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冬至习俗的作文合集19篇

浏览

2799

作文

50

潮汕冬至习俗作文_节日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冬至包饺子是习俗作文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很经典的年节食品。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吃饺子,是习俗,也是一个家庭生活的节日。

今天是冬至,晚上吃饺子,于是准备好了面团,因为吃的是茴香馅的,所以又准备了茴香和猪肉。首先将面团揪成小块儿,撒上面粉,然后将所有的小块儿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饺子皮,接着做肉馅:将洗净的茴香摘下菜叶并切碎,把肉馅剁细,撒入调味料调匀,再加入切碎的茴香调成馅料。下面就开始包饺子了,包饺子的过程既枯燥无味但是又非常有趣,拿起一个饺子皮,把馅放到饺子皮当中挤成扁圆形,然后用手指轻轻捏压,做出可爱的饺子。饺子包好后下锅煮20分钟后即可出锅,香喷喷的饺子就做成了,咬一口,肥瘦搭配的肉馅中带有浓浓茴香的味道,好吃极了。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饺子也成为了众多人民的喜爱。

[冬至包饺子是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冬至的传统习俗文章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冬至形成了一种美食节——饺子、馄饨、赤豆粥、汤圆、黍米糕

比较常见的是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一个开心的节日,希望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过好冬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冬至习俗作文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 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备三牲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冬至扫墓,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娱乐身心作用。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南方有些地区冬至吃汤圆,据说是从赤豆糯米饭发展而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冬至的习俗——扬州“过大冬”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12月22日,冬至节气是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昨天,记者走访老扬州几个典型家庭,看看他们是怎么准备过大冬的。

家家忙祭祖

煎大粉、烧豆腐不可少

新仓巷社区的78岁的李桂凤奶奶,三天之前就忙着大冬准备祭祖的菜了,因为这一天,她的三个儿女都会统一回家吃饭。“现在无所谓了,百无禁忌,只要摆上几样菜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李奶奶告诉记者,在以前这可是有讲究的。“不管有钱没钱,一般均要办上四个或者六个菜,荤素搭配,其中煎大粉和烧豆腐是必需的,不能是单数,并备上水酒一杯,行三叩九拜之礼,祭拜祖先。”李奶奶说,过去祭拜祖先是很严肃的事情。

祭祖之后便是全家人的聚餐,这时候子孙后代济济一堂,人丁兴旺的家庭就更显得气派热闹。

“现在不讲究了,孙子爱吃羊肉,孙女爱吃牛肉,我都做了。”李奶奶说,现在是主要忙给孩子们吃了,祭祖是个心意,也不要墨守成规。

个个吃汤圆

一家人要团团圆圆

在冬至全家人聚餐的饭桌上,汤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汤圆不仅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此举也祈祷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健康。何园社区的何兴桂阿姨就包了三种汤圆,实心汤圆、芝麻糖馅的、荠菜馅的。“孙女儿喜欢吃芝麻的、媳妇要吃荠菜的、老太爷要实心蘸糖吃,”何阿姨满足了家庭成员的需求,“吃汤圆,讨个吉兆!”

而年纪大些的老扬州则揭秘,过去制作汤圆的步骤很复杂,绝不像现在和点糯米粉就能随手包成汤圆。因为过去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糯米粉,将洗干净的糯米,在清水中全部泡酥软,用手一捻就能变成粉末时,提出水面,淋干,送到专门舂米人家,去舂成米粉,由于舂米的人多,有时要半夜就去排队。舂成的米粉,要用很细的筛箩过筛,就成了成品的米粉,由于含水分较多,还要经过几天晾晒,才能成为扬州人制作汤圆的原料——粉子面。“那时候吃个圆子真不容易,我在想是不是祖先让我们祭拜他们的时候,先让我们珍惜目前的家庭团圆,”84岁徐老太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不作兴送钱给人

大冬有讲究

除了祭祖和吃汤圆,老扬州还有什么其他的习俗?徐凝门社区的赵小姐就遇到件奇怪的事情,她有每个月向母亲上交工资的好习惯,但是昨天说今天把钱给母亲的时候,遭到了极大的反对,母亲直说,“大冬不作兴给钱,过天过天!”赵小姐从母亲的表情中发现,年纪大的人很忌讳大冬拿钱。赵小姐不知道是不是和“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把钱”这一说有关。

“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80多岁的李大爷还能背出这首“数九歌”。而80后的记者,只依稀记得小时候听长辈说过,但是要是能详细背出来,是不可能的,社区90后大学生村官,更加是对“数九歌”没印象,看来“九九消寒图”、“数九歌”之类的老传统民俗文化,已经慢慢淡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冬至的习俗,中国传统的“过小年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的由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中国不同的地区在冬至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在这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冬至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冬至的习俗: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的习俗: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的习俗:台湾民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的习俗:现代民俗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冬至吃汤圆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但是在冬至,也有吃汤圆的习俗,在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汤圆,根据民间的说法,我又长了一岁.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张“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时候就会是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现在眼前了。更多关于冬至的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冬至”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在这一天, 因为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根据以前的传统,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涂尽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来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称为“九九消寒图”; 也有的是横十画、竖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联“,是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绝妙佳联!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汤圆,根据民间的说法,我又长了一岁.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张“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时候就会是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现在眼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冬至节的习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导语:作为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更多关于冬至的习俗尽在巨人作文网。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冬至的习俗作文素材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冬至的习俗 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冬至习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同学们: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校花网[*]: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来了,我们很快就要进去2014年啦,最后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开开心心,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冬至习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1、家人团聚

冬至作为冬季中的中华民族的一个大节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是最基本的过节习俗。在一个城市的亲人都要聚到一起,常常聚到老人家里庆祝。不在一个城市也会往家里打电话问候。

2、吃饺子

这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习俗了,冬至到吃饺子几乎是家家户户的传统了。冬至前几天的超市中,面粉饺子粉什么的也是最畅销的。如果家里人多,还会多包几种馅儿的饺子。

3、祭祀活动

有些老人会在冬至这一天去老家上上坟,不方便回老家的也会在家里,做一个小供桌,摆上一些饺子、酒、水果等,祭奠家中故去的老人。

4、喝羊肉汤

据说是从汉代的大将军樊哙那里传来的。冬季多吃羊肉有利于身体内火旺盛,抗寒有效,是冬季饮食首选。在山东一些地方,冬至喝羊肉汤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5、汤圆

南方没有北方那么冷。冬至时也会吃一些地方特色食物,来迎接冬至的到来。比如汤圆、麻薯、酒酿丸子等。

6、食补进补

从冬至开始,寒冷的冬天真正开始了。要开始注意饮食,特别是一些体寒的女性,除了注意穿着保暖之外,也要注意饮食中,多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提高自身能量来抵御风寒,快乐过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妈妈早点起来和我一起包饺子,因为小时侯,妈妈常常对我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的.”小时侯总会在妈妈的怀里哭呀,害怕耳朵会冻掉.(因为我不爱吃饺子.)现在一想起就会发笑,我当时是多么幼稚.

妈妈买来饺馅,我们全家总动员,开始包起来,告诉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饺子了,已有一年的历史了.我托着饺子皮,惬意的往饺皮里放了一大块饺子馅,用手轻轻地捏了捏饺皮边,呵,第一个饺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给了妈妈,妈妈只是微微一笑,我转开了话题,和妈妈爸爸亲昵地交谈着……

过了一会,饺子熟了,看着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拉着妈妈的衣服撒娇地说∶“妈妈你给我讲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妈妈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以后要多吃饺子以免耳朵冻掉,不一会儿饺子就吃完了,但妈妈跟我说的话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冬至的习俗25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冬至,妈妈说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是我家乡的风俗,早上吃过饭妈妈和我就去超市买包饺子用的材料。有鸡蛋和韭菜,,,,买完菜回到家妈妈就没闲着,就开始剁馅,然后我就学妈妈以前的样子,开始和面。因为是第一次和面,首先我把一碗面倒到盆里,浇上温开水就开始和起面来,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可是完全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水少了,面太干了,就是水倒多了,和的面就变稀了,反复了好多次才把面和好,但是和的面却太多了,恐怕我们一中午都吃不完,这时,妈妈的饺子馅也剁好了,我们就忙活起来,开始包饺子了。

饺子在妈妈的教导下,似像似不像的都包好了,最后终于吃上了,我自己包的饺子。

真是开心的一天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冬至习俗-吃饺子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有吃饺子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有句话:“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此时。正值冬季,大雪纷飞,十分寒冷。白河两岸老百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伤了。

张仲景看到此情景,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建起医棚,在冬至那天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用水煮,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似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问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全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被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形状,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得都很“俏”。谚语讲道:“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那么,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这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粮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祛寒娇耳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冬至的习俗:现代民俗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习俗作文:冬至的传说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冬至的习俗各不相同。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吃“捏冻耳朵”则是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冬至习俗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风俗:做汤圆,扫墓,放鞭炮。

NO:1做汤圆

我们南方这边,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汤圆。汤圆可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圆滑和精美,其内涵更是至关重要,“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内涵不就是这样吗?在我眼里,汤圆可是不错的“橡皮泥”。(捏动物)

今年,踏着冷月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欣喜回来家去了。吃过一盏有一盏的“盛宴”,重头戏“汤圆”总算登场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将水调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手也不知不觉痒痒了,恨不得上前去试试身手。回忆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汤圆的情形真是回味无穷:那时我们做小猪,小狗,真是不亦悦乎。堂兄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我急忙“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汤圆已经做完了,满桌子,米筛上,一颗一颗圆滚滚汤圆,圆润剔透,闭了眼,好像一碗热腾腾,香飘扑鼻的汤圆就在眼前,But,这些我都没参与,真可惜。委屈了我这个“汤圆大师傅”。

NO:2扫墓

冬至清晨,吃过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紧接着就是第二大风俗――扫墓了。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盘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况远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弯,果真名不虚传,阡陌纵横的羊肠小道太多了,转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带路,不然,我们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到)山头山都是人,人挤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殊途同归,同时山上扫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问好。扫墓,当然是扫除祖先墓前的杂草了,在我认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临远,“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壮景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惊险景象。“陈勰,潇越,快来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们喊我们了。我们学大人的:“同上。”,闹得大家欢笑连绵。喊完了,我们又跑了,疯玩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天没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凉,倒几分似“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

NO:3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们常说:“冬至过后就到了元旦。”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发明的,妙趣横生。想当年,我和堂兄买了好几盒,自然高兴了很久。我们点着香,用颤颤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喷溅时,我们吓得屁滚尿流,捂着耳朵飞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颗活蹦乱跳的心去看“戏”:“噼噼啪啪”,爆竹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我们乐得不可开支。

后记

每一年冬至,这“三重奏”总是这样地演绎着,一切是那么有趣,让我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冬至习俗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风俗:做汤圆,扫墓,放鞭炮。

做汤圆

我们南方这边,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汤圆。汤圆可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圆滑和精美,其内涵更是至关重要,“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内涵不就是这样吗?在我眼里,汤圆可是不错的“橡皮泥”。(捏动物)

今年,踏着冷月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欣喜回来家去了。吃过一盏有一盏的“盛宴”,重头戏“汤圆”总算登场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将水调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手也不知不觉痒痒了,恨不得上前去试试身手。回忆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汤圆的情形真是回味无穷:那时我们做小猪,小狗,真是不亦悦乎。堂兄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我急忙“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汤圆已经做完了,满桌子,米筛上,一颗一颗圆滚滚汤圆,圆润剔透,闭了眼,好像一碗热腾腾,香飘扑鼻的汤圆就在眼前,But,这些我都没参与,真可惜。委屈了我这个“汤圆大师傅”。

扫墓

冬至清晨,吃过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紧接着就是第二大风俗――扫墓了。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盘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况远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弯,果真名不虚传,阡陌纵横的羊肠小道太多了,转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带路,不然,我们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到)山头山都是人,人挤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殊途同归,同时山上扫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问好。扫墓,当然是扫除祖先墓前的杂草了,在我认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临远,“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壮景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惊险景象。“陈勰,潇越,快来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们喊我们了。我们学大人的:“同上。”,闹得大家欢笑连绵。喊完了,我们又跑了,疯玩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天没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凉,倒几分似“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

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们常说:“冬至过后就到了元旦。”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发明的,妙趣横生。想当年,我和堂兄买了好几盒,自然高兴了很久。我们点着香,用颤颤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喷溅时,我们吓得屁滚尿流,捂着耳朵飞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颗活蹦乱跳的心去看“戏”:“噼噼啪啪”,爆竹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我们乐得不可开支。

后记

每一年冬至,这“三重奏”总是这样地演绎着,一切是那么有趣,让我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冬至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很快,冬至就要到了。因为冬至可是一个大节,倍受中国人的重视,冬至又称“冬节”,时间一般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又分为十二节和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而冬至就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因为它的日子并没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在冬至这一天,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我国的位置就是在北半球上。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正因为如此,冬至便成为历法上重要的节气之一。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

在古代,冬节曾是一个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才有的。汉代甚至在冬至前后,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全部休假,就像现在的过年。富人都喜欢过节,于是又有"有者冬至夜,无者过一夜"、"富人吃一夜,穷人冻一夜"的俗谚。

冬至要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中国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进补,养生益寿,既可治病,又可防病, 经医学家们证实,冬天调养得好,春夏发病就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冬补应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宜。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定会使人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总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体虚,劳力过度,劳神内耗,产后,术后及亏虚早衰者,均为冬至进补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家冬至三大习俗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习俗:做汤圆,扫墓,放鞭炮。

1、做汤圆

我们南方这边,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汤圆。汤圆可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圆滑和精美,其内涵更是至关重要,“汤圆,汤圆,团团圆圆”,汤圆内涵不就是这样吗?在我眼里,汤圆可是不错的“橡皮泥”。(捏动物)

今年,踏着冷月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欣喜回来家去了。吃过一盏有一盏的“盛宴”,重头戏“汤圆”总算登场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将水调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的手也不知不觉痒痒了,恨不得上前去试试身手。回忆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汤圆的情形真是回味无穷:那时我们做小猪,小狗,真是不亦悦乎。堂兄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我急忙“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汤圆已经做完了,满桌子,米筛上,一颗一颗圆滚滚汤圆,圆润剔透,闭了眼,好像一碗热腾腾,香飘扑鼻的汤圆就在眼前,But,这些我都没参与,真可惜。委屈了我这个“汤圆大师傅”。

2、扫墓

冬至清晨,吃过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紧接着就是第二大风俗――扫墓了。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盘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况远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弯,果真名不虚传,阡陌纵横的羊肠小道太多了,转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带路,不然,我们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到)山头山都是人,人挤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家殊途同归,同时山上扫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问好。扫墓,当然是扫除祖先墓前的杂草了,在我认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临远,“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壮景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惊险景象。“陈勰,潇越,快来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们喊我们了。我们学大人的:“同上。”,闹得大家欢笑连绵。喊完了,我们又跑了,疯玩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天没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凉,倒几分似“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

3、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们常说:“冬至过后就到了元旦。”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发明的,妙趣横生。想当年,我和堂兄买了好几盒,自然高兴了很久。我们点着香,用颤颤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喷溅时,我们吓得屁滚尿流,捂着耳朵飞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颗活蹦乱跳的心去看“戏”:“噼噼啪啪”,爆竹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我们乐得不可开支。

后记

每一年冬至,这“三重奏”总是这样地演绎着,一切是那么有趣,让我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