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生作文【最新20篇】

爱心是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给予黑暗中的人们一丝光亮,下面是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生作文,欢迎参考:

浏览

1863

作文

1000

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日,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我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我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如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如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日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我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身边的传统文化中学作文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冰糖葫芦酸,它酸里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甜,可它甜里裹着酸。"听了这首歌,大家一定想起了冰糖葫芦,没错,今天我就向大家隆重介绍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它酸甜可口,男女老少都喜欢吃。它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竹签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浆。插在粗糙的稻草棒上,沿街大声叫卖。这一串串糖葫芦既像结满硕果的小树,又像孔明的草船借箭。到了现在,糖葫芦的种类发展的很多,有桔子的,有草莓的,还有猕猴桃的......好吃极了!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有好多水果串在一起的---水果大串联。

看着五颜六色的冰糖葫芦,我忍不住买下一串,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先是嘎嘣脆的糖浆,然后就是香甜的水果,真好吃呀!香脆的糖浆甜极了,酸甜的水果味在嘴里弥漫着,又互相融合着,真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好吃。

糖葫芦象征着幸福和团圆,它在北宋时期就十分有名。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可想而知当时的街市是多么的热闹啊!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买着冰糖葫芦。

"糖葫芦好看它竹签穿,象征幸福和团圆。它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美味的冰糖葫芦,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作文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可是我十分好奇,便找来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我口中念念有词到“京剧、京剧”一边用手飞快地翻着目录。啊!找到了!在第58页!我飞快地把书翻到那页,一边一字一字地阅读起来。在阅读中我知道了京剧是我国的艺术奇葩。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裘盛戎是我国著名的净角黑头表演者。他的著名代表作就有我们学习过的课文《赤桑镇》。梅兰芳也是十分有名的著名京剧表演者。他的著名代表作就有《贵妃醉酒》。现在还有梅兰芳大剧院呢!我想:那裘盛戎演的是不是包拯呢?可是,我仍然有不少疑问书没有给解答,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京剧的服装,道具有什么讲究吗?……于是,我打开电脑去互联网上寻找答案。

上了网,我在百度知道一栏里输入了“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网页给了很多答案,噢!我明白了!因为早年间是不允许女性唱戏的。所以戏中的女性角色也只能由男演员来演了。

我又输入了“京剧道具与服装”,网页又告诉我京剧服装很讲究,大致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和靴鞋类。长袍类有箭衣、长背心等。短衣类有旗袍裙子等。而京剧的道具有十分写意的象征意义。比如说演员一边挥马鞭,一边做出骑马的动作,便是在骑马了。

这次通过书、互联网得知了不少有关京剧的知识,算是一次走近京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节日小学四年级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十二,因有事去了姥姥家,顺便走马观花的看一下灯。

去的时候兴致勃勃,看到灯的第一眼,兴致先凉了一大截,什么灯呀!难到没有安完,不可能。可是……,一眼望去,全是灯笼,大的、小的,几乎没有别的。再往前,看见有许多灯都是今、去年的。还有些灯连改都没改就放上去了,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龙年大吉”,门口有个“二龙戏珠”,还有“龙凤呈祥”,前面剩下的全是灯笼了。

现在人,过洋节,中国传统节日都不重视了,记着2年前灯,不但这一条街全是,并十分有趣,还有茶艺、变魔术和猜谜语。如今,各种传统节日越过越没有“味”了,而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洋节,什么情人节乱七八糟的比过年还隆重。

再到张店看看随人等很好看,也不像山铝一样单调,但是灯的内容却少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味,而且原来看灯的人会专心致志的去看,神情十分专注。现在人一边走一边聊QQ、发微信、听音乐。似乎这些人不是来看灯的是来溜达的。

有些人说现在提倡节俭,制作灯是一件浪费的行为,那为什么一些洋节,过得十分“有趣”,在商店里,一道什么情人节全商场挂满了气球,壮观!一到传统节日,冷清!这样下去,中国还是“中国”吗?

看灯的人还是和原来的人一样的络绎不绝,但每个人的心中的兴致却减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时,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时,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时: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x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吗?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年传统文化的主题作文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新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族传统文化资料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有时,我们的生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拉长。但更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因为有文化的熏陶而更有价值。传统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泱泱华夏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之魂。我们终日奔波劳碌,疲惫不堪,不免心灵的空虚。这时,你读一读唐诗,诵一诵宋词,你看一看王羲之的书法,阅一阅唐伯虎的画卷,你的精神会为之一爽,你的心灵会为一颤。汲取传统文化的乳汁,使我们的思想升华。

我们在经济上讲求“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那么,我们在文化上也同样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履行这样的义务。

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节”,“中美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香飘四海,溢满五洲,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没有一位“老外”看了不发感慨,没有一位外来游客不被中国传统文化而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所在。

历史的进步并没有让遗留下的文化孤独的停驻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是携着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时代,跨越未来,站在现代社会的最前端,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领我们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气息的明天,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更加积极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节日春节小学作文400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的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的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真的是一个快乐的春节,人们一直玩到深夜,不舍的入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传统文化的学生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们三一班来到自弘中学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参观了古乐演奏,我还动手做了草编、泥塑,还玩了好多游戏。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抽陀螺,这是爸爸妈妈们小时候玩的一种游戏。

打陀螺时,我先把绳子缠在陀螺上,左手轻轻摁着陀螺,让它立起,右手把绳子一抽,陀螺就转了起来,但很快就停下来了。一个叔叔看见了说:“没事,多试几次就可以了。”我又试了几次,还是失败了。我想:我再试最后一次,如果还是失败,我就歇一会。试最后一次时,我还是用以前的方法,只是这次陀螺转得快一些。于是,我赶紧用鞭子抽陀螺,越抽陀螺转的越快,我抽累了,就歇了一会。这时,我看见一个叔叔又拿了一个很大的陀螺和一个大鞭子,他先让陀螺转起来,再用鞭子抽,让它一直在旋转。接着,这个叔叔说:“谁要打大陀螺的在这排队。”我排了进去,轮到我时,我拿着大鞭子抽打着陀螺,真好玩,但是很累。

然后,我们还玩了打沙包、滚铁环、套圈等游戏,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活动就结束了,我们有些依依不舍,但是很高兴,希望还能再次玩到这些传统的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与创新话题作文小学生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老味道”几十年不倒,熟悉菜肴满是传统浓香;“梦里时光”欣然兴起,花样翻新全含新潮芬芳。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新旧异行,和谐兼容,方能共赢未来。

传统佳肴带给人们的是味蕾上的回忆,新潮菜品则给人们舌尖上的刺激。回忆与新鲜,看似矛盾,但究其根本,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好与享受”,既然如此,使其共存又有何难?

中西式餐饮店比邻而处,新潮餐饮固然吸引人眼球,但八大菜系仍受国人热捧。不仅“食”如此,衣、住、行无一不是新旧共处,互融互促。欧式建筑与传统民居错落于各大城市,展现别样的艺术碰撞;潮流服饰与汉服唐装携手于大街小巷,带来奇特的视觉盛宴;圣诞彩灯与春联窗花点缀千门万户,绽放多维节日雅趣……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既能各行其道,又有动人的融合之美。

有人视新潮文化或异族文化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所谓“入侵”之忧,纯属多虑。共存并不意味着同化,更不代表吞并取代。守与变的对立,本身是个伪命题。新潮文化之所以迅速被人们所喜爱接受,因其独特的内容和方式,触发了人们对美的新感受,当人们对新潮事物的热情褪去,新文化形式存留与否,时代自然会做出抉择,文化也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原则,“大浪淘沙”,文化总是在经历“去粗取精”的过程。

传统文化被冷落,并非因为新潮文化的兴起,而是因其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激进的传统文化保护者们,与其花费时间“搜捕圣诞老人”,不如琢磨如何重塑经典文化,让传统文化重获生机。排外的“民族主义”,实际是对自我文化的不自信,无异于清末的“闭关锁国”,只会腐朽没落;阻止创新而刻意为之的“文化保护”,只会造成发展的短视,最后让传统文化陷于一潭死水。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发展,就要有大度的接纳与包容之心。

如何融合?新文化兴起容易,持久难,新式文化吸收传统元素,不仅要采其形式,还要纳其内涵。当然,浮躁的社会背景下,难免有文化乱象,但只要记住支持新式文化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而非消费传统文化,就仍然走在正道上。在创新之路上,应拒绝粗俗的恶搞和无底线的亵渎,要传递美,而不是糟蹋美。

坚持传统之上创新,创新之上守住传统优势,当一种文化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生作文:中国传统文化——酒文化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9月9日上午,天气晴朗,我们颜庄镇鲁中晨刊小记者来到山东鲁能泰山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采风。

此次采风共有四个环节:听讲座、参观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小记者有奖问答、吟诵关于酒的诗词歌赋。每个环节,都让小记者们兴趣盎然。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酒由粮食酿造而成,而且还懂得了“酒因藏而完美”。在成品车间,有那么多成品酒摆放在眼前,让人目不暇接。从品牌上看,分为:小天下、金莱芜、开源好日子等系列,包装精美,漂亮又喜庆;从藏酒年限上又分为:三年、五年、十年,俗语说“酒是陈的香”,年限越长,酒的档次就越高,此时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什么“举杯邀明月”。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情感和物质上的享受。酒的品质卓越,浓香纯正,怎能让人不喜欢?

时间过得真快,还没被酒熏“醉”,还没过完酒“瘾”,我们就返回学校了,但我会记住这次采风,并与好友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统节日小学生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幸福的节日,这是思念的节日;这是家人团圆的节日,这是月下独酌的节日;这是热热闹闹的节日,这是平平无奇的节日。这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不管在异乡的游子,还是身在家乡人们都会抬头赏月。

大多时候,我都会去亲戚家吃饭,大人们一起聊天,忆苦思甜。小孩们享受当下,玩着手机。每次节日过完了,我就觉得很没有意思。于是在某一次中秋节,妈妈说这一次我们不去亲戚家了,就在自己家里过,然后妈妈给我们分配任务,妈妈打扫院子,我和姐姐做月饼,爸爸去收拾最后的东西。

一大早,妈妈就开始打扫院子,我和姐姐帮忙清理杂草,扫走落叶。这个季节虽然花不多了,但妈妈还是剪下一些野菊花插在花瓶里,摆好户外桌椅。而我和姐姐兴奋地做着月饼,首先揉搓月饼粉,然后盖上保鲜膜,让搓好的面粉松弛一个小时。等待的时候我和姐姐用多余的面团捏泥人。等面团好了就放馅,最后用模具压花纹放入烤箱。爸爸一边高亢的唱着他那老掉牙的歌,一边炒着我们喜欢吃的菜。在笑声中,玉盘已高挂。爸爸架起天文望远镜,摆上菜,倒上酒,我们一家四口在花园里吃月饼赏月,吟诗作对,再许下心底愿望。

这一次难忘的小家庭中秋节,感觉温馨幸福。我有个感受就是,在这一天,最好不要用天文望远镜看月亮,有些东西看清楚了就少了一份遐想。不过,那一天花好月圆,记忆犹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统文化初二作文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是春节,俗称“过新年”,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呢!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到村子里危害人类,吃牛和羊。所以,人们一心想除掉它。可是,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赶走“年”。最终,一个小孩无意之中点燃了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被吓跑了。人们都很高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高兴的日子,就在每一年的这一天放鞭炮,每家每户张灯结彩。以后,又逐渐演变成了“春节”这个节日。

春节前,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打扫卫生,买菜,买礼物,买食品等,到处热闹极了!大年三十,也叫除夕。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的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还有的人把灯笼挂在大门上,张灯结彩,很好看。我家也不例外,老爸和爷爷在贴春联,舅舅在挂灯笼。我在贴“倒福”。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显得喜气洋洋。

除夕夜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年饭。吃完饭后,当然不能错过那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最爱的是风趣幽默的小品和相声,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朋友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穿着新衣服开开心心地去给长辈拜年。回来时,我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啦!

春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下一个春节赶快来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什么是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佳节真不少,有元宵节、春节、端午节……不一样的节日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会,不一样的节日又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欢乐,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便悄然来临了。中秋节的习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吧!

每到中秋节这一天,吃各色各样的月饼都是必不可少的。莲蓉味的、豆沙味的等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口味。拿起月饼,“啊呜”一口,莲蓉便露了出来。满嘴溢香津津有味的品尝莲蓉味月饼,是我的最爱。

当然,中秋佳节也并不是这么枯燥无味,还有一件事呢——那就是“赏月”!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这首《中秋》,大家都就应明白吧?正如诗人李朴所言,中秋的月亮就像一面宝镜,美丽得能够和整个天际相比。我常常在中秋节的夜晚,跑到院子里赏月。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光芒洒照大地,是我最爱的风景。

中秋节的月亮,如此闪耀,如此辉煌;中秋节的夜晚,如此寂静,如此柔美。

我爱中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统文化清明节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烈士的日子。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在烈士们的坟前,我用鲜花和真情祭奠着烈士们的英灵,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心里默默的说:“安息吧!烈士们,史册会记下你们响亮的名字;祖国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壮志豪情!”想到这里,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扣人心弦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面对你们,我怎能不肃然起敬?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你们用血肉之躯,去唤醒中国人民那愤怒的火焰;是你们用灼热的鲜血,来呼唤起中华民族的反抗;是你们用那不屈的精神,筑起了一道新的“万里长城”。你们倒下了,但千千万万个不愿做奴隶的人又站了起来。面对鬼子们的严刑拷打,你们毫不变色;面对着刽子手们高官厚禄的诱惑,你们毫不动心;直到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最后一刻,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为了人民的解放,你们和法国那些英勇无畏的巴黎公社战士们一样,为了弘扬共产主义信仰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你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英勇就义,真可谓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你们的精神与江河共存!我们敬仰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英雄们,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没有你们,便没有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没有你们,便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永记史册,青史留名!

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是出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报答祖国呢?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为她发奋努力,为她增光,为她添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三传统文化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有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劳动节,清明节,腊八节,元旦节……民间工艺也是多种多样,有微雕,刺绣,剪纸,泥塑,皮影,吹糖人,砖雕,瓷刻,木偶,蜡染,脸谱……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除夕和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阴历年)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夜,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色,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到:“婆婆若让我在家带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天渐渐地黑了,“年”来到了村里,可大家只听得“年”的一声喊叫,原来是因为那个乞丐身穿红色披袍,还把老婆婆的家打扮的烛火通明,还放着烟火和爆竹。所以“年”不敢靠近,只好逃走了。

没过多久,这件事就广为流传了,大家都效仿那个乞丐的做法,每到初夜那一天家家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果然,“年”再也没有出现过。

更因此,到了春节家家户户也会张灯结彩,所以,过年才有了贴窗花,放爆竹的习俗。春节更有拜年的习俗,相互问候。还有吃年夜饭的传统美德。——一家人都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一顿晚餐……还有许多习俗。

中国的习俗和传统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真的有进步。”觉醒吧!我希望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来构建我们的祖国辉煌。请“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传统节日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中秋将至,似乎人们都在期盼着,或盼望着一家团圆其乐融融地观赏者中秋的圆月,或举头望月凭借着这个众人团圆的日子,彻头彻尾地将内心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宣泄一番。我从没有体验过远离自己的独自处在外地的生活,所以没法感受出门在外远离家乡的游子的思念心绪。

中秋夜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寂静,我家的院子里那几盏路灯显得摇摇欲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像是被思乡的游子们传染了一般,院子上空的那一轮明月在这幽静的环境里显得是那样孤独,那样纯洁,那样明亮。此时我的心中涌现了无数话语要向这茫茫月色倾诉。我不由想到了苏轼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爱太阳,但我更爱月亮,那种白玉盘似的月亮。在我眼里,太阳是个豪放,热情的男孩,而月亮则是个温柔,恬静的女孩。我爱这种恬静也爱这种优雅。再望着那轮明月,我感觉她如同天空中镶嵌着的一颗硕大的明珠,光泽艳丽,闪闪发光;她如同一块无与伦比而又价值连城的玉盘,纯洁高雅,讨人喜爱。

瞧,天空飘来了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见在云层中穿行闪光。她挤啊,使劲想钻出来。一阵阵凉爽的晚风吹来,云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丽的脸蛋,像小女孩撩开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却觉得那穿于云层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诗意。我又发现月姑娘正用月光铺成一条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请我到她的家里去做客呢!

我们一家人来到院子里,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静静的坐着等着,一轮明月的升起。终于,这个小女孩露出了小脑袋,看着人们,好像还有些羞涩。渐渐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她,也胆大了起来,不停地爬向天空,我们一家人看着她,像看着一块宝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将眼神儿转移。这时,姥姥拿出一盘月饼,给大家分着来吃,每个人都笑眯眯的,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里美极了!

周围依旧是那样的寂静,我也渐困了,悄悄进入了梦乡,唯独只有那轮明月依旧散发着那优雅,温柔的光,依旧是那样纯洁、恬静。好美丽的月色。

中秋是团圆之日,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是一种幸福,要懂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坚守传统文化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服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往往说起民族服饰大家都会想起维吾尔族少女绮丽的衣裙,想起苗族华丽的银饰,想起藏族独特的藏袍……可是汉服呢?这个占民族百分之九十的民族服饰又有多少人知道并了解。

记得去年在钓鱼的岛事件闹得很热的时候,有这么一篇报道深深地刺痛了作为汉族子孙一员的我的心:一名少女穿着汉服出街,众人误认为是和服,当街遭扒并烧毁汉服。我不禁深深地问一句:“难道你们真的忘记汉服了吗?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旗袍和西装才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么?难道你们眼中的汉服就是日本的和服么?”这一刻,我忽然羡慕起日本了。

羡慕日本由汉服进化并改良的和服闪亮登台在世界各地;羡慕日本从平安奈良到江户镰仓,即使经过明治维新,在今天仍可在大街小巷看到和服的踪迹;羡慕日本每年都有活动在宣扬并传承着和服文明……我不愿为此痛心,不愿汉族祖先的智慧无人赞叹,不愿我华夏衣冠依靠日本去宣传,不愿我民族文明消逝于世界……在中国,我汉家儿郎,为什么他们穿上最美丽的服饰,你们却说他们行为异常、做秀、叛国?为什么我们倍感珍惜的汉服,你们作为汉族子孙的一员竟说它属于日本……?

在当今社会,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往往是用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标志之一。可是为什么,我不止一次看到民族大联欢时,各民族的代表穿着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服饰谈笑风声其中。而汉族代表却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其中,和任何欧洲国家一样,和美国,英国一样……汉服呢?你们的汉服呢?作为汉族子孙的你难道真把汉服给忘了?汉服男儿的潇洒盻兮,汉服女儿的巧笑盻兮,难道只能在历史上寻找了么?难道都只能在和服的身影后寻找了么?

汉族是全世界唯一被剥夺衣饰文明的民族。历经鸦、片战争到十年的文革,消逝的文明不尽其数,失去民族服饰尚情有可原。如果把侵略者强加于我们身上耻辱的标志,刻意遗忘并坦然接受,实在可耻。中华民刻具有包容性,但并不代表能把祖先的智慧拱手相让,丧失自我风格。复兴中华,从汉服起,想起汉服那遥远的一声声呼唤!

记住吧!深深地记住吧!有一条河叫长江,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种服饰叫汉服,有一个民族叫华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传统文化小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拜年是春节的时候一个传统的节目,大年初一我跟着老妈去拜年了。

当汽车停在李阿姨家门口时,我一眼就看到她家宽阔的大门上贴着一幅红红的春联。大门两侧还高高地挂着红彤彤的大灯笼。还没进屋,我就感受到了春节浓浓的节日气氛。老妈知道我是一个嘴巴不甜的孩子,敲门之前特意叮嘱我:孩子,见到叔叔阿姨你可要主动问好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趁着老妈摁门铃时,我暗暗地在心里准备着新年祝福语。没想到的是,当李阿姨打开门后,我的心就像被猫抓了一下,缩了回去,刚到嘴边的话被吓得无影无踪,张大着嘴巴停在了半空中。这时,老妈着急地碰了碰我的手,好象在提醒我:快点说呀,快点说呀!老妈越着急我越说不出来,最糟糕的是我竟然紧张得把准备好的祝福语给忘了。说什么好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下又该让老妈失望了。

一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就会有种羞羞的感觉,就会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变大方呀。它将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一颗难忘的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明古国。具有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书写创造,内涵丰富,从未丧失过它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传统文化呢?它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但它又与历史文化有所区别:它对人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还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之“根”,不单是因为它对于历史发展保留了其文明成果,同时也是因为它对于现实也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如“以和为贵”、“实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思想仍沿袭至今,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至今“平等”、“和谐”仍印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旗袍,更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已将它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从古至今,它代表着中国女性的古典韵味,标志着独具特色的东方时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那具有永恒意义的美,让世界为之倾倒。

但传统文化就全部是积极的、先进的吗?任何事情都是有其两面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决定了其对当今社会也有消极的影响。好比古代西汉时尊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过于追求道德修养而忽视自然科学,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道德至高无上的观念把人的兴趣引向了道德修养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引向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物质世界的剖析;这种极端的思想直到现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因此,我们更应辩证地看待传统文明,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而如今,各种思潮鱼龙混杂。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信息全球化,外来文化的进入,难免让国人随波逐流,忘记了怎么去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去与外来优秀文化借鉴、交流,博采众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用心解读传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在当今社会中抵御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的同时,不忘中华文明之“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做新时代的建设者,让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欣欣向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传统文化二年级的作文题目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但是最传统,最民俗的那就是——过年。

在我们中国,过年是我们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它非常凶猛,吃人、毁坏房屋、祸害庄稼,人们都害怕它。有一天,在外打猎的人要点火,不小心燃烧到了竹筒。"啪"的一声把年吓跑了,渐渐的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响、怕火、怕红色,所以每当"年"来时,人们都点爆竹、贴对联、穿红衣服,又称过年为"过年"。

现在,过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每当过年时,街上分外热闹,有卖年货的、卖年画的、卖衣服的,各个五花八门。街上的人们个个精神饱满、喜气洋洋。这时候家里的妇女可要忙喽!她们要赶做年夜饭、包饺子。各家都传来酒菜的香气,其余的人都在忙着贴对联、贴"福"字、年画,"福"字有正着贴的,倒着贴的,装饰的家里别具一格,特有过年气息。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一家人快乐地吃着年夜饭,在外打工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赶到家里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早晨,大人们、孩子们都很早就起来,送走今年的最后一天,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小孩子们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说一些吉祥的话,爸爸、妈妈就会拿出红包给孩子们,这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孩子们就会拿着红包去买最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大人们在那天会至亲戚家去拜年或是在家做饭迎接客人。到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看过年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迎接新年的到来。

过年过去,不久就要迎接元宵节。

这就是我身边的民俗文化——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