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入户走访民情记录本1000字【热门5篇】

民情日记就是根据现实的民众情况,回报给上级,想办法解决其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入户走访民情记录本1000字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2425

作文

74

篇1:党员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6月5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千佛塔村支部副书记杨礼彬陪同下,本人先后走访了该村子冲组老党员、老村干胡应文和大塘组草莓种植大户方元胜两位同志。在胡应文同志家,我们说明来意后,这位身材高瘦、头发花白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自己现已70岁,从事村级工作38年,全家5人生活,夫妻二人年迈体弱,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儿子和媳妇务工,收入不高。他本人患严重支气管扩张,经常咳血,去年至今,除去新农合报销外,个人承担住院治疗费达7000多元。当问及现在的生活状况时,他显出欲言又止之态。之后,这位性情耿直的老同志告诉我们,他去年通过“一卡通”领取了800元离职老村干生活补贴,同时夫妇俩还享受个人养老保险,家庭收入虽略有提高,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簿,夫妻俩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压力仍然较大,请求镇党委、政府提高离职老村干生活补贴标准,加大对离职老村干的关爱力度。使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听了老村干的话,我的心里受到巨大的震动,我说,请你老人家放心,党委、政府始终惦记着你们,将通过各种途径逐步解决老村干的待遇问题。

离开胡应文同志家,我们步行来到该村大塘组党员示范户方元胜家。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该户现有8人生活,四世同堂,母亲83岁,长子在外务工,次子在镇电管站做临时工,家庭收入较好。本人系致富能手,现已发展草莓6亩、茶叶10亩。该同志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作用,积极带领本地及周边8户,种植草莓和茶叶18亩,使之成为当地受益农户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现在本组所有农户均建起新居。当我们问及存在的困难和建议时,方元胜同志说,他想合租本组几位农户的水田,修建永久性大棚,扩大种植规模,规范经营,请求镇、村干部帮助做好相关农户的思想工作,同时请求政府能帮助解决一些发展资金的难题。根据该同志要求,我建议杨礼彬书记和村两委对该户发展项目认真进行调研,并答应尽力争取上级专项发展资金予以扶持。

通过上门走访,我深有感触:一是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是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零距离”接触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二是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里想着群众、脑子装着群众,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造福百姓,为群众所拥戴。三是开展大走访活动,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要真心实意,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打成一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社区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胡某,男,原本在精神病康复医院接受治疗,因患艾滋病被遣送回社区,母亲退休在家,家庭生活困难。要求:居民强烈要求对其进行隔离,且希望给予他一定医疗补助。”2月19日,桃源县漳江镇纺城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肖湘玲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段话。这也是肖湘玲记下的第594条社区居民困难事。纺城路社区居民几乎都知道,每当他们有困难找肖湘玲的时候,她总会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并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得落实。于是,大家亲切地称肖湘玲的笔记本为“民情日记本”。说起“民情日记本”的来由,肖湘玲回忆说,2003年原国营企业桃源纺织印染厂改制后组建成纺城路社区,社区居民大多都是下岗和退休职工,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心里有怨言,于是她决心要帮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最初怕事情多了记不住,社区居民反映的事情都是急需解决的,记录在本子上让我就不会忘了,渐渐地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肖湘玲走访过社区上千户居民。她说,自己也说不准写完了多少个日记本,但是谁家有什么困难、哪个老人无人赡养,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记者数了数,一共31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的全是老百姓“琐碎”的难事和急事。肖湘玲说,记下来以后好方便自己回头看。“能够当时落实解决的,我就努力帮助群众落实。暂时解决不了的,我就再看看有没有相关政策解释。如果没有政策,我就会向上级或者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如果不是肖书记对我们的帮助,蕾蕾的艺术天赋怕是要埋没了。”提起肖湘玲,罗蕾的妈妈周元平感激地说。12岁的罗蕾喜爱舞蹈,多次获得省市甚至国家级舞蹈表演大奖,因受家庭条件限制,罗蕾的舞蹈深造之路随时面临终结。肖湘玲在走访时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在笔记本上写下:寻找资助人员。罗蕾,女……为了让罗蕾有更好的前程,肖湘玲开始找有意寻找合适的资助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桃源蓝天液化气站的负责人同意资助罗蕾。

今年1月10日,该负责人将第一笔资助款2000元钱送到了周元平的手中。这些年来,肖湘玲“民情日记”上记录的590多条内容,绝大部分旁边都画了个“√”,代表着这些事情已经得到妥善解决。“看着笔记本上那些没解决的问题,会督促我更好地工作。”肖湘玲对记者如是说。“在肖书记的带领下,社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感到越来越幸福”……小小的笔记本,让肖湘玲与居民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社区成了她的家,她的心和居民融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社区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起来,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下午,天气转晴,但路很泥泞。

白天,来访群众不断,几乎没有干几件事。晚上,因为要推选第五队的村民代表,我们按时赶到村支部,那里空无一人,我们静静地等待村民的到来。

等了一段时间后,才有村民赶到。突然,我们接到村支书电话,“有村民家里着火了!”我们立即赶到失火现场,大火已被扑灭,消防战士和村民们正在揭开屋顶的砖瓦清除隐藏火点。经了解,该村民家中无人,所以没有人员伤亡,但屋里生活用品、电器、家具等全部损毁。待房顶上的人员拆除完毕,我们与消防队长见面沟通了情况后,又让村干部安排好人员做好后续的防范工作,紧急赶回村支部。

这时村民仍然没来几个,或许是路太泥泞,村支书感到后又用喇叭通知了几遍。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推选会即将开始,这时来了一个的“犀利哥”,蓬头垢面,酒气熏天,话语不清,想借着酒劲向我们反映邻居数目影响车辆出行的问题,村民们见状都劝他离开。而我们处长却向前握住他的手,冷静地说:“有话您尽管说。”他毫不客气地说了一通后,处长送他时却因为给他拍了照片而误解,大发雷霆,执意要求我们将照片删除。最后,我们处长又向他道歉,众人连拖带拉将他劝走。

正当大家填写选票时,一位老大爷来到了推选现场,手里拿着《推选票》嘴里唠叨着“以前的干部喝了甜水,让老百姓吃了苦水,你们工作组可要记住了。”几位村民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向前劝说,而这位老大爷恼火了,反而又骂了起来:“五队的社员还没有浇完地呢,井能借给外处用吗?”大家好不容易将其劝走。我们处长始终十分冷静坐地地在那里,因为他心里明白。

推选票刚要统计完,有一村民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高声说:“请村干部或工作组带着全村的浇地电表去校校,校完后加盖公章,想办法防止有人再在电表上偷做手脚,还老百姓一个公道!”我们处长说:“今天天不早了,明后我们随时等着你,到我们驻地说说这事,咱们一块研究个好方法。”话音刚落,又有几位村民将我们处长拉到一边,待别人走后才说:“我们五队菜地的事您得帮我们解决,租用的人想霸占为宅基地,并找各种借口不拿租金,我们架线都没有钱,我们本来准备往乡里或县里去反映呢,你们来了正好。”话还没说完,那位“犀利哥”又来到了支部,真让我们出乎意料,只好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才勉强离开了村支部。

我们终于明白了那句话:“百姓百姓,百人百性”,“宁带一军不领一村“。我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其中内涵。然而,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三人都感到了肩上的压力!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走访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即使历史的车轮辗转到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1921年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代表共产党成立的会议。在动荡的年代,不到百人胸怀着寻求自由民主理想,为着内忧外患的民族在摸索出路。共产主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这些人组合在了一起,也正是这个真理带领着中华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

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批为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共产党员慢慢变老。但是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奉献,一直被政府和人民记在了心里。七一后,花都区、镇政府就连续下文《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农村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需要在今年10月底前竣工,镇里面有8位对象被纳入到拆旧建新范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规划部门也协同国土所与村委一齐办理我镇困难老党员报建的有关手续,以确保如期完成上级任务。

早上十点左右,我们一行五人在义山村委负责同志的引导下,拐过了几个小巷来到了其中之一的困难老党员的旧房子前。老同志得知我们今天会到现场,早早地等着坐在小凳子上。我们一下车他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招呼我们到他家里。窄窄的房子,阴湿的环境,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老人的沧桑写在了脸上,在这个陪伴他的房子里我相信更是有着一番不为人知的故事。村委的同志跟他闲聊了几句,老人显得很高兴,也许是这个孤独的老人家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也许是上面的关心让他感到了温暖……看到老人家高兴地同时,我也莫名地感到了一丝心酸。可能是我们平时对于他们的关怀不够,老人家在这个简陋的小房子里面不知度过了多少的日日月月。

简单了解了老同志的情况后,我们就跟他讲了一些报建需要的材料,跟政府这边的一些政策。村委同志介绍,本次困难党员的安居工程区委跟镇政府总共可以拨款六万左右,老同志这边只要拿出少部分钱就可以住上新房了。老同志听完后非常高兴,嘴里也不断地感谢着我们。简单交待完程序及上面所需要的材料后,我们也跟老同志道别。从汽车后视镜上,我清晰地看见站在那里目送我们离开的那个瘦小的身影越来越小。想想即使挂职的短短一年时间,能为这些老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时间会慢慢地流逝,也许以后我们变老的时候,党跟政府的关心能普及到每个曾经为社会做过奉献的人。当养老、社保、教育等社会问题逐渐充斥每天新闻的时候,我也一直坚信我们党肯定可以正视这些问题,解决好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我们也能像那位老同志一样,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双联双创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们一行6人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前往办公厅帮扶点之一的火家台村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在赶往联系点的路上,领导向大家明确了本次行动的主要任务:搞调研、出主意、进村入户宣传政策、鼓励群众参与自来水管道铺设等惠民工程。并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宣传“双联”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参与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争取把工作做到实处。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武胜驿镇火家台村委会的驻村点上,短期的休整之后我们就来到村上原先最贫困的人家进行入户。由于村中道路已经铺设整改完毕,并不难走,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困难户”李师傅家门口。一进大门就发现院中一座新盖的房屋展现在眼前,窗明几净,院落宽敞,原先的两间土房子变成了水泥浇筑的敞亮新房了。主人热情的一边领我们进屋,一边诉说的自己惊天的变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双联活动带给群众的实惠。让我对通过“双联”活动使群众富起来的信心更强了几分。

我们走访第二家是一个留守老人,家中唯一的儿子外出打工,自己一个人带着孙子,虽然政府帮忙翻修了新房,并在生活上给予一些补助,但是因为缺少劳力的情况下,老人的日子依然过的很辛苦。

通过对几个富起来的贫困户走访,我了解到双联活动带给群

众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扶贫是个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就双联前景来说,还有很多已知或未知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如火家台村民用水问题。一直以来火家台村民生活用水是个大问题,村上几年前铺设的自来水管道因各种因素已近无法使用,村名习惯了饮用河沟里的水,用饮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单位筹集款项,组织施工队进行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但因工程量大,所需资金部分需由村民自筹,多数村民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缴纳工程款,但是仍有部分村民对铺设自来水管道的热情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拒不缴纳自来水入户款。晚饭过后,我们一行人在社长的带领下对个别“钉子户”入户,讲解安全、卫生用水的好处,了解到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得大家对安全用水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承诺按时缴纳自来水入户费用。

通过这次进村入户,我了解到双联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是双联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双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得兢兢业业,坚持不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