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民俗的小作文(合集20篇)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民俗的小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6524

作文

1000

写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春节了。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的春节。在中国的所有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新年的时候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十分热闹。

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过年了。在这个时间里,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放鞭炮、写春联,做好各种食品及工作,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晚上的时候,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

过了除夕自然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就要走亲戚、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的时候要说一些健康的吉祥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民族工艺——鼻烟壶

鼻烟壶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工艺。鼻烟壶除了实用,在清代曾作为国际国内交往的重要礼品。

中国鼻烟壶的制作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国鼻烟壶制作精美,其中最出名的是内画鼻烟壶。内画鼻烟壶是一门巧夺天工的民族工艺。因是在鼻烟壶内书写绘画,为了让人能看到正确的画面,内画大师们必需掌握好内画技术、在鼻烟壶内这个小小的天地里,反着绘画,制作难度非常大。但是,画面上的景物栩栩如生。所一具很高的收藏和保存价值.

我爷爷家也收藏着一个内画鼻烟壶,它长14厘米,宽12厘米。它的两面都是画“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一面画着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就要碰上那对轿子。就在这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对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左边的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头过来赶小毛驴。另一面是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好像打完架后在吵架。旁人连忙给他们讲道理。但是,一个人不讲理,一下子就走了,眼睛盯着另一个人。

我国民族工艺品鼻烟壶的制作是多么精美、大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民俗的年级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据我所知,惠州的春节一般要到除夕才算开始。其他地区的春节怎么样,我不知道。但看看惠州春节的场面,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哩。

除夕的夜晚过得真开心。这天晚上,全家人都要用大桔子皮烧水洗澡,洗完澡出来时还必须穿提前买好的新衣服。之后大人会带小孩——又或者把小孩留在家里,然后出门用三牲——牛、羊、猪祭拜天地、祖宗。然后接灶王爷。外出工作的儿女大多数得赶回家过年——除非这是万不得已,不然必须得赶回家,吃团圆饭。

这天夜里,除了年龄较小的孩子,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睡觉,听家中的长辈说:“这叫‘守岁’。”与其他地区的守岁不同:其他地区的守岁一般是法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而惠州呢?孩子们早已会自己找乐子玩:有的拿着大人的手机一起打游戏;有的在房子周围玩起了躲猫猫;还有的会在院子里玩各种小游戏:“红绿灯”、“老鹰抓小鸡”……甚至,如果人比较多,还有人会带来一套“大富翁游戏棋”或几副扑克牌,分组各自玩各自的。大人们就聚在一起聊家常,或者看电视。

守岁至正月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点燃鞭炮,长辈说:“这叫‘开门炮’。”不过一会儿,鞭炮齐鸣,震耳欲聋。1点,鞭炮声开始平息下来,乐了一晚的众人便各自去睡觉了。4点,鞭炮又陆续响起来,天亮方止。

正月初一其实还有不洒扫、不洗澡的习俗,家中较为年长的长辈会说:“初一尘,是人神;扫去初一尘,人就没精神。”

拜年时间始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上门拜年大多拿传统食品(即惠州菜),与亲朋好友见面便拱手相迎,说些祝福的话——当然小孩也要说,然后才能拿到红包,渐渐地,孩子们中就流传出了这么一句话:“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正月初三这天,会将新春积聚的垃圾倒掉,称为“送穷”。

正月初七为人日(即人的生日),习俗规定此日不能骂人、打人。这天虽然庆祝形式不多,规模不大,但却有着“初七大过年初一”的说法。

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就算结束了。

我曾偶然在网上看到这么一篇资讯:惠州在过春节时人数超过900万!由此可见,惠州的春节是多么有魅力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六年级作文:民风民俗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现代民俗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热热闹闹的春节等等。当然在我的第二家乡:茂名也有自己的节日和风俗,那是茂名的节日,渔民的节日,也是大海的节日——开渔节。

茂名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南临南海。由于靠着南海,许多人都靠打鱼为生。但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这样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就叫“休渔期”。每年各海区的休渔期时间长短不定。

现在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结束为“开渔”。博贺的政府和旅游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在开渔节前一天,庆祝活动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在码头舞台上表演。而且,所有的船都会被停放的很整齐,每条船上都会装上彩灯和大红灯笼。码头也会好好布置一番。

在开渔节当天,上午会有隆重的游行和祭海活动。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在下午,渔民们会在码头摆开酒席,其实是老板请家人和员工们吃饭,为的是让员工们在开渔后好好工作。

开渔节时候,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瞬间成为汽笛长鸣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头涌动,鼓乐喧天,大家都希望渔船能平安归来。晚上,爆竹齐鸣,烟花怒放,一派壮观的景象!

啊!这是多么隆重的盛典,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相信你也很想亲身体验一下。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这个独一无二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内蒙烤全羊作文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们小记者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去内蒙古采风,其间,我们有幸品尝到了烤全羊的独特风味,令人记忆犹新。

在内蒙古民族大饭店,来自全国的小记者们济济一堂。这是个极具蒙古民族特色的大酒店。正当中是一个宽大明亮的舞台。四周的墙上挂着绘有草原风情的图画,正面是一幅成吉斯汗的牛皮画,看起来十分豪华。听导游介绍说,蒙古民族一向把羊当作草原的圣灵,是它们养活了世代的蒙古人,它们在蒙古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所以在宰羊这前都要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

等我们人全坐满后,几位身着华丽民族服饰的少女走到大厅的中央,弹奏起传统蒙古迎宾曲。演奏结束后,只听一位蒙古长者大声喝道:上烤全羊。几位服务员推着推车走了上来,每个推车上都放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托盘。那位蒙古长者神态庄重,双手合十,开始祈祷。几分钟后,他慢慢地掀开了红布。哇!只听周围传来一阵惊叹声。一只全身金黄的烤全羊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只见它闭着眼睛,神态安祥,身上披着红绸带,嘴里还衔着一朵大红花。这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使人垂涎欲滴。这时那位长者用一把蒙古刀削下几片肉,递给站在周围的几位小记者先尝了下,然后吩咐服务员把烤好整只羊切分开,端上每一个餐桌。

二十分钟后,一盘切分好的烤羊端上了我们这一桌,盘子里的羊皮肉已经分开,左边是黄灿灿的皮,右边是粉嫩的肉。我先尝了一块羊皮,又脆又香,风味独特。我又夹了一块羊肉,果然这羊肉也没有让我失望,它肉质酥松,肥而不腻,而且没有一点羊腥味,跟平时吃过羊肉完全不同。咦?中间堆着的是什么?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放在嘴里,又香又酥,但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我就去问服务员,她告诉我,这是被磨成粉的羊骨,真没想到,羊骨竟然也是一道美味的菜肴。

下次如果你有机会去内蒙古,不要忘记去品尝一下当地的烤全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民俗博物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新源民俗艺术博物馆,我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有知识的海洋,有智慧的大山,有历史的皇宫,仿佛一个古代的民俗山洞,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砖雕,它们有唐代的,也有明代的,大的有老虎,小的有食盒,有的是皇宫贵族使用,有的是老百姓所用,都做工精美,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而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展厅的“如瓷之家”。我们跟着讲解员观赏了很多陶瓷。我最喜欢的是青花碗。青花碗分大碗、小碗和中碗。它们全身淡蓝色,身上画着不同的图案,绿叶衬托着花朵,显得格外美丽。它们虽然没有钻石的光芒,也没有水晶的富贵,但它们身上散发着淳朴的味道。它们是古代人用来装食物的,就像现在我们使用的冰箱。

在博物馆,我们遇到一个大学生在刺绣工艺品。听说就在高陵,有一位民间艺人叫做牟玉娥,1916年出生于高陵张卜乡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她酷爱刺绣,在2008年临终前三年加班加点完成了十二生肖袖珍绣花鞋和100双虎头鞋,还创作百虫百花绣帐等一大批精美的工艺品,为中国争得了极高的荣誉。

夕阳西下,谁也不肯走。是啊,谁愿意离开这个仙境般的世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春节民风民俗的六年级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我们中国人要一起度过。“春节”也是我们常说的过年,虽然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很激动、兴奋、愉悦,那我就说说我们增城过年的风俗吧。

早在春节降临前,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们都会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里里外外都给打扫干净,进行一次大扫除。春节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爸爸妈妈每年都要精心挑选一幅好春联,今年爸爸妈妈选的上联是:家有福星高照照,下联是:财如人意滚滚来,横批是:五福临门,这副春联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家会财源滚滚、家庭幸福。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好吃、美味的饭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圆饭。吃饱了团圆饭我们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边看边谈,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一直看一直看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穿着新衣服,给家人拜年了。他们就会给红包我,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我们。红包里的多少钱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我很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十分热闹,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这就是我们增城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傣族的民俗作文

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Dai nation)即“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欢迎阅读yuwenmi小编为大家带来傣族的民俗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节庆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开门节,均为小乘佛教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福建春节民俗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在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在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在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在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在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在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在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以上就是我家乡——福建春节习俗。小伙伴,一起来,更精彩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梧州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梧州。它座落在西江边上,是西江上的一颗闪亮的绿色明珠。它的山是绿色的,它的水是绿色,连它的特产也是绿色的。

梧州的山苍翠欲滴。它有着这三座远近闻名的山,它们是珠山、北山和白云山。其中最美要数白云山了。它是梧州市最高山峰,山上树木参天,晨雾迷漫,属于一座森林公园,它被由松树、桉树和榕树等绿色植物覆盖,从远处看它是绿色的海洋,从近处看,它像绿色的城堡。最奇特的是它在下雨后会出现“云岭晴岚“奇观。在白云山脚下你还可以观赏到世界E级濒危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它们非常可爱。

梧州的水是碧绿碧绿的。梧州有一条江叫桂江,它在“山水甲天下”桂林漓江的下游。它的水总是那么青,就像一条碧绿的丝带围绕着梧州;它的水总是那么绿,就像一块碧绿的宝石。夏天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运动就是到桂江去游泳。投入到桂江的怀抱,你会觉得柔柔的凉凉的桂江水在轻轻抚摸着你,让你觉得非常舒服,忘记了这是炎热的夏天。

梧州的特产食品也是绿色的,有龟菱膏、冰泉豆浆和蜜枣。为什么说它们是绿色的食品呢?是因为它们的制作原料取自大自然不受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我主要介绍一下龟菱膏吧,因为它最出名了。它主要以龟和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蒲公英等药物精制而成。老人吃了滋阴补肾,小孩吃了清热去湿,年轻人吃了去暗疮、养颜提神。在梧州它可是最受欢迎的小吃,因为它药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倍受人们喜爱,并畅销海外。它的味道的点苦,所以最常见的是吃法是加点蜂蜜,这是原味龟苓膏。龟苓膏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吃原味的,也可以加冰萁淋、西米、红豆或者水果等,如果把龟苓膏冰冻后再吃口味更好。小朋友是不是有点流口水了?那赶快来梧州尝尝吧。

梧州真是一个好地方,有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食物,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来梧州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身边的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表面上指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而我认为民俗还代表着整个民族的精华所在。民俗其实并不难发现,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

中国一个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就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国独特的节日,春节时有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拜年等习俗。至于为什么有这些习俗,这还要从春节的来历说起:

在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年就跑出来去觅食人肉,又一次年像往常出来残害生灵,但被两个正在玩牛鞭子小孩,用牛鞭子的响声吓跑,年又跑到另一个村子,又看见挂衣杆上的红衣服吓得仓皇而逃,他又来到别的村子,看见房间里灯火通明便吓得再不敢出来。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民俗:它怕响就放鞭炮,它怕红就贴春联,它怕光就在那一天整晚不关灯等等。”

同春节一样中秋节也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是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象征着团圆。中国人在这一天都会尽最大可能回到家与家人团圆。在这天人们都会吃月饼,放月灯,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走月亮、舞火龙等。这天也是法定假日,工作的人和学生都能回到家和家中的亲人团圆。

在中国也有情人节,情人节在七月七,又叫“七夕”,相传每年的七夕,喜鹊就会自动搭成一座桥,牛郎和织女就会通过鹊桥相会在一起一起度过一年才有的一天。而人们也不愿浪费这美好的一天,故这天也成了人们收获爱情的日子,每人都会在这天和自己的伴侣共度七夕。享受因为牛郎和织女带来的美好姻缘。

民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那么难觅。好好享受民俗带来的喜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俗文化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年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外公、外婆是张金人,在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了,放鞭炮、吃鱼糕、吃卤肉,特别是外婆做的炸肉丸子、卤肉最好吃。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守在外婆的蒸笼旁,等待着外婆新鲜出炉的鱼糕,还没等外婆把鱼糕摆放好,我就会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偷吃,那刚出笼的鱼糕烫的我“嗷嗷”直叫,那鲜美的香味,让我顾不得鱼糕的烫,一口全放进嘴里,“好吃!”我不禁赞叹到。

过年每家每户贴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红红的对联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听大人们说过去人们把桃木做成个“符”字挂在门前,每到新年的时候就更换新的,后来慢慢演变成对联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

一天清晨,舅舅和外公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让我和他们下去帮忙贴对联,外公拿着梯子,我拿着剪刀和胶布,舅舅拿着对联,我们一起下楼了。到楼下后,外公把梯子架上,我拿着剪刀和胶布在一旁把胶布剪成一段一段,舅舅拿着对联整理着递给外公,上下左右对齐了,对联贴好了“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羊羊伴福来”对联上的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外公站在对联前一个劲的笑,仿佛看见了羊年一家人。这是,灯笼也挂上了,搞定收拾东西上楼去,一上楼,桌子上早已摆放好满满的鱼糕、卤肉、炸肉丸子,我的口水直往外冒,哥哥和我硬是把每个碗里的东西都尝个遍,吃的同时也不忘夸奖外婆做的美味,外婆的嘴都笑的合不拢了。

过年真是一个好日子,为了家人的团员,我们要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让家人们开心,这才叫真正的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才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谚语。清明节原来叫踏青节,它是每年阳历的四月五日,这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所以人们就出来游玩。后来由于踏青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扫墓的日子,慢慢的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踏青节就改名成了清明节。

每当快到四月时,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去给已经不在这个世上的亲人去扫墓烧纸。到了墓地,妈妈把墓碑擦干净,爸爸打扫墓地上的杂草,爷爷点燃了几根烟放在墓碑上,奶奶则拿出水果鲜花摆在墓前。爷爷和爸爸拿出纸钱开始烧,嘴里还说着什么,我们全家一起跪下祭拜了先人,神情都很严肃。每次回去时,望着绿油油的麦田,爸爸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妈妈还从不远处小河边的柳树上抽了两根枝条,编成圈戴在我和妹妹的头上,我和妹妹美滋滋地跑开了。

扫墓回来后,爸爸开车带我们去公园里踏青。我们带着风筝去放,风筝飞得又高又远,望着飞远的风筝,我们欢呼着。我带着妹妹又去荡秋千,妹妹坐在上面我来推,秋千荡得很高,妹妹开心地哈哈大笑。妹妹让我坐在上面,说她要来推,妹妹用力地推,秋千却只动了一点点,我得意地望着妹妹,妹妹不服气,瞪着眼,鼓起腮帮子,小脸憋得通红,用力地推着。望着妹妹的傻相,我忍不住捧腹大笑。

清明节是一个悲喜交加的节日,有扫墓的悲伤,又有踏青的快乐,我爱这个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俗文化FolkCultures英语作文

全文共 2192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Folk Cultures)

A folk culture is a small isolated, cohesive, conservative, nearly self-sufficient group that is homogeneous in custom and race with a strong family or clan structure and highly developed rituals. Order is maintained through sanctions based in the religion or famil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strong. Tradition is paramount, and change comes infrequently and slowly.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division of labor into specialized duties. Rather, each person is expected to perform a great variety of tasks, though duties may differ between the sexes. Most goods are handmade and subsistence economy prevails. Individualism is weakly developed in folk cultures as are social classes. Unaltered folk cultures no longer exis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Perhaps the nearest modern equivalent in Anglo America is the Amish, a German American farming sect that largely renounces the products and labor saving devices of the industrial age. In Amish areas, horse drawn buggies still serve as a local transportation device and the faithful are not permitted to own automobiles. The Amish's central religious concept of Demut "humility", clearly reflects the weakness of individualism and social class so typical of folk cultures and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strength of Amish group identity. Rarely do the Amish marry outside their sect. The religion, a variety of the Mennonite faith, provides the principal mechanism for maintaining order.

By contrast a popular culture is a large heterogeneous group often highly individualistic and a pronounced many specialized professions. Secular institutions of control such as the police and army take the place of religion and family in maintaining order, and a money-based economy prevails. Because of these contrasts, "popular" may be viewed as clearly different from "folk". The popular is replacing the folk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in many developing nations. Folk-made objects give way to their popular equivalent, usually because the popular item is more quickly or cheaply produced, is easier or time saving to use or leads more prestige to the owner.

[民俗文化(Folk Cultures)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桂林民风民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新年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不使人间遭殃。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开斋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开斋节是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在我国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回民穆斯林将开斋节亦称为“大尔德”,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的穆斯林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自己的特点与习俗。

回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主体民族。回族的开斋节在回族群众心目中是一个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凡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即可获得安拉成倍的酬报。因此,凡符合条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视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见月入斋,见月开斋。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民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立刻向本坊阿匐报告,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就可以入斋了。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就在寺里吃“开斋饭”了。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则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开斋节了。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起打扫院子巷道,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男女老少要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在节日里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悬挂起“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新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全家吃“粉汤”。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而有许多回族穆斯林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则使节日更加热闹了,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山西民俗文化作文:立春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要害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35网,35sk.com报春人碰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山西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泱泱大国。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在家里给父母长辈夹菜、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礼仪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盛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中华美德——礼仪。

今天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也应该注重礼仪,见到长辈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朋友要点头微笑;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学会感恩;不小心伤害到别人时要说声对不起,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礼仪。可是就仅仅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不仅仅应该做到懂礼仪,行礼仪,还应该向社会呼吁,弘扬中华美德——礼仪。

古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说的是什么呢?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尊老爱幼。既要尊重,关爱老人,又要爱护幼小儿童。在家里要多关心帮助弟弟妹妹,尊重关爱爷爷奶奶多帮他们做一些家务。在社会上,多帮助那些空巢老人,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爱。

在路上看到小朋友摔跤主动扶他们一把,这些微小不值一提的举动的举动却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礼仪。

说到尊老爱幼,我们不得不提到“孝”,我们先看看这个“孝”字怎么写,“老”在上,“子”在下,从这个字形上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古人造这个字的意图就是要孝敬长辈《最美孝心少年》最能体现“孝”这个字,他们的父母或是残疾或是有病,但他们对父母不离不弃,用小小的肩膀担起了一家的重任,他们用行动传承了中华美德——孝。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担任着传承中华美德的重任,发扬中华传统,让中华美德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过年啦!我们一家终于团圆了。母亲说:“今日我们吃饺子吧!”“好啊!”我、妹妹和父亲异口同声地说道。

我们一家人分工。父亲放肉馅,母亲和妹妹包饺子,我则放饺子皮。我的笑脸蛋被饺子皮上的x粉弄得像花猫,惹得大家笑得脸都红了,我也随着他们笑,还把妹妹的脸也涂上x粉。

不一会我们就包好了饺子,于是我们把饺子放在锅里煮,等待着它烧熟。不一会,饺子馅的香味就传了出来,我就迫不及待德想打开锅。但母亲说还没煮熟,我只好不做声,继续等待。又过了五分钟左右,饺子终于开炉了。 母亲把先让我尝一下,诱人的香味早已迷惑了我,一口气我就吃下了那个饺子,结果把我的舌头烫得都失去了味觉,妹妹就在旁边看我笑话,捂着嘴偷偷笑着。于是母亲把饺子分在四个碗上,让我们慢慢地吃。

一家人吃着自己做的饺子,别提多幸福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