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乌镇概况导游词6分钟800字精选13篇

浏览

7399

作文

197

篇1:美丽的乌镇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嘉兴郊外的春天,草儿片片闯入视野,大巴在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舒缓平稳的座位让人不觉疲惫。

憧憬已久的乌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还来不及在脑海中思索,大巴便已停妥,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轻松惬意得像是睡了一个上午。

“乌镇”二字赫然出现在我的视野。哦,这就是乌镇了——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赫然出现在你眼前的古镇。

信步走入乌镇,蜿蜒的青石板小径落入视线,一条引你轻松漫步乌镇的好线路。走了一段后,印入我视野的是灰墙青瓦的乌镇木楼,它们大都沿溪而建,大多数人家将房子延伸到河面,粗大的木桩打在河床,上面再横上大梁,搁上木板,就是江南典型的“水阁”。若要用河水洗菜,只需要扔只木桶下河便可。乌镇的人们千百年来就在自家阁上枕着潺潺河水入眠,可谓“人家尽枕河”。

东栅老街廊檐构成的走道也是青石板铺就,浓郁的明清特色木屋小楼密集错落,临水而居。古巷中参观百床馆,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的木质雕花床竭尽繁华之举,精美的工艺无不昭示着富有奢华的远古。而一代文豪茅盾的故居渗透出厚重的文人之风,静穆起敬中更加领悟到乌镇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

在乌镇一直保留着几种古老的作坊手艺。临街的楼市,有许多手工烟、丝织品,以姑嫂饼为代表的糕点制作等表演,还有那一双双千层底的蓝花土布鞋,更有那一瓶瓶浓烈诱人的乌镇“三白酒”,就是不买,在上千年的大酒窖里东闻闻西嗅嗅也有种快乐的心情。堪称乌镇艺术一绝的蓝印花布,让无数爱美的女孩子怦然心动。物美价廉的蓝印花布做出来的头巾、裙子、手包吸引着姑娘们的目光——如果目光再深入一点,透过一匹美丽的蓝印花布,可以看到制作过程的辛苦,更可感受到乌镇人民勤劳智慧的品质。

时间转瞬即逝,要离开乌镇了。以水乡古镇而著名的江南,乌镇因其小巧多了几分静如自然的气息,民风朴实的乌镇让时间变得再慢再慢,似乎一切可以天长地久,亘古不变,永远停留在美好的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基本概况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剩女: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但也有数据表明剩女中高学历和高收入者比例并不高。

“剩女”,是现代都市女性的代称;是那些大龄女青年得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称为“3S女人”:Single(单身)、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了)——单身,这些人一般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优越。比她们年纪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比她们年纪小的也在挑三拣四之后喜气洋洋地嫁人了;比她们聪明的没她们漂亮,比她们漂亮的没她们聪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们。有的人说,“剩女”是被男人制造出来的。因为她们独立,有工作,有房子,有车子,普通的男人不敢往旁边站,至于优秀的男人,他们更不急。他们改追事业追名牌,泡健身房泡咖啡馆,就是不泡妞。

剩女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生活环境舒适幽雅,却在爱情上迟迟停留不下来。她们有充实的干劲追求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远大的理想,出类拔萃的另一半。出类拔萃的男人是不会在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要做好她们背后的男人,压力太大。这样导致长时间感情生活不协调,迟迟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随着年龄增长,也就在社会上剩了下来,所以成为了剩女。

有的人说,“剩女”不是被制造,而是“自造”。不是一个女人自己造,而是整个女性群体合力制造。没有男朋友,ok?我们可以去学瑜伽、普拉提,可以去学花道、茶道……想让我们闺阁幽怨思嫁心切?对不起,没空。万一上一秒嫁给“委曲求全”,转瞬就碰见了“真命天子”,又该怎么办?但并不是说“剩女”们都信奉不谈爱情。只是人生,确实有太多意外。把握你可以把握的,而对你无法把握的,不强求、不忧心如焚。人生只有一件事,在我们自己掌握之中:走到底——按照心灵真实的渴求走到底。

剩女并非无人可要的女人,当今社会的剩女也在逐步增多,相对于过去,25、6不结婚便是剩女,现如今30多岁未婚女性也是十分普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的家乡是乌镇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就是那江南古镇、鱼米之乡乌镇

我的家乡现在可出名了,那是因为镇上有茅盾故居、修真观,有小桥流水、石板老街,还有各种土特产……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条条用石板铺成的老街,一幢幢淳朴的古建筑。

早晨的老街是美丽的。当你一个人走在老街上,特别是雾气弥漫的石板老街上,雾很浓,你只能看到前面五六米的距离。那些从石板路的缝隙间钻出来的小草儿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那石板老街非常窄。从一户人家的窗台上伸出一根晾衣竿就可以直接到达对面人家的窗台上。对面的邻居都很熟,所以不会在乎一根小小的晾衣竿。有时,他们还会隔着窗口交谈着一些新闻消息,就像在一间客厅里聊天那样方便轻松。

上午时分,老街里的居民纷纷忙碌起来:有的提着拖把到河边清洗;有的在屋里忙着准备烧饭炒菜;有的已经招呼起顾客忙着做起了生意;还有一些老人提着剑找了一块空地挥舞起来;有的就在门前打起了太极拳,舒活舒活筋骨……

十点左右,那是老街上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了。一群群游客背着一些与他们身材不相符的旅行包,东看看,西瞧瞧,还时不时地笑几声。我想他们一定是准备在这儿购买一些土特产,或者在这儿住上几天吧!

中午的时候,一个个游客玩累了,肚子里又在大声地叫唤,唱起了空城计,于是,他们便走进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饭馆,品尝起我家乡的一道道农家菜:红烧羊肉、清蒸白水鱼……他们一边吃,一边还不住口地称赞。

吃过午饭,游客们又在老街上参观游玩。有的游客被我家乡的老街、古建筑迷住了,于是,他们就找了一家旅馆住了下来。一进房间马上放下那沉重的背包,整个人就显得轻松了。然后,他们会在房间里清洗一番,休息一下。

然后,他们就会再次来到老街上游览观赏,还会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用蓝印花布做成的衣服……

说到这里,你们一定会问:“你们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吗?”我会自豪地回答:“有,而且多着呢!有姑嫂饼、三白酒、蓝印花布……”

如果你想一睹我家乡古镇的美丽风采,那就请你马上前来。我愿意当你的向导,为你介绍。我会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乌镇的面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小长假,我们趁着这难得的三天假期,去了闻名遐迩的水乡——乌镇

进了乌镇,我才发现这里最美丽的,不是水景,不是老房,而是古街旁的那些小店,饭馆。

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他们开的店铺,价格便宜,质量很高,相对于我去过的其他景点里的店铺,乌镇里的店真可谓“良心商家”。

下午五点,天还亮,可肚子已经在打鼓了。于是,我们走进一家当地船老大推荐的叙昌酱园的面馆。走进去,就感觉这家面馆人气很高,人多到我们在偌大的一个餐厅里找不到一个空桌。最后,我们不得不与别人拼桌。抬头一看,那么大一个餐厅里挤满了食客。

“菜单来嘞!”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大爷拿来了菜单。我用眼睛上下打量着他。他皮肤黝黑,人很瘦削,却精神抖擞。他有着一张瓜子脸,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向他要了两碗牛肉面,一碗酱鸭面,还有一碟酱鸡。

“好嘞!“十分钟后,那位大爷端着三碗面,一碟酱鸡小心翼翼地穿过人潮,朝着我们的桌子走来。他将这些美味佳肴放在我们面前,然后数起筷子来:”一双,两双……啊!我少拿了一双!客官稍等,小人去去就来。

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回来了。“对不住了,各位客官,这是您的筷子——”他用手指指那双落下的筷子,抱歉地冲我笑笑,“——这是餐巾纸。”他拿出厚厚的一叠餐巾纸,放在餐桌上。“好好享受吧!”大爷用他那极具乡土气息的口音说。

的确,吃这里的面条是一种享受。我们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全都风卷残云般地吃下了自己面前的面条,连汤汁也不剩。托叙昌酱园浓郁的酱汁的福,这里的鸡酱得特别好吃。这与酱汁的优劣是分不开的。酱鸡肉质细嫩,酱味绵长,唇齿留香,可是“精品中的精品”啊!

当我咂咂嘴,准备离开面馆的时候,我对妈妈说:“这里的面条真好吃啊!你觉得呢?”“对!”妈妈回答道。“并且,那位老大爷让我觉得这里的人做生意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看到别人吃了自己的面而露出的满意的笑容。”爸爸附和道。

是啊,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功利的,凡事只考虑钱的话,那么谁还能吃上这么一碗充满浓浓人情味的面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乌镇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船从渡口缓缓驶向乌镇

绿莹莹的水在午后的阳光下闪耀着,荡漾着,像是要涌出来,流进我的眼眶。船在水上划开的裂纹也泛起涟漪。水面的清爽被风掠着,轻拂着人们的面庞,驱散了夏日的灼热,添了几分阴凉。

上岸了。踏着青石砖铺成的路,两边的房屋静静地伫立,黑色砖瓦叠成的屋檐垂垂地低着头,像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子,典雅而优美。桂花的香味在巷子间来回游走,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的回忆,朦朦胧胧,时有时无。

乌镇的小店,门口挂着一幅幅皮影,它们等着真正赏识、热爱它们的人与自己相认。柜台上的一袋袋玻璃珠不禁勾起了人们对小时候的美好回忆,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和儿时的玩伴一起打闹,欢笑,没有烦心事。自己的童年好像被人小心地收藏起来,藏在了这个地方,只要走进这里,童年的时光便又再次回来。

道路被无尽地拉长,看上去没有尽头,远处只有一片阳光和浓密的绿荫,跳跃的光斑像是洒在舞台的碎金。水乡对岸的两排房也对望着,用无声的言语诉说着自己的长长的心事。阳光下,它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画出乌镇的古老与空旷。一砖一瓦,承载了几代人的光阴岁月,承载了几代人的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大致就是如此了。只是乌镇少了几分游子的悲伤,多添了几分家的宁静。

游走在乌镇中,我的思绪渐渐飘远,我想:当人们沉醉于大都市的灯红酒绿时,当人们怀揣着各自的心事在举目无亲的水泥森林间行走时,是否有人会感到自己的身心已经疲累不堪?当人们在曾经的森林上建起游乐场供自己游玩时,有没有人感到,哪怕是一点点,失去自然的悲哀?

我们是该停下来了,让自己那不安而急躁的心去好好休息一下,让每天高速运转的大脑得以平静;停下轰鸣着的机器,让自然保持原有的纯真。这里自然会有我们所急于追寻的那份简单的快乐,它能让我们的心灵返璞归真,冲刷去时间在心上留下的痕迹。

但愿有一天,我们已逝的家园能够带着宁静与美好回归到我们的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回乌镇过生日作文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地从国外回到了上海,然后乘车从上海回到了乌镇

车子停了下来,司机说:“乌镇到了!请下车。”我马上下了车。可是,我看到所见的景象跟二十年前的乌镇没有一点相同的。于是,我怀疑司机斩客,马上坐回汽车,说:“大叔,这是乌镇吗?你不要骗我。我是乌镇人。”他说:“我怎么会骗你呢?这确实是乌镇!你看路牌,你可以问几个当地人呀!我在这里等着。”听了司机的话,我看到,路牌上确实写着“乌镇”两个大字。我又隔着车窗问了几个过路的人,他们都说这里是乌镇。后来有一个竟然是我的同学。我这才相信了,立刻下了车。这时,那位同学对我说:“不好意思,现在我正忙着,晚上我作东,给你接风,请你到宾馆吃饭。”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啊,他已经是一家大服装厂的董事长。

他一走,我就又进入了迷宫一样,不知道往哪里走了。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拉车的。我立刻上了车,叫他拉我到中市观前街。他回过头来说:“知道了。”这时,我吓得喊了起来,甚至想跳下车去逃跑。他说:“小姐,不必惊吓,我是机器人,不是鬼。”

路上,我发现乌镇完全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的平房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高楼,最低的也有八层。小河里的水干净得简直可以当纯净水喝。“呼”的一声,汽车停了下来。司机说:“朋友,你要去的地方到了。”我说:“怎么这么快呀?”他笑着说:“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了。”我走下车,刚想对他说:“谢谢!”可是,却早已不见了汽车的影子。

于是,我一个人走了起来。走呀走,我看见了一位好久没有碰到的好朋友。她还认识我,叫了我一声。两个人见面激动得拥抱起来。我对她说:“没有想到你变得怎么漂亮富有,幸亏你叫了我一声,否则我还不敢相认呢!没有想到乌镇的变化竟然有这么大!”她说:“是呀,你不是也一样变化很大嘛!”晚上,我叫了一些在乌镇的老同学聚集在一家大酒店里面,开了一个生日派对。大家一起渡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回乌镇过生日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乌镇之旅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夏日炎炎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乌镇玩。

我们到了乌镇,我看到可以坐船,然后我就说我要坐船,妈妈不做,爸爸陪我坐,后来爸爸买好了票,和妈妈约好在乌镇中间碰面后,然后我就兴奋地冲上了船。

船慢慢的往终点上驶去,船是用木头做出来的,船上有四把扇子,供客人扇风乘凉,船的桨边使用木头做成的,船从河中间驶过,我们边欣赏两岸边拍照,在船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终点。我根本不想下船,可是又必须下船,我不情愿的下船了。

我们刚下船第一景点就是关羽庙,我走到里面看了一下,里面有一座巨大的关羽的雕像。关羽手拿着青龙偃月刀,另外一只手摸着自己长长的胡子,看起来很神气。

我们要去和妈妈汇合,我们走了大约10分钟看见了妈妈。妈妈见到我们后就提议去志愿者之家休息一会,我和爸爸都同意,我们在前往志愿者之家的路上累了,中途休息了一下,休息的地方是座桥。我们买了根冰棒方嘴里,冰凉冰凉。这里的冰棒和城里面的冰棒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冰棒是小小的,是薄荷味的,吃起来很不错。

休息完之后,我们继续前往志愿者之家,大约走了五到十分钟我们就到了志愿者之家。

我们在志愿者之家给手机,ipad充电,爸爸还看了会书。休息了大约1小时,然后我们就去吃饭,乌镇李的晚饭非常好吃。有鱼,有羊肉,还有我最爱吃的土豆丝。我们吃完后,就前往乌将军庙,爸爸说乌镇就是因为乌将军,可惜我们到乌将军庙时,已经关门了。

没多久,田渐渐的黑了我们决定找一个地方看乌镇的夜景,我们看到好多人手里端着一个发光的杯子里面装着饮料,冒着青烟。我看了后特别喜欢兵和爸妈说我也想要,之后我们就去买了Z杯,我们坐在河边上,边欣赏夜景,边喝着饮料,惬意得很。喝完饮料后发现原来是属下边有灯,地下还有一个按钮,按一下就关,在按一下又亮了。我们玩得很开心,看完夜景之后就驾马回嘉兴了。我心里想着,嘴里念叨着,我还会继续来看你的,乌镇,因为你美不胜收。

再见了,美丽的乌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忆乌镇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踏破铁鞋追寻的美在乌镇,不施粉黛,不惊世骇俗,正如不食人间烟火的如画美人。

雨色朦胧中,初遇乌镇。春雨在乌镇下得格外温柔,这场雨来得没有那么突兀,倒是平白令其多了几分诗意美。或是入乡随俗,又或是爱美,熙熙攘攘的人打着油纸伞穿过一条条小巷。我躲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贪婪地将这番美景尽收于相机。空空荡荡的巷子,此刻有滴滴答答的雨声相伴,并不显得孤独。雨滴敲击着屋檐,捶打着石板,不禁想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渐渐的,雨停了,天空经过雨的洗礼,显得格外干净,花草更加亮眼了,太阳更是毫不吝啬地将阳光洒遍整个乌镇,回头再看刚刚躲雨的房屋,闪着点点亮眼的光斑……

雨过天晴,却没有彩虹,虽然有些遗憾,但也并未扫兴。我穿梭在小巷中,一路沿着河,河水清澈明亮,波光粼粼,滋润着古镇万物,洗涤着人们的心,它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轻轻向我诉说着这个古镇的柔情。傍水而立的是一排排垂柳,柳枝垂到水中,染绿了这一池河水。

顺着河流,踩着浅浅的水洼,偶尔有春风与我作伴。最终,我来到旅馆。旅馆也如此古色古香——门和窗镌刻着精致的花纹,掌柜身着一身旗袍,一时间,我恍若穿越到古时。一天的旅程并未叫我感到疲惫,我躺在窗边的床上,看夕阳西下,看万紫千红的晚霞铺遍整个城镇。水面映照着晚霞,五彩斑斓,这份天赐之美装饰着大街小巷,我并未感到世俗浮华,反而觉得乌镇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时光也眷恋于此地。清晨,古镇还笼罩着一层蒙蒙薄雾,声声鸟啼唤醒了我。水乡古镇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高楼大厦的簇拥,没有早起晚归劳作的人。这里的生活是慢节奏的。一大早就能看见在河边淘洗衣物的妇女,她们用当地的语言互相谈笑着什么,虽然没能听懂,却也觉着这语言有着质朴的美。古镇的老人大多坐在家门口编织着工艺品,如果你懂当地的方言,他们会很乐意与你聊聊家常,还会热切地招呼你留下来吃饭。在云雾里,偶尔会驶来几艘船,你大可坐上去,在轻轻摇晃中看遍乌镇的一花一草。在这儿,即使坐一下午也不会觉得乏味,大抵是因为此地恍若世外桃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全国爱耳日手抄报资料:我国耳病流行概况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耳病有耳鸣、中耳炎和耳聋等,其中耳聋(听力障碍)严重困扰患尤其是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2003年爱耳日的主题就是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 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嗓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 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少产生约70%的聋儿。

在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 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而这些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致残儿童比例大的地区和民族中开展爱耳防聋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乌镇之行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慕名来到了江南水乡的代表地之一—乌镇

进入乌镇的西栅,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碧绿色的河水,那水静得像一面镜子,偶尔会有一些竹筏和小船荡漾在水上。这景色不由的让我想起了王维的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我们跟着人群往里走,青石板铺成的小径已被踩的发亮,路边柳树成荫,游人如织。走过一座拱桥,慢慢的往里深入。渐渐地,一幅浓郁的江南水乡的画卷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青砖白瓦马头墙式的徽派建筑位于两边,中间是一条并不宽阔的小河,河中来回穿梭着游船和竹筏,两岸之间筑有多处可供往来的拱桥。这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真的能让我体会白居易为何“能不忆江南”的诗句了!

来过乌镇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厕所是必去的,因为这里的厕所都是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并且各具特色,最重要的是里面都有空调和木椅。在这个炎炎夏日,当逛累了的我们坐在木椅上,吹着空调,游玩的疲乏瞬间减少了许多。

休息完毕后,我们又继续往里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到了河一侧的尽头,跨过连接河两边的拱桥,我们来到了河的另一侧。

这一侧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有很多当地的名小吃。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我也顿时觉得饥肠辘辘了,赶紧拉着妈妈过去品尝。我们先尝了尝“桂花白玉糕”,雪白的小方糕上点缀着黄色的糖桂花,外面用糖纸包着,香甜软糯,很合我的口味。接着,我们又尝了尝号称江南一绝的“叫花鸡”。听这里人说,以前有个叫花子,因为穷,没钱买锅,就把鸡用荷叶包起来,外面裹了一层黄泥,扔进火里烧,结果烤出来,味道却很好,后来人们就叫它“叫花鸡”了。“叫花鸡”味道咸淡适中,还有淡淡的荷叶香味,很是不错。最后,我们吃了“葱包烩”,它的做法很特别,用一张薄饼包着葱和酱,然后用熨斗在饼铛上烫压,吃起来脆脆的,口感很好。

不知不觉中,夜幕已经降临。华灯初上,在月光和灯光的映衬下,如镜似的水面倒映出岸上的繁华与喧闹,让乌镇这个古老的小镇散发出勃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乌镇一日游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春色未尽,细雨乍至,空气中弥漫着草香的味道。嗅着这股沁人的草香,我随父母一同踏入了这座浙江古城——乌镇。刚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些上世纪才有的青砖白瓦房,脚下的路也不知何时变成了青石板路。恍惚间,我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一步,一步的缓缓前行,前方的路突然狭窄起来,成为一条幽深的小巷,看不见尽头。身旁,穿着时尚的俊男靓女与身着蓝底印花布衣服的少女少妇交织于一起。大脑竟没来由的转不过神来。

乌镇多河。走着走着,便会有一条窄窄的小河,横在路旁,随凉风缓缓流淌。河两岸的芦苇丛中隐约可见一两座石拱桥或停泊的几艘小船,心情也不觉舒坦了许多,融入了这有如云天之外的美景之中……

阳光照在水平如镜的河面上,闪烁着耀眼的金光。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茅盾先生的故居。跨过高高的石槛,穿过拥挤的人潮,进入屋中,周围的环境一下子寂静了下来,唯闻鸟儿啁啾之声,清脆婉转,只有一份清静,在心中荡起涟漪。细细打量,屋中摆设其实并不繁华,反而很简朴随性:一桌,一椅,一匾,但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于空气中弥散开来,我不禁屏住了呼吸。轻轻推开一扇门,有悦耳的“咯吱”声伴随着木门缓缓打开而浮于耳畔。门外,一棵芭蕉悄然立于细雨之中,叶脉上有清透的雨珠,衬得绿叶愈发嫩绿。穿过回廊,又是一间房,但还未等我多做停留,就被参观的人群带了出来。

从后院出来,一股酒香扑面而来。循着酒香走去,一间酒坊赫然立于眼前。我走下楼梯,小心翼翼的走进了酒坊,浓烈的酒香立即包围了我,这是传说中的三白酒么?带着疑惑,我细细的品了一口。嗯,味道要比米酒更香、更醇,饮尽还有一丝清甜萦绕在齿间,久久不散。

出了酒坊来到了染坊,呈现在眼前的是等待着上色的一缸布料。染料的颜色十分简单,不过蓝白两色,但印出的花纹倒也如水墨一般淡雅,简朴,大方。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此般美景,当终生不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乌镇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当夏日的阳光渐渐变得焦灼,太阳将他的热情毫不保留地撒向大地之时,有一个地方——也许是上帝垂怜,在那里依旧风景如画,温暖如春。

那里,叫做乌镇

在乌镇以前,没有水乡能让我心动;在那之后,再也没有水乡让我心动。

清晨,天尚且凉,鸟儿的啼叫声声入耳,如水的阳光从天际淡淡地漫过来,烟渐渐地浮动起来了。白墙黛瓦,铭刻着岁月的斑驳,墙角一抹沉默的绿色是谁写下的诗行?扎染出来的蓝花点缀在布匹上,绽放在空中,随着袭来的风上下晃着,娴雅动人。镇口的古树枝繁叶茂,翠绿的叶子拉住花香不放,却又在轻笑一声中落入熙攘。轻,柔,慢。初来,这无边的美景已将我的灵魂牵动,沉寂的目光被吸引:何等的享受!

半晌,恍然回神,在同伴的呼唤声中追上去。步履悠闲地晃过几条街几座古桥,便想着在前面的红木亭子里坐一会儿。此时,耳边却传来一声呼唤:“姑娘。”我侧头,望向说话的那人,目光却微凝住了。

树影斑驳,云间落下的阳光碎成金斑,潋滟水面,几尾鱼儿嬉戏笑闹,但又在游人靠近时“呼”地一下没入缓缓驶来的阴影里。

是一艘木船。原木的船身微微有些破旧,但船的主人对此似乎并不介意——老人黝黑的脸颊上带着似有若无的微笑,白发略乱,灰黑色衣裳的边角被水花打湿,瞧上去像个渔翁:“姑娘,你是来旅游的吧?”见我点头,他的笑容变得愈发清晰,苍老略带沙哑的声音带着没由来的亲切:“要不要来船上玩……没事,不便来也无碍。爷爷来告诉你啊,来玩呢,就不要错过那家你们小姑娘都喜欢的店——对,对。是听我孙女说的。小姑娘都一个样……”声音里,带着这水乡特有的善良与淳朴,拖长的尾音带着别样的温柔,像是从深处传来。是从我身上看到了谁吗?还是只是内心柔软干净得像水呢?

未干的渔网再次撒了下去,水面漾开几道波纹,絮絮叨叨的话语更添几分亲切。告别后,我的嘴角忍不住勾起,眼里是盈不住的笑意:在这乌镇的梦里,我愿沉醉不复醒。

是碧水歌中不忘情?亦是贪恋湖中亭。于漫天云烟中,石桥倒映。落叶几许,茶香几缕,留恋这水乡淳情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描写乌镇的好段落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徜徉在古镇,市河的风光让人留连,地处中市应家桥南堍的访卢阁便是游人观赏市河风光的必到之处。访卢阁是一家二层水阁式的茶馆,背倚车溪市河,面临中市大街,东市河又在门前的应家桥下逶迤东去,复修后的乌镇东景区便在不远的视线中:临河的小街蜿蜒细长,一块挨着一块铺砌的石板路似乎没有尽头,小街两侧栉比鳞次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乌檐青瓦,小楼屋檐比翼,上透一线蓝天,下照人影憧憧,自是一番含蓄深邃的意境。碧波涟漪的市河上,小船来往,橹声咿呀,时不时晃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水阁和岸边的林木,优哉游哉,穿过一个接一个的桥洞。在水乡,桥是极寻常的景观,从应家桥到财神湾,不足700米的河面上就横卧着八座古石桥,四座横跨秀丽的东市河,四座座落在东市河南、北的街道上,递接着石板路通向远方。也许是建造年代的不同,这些古桥样式纷繁多姿,风格迥然有异。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那似垂虹卧波是单孔的园形石拱桥,当地人称之为环洞桥,半园形的桥孔挺起了脊梁,二边桥坡上的石级便显得有点陡峭,耸在半空的桥面虽然只有两张八仙桌的大小,二旁的桥栏仍然为行人留下了歇脚的地方,坐在象靠背椅那样的桥栏上享受着清新和凉爽,便有一种乌镇人所说的惬意。园拱桥的造型曲线优美,桥下的水面上倒映着盈盈的园月,每当云淡风轻,皓月当空,那天上的月亮便会在水中的满月中晃动荡漾,二三渔火,宁静中又平添了几分幽雅。那线条简洁明快的是明清时期的梁式桥,中间的桥面犹似房屋的大梁搁架在河心的桥柱上,虽经百年的沧桑,却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恬淡和朴实。而平桥,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不但桥的坡度平,它的风格也显得平平常常,朴实无华。如果不是二边低矮的桥栏,脚下的细波微澜,决不会想到那也是桥。财神湾那里还有一座风雨桥,从坡度看,属于平桥的一种,但却是最豪华的一种。二条四米多宽的石桥并在一起,中间两个桥栏间隔起一壁花格栅的屏风,屏风下便是两排行人歇脚的石座椅,临河的二边用木柱支撑起遮蔽桥身的屋顶,时当烈日当空,可以纳凉遮阴,而在秋日雨霁之日,又何妨“留得残荷听雨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