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课信仰观后感800字推荐11篇

很多时候,梦想被人们遗忘,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有一份纯粹而又坚定的信仰!小编收集了最初的信仰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372

作文

82

篇1:《信仰》观后感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批先行者很多都是出身于富有的家庭,知识分子,他们舍弃了“小我”,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去践行信仰,他们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和振兴而选择了共产主义。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都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但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解放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新的传奇。从此,信仰中融入了自强不屈的精神,信仰凝聚出了创业精神,信仰铸就了公仆本色,信仰中承载着爱国之情。

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成为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在这一信仰的支撑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一辈子坚守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他们在岗位上的自觉奉献,辛勤付出,经受住了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们在人民心中建立起来的一座座丰碑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那就是,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战疫微党课特别专题观后感学习心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情况危急,形势严峻。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人们都宅在家里,像发生了生化危机一样。原本应该热热闹闹的春节,被疫情整得支离破碎。大街上冷冷清清,街道上只有警察在巡逻。这可真是一个现代版的“空城计”。

对于这些数字,我们确实感到恐惧惧。但是,我们可想到,这前面是有多少的白衣天使去投入这场疫情战。尤其是曾投入过非典的“战争”的已有八十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更是尽心尽力地战斗在一线。对于他来说,这个年龄应该是他安享晚年的时候,可是他却最忙碌,我们真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相反,那些唯恐中国不乱的反华势力就很可恶了,他们造谣,引起民众恐慌,想导致国家混乱,细思极恐啊!

寒假时我回到老家湖南省的冷水江,本想过一个开心的假期,没想到一切都被这小小的病毒破坏了。我家乡情况比较严重,很小的一个县城,确诊了10例。自大年初二起,这里的发病人数在逐渐增加,政府立马采取了措施封了城,现在全市公交车、的士、湘运车停运。市内所有路口24小时有武警把守。我想:有政府、医护人员、执法部门为民众的健康没日没夜的工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我又很忐忑,这里封城了我回不了湛江了。唉,可恨的病毒,可恶的食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可以和野生动物和平共处呢?

回首过去,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上下都闹饥荒,但是我们中国挺过去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但是我们中国挺过去了;1998年特大洪灾,我们中国挺过去了;2003年非典,我们中国挺过去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已确诊超28000人,全国各地统一拉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难兴邦,我们中国发生过那么多的大型灾难事件,都挺了过来,现在我相信这次,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逾过寒冬,迎来春天。

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信仰观后感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但是这里的企业已经不是单纯的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金钱制造工具,而是变成一个传播正确价值观,让每一个员工感到快乐,轻松和自由地为自己工作实现梦想的平台。从主的立场变为辅。不是单纯而暴力地传输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然后用巧妙的制度去制约你,而是帮助你认知自身,挖掘自身价值,实践自己的信仰。对那些“不够优秀”某些方面差强人意的的员工,好的企业并不是解雇他,而是给他再一次的机会,帮他制定合理的进步计划,发掘或是创造他优秀的一面,书里很多列子都有证明企业的强大并不在于员工队伍数量的庞大。

本书的作者曾从事了十几年联邦特工和审讯员,对于人性的见解和认知有着更为独特敏锐的眼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将那些灰色的,甚至被自身都逃避的负面情绪一一捕捉分析,加以积极的引导,从而竖立好的思想,正面的直面问题。

比如作者在书里写到人人都具有的自卑情结:“自卑情节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它很正常也很普遍。不同的是,有些人把它当成了一个过程,提升和完善了自己;而有些人则把它当成了一种结局,带着这种悲观的心态聊度余生。”用过程和结局来形容自卑很妙对吧。自卑的人容易犯盲目崇拜的错误,多数情况下易被动,也容易左倾右倒,面对选择易犹豫不决或者很难从一而终。

可惜的是,真正做到超然一切,完美无缺的企业或者个人都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企业,很难对每一个员工耐心。也许有某个领导不顾阶级设定想和你进行次深度沟通,但他就是无法接受你灰色西服外面的绿色领结并感到厌恶和烦躁。人也不会每天在睡觉前总结今天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明天做什么。日记本上总有写着天气晴无所事事的一天。

因为这样的理想乌托邦是不存在的。在努力和自身战斗的同时,外界的干扰也会很多,虽然书里说没必要在乎质疑和抱怨,但是确实有幸运之神只是一闪而过的情形。信仰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按计划执行就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信仰观后感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对一个人来说,有可能涉及大的方面,也有可能涉及小的方面。信仰的体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同。小时候,你可能会为了你的一个小目标而努力,而长大了以后你就会把它当成你的信仰、你的理想。曾经,在念高中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的,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当然,信仰可大可小。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或者说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这些天上了党培课、为了成为一名共产党以来,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一直激励着我。特别是今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感觉感触很多。一个人只有心中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你心中所信仰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证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中迸发了它的超常力量,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初级阶段到现在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这一些,都是因为信仰。信仰的力量可大可小,它能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实现复兴的梦想。

社会一直在飞速发展,而我们生活在这么物质丰硕的时代,在每天的奔波中、忙碌中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于是,信仰对于许多人来说成为了一种触及不到的东西。历史纪录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历史画面告诉我们,是什么成就了我们今日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九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是什么让中国涌现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答案就是信仰。人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力量。《信仰》的播出使我们重温了红色经典,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人为信仰奋斗的光辉事迹中体会到先烈们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英雄情怀,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信仰观后感篇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看,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本篇电影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党员青年应该怎么办!如何做好党员的信仰!我们做好自己学习的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对学习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服从分配,团结同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生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录片信仰的观后感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来自于生命狂热而不舍的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特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及其趋势本质的理论把握和实践指导。纵观社会存在的各种信仰:一生愿望只为跪拜在前往布达拉宫征程的信徒;中东教派数百年的红色冲突;无不显示出信仰给人以匪夷所思的力量。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经受不起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人生的最高价值,就不能为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而执著追求。

《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以内在感悟为目的,以优秀共产党人事迹作为论据,以正面的力量击倒一切的歪曲和怀疑。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给予传播,体现了共产党人走在时代科技前沿的、鲜明的时代性的特点。在2万多的字字句句里,短片介绍的不再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而一个个普通而不平凡的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时光的流淌赋予了他们各个时代新的任务。这不再是英雄人物主导的中国历史,这是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与历史观的统一,提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在这些可敬的劳动者中,首先本质是人,而更鲜明的特点是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人。无论动乱还是和平,马克思主义者总能在时代中被人们铭记,因为他们所做为社会历史做出的贡献,更因为他们脚下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目标很远大,道路前进而曲折。但是历史是由人们一块一块实践的基石砌成的,我们的方向一致,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却是多样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中特理论要求我们把握时代的规律,顺应时代的变迁,发展我们的事业。热情也许可以降温,信仰却不容置疑。我们的信仰--认识过程中的非认知因素,从过去的战争年代开始,起着对认识过程的发动作用,能动带着我们寻找出路;到动荡年代,对我们事业认识的推动支撑作用;再到和平年代的激励作用,将一直以其时代特征引领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信仰观后感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透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用心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批先行者很多都是出身于富有的家庭,知识分子,他们舍弃了“小我”,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去践行信仰,他们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和振兴而选取了共产主义。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都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坚信自己拥有未来,但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正因,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无能为力造句

解放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在自己的信仰之旗上,抒写新的传奇。从此,信仰中融入了自强不屈的精神,信仰凝聚出了创业精神,信仰铸就了公仆本色,信仰中承载着爱国之情。

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成为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在这一信仰的支撑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一辈子坚守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他们在岗位上的自觉奉献,辛勤付出,经受住了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始终持续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们在人民心中建立起来的一座座丰碑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那就是,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持续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特别专题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题记

春节,本应是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的快乐日子。可是今年的春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弄得人心惶惶,人们都躲在家里,生怕自己被病毒传染。口罩似乎也成了今年抢手的年货。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2020年,武汉出事,84岁的他说:“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可他却食言了,1月18日傍晚,他匆匆挤上一列动车,目的地正是武汉!

他是谁?他,就是钟南山院士。钟南山院士在其他人人心惶惶、仓惶逃离的时候,逆流而上,挺身而出。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84岁的钟南山院士把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井井有条。

也有不少的人和钟南山院士一样,首当其冲,彻夜奋战。他们就是医务工作者,奔赴灾区,只为替患者博得一线生机。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这就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他们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劝别人远离疫区,自己却毅然成为“逆行者”前往救援。面对如火蔓延似的疫情,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占据了他们全部身心。

他们就是警察,整天奔波劳碌,只为让人们安心,给战士鼓劲。从清晨到日暮,从巡查到入户,在每一条艰难难行的道路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在每一个害怕无助的时刻里,都有他们坚守的身影……他们不是不怕,而是他们不能后退,只因为他们身后就是人民群众。

他们就是工人,舍弃团聚,昼夜不息,只为让患者有处可医……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是千千万万的奉献者,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更是时代的楷模,人民的榜样!

我们不得不感谢那些冲在抗击病毒一线的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逆行者们,是你们,让我们看到光明与希望;是你们,拯救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你们的事迹与品质,都让我们肃然起敬。感谢你们!最美的逆行者们。

相信在这些逆行者们的贡献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观后感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起来趴在窗边向外看,可以看得很远。

很多楼,没有人。

天暗下来一层颜色。砖红色的楼房映得灰扑扑的。风很大,隔着玻璃都能拾得一丝丝凉意。站在四楼往下望,只有四辆车。楼下的店铺都关着门,停业通知的边缘已经卷起了。我想打开窗子,深呼吸一下,也想出门透透气。想想还是算了,出门要戴口罩,天上也看不到一只鸟。

高三刚放假时,公交车上,一个阿姨戴着口罩,我看着她。一个星期后,我下楼去便利店买两瓶啤酒。没带口罩,口罩上方的目光直直地落在我身上,我好像变成了那个阿姨。

网上看到好多新闻。看见匆匆离开的背影。看见布满勒痕却仍笑着的脸。看见隔着防护服的拥抱。看见躺在冰凉地板上入睡的年轻身躯。看见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握着扫帚的手,看见空荡荡的公交车上稳稳的掌在方向盘上的手。那么多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们能安心呆在家里,是因为他们承担了我们本该承担的重量。

可是我也看见不少装牛的人,不戴口罩四处溜达,还要与劝告他们的人“殊死搏斗”;可是我也看见不少装傻的人,隐瞒病情盲目自信,传播病毒和丑恶;可是我也看见不少装睡的人,用语言当武器,让冲在第一线的人们面对危险肩扛希望,却腹背受敌,背上满是滴着血的利刃。人们啊,什么时候才能醒来,不做看热闹看笑话的人;什么时候才能醒来,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

疫情当前,我们更应该清醒,更应该守住自己的善良。

在有人试图忽略心底那一丝不安时,有人正声嘶力竭。

在有人试图掩饰良心抛却的东西时,有人正负重前行。

鲁迅先生说过,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光。我们应当尽量发光。因为那黑暗里的一点点光,在远处会特别耀眼,其他的光会看到这点光。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相互吸引相互拥抱。将那一点点光聚集起来,就能让声嘶力竭的人们负重前行的人们明白,他们并不孤单。

我站起来向楼下看,一个戴着口罩的叔叔拎着一袋菜急急的往家走。

有点想出门散步。

我告诉自己,再等一下,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再等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战疫示范微党课特别专题第二讲观后感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家欢天喜地庆祝鼠年来临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始蔓延,短短数日,感染者已经增至数千例。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形状好像普通病毒戴上王冠,患者会感觉浑身无力

发热,慢慢出现呼吸困难。而且现在还没有研究出可以治疗的药物,听起来十分可怕。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原本红红火火的农历新年笼罩了一层阴影,大家都闭门不出,防止传播传染。

我们小学生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应该号召身边的人,科学防治 拒绝谣言。我们应该避免到封闭

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和父母亲人在一起宅在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 多吃水果 补充维生素

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同时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开阔眼界。如果非得出门那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后要科学洗手洗脸,将衣服挂在阳台上晾晒。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增多,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都放弃休假,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加入到与疫情斗争的救治工作中,尤其是钟南山老先生,他今年已经84岁高龄,17年前他带领人们击退了“非典”,他曾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现在又投身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队伍中来,在他眼里,“医院是战场,医生是战士!”在人们恐慌地从武汉逃走时,他却义无反顾地进入武汉,成为逆行的战士。

我的三爷爷是一名外科医生,常常半夜还在做手术,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闪烁着慈爱的光芒,他也会对我说:“手术台是他的阵地!”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医生护士,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就是我最敬爱的人!

钟南山爷爷说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同源的,很多野生动物们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随身携带了各种超级病毒,人们却把这些动物当野味吃下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啊!疾病虽然可怕,但是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记住这个教训,像钟爷爷那样奋勇向前,携手共同抗击病毒,众志成城,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美好的春天就在不远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信仰观后感篇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我收看了央视电视片《信仰》三集,虽然《信仰》只有短短三集,却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持续学习,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种体验,每次参观烈士纪念馆或者观看类似于《信仰》这类纪录片时,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看过之后不久这种感觉就失掉了。因为作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古人讲“学而时习之”,在克服人性的学习上,没有一个人是学一次就能记住一辈子的,必须反反复复地学习实践,印象才能深刻,偶尔的一次两次不起作用。作为预备党员,我不敢讲对照《党章》标准自己是完全合格的,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多看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我自己的触动比较大,这种学习比较有效果。

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信仰并检验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坚定,不是嘴上说说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才能检验出来。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看得出来。工作马虎不认真,这就是信仰不坚定;工作偷懒,这也是信仰不坚定。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敌人拿着刺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来考验我们信仰的坚定与否,可是惰性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权利的诱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杀伤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是我们要作的长期斗争。

我想,我们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巩固我们的理想信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实!

[信仰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