的眼里,车只是一件交通工具,丢了只会造成不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在小贵的眼里,单车就意味着他的工作,车丢了就意味着失去工作。为了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他不顾一切要把车给找回来。而在小坚看来,有了车他才能有美好的爱情,贫困的家庭不可能出钱给他买一辆新车。两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都执著地想拥有那辆自行车,互不相让。两人都执著的认为拥有了那辆山地自行车,也就拥有了梦想。于是,在自己不能取回单车的情况下,小贵来到了小坚家和小坚父亲进行交涉。然而,即便是挨父亲的打骂,小坚也绝不放手。他们都各自认为车是他们自己的,最后,小贵还是把车骑走了。小坚没了车,他不甘心自己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他又召集了几个同学,他们在街上堵上小贵。虽然遭到小坚他们几人的毒打,但小贵死也不放手,车对他来说是何其重要,车是他立足城市的根本。在这种局面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两人只好达成一个协议——两人各骑一天。这样,他们的梦想得到了维持,两人达成了某种默契,每天早上在一个固定的巷口里交换单车。

直到有一天,小坚发现他的梦想快破灭了,他喜欢的潇潇不再理他,喜欢上地痞子大欢。为了维持他的梦想,他拿起砖头砸向大欢,然后急忙逃跑。此时,小贵正在巷口等着单车,小坚把车交给小贵,这时大欢带着他的朋友们来追小坚。小贵只好骑着自行车跟着小坚逃跑,明知道往里跑是一个死巷子,但他俩人仍执著地逃跑。最后,他们无路可走,遭到了大欢他们的毒打,单车被砸个稀巴烂。这时,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纯朴善良的小贵忍无可忍、拿起砖头砸向使劲砸他单车的家伙。而后,他抬起支离破碎的单车消失在了川流不息、交通拥挤的北京城。

十七岁,我们都曾有过的年龄,我们也曾有过属于我们十七岁这个年龄的“单车”,而每个人心目中的“单车”都是不一样的。十七岁的时候,我们有过幻想、冲动,也有过迷惘。看完《十七岁的单车》,我们会发现我们还曾经执著过,为心中某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执著着。我们已走过十七岁,但是,青春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我们应将执著进行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感人影片暖春观后感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应同学的要求下载了《暖春》,我开始还不以为然的,说实话吧,我是不怎么想下的,我一向对大陆的电影不怎么看好,我大多都是看TVB的电视剧的,港产电影。特别是大陆不怎么出名的导演所导。我用的是WEB迅雷下的,和《雪之女王》一起下载的,大概一个多小时就下好了吧,下载的速度还算是不错吧。下载后说实话我还是不怎么想看,谁叫我同学想看呢,我只好和他一起看了。看了大概七八分钟吧,到底是多久我现在也说不准了,我就觉得不怎么样,我对我同学说,留着你明天看吧,我就想去看网页。

我就一边看网页一边看《暖春》,到底到了多少分钟了我也说不准,突然觉得很好看的,蛮感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战争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回家一搜,看到大家都在说《我的战争》不如《集结号》我就放心了,嗯不是我自己太苛刻冷漠。爱情线太生硬,大场面几乎没有,零碎镜头太多而且晃得我脑仁疼,刻意放这么大段的战争爆炸场面有什么意义,就算刺激热闹也会审美疲劳的啊,这其实并不能讨好观众23333……

我吧虽然不是什么行家,看不出剧情和武器有什么bug,不过看到了有些军迷的吐槽也觉得这电影的情节安排并不是很用心,是啊仔细想想我也不知道我军被美军空袭之后怎么就开始主动进攻了呢……更别说我看不出来的和史实的出入还有多少了。

而《集结号》有点就做得很好,战争场面不多但镜头处理让人舒服,大场面有利于观众对战争情况的把握,不会一脸懵逼看着炸弹子弹手榴弹爆来爆去飞来飞去,却不知道谁该赢谁要输了23333~而且《集结》战争情节紧张揪心,一波一波的跟植物大战僵尸似的,结构很清晰and磨人and刺激,然而更讽刺的是人家的重点不是在这!!后面大篇幅的表现战后的情感才是重点好么。

《我战》叙事不如《集结号》清晰,主题没有《集结号》深刻,太过传统和主旋律,呈现的方式不够有新意……事实证明电影质量不够情怀来凑的做法如今观众已经不买单了。(我真不是来给《集结》打广告的,只是爱上战争片就是从它开始的……)

但刘烨演技好评,影片色调好评,电影中间还是有两次戳中我的泪点,有些动+静的安排还是不错。bt只是导演刻意煽情,哭完之后还是无感(其实更理性的观众是连哭都不会哭吧)。而《集结号》虽然没有刻意让观众哭,但观众心里受到的震撼和触动却能持续很久(比如我)……不过《我战》这战争片就算拍成这样我也觉得比某些情怀小清新好看多了~~(其实这电影在看的时候虽然有些走神但总的来说还是爽歪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让世界充满爱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们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又大又宽敞的阶梯教室,观看《让世界充满爱》这一部电影。这一部电影主要写了:

一位教授重点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讲了,一位黑人孩子在跑马拉松的最后时候摔倒了,他的手他的脚都破了,浑身是血,但他没有放弃,他用自己坚强的毅力走完了全程,赢得了全场人的欢呼。另一个故事是讲了一个寡妇的儿子考上清华大学,但因为他家里很穷,母亲只好把家里能卖一点钱的东西全部卖了,差点把自己的血给卖了。虽然学费够了,但生活费还没有着落,母亲只好瞒着儿子到北京捡垃圾,维持儿子生活,让儿子读完了大学。在颁发毕业证书的时候,儿子拉着一位全身脏乱的妇女进了学校,并跪在了那妇女的身边,儿子说:“这位就是在垃圾堆里捡垃圾,来维持我生活的母亲。”……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我和那位黑人相比,那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他用他自己刚毅的爱国精神,忍着巨大的疼痛也坚持到了终点。我想到这里我感到自愧不如,记得小时候,我也想他那么大时,我是父母眼中的金,手中的宝。我和他真是有巨大的区别啊!

看到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怕艰辛,不怕劳苦的在垃圾堆里翻来覆去。我作为一个儿子却不能理解父母,还经常埋怨他们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从来没有想过父母是多么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成人,为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在此我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您两辛苦了!”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爱”需要珍惜。被人爱是一种幸福,学会爱也是一种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战争的意义《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说血战钢锯岭的宣发做的很差吗?如果不是捋这个月的片单,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片子。作为梅尔吉布森导演,安猪加菲尔德主演的电影,卖点还是有的,但是周围人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片子。

不知道是因为梅尔吉布森离开主流太远了还是咋滴,电影的前半段爱情故事就闻到浓浓的土气味儿,俩人的发展太俗气,护士和军人,梅尔吉布森应该看两眼太阳的后裔。这段爱情故事里的安猪一直在傻笑,我都怀疑他的演技是怎么在好莱坞混下去的了,明明蜘蛛侠里和石头间的爱情让人觉得很可爱很甜蜜呀,这里也是个甜姐儿,就完全没有和艾玛一起的甜蜜感。

军营里的故事,很多人说就是学习全金属外壳,又是被队友各种看不上,各种欺负,然后谁都能猜到欺负他最狠的肯定会被他救……

上了军事法庭,还上演了一直不想让儿子参军的老爹的最后营救,话说老爹是雨果维文主演的,是整部电影里唯一感觉演技在线的。

电影的后半部是很多人的燃点,战争场面真的拍的太真实了,坐在后边儿的冯小刚导演不知道有没有把这场战争和集结号里的对比一下。看电影时候还着实被安猪的梦和坑洞里的日本人吓了两跳,据说战争场面被剪了一些特别血腥的镜头,不知道是啥样,不过梅尔吉布森连耶稣受难记都能拍出来,还有啥不敢的。

当安猪将一个又一个伤员送下钢锯岭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是艺术夸张,但是最后,人物原型出来了,再救一个就是他当时自己不断念叨的话,总共救下75名伤员的事实,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一位坚决不拿武器的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救走这么多伤员,多么不可思议,不知道他的故事有没有写到美国小朋友的课本里,这就是我国的董存瑞黄继光呀!而且电影里还有段炸碉堡的描写,就让人想起抗美援朝了……其实钢锯岭在冲绳,美国是为了报珍珠港的仇然后去占领冲绳,这难道不算侵略吗?额,历史不讨论了。

同期上映的两部关于战争的片子,在美国,钢锯岭明显比起比利林恩的口碑高很多。如果说比利林恩赤裸裸的揭开了美国人的战争伤痛,钢锯岭就是典型的美国征兵宣传片,绝对更合美国人的口味,但是我不知道以后两部电影都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只能说我还是更喜欢比利林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励志影片《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全文共 1540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风雨哈佛路》,我感触很大。女主人公利兹经历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长道路,最终实现了梦想,走进了哈弗大学的殿堂。

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有一次她和她母亲一起去餐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曾经的温馨仿佛又围绕在她身边,“这一刻,我感觉母亲又回到了身边”是对她当时心里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见她内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她只是个孩子,可是为什么要让她承受那么多?然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她母亲毒瘾又发,跑去酒吧喝酒抽烟,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在呐喊,在深深的呼唤,可;一切都是徒劳。

母亲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亲的棺材上,试图寻找到那迷失的母爱,儿时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凄凉的家庭,颓废的生活,无法捡拾的亲情,同学的歧视和欺负,可是明天还是要继续。拾起那残碎的记忆,路还是要走,而此时,她是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依靠,连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没有,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踽踽独行。可是她还有梦,她要改变生活的现状,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可以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或许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个贫穷女孩如何克服生活的困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可是,不管是在电影开头莉斯无怨无悔甚至逃学只为照顾吸毒,有精神拨那个的母亲,还是在电影的最后,莉斯说她愿意用她的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和哈佛大学学习机会来换取她的完整的家。甚至她开始改变也就是她明白她必须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也是在母亲去世之时……其实,对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对莉斯来说,父母的爱特别是母亲的爱是她最渴望的,虽然父母是“瘾君子”,可是她始终还是爱着他们,她觉得父母是爱她的,虽然他们忘记了。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父母无私的爱,在面试的时候,莉斯本人也意识到她母亲像她的孩子,是她一直在照顾着自己的母亲。在我看来,这份爱虽然伟大,却也是一个枷锁,束缚着莉斯,明明有能力读好书,改变命运,却因为要照顾母亲而放弃,等到母亲死了,才真正冲破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爱的两面性在这里完全的表现出来,一面是人性的需要,一面却是束缚、枷锁,这就带来了人生的抉择,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份爱?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成功,羡慕别人的过人之处,总觉得他们之所以成功是他们比我们幸运,或者他们身上有着我们认为我们不可能有的东西,其实不然。就拿影片中的莉斯来说,她称得上比别人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伯乐,戴维老师。可是,这份幸运也是她对上学的渴望,以及不放弃的那个30秒。没有这份坚持与努力,便没有她在学校读书的机会,更没有后来戴维老师对她的那份帮助。所以说,那些看似我们没有的幸运与过人之处,其实就是人的那份执着与努力的累积,他们做到了那些不容易做到的小事,更坚定的人就能成功。正如这句哈所说:人,总要追求一些东西,而这些追求真的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难,最难的是怎么让自己不要以为它难、以及迈出第一步。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面对现实,最终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梦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强爱人,方可被人所爱所尊重,不要抱怨现在的不幸,要勇于面对,要勇于去改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未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之绝唱。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的不幸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历练,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交通安全影片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5月22日,星期五下午最后的一节课,学校组织咱们全校同学看了一场“交通安全讲座”。

下午第三节课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一位身穿制服的警察有模有样的指着屏幕给咱们讲了一桩又一桩触动人心的车祸。咱们听的心一上一下,砰砰直跳。

咱们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屏幕,教室里安静的出奇,我心想:教室里真安静啊!恐怕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吧!

突然施老师说:“这位同学你怎么哭了啊?”随着老师的这一声话下,咱们都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向那位同学。原来是毛同学哭了,老师就让她的同桌去问,因为,毛同学听不见,老师就让她写在纸上。原来是毛同学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毛同学的妈妈是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生命。同学们赶紧都去安慰毛同学。

这次交通安全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辆小轿车与电瓶车相撞,顿时,电瓶车四分五裂,电瓶车的主人霎时飞出好几米外,当场死亡。这种事经常会在咱们身边发生。咱们应该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当咱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应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多一份谦让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这样就会多一份安全,少一件车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抗日战争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照亮现实的一面镜子,也是绝好的一部爱国主义教科书。历史不容我们忘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不容忘记,我们只有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性。“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真理。

历史不容忘记,自1931年起我中华民族饱受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九一八”事变、“镇江屠城惨案”、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生化战等无不造成我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的同胞死在日本刽子手下。逝者安息,生者亦不可忘记!

历史不容忘记,我中华民族饱受磨难的日子正是我中华好儿女们奋起抗争的日子,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民族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涌现了马占山、杨靖宇、赵一曼、佟麟阁、张自忠、戴安澜等等一大批抗日英雄人物,可谓不胜枚举。他们的所作所为足以惊天感地,这也正是中华儿女抵御外辱不屈灵魂的所在,他们是黑暗中的烛火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胜利。

历史不容忘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不容忘记,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是可悲、可耻、可恨的!也是值得中国人民以及曾经受日本长期迫害国家人民警惕和反省的!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真正激发我们内心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我们铭记这特殊的日子,勿忘国耻,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奋斗在幸福的大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影片《青春派》观后感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派》的导演刘杰此前一直致力于小成本文艺片的拍摄,本片之前他拍摄的三部作品都是典型的文艺片,题材多集中于偏远地域和小人物身上,更注重人性的挖掘与刻画。《青春派》是他的首部商业片,而且是以他“60后”的身份来拍摄一部反映“90后”的电影,具有较强挑战性。

不过,从影片的整体效果来说,这部《青春派》在时代感并无多少脱节之处。重要的是,这部影片是真正从片中的那些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实的再现他们历经高考前后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观看本片的过程则更像是一次重温自己学生生涯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高考”具有特别意义和地位的国家来说,高考前后的经历几乎都会成为每个当事人心目中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青春派》中出现的大量学习气氛紧张的教室、宿舍学习场景以及严师、口号、决心等等元素都在这一段记忆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甚至影响到了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的一生。这些熟悉场景的再现无形中使得影片贴近真实生活,显得自然亲切,更具说服力。

除了高考,影片涉及的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早恋”。片中的男主角居然在毕业之前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自己心仪的女生表白,结果引来了轩然大波,导致高考失败,不得不复读一年。在复读过程中,这段感情成为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动力,而也正是这段感情的失败,是他真正走向成熟,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影片真实的再现了这一特殊年龄段的感情的懵懂与冲动,客观反映了这一代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同样对于有着高中经历的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在记忆中,即使在那学业高度紧张的日子里,几乎每一个心目中都有着自己喜欢的“那一个”,只不过是很少有人有片中居然这样的勇气而已。居然的感情经历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却有着每一个从这个年龄段走过的人的影子。

虽然是一部表现高考压力的电影,导演刘杰也未刻意将影片变得过于沉重,而是为影片加入了不少喜剧元素。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段时期的经历往往是痛苦与快乐并存。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对于成长具有极强重要的意义。除了学习,影片还在很多细节上再现了这个时期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恋情、信任、友情和热情,更有成长过程中进步带来喜悦。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单纯的对于高考制度的所谓“控诉”,更没有板起脸来对于“幼稚”的指责与批判。有的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的熟悉的场景与经历,甚至连片中那陪读的老妈和让人“又爱又恨”班主任都看来是如此熟悉而亲切。可以说,这一部《青春派》,既不仅仅是“长的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钱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普通人的青春。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才会显得如此亲切,让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听过焦裕禄的事迹,么么糊糊知道他是一个好党员、好领导,近段时间,学校一直强调向焦裕禄同志学习,我不以为然:他是党员学习的楷模、干部学习的榜样,这与我一个普通教师何干?而“被迫”观看了《焦裕禄》电影后,我不由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羞愧。因为我发现:焦裕禄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特别是他的焦桐精神——为民、务实、清廉,更值得我们学习!

提起务实精神,我不由地想到了焦裕禄同志的一句话: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到了兰考,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虽然他身患重病,但他在工作中从不顾个人患病的痛苦,多次用钢笔杆顶着腹部坚持工作,同志们劝他去住院治疗,他总是说:“我这病医生看不了,工作忙它就好了”,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说,焦裕禄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想焦裕禄,看看自己:领导布置工作自己总是挑三拣四,不是嫌这苦,就是嫌那累,工作时也尽量能省则省,甚至于做一些花架子工作,而不是真正为工作、为学生着想,这怎么能搞好教学呢?实际上,只有一分耕耘,哪会有十分收获呀?“务实”确实迫在眉睫!

除了务实,我认为还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全心为民的精神,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例如,电影上表现了一个细节,有一对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非常艰难。在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位老人,一大早就赶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等,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感人:焦裕禄同志真正做到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扎实实工作,为群众搞好服务。看着焦裕禄的事迹,想想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应该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当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时不应该张口就批,而应该问清原因,循循善诱;当学生迟到时不应该罚站门外,而应该和颜悦色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当学生之间出现摩擦时不应该厉声斥责、罚写说明,而应该想方设法处理为题、化解矛盾……总之,当你全心为学生时,当你心中有“爱”时,一切都不成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我观看《焦裕禄》电影后对焦裕禄同志的最深刻的印象,他全心务实为人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敬业、实干、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怀旧影片《岁月神偷》观后感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的情节,平淡的叙述,《岁月神偷》将家庭的亲情和少年的懵懂爱情演绎得真实而亲切。它让人们相信,即使在平凡的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美的可能。

人,总要信,相信未来是美好的。60年代的香港风云变幻,一面要忍受香港英政府的压制,一面又受到内地运动的波及,更要面对时不时登陆的台风暴雨,但罗先生、罗太太却显得格外从容。纵使前方的道路无比的漆黑,社会人情异常的冷漠,他们依旧保持着一颗炽热而真诚的心,满怀希望地面对生活的一切窘境。在社会的残忍与不公面前,他们始终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也正因为如此,罗先生才会在大风暴下,乐观地说:“保住这个顶,一切都会好的。”罗太太才会在得知进一病危时,依旧坚定着“做人,总要信”这一信念,才会有“难一步,佳一步”的豁达。

人,总要信,相信幸福是永恒的。罗进一说:“金鱼是快乐的,因为它的记忆只有三秒……但有些事情,一辈子都记得。”即使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是最大的小偷,偷走了纯真的童年,亲人的生命,以及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最宝贵的东西。但有些人,有些事已深深印刻在我们脑海里,任凭时光的擦洗也无法抹去。就像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剧中,罗进一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是带着甜蜜离开的,因为他相信幸福是永恒,美好的初恋时光即使金鱼都会一辈子记得。

人,总要信,相信世界是公平的。人生在世,价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许有人会抱怨上天的不公,为什么自己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或许有人会斥责上天的不公,为什么有人过早的失去自己年轻的生命;或许……看看罗进一一家吧,在贫困面前,他们活得有滋有味,夫妻间恩爱和睦,兄弟间友爱融洽,简陋的屋子里洋溢着满满的爱;在死神面前,他们顽强搏斗,纵使倾家荡产,也决不服输!他们没有任何的抱怨。如果要问他们幸福是什么,他们定会告诉你:幸福就是,尽情地享受每一天。

人,总要信,相信世界处处都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观后感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2月13日,本土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在城市、农村院线等开始放映,我州各地各族群众通过走入影院、手机视频网站等途径观看影片,引发强烈反响。

库尔班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过着贫困的生活。解放后,他翻身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怀着对党和领袖的感恩之情,多次要骑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1958年6月28日,他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实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各族干部职工、居民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也见证着新疆的变迁,感受着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阜康市城关镇维民村村民麦蒙说,看了电影以后,非常感同身受,过去家家的生活非常困难,现在党的政策好了,种地一年比一年好。

阜康市畅岁园社区干部杨维静在工作之余观看了这部影片,感触也很深。她说,通过看这部影片,像库尔班大叔这样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的人就会不断的涌现出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和谐稳定。

昌吉市警苑社区的孙洋是去年11月招考到社区工作的,听说社区要组织观看影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他主动从网上找到片子,做好播放的准备工作。看到影片上的库尔班大叔在年轻时饱经苦难,新疆和平解放后,他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令孙洋激动兴奋。他说,这部影片深深地打动了我,作为社区的一名新干部,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工作,服务好每位居民。

警苑社区副书记张金芝说,这部影片将这份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感情,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将激励我们各族群众在今后更好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也让我们社区的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居民,发动居民,更好地搞好民族团结。

国家统计局昌吉调查大总队驻警苑社区工作队干部治晓萍说:我是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看完以后真的是挺感动的,作为访惠聚工作队的一员,我今后要为辖区的居民做好民族团结的表率,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活动,更好的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消防安全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火灾案例,以纪实的风格,直观形象地宣传了火灾的危害及怎样预防火灾,遇到火险时如何灭火,人身安全及自救逃生等基本消防知识。通过观看影片,不仅使全体教职工在安全消防意识上受到了启迪,同时也提高了对火灾等紧急突发灾害的自救逃生技能和及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影片中的一场场火灾,烧毁了家园,烧掉了财物,令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迫向死的边沿,甚至吞噬了生命。大火过后,留下了满目疮痍。这种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如此无情的残酷的火灾为什么会发生?由于人们缺乏消防知识,消防知识淡薄,消防设备残旧不完善等等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约束自身行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观看结束后,学校强调:各科室,各科组要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强化安全管理,明确责任,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创建安全的、文明的、健康的育人环境,每一位教职工任重道远。

我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处处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用电用气等安全,平时离开时关好电源。同时把防火安全意识灌输到每位学生当中,教育学生不要私拉乱接电线和偷偷使用大功率电器等等,教育学生不要麻痹大意,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火灾隐患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校是人员密集区,做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我刻不容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实影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即便不是正值南京大屠杀纪念日70周年,即便不存在本片或是《南京》这样的记录性影片用血淋淋的事实一次一次敲打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我想,至少在网络上从来也不缺乏对于日本当年在中华大地上的疯狂暴虐罪行的仇恨和声讨。这样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我认为是一分一秒也不应当停止或是减少的。

以前的我们是从课本上记住了1937年的这一场浩劫,依据仅仅是几行冷冰冰的报告性文字和一两张模糊的几乎不能辨认的黑白照片。即使有仇恨,也是一种对书本的刻意模仿,程度是有限的。毕竟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甚至乎我们的父辈们,根本没有亲历过战争的残酷,炮火的洗礼。在书本或是电视电影上看到的画面,再怎么逼真也会随着结束曲被现实的氛围吞没。谁能真正感到炮弹在身边爆炸的恐怖,眼睁睁看着亲人被蹂躏的痛苦,和下一秒即将被夺去生命的无助。最令人惧怕的便是自己失去对命运掌控权的一种绝望。这样的感觉是无法复制到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内心的。即使是生活在南京,这片曾经尸横遍野的土地上。所以现在一部分人开始动摇,他们在意实实在在的自身利益高过虚空的爱国主义,他们排斥再睹一幕幕的历史事实,他们高举着“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旗子,企图用时间掩埋那一具具尸体和头颅。

我们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乃至整个日本侵华事件中,我们中国人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当蒋介石等携妻儿老小逃离南京城的时候,所有人都应当预见了几个月之后前首府南京变成一座人间地狱的景象。连一国之首都弃城而去,把国民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时候,百姓再多的挣扎还有意义吗?

然而,我们不能容忍的是日本至今还把这一彻彻底底的侵略战争说成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我们不能容忍的是这么多的日本士兵在南京毫无人性的变态行为。你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占领城市,你怎么能把跟自己长得极为相像的中国人当成泄欲的工具玩弄于鼓掌?一系列泯灭人性的行为实在是令全世界人民发指!!!更何况牺牲的人是我们的祖先、同胞,所以声讨正义和对日本民族的仇恨责无旁贷的落在了我们的肩头。

我们口口声声的报仇雪恨,并不是要让历史在今天的日本民众身上重演,也不是要用另一种更厉害的方式让整个日本国家溃败的抬不起头。对于日本普通民众,我们是友好的;对于日本新兴的经济和工业,我们没有嫉妒反是尊重和学习的态度;对于日本文化,因有着相同的根源,我们更感亲切,秉着交流互通的理念。然而,对于日本天皇即为上帝要一统天下大业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不能认同;对于日本官兵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要寻求一个正义的说法;对于日本政府今天仍然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和不承认甚至篡改历史的行为,我们不能姑息!

仇恨,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褪的。今天,还有极少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可以把他眼中的历史口口相传;然而明天,和明天的明天,当他们一一过世,当他们的后人也不再记得祖先的血泪,那么1937年的这一场浩劫就算彻底的被抹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影片毛丰美观后感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9月9日下午,同城社区组织党员32人参加由沈抚新城李石经济区党工委安排在抚顺大剧院,集中观看了电影《毛丰美》。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系统地还原了毛丰美同志生前在大梨树村的实干苦干加巧干的故事,用一个有血有肉的毛丰美回答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毛丰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全村的人都会跟着他干?”

本次观影活动,让经济区全体党员干部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毛丰美同志“干”字精神的实质,引领大家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经济区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心理学影片《黑天鹅》观后感推荐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黑天鹅》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导演,娜塔莉波特曼,米拉库尼丝及文森特卡索主演,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真实惊奇的故事。

女主角尼娜(娜塔莉波特曼饰)是一位资深舞蹈演员,自幼习舞,渴望成功。在被提升为女主角后,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与另一个舞者——莉莉(米拉库妮丝饰)的竞争之中。随着演出日子的临近,尼娜的压力越来越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精神问题。

电影结构紧凑,故事叙事有条不紊,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多种意象的使用,更是作品显得连贯,扣人心弦。片子中最令人影响深刻的莫过于颜色和镜子的使用。

首先是颜色。该片的颜色主要有黑色、白色、粉色和灰色。其中又以黑白色为主,为影片笼罩了一层阴郁的色彩。

白色是纯净的,无暇的,正如白天鹅一样,美丽、优雅,也如其一般追求完美。主人公尼娜一开始是以白示人的,素净的脸庞是白皙的,围巾是白色的,舞衣、舞鞋也是白色的。这种对颜色的一致要求体现了尼娜对完美的极致追求,同时,也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强迫症的表现,对细节吹毛求疵,这种自我束缚是尼娜不堪重负,最终产生精神问题,不时出现幻象的原因之一。

与之相对的是黑色,剧中另一女主角——莉莉,是黑色的代表,无论是衣着、外表,或是行为、动作无不显现出黑色的魅惑力量。整部影片也可以看做是尼娜从“白”向“黑”转变的过程。剧中,尼娜为了保住女主角的位置,不得不做出一系列有违本性的行为,使自己变得更加性感、有诱惑力、更加符合编舞约翰(文森特卡索饰)的要求,真正从白天鹅转变到黑天鹅。依我看来,“黑”并不是邪恶的象征,他代表的是一种更加富有张力的力量,他是狂野的,充满魅惑的,他代表了内心的欲望。

其次要说的是粉色,有人说粉色象征着尼娜最初的纯洁,在我看来不全是这样的。从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粉色主要出现在尼娜的房间里,粉色的墙,粉色的饰品,粉色的用具,而这些集中出现在她的家里,换句话说就是尼娜母亲的控制范围内。粉色可以看做是小女孩的颜色,而这种颜色多是母亲在女孩年幼时为女孩营造出来的颜色,她很美,很温暖。可是问题是,尼娜已经28岁了,她年轻漂亮,应该拥有许多朋友,可我们并没有从影片中找到尼娜在舞团外的朋友(当然,那两个在夜店认识的男孩不予考虑)。不管什么事,尼娜总想与母亲分享,可到了后来,她却无法忍受母亲,拒绝她甚至伤害她,这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尼娜的母亲年轻时也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因为要生尼娜,放弃了舞蹈,他便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倾注在尼娜身上,小的时候,她强迫尼娜跳舞,长大了控制其生活、朋友,母亲的期望与控制也是尼娜不堪压力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这里,我更倾向于把红色认为是冷暴力的象征。

接下来说说镜子,这里所指的镜子并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镜子,一切能反映事物形象的物体都可成为镜子,比如水、窗户甚至人。镜子里的世界亦真亦幻。

镜子显现了真实的生活。尼娜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镜子,舞厅里的巨大落地镜,家里的折叠式镜子,明亮的镜子照出了尼娜的全部,优点、缺点,就像一双双眼睛,冷酷地盯着你。这是来自队友的觊觎,是来自约翰的压力,还有来自母亲无处不在的控制,在这样的密切注视下,尼娜的压力急剧上升,她恐惧缺乏安全感,精神的崩溃也是必然的事。

镜子同样是虚无的。尼娜常常从镜子中看到另一个自己,另一个邪恶的,使人惊惧的自己,而这其实是尼娜心中担忧惶恐的显现。他人也是镜子。夜店里尼娜遇到的一个男孩说:“哦,原来你是舞蹈演员啊,难怪你们长得都一样。”试想世界上的人都与自己一样那该多么可怕。而芭蕾舞团却恰恰营造了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相似的衣物,一样的发髻,一样的动作,让人分不清,究竟我是我还是别人是我。现实与幻象一片混沌。镜子里的世界捉摸不透,但可以从中窥探到人类的潜意识。在演出间隙,尼娜用镜子杀死莉莉,即可反应这一点,尼娜希望排除一切障碍,但她出现了严重的幻觉,以至于把镜子中的自己当成了莉莉,以至于伤害了自己。

影片的真实与虚幻相互交织,正是依靠种种意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享誉甚多的片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交通安全影片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咱们观看了交通安全宣传片,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看了一个多小时,通过这次观看节目,我的感触很深。

这个宣传片主要讲了八个内容,通过道路交通常识我首先认识了马路上的一些中心线、虚实线和边缘线的作用。还有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手势以及一些交通标志的识别,特别是行人上街行走常识。以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行人跨越隔离墩,还有一些小学生放学后在街上追逐猛跑,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确实应该学习一些交通安全法律常规,遵守交通规则。

另外咱们还观看了驾驶自行车常识和乘坐车辆常识,这些图片分别告诉咱们小学生骑车上路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靠右行,并走人行横道,这样就会多一分安全。还告诉咱们在红绿灯前,应多一分谦让和耐心,不闯红灯,不破坏交通秩序。乘车外出时要系好安全带,遵守交通法规。

最后咱们还认识了洗车的转向灯、倒车灯、示廓灯和宽度灯,以及事故抢险与救护常识。通过这节交通安全课,我真是受益匪浅。我更深层地了解了生命的价值,每一年因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的人数简直触目惊心,令人惊愕。川流不息的公路每一次出行都是生命在赌博,现在的道路上车辆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拥挤。如果咱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交通规则,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一定可以避免很多悲惨的交通事故,让咱们牢牢记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育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焦裕禄》给我的感觉有一丝严肃,看完后有一种被人物的平凡而伟大所湮灭的感觉,觉得我应该审视审视自己了。

电影说的是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同志走马上任,为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的面貌,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至始至终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最后由于过度操劳,肝病剧烈发作,被送进医院,结果诊断为“肝癌后期,皮下扩散”,于1964年5月14日晨,与世长辞的事迹。在焦裕禄同志逝世的时候,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浩荡的送葬队伍,将焦裕禄同志的骨灰送回兰考。

影片中, 在焦裕禄同志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他扎根的土地。千百名兰考县老百姓悲恸欲绝,自发为焦裕禄送葬,这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洋溢着人民群众真情的魅力,透视出人民群众对真正的共产党员崇高人格的敬仰和爱戴,表达了人民怀念焦裕禄的深情,更从另一面让我感受到了焦裕禄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和他强大的的精神魅力。

尽管这些的故事从小到大已经非常熟悉了,事实上大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如此,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仍然是感动,再感动。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信仰,有着我们所缺乏的东西。

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他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焦裕禄同志也正是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信仰,才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将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也活在每个人的心里。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有时候,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难免会有一些懈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诱惑也难免会让人有一些分心,甚至迷失了方向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我更应该正视自己的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约束自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麻木地去活着。有了理想,才能有激情,这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起码应该具备的东西,只有把理想当成一种信仰,才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