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样选材的作文800字九篇

俗语有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要使作文的选材真正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比较困难,因人与人的生活状态,情感结构大致一致,实际经历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话,叫“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当一个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鲜事的事件上时,这件些事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鲜事,因为它是你自己的。基于此,这里给出能让所选材料变得更加新颖独特的两种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同学们收集整理的一些怎样选材的作文800字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1916

作文

81

篇1:2.选材要新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材料真实

“真实”是指选择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它要求我们选择的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行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一些同学总喜欢在作文中胡编滥造。如写《逆境》的作文题目,就可能有60%的同学会在作文中写自己从小是个残废的孩子,没有胳膊或没有腿”。或者说“我从小就死了爸爸,13岁又死了妈妈,自己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等。像这种类似的编叙故事的现象,在作文写作中不胜枚举。这类作文不是从作者生活中来的真实事,所以在写作中,往往漏洞百出,给阅卷人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其实,我们生活中深入参与生活,并在作文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写出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材料新颖

作文写作中,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这里讲的就是话题作文的新颖选材。现在,在中学生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高中生就写初中时期的人和事;初中生就写小学时期的事。在文章的选材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尽量写新近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件,以增强文章的鲜活性。二是拓宽思路,使文章以新以奇打动读者。如上面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写感激某一件事、感激某一物、感激某一次机遇、感激某一次相逢、感激失败、感激贫困、感激挫折等,通过拓宽思路,文章的选材就新颖了。

(3)材料典型

“典型”指材料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说服力强。新颖的材料不一定具备典型性,即使是新颖的材料,如果不具备典型性,选择时也不能用。典型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例如,我们以《三峡移民人家》为题写篇文章,如果我们不深入移民中间去,就很难了解移民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如果盲目去写人人都有“舍小家、顾大家、主动移民为国家”的高尚思想,个个都乐于移民,就不是三峡移民的真实写照,就不具有典型性。如果我们深入到移民中去,就会发现许多移民都是由“不想移”到“主动移”的,这样去写,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立意深刻,选材典型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亲情类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选材

1、体会亲情,赞美亲情

从小到大,我们在亲情的怀抱中成长。当我们认真用心去体会亲情,用笔认真去抒写亲情时,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爱——生病时,亲人寸步不离地悉心照料;失败时,亲人的打气和鼓励;苦恼时,亲人温暖的呵护关爱;成功时,亲人冷静的提醒……那些生活细节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学习疲惫时,母亲为我端来一杯热乎乎的牛奶;父亲用自行车送我上学时用力蹬车的背影;爷爷奶奶等我回家时在门口眺望的身影……那么,当我们感悟到这一切都是亲情之爱时,就让我们用饱蘸着感情的笔去赞美亲情吧!

2、沟通亲情,理解亲情

“代沟”,似乎已经是孩子与长辈之间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它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几代人之间。例如:我们想要做什么事,父母横加干涉;经常听到妈妈没完没了的叮嘱与唠叨;总是看到爸爸严厉的脸,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或许我们思考问题时太狭隘,如果我们换位思考,试着用心去理解父母这些行为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生活的无奈,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些都是出于父母对我们的爱,于是,唠叨不会嫌烦,训斥不再刺耳。

亲情在相互理解与沟通中,这也是亲情文章立意的一个独特角度。选材典型,也就是要选材独特,大多数人都经历的那些事——如雨中送伞、夜晚疾病送医院等,虽然真实,却没有独特性,这样的文章难出新意。

我们完全可以以新视角来审视亲情,如从“沟通”、“理解”、“平等”、“尊严”等角度来写亲情,则会在选材立意上高人一筹。

3、感恩亲情,回报亲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人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你感悟到了,那么你有没有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亲人呢?

我们应该在享受亲情之爱的同时,也为亲人付出我们的爱,试着去做一些感恩与回报亲情的事,这样,我们会对亲情的理解更深入,文章的立意也会更深刻,更富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三位中一位年龄最小的人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咱们一起去找他,为咱们的朋友报仇!”

半路上,他们遇上了几位神色慌张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告诉他们,“死亡”正在追赶他们,必须赶快逃走,否则便会被杀害,并劝其他人也一起逃走,如果遇上“死亡”便没命了。他们告诉老太太,他们就是来杀“死亡”的。在他们的再三要求下,老太太告诉他们,“死亡”就在小村子后面那座山的山顶上的一棵老橡树下。

他们三人兴奋地向山顶走去,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尖刀,随时准备捕杀“死亡”。但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高度戒备地来到那棵老橡树下时,没有看到想像中的面目狰狞的“死亡”,却发现一箱子金光闪闪的金币。他们马上丢下尖刀,欣喜若狂地数起金币来,把寻找“死亡”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那个领头的年轻人说:“我们必须守住这些金币,否则会被认为是偷来的而被投进监狱。这样吧,我们来抽签,谁的签最短,谁就去镇上买吃的,另外两人就留下来守住这金币,明天我们就把金币分了各奔东西。”最年轻的小伙子抽到了那支最短的签,他拿着几块金币到小镇上买吃的去了。

两个守金币的人各怀鬼胎,最后他俩想出一个共同的计划:等他们的朋友带着吃的回来时,把他杀掉,然后吃掉食物,再把本该分成三份的金币分成两份。那个买吃的年轻人走进小镇时则想:

如果在这些吃的食物里放进毒药,那么,那些金币就可以归我一人所有。于是,他先吃饱了,然后在食物和饮料里放进一种无色无味的烈性毒药,并于当晚回到朋友身边。不料他刚回来,便被两个朋友杀害了。他们得意地吃着同伴买回的食物和饮料,几分钟后,他俩也中毒身亡。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也会像他们的朋友“友谊”、“快乐”那样被“死亡”杀害。更想不到的是:杀害他们的“死亡”,其实是蕴藏在金币后面的贪婪。因为贪婪,无论是友谊、快乐,还是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记选材的特点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选材典型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编写人物传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他们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对矛盾冲突,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以及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秦赵两国统治阶级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选择这两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茅盾税:“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史记·陈涉世家》,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陈涉为人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并十分自负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细节,看来或许并非必要,其实对描写人物来说,却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脉络,写出人物前后一贯的性格史。写陈涉少时就有鸿鹄之志,所以后来才发展到大泽乡起义。写陈涉少时就把别人比作微不足道的燕雀,所以称王后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把早年同过患难的老朋友也杀了。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思想根子却早就种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在生活中认识科学,体验科学在生活中的乐趣,4月23日中午,学校特别邀请省创想号科技辅导员谢老师和梦老师走进校园,和同学们零距离开展了“奇迹就在身边,创想科学校园行”的活动。

下午,同学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纷纷来到了阶梯教室。科普活动正式开始了,听老师介绍说这次活动是通过游戏、魔术、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开展的,最让人兴奋的是同学们还可以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呢!接下来开始了第一个游戏,名字叫不怕火的气球,听到这个名字,我就有点疑惑了,气球怎么可能不怕火?

难道这气球是铁做的的?这时,只见梦老师左手拿着一个水杯,右手拿着气球,把水倒入气球,然后一脸神秘的问我们:“如果我用火烤一下装了水后的气球,请问它会爆炸吗?”“当然会爆炸!”

“不会吧,说不定有奇迹发生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执己见。我心想:“这塑料的气球怎么可能不怕火,即使加了水,被火烤一下肯定会爆炸”。关键的时刻到了,梦老师把装水后的气球慢慢接近了火源,胆小的同学吓得用双手捂住了耳朵,胆大的同学把头伸长了往前面看。

当气球完全和火接触后,神奇的一幕简直让我不敢相信,气球竟然没有爆炸,完好无损,只是被火烤的一面有些发黑,同学们个个发出了惊叹声,脸上都写满了疑云,是什么原因气球没爆炸呢?

老师让同学们试着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是因为火的温度没达到所以没爆炸,有的同学说是烤的时间不够长,还有的同学悄悄在下面说好像是刘谦变魔术。

最后还是老师为我们揭晓了谜底:气球的着火点是500摄氏度,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气球的燃点要远远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我们把装满水的气球靠近火源时,热量迅速被气球内的水吸收了,即只要气球里有水,水温将总是100℃,也就是说不会达到气球的“着火点”,因而气球是不会破的,听完后我茅塞顿开。

这次活动让我增长了许多科学知识,也让我体验到了科学给我带来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选材新颖别致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十分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也决定着文章水准的高下。中考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选材别有洞天呢?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三作文选材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他叫阿尔伯特。因为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所以他从小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阿尔伯特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父母担心他是哑巴,还曾带他去医院检查过。后来,阿尔伯特总算开口说话了,但是说得很不流利,而且他讲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吃力的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

后来,阿尔伯特上学了。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老师甚至毫不客气地对他父亲说:“你儿子智力迟钝,不守纪律,他将来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阿尔伯特因此极度自卑,在学校里几乎抬不起头来,整天只想着逃学。

一天,父亲带他到郊外散心。父亲指着两棵树说:“你知道那是两棵什么树吗?”

阿尔伯特迟钝地摇摇头:“不知道。”父亲说:“高的叫沙巴,矮的叫冷杉。你觉得哪棵树更珍贵?”阿尔伯特想了想说:“应该是沙巴树吧,你瞧,它长得那么高大。”

“错!”父亲说,“长得快,木质一定疏松。长得慢,木质坚硬,才珍贵呢。而且,贪长的树很难成材,你别看沙巴树现在长得快,三年之后就不长了,很少有沙巴树能长得超过十米。冷杉却不同,别看它长得慢,但它始终如一地坚持生长。而且,它的寿命极长,活上万年都不成问题。”

说着,父亲把他领到冷杉面前,这棵直插云霄的千年古树至今仍然生机勃勃。阿尔伯特仰着头,若有所思地说:“爸爸,你是想让我做一棵树,做一棵虽然长得慢但是永不放弃的冷杉树,对不对?”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从此,阿尔伯特不再逃学了。有一天,在手工课上,阿尔伯特费了很大的劲做出了一只难看的小板凳,结果遭到了全班同学的嘲笑。但是,父亲没有嘲笑他,因为通过这只制作粗糙的小板凳,父亲看到儿子身上已经具备了一种难能可贵的韧性。

你可能已经猜到阿尔伯特是谁了。没错!阿尔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全名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人生寄语

如果你也是一个生性迟钝的孩子,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你还会为自己的不同寻常而自卑吗?记住,你是一棵长得慢的树,之所以长得慢,是因为你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怎样选材和剪裁呢?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人民的勤务员》一文,记叙的是雷锋的事迹,六个平凡的小故事,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那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决不鹦鹉学舌;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义气”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件(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那么,好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这不是我们辅导的主要问题,所以不做过多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