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两会提案议案报道(汇集20篇)

安全是革命本钱,健康是人生基础,小编收集了全国两会提案议案报道,欢迎阅读.

浏览

2643

作文

168

篇1:2024全国两会八大看点:司法体制改革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一步,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16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各级司法机关又该如何精心动员,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对此,“两高”报告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全国两会议程公布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两会议程公布,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具体日程安排出炉:

3月3日(星期二)

下午3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

1.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2.听取俞正声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3.听取齐续春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3月4日(星期三)

上午9时 小组会议(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3月5日(星期四)

上午9时 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

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星期五)

上午9时 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3月7日(星期六)

上午9时 界别联组会议(有二个以上小组的界别安排联组形式,联系本界别实际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3月8日(星期日)

上午9时 小组会议(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下午 委员休息

3月9日(星期一)

上午9时 小组会议(讨论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下午3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大会发言

3月10日(星期二)

上午9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大会发言

下午3时 小组会议(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学习讨论)

3月11日(星期三)

上午9时 小组会议(结合常委会工作报告讨论政协工作,讨论政协全国委员会2015年协商工作计划)

下午3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

大会发言

3月12日(星期四)

上午9时 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

1.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下午3时 小组会议(审议各项决议草案,讨论“两高”工作报告)

4时30分 主席会议

1.听取分组会议情况的综合汇报

2.审议提交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

3月13日(星期五)

上午 委员机动

9时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1.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2.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草案)

3.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草案)

下午3时 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闭幕会

1.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3.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注:日程如有变化,由大会秘书处另行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全国两会内涵心得体会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全国两会”恰逢“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两会”主题有望围绕“十三五”规划展开。作为“十三五”的重要板块,节能减排行业关注度持续上升。在地方两会上,多省市部署了2016年环保重点工作,推进地方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业界认为,全国“两会”即将到来,对于节能减排行业来讲,又是一个机遇。

去年“两会”之后,节能减排一度成为二级市场热点,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凸显,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态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响应节能减排的呼声,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的时代要求还会持续升温。

近年来,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进步、改善环境质量,我国政府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在各项政策的鞭策下,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二五”前三年我国累计节能约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亿吨。2013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7.8%、9.9%、7.1%、2.0%。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稳步推进,节能减排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提升。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保持连续五年持续增长,是我国采用市场机制推动全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显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836.2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127.3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0.19%;我国新能源(600617)建设规模扩大,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发电装机国内应用市场打开,截止到2013年底,并网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461万千瓦、7548万千瓦、1479万千瓦、730万千瓦;2013年6月以来,我国已经有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至2014年8月中旬深圳、湖北、北京碳交易市场累计交易规模均突破1亿元大关。

随着新环保法的颁布,相关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并逐步完善和规范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未来我国节能减排行业发展潜力依然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内容心得体会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介绍会议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陈婧提问。本报记者 赵迪/摄

今天,全国两会拉开帷幕。这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不管是国家大政方针,还是具体的措施规定,都可能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两会上的关键词,如“双创”“住房”“二孩”“收入分配”等,莫不与青年的生活与发展息息相关。围绕教育、住房、生育、求职、创业等青年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请年轻人来谈谈他们对两会的期待。

■并不是让人人都拥有北京户口、上海户口或者广州户口,而是不管你的户口在哪里,在基础公共服务方面,都能够以公民的身份一视同仁

■政策也不妨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支持银行向职业前景良好的年轻人放开贷款,他们或许缺乏财富的积累,却都有着对美好未来的预期

■一个农村孩子恐怕很难理解《小时代》里的“青春感”,一个出身优渥的青年或许也很难因看《平凡的世界》而感动落泪,这种差异折射的是阶层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关于二孩政策下女性生存境遇的讨论,能超出单纯的、传统的“保障妇女权益”的言说层次,而纳入突破中国社会发展瓶颈的大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全国两会将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京开幕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全国政协办公厅1日宣布,欢迎中外记者届时前来采访。两个会议新闻中心网页将及时发布采访信息及与采访相关的资讯。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网页地址为:http://www.npc.gov.cn/pc/12_3,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中心网页地址为:http://www.cppcc.people.com.cn,2月1日起同时开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全国两会精神及主要内容

全文共 8847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主体结构是“6大部分”,包括:2014年工作回顾、2015年工作整体部署、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优化、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指出,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

作为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施政纲领,政府工作报告蕴含的十大数字引人注目。数字中凸显出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走向。

数字一:7%左右

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小微企业增多和经济体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数字二:3%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数字三:12%左右

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数字四:1.62万亿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数字五:4.5%以内

今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和完善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健全劳动监察和争议处理机制,让法律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

数字六:8000亿元

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

数字七:1.1万亿

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研发推广应用。

数字八:1000万人

新农村建设要惠及广大农民。突出加强水和路的建设,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任务。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势头。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from 本文来自cnrencaihttp://www.cnrencai.com end#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数字九:740万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数字十:10%

加强社会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让遇到急难特困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另外,记者选取报告中十大“亮点”,以期从另一种角度解读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李克强指出,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李克强强调,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在言及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时,李克强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有权不可任性”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指出,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行稳致远”

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方面,李克强指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

——政府不唱“独角戏”

李克强说,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人民币),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铁腕治理”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李克强说,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李克强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他并指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不得法外设权”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李克强指出,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权力瘦身”

李克强说,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关键数据

编者按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了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0个重大数据进行了罗列和解读:

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15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2014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15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201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 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防止经济“硬着陆”。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激活民间投资,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 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这是一个全新的举措,充分说明了政府争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高地的决心,真金白银来支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引导产业升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基矗

9、进出口增长6%左右

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7.5%预期。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口,成绩巨大。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6个改革重点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政府工作,其中用了2/3的篇幅阐述了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两会解读项目组,就其中的17项重大改革措施进行了罗列及解读。

1、行政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政府有权力,但李克强总理说,“有权不可任性”,不任性的政府是廉洁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2014年已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要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很明显,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向“减政”政府的方向发展。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仍有握着一些非行政的审批权,令交易成本持续高昂。此时,所有的市场主体或许应问一句:您听总理话了吗?

2、结构改革:多元投资、大众消费

要“奔小康”,就要装上新的“发动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据透露,过去一年,全国新增投资50万亿元,政府拨款投资仅1万亿元,这是好的社会征兆。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投资潜力不断增长,才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很明显,2015年,如何激发社会的能量,鼓励投资热情,全民携手创富,是政府的一大工作重点。

3、财税改革:全面公开、调整责权

政府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网上就能监督!这将在2015年成为现实。将要实行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要求,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门预决算都要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政府向百姓做出的承诺,有财力完成吗?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以往“地方政府财源少、支出却多”的局面今年将被改变。

4、金融改革:放开民营、深化市场

老百姓也可以开银行吗?《政府工作报告》回答:“具备条件,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存在银行里的钱,有保障吗?2015年将要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并且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总之,就是要让投资者有更多赚钱的渠道、让银行有更多增值的办法,普惠大众。出国旅游、投资,带着人民币出门就可以吗?今年,将要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人民币成为“世界人民的货币”的日子并不太远了。

5、企业改革:国企分类、非公搞活

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我一份儿吗?今年,国企改革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对不同类别的国企,将根据分类来推进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这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将推进混合所有制等改革举措,“做国企的股东”不再是梦想。而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则要“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有本事的,使劲儿上!

6、扩大开放:升级外贸、加快自贸

在网上就能把东西卖到全世界去,还能找个老外当合伙人,按批发价买洋货!今年,将要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把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足不出户,生意遍全球。要想“走出去”的话,天地也将更加广阔、大有可为!政府将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走出去”之后,我能适应“外国土政策”吗?会不会“水土不服”?放心!中国将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加快与韩、澳、海湾国家、以色列、东盟等签署自贸区协议,还将建设更加广阔的“亚太自贸区”。中国路,全球通!

7、“三农”改革:保障粮食、提高民生

耕地要增加了,自来水要进户了,所有农民都能用上电了!要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有粮心不慌。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持,永久基本农田要划定,耕地质量要保护,土地整治要推进,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6000万农村人口今年要喝上干净水,20万公里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实现全民用电。稳定家庭经营,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征地怎么改,“小产权”房怎么办,建设用地入市怎么推进?改革试点要审慎推进。

8、新型城镇:危房改造、落户放宽

城镇化就是建房子吗?“睡城”、“鬼城”等现象怎样缓解?京津冀等城市群如何一体化?2015年搞城镇化,关键是以人为中心:要改造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抓紧改革户籍,农民和城里人界限打破了;暂住证慢慢隐去了,居住证让“北漂”“上漂”“广漂”们看得起病、买得到房、上得了学;城市群一体化,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火车头,也是老百姓享受平等福利的制度保障。

9、产业升级:大力创新、争夺高地

前有欧美堵截,后有印度追赶,外有壁垒打压,内有雾霾困扰,“中国制造”如何突围?2015年的答案: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不能只做世界工厂,还要做世界创新工场。互联网和现代制造业要“热恋”,工业化和信息化要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是不是听起来就高大上?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制造要上去,污染要下来。只有向上走,才能向前走。

10、民生改革:促进就业、增进福祉

近年来,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欧美社会的游行与骚乱都说明,高就业率,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实现高就业率,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很大。2015年,政府将大力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社保幅度也会增加。同时,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将涉及数千万人。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让遇到急难特困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民生做好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全世界的优越性才能更强的说服力.

11、教育发展:促进公平,高校转型

2014年欣闻贫困子弟上重点高校连续两年增长10%,2015年将会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其中包括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教育是中国明天的希望,是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部分高校办学质量不高,应该向更加实用性的职业教育转变”。2015年,各类学校改革的任务不轻。

12、卫生改革:提高医保、普惠基层

美国推行半个多世纪没有实现的全民医保,在中国实现的速度明显快得多。目前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2015年的重点是,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同时,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最终打造一个健康中国。

13、文化改革:书香社会、服务均等

中国人不能再被舆论笑为“没文化”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提到了一个新词,叫中国要建“书香社会”。重点的措施很多,其中讲到倡导全民阅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读书、有文化,应是过一份有尊严生活的重要基础。

14、环境治理:铁腕治污,环保税法

总理把治污环保比成一场战争,且是一场全民战争。鄣近大半年的情况看,减排、污霾的确有好转。然而,和环境治理的攻坚战,不只是一部纪录片能完成的,也不能只是呼吁,政府要有大作为。2015年,政府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年底前全部淘汰黄标车;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于节能产业而言,2015年要重视这句话:政府“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另外,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们期待,环保不利的“大老虎”落马。

15、决策改革:依宪施政、重视智库

政府决策,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015年,要让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李克强总理这个话说得很有份量,但关键要看如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重视发挥智库作用,完善新常态下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政府不仅要大力反腐败,还要打击不作为、乱作为,这个努力要大力点赞。

16、军事改革:全民国防、军民融合

军队腐败,重创了军队的形象;国际压力,又迫使军事改革。2015年“解放军叔叔”的压力很重。全面加强现代后勤建设,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是军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此外,还要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如何恢复“军民鱼水情”,让军队真正有战斗力,是2015年国防与军事建设务必注意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全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和以往相较,结构性指标全面优化。如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66.4%,比去年提高1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5%,首次过半。

民生指标进一步向好。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4%,跑赢GDP0.5个百分点;基尼系数为0.462,连续7年下降。

总量指标相对逊色。如GDP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际增长12%,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均创近年新低。

结构性指标和民生指标持续改善,反映了中国决策层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战略取向和战略部署。总量指标呈下行态势,则反映了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较大压力。

一是经济减速压力。目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共同影响乃至推动了经济下行态势。

二是金融稳定压力。股市大幅下跌,挫伤了投资者信心;人民币快速贬值,导致资本外流。股市汇市交互作用,对金融秩序形成冲击。

三是企业经营压力。PPI连续46个月下降,税费、融资、物流、社会保险等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大批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已经处于生死临界点。

四是失业率上升压力。虽然目前就业数据相当不错,但是隐性失业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关于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警示日益增多。

五是外部看空压力。世界经济持续疲弱,短期内很难为中国经济提供外部动力,同时中国经济衰退论再次抬头,制造了不少外部噪音。

在五大压力之下,观望者有之,困惑者有之,悲观者有之,信心十足者亦有之。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成功转型都是在压力之下实现,每一次起飞的动力都是从压力转换而来。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近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政策信号来看,决策层对五大压力的认识清醒且深刻,政策储备充足且有效。

总体来看,中国正在选择的经济解压路径主要有四条。

第一条是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长期解压。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多年积累形成的过剩产能、高杠杆、高库存、高成本,釜底抽薪的 解压办法当然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正是要建立清除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清掉要素流动障碍的体制机制,这是对症下药 的根本之策。

第二条是靠需求侧管理实现短期减压。扩大有效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有效区间,才能避免经济退潮后各类风险的“水落 石出”。为此,加大地下管网、宽带网络、地铁、电动车充电桩等与民生和消费关联的投资,积极引导互联网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都是短期减轻经济下行压 力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

第三条是靠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缓压。经济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总会向就业传导,化解失业压力宜疏不宜堵。堵的做法主要是把压力传导给企业,通过行政 手段限制裁员减员,这种办法显然难以持续。疏的办法从国际经验来看,主要是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既可以为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摩擦性失业人员提供缓冲时间和空 间,又可以为产业升级提供技能人才储备。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疏的办法无疑更有价值,不但有助于当前缓压,也可以把今天的压力转换为未来的动力。

第四条是靠大国腾挪空间实现分压。大国的特点是“西方不亮东方亮”。转型中的大国,区域在分化,行业在分化,企业在分化。大国的优势在于,只要地区有亮点、行业有亮点,人就会不断流动、资本就会不断流动,压力就不会积聚一点,就可以在流动、转移中逐步弱化和分解。

这四条路径是中国决策层从经济体制、宏观政策、人力资本、市场空间进行的战略布局,是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之际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的重要举措。

看懂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看懂了新理念指引下的改革发展大布局,就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来之不易,更可以找寻到2016年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内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全国两会快讯:两会“对焦点”——老百姓眼中的改革关键词

全文共 2605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5年两会召开前,网上推出“2015两会‘对焦点’——老百姓眼中的改革关键词”网络调查。截至2月28日,参与人数达24万人次。其中,“收入分配”以12.2%的得票率占据榜首,“从严治党”和“经济新常态”分列第二、三位,而“教育改革”以1.6万票上榜,成为本次调查的新亮点。

进入关注度排行榜前10位的还有:“住房问题”“教育改革”“户籍改革”“社会保障”“重拳防腐”“食品安全”“环保治污”等。

在本次调查中,网上也为网友开设了留言区。很多网友不仅投出宝贵的一票,而且还通过发表帖文、评论留言等方式展开热烈讨论,为新的一年各领域的重要改革建言献策。

“收入分配”和“住房问题”仍是民生热点

在网上两会调查共计24万余次的投票中,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占了一半。其中,“收入分配”以29675票成为2015年网民最关注的改革关键词。“住房问题”则以7.3%的高关注率位列第四。

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看来,这一调查结果不出所料。“增加收入一直是百姓最强烈的诉求之一。收入分配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新常态下要用新思维解决民生问题,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要精准发力,多些雪中送炭,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2015年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提速之年,包括国企薪酬改革、公务员工资改革、工资集体协商等一系列政策都将加强落实。今年两会收入分配改革如何破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坦言,收入分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完善其他相配套的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整。“关键是落实,要让百姓能感受到,有获得感。”

“住房问题”连续3年蝉联网上两会关注度排行榜的前5名。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运清教授分析说:“住房问题持续多年受民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住房问题太复杂,既包含传统住房问题,又有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新住房问题;既涉及公平,又涉及房价,多种因素杂糅,聚焦了网民的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怡建教授指出:“解决住房问题的核心在于首先要搞清楚住房问题是什么,住房是政策问题,房价是市场问题,不能混淆。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在城市的住房问题要通过政府加大保障房、公租房建设来解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480万套目标任务。

针对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周运清点赞:“这就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开始,政府有必要对不动产做一个摸底,只有清楚了底细,出台政策才更有针对性。期待今年两会能顺着这个思路,厘清住房问题,一步步去解决。”

网友期待:今年“从严治党”有看头

本次调查中,有11%的网友关注了“从严治党”。不少网友投票后,还积极留言,写下对从严治党的看法与期望。

网友“东海行”说:“一只虫会致死一棵树,一棵树会殃及一片林,一片林则可能给整个绿色生态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治树这样,治党也是同样。希望两会期间有更多的代表、委员关注这一领域,带来更多建设性的见解。”

网友“珍心雪莲”是一名基层公务员,他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平时最痛恨那些失职渎职的官员,最近一年,我发现身边的公款吃喝、收受贿赂等奢靡腐败现象少了很多。2015年全国两会,我希望党中央加大继续推进‘从严’力度,以正党风!”

目前,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在上海试点,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行动。来自上海的“沪上川”是一名生意人,他在跟帖中写道:“从严治党能够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公平竞争空间。希望党中央继续深化推进党内建设,为老百姓创造公平正义的良性环境。”

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涤荡四风。每一次“老虎”落马都在网络上引来无数点赞,这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成果。来自北京的大学生“飞都”说:“希望两会期间有更多的代表委员关注反腐。”

网友“红”说:“在微博上看了《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这部大热的宣传片,在交错的时空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绝对激动人心!中国的发展与前进需要党强有力的领导,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正值两会召开之际,从严治党被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让人充满期待!”

网友热议:百姓感受的“经济新常态”

在报纸、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传播媒介中,“新常态”出现的次数绝对高频。

本次两会调查共1.9万名网友把票投给了“经济新常态”,在18个选项中,它的关注度位列第三。3210名网友回答了“你眼中的新常态是什么”的提问。从居民消费增长看,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实惠,真切地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消费选择更多,消费次数更频繁,而且消费形态新、增长猛。

成都网友“喆雅”在回复中晒出了一家五口春节期间去塞班岛旅游的美照,网友纷纷点赞。她说:“出境游现在很火,不光我,很多同事也选择在‘五一’‘十一’带家人孩子出国旅游。”数据显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破亿。出境游从1998年的843万人次到2014年突破1亿人次,增长了10.8倍,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北京网友“朋小豪”则算了自己的2014年观影票根,一共39张。他摆出几个数据:“平均每月看3.25场电影。电影票都是团购,价格区间在9.9元到48元;都是和同学朋友去看,人数2到7人不等;比2013年多看了15场,比2012年多看了29场。”全国文化、娱乐、休闲等服务消费增长在新常态下不断加快。仅电影一项,2014全年电影总票房就达296.4亿元,较2013年的217.69亿元,增长36.2%。

新常态下,老百姓的消费更注重生活品质,也更注重便捷。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测算,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网友“步爱萌”在留言里说:“消费形式的‘新’让我感触很深,生活中处处能感受到这种‘新’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公交不好等,找住在附近的同事用叫车软件拼车上班,方便!加班后懒得做饭,手机软件直接下单叫餐,省事儿!周末去跑步,用运动手环测心率,用智能手机记轨迹,用4G网络刷跑友圈,任性!投入到新事物中的消费,让生活拥有更多可能。”

网友“远梦”表示;“最期待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享受到的服务能更加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全国两会日程安排表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 地点 会议议题

1月18日 14:00 兰博基尼大酒店大厅 政协委员报到、委员带案咨询

16:30 政协830会议室 各委员小组召集人会议

1月19日 8:30 海观山宾馆大会议厅 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式)

13:00各代表团驻地 人大代表、列席人员报到

14:30各小组会场政协分组讨论

15:00各驻地 市领导看望代表、委员

16:30政协常委会议室 政协十二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1月20日 8:30 磁湖剧院小会议室 人大预备会议

8:50 黄石港区政府4号会议室 人大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9:30 磁湖剧院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式)

14:00市政协830会议室政协提案委员会会议

14:30各代表团会议室 各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各小组会场 政协分组讨论

19:30政协常委会议室 政协十二届十八次常委会议

1月21日 8:30 各代表团会议室 各代表团分组审议

各联组讨论会场 政协联组讨论

14:30各代表团会议 人大各代表团分组审议

海观山宾馆大会议厅 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选举

15:00海观山宾馆大会议厅 政协大会发言

16:30市人大机关3楼会议室 人大主席团第二次会议

17:00海观山宾馆大会议厅 政协大会选举宣布选举结果

19:30人大机关625会议室 人大财经委员会会议

人大机关529会议室 人大有关委员会审议议案

兰博基尼大酒店B·2宴会厅政协委员联欢

1月22日 8:30 磁湖剧院 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后 市人大机关3楼会议室人大主席团第三次会议

14:30各代表团会议室 人大各代表团分团酝酿候选人名单草案、分组审议

各小组会场 政协委员小组讨论

16:30海观山宾馆大会议厅 政协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式)

19:30市人大机关3楼会议室人大主席团第四次会议

1月23日 8:30 各代表团会议室 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分组审议

10:00 市人大机关3楼会议室人大主席团第五次会议

14:30 磁湖剧院 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式)

(如时间、地点有变,另行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全国两会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49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必须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树立科学精准有效扶贫的新理念,在总结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坚决打好开发扶贫这场硬仗。要突出抓好四方面重点工作:

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夯实稳固长效的收入增长机制。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必须把产业扶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方式。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项产业增收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项目,兼顾长效产业开发,进一步打牢群众增收基础。继续“整市推进”核桃产业,加强核桃管护和示范工作,提高成活率和挂果率。做好旅游扶贫这篇大文章。深入

实施乡村旅游开发扶贫“十百千”示范工程,调动贫困群众发展旅游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做好旅游扶贫规划,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整合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业的营销和管理服务水平。用市场理念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以及开发扶贫转型升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济能人+农户”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使贫困群众有持续增收的经济来源,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上下功夫,改善提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继续以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规划、“整乡推进”示范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等为载体,以路、水、电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向特困区域、贫困村延伸、倾斜。解决出行难。今年修建通113个建制村约900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除29个搬迁和新建的建制村外,其余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修建595条957公里屯级路,85%以上自然屯(20户以上)通屯级路。解决饮水难。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今年解决33.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用电难。今年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35千伏线路67.5公里、10千伏线路375公里,确保95%以上农户用电更有保障。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拓展“清洁乡村”活动成果,全面实施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为重点的“美丽河池·生态乡村”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加强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在易地扶贫搬迁上下功夫,逐步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正编制生态移民规划,将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为群众“挪穷窝、开富门、保生态”。在加强政府引导、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借助市场力量,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吸引社会、市场资金,调动对口帮扶、社会帮扶等可以调动的资源,增强工作合力。统筹做好搬迁户户籍、社保等工作,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帮助搬迁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在农民工服务上下功夫,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河池是劳务输出大市,近年来农民年均外出务工约6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近50%来自务工收入。要始终带着深厚感情做好农民工工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今年开展农民科技培训20万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000人次,职业学历教育培训2000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梦”。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农民工教育、医疗、社保、计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社会保障待遇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工。继续推行农

民工实名制登记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集中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实施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扶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2013年12月,中央出台了《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强调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这次总书记参加审议,也特别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完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扶贫工作机制。”“贫困对象建档立卡要到村到户,增收脱贫的帮扶措施要到户到人。”在推进扶贫工作中,要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上下功夫,逐村逐户完善帮扶措施,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精准识别做到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解决好扶谁的问题。2014年,河池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在全自治区率先完成了684个贫困村,100.248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了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基本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完成了精准扶贫最基础的工作。

精准扶持做到按需施策、雪中送炭,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群众识别出来后,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针对扶贫对象最迫切的问题、最紧要的事项,实施“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到户帮扶责任制,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切实提高扶贫成效。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的农户小额信贷贴息等扶贫到户

的补助资金全部以“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形式直达贫困户账户,确保贫困户直接受益。

精准管理做到动态跟踪、及时更新,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建立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后,年终要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更新信息。经过扶持,贫困家庭收入增加、收入来源稳定、达到脱贫目标的,就及时退出扶贫名单,对因灾因病等各种原因返贫的对象也要及时纳入帮扶对象,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加强对脱贫对象的跟踪扶持。对达到脱贫标准,退出扶贫名单的对象,继续跟踪扶持2—3年,对照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在精准扶贫中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精准考核做到量化指标、奖优罚劣,解决好激励和导向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对各县(市、区)的考核机制,提高扶贫工作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将扶贫考评情况作为各级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级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位子,干成事的有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重实干、创实绩、求实效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期待叫两会,有一个梦想叫全面小康。进入三月,“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两会时间”,更是非比寻常、举世瞩目。

最近,各大网站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中,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环境保护等话题居于排行榜前列。热烈的讨论中,跳动着梦想的脉搏,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百姓的所思所盼,让即将拉开帷幕的两会承载起厚重民意分量。

两会是透视改革发展的窗口,也是连通社情民意的桥梁。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千名代表委员,带来了一份份反映群众心声的议案提案,也带来了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真切感受:腰包更鼓了,保障更多了,出行更方便了……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不管是个体的生活,还是宏观的数据,都在展现越来越动人的民生图景,都让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之初的庄重承诺愈发激荡人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好的注脚。当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大幕开启,国家发展的宏图,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老百姓那里是点点滴滴的改善、实实在在的期盼。扶贫更精准,对策更有效,日子更红火,这是贫困地区乡亲们的期盼;天空蓝起来,交通顺起来,城市更宜居,这是市民们的期盼;门槛再低些,环境再宽松些,服务再便捷些,这是创业者们的期盼……身后是人民期待的目光,心头是万家灯火、百姓忧乐,代表委员的肩上,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在国计与民生的交融互动中,梦想呼唤着新的进发。

为梦想规划好蓝图,奋斗才有方向,行动才有指南。制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是今年两会的最大看点所在。做好这篇大文章,五大发展理念是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主旨。“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广大代表委员着眼发展新问题、民生新期盼,努力接地气、听民声,积极建真言、谋良策,就能促进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就能绘出有改革力度、民生温度、实践精准度的发展蓝图,为国家发展引航指路,也为普通人的梦想搭建广阔舞台。

为梦想汇聚力量,攻坚才能制胜,前行才能致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补短板、解难题,这既是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是百姓的关切所在。从弥合城乡差距,到平均每月减贫近100万人的脱贫攻坚任务,从啃下民生领域改革“硬骨头”,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紧迫课题,无不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与力量,一起为决胜全面小康想招发力。广大代表委员履好职尽好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就能汇集民智民力、增进改革共识,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发展态势。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的铿锵话语,宣示了中国砥砺前行的信心,也道出了13亿人追求梦想、不懈奋斗的心声。让我们满怀新期待,接力新征程,合力推动中国发展的航船,同心共筑全面小康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全国人大代表王凤英2024年两会议案建议

全文共 3844 字

+ 加入清单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我国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两项指标均达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

关于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法制建设的建议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城市中重要交通工具的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规模进入家庭,可以说,我国正在跑步进入汽车社会。然而,有限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感触最深、影响最大且难以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一些城市纷纷推出不同程度的汽车限行和限购政策。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贵阳、天津、深圳等城市已先后出台不同程度的限行和限购政策,而其他大中城市推行汽车限购现行政策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汽车限购政策,具有简单、便利、易操作、见效快等特点,因此被一些交通压力较大的城市所效仿。然而,汽车限行和限购政策对“治堵”在短期效应结束后,其持续治理效果并不乐观,所谓“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科学性与合法性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质疑,尤其是引发公众对政府“懒政”的质疑。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难题,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各地陆续推出的限购和限行政策难脱“懒政”之嫌,并衍生新的社会问题,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亟需国家立法规范。

过去两年间,每当一地推出自己的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得到的往往不是叫好声,而是广泛的社会各界和公众质疑。公众质疑的包括:相关政策的出台似乎缺少必要的法律程序约束,地方行政权力的发挥空间比较大,对于什么情况下可以限购、什么情况下需要限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更为合理有效,地方相关政策制定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似乎缺乏足够的公开论证。问题的核心还在于相关配套法律和制度规范的滞后,如何引导各地更高效地进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急需国家在立法层面进行规范,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依据。

公众的质疑还包括,限购现行政策造成公民买车、用车权利的不同程度受损,对于已有车家庭还好,面对的主要是限行少开车的问题,对没有车而想买车的家庭,限购政策显然造成较大的不便。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公平问题也不容忽视。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战略。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布局不均衡、中心区功能严重集聚造成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大都高度集中在狭小的市中心区内,郊区和周围卫星城镇的发展则相对滞后,由此导致中心区与边缘区在人口和产业活动密度上严重失衡,中心区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过度拥挤,而边缘区的发展受到抑制。

此外,很多城市的城市建设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缺乏前瞻性与科学性。很多地方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导致形成道路交通规划被动地适应城市商业功能开发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合理的路网分割 ,最终影响整个城市的运营效率。

3、新型智能化科技手段应用不足,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滞后。

此外,业界对限购限行政策的质疑还包括:限行限购政策不是在积极探索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与区域功能布局、创新交通管理、以及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科技手段等进行智能化的交通综合治理,难脱简单粗暴的“懒政”之嫌。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治堵过于依赖“限”,限制的只是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幅度,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智能化交通等高科技成果,基于最新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在于:不仅可缓解交通拥堵,而且可在经济、环境和安全上提供最佳解决手段。但各级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科技技术应用的研究不足,制约了公共道路的有效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继续稳步推进,汽车社会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简单的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已经不能平衡解决我国我国汽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应该站在更高的国家法律、制度层面对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让各项交通治理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好地保障最大多数社会公众的相关权益。

各地政府在应对“治堵”时,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这种存在“懒政”嫌疑、简单粗暴的汽车限购政策,通过制定更加合理的城市和交通发展规划,运用智能科技技术手段创新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办法,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和公众需求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管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提升社会经济运营效率。

如何破解汽车社会前提下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这个难题?建议站在国家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保障各项交通治理政策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在符合法律框架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智能交通等科技手段,对城市发展规划、道路路网建设、市政交通管理等进行系统性创新管理,从而全面、高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综合建议如下:

1.基于中国特殊国情下的汽车社会宏观背景,站在具有前瞻性的国家发展高度,对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进行法律、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保障各项交通治理政策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通过相关法律、制度的快速健全完善,进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法制规范。比如,地方政府出台汽车限购限行等相关政策必须符合法律设定的科学的技术参数标准,并严格设定政府推出限购、限行措施的具体条件、可采取的政策措施也要更系统,避免一刀切导致的有失社会公平问题。

建立真正的公众参与机制,监督政府依法行使相关权力。除了所依据的空气质量数据、机动车污染的危害程度等技术指标信息要公开,还应定期公开限购、限行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估数据等,以便公众监督相关措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 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相关法制配套法制规范,指导城市建设和道路交通硬件设施建设,科学分配城市资源。

加强城市交通规划立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结构,以路网建设规划为“本底”规划,一切其他规划以其为基础。道路交通规划是主规划,房地产规划是次规划,房地产建设规划以必须以道路交通规划为“本底”, 即住房是逐步地填在已经规划好的路网结构中。首先,在城市的新建和改扩建中,城市路网的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制体系的规范约束,必须是有前瞻性、科学的,可提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需要的路网。如果已有符合基础规划的“路”,就得依路而建房,无“路”,必须按“本底”规划的要求补上“路”,然后依“路”建房。

改善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多中心的网络城市,提高城市的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周围卫星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其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并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以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缓解过度拥挤的状况。

3、建议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决策协同和保障机制。

从整个国家层面制定有关城市交通的法律法规,指导地方立法和执法,通过立法对停车场、道路停车等重新进行定义。建议出台和修改配套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条例,调整不合时宜的技术标准。

建议加强综合协调和治理城市交通的决策协同和保障机制,规范停车行业管理和准入制度并且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同时赋予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问题上的法定强制执行权。

建立立体交通设施,逐步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维一体的路网新格局。在区域建设中尤其要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疏导解决方案,做好各种停车场和停车设施的合理布局。

4.创新交通管理组织模式,成立组织多部门协同运作的交通综合管理办公室,建立多部门联手整治交通秩序的长效机制。

对于道路交通,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管理方式是“纵向管理”,即所有涉及交通运输产业的法律、法规都由一个部门来执行,而我国采用“横向管理”,即依据某一条法律,某一个执法部门可以管理所有行业。由于管理部门繁多,各部门的权责划分很难明确,各项资源的调配也存在冲突,难以形成统一的统筹管理。因此,建议改革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横向管理”模式,尝试进行统筹管理。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参与,建议成立由公安局、行政执法局、规划局、交通局、市政园林局、运管处、财政局、交警支队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交通综合管理办公室,建立多部门联手整治交通秩序的长效机制。

5. 加大对智能化交通的研发投入和广泛应用,加快各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

智能交通是一个大课题,随着以信息技术、移动应用、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车联网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新技术也日新月异。欧美有关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采用以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对解决城市拥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综合信息平台等,从实现拥堵路况实时提示等简单服务开始,进行城市交通资源的合理调配,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综合治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堵车”与汽车社会和谐发展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3月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43 字

+ 加入清单

“展现政协的作为,就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南。”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主席唐一军对五大发展理念与政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解读:“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也是人民政协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南针’。”

“坚持大局为上,把握正确方向。”在唐一军委员看来,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人民政协要自觉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根本遵循,切实贯穿于政协履职的全过程。“要在坚决维护核心中体现政协性质,在倾力服务中心中彰显政协价值,在广泛凝聚人心中展现政协作为。”因此,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当好政协人、讲好政协话、干好政协事,主动协助党委政府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能、厚植发展优势也就成了政协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宁波市政协紧扣港口经济圈打造、社会治理创新等重大课题,积极组织协商议政。今年,又把助推“十三五”发展作为政协履职的鲜明主题。

“坚持统筹为要,把握履职导向。”唐一军委员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体现着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也必须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掌握科学统筹的方法。“这里面既有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相互统一,也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相互协调,更有政协机关、党政部门、社会各界的相互联动。”为此,宁波市政协于2014年创新设立全体会议提案,分别就城市经济发展、国际物流中心构建等提案进行了协商办理,通过市长领办、部门主办、政协督办,充分体现了高规格的协商、高水平的监督和高质量的议政。近年来,围绕打造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等重点课题,他们坚持以课题为纽带、以政协为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尤其在“五水共治”专项民主监督中,邀请党政部门参加,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做到水情一起看、问题一起找、措施一起谋、工作一起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治水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把握价值取向。”唐一军委员表示,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2015年,宁波市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2200多人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887条,提交民生类提案283件。他们选择棚户区改造、护工队伍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小区物业管理等民生热点,组织委员月谈会,报送协商建议近20期,其中100多条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对民生类提案的监督力度。

“坚持务实为贵,把握工作指向。”唐一军委员认为,人民政协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既要坐而论道,又要起而践行;既要务虚献计,又要务实出力;既要建言立说,又要建功立业。为此,唐一军提出了“务实履职、按需履职、创新履职、有效履职”的工作思路,增强了政协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2012年,宁波市创新开展了生态文明主题监督,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主题抓五年”,通过“上山”“下海”“进城”“入园”,接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民主评议,充分展现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韧劲。针对近年来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他们通过政协论坛、专题协商、调研视察等形式,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积极助推民营经济创新转型发展。宁波市还建立完善了市政府与市政协年度工作协商对接、民主监督小组、提案办理民主评议等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协商民主在宁波的生动实践;完善了关于改进调查研究和委员学习培训的制度,建立了重点提案“回头看”督办机制,加大了提案办理的目标考核力度,为提升政协工作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学习全国两会公报心得体会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通过扎实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坚持推进委员调研能力建设,切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用实例、数据等作支撑开展调研监督,力求避免没有调查研究就笼而统之地提出意见,努力做到发言说到点子上、批评点到关键处。

发言说到点子上、批评点到关键处,是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现实需要。无论通过何种渠道,政协委员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都有利于提高民主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人民政协更好履行职能,有利于凝聚改革发展的共识。基于此,政协委员应该敢讲话、讲真话;对任何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都必须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地坚决反对,确保政协民主监督的正确政治方向。

为确保政协更好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就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建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的批评难以切中要害。《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实施办法;优化调研队伍构成,采取集中调研、分散调研、蹲点调研等形式摸清真实情况;加强对调研成果的研究论证。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根本是要把握人民群众这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

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人民政协要在履职过程中注重沉到基层,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仅反映基层群众利益诉求,更致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把改进调查研究作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的切入点,在履职为民中充分运用调查研究,深刻体现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016年的工作中。比如,“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问题”调研,采取有分有合的模式,3位副主席带队,分16个子课题深入22个市地、87家企业,召开57场座谈会,形成总报告和22个分报告,提出重要意见建议。

只有“发言说到点子上、批评点到关键处”,才能更好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要作用。面对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人民政协更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建言献策,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和主要热点解读

全文共 31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全国两会将在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召开,会议会传达出什么样的精神呢?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两会”是什么?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2016年全国两会前瞻

国计大势

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2016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2016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成功?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关键词四: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五: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篱

每年年初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可谓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的预热与吹风。如果从今年地方两会上找全国两会的热点,“一带一路”将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对国内外关切,“一带一路”将有哪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亦是国内外舆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其实,不光是“一带一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有分析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不过,既然是协同,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民生热点

关键词六:环保

聚焦:“美丽中国”如何驱霾除污?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七:户籍改革

聚焦:一纸户口如何剥除福利捆绑

同样是牵涉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2014年,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此轮户籍制度改革凸显出渐进特点,但是,作为一块“硬骨头”,户籍制度改革前路依旧艰辛。

一边是城镇化大潮中,进城群体难以在购房、教育、医疗方面获得同城待遇,一边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载力以户籍设限,一纸户口牵动着太多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地区公共福利差异,然而,在中国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户籍如何与福利剥离?可以预见,这亦或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八:养老金

聚焦:“并轨”后的养老疑问

今年1月,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

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并轨方案并抓紧落实该项制度。

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舆论围绕此项改革的讨论却没有降温。

诸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资是否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延迟退休何时启动?“并轨”之后,因养老而产生的疑问与争议,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九:创业

聚焦:中国式“创业潮”前景何在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不下十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更是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式“创业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为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扫清路障并保驾护航?2016年的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期待代表委员们的讨论。

关键词十:价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价格放开会不会导致价格大涨?一些领域的价格乱象如何治理?价改会不会进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伴随着更多领域的价改推进,这一关系民生福祉的改革,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更多全国两会精神热点资料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更需要民生持续改善。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更是最大的政绩。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可以说,民生工作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深化和拓展,13亿多人民越来越有“获得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尽管过去一年的民生改善工作卓有成效,但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就以与民生改善关系密切的扶贫攻坚而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这既是对人民的承诺,更是对政府的鞭策。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站上更高的起点。只有各级政府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才能无愧时代、不负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及结束时间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两会召开时间揭晓,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召开,政协会议将于3月3日召开。

据新华社消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014日12月28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主席会议决定将决定草案提请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议审议。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从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开始,每年全国政协均在3月3日、全国人大均在3月5日开幕。

更多关于全国两会的文章推荐:

1、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公布

2、2015年“两会”召开时间:人大3月5日 政协3月3日

3、2015年全国两会前瞻:中国按下改革“快进键”

4、2015各地“两会”关键词集锦

5、2015全国两会精神和主要内容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全国两会八大看点:制度反腐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我们将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如何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透过两会会风、领导干部作风,我们或许可以近距离感受、检验“绿水青山”是否环绕国家治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7、2016全国两会八大看点:“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如何细化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此次两会,我们将得到圆满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3月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召开的一次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大会,虽然是本届人大、本届政协最后一次会议,但开得生机勃勃、富有成效。“稳中求进、合理预期、深化改革、政府责任、民生建设”等词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讲就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要深刻把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并且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工作岗位上。

今年是“十三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对于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20xx年两会精神,是我们作为普通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全部的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全国两会解读:2024经济增长目标“不任性”

全文共 2901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一句妙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引发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同样引发讨论的还有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定在7%左右。

在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制定的经济目标第一次调至7%左右。对于这种下调,代表和委员们纷纷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评价称:务实、不任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预期增速目标比去年低,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安排,也回应了认为中国经济很快会大幅度减速的观点。

1、增长降速“实事求是”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昨日召开发布会时表示,对201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概括起来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困难要比预想的多,另一句话是结果比预想的好。而2015年的经济走势则可概括成三句话,即压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减。

过去10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曾调整过两次,2005年由7%上调至8%,2012年则被下调至7.5%,并连续保持了三年。本报记者采访的经济专家认为,GDP的下调首先要从理性上认识到这是客观规律的趋势,也就是中央提出的“新常态”。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行动力不足,调低增速目标,是中国政府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的务实之举,更彰显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坚定决心。”

具体来看,经过30余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国际经验,这一转向均符合规律。正如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曾撰文说到,经济增速向均值回归,是最靠谱的经验规律;奇迹般的高增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此外,中国经济基数大了,同样百分点对应的增量也是今非昔比。纵向来看,2015年预期增速对应的增量约为4.5万亿,不考虑价格因素,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GDP;扣除价格因素,相当于1985年的全部GDP。横向看,把增量部分视为一个单独经济体产出的话,全球排位在20到25名之间,约相当于沙特或瑞士的全部GDP。

最后,在当前内外形势复杂的客观背景下,能实现多少增长需要我们“量力而行”的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减弱,但新的增长点尚未完全形成,正处于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时期,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要比去年还要大。对增速目标进行调整,是实事求是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

刘培林认为,中国未来保持中高速增长潜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离全球技术前沿尚有不小差距,仍然有可观的后发优势。所以,设立这样的预期目标是符合规律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而事实上,市场力量推动的转型升级已经在发力。

2、7%有利于产业转型和升级

那么,7%左右是否足以支撑中国的发展需要?产业、就业、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国家的中长期规划等目标能否在这一增速下顺利实现?从去年的官方主要重要参考指数来看,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7%左右的增长预期,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新中国成立100年和建党100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同时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据专家测算,“十三五”期间只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就可以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而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此前指出,如果2015年经济能够实现7%的增长,要想在2020年实现经济增长翻番的目标,则“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增长,6.5%是底线。

当前的7%和十几年前的7%也不能同日而语。“除了绝对值外,在GDP的构成上有很大变化。近年来科技、产品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增长驱动力、产品结构、万元GDP能耗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说这个7%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蔡继明说。

此外,7%左右的目标也充分考虑到了就业需要和增长的可能,留有一定的弹性余地。记者从主流研究机构获得的经济测算数据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加就业超过170万人。

从实际数据来看,近年每年新增就业人数都超过1000万人,2014年更是达到了1322万人,高于上年。经过测算,2014年7.4%的增长所对应的就业增量,2015年经济增长7%即可达到。

最后,这一增速区间的界定也考虑了产业和地方转型发展的需要。在中国经济由政策导向向法治和市场导向过渡的阶段,我们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去年,全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

事实上,根据地方两会透露的信息,面临更大转型压力的资源大省黑龙江、辽宁、山西设定的目标均为6%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发改委主任王金笛表示,没有了高增长目标的压力,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精力,切切实实将调结构进行到底。

3、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在下调经济增速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强调: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挖掘潜力,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一名参与报告起草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7%左右是一个综合考量的决定,但就政府工作来说,实际是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依靠“双引擎”,既保底又出新,争取更好的增长数据才是政府的努力目标。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全面周详的部署。例如,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的提高意味着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有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要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率。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此外,包括加大简政放权、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快价格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将极大释放市场红利,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经济托底和民生角度考虑,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其中,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有望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

刘培林表示,尽管我们拥有许多潜在机遇,政府改革态度也十分积极,但仍然要看到,实现当前制定的预期增速目标,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具体难点在三个方面,其一,这是防控已有风险、化解过剩产能和推动转型升级基础上的目标,不是原来经济结构的成比例缩小。其二,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时期,把私人部门的预期引导到中高速增长目标上,得到私人部门的响应,激发私人部门的投资和转型升级,并不容易。其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倘若客观的预期一时难以形成,政府通过传统财政和货币政策托底时,传导有梗阻,效应会不尽如人意,为此需要研究更多的政策方案。

“7%的目标是预期性的、引导性的。”徐绍史昨日在谈到今年经济走势时说,作为发改委来说,我们一定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取得更好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