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演义》给我的启发1000字【实用20篇】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下面是开学吧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给我的启发1000字,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4066

作文

1000

篇1:罗贯中《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

诸葛孔明雄才大略,神机妙算,精忠而耿直,谦虚而谨慎,认真而尽职。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即使在魏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面前,也表现得镇定自若、处变不惊。面对曹操南下的百万雄兵,他并没有慌张,更没有绝望,而是主张联合东吴,凭借自己的过人才智,在青史上写下了火烧赤壁的著名篇章。七擒孟获的千古绝唱,更将他的过人胆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逆境中,他也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管遇到了多少风雨,不管前路有多少坎坷,他心中希望的火苗从未熄灭,他逐梦的脚步也从未放慢。他一步一步征服着世界,凭借着一颗造福众生、矢志不移的心,经历了多少失败,多少风雨,他终至目标,促造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在中国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纪路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但他的重任却依旧没有完成——北伐。一次次的出征,却注定是一次次的失败。但他依旧没有气馁,总是怀着那份试图力挽狂澜的希望,那份一统山河的决心,不骄不躁、坚韧不拔地向着理想的终点出征。

“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被称奸绝的曹操——雄才大略,残暴且奸诈;他既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也是一个生性多疑的疑虑家;他是一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明主,却又是一个凶残杀戮的暴君;他讨董卓,剿黄巾,诛袁术,灭吕布,平袁绍,定刘表,而确定中原的霸主地位。最后他也因他多疑而烟消玉陨。

“降汉不降曹”,讲述了一代名将,被誉义绝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既是一个军事战术家谋略家,也是一个骄横跋扈的骄横家;他被尊“五虎将”之首,却又是一个蛮横无理的统领;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而威震华夏。最后他也因骄横跋扈失荆州,败走麦城,壮死于江东。

还有许多人物。譬如“成也刘关张,败也刘关张”的刘备,“粗中有细”的张飞等。

每当我沉浸在《三国演义》这本书时脑海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画卷里,讲述了“三分虚,七分实”的历史故事。这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这画不仅描绘出了无烟寂静的斗争,也显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这里既有七侠五义,同样也有儿女情长。引人入注的细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名著,而分明是在清晰地描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新初中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

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 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及启发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追风筝的人》,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这个名字所吸引。

风筝,就好象一位天使般的信使;亦好象一个信使似的的天使,它传递着美好和愿景;联系着人间和天堂。我联想这其中的故事也一定是美好的。

我怀着期待进入了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调营造的情景,从容平和却暗含忧伤的静美心态讲述的记忆里,一口气读了70多页。我也喜欢卡勒徳笔下的喀布尔的冬天,他说:“冬天是喀布尔每个孩子最喜欢的季节,至少那些家里买得起一个温暖铁炉的孩子是这样的。”他说得真实在,喀布尔的冬天和我们这里一样是孩子们自由的假期,时间的流水滤尽了童年的烦恼。

但当看到哈桑受侮辱,阿米尔的置之不理,我的手紧握捶着桌子。当“……说了这个谎——我希望这是一长串可耻的谎言中最后一个。”时我已气的把书摔掉,喘不气来。不该是这样的啊!他们不应该是最亲密的吗?一个风筝的最好的放飞着,一个是最好的风筝的追逐着,这不应该是最美的故事吗?

但是,风筝就是风筝,它的天职是飞翔。我不知道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是天使;而落了地的风筝,却是魔鬼;落地风筝就是那经过世俗浸染过以后的人性。

打了3天我都不理睬在角落的书,心中的怒渐渐消退但思考却与日俱增,我想知道所以又捧回书。随着剧情的跌宕曲折,我的心也是波潮起伏。这个故事枝节复杂而且太厚重,但好似一切轮回又回到了起点,最后又重合为一点。风筝也是一样,故事起于它,止于它。风筝让哈桑失去了快乐,却让他的儿子索拉博找回了快乐。

读完书后,我觉得是依然是一个感人美好的故事。我也找到了天使——阿米尔。虽然书中满是他的懦弱,忏悔与自我救赎。但我觉得他真的是坠落人间的天使。其中他的爸爸才是魔鬼,而哈桑则是试金石,拉辛汗是引路蜂。阿米尔一直在爸爸走也走不出的阴影下呼喊,谁能教他挺身而出?面对父亲和别人指责自己是懦夫时,天使的血液在说:“也许爸爸说的对。”他敢于承认,而且他善良的心把所有的错全都怪在自己头上,这是和他经历相似的爸爸和事情的始作俑者阿塞夫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他是天使。

这让我体会到人总有丑陋的一面,“丑陋总是与美好如影相随的,在美的背后,丑正探出半张脸庞。”更让我懂得人生并不总似温情脉脉的乐园,温情是一段心路挣扎后的驿站,供远途的旅人歇脚。

读完这本书就像品一杯茶,有一点点苦涩,但其中的甘甜让你回味良久。其实人生不正是一杯差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国演义人物描写作文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人物描写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诸葛亮: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周瑜: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乃庐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周泰:一人彪形虎体,目朗眉浓。

赵云: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袁绍:此人身长貌伟,行步有威,英雄盖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孙,袁逢之子,名绍,字本初。

许褚: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伟,勇力绝伦。

魏延: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

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孙坚:此人身长八尺,英雄双全,横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

司马师: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

庞统:其人浓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庞德:身高八尺,面黑发黄,首不能回顾,衣不能任体,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

马腾:腾身长八尺余,面鼻雄异,秉性温良,人多敬之。

马超: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玄德叹曰:‘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

吕布: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

陆逊:九江都尉陆骏之子,身长八尺,面如美玉。

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凃脂。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凃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董卓: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燕,走及笨马……姓董,名卓。

典韦: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伟。

邓艾:身长七尺,阔面大耳,方颐大口。

程昱:某闻刘岱有一贤士,胜某十倍。……此人乃东郡东阿人也,身长八尺三寸,美须,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曹操: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威尼斯商人》读后感启发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乃至人类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最优秀的喜剧之一,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全国上下繁荣昌盛、蒸蒸日上。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热情地歌颂和赞扬人文主义的友谊和爱情,极力提倡个性的自由解放。全剧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内容风趣横生,人物栩栩如生,充满浓厚的喜剧色彩,闪烁着人性光辉。

书中讲述了善良忠厚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替朋友巴萨尼奥向冷酷无情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借高利,并以自己的商船作为抵押,夏洛克想乘机割取安东尼奥的肉便答应了。但安东尼奥的商船却出事了,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聪明的鲍西亚答应夏洛克可以割取安东尼奥身上的任意一块肉,只是若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和财产来抵换。最后安东尼奥获救,除了夏洛克之外,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在剧中,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生动、富于个性、富有诗意;文辞华美流畅,妙语比比皆是,对白诙谐幽默;比喻、排比和对比精辟深刻,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夸张、奉承、回敬、挖苦、奚落嘲讽等技巧在《威尼斯商人》剧中使用得淋漓尽致,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加强了喜剧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充分显示了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地位。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事物、评价人物不要只凭外表。金玉其外的橘。还不是败絮其中么?一些富家。弟也只会穿金戴银却是不学无术的。所谓真人不露相啊,真正人才不必包装入时,也不一定夸夸其谈。“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这话没错,我同样想到有关金。的一名话:“只要是金。终究是会发光的”。这就要我们擦亮双眼,分清是内在金还是外在金了。《威尼斯商人》告诉我如何看世界,如何做事情,求真务实是我们坚持的原则。我们做事不要虚浮,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的才能成事。

同时,这部作品通过“财”与“情”之间的交错告诉了我们“情”的重要。友情、爱情、亲情,当你开心时,它们会为你鼓掌欢呼;当你痛苦时,它们会为你分担忧愁,所以不要只为了一时的满足和快乐而背叛它,抛弃它们。我们要在得到它们的同时学会为它们付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真正的“戏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着,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读,幸好有了这个很长的暑假,才让我读到了这麽好的书。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最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00字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净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井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有三位英雄好汉,在桃园里结为兄弟。从此,他们共经沙场——三英战吕布,诛董卓,灭逆党,他们同生共死,匡扶汉室,建立蜀国,他们得天时,聚人和。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虽然他们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青史一页会记得,他们是强者!

当然,要是没有军师的文韬,刘玄德也无法建立蜀国。他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赤壁之前,他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后,他智取南郡,借得荆州。在战乱的年代里,文韬武略卧龙凤雏哪堪寂寥,结伴结盟结交,难结同好。接风借火借箭,羽扇轻摇。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对分晓,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不出则已,一出比天高!发明木牛流马,连弩。诸葛亮的一生都献给了为匡扶汉室的使命。

五虎上将关云长,他手持青龙偃月刀,为忠于蜀汉,是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也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一心只为扶汉室。可是,当他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后,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这位一生只为守住“忠”,“义”二字的大将军最后终于无奈的走向麦城。他是一为末路英雄,我们从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我的心中,他,关云长,永远是一位守护“忠”,“义”二字的英雄!

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我赞美赵云:道胜一筹,义胜一筹,智胜一筹,谋胜一筹,仁胜一筹,文胜一筹,武胜一筹,云有八胜,吾等怎能不尊,怎敢不敬。我佩服赵云,佩服他在战场上无惧的胆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佩服他宁死不降的气节,更佩服他那顾全大局的品德。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

总之,在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里,无论是一代奸雄曹操,还是宽厚的刘备,还有“紫须碧眼”的孙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足智多谋的卧龙凤雏;早年逝世的郭奉孝,周郎,以及笑到最后的司马,他们的聪明才智,真叫人佩服。

反间计,苦肉计,美人计……等等。不过,我只希望这些计策只出现在战乱风飞的年代里,当然我也希望这些计策也永远不回出现我们现在生活的和平年代里。因为战争,让多少生灵涂炭,多少百姓遭殃啊!就像曹植作的哪首催人泪下的诗一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_[第七单元]写读后感1100字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一本书能完整的概括三国统一的历史,那便是《三国演义》;要寻一本书中人物计谋多端,那也是《三国演义》;要论书中“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好汉,那必定是《三国演义》。

我大中华的五千年历史,可不是白过的,精神食粮自然也不能少,《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大名著更是对我们后人的心灵颇有震撼,其中,我最爱翻阅的便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了。

“三国”“三国”,顾名思义,主要讲的是由于一场农民的大规模起义,引发了一场天下之争,在那个风起云涌之年代,天下的人各立帮派,各奔东西,人的贪念也随之膨胀了起来,他们想拥有更多的国土;更多的威信;更多的人马;更多的财宝……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发生了。

在这本书中,我寻着(zha二声)了最崇拜的人——孔明。孔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诸葛亮了,问我为什么崇拜他?这不是白问嘛!我认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一直忠心耿耿于刘备,就连刘备死后,诸葛亮也照样没有半点投靠他人的心思,照样辅佐着刘邦,这是我觉得最为优秀的一点。唉,人算不如天算,可惜呀可惜,诸葛亮到最后还是把自己给算死了。有人说他什么夜观天象、借东风,这并不代表他有什么神力,而是说人家乃文人也,书读的多了,知识自然就渊博了嘛!

有些人读的书多了,就常常自以为是起来,有些人,毛毛躁躁,貌似看了一遍书就不愿看第二遍了似的。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讽刺《三国演义》是记流水账,我觉得煞是可笑,那罗贯中为何还要费尽心机在书中捏造出400多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呢?

古代文学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能很难理解,但我却偏偏爱好读文言文版的《三国》,这似懂非懂地读一趟下来,说句实话,感觉自己脑子好用多了!

再折回到书中人物这方面,要论英勇善战,吕布自然当先,但转念一想,吕布粗心大意,少了个心眼,少了个防范,最终还不是因为貂蝉和董卓闹翻,最后被自己人给“卖”了?

在那个年代,昔日的敌人随时都可以跑到你的阵地上和你并肩作战;昔日的盟友随时都可能一把利剑插入你的胸膛。把刘关张三兄弟看成一个整体,刚刚上述的问题压根就威胁不到他们,这正是他们打法的精髓所在——哪里好就投奔哪里,哪里不好就离它远远儿的。其次,刘玄德的耐心也是颇受我称赞的,这点从“三顾茅庐”这一章可以看出。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我看来,读书不只是“阅内容”,还有“品道理”。道理清了,真理明了,感受自然就多了。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一个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就像关云长大意是荆州一样。

书,人类的灵魂,好好品读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在我国是尽人皆知的作品。随便找来一个人也能说出些道道来。“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空城计”等。我看时不禁拍案叫绝。仰慕关羽的神勇,钦佩诸葛亮的机智。可情节太好,看着看着就变了滋味。太玄了吧?

先说“温酒斩华雄”,别人迎战华雄都被斩了,关羽师出何处?哪儿来的绝世武功,帐中人一听到账外鼓声震震就瞧见华雄人头。关羽真是天神下凡,厉害到超声速了。

再说“赤壁之战”,此战的关键所在便是孔明借东风。大冬天的,只见孔明披头散发,口念咒语,站在七星台上一阵作法,便挂起了东南风。古人迷信也不能把诸葛亮神话成这样,让人想起《西游记》里的妖怪道士,着实破坏孔明在人民心中的英武形象。

其次便是“空城计”了。这一战绝了。深刻地表现了孔明在敌方心目中不可比拟的伟岸形象。

“忽然飞马来报: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此时孔明身边也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吓得失魂落魄。孔明此时不慌不忙地传令下去:大门四开,禁止喧哗和出入。自个儿在那儿笑容可掬地焚香弹琴。想必那琴声必定悠扬得很,把司马懿这元大将骗得撤军。这司马家人才辈出,这司马懿怎么就不懂兵法。不进城来个擒贼先擒王不成么?能清楚地看到孔明弹琴的样子想必离的不远,拿弓箭射下他不久军心大乱势如破竹了么。就算这想不到,你那十五万大军吃干饭的么。在那城池周围困他个把月,没粮草供给,城里人哪会不出。再说了,这打仗的年头,大伙儿洒扫什么城门啊?叫我看来,这孔明的戏也太假了。若不是要把他这个读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再塑造得高大些,就是那司马懿太傻了。

后来看《品三国》才得知。原来这空城计根本不是孔明的计谋。全是他晋朝的粉丝郭冲先生感觉大家对他的崇拜还不够,就替他打了这场流传千古的仗。事实上,司马懿那会儿在很远的地方做都督,哪能分身率15万大军来打他?

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三种面目。一是“历史形象”,就是史学家主张的样子。二是“文学形象,就是文学家主张的样子。三是“明间形象”,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样子。每个人对这段历史都有自己的谱。于是几千年下来便越来越邪乎。

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是超过史学着作的。于是《三国演义》不是真的三国,但人们就是爱看,并百看不厌。

话说回来,咱不用把三国了解得很透彻。坚持心目中的人物形象,爱听戏的照旧,说书的仍靠这谋生计。毕竟历史已经过去,把搞明白玄乎历史的时间拿来创造新的历史不是更好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与儿子亲子共读的时候再一次阅读了《三国演义》,也许有人会觉得《三国演义》已经过时了,但我认为这部小说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鉴赏的地方。

这部小说具有较强的史学性,是明朝的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内容而撰写的历史题材的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火连年,百姓苦不堪言的历史故事。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在《三国志》里都可以找到他们的传记,《三国志》里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都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如同饮水平淡无味。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像吃火锅一样火热,酣畅淋漓,使这些枯燥的历史鲜活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小说部具有较强哲学性,比如“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败走华容道”这些故事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为人之道。

著名的“出师表”充分体现出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一代贤相。且不说他运筹帷幄,身处茅庐却能知晓天下大事;且不说他战群儒,激将周瑜,让东吴成为自己的联盟;且不说他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方;且不说在他的带领下,蜀军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单说他的忠心,就足以让一代代读者叹服!而三顾茅庐的另一位主人公——刘备,之所以能屈驾枉尊,向一个“山野村夫”讨教治国之道,都在于他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以天下人的幸福为已任。这样的人,善于识人,善于用人,他不成功谁成功?这些都体现出处世哲学

这部小说有着极强的文学性,比如描写战争,善于把宏大的战争场面几笔带过,而把战争的场景留给读者去想象。就说温酒斩华雄,罗贯中把关羽和华雄厮杀的场面省略不写,而关羽上阵前刘备等人温了酒,等关羽取下华雄的头,酒还是温的。这是用侧面手法烘托关羽武功高强,众人难敌的华雄,远不是关羽的对手,而关羽斩华雄不消片刻,可见关羽武功已是登峰造极。

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手法多样,善于用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语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这一个个历史人物经过罗贯中的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熠熠生辉,多少年来,他们在中国老百姓之间,妇孺皆知,再一次感谢这位伟大的作家!再一次向经典致敬!

总之,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享受了文学之美。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在亲子共读的时光里缩短了与孩子的年龄差距,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孩子的文学基础,增强了自身的文学修养,读书有诸多益处,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威尼斯商人》读后感启发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威尼斯商人》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假如你面前有三个匣子,一个金色的,一个银色的,一个铅的,你会选择哪一个?

摩洛哥亲王当看到三个匣子时,陷入了沉思,他反复推敲,“谁选择了我,将会得到众人所希望求得的东西。”金匣子对他呼喊着。他又看到了铅匣子,“谁选择了我必须将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这句话简短而又冰冷。摩洛哥亲王心想:人们为了荣华富贵而倾其所有,而他自己呢?拥有一颗贵重的心,不愿意屈服于鄙陋的外表,他放弃了铅,追求了认为自己能所掌握的东西———金匣子。最终,他获得了一个死人的骷髅。

随后,阿拉贡亲王也来争夺鲍西亚,他同样也看到相同的匣子,对于金匣子,他并不特别追求众人所想的东西,他觉得那些选择金匣子的都是贪婪愚笨的人,而这诱人的金匣子后面蕴含着不妙的气息。当他看到银匣子,“谁选择了我将会得到他所应该得到的东西。”他选择了银匣子,觉得应该得到的东西就是鲍西亚,可他却得到了一个傻子的头像。

最后,巴萨尼奥来了,同样面对三个匣子,朴素老实的他不喜荣华富贵,不喜欢耀眼的金子,不喜欢发亮的银子,他老实的直觉让他选择了铅,铅的淳朴打动了他,最终他获得了铅匣子和鲍西亚。摩洛哥亲王和阿拉贡亲王都被高贵的外表所迷,一个选择了金,一个选择了银,他们只挖掘了外表,并没往更深的地方考虑,从而失去了机会,可巴萨尼奥不同他们,并没被荣华富贵所迷惑,而是凭借一个理智的大脑去思考,加上自己朴素的品质,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选择东西时,不能只看外表,金玉其外的橘子内也会败絮其中,我们不能因外表所迷,这些通常都是用来麻痹他人,使我们失败的杀手。

刘禅,当自己主动投降后,魏国派人把他接到魏国,给他享受不尽的财富,他整天痛快地游玩。这位昏庸的君主答应了,他真正地放弃了蜀国,选择了荣华富贵,选择了享受。他原本可以反省自己,东山再起,但本性难移,他扭曲的心灵迫使他去了魏国,在那儿他贪图享受,不再想念蜀国,没有联想后果,最终蜀国大臣无力回天。

刘禅同样被富贵的外表所迷,丢了蜀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人都因贪一时享受,而毁一生。我们应擦亮双眼,分清不同的性质,明白后果。生活也是一样,无时无刻地充满选择,我们应明辨是非,联想后果,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发光的不全是金子”,让我们用聪明的大脑正确对待每一件事物,走好今后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看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感想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合上书,我仿佛看见了桃园三结义的誓言、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和刘备、千里走单骑的关羽、火烧粮仓、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的关羽、七擒孟获的计谋、挥泪斩马谡的不舍、造木牛流马的聪慧,还有那爱惜贤士的曹操……三国啊,你真令我叹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以曹操、刘备、关云长、张飞、赵云、诸葛亮最为主要。这几个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关云长和诸葛亮了,为什么他们值得我佩服呢?因为关云长有勇有谋,视死如归,忠诚于主,重个人情义,并可以为了情义去献身;诸葛亮呢?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并忠诚于刘备。

我认为这几个人中,最遗憾的就是张飞了,一世英名啊,毁于两个无名小卒,真是明箭易躲,暗箭难防!我最讨厌的人物就是孟获了,孔明三擒他,服了就放了他,结果七擒他,还是被司马懿杀了,真是不知好歹。我觉得三国中最狡诈的乃曹操也,他阴险狡诈,善于用人,但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可以从《龟虽寿》中体会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壮志;也可以从《观沧海》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最勇猛的人,我认为就是赵云了!手持枪,身穿甲,杀敌无数,但是有勇无谋是他最大的缺点。每个人物,都有不同形态,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共有一百二十节,每一节都十分精彩。纵读全文,每个情节都引人入胜,紧扣心弦,仿佛给读者呈现了一部完整的电影。其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情节是第二十七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关云长领兵去打樊城,曹仁见关公没穿盔甲,便令弩弓手放箭。

有一箭射中了关公的右臂。但箭头有毒,毒已入骨。闻之,神医华佗前来医治。他采用割开皮肉,用刀刮去骨头上的毒。在医治时,关云长谈笑自如,真乃英雄!后人有诗词赞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可见,关云长意志是多么坚定,毅力是多么顽强!我觉得最惊现的章节是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这一节主要简述了: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想刺杀董卓;在拔刀时却被董卓看见,董贼便问曹操,要干什么?曹操十分惶恐,便灵机一动,说,有一宝刀,献上恩相。董贼给了曹操一匹良马,曹操骑马逃出城外,经过中牟县,却被军士俘虏。县令审问曹操,却曹操一片忠义打动,放了曹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说得好啊!小小的燕雀怎么知道鸿雁的远大志呢?这句话能充分说明曹操一心报国,共诛董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那时,我得到了启发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有些变化,但无论如何,自己所钟爱的,都不该放弃。伟人名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对自己的爱好研究,学习,并有着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对自己爱好的深入了解,而不是不对形式进行判断,没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分,盲目地研究。

那时,是秋高气爽,秋风习习的一个周末。我才三年级,做完作业想出去做运动,于是我问正在厨房准备午饭的妈妈:“妈妈,我各科作业都做完了。嘿嘿,吃完饭我想出去玩一会儿,可是我不知道玩什么好,你帮我出个主意好吗?”“从你爱做的运动中选啊,”妈妈一手拿着煎锅,一手拿着锅铲,一边煎牛排一边对我说:“比如跳绳,跑步,踢足球和打羽毛球。对了,还有就是下午可以玩儿很久,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走出了厨房。我几乎抓狂的坐在床上,心想:到底做哪样呢?此时我像一只发疯的小狗,在床上翻来覆去。最后我决定跳绳。

吃过午饭,我三下五除以二找出了跳绳,休息了一会儿,拨腿就飞奔出家门,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了小区外的广场。十月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如痴如醉。

我做了热身运动便开始跳,不料,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我一分钟竟然只跳了137个,怎么一个暑假没练就退步这么多,原本的180多个,坐了个滑梯,就掉到了130多个。再想想,那些天,我天天都练,怎能没进步?这几周,我周周不练,怎会不退步?

我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因为我不能让那些汗白费,因为我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我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我不放弃,我要坚持下去!

齐白石爷爷自幼酷爱画画,给别人放牧时用树枝在沙地里画。从临摹到创作,齐白石爷爷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多少时间,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太多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放弃是成功者的大忌,因此我不放弃。

我不会放弃,我知道,一旦放弃就会一无所得,但坚持会有所成果。我会持之以恒,因为我知道天道酬勤,我会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我相信我会成功。我知道,我现在只是初步迈入了成功大道,成功的路还很漫长。还有艰难险阻,还有悬崖峭壁,还有困难和诱惑,不能被困难阻挡,不能被引诱迷惑,不能被纸老虎们打败。即使败了,我也不会服输,会在不久之后和他们再战,因为我不屈服,我不会向困难低头。我终究会在无数的磨炼中成长,变得骁勇善战,会使我越战越勇,能力越来越强,在成功路上就越走越远,最终过五关,斩六将,离成功越来越近,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许久,我现在已经能一分钟跳200多个了。但这个道理已被我铭记于心,不能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读三国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当空,在脑之海中,波光闪动。

如果说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个体,主宰了生存机器,如人的行为,那么,围绕三国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现在语言中,如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舌战群儒、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等;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三国的文化基因也已渗透到很多方面,如游戏。我是名象棋爱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门艺术,而排局中,三国七子谱招法凌厉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绽放异彩之花。 而近来流行的在线象棋游戏中,以三国事件为背景,从桃园结义开始,到三国一统,竟有120局的精彩纷呈的闯关排局,为这个游戏增添了更吸引人的乐趣。其实,何止象棋,经典的华容道游戏,也是出自于三国的文化基因。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很多战役,讲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纷呈。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怪诞的故事,这个怪诞的故事是这样的:

异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异常,但怀异能,以一敌百,无人能胜之。非常人奴役众人,众人寒馁伤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头昏眼花,饥寒难耐,遂壮胆谏于非常人曰:尊驾异能无限,世上无人能敌;然若尊驾之左右手互搏,当为终极之战,可否让吾等一开眼?非常人正自无聊,闻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缠斗,尘烟四起;且愈斗愈烈;须臾非常人一分为二,仍缠斗不休;然体形亦减五分。少倾再分为四,体形亦各减一半;未几再分为八,直至踪迹皆不可觅。

众人大喜,皆赞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满四海,智服八方;据正史载录:共勇当万众,力可拨山,后挺身为民除害,勇斗非常人。苦战十天十夜,不分胜负。正当力尽之时,有慧星袭过,为其注异能;英雄遂一击将非常人打得灰飞烟灭,换得万世昌平。

这个故事怪诞吧!不过,说不定,这个故事也有一点道理。我有时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点点创建的呢?我们虽然是普通人,难道三国中的各路豪杰生来就是英雄?难道我们的后人在写我们当代的光辉事迹时,人物不是我们中的一员?

……

历史成为传奇,传奇成为神话 - “指环王” (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 “The· Lord· of· the· Rings”)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存在本身,就已是一个神话。

愿我们开创新的历史,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神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习的启发作文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发,而他的成果比一个苹果不知复杂了多少万倍。对事物的认知远远不止小学生那样学会了1+1=2,认知好像是一个挖掘的过程,使我们逐渐看到更开阔的空间。而我们挖掘者头脑中的感情,影响着挖掘最终的深浅。刚刚懂事的孩子就已经懂得了情感的亲疏,他们喊着最爱爸爸妈妈扎进他们的怀抱中。自古教子就重在言传身教忠孝二字。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得我们在各种紧要关头,首先应当想到的就是至爱的亲人。其实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些亲密的感情,使我们有了不同于别人的感受。

法国著名画家凡高和高更曾一度在艺术上引为知己。凡高邀请高更在阿尔的乡下居住,共同作画,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两个对艺术及其固执的人发生的分歧,竟从此争吵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高更离开了法国,而凡高自杀。凡高离家游荡多年,几乎穷困潦倒,但他也没有倒下。他的死是因为他对无论高更还是艺术倾入了太多的热情。这个整日面容迷茫的人竟曾为了高更的到来欢快地粉刷房间布置床铺。他对于艺术上唯一的挚友太热爱了,以至于他无法容忍之间的一点点分歧,感情在受到打击之后一蹶不振,他的激情之火被争吵冲刷得现实,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最终踏上了不归路。艺术家放大了我们的感情,而类似这样的缩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对于亲密的情感,我们的主观意识往往被强调,因而有了与客观存在较大差异的感受。而反过来讲,对于同一事物认知的不同也反映了我们情感的不同。

一粒弹子与一颗钻石放在一起,不谙世事的孩子一定拿走弹子。他们趴在地上,眼神发亮,手中的玻璃球肆意地滚来滚去,滚成了他们美好的同年。而成年人则有不同的选择,因为他们脑海中已经有了价值的概念,并可以将其等价为他们认为更美好的东西。因此可以说,对于事物不同的认知,源于我们头脑中情感的不同。并不是客观的认识才是最好的。适当地驾驭运用感情,利于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科学家理性的思维主导了他们的行为,然而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热情,他们对于未知的世界有着太多太多的向往与猜想,他们对于电子的环绕运动与宇宙系统的运动有着无限的好奇。于是他们主观上的感情成为了他们研究的动力,在科学的翅膀下越飞越高。在主客观交融的世界中,认清事物间的联系,明白感情的疏密,并适当加以结合,我们将在大脑中掘出宽广而精彩的世界。

[学习的启发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智慧过人、聪明绝顶、无所不精,但是最终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未能光复汉室。纵观一生,他与蜀汉国运紧紧相连。我认为:诸葛亮的智慧使得蜀汉成为三国之一,但也正是由于他对于智慧的过分自负,使得蜀汉兵疲民敝,最终灭亡。

诸葛亮本人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隆重作对”,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出山之后,马上带领刘备的军队以弱胜强,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后来还成功地联吴抗曹,实现三分天下。在这一过程中,诸葛亮彰显了他无与伦比的个人能力,但也暴露出了他的缺点。

其一便是他做不到知人善任。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明知曹操对关羽有恩,关羽又极其重恩重义,却偏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上,白白丧失了捉拿曹操的绝佳机会。据此来看,曹操扬鞭大笑是有一定道理的。诸葛亮神机妙算,能将曹操步步逼往华容道绝境,却终究因为自己用人不当让曹操得以生还。他夜观天象发现曹操未合身亡,却不曾想到这天象正是缘于自己的缺点:不会识人,不会用人。

其二便是他的事必躬亲。诸葛亮为人极其认真谨慎,无论多小的事情都不容许差错。他太倚重自己的个人能力,以至于事无巨细,必亲自过问。结果将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早早离开人世。作为丞相,他需要做的应该是统领大局,至于细节就交给不同的人去做也未尝不可。而他却在主持国事的同时又带兵打仗,不光拖垮了自己,更使得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后继无人。他虽然是人才,却不会培养人才;他的能力成就了他,却也害了他和他的国家。

其三便是他的心浮气躁,主要表现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刘备遗愿,因此频繁征战,力图攻下中原。此时他的智慧被过于强烈的愿望与情感所蒙蔽,如当年的刘备。刘备因关羽的死不顾联吴抗曹的战略而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而归;诸葛亮因刘备的死不顾蜀国远远弱于曹魏的事实,六出祁山,使得蜀汉国力难以恢复,自己也累死在五丈原。这两次的感情用事,使得蜀汉由盛转衰,由衰转危。需要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蜀汉连年进行毫无意义的征战,穷兵黩武的诸葛亮忘了自己所看重的天命。最终如司马懿所说“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结果也是自负才能,逆天而行,自取其败而已。

总体看来,诸葛亮也是聪明半世,糊涂半世。周瑜自负,自负到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更聪明而吐血身亡;诸葛亮更自负,自负到对任何人都不放心的程度,自负到想单凭自己的智慧一统天下。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可嘉,行为不可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生动地记录了那时蜀、魏、吴三个大国之间的斗争。

这本书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更是脍炙人口。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真是很妙。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批古判今。《三国演义》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又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给予我们一些启发,让我们增长见识。它不但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让我们大开眼界,更好的了解历史。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军事斗争以及社会矛盾。书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称:“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代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书中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死于宝鸡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机智,勇敢,忠诚。他帮助刘备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问题,诸葛亮也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而当中的战争,手法多样,往往使人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也是波澜起伏,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不过,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可见作者多么“偏心”于诸葛亮。

读完《三国演义》,让人感觉惊心动魄、热血沸腾。它让我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也让我观摩了各种大战。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四大名著,我们都会把四部经典倒背如流的介绍,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要说是《三国演义》。中国的文学就是博大精深,就说《三国演义》,别说读一遍,就是连读两遍、三遍你也未必敢夸下海口说自己读的很通彻,对于里面的人物你了如指掌。因为在书中不光单单叙述几个简单的故事,当你真正走近书中的人物,临近书中的故事,你才会从中分析出其中的道理,你才算读懂。

说到《三国演义》很多人对其中的经典故事都会略知一二。如:桃园三结义、关羽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空城计、七擒孟获……其中的精彩真是数不胜数,如果真拿出一件两件故事还真不能代表三国的精髓。

就拿小小的蜀国灭亡来说吧!蜀国后主刘禅他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不分黑白、不重用贤臣,最终导致蜀国的灭亡。换个角度看这个事情,蜀国之所以灭亡,刘禅的昏庸无能固然是原因之一,而蜀国的统治不得民心,诸葛亮的策略不符合实际情况,我认为是更主要的因素。

诸葛亮作为一代智能的化身,为什么这个策略不符合实际呢?这还得从诸葛亮的北伐谈起。诸葛亮虽在北伐中数败魏国,但从总体的战略上却是失算的,蜀国军队往往粮草不济,不能以战养战,屡遭失败,因此蜀国疲惫不堪,民困军乏,这也是自食其果啊。

当诸葛亮死后,他那个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也未曾改变,因为继任者姜维也是同他一个看法,不管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不吸取先前战事的优劣,连年出兵北伐,竟有“九伐中原”之说。长期的频繁的征战,扰乱了贫民们本事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严重损耗了国力,把疲惫的蜀国终究拖到了崩溃的境地。

历史也证明,要想统一全国,必须有雄厚的社会经济力量作为基础。当时蜀国的经济虽然有很大发展,但其实力不足以统一全国,东吴、曹魏的经济实力也是如此。在历史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曹氏父子未能做到的,诸葛亮、孙权也不能做到,尽管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也是劳而无功,得不偿失,而需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才是国富民强之根本。

我们大家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无论智谋、心计,所以就有刘备为请他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他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事“空城计”,他巧妙的避开了一场杀戮,但是人无完人,并非一个聪明人一生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多思考,多用心在去做事,才是根本。否则急功近利做事,一定得不偿失。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雄才伟略的人物,如果试图干超越客观条件的事情,都只能以失败告终。蜀国的灭亡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所以我们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做到三思而后行。这样才将能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