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触动心底的旋律作文1000字【精选四篇】

浏览

6019

作文

22

篇1:触动心底的旋律作文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的校园充满了诗情画意。树叶变黄了也变的调皮了。有点在风中跳舞,有的落在了同学的头发上与他们交谈,有点则静静地躺在树梢上享受着秋天的美好,但我无心欣赏这优美的景色,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路上。

今天,阳光明媚,同学都来到了操场嬉戏,“嘿,我踩你了哦!哈哈!”在欢声笑语中,同学们互相玩闹着。“啪!”好朋友依依把我的鞋给踩掉了,我的脸瞬时就黑了,冲着她说:“你为什么要踩我?”“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依依满脸抱歉,而这时的我根本没有在意她的话,只觉得被她踩了很没面子,内心万分愤怒,涨红了脸对她吼:“你就是故意的,踩了我还说对不起,我再也不和你少了。”说着,便离她而去了。

一路上,同学们都成群结队的在一起欢声笑语,而我却只是一个人。“真是的,还不来和我道歉,要不然我也不会孤零零的一个人了。”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责备,我越想越生气。突然同学小小来到我身边:“萍萍,你误会依依了,她不是故意踩你的,只不过想叫住你,急了一点就不当心踩着了。”听到这话我的心顿时一紧,难道错怪她了吗……

忽然,远方飘来了歌声,旋律优美,低回歌声深深地吸引了我,细耳倾听,歌词直击我心:“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这歌词仿佛一股春风吹拂我心,扫去我心上的尘埃;又似一场春雨,浇灌我本已干涸的心间,我的眼渐渐模糊起来,回忆这么多年来两人走过的每一条路,拥有的每一个温暖的瞬间——当我遇到困难时,她每次都是第一个搬去我脚下石头的人;当我留下眼泪时,她每次都是第一个抹去我眼角泪水的人;当我成功时,她每次都是第一个同我分享快乐的人……这时,心中的悔恨像虫子一般啮噬着我的心,我调转身奔向教室。

教室里已一片昏暗,“她一定已经走了,她肯定再也不会理我了”想到这我的心开始痛了,可正当转身的一刹那,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是她,真的是她,她没走”,我飞快地来到了她的面前,依依睁着惊讶却又感到的眼神望着我。

“那个……对……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我低垂着头,怕不被原谅。

“没关系的,其实早原谅你了。”好朋友拉住了我的手,掉下了眼泪,我会心一笑,手拉手走出了教室

黄昏下我们一起走在了回家的路上,秋风徐徐,秋叶纷飞,他们在为我们的和好欢呼,风儿为我们伴奏,叶儿为我们伴舞,我们又唱起了那熟悉的旋律“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触动心底的旋律作文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一段或伤感或愉悦的音乐;一声或悲切或眷恋或嘶哑的呼唤;一阵忙碌而充实的切菜声……都比不上那灵魂远走的寂静无声,来自心底撕心裂肺的哀嚎。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自从学了这句话以后,从未经历生死离别的我怎能懂得其中深刻的含义,对人之生死毫无认知的我更是嗤之以鼻。但那次,我重新认识到死亡的恐怖,那超越极限来自灵魂的痛。

初听到那个消息时,我还在悠哉的吃着零食,但看到母亲脸上未干的泪水、红肿的双眼时,我犹豫了,我惊慌了,我甚至不敢去想象,但是,现实残酷的对我说:父亲已经去世了,哥哥仍在抢救中。我愣了、呆了、痴了,泪水划过脸颊。

因为哥哥的情况不是很好,情绪一直不稳定,所以父亲的一切后事都是瞒着哥哥进行的。面对哥哥的询问,我们只好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掩盖事实。但,哥哥是知道的。我时常能听到哥哥在病房中发出的呜咽声,他都知道,只是不想让我们担心罢了。

父亲要火化了,我们来到大厅见他最后一面,父亲如睡着般躺在床上,由工作人员推出来,他的脸上始终带有一丝安详的笑意,母亲在一旁哀嚎,见到父亲时更是扑了上去,似是要将这人儿留下。但最终,母亲没有碰到父亲,因为,在那白的刺目的被子下,是父亲那残破不堪的身躯!母亲哭的晕了过去,众人露出怜悯且悲切的目光,默默的将母亲安置好。面对这一幕,我竟漠然了,我不知所措,我不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直到——两个工作人员缓缓的将父亲推走,母亲再一次醒了过来,眼神痴情且眷恋的看着父亲,却忍不住哀嚎着。那车轮划过地板的声音是那么的沉重、刺耳,犹如垂死挣扎的父亲不甘的被黑白无常带走,却无能无力。他迈着沉重的步伐,带着对世间的眷恋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灵魂远走的声音刺激着人们,大家在悲鸣、在哀嚎、在愤怒的问着上天为何要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带走!此时的我才终于明白——父亲再也回不来了!我从心底渗出了悲痛、撕心裂肺的悲痛,我瘫坐在大理石地板上,哭的一发不可收拾,悲伤地气氛弥漫在大厅中。

最后,大家向哥哥说出了真相,尽管哥哥早就知晓,但他仍抑不住悲伤,将头埋在被子中痛苦地哭泣,伤口再一次染上了鲜血,却无人发觉,围绕着病房的,只有悲伤、无奈。

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离别,死去的人已经死去,活着的人也只能活得更好,向天空微笑,向父亲微笑。

愿那灵魂远走的声音,那触动心底的深深的无奈、痛苦的悲鸣不再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触动心底的旋律作文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个人心底,都会有那一段段难忘的旋律。也许它是雄壮豪迈的,是优雅柔和的,是巧妙经典的,但在我的心中最难忘的也许是那铁铲、榔头敲击碰撞发出的声音,那被努力的汗水浸润的声音。也许在数多人眼里那根本算不上“旋律”,但我却认为它是“触动心底的旋律”。

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室里逐渐沸腾了起来。我走过来来往往的人群,又一如既往地趴在窗台,享受着迎面吹来的和风。

“哐当,哐当”,随着声音,我的视线也不禁向远处望去,又是那群工人们。他们已经在这里施工半年多了,为的就是帮我们重新建一座高大、崭新的教学楼。如今可以说还是严冬,北风吹到脸上丝毫不比几个月前逊色。我们这群学生们各个穿得温暖厚实,“躲”在这暖和的教室里,而他们却在与凛冽的北风对抗着。我就这样注视着他们,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包包的水泥粉被不断地运送过来,他们常常两个人抓住袋子的四角,把水泥粉吃力地,有节奏地抬上车,其中一个弯下腰,双手紧紧握住推车的手柄,使出那股向上的力气,身子微微向前倾,整个人被车子拉着,缓缓向前移动。他们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努力地做着这个简单而又艰辛的工作。他们是否会觉得疲惫,是否会觉得乏味,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他们从未辜负过自己的工作,仍在坚持、努力,为我们奉献着。

他们的劳累、辛苦、付出有时是那么鲜为人知。社会上一些庸俗,拜金拜权的人甚至还去贬低他们,但我要说,他们是“最伟大的人”。相比起那些整天无所事事,不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却还拿着高薪,享受着物质生活的人来说。这些工人们比他们伟大得多,无私得多,有价值得多。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千千万万像这样的农民工,那么这就是一个失败的社会,一个没有“力量”的社会。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他们,更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们是值得敬佩的。我要高声赞美这些伟大的工人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也就没有我们安逸舒适的生活。使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撑起了全社会的基础。他们的奉献应永远被我们铭记于心。

我已不能在窗边久留,铃声的再次响起把我牵引回座位。上课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我更能清晰地听到窗外传来的声音。对我来说,那早已不是烦人的噪声,而是一种“触动心底的旋律”。是一种让我明白努力、无私、奉献的“旋律”,是一种时刻提醒我要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人辛苦的“旋律”。让我们牢记这一种触动心底的旋律吧!它将会使你的人生更加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触动心底的旋律作文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当秋天的枫叶带走付出时,我怀着期盼的心情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是的,春夏秋冬可以交替变换着,可人生呢?那些曾经为我们默默付出辛劳的人呢?那些曾经让我们触动心灵的事或身影呢?或许早已成过眼烟云了吧!但无论多少个春秋的过往,那个身影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回忆起幼年的某个冬天,我还在梦乡中时,厨房里传来的一阵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将我从梦中惊醒,透过门缝,还能依稀辨出那个忙碌的身影就是我最敬爱的妈妈,她正忙着为我做早餐呢!我起床后,一个人独自在玩耍,只见仍在为我不停的忙碌着,由于天气冷,我向冰冷的双手不停地哈着气,表情也很难看,妈妈看见后,连忙放下手中的忙活,跑过来捂我那双冻僵的双手,她的手是这样的温暖,我脸上顿时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妈妈见我开心了,自己也欣慰的笑了。虽然当时我的年纪还很小,但这样的场景真的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窗外寒风凛冽,屋内一股股的暖流却迎面而来,可刚迈入小学大门的我还改不掉赖床的坏毛病,正当我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时,耳边响起像风铃那般清脆悦耳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我从门缝中又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身影依旧是那么忙碌。妈妈又在为我做早餐了。也许每个早晨,妈妈都早早的起床为我做早餐,只是我还在甜美的梦乡中,并不知道这一切。

少年时,那个身影再一次的出现在我眼前,就是那个娇小的身躯含辛茹苦的将我抚养长大,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时时刻刻的关心我,我忽然发现,那个身影原来是那么的高大。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么不懂事了,就让您为我所做的这一切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吧!我立刻走到妈妈面前,拉着妈妈坐到沙发上,提醒她好好坐着,告诉她今天这顿早餐就由我来做。随后我转身走进厨房,做起了早餐,这是我为妈妈做的第一顿早餐,这顿早餐充满了我对妈妈的爱,这顿早餐意义非凡,千金难买。做好之后,我爸早餐端了出去,放在妈妈面前。此刻,我发现妈妈嘴角挂起了微笑,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她饱含深情地对我说:“女儿啊,你长大了,也懂事了,妈妈不用再为你操神费心了。”我微笑着,和妈妈拥抱。这个拥抱真的很温暖,温暖到我的心田。

“请你不要难过,不要悲伤,女儿总是要长大,是你教会我坚强,给我那一对翅膀,我飞翔我飞翔。”耳畔又响起这优美的旋律,那个熟悉的身影有浮现在我脑海里,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