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晚唐诗人李商隐简介及代表作(经典6篇)

浏览

1162

作文

6

篇1:诗人杜牧简介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对于屈原的忠而见疏,后世诗人阵志岁遥为郁结,其诗《屈原》云:“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此不仅对爱国者屈原,也是对历代“王之荩臣”(《诗·大雅·文王》)的由衷忾惜;不只对当时楚王,也是对其他昏暗君王的一种深刻批判。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据说就是因此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着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唐代诗人李白简介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701年-762年)[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2]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唐代诗人李白代表作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将进酒》

《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行路难·其一》

《三五七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渡荆门送别》

《春夜洛城闻笛》

《送友人》

《望庐山瀑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天门山》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

《长相思·其一》

《赠汪伦》

《客中行》

《峨眉山月歌》

《独坐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夏日山中》

《清平调·其一》

《赤壁歌送别》

《子夜吴歌·秋歌》

《关山月》

《怨情·美人卷珠帘》

《古朗月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蜀道难》

《月下独酌四首》

《飞龙引二首·其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飞龙引二首·其一》

《忆秦娥·箫声咽》

《妾薄命·汉帝重阿娇》

《短歌行》

《寻雍尊师隐居》

《登金陵凤凰台》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大道如青天》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九月十日即事》

《春夜宴桃李园序》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行路难三首》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长相思·其二》

《子夜吴歌·夏歌》

《北风行》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春思》

《金陵酒肆留别》

《太原早秋》

《秋浦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

《古意》

《子夜吴歌·冬歌》

《南陵别儿童入京》

《玉阶怨》

《赠孟浩然》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唐代诗人白居易代表作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长恨歌》

《忆江南·江南好》

《钱塘湖春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词三首》

《忆江南·江南忆》

《琵琶引》

《观刈麦》

《李白墓》

《花非花》

《问刘十九》

《大林寺桃花》

《卖炭翁》

《夜雪》

《暮江吟》

《放言五首·其三》

《池上·小娃撑小艇》

《除夜寄微之》

《杨柳枝词》

《采莲曲》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春题湖上》

《放言五首·其一》

《望月有感》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阴雨·岚雾今朝重》

《长相思·汴水流》

《望驿台》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放言五首·其五》

《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

《南湖早春·风回云断雨初晴》

《为薛台悼亡》

《垂钓·临水一长啸》

《放言五首·其二》

《偶作寄朗之》

《微雨夜行》

《邯郸冬至夜思家》

《望月有感》

《放言》

《咏菊》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山泉煎茶有怀》

《观游鱼》

《放言五首·其四》

《燕诗示刘叟》

《春词》

《村夜》

《江楼月》

《南浦别》

《母别子》

《送后集往庐山东林寺,兼寄云皋上人》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

《开元九诗书卷》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看花屋》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慈乌夜啼》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上香炉峰》

《早寒》

《月夜登阁避暑》

《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

《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

《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

《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直中书省》

《长相思》

《题岳阳楼》

《观刈麦》

《问刘十九》

《买花》

《池上》

《缭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诗人李白简介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