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6028

作文

857

篇1: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没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安全生产月的来历和意义

全文共 1899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是6月。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由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于1980年5月在全国开展安全月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5月都开展安全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开展安全月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关怀,也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企业单位长期以来安全生产情况不好,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劳动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扭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严重的状况。

1984年3月29日,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卫生部、公安部等联合发出开展第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的通知。同年4月27日,国务委员、国家经委主任,“全国安全月”领导小组组长张劲夫发表题为《狠抓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广播电视讲话,动员全国开展第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

1984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安全月领导小组《关于今年安全月活动的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决定成立常设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就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意见。

1985年4月26日,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安全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后不再搞“全国安全月”了,但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活动。“全国安全月”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1984年。在历经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期间,我国着重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从1991年开始,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1991是“八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开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为了保证“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6月17日至23日,全国安委会首次开展了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2年,全国安委会继续开展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建良好安全生产环境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为目的的“安全生产周”活动,时间为5月11日至17日。

1993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年,又是我国争办2000年奥运会的关键之年。但是,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却趋于恶化。为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劳动部于5月24日至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遵章守纪、杜绝‘三违’”为主题,以控制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生产周”活动。由于安全生产工作尚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全国各类事故继续呈上升趋势。

1994年初,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控制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的紧急通知》,力求控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1994年5月16日至22日,劳动部开展了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为主题,以控制事故为目的,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4年,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一些重大恶性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时好时差的局面,各类事故隐患十分严重。

1995年5月15日至21日,劳动部开展了以“治理隐患、保障安全”为主题,以“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隐患治理,积极贯彻《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6年是“九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劳动部在1995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重大、特大恶性事故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为进一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1996年各类事故有60%以上是由于“三违”造成的,而安全管理松懈是“三违”行为发生的土壤。因此,1997年5月12日至18日,原劳动部开展了以“加强管理、保障安全”为主题的全国第七次“安全生产周”活动。

11年来,“安全生产周”活动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安全宣传教育成功的经验。

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200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2002年6月份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活动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身边的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名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耍,出游嬉闹。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到了汉明永定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法,命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这就是元宵节的来源。我喜欢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的来历说明文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圣诞节的来历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快乐!知道吗圣诞节还有来历呢!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西方似我国过春节。

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盘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稣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

今天就是圣诞节,祝你做个好梦,晚安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219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元宵节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传说一: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 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 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 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 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 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 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传说二: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 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 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 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 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 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 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 让她和家人团聚.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 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 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 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 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 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 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 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 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 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 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 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传说三: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 “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秋节的来历作文500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中午,吴爷爷来我们家给我讲中秋节的故事。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节夜晚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故人赋予月亮有很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传说中,远古时代,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只烤得大地冒烟,河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不久后羿娶了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便向王母求得一包长生不死药。此事被恶人蓬蒙得知,趁后羿不在时闯入内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嫦娥只好一口吞下不死药。嫦娥吞下药,身子立即飘离地面,向天飞去,最后飞落在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中秋之夜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的来历年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重视的要算春节了。腊月里,天寒地冻,农活较闲,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因而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比起其它节日来更为丰富,而且这些活动都具有特别浓郁的节日特色。

过去,在广大城乡圩镇,卖年画的,卖吊钱的和窗花的,卖灯和鞭炮的,卖脸谱和春联的一片红红绿绿,年货摊一个挨着一个,喜气洋洋,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到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午夜十二点(子时)的时候,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大家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早晨。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商殷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据《诗经》记载,每到农历新年,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欢乐,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晋朝,还增添了放爆竹的节目,即燃起堆堆烈火,将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节日气氛更浓。到了清朝,放爆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更加热闹了。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除夕之初,夜子之初,门外宝炬争辉,玉珂争响。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于朝野,彻夜无停。

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春节,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这样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至今,人们仍沿用春节这一习惯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字的来历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布置的作业是名字的由来,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到自己名字的由来。

放学一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妈妈告诉我,我有一个小名叫豆豆。因为在我们家我 最小,豆豆有"小"的意思,所以家里的人就给我起了一个小名叫豆豆。另一个名字叫黄靖毅,因为我小时候比较闹人, 脾气很浮躁。"靖"有平静的意思,爸爸妈妈希望我长大后能够平定安静,养成一个心静的好性格。"毅"是毅力的含义 。鼓励我以后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

我要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心静平和而坚定不移地去对待每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粽子的来历及传说汇总

全文共 2036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意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粽子的来历一】

公元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的来历二】

古代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粽子的出现如本文开头所说,但一说用于祭祖;又说为了纪念屈原殉难,两说都有道理。

【粽子的来历三】

春秋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 震远同湖州粽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重阳节的来历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劳动节的来历英语作文

全文共 193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马上就要引来五一劳动节了,关于劳动节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The international workers’day, also known as May day, is celebrated on the first day on May. There are more than eighty countries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since 1889. People may know that the worker’s day is about having a rest on that day, but most of them don’t know how this day comes from and the story behind it.

In the late of 18 century, the cruel capitalists in order to make more money, they demanded their employers to work all day, but only paid them with low salaries. In America, the workers had to work at least 14 hours a day, sometimes, they even worked as long as 18 hours. Due to the unfair payment, the works knew that they had to stand up and fight for their rights, or all of them will die young. Then the workers started to go on strike, demanded that the reasonable working hours should be 8 hours a day. However, the capitalists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ers’demand. The workers had to fight for their rights for themselves. On may 1st, 1886,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s worker unions got together to start the biggest strike. After that day, the law had passed the rules that the workers’working hours would be 8 hours per day. This strike had made a different. The worker did not need to suffer from the long working hours with low payment.

The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aims to memorize the spirit of brave and show our honor to the former workers. Because they ha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oday’s happiness.

Happy workers’day !

【参考翻译】

国际劳动节,也称为五一节,是庆祝的第一天,在5月有超过八十个国家庆祝这个节日自1889。人们可能知道工人节是关于休息的那一天,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这一天是怎么来的背后的故事。

18世纪末,资本家为了赚更多的钱,要求他们整天工作,但只付给他们低工资。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至少要工作14个小时,有时甚至工作长达18小时。由于不公平的付款,工程知道他们必须站起来为他们的权利而战,否则他们都会英年早逝。工人们开始罢工,要求合理的工作时间应该是每天8小时。然而,资本家不注意的劳动节。工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1886年5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的工会联合起来,开始了最大的罢工。那天之后,法律已经通过的规则,劳动小时将每天8小时。这次罢工造成了不同。工人不需要忍受工作时间长,报酬低。

国际劳动节的宗旨是牢记勇敢的精神,向昔日的工人表达我们的荣誉。因为他们对今天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快乐的劳动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五一的英语作文:五一的来历

全文共 1875 字

+ 加入清单

On July 14, 1889, by the marxist socialist congress convened, the grand opening in Paris, France. The conference, the French representative lavin proposal: put on May 1, 1886 American workers struggle for eight hours a week, as the international proletariat holiday together. The delegates agreed to by the historic resolution. From then on, "51" international labor day was born.

Why to this day as international labor day? This is from the American workers movement in the 1880 s.

At that time, many count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nd gradually by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to imperialism stage,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o extract more surplus valu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apitalism of the high-speed machines, take the capitalists increasing labor time and intensity of labor to ruthlessly exploit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workers work 14 to 16 hours a day, some even up to 18 hours, but wages are low. Massachusetts a shoe factory supervisor said, "let a strong able-bodied 18 years old young man, next to any machine work here, I can make his hair to gray at the age of 22." Heavy class oppression provoked proletarians great anger. Know, they want to fight for survival conditions, only together, fighting through strike and capitalists. Workers strike slogan put forward, that is, requirements shall institute an eight-hour working day system.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除夕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也叫过年。大家知道除夕的由来吗、下面听我讲讲吧。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所以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然后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这一天很忙碌,大家要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大家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这就是除夕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附:春联的来历故事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联的资料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亦有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

春联的起源与发展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 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节来历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里来正月正,元宵节里闹花灯。”这是民间的俗语。确实是这样,我昨天亲眼目睹了元宵节的热闹场面。进了一个繁华的街道,一个直入云霄的门匾上面写着清秀的三个大字:大观园。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像颐和园那样端庄。

一进门,两旁的花灯数不胜数,伴随着两旁的小溪、伴随着让心脏咚咚跳的大鼓声,我们找到了打鼓的地方,我一看原来是踩高跷的演员在表演,我最喜欢看踩高跷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奔向了高跷队,我看着四周全都是满满的人,便跳到石狮雕塑上去了,在雕塑上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演员们在演愚公移山的神话,真是活灵活现,那大山如同水桶一般,愚公头上戴着青中山帽,身上穿着黄佛教的服装,穿着绸缎裤,简直是一个老和尚。他那亲昵的微笑、和笑脸,给人一种亲切感。

武术格外热闹,那舞长矛的小选手,还有点像三国时的张飞呢。我们在这条充满古韵的街道,一直游玩到昙花都开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明节节日的来历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节日,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节日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要谈清明节节日,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节日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节日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互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节日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重阳节等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清明节节日,因为它的由来很耐人寻味。

清明节节日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烧山必他出来。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烧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又称寒食节。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节日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清明节节日,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的,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正因为这个,我忒儿喜欢清明节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中秋节来历作文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中秋节到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它寄托了思念和团圆;我和爸爸妈妈在奶奶家过节。我们一边吃团圆饭,一边听着音乐。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传说后羿射日后,向王母娘娘讨了一颗不死仙药。但是因为舍不得妻子嫦娥,所以把不死之药交给嫦娥保管。一天小人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吃了仙药飞向月亮成了仙。后羿为了向嫦娥表达思念之情,便在后花园放上嫦娥爱吃的食物,百姓也在那一天放上吃的纪念嫦娥;于是中秋节就因此而来。

晚风习习,天空蓝的透明,一轮明月刚刚从东方升起,像一个害羞的姑娘,马上就钻进了树林里藏了起来。

我们一大家子在饭桌上唠起了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尤其是奶奶,奶奶平时最盼望着团圆了。妈妈端上一盘月饼,我开心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吃月饼喽!”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还有另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赏月。

饭后,我们齐聚院中,静静地赏月。这时,圆月当空,像一个大圆盘,她把那皎洁温柔的月光洒向大地;犹如一面明镜的圆月中隐约有些许影子,传说那是小玉兔在陪着嫦娥。不知谁家的窗户里传出了阵阵婉转的古筝曲,时而行云流水,清耳悦心;时而婉转沉郁,荡气回肠。这天籁之音让中秋的夜晚显得更加诗意,如水的月光中仿佛有一首古风在悄无声息地流淌,让人为之沉吟为之心醉。

爸爸低声咏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知道爸爸定是想念他远在内蒙古的哥哥了。

“对了!”忽然爸爸那忧伤的神情全然不见了,他高兴的说;“走,咱们去打个电话给你大伯去。”“遵命!”我开心地说。

中秋佳节,万事团圆,有人欢喜,有人忧愁。远在他方的人们,也同样通过这轮明月来向亲人们表达思念之情。他们也知道有人在思念着他们。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歌声伴随着我们度过这中秋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乐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亭”、“望月楼”的古迹。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到了,很多人对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都不是很了解,其实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世界微笑日的来历英语作文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World smile day, is the only one festival of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behavior, world mental health organization to every year since 1948 on May 8, identified as world smile day, the day will become particularly sweet, in the smile to others, you will see the world smile to himself.

On May 8, is the world smile day, today, are you laughing at? It is said that this is the only a festival celebrating the expression human behavior. On the corners of the mouth become warped, we against gravity brings a smile face aging, also a goodwill with a smile,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 world. In your smile to others, also can see the world smile at you. Come along, smile!

Since 1948, the spiri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ill every year on May 8, identified as "world smile day, hope to promote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y smile passed from person to person is cheerful and friendly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social harmony.

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从1948年起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今天,你笑了吗?据说这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嘴角上翘,我们用微笑对抗地心引力带来的面容衰老,也用微笑释放善意,与世界和睦相处。在你对别人的微笑里,也会看到世界对你微笑。一起来,笑一个!

从1948年起,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就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