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文(通用20篇)

写景作文是我们时常接触的作文,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文,请看:

浏览

1401

作文

356

中国古代爱国名言精选20条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4、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晏殊和尚

5、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6、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8、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9、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0、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11、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3、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江北庄取米》

14、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5、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16、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8、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1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2则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中国的节日春节话题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Hope, hopes, the Spring Festival is finally coming, accompanied by the sound of the clock, we have ushered in a beautiful traditional festival -Spring Festival.I shouted with excitement: "The new year is here! The New Year is here!" Ah! How beautiful the new year! I ran back and forth at home with excitement, and I couldnt restrain my joy.

当我跑到阳台边时,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而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过年前,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

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站在旁边的我,看着爸爸妈妈的举动都傻了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代表岁岁团圆。而家人的团聚往往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对新一年的希望。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放一挂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脚步。

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代表岁岁平安。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在初一的早晨还要放一挂鞭,这是挂开门炮,是个开门爆竹,为了祈求竹报平安,图个吉利,代表开门红啊!

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我爱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描写清明节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怀着沉痛的心情,去东于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我们排起长长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龙似的,鲜艳的少先队旗在春风里迎风飘扬。

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就看到一座大门,门口两行大字:“先烈正气写春秋后人发奋振中华”,这就是东于村革命烈士纪念亭。

扫墓开始了,我们首先开始默哀。过了一会,由中学的大哥哥开始发言。发完言后,我们给烈士们清扫墓碑。老师告诉我们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都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比解放前吃不饱、穿不暖、居无定所,甚至连生命都不保的生活,现在的我们吃着西餐、穿着名牌、住着高楼大厦,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文人别号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文人别号

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

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

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

芦山居士--宋·张元平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

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

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

清真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

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

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古代文化:一个美丽的传说

全文共 1822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一个庄园叫牛家庄。庄园里有个聪明、老实、憨厚的小男孩名叫牛郎,因其父母相继双双亡故,未成年的小牛郎只好跟着哥哥嫂子一起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每天干很多的活,还要遭受她的打骂。他们家在庄园上虽然不很富有,但也有好几间庄房和一个磨房,良田旱地几亩,家具农具齐全,还有一头黄牛,生活虽然不很富裕,但温饱还能保证。据说这头黄牛是金牛星下凡,因为它在天上不知干了些什么坏事,触犯和违背了天条,天王玉帝一怒之下,就将它贬下凡尘,结果投胎在牛家庄,成了牛郎家的一头小牛,小牛长大后,就为他们家耕田种地,拉磨驮粮,创造了不少财富,也付出了全部的精力。

随着牛郎一天天长大,黄牛也一天天变老,力气也渐渐减弱,干起活来也非常吃力。牛郎是个挺善良的小伙子,老牛每次驮粮和运货,他都要从牛背上卸下一袋背在自己肩上,减轻老黄牛的负担,好象与老黄牛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时,哥嫂见到牛郎长大成人了,就想与牛郎分家,按理说,家里的所有财产应该兄弟二人平均分配,然而,哥嫂想独霸家里的所有财产。为了让牛郎没有话说,他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假造了父母临终前的遗嘱,说家里所有财产,都归哥嫂所有,牛郎只能分到一头老牛。牛郎听说是父母的遗嘱,也只好顺从,不好与哥嫂争执。家产分完后,哥嫂就将牛郎赶出了庄园。牛郎万般无奈,只得牵着老牛离开了庄园。

牛郎将老牛牵到山上,用树技和茅草搭起了一个厂棚,就算是自己的家。从此他就与老牛相依为命,每天都细心地照顾着老牛,对老牛有了很深的情感。终于有一天,老牛张口说话了。牛郎见老牛张口说话,心里感到十分惊讶 ,认为老牛几十年来都不会说话,今天怎么能说话了?难道它是牛神和牛精吗?老牛告诉他,某月某日,会有一群仙女下凡游戏,来在河里洗澡,第三个穿大红彩衣的就是织女星,你去将她的衣服偷下来,以后她就会嫁给你做你的妻子。牛郎听了将信将疑,但他还是相信老牛,按老牛黄说的话去做了。(百团大战读后感)

那天,牛郎一大清早就起来了,按照老牛指点的方向,向河边走去。等到中午时分,一群仙女真的出现了,第三个确实穿着大红彩衣。于是他心里喜出望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他偷偷地窥视织女衣服放置的地方,等她下河后就将她的衣服偷偷拿来藏好了。洗完澡后,众仙女们都穿好自己的衣服走了,只有织女还在四处寻找自己的衣服。这时,牛郎就将衣服送到了织女的面前,织女看到自己光着身子感到十分害羞,于是很快就从牛郎手中夺去衣服穿好。穿好衣服后,觉得自己的身子已经全部让牛郎看到了,莫须也是一段缘分。虽然如此,牛郎也并没有无礼,只是主动提出要与她结为夫妻。她看到牛郎也是个正直的君子,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于是对他产生了好感,也就接受了他的求婚。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她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布,同姑娘们一道织出又光又亮的丝罗绸缎,村庄里的人们都很喜爱她。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他们男耕女织,情深意重,怀一个龙凤胎,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就让天上玉帝知道了,天有天条,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母娘娘就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庭,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狠心的王母拆散了。

牛郎上天无路,心急如焚,十分伤悲。这时老牛告诉他,说它很快就要死了,在它死后,要牛郎剥下它的皮,让他和子女坐在它的牛皮上,就可以上天去追织女。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了,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坐到牛皮上,只见牛皮变成了一团彩云,飘了起来,而且越飘越快,越飞越高,象腾云驾雾似的上天去追织女了。眼见就要追到,岂知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美丽传说作文美丽的传说作文。他们的忠贞爱情终于感动了喜鹊,成千上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这天于鹊桥相会想爱。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都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并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织出美丽绸缎,祈祷自己能有一段美满的婚姻,找到一个如意称心的美好郎君。

这是一个美丽、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这个美丽的传说,后来就成为了民间坚贞不俞爱情故事的典范和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728 字

+ 加入清单

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以其美艳绝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流传千古。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5、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6、落雁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7、闭月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8、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描写清明节的经典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到了,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吃完早餐后我就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到乡下扫墓。

一路上,我看见一座又一座的山上长着许多香葱头树,叶子红中带绿,非常漂亮。近处,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像给田野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充满了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地洒在田埂上,翠绿的麦苗整齐地立在田埂旁。

远处是金黄的油菜花儿开得正旺,勤劳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的采蜜。大自然可真是美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清明节的扫墓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时节我都会想到这句诗。今天,上学的时候还下着蒙蒙的细雨,正应了这句诗,也反映了我们的心情,因为今天我们要去烈士陵园扫墓。在学校同学们集合好后,都带上了自制的小白花,自觉的站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向烈士陵园出发了。

当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烈士陵园后,高大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眼前,显得庄严肃穆。我们在台阶前排好队,我无比激动而且自豪的站到了队伍的前面,因为今天我是扫墓活动的主持人,我和我的搭档顺利的完成了任务。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到纪念碑下,献上了我们的小白花,对烈士们表达了我们的敬仰之情。随后我们来到的纪念碑后,只见高耸的纪念碑上书着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们永垂不朽,这是对烈士们最好的评价。纪念碑后是一条宽阔的甬道,路的两旁绽放着洁白的玉兰花,婀娜多姿,散发着迷人的香气;甬道尽头是无名烈士墓,是千千万万为祖国为人民牺牲而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们的安身之所。草坪、翠柏、青竹掩映其中,四周高大挺拔的树木好像是战士们伟岸的身躯,依然在保卫着我们的祖国。

无名烈士墓的东边是一座座的墓碑,于银、郭金银、刘艳波一个个鲜活的名字让我不仅联想起了他们牺牲时的情景。西边是一个烈士亭,一个个石碑上记录了一段段的历史,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扫墓活动结束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中国传统节日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俗称过年。是农历的岁首,也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你知道吗?自从西汉以来,就有过春节的习俗了,一直流传到现在。春节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大人们忙着包饺子和做年夜饭,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放鞭炮、贴福字、贴对联……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平时住在海底,除夕时出来吞食家畜和人。所以一到除夕人们便带着自己的老人孩子去山上的松树林中藏起来。

一年除夕,一位老人来到了这个村里面,人们都在往山上跑,没有人去管这位老人。老人叫他们不要慌,给他们的门前都贴了一张红纸,让他们在“年”兽来时放炮,可村民不干,只有一位老奶奶和这位老人留在了村里面。

“年”兽一进村,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它一看见红纸,便打了一个哆嗦;它又听见有人在放炮,吓得“年”兽嗷嗷乱叫;它又见家家户户都烛火通明,便抱头逃窜,一头扎进海里,从此“年”兽再也没来过了。

中国的风景绚丽多彩,文化也同样绚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说泰山好,泰山秀气,泰山美丽,真是言不需啊!因为我看到了它,我完全被它的美丽征服了。泰山,魅力无穷。

油绿

行到泰山脚下,抬头望去,一片绿色。这是独特的绿,这深中带浅、浅中带深,深绿、浅绿一融合,那可真是绝顶

险峻

泰山真是险啊!上到南天门以后,有一个大下坡叫“十八盘”,这坡一看就让人心惊胆战。这个坡度几乎成了直角,稍不留神就会踩偏掉下去,十分危险。四周是万丈深渊,所以下这儿只能小心翼翼。泰山真险啊!是别的山没有的险,这是泰山独有的魅力。

绝顶

我终于登上了最高峰——玉皇顶。站在山顶,我大喊着“我登上山顶了!”这个声音好响亮,在山的四周回荡着。看着脚下一片片的人,我仿佛是一位仙人遨游在云海里。看着正在吃力向上爬的人们,心里有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深刻领悟了“会当凌绝顶

只有亲自临泰山绝顶

泰山不仅历史悠久,景观雄伟震撼,而且文化底蕴厚重,难怪圣贤名士、平民百姓对它那么崇敬。齐鲁行,游蓬莱仙境,赏崂山秀馆,登东岳泰山,令我更爱锦绣中华的大好河山。泰山用它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人们,它是独特的,是美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633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成语是不可缺失的一堂课程,成语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成语的意思。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1)【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2)【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4)【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着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着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着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5)【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6)【精卫填海】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

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

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精卫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精卫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精卫说:“哪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精卫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精卫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7)【自坏长城】

自己损坏御敌的长城。比喻妄自损坏国家力量。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朝廷召檀道济入朝。

他的妻子向氏说:“世上突出的勋功,是道家所忌讳的。今日无事召他进朝,祸事就要来了。”

元嘉十三年春天,檀道济即将受朝廷派遣回到自己镇守的地区,因为水道停聚还没有出发,彭城王刘义康假传诏命,将檀道济召去说要饯行,结果把他逮捕交给了治狱官。

当时人们曾有一首歌谣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道济!”

檀道济被捕后,非常愤怒,眼睛里像要喷出火来,只一会儿,就喝了五斗酒。

他把头巾摘下来摔到地上,说:“这是毁坏你们的万里长城啊!”

北魏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说:“檀道济已经死了,吴人们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从此以后连年向南方攻伐,大有饮马长江的野心。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军队打到了东临长江的瓜步镇。文帝登上石头城远望,满面忧虑,慨叹说:“倘若檀道济在世,怎能弄到这步天地啊!”

(8)【助桀为虐】

帮助暴君桀(jié)做残暴的事。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桀,夏朝末年的一个暴君。也作“助纣(zhòu)为虐”,纣,商朝末年的一个暴君。虐,残暴。

秦朝末年,刘邦击破秦兵,攻入咸阳。

他进入秦宫,只见宫室、帷帐、名犬、良马、珍宝、美女数不胜数,就想留下来住在那里。

从起兵就跟着刘邦的樊哙,劝他住到宫外去。刘邦不听。

于是,刘邦的谋士张良劝道:“因为秦皇荒淫无道,您率众反抗他,才能到这儿来。要为天下人推翻酷虐害民的暴君,应该以俭朴为本。现在咱们刚入秦,如果就要安享秦皇吃喝玩乐的这些东西,这就像人们所说的帮着恶人夏桀干恶事了!而且谚语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取樊哙的谏言。”

于是,刘邦领兵回到了霸上。

(9)【枕戈待旦】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天亮。

晋代刘琨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性格奔放而富有才干,喜欢结交才能超过自己的人而又较爱张扬。

他和范阳的祖逖是好朋友,听到祖逖受任用北伐去收复失地,刘琨在给亲友的信里说:“我现在是枕着武器等待天明,时刻盼着去消灭来犯之敌,也时时担心祖逖会跃马扬鞭飞奔在我的前面啊!”

从他的信里,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志趣和期望。

(10)【与狐谋皮】

跟狐狸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与所谋者利害根本对立,事情绝对办不成。

通常用作“与虎谋皮”。

周时有个人,喜欢皮袄,也喜欢美食。

他想要做一件华贵的皮袄,就去和狐狸商量要它的皮;他想为祭祀做一席羊、豕美馔,就去和羊商量要它的肉。

可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狐狸就成群结队地逃到墓群里去了;羊只就你呼我叫地躲到树林深处去了。

所以,这个人十年没有做成一件皮袄,五年没有摆成一桌酒席。

为什么呢?是这个人找狐狸、找羊商量的事做错了。

(11)【游刃有余】

宰牛技术十分熟练,刀在牛的骨缝里自由移动碰不到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游刃,运用刀子。余,余地。

有个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依靠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盖抵压的地方,都哗哗有声。刀插进牛身,也嚯地一声响。这些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曲的旋律,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啊!太美妙了,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样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屠刀回答说:“小臣喜好的是摸透事物的规律,这远远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见的没有不是浑然一体的全牛的;三年以后,就不再看到整个的牛了。现在,小臣凭心神来领悟而不必用眼睛看,省去五官的作用只将心神作用施展出来,就能依顺着牛的天生结构,劈开那自然的缝隙,循着那骨节的空窍,按照它本来具有的情况自如地运刀。经络、肌腱、连筋着骨的部位都不曾碰一下,何况大骨头呢!好厨师一年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割;一般厨师一月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砍。如今小臣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杀的牛有好几千头了,可是刀刃就像从磨刀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那些骨节地方都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什么厚度,用没有什么厚度的刀刃插入那有空隙的地方,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一定是大有余地的。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还像刚从磨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虽说这样,每当碰上筋肉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刀,就总是惊恐地戒备起来,目光集中在一点,行动慢慢地缓下来,用刀非常轻,待嚯地一声那关键已经分解开了,像一堆泥土似地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才提着刀子站在那里,向四周环顾,为完成这活儿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极了!我听了厨师的话,从中懂得了保养生命的诀窍了。”

(12)【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巧,巧妙,技巧。

北宋时曾经获得朝廷谥号“康肃公”的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人比得上他。陈尧咨也以此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好久不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靶,老头儿只是微微点头赞许。

陈尧咨问他说:“你也懂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精妙吗?”

老头儿说:“没有别的,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老头儿说:“是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的。”说着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拿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入葫芦。

油从钱孔中流进葫芦,钱却没有沾湿一点。

老头儿于是说:“我也没别的,只不过手熟罢了。”

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13)【世外桃源】

世间之外的桃花源。比喻空想中生活安宁、民风淳厚、环境优美的地方,也比喻与世隔绝、逃避现实的地方。

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靠捕鱼为生的人,一天顺着溪水行船,不知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只见两岸几百步以内,没有一棵杂树,遍地芳草鲜美,林中花雨缤纷。渔人很惊异,便把小船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到了桃林尽处、溪水源头,发现有一座山,山峰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走进去。刚进去,里面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再向前走几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优美的池塘、桑树、竹林等等。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人们来往耕作的情形,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都和外界一样。老老少少全都自由自在,快乐逍遥。他们看见渔人,大为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全都告诉了他们。人们就邀请他回到家中,摆酒杀鸡来款待。村里听说有这样一个客人,都来问候和打听消息。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代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出去,于是和外边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到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

渔人就把他所知道的外界情形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都惊叹感慨。其余的人也都相继邀请渔人到家中,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一连住了几天,才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叮嘱他说:“用不着对外面的人说起。”

渔人出了洞口,找到了自己的船,顺着来时的路,一处一处做了标记。回到郡里,便到太守那里说了这个情况。太守随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那条路。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趣高远的人。听说这件事,兴致勃勃地打算去寻访,没有去成,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去探访的人了。

(14)【玩物丧志】

沉湎于所玩赏的事物,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打通了和四方各个民族的来往。

西戎族来献给他一只獒,武王很喜欢。

太保担心武王溺于玩乐,就写作了一篇题为《旅獒》的文章。在文章中,太保写道:“啊!圣明的君主重视修养德性,四方的民族都来归顺。远友近邻竞献异玩奇珍,请将这些东西只做日常使用。且不可奢费耳目身心,万物的安摆都要把正分寸。欺辱和捉弄人是丧失道德,迷醉于玩好的东西将把志气耗尽。思想的追求要专注于大道,君主的言语要传达大道的声音。万勿使无益之事妨害正事,天下的功业才能建成;万勿偏宠稀奇古怪而轻贱温饱日用,百姓的富足才有保证!”

(15)【刮目相待】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刮目,擦拭眼睛。

当年,吴王孙权曾经对手下的将领吕蒙和蒋钦说:“现在你们都当权掌管政事了,应当学习知识提高自己。”

吕蒙说:“在军队里常常苦于繁多的事务,怕是不允许再读书了!”

孙权说:“我哪里是想让你们精研经书去当博士啊?但是应当要求你们粗学粗知一些基本知识和经验。你说你们事多,能多过我吗?我年少的时候,遍读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有《易》没读过。到统管国家的事务以后,深深思考领悟《诗》《书》《春秋》三史、诸子百家和各类兵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益处。像你们两人,悟性很好,学必有得,为什么不好好学起来呢?应当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孔子说:‘即使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去左思右想,也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光武帝统帅军队而手不释卷,曹孟德也自己说老了更加爱学习了,你们为什么不自我勉励呢?”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起来,而且心志专一,不知疲倦。他所览读的书籍,连一些老文人都比不过。继任周瑜职务的鲁肃,曾一直看不起吕蒙,后来看到吕蒙的变化,很快改变了态度,他拍着吕蒙的背说:“我一直以为老弟你只会打仗,现在看来,你学识精通广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东吴地区的阿蒙了!”吕蒙说:“士人分别三天,就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啊!”

(16)【两袖清风】

衣袖中没有暗拿任何进贡的财物。形容为官清廉。

明代着名的民族英雄于谦,曾经担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前后在任十九年,遍巡州县,考官访民,兴利除弊,发展生产,政绩优异,而且自奉简朴,不结私交。)他回京城的时候,总是不带一件礼物。

人们传颂着他的一首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和线香这些土特产,本是这些地方老百姓过日子用的东西,现在却因为一级一级向上进贡而成了地方和百姓被搜刮的祸殃。自己偏偏这些东西什么也不拿,就带两袖清风进京去朝见天子,免得民间也怨怒、议论!)(后来他被奸邪权贵陷害抄家时,“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

(17)【名不副实】

名声和实际不一致。副,相称,符合。

有个人给他的大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盗”;二儿子,叫“殴”。

叫“盗”的大儿子拿着衣服在外面除草,他的母亲喊他时,直叫他:“盗!”

官衙里的差役听见了,以为这个儿子是盗贼,于是上去把他捆绑了起来。

那个母亲赶紧叫二儿子“殴”去给差役说明白,因为喊得急,嘴里只能蹦出一个字:“殴!殴!”

结果差役死命地打已经抓住的“盗”,几乎被打死。

(18)【难兄难弟】

东汉时期,颍川地方有个叫陈实的人,生在贫家,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在太邱县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断事公平,百姓很佩服他。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家里没有仆人。他的大儿子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陈实出门办事,大儿子在前边拉车,小儿子拿着手杖在后面,路上行人见了,无不称赞他们。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问季方说:“你的父亲有何功德?他的名声为啥这样高啊?”季方答道:

“我父亲比如一棵生在泰山之傍的桂树,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源泉所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哪里知道泰山之高、源泉之深呢?所以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功德。”他的一席话把客人说得面红耳赤。

元方的名气也十分大,后来他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实、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人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次,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而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实裁决。陈实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弟。他俩的功德都高,难以分出上下啊!”

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荀韩陈列传》和《世说新语·德行》。后来“难兄难弟”的含义,已经发生变化。现在则用它指两个人同样恶劣,或二人处于相似的困难境地。

(19)【招摇过市】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与孔子说:“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高兴会见他们。”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肯,又派人去请,孔子没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天见了,以礼作答吧!”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个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触地说:“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招摇”,是张扬炫耀、故意以引起别人注意。后来人们就用“招摇过市”,形容故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

(20)【行尸走肉】

像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比喻没有思想、无所作为的人。

汉代有个学者叫任末。

在他十四岁求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固定的老师,就背着书箱,不怕山高路远,四处拜师。

他每每说起,人如果不学习,那末怎么能够成功呢?

平日,他常常依倚在树林下,用茅草编缀成小屋,削荆条为笔,割树取汁当墨,刻苦学习。到夜晚,他就以星月为光苦读,如果光线太暗,就绑一小捆儿麻蒿点着来给自己照明。每逢读到书上有特别契合自己思想的内容,就随手写到衣服上,记下当时的情景和心得。他的弟子们对他勤学的故事很喜欢了解,轮流拿干净衣服换他那些有题写内容的衣服。

任末还坚持一条,不是圣人的经典不读。

在任末临去世的时候,他告诫弟子们说:“只要人爱好学习,即使死了,他的精神和建树仍会长存人间;不学习没追求的人,虽然活着,也只能说是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清明节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广东俗语有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当然,这只是戏言,并非真实。但是,有时候这戏言却真会成真……

——题记

时光匆匆,这寒冬腊月的冬天一转眼就到了细雨蒙蒙春天,一下子还真适应不过来。这年,广东的春天比以往的都明显些。以往冬天一过,这天就直奔夏天去了,对于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我是碰都没碰过,春天是啥样?——一无所知!只能独自叹息咯!

这年不同,春天总算到了!到处一片生机!这时间过着过着,又到了拜祭先人的时候了。清明节到了,广东这边全体去拜山,拜祭先人。这或许有些迷信,但怎么说这也是我国的传统,只能拜啦!在学校放学前,老师们对我们万分叮嘱,同学们最后喊了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唉?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吗?我们的搞怪精神可真够“行”的!但这句话却应验在了我身上,成了清明节一笑事。

清明节我没去拜山,我老家在湖南,自然就拜不了啦!闷得很!脑子里突然想起了那句笑话,想想那是啥意思?……想了不知多久,烦了!不想了!就想出去玩玩。好!这天就开始戏弄我,从楼下出来,一下就来了个“开门红”。因为前几天下了雨,门口还有些水。自己只顾关门,没看路,摔了个半死,差点没叫出来!还真是撞邪了?疼!可是戏剧的事情陆续有来……

自己瞎逛到了个篮球场,有人在打,跑去凑凑热闹吧!

跟他们谈了半天,终于能一起玩了,我能不拼命吗?这天又开始玩恶作剧了,球好不容易到自己手,带球,上篮,进球,是不可能的!只听到一声惨叫!我又摔着了,啊!我躺在地下,身边的人在笑着,我却想哭。他们看我如此“LJ”,便把我“罚”下了场外,我一脸苦瓜相,肚子苦笑着!没这么灵吧!天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我终于了解了,不知是不是清明节鬼魂出来捉弄,今天连续摔了几次。它只说在路上,在家就没事了吧?快走!

我以比刘翔还快的速度冲回家中,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气。哈!总算没事了。那鬼话,我才不信呢!到家里了,你奈何得了我吗?哈哈!现在我金刚护体,不怕你!

戏剧性总是在这些时候发生,我又摔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长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华佗学医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华佗小时候失去了父母,母亲因病而死。华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医生,治好百姓的病。于是,他踏上了学医的旅程。

华佗出了京城,听说某某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位长老医术高明,他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不管乔风下雨,还是不停止学医的征途。过了一个月左右,他终于到了,但由于过度连劳累,突然放松所经以就倒下了。

那位长老救了他并收他为徒。长老开始让华佗干些粗活,但华佗做什么事都全心全意,没有半名抱怨的话。后来,华佗发现,长老把自己的医术的精华和心血都记录在几本题目叫《医案》的书上,量是他总是找准时机看上几眼。长老正在看那本书,华佗见了,急忙抢过小徒弟给长的洗脚水,冲上了楼。他一边给长老洗脚,一边悄悄地看着《医案》,长老猜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说:“华佗啊,你想看这本书就拿去吧!”华佗大喜过望 ,他顾不着给长老洗脚了,拿起书便冲下楼去。

经过几天的学习,华佗的医术大有长进,但他还是虚习求学。长老时不时也带他去看病。

一天,华佗在看《医案》。一个小徒弟跑过来了,他大声说道:“华佗,师父生病了!”华佗急急忙忙地跑上楼,摸着师父的脉,华佗的脸逐渐从紧张到放松。原来,师没生病,而是在试探他的医术呢!当 华佗下去的时候,一看糟了,《医案》被蜡烛的火烧了半边了。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记忆重新写了《医案》。

第二天,师父说:“华佗,那本书带来了吗?”化佗把自己抄得那本给了师父,他说:“师父,这本不是原来的那本,这本是我凭记忆重新写的,原来那本已经烛火烧了。”师父一看,微微一笑,说:“华佗,你真过目不忘啊!”原来的那本并没烧,而是又在试探他呢!华佗长大后,为百姓治病,成了人人夸赞的“神医”。化发圾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但是,一代神医最终死在曹操的监狱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

全文共 64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而成语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1: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2:安如泰山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3: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4: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

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5: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zuo“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6: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7: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8:箪食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分享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绚烂的中国文学,其中包含大量的文学赏识需要我们去积累,相信这会对我们的学习有极大的提高,一下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分享相关内容: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描写中国传统节日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就让我想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到了,这次我求了爸爸好久,爸爸才答应教我包粽子。首先,准备粽叶,绳子、糯米、红豆肉等。然后爸爸耐心地教我如何包粽子,首先拿粽叶,然后我向爸爸一样把粽子折成像喇叭一样,再把米放进粽叶里。米里面还可以放点玉米,红豆等自己喜欢吃的馅,所以我包的是甜的,里面有糖。爸爸告诉我:“最后一定要把绳子绑紧,不然一蒸就全散了!”我听到后便记住了,教了一遍后我就会了。

于是我决定换一个馅,换成妈妈喜欢吃的红豆馅,就这样我包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越包越快,最后爸爸把粽子蒸了,到了晚上,爸爸把粽子与其他菜端了出来,爷爷奶奶知道是我包的粽子,便说:“真棒呀!这么快就学会了包粽子!”就连妈妈也高兴地说:“还特意为我包了红豆粽子!”最后,我们一边吃粽子一边说笑!

我真爱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清明节扫墓森林防火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森林是密不可分的。森林不仅能调节气候,保护土壤,防止风沙,减少自然灾害,还能给人类提供食物,燃料,木料,药材等生活必需品。森林是空气的过滤器,是天然的制氧场,它制造出清新的氧气,人和动、植物才得以生存。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变成一片荒漠,人类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那时世界将变得多么可怕呀!因此,我要向人们大声疾呼:地球需要绿色,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森林,重在防火!

人们常说:贼偷一担,火烧一看。尤其是森林防火极为重要,一旦森林失火那后果不堪设想,将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一幕幕森林失火的惨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个个村庄还有人畜等被大火吞噬,真是惨不忍睹。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国有林场因村民抽烟后乱扔烟蒂引发森林大火,烧毁树林一千多亩,房屋十多栋,四名扑救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这样的例子不可计数同济生殖器疱疹治疗。

引发森林火灾以人为因素居多,主要是野外用火引起的。水火无情,有句古训说得好:玩火者必自焚。人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给森林带来了灭顶之灾,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伤痛,所以,森林防火,人人有责。那么在森林防火中,我们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假性尖锐湿疣的症状?首先,从我做起,不在野外玩火,不在野外放鞭炮;第二,做森林防火的小宣传员,向身边的人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并告诉人们,避免火灾重在预防,提高森林防火意识。总之,让我们一起守护这绿色的家园,让森林造福人类,永远茂盛美丽,万古长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中国传统节日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分红柿,

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乘火箭,逛月宫,看看嫦娥和吴刚”,每次唱起这首儿歌都会想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也是我最难忘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月饼,赏月和饮桂花酒……其中做月饼,吃月饼是我的最爱,做月饼的时候,要许多的材料,我手忙脚乱地在厨房找来找去,把整个厨房变得乱七八糟的,才勉强凑够了材料,我先拿出一些生面团把它分成十五份,然后我赶紧拿了一个生面团,把一个做好的馅料球,把这个球放进生面团,从下往上推,一直到生面团变成一个偏椭圆形的圆球,然后放到各种各样的模具中,模具是什么样子,饼做出来就是什么样,有的模具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有的像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还有的像一个桂花,最后,妈妈把这些没做好的月饼放进了烤箱。

月饼出炉啦!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一个个香喷喷的月饼看得我口水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饮着桂花酒。

我真希望天天都是中秋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中国传统节日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每年的端午节。

今天我要和家人们一起包粽子了!奶奶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并知道我做了一个,一开始我觉得十分简单,可是,一离开奶奶的指导,我自己包时,手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总也包不好,里面糯米好似不听我话,一下子“跑”了出来,真是个不听话的小孩,后来我又认真学了一遍,首先把竹片浸泡在水里,再捞出来,然后把它折成一个三角,接着把糯米倒进去,最后把绳子扎紧,绕几个圈,最后打个活结就完成了。我做了三个,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觉得很开心,过了一会儿,一桌的菜都上了,粽子还没来,我焦急的等待着,终于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粽子端上来了,我和弟弟争先恐后的抢着吃,真美味!果然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感觉就是不一样,我们开心的吃着端午节的团圆饭,一家人有说有笑,热热闹闹!

瞧!过端午节多好呀!不仅可以和家人们欢聚一堂,还有很多好吃的,尤其是美味的粽子,希望下一个端午节赶快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陽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 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