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民俗的小作文(最新20篇)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民俗的小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6515

作文

1000

民风民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的历史悠久,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作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是苗族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此外还有踩鼓、赛马、摔跤、斗马、斗鸟等活动。苗族喜爱歌舞,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的著名乐器,大的长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芦笙舞流行于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跳舞时,往往几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芦笙吹着同一曲调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有大量的优美诗歌和传说故事流传至今。“飞歌”享有盛名。乐器主要有:芦笙、木鼓、皮鼓、铜鼓最富盛名。

无论是谁只要去过苗族,就会让你流连忘返,舍不得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俗风俗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是我的家乡,近几年来,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区绿了,楼房美了,珠江清了,白云山秀了,天蓝了……

广州的交通,已经今非昔比了,摩托车如过江之鲫,公交车像乌龟爬,广州大桥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就塞车等,已成为历史。市政府在改善这方面花费了巨大的资金,使珠江两岸相继崛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桥:解放大桥、江湾大桥、白鹤洞大桥、丫鬟纱大桥,为了缓解过江压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市政府还修建了内环路。内环路建成后,相当于在空中提供双向6车道的快速通道,除了夜间货车分流,内环路还为地面的公交车创造了空间,一些主干道的公交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速。这样,广州市中心车辆行使速度由4年前每小时平均16公里提高到30公里以上。所谓“路通财通”,交通便捷了,市民的收入也相应有了提高。

据统计,1997年广州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实际收入10496元,支出8768元,2001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至14696元,支出11467元,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与此同时,广州居民的收入构成走向多元化,工资性收入虽然惹事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所占比例开始稳步下降,由70。6%降至69。6%,5年间少了一个百分点;而且增长幅度远低于非工资性收入,2001年人均非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2。7%,比工资性收入的幅度高出10。4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了,人们开始考虑住房问题。据统计,八成的广州家庭拥有自由房产全,人均居住面积从1999年的11。55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13。87平方米,数字居于全国前列。

啊,昔日“脏乱差”的广州,已经变成青山、碧水、蓝天、绿地、花城……愿广州未来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的时候,他为了检阅自己的军营,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壮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族习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是个老常州,对于家乡的民风民俗应该了如指掌的,我决定向他请教一番。然而他神秘的告诉我:到除夕夜的时候,你都会知道的!

好不容易等到了除夕,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忙着摆菜,一大盆的豆芽,百叶丝,豆腐干丝和笋尖拌的菜摆在桌上,这是什么菜,乱七八糟的,爷爷说:“这是老常州的家祭菜,过年不能缺的一道重要菜。”一条大鱼正等着下锅呢,爷爷说:这条鱼象征“吉庆有余”!“哇,这么大,怎么吃得完呢?”“可不能一次吃完,必须年年有余!”奶奶和妈妈在包春卷,豆沙馅的,甜甜的馅象征我们来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来到了客厅,桌上吃的东西五花八门,真是过年好呀!爷爷指着各种东西告诉我,“这些都有说法的:苹果,象征平安大吉;橘子,象征团圆;长生果象征长身不老……”“呀,以前只顾吃了,没想到这里面有学问呀!”

时间一晃,下午两点了,爷爷叫我:“毛智贤,快来帮爷爷贴春联!”我赶紧跑过去,帮爷爷拿起了浆糊,只见爷爷手捧一卷红纸,宝贝似的出来了。爸爸手里拿着凳子,我们祖孙三人一起走向大门口,双开大门一打开,我就问爷爷:“门上的对联好好的,为啥要换,多可惜呀?”“那是去年兔年的,今年是龙年,春联每年都要换新的,寓意辞旧迎新!”原来还有此一说。爸爸把旧的对联先撕除,爷爷把新的对联抹上浆糊,先右后左,再横批,一副应景的春联贴好了:“云起八方升祥瑞,龙腾四海报平安,财源广进。”

“爷爷,为什们家家过年要贴春联,有说法吗?”

“当然,传说古时候有个怪兽叫夕,专门祸害百姓,但它惧怕红的东西,所以古人就想出了对付它的办法,后来演变成了一年最后一天叫除夕,每家门上都贴红春联。现在的春联是包含着对来年的祝福和新的向往了。”

“噢,原来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景色优美,而且有许多有趣的节日,现在的伏羊节就是其中之一。

伏羊节就是从入伏第一天开始吃羊肉,一直到三伏结束,俗称“伏腊”。

每当节日到来时,家乡的大街小巷也热闹了起来,不但有圣火传递,而且有外国友人的参加。节日中,大大小小的羊肉馆的前面都放满了桌椅,搭起了阳篷,并拉上了条幅。每当夜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一饱口福。

我走进羊肉馆,看见在一块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伏羊节菜肴的名称。有孜然羊肉、红烧羊蹄、葱爆羊球、凉拌羊肉、烤羊肉串、涮羊肉汤……我不禁感到小小一只羊,居然有那么多吃法,羊身上的宝可真多啊!

如果要问我最爱吃什么,那就要数羊肉汤泡馍。只见在一米多高的大锅里,白色的羊肉汤不停地冒着升腾起来的热气。盛上一碗,往里面放几片绿油油的香菜,滴上几滴辣椒油,再放上一小块羊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汤就做好了。

我喝了三口,汗水就从头上落了下来。在配上香喷喷的刚出炉大饼,真好吃呀!父亲看我大汉淋漓的样子,笑着说:“伏天喝羊肉汤是为了驱寒气,真是‘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我们老家的亲戚到我家来过年了,我们家里非常热闹。大年初一,我们来到民俗村游玩。民俗村里非常热闹,因为有很多游玩的人。

我们在民俗村里面看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马战表演。马战表演的`名字叫《金戈王朝》,这个故事里面描述着远古时期四万大军打败四十七万大军的历史传奇故事。马战表演开始了,表演里面有骑马跳火墙、捡布条、砍马桩。那些表演的人能在马上倒挂金钩、马上站立、马上倒立,还有跃马,他们的表演真是精彩啊!那些马高大威武,真漂亮!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还有黑色的。

开始打仗了,那个场面非常壮观。敌人的人马一个个倒下,敌人还有爬城墙的,但是上去没一会就败了。最壮观的是三打一,三个敌人还打不过一个好人,那个人真是厉害啊!

最后松将领的四十七万大军被王统领的四万大军消灭了,正义的力量胜利了。

我和哥哥还在那个马战表演场骑了马呢!我骑得那匹马的速度真快,嗖嗖嗖一下子转了好多圈。

今天,我玩的特别的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七夕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的民俗文化。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古代女子最重视“乞巧节”!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牛郎本来是民间的一名孤儿。一天,天上的织女和绪仙女下凡游戏,在银河洗澡。为牛郎耕田的老牛劝牛郎夺取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结婚后男耕女织,他们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满。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的便让天帝给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来,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就此拆散。牛郎上天无路,后来还是老牛献出它的皮让牛郎上天去。牛郎上了天,眼见就要追到织女,岂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挥,天空出现一道天河,他们俩隔两岸,只能哭泣。后来,他们的爱情让天帝给感动,答应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鸟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写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民风民俗400字作文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趣的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我这次去旅游,不但在景点玩得非常高兴,在车上也是非常开心,因为我们的导游一直都会为我们分享当地民族的趣事哦!

“湖南张家界有四个少数民族。分别是:侗族、苗族、土家族、白族。其中苗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节日,就是——情人节”。导游在第一天去天门山的路上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苗族人过情人节与汉族人过情人节的方式,可完全不一样哦!苗族人只有未结婚的成年人才会过,阿哥(男士)站在指定桥的一头,阿妹(女士)理所当然站在桥的另外一头,他们要一起对山歌,阿哥如果对准了阿妹的十句山歌,那么阿哥就可以把阿妹娶回家,但是如果没对中的话……“是不是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我疑惑地问。导游说:“……阿哥要接受九年义务劳动。一至三年是下地劳动;四至六年是放牛,在第六年的时候把牛杀掉,吃牛肉,饮牛血,用牛角做四把牛角梳,选最漂亮的一把送给阿妹,七至九年,可以什么都不做,但要在晚上打来热水为阿妹泡脚,并在第九年将牛角梳送出……”正当我们听得入迷,不知不觉已经到达目的地,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接着听。

第二天,导游果然又接着说起了苗族的趣事“……如果阿妹接受阿哥的牛角梳就表示她同意和阿哥结婚,如果不同意,阿哥就只能‘扬长而去’。”导游的这一番话把大家逗地哈哈大笑,这仿佛成为了导游为我们讲解的动力,她又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同意以后,女方要做一件奇特的事——哭嫁。哭嫁是要在结婚前一天,一边哭一边唱,要歌咏自己亲人的养育之恩,说自己以后再也不能陪伴左右,接着父母就要安慰她,给她一个大红包,阿妹如果满意,就可以换下一个亲人接着哭,如果不满意,还可以继续哭。等到哭嫁结束时,阿妹要说——今天我在家里把眼泪都哭干了,以后再也不哭了,过幸福的生活。”我心想:“苗族人是多么有孝心啊。”苗族姑娘出嫁前还有一个骂媒婆的环节,导游先用当地语言快速的唱了一遍,又用普通话为我们翻译出来,大家都为这段精彩的骂媒婆鼓了掌。苗族风俗习惯骂的越恶毒语速越快,媒婆越高兴,这样来年的生意就会更好。

最后,导游还给我们介绍了长寿秘决、苗族人在衣袖上绣一朵鲜花、两朵鲜花、三朵鲜花与三道杠都分别代表的意思、苗族的祖先、苗族人的习俗、苗银的作用、苗族女人头上绕头巾的长度及意义……

苗族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开斋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我国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亦称为“大尔德”,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回民则称为叫“小尔德”。与古尔邦节、圣纪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我们习惯称为“莱麦丹月”。由于回历是纯阴历,所以开斋节出现在每年的不同时期。

为什么要封斋呢?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因此,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民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立刻向本坊阿訇报告,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可以入斋了。如遇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特殊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现在,绝大多数回族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

但是,由于回族中的教派不同,门宦不同,加之又分散在全国各地,入斋的时间也不完全都是这样。有的地方主张自己亲自看见月牙儿才行,别人报告的不算;有的地方主张提前入斋。还有一些地方,不看新月,这就是老初一派、老初二派和老初三派。不论入斋和开斋的时间—样不一样,封斋都要够一个月,这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风民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农历的 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习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是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习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让我回味,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习俗,但是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作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节日习惯,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傣族泼水节,西藏的雪顿节等。在这些节日中,汉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插艾叶、赛龙舟、帖春联与倒福、舞龙灯、赏月等习俗,又有许多显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如新疆维吾尔族有最富民族特色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以及婚丧嫁娶时的抓饭习俗;广州的凉茶、迎春花市习惯,等等。在这些民俗民风中,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民俗民风可谓是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极其广泛、丰富,写作时可以选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提炼写作。话题里提示,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在节日中的风俗习惯或饮食文化,选取自己认为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无论哪一种题材,都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民俗习惯的艺术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2.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一个极小的细节方面来写,在一次春联的张贴中,一次花灯的制作中,一次龙舟的竞赛中,从这些细小的事件里反应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辉煌的艺术魅力。

3.无论是淳厚朴实的节日习俗,还是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无论是共有的传统节日,还是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还是丰富多彩的饮食样式;无论是对风俗根源的探索,还是对习俗形式的研究,最终都要为表现“民俗民风的艺术魅力”服务。

4.体裁多样化,形式丰富化。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再现某一传统节日的真实情景,表现百姓生活的多姿多彩:剪窗花,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逛庙会等等传统文化习俗。可以写成散文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形式表达出人们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总之一句话,写法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从而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强大魅力。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北京胡同的民俗风情作文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胡同,星罗棋布,早就听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六千,无名的胡同似牛毛.

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的。当我进入胡同区,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穿梭在齐整的四合院中却少了这种感觉。

北京胡同之旅是从北京最早的胡同烟袋斜街开始,除了古旧的凸凹不平且积满泥水的青石板证明着它的历史,两边的房屋则丝毫看不出岁月的沧桑。房屋虽极力想保持古朴的风格,但看起来格外别扭。家住与店铺混杂着,嗡嗡的苍蝇肆无忌惮地戏虐着墙角的垃圾。

穿过了烟袋斜街进入胡同区,才慢慢地找回了一点感觉。午后的阳光照在胡同里几棵稀疏的杨树上,又从叶隙间漏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鸟儿、蝉儿似乎也不忍打破这份宁静,默默地不做声。远离闹市的胡同,有种清幽,仿佛隔市般。没有地图,只知道所有的胡同都“透气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瞎走。也正因这样,才令胡同之旅惊喜不断,充满趣味。

北京的胡同宽狭不一,宽的敞亮,狭的幽深.最狭的胡同数前市胡同,最狭处仅有40厘米,仅能容一个苗条的人通过.北京的胡同大来都只来知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有个叫九道湾的胡同,共有二十多个湾呢.我们参观的胡同,整个儿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为繁华的都市平添了许多古色香而又温馨、安静的韵味。有些胡同的地面用锓青砖或石块铺就,方方正正,像一块被削平的豆腐块,赤脚踩在上面冰冰凉凉的,让人心旷神怡。路边有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陈旧,充斥着岁月的痕迹.

傍晚的胡同则更有一番滋味。夕阳西下,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照在各家各户的四合院里。人们纷纷搬出藤椅,拿着蒲扇到胡同里来纳凉,老人们闲谈着,儿童们嬉闹着,还真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北京胡同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当我们走出胡同时,许多北京人还是不由地感叹到,北京的美都在胡同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黎明将近,东方渐渐露出了灿烂的晨光,晨光中呈现了崭新的xx,湛蓝的天空,洁白如雪的云,小鸟欢快地歌唱,花儿伴着小鸟的歌翩翩起舞……过年咯!周围洋溢着春节的味道!道路洁净,各大商铺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庆的对联,人们脸上荡漾着快乐的笑容。

除夕早上,我的兄弟姐妹的手就开始“痒痒”了,迫不及待地买了些炮出去放。放着放着,我们就开始嘀咕了:这么点鞭炮怎么够放呢。于是急匆匆地跑回家里,正准备再偷偷拿一些时,被外婆发现了:“你们不是已经放过鞭炮了吗?晚上到底还放不放了!”哎!大人就是这么唠叨,我们只好作罢。我只能垂头丧气地出去玩。

今天除了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

晚饭时舅舅和舅妈带着弟弟也来外婆家吃年夜饭了。餐桌上的饭菜真丰富,看得我眼花缭乱,真让我垂涎直滴,不知先吃哪个好。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着祝福话,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气氛非常融洽,真叫合家欢乐呀!

吃完晚饭后,我们大家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随着夜色的降临,外面的鞭炮声也断断续续地响起来了,这响声向人们传递着欢乐……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我们拿着鞭炮冲出了家门,汇入了今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刻鞭炮声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上相互交错,流光溢彩。天空仿佛都被染色了,我们欢跳着,跑着,笑着,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民俗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夏天一进入伏天,到村里来卖西瓜的商贩络绎不绝。只要来一个卖瓜的,几乎全车售完。买瓜的村民都是用麻袋装西瓜,每家都买一麻袋。开始我很好奇,心想吃的了那么多吗?随吃随买多好啊。后来我才发现伏天多买西瓜是家乡的一个习俗。

为什么伏天多买西瓜?有什么好处?——后来我才明白是两个原因。

一是做西瓜酱。家乡多数人家都会做西瓜酱,而伏天卖的西瓜最多、最便宜(现在一元6斤或7斤)。这时做的酱最好吃也成本低。

二是便宜多吃。我村大多数农民处在吃饱——吃好阶段,还没有保健意识和条件。什么便宜就吃什么,伏天西瓜最便宜,所以就多买多吃。有的人家饭后吃西瓜就不喝粥了;有的人家吃馒头就西瓜,就不做菜了……

今天来了一个卖西瓜的小贩,一元6斤,大家争相购买,我也买了一小袋共8个,我也不做酱,只是留着慢慢吃——这也算入乡随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家乡的民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深圳民俗村作文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当然要去国贸大厦、人民广场、中英街等处,看那高楼林立的街市,感受开放前沿的气息。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游锦绣中华民俗村。

锦绣中华民俗村座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占地30多万平方米。该园将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微缩复制在园中,是中国最全最精致的微缩景观群。

园中绿树葱翠,曲径通幽。迈步在充满南国情调的花丛间,沿路观赏精制的景观。这些景观并非随便塑造的外观模型,多为按1比15的比例原样仿建,个别景点为1:10或1:8。较之于原物,虽然形体小了,但结构、构筑方法完全相同,是一砖一瓦砌起来,一梁一柱搭起来,一楼一院垒起来,一间一厅并起来,毫不含糊。况且,除了用建筑、雕塑方面的能工巧匠设计制作外,还请原景地的专家学者亲自参与制作和实地感受,充分保留了景观的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就连山林园树,都能达到与建筑景观比例协调,真是不简单。当你看到这么的大“盆景”一组组排列时,怎能不双手称赞。

园中景物皆按祖国版图上的相应方位布置,既有塞北高原的蒙古包,也有江南水乡的小村落;既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也有美丽海岛上的椰树林。此处看到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彼处望见长江三峡的曲折动人;这边是应县木塔、悬空寺,那边有少林寺院与塔林;看齐鲁,得见泰岳高峰、孔庙大殿;观荆楚,则有滕王飞阁、黄山峻影。考云南见崇圣三塔,寻贵州遇布依村寨。长城能留影,晋祠可生情,避暑山庄的风韵异常动人。景观多,看不尽;感受多,说不全。一个个景观,没见过实景的,在这里看个大概,聊以解双眼之谗。已览过实景的,再借此加深印象,回味无穷。再说了,这些景虽小,却也小得可爱,其精巧之韵,具有无穷的魅力,不然,游人们“一日游遍全国”的梦想怎能实现呢!

配合这些反映祖国山河之美、能够激发爱国之情的微缩景观,园中还有一些精美的点缀。比如景区门口那块耸起的石头,石头旁边那架高大的木制水车,就很能激起游人的情味。园内有彩桥架河,奇石卧草,绿水行舟,美图挂墙。累了有路边连椅可坐,乐了有轻快音乐可听。游人们或一二携手,三五成群,或老者携儿带孙,或青年牵夫挽妻,或远来者匆匆观去,或近居者缓行慢观。一群少年天真烂漫,说笑声如唧唧喳喳的小鸟。几个穿着彩衣的艺术生舞动着手脚,翩然飘过我们的眼前。

景区里,在特设的地点,有特别的民族风情表演。一拨拨少数民族演员,穿载本民族代表性的衣饰,载歌载舞,尽情地传递着那个民族特有的风韵。有的表演还可让游客们参与,当你加入到唱唱跳跳的队伍会,会感到十分新奇。比如,参与傣族朋友的泼水节,挎包收起,肌肤露出,小盆端来,水花溅去。把洁净清凉的圣水泼向空中,泼向对面,泼向众人,那种欢快与热烈,火爆了周围的空气。

正好,我在这个景区看过微缩的石林,接着去了云南。在云南假了包换的石林真容面前,拿出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石林前的留影,两相对照,别有一番滋味。

[深圳民俗村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汉族民风民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春节”。

中国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做“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吉祥的话。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的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习俗。汉族对茶的配制也是多样的。例如:有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的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例。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600作文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

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广东迎春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

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风民俗600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湖南湘西,你也许会想到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湘西不但人杰地灵,而且山环水饶,它还有一个神秘的苗寨。在湘西的苗寨里,有热烈激昂的歌舞,精美绝伦的服饰都会让你惊叹,肃然起敬。

走进苗寨,回荡在山谷间的是歌声,鼓声,让你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再走进一些,你就会看到一场精彩纷呈的“大苗鼓”表演,打鼓的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伙子们。你看!他们身着有领的对襟,衣短袖窄,安布扣七扣,裤大而短,衣服的颜色都是深毛蓝,湖蓝色的。据说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这样的打扮。而“打苗鼓”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见到宾客就跳“迎宾鼓”,逢年过节就跳“四面鼓”婚嫁迎娶就跳“猴儿鼓”。小伙子们个个神采奕奕,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们把鼓敲得震天响,游客们没有一个不被这样的鼓声所感染!

苗寨的姑娘们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眉目清秀,丽质盈盈,妩媚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在青山绿水之间。奇了!怪了!没有乐器,她们载歌载舞时仍可以听见清脆的伴奏声。哦,原来是她们盛装上的饰品,银光闪闪的小铃铛,盛装打扮的“苗家新娘”,头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披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链银铃银牙签。这样的盛装配上优美的舞蹈,真是一场超级的视觉盛宴。

小伙子们的鼓声,姑娘们的舞蹈还有他们的笑容,无不向我们诉说着苗寨人民绵延千年的激情。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古老童话世界时,却被一位苗家女孩拉进了舞蹈圈里,原来他们的舞蹈还要和游客互动的,我们就以大鼓为圆心,围成一个大圆圈,随心所欲地载歌载舞,好不快活!舞蹈结束后,大哥哥大姐姐们用“地灰”往我们脸上抹,据说这是苗寨人对游客们的祝福和喜爱,脸上的“地灰”越多就表示他们越喜欢你,结果,我被抹成了“猫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热情好客的苗寨人,他们的服饰,歌舞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