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的传统节日作文(汇集20篇)

导语:过年啦,过年啦!是不是热闹非凡啊?小编这就把最新整理的六年级过年作文500字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1787

作文

1000

除夕传统节日的传说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

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

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端午节传统节日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的家乡绵竹,过端午节也有独特的风俗呢。

在我们这儿,人们管端午节叫“端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买些香包挂在身上或放在车里、家里。香包里包着艾草等草药和香料,据说可以用来驱虫、驱蛇。香包的式样各种各样,有元宝形,有长方形,有正方形,甚至还有粽子模样的。有的上面还会绣个“福”字。

和许多地方一样,端阳这天,大家会在门前挂上艾草或菖蒲,用来驱虫、辟邪。据说端午这天,百草皆为药。所以一大早,老人们就出门去,从赶早场的农民手中买回艾草、菖蒲、九节风、金银花等各种草药熬汤,一直熬到中午。将熬好的草药汤倒进澡盆,再掺入适量冷水,就叫家中的小孩进去泡澡。据说端阳节用这种草药汤洗澡,可以祛毒,还可以洗掉霉运,往后就会拥有好身体、好运气了。

泡完澡,就到了端阳必不可少的环节——吃粽子!打开用竹叶包裹的粽子,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米饭因为有竹叶的包裹,变得异常香甜。粽子还不止一种味道呢!有的里面还包着红枣,有的里面还包着豆沙,有的里面还包着葡萄干……喜欢什么味道就吃什么味道,让人不亦乐乎!若你还觉得不够味,可以加上一些我们绵竹产的玫瑰酱。这样的粽子吃进嘴里,甜腻腻的,竹叶的清香加上玫瑰的芳香,令人回味无穷。

端午这天,我的家乡虽然没有赛龙舟这样激烈的赛事活动,但我们的端午节绝对是最悠闲最自在的。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年级的小作文传统节日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给大家留下无数宝贵的财富。在大家的日常,最为熟知的肯定是大家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一年,大家都会由于某个传统节日的到来,拓展一系列有趣又好玩的活动,一同庆祝国内独有些传统佳节活动。

在中国的各大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那绝对非端午节这个节日不可,在这一天,大家不只能看到精彩刺激的划龙舟比赛,还能在端午节的这天,吃到美味鲜甜的大粽子,这是大家中国最为独有些端午风俗之情。

端午节传承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据了解是大家为了纪念楚国大忠臣屈原,他以身为国捐躯,投江而死,一身爱国之心感动不知多少民众。大家为了纪念屈原,纷纷将粽子投入河中,期待用粽子喂饱鱼群,而不去伤害屈原的躯体,同时还在江中驾驭舟船打捞屈原的躯体。伴随日久天长,大家长此以往的坚持,也日渐形成大家现在熟悉的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风俗,变为大家目前端午节每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

而在今年的端午节中,我就与妈妈一块体验了应该怎么样包一个美味的粽子,在以往的时候,我都是等着美味粽子出炉开吃。而这一次我亲自领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用两片长长的粽叶,折成一个小小的倒三角小碗,再加上黄黄的糯米,塞进几颗美味的腊肉,最后用小草绳一绑,就成了我最喜欢的大粽子了,以后我也要在端午节这一天,亲自做出我喜欢的大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以传统节日元宵节三年级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元宵节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那就是吃汤圆、看花灯、放烟花等,许多人都熟悉元宵节的活动,但对于元宵节的来历还是不明白,下面就是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想要了解的可以看看。 The same thing is repeated every year, that is, eating dumplings, watching lanterns, fireworks, etc. Many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the Lantern Festival activities, but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The origin of the festival still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is the origin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If you want to know, you can see it.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发展到了全国。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虽然元宵节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节日,人们把这一天看做是团圆的一天,都会吃汤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中国传统节日——火把节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像彝族、白族、纳西族等。通常在农历六月,节期三天。当天人们会拿着火把一直跳舞。

火把节第一天是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用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祭司手里接过火把,沿着田埂走。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小伙子们要进行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比赛。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歌来跳起舞。第三天是送火。这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可真有意思,有机会我也要去参加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传统节日作文《妈妈的腊八粥》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综合-中国传统节日作文:妈妈的腊八粥

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作文:妈妈的腊八粥的文章,供广大家查阅!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妈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妈妈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道这大概是妈妈为了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吧。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俩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妈妈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爸爸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妈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妈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因有妈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现在妈妈每年还熬腊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里等过年回去给我吃。说实话跟过年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妈妈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很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道只要这样妈妈就满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喜欢的传统节日春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今天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叫阴历节,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而流传的习俗。

每到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春节还要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

大年三十,奶奶就会准备丰盛的团圆饭,我们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看着春节晚会。吃完团圆饭,我就拿起爷爷奶奶给我的压岁钱,急匆匆地跑下楼去买烟花。我把烟花放在地上,点燃导火线,只听嗖的一声,一朵朵烟花就蹿上半空,在空中绽放出美丽的图案。有的像一个巨大的火箭,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有的像一束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一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各种各样的烟花在空中争相开放,把黑漆漆的夜空打扮的绚丽多彩。

新年的颜色是红火的,新年的味美是甜蜜的,新年的声音是“噼哩啪啦”的。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次过年,我总是会想起这首诗,没错,又要过年了!

我最喜欢春节了,春节可以得到压岁钱,还可以吃年夜饭。其中我最喜欢吃年夜饭和看烟花了。

先说吃年夜饭吧,我望着满桌香喷喷的美味佳肴:有红彤彤的大螃蟹、油亮亮的大鸡腿、青翠欲滴的白灼菜心,让人看着就垂涎三尺,奶奶给我夹起一块炸莲藕,我尝了一口,真是香脆可口、回味无穷啊!这时爷爷站了起来,说:“干杯!”我们大家毫不推辞,也纷纷举起高脚杯,回答道:“新年快乐!”房间里洋溢着和睦愉快的气氛。

再说放烟花吧,夜晚:“噼噼啪啪”的鞭炮礼花的声响起来了。“砰——”一声巨响,火星在夜幕中扩散开来,随即天空中绽放出一朵硕大的桃花。“砰——砰——”无数礼花炸开来,像一颗颗拖着长尾巴的流星划过天空。“砰——”一颗不起眼的小火种在半空爆裂,随即变成一把巨大的绿伞在漆黑的夜幕中展开。真是“天花无数月中开,五色祥云绕绛台。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频作雨声来。

“万物迎春送残蜡,一年结局在今宵。”除夕夜里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的快乐真是让我难忘。我爱过新年,新年的味道可真甜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华传统节日小学生主题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元宵节,令我印象深刻。

早上,我一起来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我赶忙往餐桌跑去。餐桌上摆了好几碗汤圆,里面还撒了一些桂花,我咬了一口,嗯!真好吃!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要数包汤圆了。晚上我提议也吃汤圆,正好可以学学怎么包汤圆。于是,我和妈妈开始学包汤圆。首先要把面粉倒在一个大盆子里,接着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搅拌均匀。之后把它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把一小块面团搓成半圆形,再戳个洞(不要戳到底)。接着将猪油芝麻馅放进洞内,再封口,最后再把它搓成球形。汤圆就包好了。说着容易做着难,我们包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困难。首先是我往盆子里加水时,加得太多了,造成面粉太湿了,只好加点面粉重新搅拌。接着,我的手又被面团粘住了,我好不容易才弄下来。还有,我妈分的一块一块的面团分得太小了,馅放不进去,我妈只好把面团重新分。

尽管我们包的汤圆煮熟后好多都露馅了,但我觉得我们已经很努力了,包不好也没关系。

希望下次元宵节包的汤圆不要露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倡导保护中国传统节日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说: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正是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节日。_在十七大中说过: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物质文化如国画、书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265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蚂拐节

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蚂拐节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说,很久以前儿子吃老子,杀老母过年。后来出了个孝敬父母的东林,别人要来杀他的父母,他夺刀不让。他也不去吃别人父母的肉。后来母亲死了。他用棺装殓守灵。屋外蚂拐不理会东林悲伤,哇哇叫得人心烦。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这就是蚂拐节日的来历。另一个故事说,蚂拐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这些传说,都和蚂拐是壮族图腾有关。

三月三

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山野间不时传来鞭炮声,久久不绝于耳,山岗上,林篁间,白色的魂幡在坟顶的竹竿上飘动,造成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壮族风俗,供品必须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认为,带回家会招鬼进门。

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1984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歌节,700多名来自各县的歌手登台献艺,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连外国友人也远渡重洋与壮人同享节日的欢乐。这期间,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动,然而更吸引人的则是抢花炮、演戏、杂技、武术表演、舞彩龙、舞彩凤、唱采茶擂台赛诗等多彩丰富的文娱活动,近年还添加了演新戏、放电影、球赛等。不过青年男女们的注重力大多不在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过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侣。

牛魂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在壮人的意识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间的一般牲口。有一个故事说它四月初八诞生于天上,所以这天是牛王诞日,当初因为陆地岩石裸露,黄土望不到边,尘沙弥漫,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牛王奉命从天上来到人间,播种百草,原定是三步撒把草种,谁知它弄湖涂了,竟一步撒三把,使得野草丛生,侵凌田禾。因此被罚留在人间吃草。但天上并没有忘记它,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从天上下到凡间,保佑牛不瘟死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泡糯米蒸饭,然后先捏一团给牛吃。牛栏外安个小矮桌,摆上供品,点香烛,祭奠牛魔王,人们还要唱山歌,唱彩调,欢庆牛的生日。

莫一大王节

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龙江两岸的壮族群众把他奉为祖先,在神龛上有写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供品用两牲,即一头猪,一头牛。祭奠的也很非凡,要用猪和牛的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时做,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中元节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杀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

霜降节

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1949年以后虽不举行供祭。但纪念活动依然十分热烈,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关于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八年级传统节日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其中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春节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当然也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在春节临近的前一天晚上,大人们称那天为“除夕”,小朋友会在这一天晚上得到许多压岁钱。关于这一天,爷爷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崇”的怪物,经常在大年三十晚上熄灯的时候,从窗户外爬到屋子里来,偷偷地摸每个孩子的头。被“崇”这个怪物摸过头的孩子,会在第二天起来时,突然高烧不止,很容易被“烧”成小傻子,他们的父母急得直跺脚,害怕的呜呜叫。

但是,有这么一户聪明的人家,在孩子晚上睡觉时,都会拿出八个铜钱装进早就写好了“福”字的红袋子里,悄悄地放在孩子睡觉的枕头下,然后静静地陪他们度过这样一个危险的夜晚。孩子们玩累了,都会安静地上床睡觉,这时候,怪物“崇”来了,它正想摸孩子的头,突然,一道金光闪过,“崇”吓得赶紧逃跑不敢过来,原来,是八个铜钱变成的“八仙”在帮助孩子赶走“崇”。孩子们平安了,大人们也放心了,从此以后,便惭惭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守岁”。

听爷爷讲完这个故事,我心想:真的会有“崇”吗?就在我奇思妙想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已经做好了年夜饭,正招呼大家说:“吃年夜饭了!”我们赶紧往餐桌上跑去,哇!总共有二十几道菜,大人们看着我们几个小朋友狼吞虎咽地吃相,一个个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地合不扰嘴,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聊着,客厅的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在这个万家团圆的喜庆节日里,我们和家人们一起,迎接崭新的一天,也将迎来丰收的一年。

那一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中秋是什么?是甜甜的月饼?是圆圆的月亮?还是淡淡的伤感?

每当家人聚首,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时,谁又会想起在战争年代,那一个个浴血沙场,一个个英勇无畏的军人!难道他们铁血男儿就不思念,思念还等待他回家的母亲,中秋,一个让人淡淡伤感的节日

新中国成立60年,这一伟大的名称让我们骄傲,但谁又知道这是多少条生命,多少份努力,多少腔的热血,换来的荣耀啊!祖国60岁生日,是多少个中秋之夜思念远方,思念月亮,思念……

一家人聚首时,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一起看着圆圆的月亮,一起露出美美的笑脸,一起观看热闹的晚会。那么多人在一起,把我们一家人连在一起,回头想想这就是天伦之乐吧!

无论你身在他乡,还是在与家人聚首,无论你在思念亲人,还是在家人的身边,都没有关系,至少我们拥有同一个月亮,拥有同一个富强的伟大祖国!我们并不孤单!

中秋,一个多么伤感的名字,中秋是什么?是思念故土的情怀。是一轮大家共有的月亮,是一起享用的月饼,让我们踏着节日的节拍,朝着月亮的方向,向一个祖国60岁的明天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统节日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等。在这之前的几天,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五月初一都要带上由五种颜色的线搓成的花绳,接下来几天就要去收集包粽子的材料——粽叶,小米,糯米,枣,豆子等等。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特定的习俗。

看见了奶奶在包粽子,我也好想学学,想尝尝自己做的粽子。粽子是这样包的:先拿上三四片棕叶,绕成个类似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米,枣,豆子混在一起放进去,最后一层一层包好,拿绳子捆起来,一个粽子就成形了。等所有的粽子都包好了,就把它们放入锅中煮两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我等啊等,终于等到奶奶揭锅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一眼就认出了我包的粽子,奶奶拿给我后,我边剥粽叶边吃了起来,好香啊,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做竟这么好吃,我大口大口吃起来,爸爸妈妈看见了,忙说:“小心枣核!”说完便哈哈大笑,我也笑了。

我喜欢过端午节,因为棕子香纯可口,只要我一看见它,口水就会流三尺长,恨不能天天是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传统节日元宵节三年级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里,我们全家去城隍庙赏花灯。 In the first month, our family goes to the Chenghuang Temple to enjoy the lanterns.

我们检了票,就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城隍庙。一进大门,只见熙熙攘攘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在各种各样的花灯前照相。一个巨大的兔子灯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只见灯最上方的兔子双手拿着一串炮竹,由于今年是兔年,凡是有兔子元素的花灯,便成为今年灯会的主角,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一个新疆姑娘灯在转圈圈,旁边还有一个拿着手鼓的新疆小伙子灯和两个穿着新衣服的娃娃灯,我赶紧说:“这是民族舞蹈灯!我要和舞蹈灯合影!噢!

太棒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爷爷和爸爸一连拍了好多张,还一边看一边说:“嗯,好看,真好看!”我们又往前走,看见一个龙船兔子灯,是由一条龙船和四只划船的兔子组成的,我舍不得离开,爸爸灵机一动,说:“那你拍张照吧!”我想,也只能这样了,就照一张吧。拍好照了,我心满意足。我转身时,看见有一个特大号的灯。

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我走到“特大号”前,“哇!快来看!好大的孔雀灯呀!好逼真耶!五彩斑斓的,颜色还会不停变化,像孔雀开屏一样!”我蹦了起来,大喊道。大家闻讯而来,“好漂亮的灯啊!”“快,拍照啊!好漂亮!”大家赞叹不已。我好不容易拍了一张照片,艰难地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挤了出来,连续喘了好几大口气,可真是够呛。

还有很多灯,有可爱的十二生肖灯,有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喜羊羊灰太狼灯……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城隍庙。明年我还会来看花灯,实在太精彩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统节日端午节话题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May 5th, is Duanyang. The door inserts Ai, Xiangman.Think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fifth day of May each year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my country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传统节日为话题的作文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潮汕地区春节习俗:潮汕地区便有 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一、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 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 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 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 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捡阅百鬼。如果有恶鬼 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 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中记载:正月一小“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 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 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 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厂 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的叙述就更加详细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 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 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 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 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传统节日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每逢端午,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会不时回荡在我的耳畔:“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

端午节流行于汉族、壮族、不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地区。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被迫投汨罗江自杀,当地人民怕他被江里的鱼虾吃掉,就包了许多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同时用龙舟和锣鼓驱赶江里的鱼虾,想方设法救屈原。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各式各样的粽子形状多多,味道多多,甜的豆沙粽,咸的肉粽,香的蛋黄粽……品种多得数不胜数,光听到这些名称就让人急不可待想尝尝!

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活动——赛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三四条龙舟争着前行。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船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阵势可与惊涛骇浪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而江中几条龙舟随着紧密的锣鼓声早已赛得热火朝天,你追我赶,场面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十分壮观!

端午——真是一个令人期盼的节日!

[家乡的传统节日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间的传统节日小学四年级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喜欢端午节,有人喜欢重阳节,而我却喜欢大年三十的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贴窗花和放鞭炮了。我记得我家有一个挂在墙上的一个钟,里面有一个福字,这个福字是倒着的,寓意是:福倒(到)了。

接下来和你说说放鞭炮。我和爷爷拿了一些钱下了楼,到小店买了一些擦炮和一个打火机,来到了小河边放擦炮。我拿出一个擦炮,点燃了它,赶紧扔进河里,生怕炸到自己。过了一会儿,河里炸出了水花,我突然异想天开,觉得炸鱼应该没问题。这样的话,今天晚饭就有着落了。嘻嘻,说干就干,我一连点燃了好几个擦炮,一起扔进水中,小河里的水立刻像小喷泉一样喷出来。再仔细一看,不仅鱼没炸到,却把我身上弄湿了,但是我玩得还是很开心的。

晚上,妈妈煮了一大盘饺子,我迫不及待地蘸着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就这样,我愉快地度过了春节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作文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每家每户盼望已久团圆的日子,每到这个节日,不管游子身在何处,都会不远万里赶回家过年。这不,我们一家人也赶回安徽老家陪爷爷、奶奶过新年。

我们老家过年时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饱饺子,挂红灯笼,贴对联,做各种各样好吃的,有时还会有大戏看。在乡下过年是可以放烟花的,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目。

今年三十吃完了年夜饭,大人们就开始张罗着要放烟花了,我听了自然高兴得不得了。我就和邻居家的几个小朋友开始私下谋划,我们“私藏”了一个打火机、一根蜡烛,免得到时候没有火用。一切准备妥当,就开始放了。有用手拿着放的,有放在地上放的,还有挂在绳子上放的。这些烟花我都叫不出名字,它们在四周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引得围观的人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声,我们小孩则在旁边放焰火棒,玩得不亦乐乎。这会儿爸爸可忙坏了,一会点火放烟花,一会还要照看我们,不时地叮嘱我们说要注意安全。

瞧,夜空多美呀!焰火在四周飞起,舞蹈,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时还能看到别人家放的焰火。此时,大家的笑声也出奇的悦耳。

过完年就预示着我们已经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小树又将发芽,鲜花又将开放。我相信所有的事物在新的一年里会像烟花一样绽放出属于它们各自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全文共 400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