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写我想去美国作文(20篇)

浏览

1741

作文

756

美国之旅作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谁都知道当今天世界科技最发达,各方面实力极强的国家是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那里发展了300多年。每个人都想目睹一下那里的繁荣。而我,不知撞到了什么好运气,竟成功参加了冬令营,(虽说是冬令营,但也主要以游览为主)来到了这个大国:美国。

来到美国,听导游讲了美国的文化,叫人大跌眼镜:全美只有3.1亿人,大家都喜欢住在郊区,只有上班时才前往市中心那几幢寥寥无几的高楼。在全美似乎只有纽约才是像中国那样高楼林立。

来到美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迪士尼乐园,第二个要算纽约市中心了。

来到迪士尼,一下子就被那里的气氛所感染:那里播放着古音乐,两边的洋式别墅映入眼帘。再向前走一些便是游乐区了,那里又换了一种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四周种满了植物,虽说是冬天,但还是郁郁葱葱的。那些游乐项目都散布在这“密林深处”,让游客在这种清新的环境下尽情游乐。

而我们团有当园的工作人员带领算是“VIP”有绿色通道,所以不必担心排队问题。于是我们团10个人中有5个较胆大的往迪士尼冒险乐园的招牌项目:加州尖叫过山车走去。

在上车之前我的心犹豫不决:看这过山车这么长,又有陡坡,还有360度大转圈,怎么办?玩不玩?转念一想,好好不容易来到这里,错过了不是没有机会了吗?怀着为种心情我忐忑不安地坐在了过山车上。工作人员刚播完安全注意事项,只听轰一声,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过山车就直接从静止不动达到了一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高速,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向后仰去。这时前方是个大坡,速度终于慢了一下。刚刚直起腰喘口气,过山车又以极速冲下超过70度的陡坡,让我不得不紧紧抓住把手。

走了一会儿后,我渐渐适应了那风驰电掣的速度,又看到了一个更为可怕的地域:有一个和摩天轮差不多大的圈,需要绕过去。这时,过山车已以极快的速度冲了上去,惯性使我抬不起头来,终于穿过了大圈,接下来的路便不可怕了。

迪士尼乐园怪不得这么多的人喜欢,真有趣、刺激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美国圣诞节英语

全文共 1741 字

+ 加入清单

Santa Claus was born in US in the 1860s he was named this as he had a white beard and a belly,so he was named Santa Claus as this was the Dutch word for St Nicholas,Sintaklaas.Although the Dutch had bought him with them in the 17th century,he did not become an important person at Christmas until the Novelist Washington Irving put him in a novel that he wrote in 1809.This first Santa Claus was still known as St.Nicholas,he did smoke a pipe,and fly around in a wagon without any reindeer,but he did not have his red suit or live at the North Pole,he did however bring presents to children every year.

In 1863 He was given the name Santa Claus and bore the red suit,pipe,and his reindeer and sleigh.

Now Christmas celebrations vary greatly between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because of the variety of nationalities which have settled in it.

In Pennsylvania,the Moravians build a landscape,called a putz -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while in the same state the Germans are given gifts by Belsnickle,who taps them with his switch if they have misbehaved.

Early European settlers brought many tradi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Many settled in the early days in the South,these settlers would send Christmas greetings to their distant neighbors by shooting firearms and letting off fireworks.In Hawaii this practice is still in use as under the sunny skies,Santa Claus arrives by boat and Christmas dinner is eaten outdoors.

In Alaska,a star on a pole is taken from door to door,followed by Herods Men,who try to capture the star.Colonial doorways are often decorated with pineapple,a symbol of hospitality.

In Alaska,boys and girls with lanterns on poles carry a large figure of a star from door to door.They sing carols and are invited in for supper.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习近平助美国老人圆"中国梦"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习近平回忆说,加德纳夫人当时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我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习近平在华盛顿动情讲述了一个20年前他帮助一对美国老夫妇圆“中国梦”的故事,令在场的中外嘉宾无不动容。

习近平当天出席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时透露,1992年春天,他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时,从报上看到一篇《啊!鼓岭》的文章,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了眷念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的故事。

丈夫密而顿?加德纳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他1901年随父母来到中国,在福州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福州的鼓岭给他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1971年他们全家迁回美国加州。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仍不断念叨着“KULING(鼓岭),KULING(鼓岭)”。

习近平介绍说,加德纳夫人虽然不知丈夫所说的“KULING”在什么地方,但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心愿,她多次到中国寻访,最终都无果而返。后来,她在一位中国留美学生的帮助下,终于查明加德纳所说的地方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岭。

“放下报纸,我立即通过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专门邀请她访问鼓岭。”习近平说:“1992年8月,我和加德纳夫人见了面,并安排她去看了丈夫在世时曾念念不忘的鼓岭,那天鼓龄有9位年届90高龄的加德纳儿时的玩伴,同加德纳夫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往事,令她欣喜不已。”

习近平回忆说,加德纳夫人当时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我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美国人竟然这样教育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2993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

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DD《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

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DD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DD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国科幻动作片《变形金刚5》观后感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可以验血,那么众多的变形金刚身上,一定能查到属于中国的基因,无论是现代文化的融入,还是亘古遥远的关联,至少从动画片到玩具到大电影,《变形金刚》系列的影像作品和衍生产品,都在这个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纷纷散发着异样的光彩,不仅和国人结下了深刻的友谊,而且也让《变形金刚》系列大电影,在内地收获着巨大的票房。

与此同时,在《变形金刚》的系列作品中,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从简单的植入,到深度的剧情,世界的变形金刚,因为有中国文化加持,而变得更加世界化,这样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互惠的示好,也可以看作是互利的联姻,而当近日传出华桦传媒成为《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的中国独家合作伙伴后,让这种形式的结合,又达到了一个顶峰。

由派拉蒙一手打造的《变形金刚》系列大电影始于2007年,到明年2017年的第五部公映,这是一个整整十年的辉煌之路,真人化加炫酷特效制作的《变形金刚》为这个“古老”的故事和毋庸置疑的超级IP,打造了全新的势力范围,回首《变形金刚》系列的市场成绩,从第一部的2.8亿美元,到第二部的4.2亿美元,再到第三四部的10.7美元亿和19.7美元亿,完全是一个野蛮增长的速度,止不住的票房“洪流”已经为即将上映的《变形金刚5》做好了一切的“劲收准备”。

与全球成绩相比,内地的票房,同样亮眼,以2014年公映的《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为例,内地的首周票房过6亿元人民币,而内地总票房接近20亿元人民币,在当年成为仅次于《阿凡达》的总票房榜眼,再看既往《变形金刚》四部曲的全球票房,完全是近乎翻番的向上滚动,而睽违三年之久,又被称为是终结篇的《变形金刚5》,将有多大的市场潜力,已经不言而喻了。

在《变形金刚4》中满满的中国元素,令人记忆犹新,其中不仅有内地女星李冰冰的出演,也有剧组亲赴重庆武隆天坑地缝景区所取的景,战台烽今夏曾专程赴武隆寻迹,发现一部 《变形金刚4》依然催热了当地的旅游,电影的拍摄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好莱坞片商如此重视内地元素的融入,以及内地观众的感受,究其原因,还是看中了内地巨大且让在陆续发展的庞大市场,当然,也包括变形金刚这个大IP在内地受众中的受欢迎程度。

在近日举行的电影《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派拉蒙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Brad Grey、全球市场及发行总裁Megan Colligan、国际市场及发行总裁Nic Crawley,华桦传媒总经理王克非等高层领导到场出席,并签署协议,华桦成为《变形金刚5》的中国独家合作伙伴,与派拉蒙就《变形金刚5》的全新影视合作模式达成共识,共同展开了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新篇章。经过此次的合作曝光,华桦传媒也被迅速推到台前,引发公众的诸多疑问,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其实华桦传媒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早已经过多年的深耕,成为一个集商务、宣发、营销于一体的实力派公司,以投资、营销等方式与派拉蒙深度合作过多部大片,包括《星际迷航3》、《碟中谍5》、《忍者神龟》、《间谍同盟》等,今次能与《变形金刚5》签下深度合作,拿下内地独家的宣发权,也是得益于华桦传媒曾作为《变形金刚4》的重要中国合作方,亮出过精彩成绩单,成为了近年来影视行业跨国营销的范本。

全球大片行销的本土化战略,适用于任何一家影视公司,毕竟对于一部电影而言,任何一个重要的市场,都不容忽视和放弃,而再大的好莱坞片商,也无暇顾及到所有的潜力和实力市场,选择最合适的合作方,无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变形金刚》与华桦传媒的合作,成为了一种具有示范作用的成功范本的存在时,无疑也为全球电影市场在内地的合作开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妈妈

全文共 23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中国妈妈。不论我们长多大,在妈妈眼里都是极小的baby,每件事都要她操心,她永远不会觉得我们长大了。因此,当中国妈妈碰上美国妈妈,就有一些笑话产生了。

“中国妈妈”在美国已经成为调侃的被讽刺的文化现象。

“中国妈妈又来了”,一说这句话,中国留学生都会相互挤眉弄眼,互相做鬼脸。

世界各国留学生的母亲来美探望儿女,大多的表达方式是住在宾馆里,事先在自己出发前,把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以不打扰孩子的正常生活秩序为准则。

她们或者请孩子和自己一同在周末旅游,或者请他们在自己宾馆下榻的地方同孩子共进晚餐。然后在市区里转转,很少大包小包带来生活用品,熟悉美国文化的家长,不会花精力带来并非孩子需要的生活用品强加给孩子。他们和孩子分手的时候互相祝福,祝你快乐,祝你幸福,祝你顺利,妈妈爱你等等。

中国妈妈就不同,虽然很多人也知道美国物资极其丰富,但来探望孩子一定带来很多东西,一定住在孩子的宿舍里,无论有钱没有,一定和孩子住一起。其实沿海城市的商人是有钱有经济实力住高级宾馆。这是咱们的生活方式,和孩子腻在一起住,那样才亲近。然后妈妈们开始操练起来,帮孩子洗衣服,给孩子做饭,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都要做满一冰箱,包子,饺子,红烧肉。其实这些留学生,他们学习很紧张,中午没有时间回来吃饭,中国妈妈就眼巴巴地看着孩子,“那你就不回来了?”那表情就是,你就不能腾出时间多和你妈妈待一会?

孩子当然不忍心,妈妈远隔重洋来看他,自己就不能早点回来吃午饭吗?这样一个月天天回来吃午饭。下午自习又回去晚。有时晚饭回家吃饭聊到兴头又不愿意回去上晚自习。中国妈妈在旁边又搓脚又拍背的,又给脖子按摩,弄得孩子陷入软绵绵的亲情不想去上晚自习。一个月下来三门功课全不及格。

有位中国妈妈本是上海知名大学的英语教授,来探望她儿子。儿子在一所高中上学。我告诉她,美国法律规定父母不可以和5岁以上的异性儿女同居。别说同床。她笑吟吟的地,温柔典雅地说,没有关系我是他老妈。也不是别人。

我有一次郑重地告诉她,美国邻居的公民意识很强的。邻居会举报。她拒绝听我的话,说:我就住一个月。她和儿子同室同床。结果被室友举报。法院判决性虐待,驱逐出境。

中国妈妈在和儿子分别时大都会哭,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小心点小心点,好像周围全是骗子。生活全是陷阱。孩子上学也说小心点,书包里电脑放好,而美国妈妈则常说have fun(找快乐)。好像大多有被骗妄想,总怕别人坏他,骗他。或者咱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确是陷阱多欺诈多?

没有钱谁会送孩子出国留学?有些中国妈妈由于有钱就很高调,穿的用的清一色名牌。在美国生活久了的华人就会笑她们“土包子开花”。土在哪?美国人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生活用品,分类很细。即使无家可归的人,捡破烂捡了此一类的东西,也会派在此一类的用途,不肯用混。就拿手提包来说,有钱人晚上出去吃饭和参加活动通常都用小的手抓包,穿深色亮的衣服。闪光的衣服不能白天穿。去旅游不能用LV包,让人笑话,要用outdoor.包,户外活动的包。中国妈妈LV包上街买菜、游泳通用。

中国妈妈喜欢穿睡衣走来走去,把睡衣当休闲装,孩子是几个学生合租房子共用厨房,共用卫生间,一定要住孩子宿舍的中国妈妈穿着睡衣睡裤出出进进。当有人劝阻,告诉她睡衣应该在卧室里穿时,妈妈们表情不以为然,这些孩子都是跟我儿子似的,我老太太没有关系。结果倒霉地被本地留学生起诉性骚扰,又被房东以不受欢迎的房客驱赶出去。美国一切都在法律之下控制。房东驱赶房客不是我们想象的就是不让你住了,下月搬走。要上法院申请驱赶令。一旦有这令,必须按限定这时间搬走,而且要做一个非常坏的记录,以后找房子、找工作都非常的难。甚至影响移民办绿卡。

一位来自海南的中国妈妈,大学教授,喜欢做饭。在美国大多数人,早餐牛奶咖啡,午餐三明治,水果蔬菜。开放式厨房不煎炒,关注健康,不乱吃东西,甚至不吃油炸的。中国海南妈妈早餐要煎鸡蛋饼,蒸鱼,煮粥,煲两个小时,每天很早起床做饭。美国住房都有烟敏感警报器,她一做饭警报器就响,为了不让警报器响,她搭梯子用塑料袋子把敏感警报器给遮挡住。结果被孩子室友起诉谋害和破坏设施罪。报警器都连接消防局,她孩子的室友眼睛手术视物不清,又加了一条重罪侵犯残障人生存的权利。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在美国,中国式的心眼子太多不守规矩者往往会受到惩罚。

中国妈妈对孩子从高中毕业到上大学选专业,常常是她们最揪心的时候,而美国人的人生是随时可以重新出发的,上了大学可以随时改专业,一般美国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改来改去的。中国妈妈帮孩子选择专业首先看重热门,以为好找工作,很少考虑孩子的爱好潜能,常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遗憾让孩子来实现。

一位从大连来的男孩,母亲从生下他就离婚,一个人工作赚钱,外出讲课省吃俭用,得了多种慢性病。儿子选学了自己喜爱的专业,母亲就气得犯了心脏病,然后姑姑,奶奶,爸爸排成一个列队说服他改专业,孩子每天接数个电话听训示。这对美国家长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后来她妈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这个孩子听了妈妈的死讯也自杀了。这是一个曾轰动社区学校的中国妈妈的故事。

中国妈妈共同的说词是孩子是我的,我生的,我养的,我要为他的一生负责,我要为他的一生奉献。其实妈妈们实在不懂。每个人都只是别人一段生活的一小部分。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缠绵亲情美国妈妈打死也无法理解。这是深层次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一位老教授到美国带了10万人民币,给孩子买房子,而她自己的头发都是对着镜子自己剪。

“中国妈妈”文化现象出现,也许不在于懂不懂某国具体的法条,而在于生活方式、观念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美国的风景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德州的太阳总是那么大,照得泥土和树木都反射出一股芬芳。沿路上,都可以看到大片的棉花田,白白的棉花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几捆稻草堆在田边,牛和马尽情的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成群的飞鸟,排成一把彷彿要射向天空的巨大弓弩。

夏末,我们参加了在美国布拉佐自然公园的野营活动。在棉花田和农场的末端,进入了一片森林,原本宽广的柏油路,变成蜿蜒的小路,这里就到了布拉佐自然公园。 穿过宁静的丛林,数十颗大树垂下如银铃般的叶子,林间小径偶而出现几只小鹿在吃草,看到人似乎也不畏惧。放眼望去,山间缀着几座小木屋,墙上还画着许多鳄鱼的图案,屋旁的沼泽地就是鳄鱼出没地方了。

水池上,野鸟在荷叶间踏着小脚漫步,水质清澈,都可以看见水底的小鱼。风轻 轻的拂过水面,掀起小小的涟漪也让上下的起伏的荷叶,像是鳄鱼开合的嘴巴。在水浅处,一只鳄鱼正趴着晒太阳,背上有着粗粗的表皮,和长着盔甲似的小点和方格。在水深处,有一只更大的鳄鱼慵懒赖皮似的做着日光浴,故事里的鳄鱼每次都是邪恶的,但是我却觉得真实的鳄鱼十分可爱。

这里的营区可能只有胆量大的人才敢来,因为鳄鱼随时都有可能爬上岸横扫营区。营区大部份都是搭帐棚的区域,有一些人开着自己改装的露营车,就住在车子里面。 葱绿的草地上,有一些野餐桌,还有一些生火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围着火焰烤着串在树枝上的巧克力棉花糖。太阳渐渐的落下了,芦苇像薄雾,枯木像雕像,整个场景看起来像是一幅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尊重儿童的美国文化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有源源不断的新事物出现,是基于美国人具有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则是从儿童开始。要做到这一点,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只需把握一条:尊重儿童。比尔·盖茨和他的同学们中学时玩的“吃纸”的电脑,是由社区家长捐赠的。比尔·盖茨的第一个公司也只是由两个毛头小伙建立的公司。别人愿意和他打交道,固然有自己商业的需要,但更在于他们尊重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会太注意对方的年龄大小。

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个性的尊重。他们尊重儿童的权利,平等地对待儿童,其中就包含对儿童兴趣的尊重。了解了美国的文化,就不会对乔布斯在车库创业而又获得风险资金的支持感到惊讶,也不会对家长们“放任”“盖茨们”玩自编的电脑游戏感到不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国英语作文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Chinese Families and American Families

提纲

1。 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的共性。

2。 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的个性。

Both Chinese families and American families are smaller than they used to be。 Most young Chinese parents have only one child, while young Americans also prefer to have fewer children than their parents have。

However, unlike the Chinese young people, many young American couples think it is not easy to get along with their parents。 They will leave their parents and have their own homes once they get married。 Many of them would almost never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again。 It is a sad thing indeed。

Things are different in China。 Both the young and the old admit the problems between them, but they will try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sides, sons and daughters in China will feel that they must take care of their old parents while old people cannot help wanting to do some thing for their busy children。 So it is still very common in todays China to see married sons and daughters living with their parents。 However, China no longer has families where four generations live under the same roof。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美国之旅的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我就向往它。它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是一个多文化、多种族的宪X联邦共和制国家。它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怀揣着兴奋与激动,我终于盼来了。7月22日,告别家人,我踏上了赴美之程,开始了21天的修学之旅。

历经13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来到了美国威斯康辛州中部的简斯维尔。一出机场,便看见举着牌子等候多时的肯尼迪小学的老师。虽然沟通不便,但他们热情的笑容让我们彼此很快就熟悉起来,对即将开始的修学活动更加充满了信心。

我幸运地被分配到了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家庭,男主人Jim是一名法官,女主人Lynn是一名大学老师。这个家庭没有孩子,不过他们说家里的两只猫就是他们的孩子。第二天,我时差倒不过来,早上3点就起床了。好不容易熬到了早饭时间,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据说美国人早饭很简单,只有一片面包和一杯牛奶。我心里不禁有点忐忑:这能吃饱吗?没想到他们为我准备的早饭却很丰盛,有鸡蛋、苹果、牛奶、哈密瓜,吃得我的肚子圆溜溜的。

开始三天我们都进行课外活动,直到第四天我们才正式开始上课。上午是火箭、手工、文化这3节课,下午有体育、机器人课。所有的课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机器人课,因为我觉得上机器人课能开发智商,增加耐心,当然更多的还是让我觉得有趣,编入程序后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童话世界一样神奇。修学之旅的后半段时间,我们差不多一天隔一天地去远足,领略了美国的风土人情。

光阴似箭,21天就这样一眨眼似地过去了,8月10日,我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接过副校长为我们颁发的证书,在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感动中和肯尼迪小学的同学一一告别,跟Jim和Lynn告别。

这次美国之旅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让我开阔了眼界,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美国英语作文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许多人喜欢出国留学。出国留学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能使人在旅途中获得光明的未来。我们不仅可以从国外学习不同的文化和知识,出国留学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枚硬币有两面。同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对出国留学的保守和消极的关注已经逐渐从我们的社会中显现出来。人们开始怀疑出国留学出了什么问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讨论。

出国留学的不利因素可能影响文化和经济生活。我们中国人如果出国留学,在国外生活,就会经历文化冲击。有些同龄人可能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环境大不相同。生活是美好的,是艰难的。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国家的新文化感到不舒服,他在那个国家学习不会感到高兴。

此外,出国留学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许多生活费。一些中国学生在学业上很成功,因此在学习中获得奖学金。然而,大多数出国留学的同行都没有获得奖学金。此外,他们不得不远离父母和祖国,应付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例如,医疗保险、日常饮食、衣服、租金和交通运输可以产生大量的生活费用。通常,他们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的海外月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国大峡谷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寒假,我去了位于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参观位于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刚进大门,一股刺骨的寒气向我脊背袭来,但我们似火的热情与兴奋战胜了所谓的寒冷。四周压着深密的雪堆,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金光闪闪,恰似一堆金子堆在我们面前,让人感觉这里十分富饶、繁华。

才走到半山腰就望见大峡谷那陡峭的顶峰,和一些凹凸不平的山峦,山上的盛开着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伴着林中的鸟叫,使这座幽静的峡谷霎时活灵活现地变成了一个戴着花环唱歌的小姑娘。

走到高处,向下俯视,只听见"叮咚叮咚"的响声,这响声特别清脆,怪不得人们说"大自然的声音,比任何的音乐都好听"。咦?这时我才发现是碧玉的池水正围绕着山脉欢腾地流淌呢!要不然我就真以为是仙女下凡在弹奏琵琶哩!

再走进些,只见十几条小型瀑布从十几米高处缓流入一个不宽不深的小池中,但池水很清,清得可以瞧见江底的石子;池水很凉,凉得似乎涓涓流入人们的心房;池水的"叮咚"声很美,美得让人感到大自然在演奏交响曲。

傍晚来临,又红又紫的奇特晚霞浸入到大峡谷中,放眼望去,大峡谷原本青色的山逐渐变紫,顶着白色的雪和紫色的山,这跟天堂没什么两样,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仿佛突然陷入到童话世界中来,白雪公主正站在山脚下向我友好地招招手呢!大峡谷的水也慢慢变紫,像许多紫宝石洒在聚宝盆中,闪烁着无限的光芒。

我深情地望着这披着晚霞的山,盖着晚霞的水,这点缀着茫茫苍穹的雪,心如潮涌......

啊!世界上迷人的景色仿佛在科罗拉多大峡谷聚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国阿姨家的狗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妈妈来到美国阿姨家里,她们家养了三只可爱的。 一只狗叫阿文(Alvin), 是公的,已经五岁了,但是从体型上看,它却是最小的。它的毛是棕色的,而且是卷的,可爱极了!一只狗叫波(Bo), 也是公的,两岁了,个子很高,是三只狗当中最高的,看上去很强壮。它的毛是白色的,毛绒绒的,耳朵好大,捶在两旁。尾巴好长呀!都要耷拉到地上啦!还有一只狗叫黛西(Daisy), 一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女生。它已经八个月大了,体型和Bo一样,因为它们是一个品种的。它的毛相比波(Bo)短一些,因为它是母的。

三只狗一起玩得时候,有时很疯狂,你追我跑,有时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睡在地上。我有时候带它们到外面去玩儿,它们喜欢啃骨头,我一扔,它们就立刻跑去咬。我有时候拿着绿色的闪光球和阿文(Alvin)一起玩儿,它特别喜欢这个球,总想来咬它,不管我拿着球跑多远,它总是紧紧地跟着我。

三只狗好有趣呀!我好喜欢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美国人去西部淘金的小故事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也需要智慧。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数十年前,美国人达比和他叔叔到遥远的西部去淘金,他们手握鹤嘴镐和铁锹不停地挖掘,几个星期后,他们终于惊喜地发现了金灿灿的矿石。于是,他们悄悄将矿井掩盖起来,回到家乡马里兰州的威廉堡,准备筹集大笔资金购买采矿设备。

不久,他们的淘金的事业便如火如茶地开始了。当采掘的首批矿石被运往冶炼厂时,专家们断定他们遇到的可能是美国西部罗拉地区最大的金矿之一。达比仅仅只用了几车矿石,便很快将所有的投资全部收回。

然而,令达比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正当他们的希望在不断升高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金矿脉突然消失!尽管他们继续拼命地钻探,试图重新找到矿脉,但一切都是徒劳。好像上帝有意要和达比开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的美梦从此成为泡影。万般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几乎要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富豪的矿井。

接着,他们将全套机器设备卖给了当地一个旧货商,带着满腹的遗憾和失望回到家乡威廉堡。

就在他们刚刚离开后的几天,这个收废品的商人突发奇想,决计去那口废弃的矿并碰碰运气。他请来一名采矿工程师考察矿井,只做了一番简单的测算,工程师便指出前一轮工程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业主不熟悉金矿的断层线。考察结果表明:更大的矿脉其实就在距达比停止钻探三英寸的地方!

世上的事情奇巧得往往就像这个精彩故事的本身:作为怀着同一梦幻的有心人,达比虽然付出了最大努力,但他获取的却是罗拉地区最大金矿的一个小小支脉;收旧货的商人虽然只花费了最小的代价,却通过一口废弃的矿井而成功地拥有了最大金矿的全部。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被现象所蒙蔽而选择了放弃。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也需要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美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里面的照片清晰可辩,写得内容也十分精彩,如神勇无比的探险者是怎样从鲨鱼血盘大口的嘴里逃生的?史上最小的恐龙小盗龙、外表最吓人的恐龙霸王龙、最重的恐龙阿根廷龙,它有100吨重哦!最聪明的恐龙伤齿龙、最笨的恐龙剑龙等等恐龙存活的世纪,还有各国的国旗与友好的问候方法。你看完这本书还会知道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读完这本书还可以知道各国国家的地理,并知道怎样保护快灭绝的动物。

我读完这本书后,十分喜爱。因为里面的知识让我知道一些诅咒只是偶然发生的事件,还有美国历届总统里,有一些总统曾经干过稀奇古怪的职业。这本书里写的有些事是稀奇古怪的,但又确有其事。希望同学们读了这本书也和我一样哈哈大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国圣诞节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通过网络了解到......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其实哪一天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它是为纪念救主耶稣降生。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在圣诞节人们会准备圣诞树,给朋友和心爱的人准备圣诞节礼物并在圣诞夜放在他们的帽子里面,还会和朋友们一起唱圣诞歌,制作圣诞卡片,和家人朋友在圣诞树下一起吃圣诞大餐等。总之,圣诞节是个象征着美好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的美国旅游日记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乘机前往旧金山游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英特尔博物馆。

刚一抵达博物馆一阵强烈的科学气息扑面而来,跨进大门以前那些不可思议的幻象,现在在我眼中通通变成了现实,最特别是,我居然看到了“解剖”电脑的内部,使人想起了五花八门,弯弯曲曲的九曲迷宫。

平时我们见到的电脑总是那么方便,带给人们许多益处,可有谁想过它的内部是多么复杂呢?今天我终于见识到电脑的来之不易。电脑中,最主要的就是芯片,远看芯片它像一条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迷宫,芯片虽小,可要做出一片真难呢!

首先,得把芯片底部的铁片切好,可底部的铁片可是得用极硬的金钢丝才能砌成,在制作芯片过程中,制做人员必须得保持全身上下干干净净,因为在制作过程中,芯片内部不能沾一丝灰尘。否则,以前的功夫可就前功尽弃了!整个制作过程必须十二万分小心,而每一个零件都需精挑细选,无微不至,可想而知,一部电脑是由多少个“无微不至”组成的呀!

虽要制造出一台电脑十分艰难,但世界的精英们,就是在这种高难度的情况下磨练而成的。只要努力,其实生活、世界也可以由自己创造。今天我以人类为骄傲,明天人类以我为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国馆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当时,我、妈妈、还有胖哥哥他们一行人看完日本企业馆之后,我们就打开地图,坐上了到美国馆大巴车。让我们一起向美国馆进军吧!

我们到了美国馆、排完了美国馆的队伍,我们几个人就进了美国馆的内部,一共有四个部份,第一部份是介绍美国人如何学中文;第二部份是讲美国精神;第三部份如何保护家园;第四部份是卖美国产品。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第一个部分。一到里面就有一个美国人,是个讲解员。会全部的中文还有汉字,而且说的有模有样的。他先问了“这里有没有上海人?”只有两、三、四、个人回答说:“有。”然后,他又明知顾问的问到:“这里有中国人?”这里的一大部分人几乎都异口同声地整齐地大声的喊道:“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有啦!”就连在旁边的保安也是这么说。然后,更好笑的是:他又用标准的中文问了一句:“这里有没有美国人?”这时全场几乎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又用中文告诉我们,可能这里的美国人都听不懂中文啊。于是,他就用英语说:“这里有没有美国人?”这就有一些美国人用英语说:“YES!”我也造假说:“YES!”不过,还好,没被发现。之后,通过观看10分钟的4D播放,美国人学习中文的精彩场面,让全场游客乐的见牙不见眼。

美国馆的第一个部分是不是很有趣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绝不重返美国,胡耀邦也劝不动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以后,美国多次邀请钱学森出访,都被他拒绝了,那里是他度过青年时代的第二故乡,人们都以为他会愿意再去,事实上钱学森终生没有重返美国。秘书张可文说,钱学森作为著名科学家,有很强的自尊心。他曾在美国遭受那样不公正的待遇,认为是极大的侮辱。1950年麦卡锡主义盛行,反共浪潮下他先是遭驱逐出境,又因科研上的“威胁”被软禁5年,经过周恩来的不懈谈判才终于得以回国。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还劝过他,说:“钱老,你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一些国家邀请你,我建议你还是接受邀请,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别人不一样,对推动中外科技交流会有很大影响。……今天,世界在变,中国在变,美国也在变。几十年前的事,过去就算了,不必老记在心上。”钱学森回答说:“美国人不公开认错,我不宜出访美国”。听此言,胡耀邦便说:“钱老,我这是劝你,不是命令你一定要去。如果你认为不便去,我们尊重你个人的意见。”

后来美国政府一位代表与中方探讨,表示那一段时期美国政府对待钱学森是很不公平的,看美国政府能做些什么,来弥补从前的过失,如果钱愿意来美国,会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钱学森知道后说:“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

1989年,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钱学森“小罗克韦尔奖章”,这是现代理工界能入选的最高荣誉等级,钱学森是当时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但是他不肯到纽约领奖,代替他领奖的是当时的中国驻美大使韩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生美国游记作文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抵达旧金山的当天下午,参观了著名的金门大桥。金门大桥横跨旧金山和马林半岛之间的金门海峡。大桥被漆成红色,样子很是壮观,每天都吸引大量的游客。然而,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它雄伟的外观,而是它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有名的“殉情桥”。原来每年都有不少来自美国国内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情侣在这里跳海殉情。我们到大桥以后,先在桥头照照像,然后在桥上转了转。令我们感到不解的是,既然经常有人在这里“殉情”,可是这座桥除了不高的栏杆以外,没有任何防范设施。也许旧金山人觉得没有人跳海,这座大桥就不那么出名了吧?

说来也巧,当我们正要离开大桥时,忽然看见有几个人一边喊着一边向桥下跑去。原来又有人跳海了。我和其他几个人也跑了下去,看见一些可能是志愿人员正在寻找跳海的“殉情”者,但“殉情”的人已经没有踪影了,后来他们是否得救就不得而知了。每当我们谈到这件事时就觉得很是纳闷:这些人在哪里不能殉情啊,为什么非得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跳海呢?据说这个问题连美国人也说不太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美国电影人制作的影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日军,大炮轰鸣,随即,城墙倒塌,日军如蚂蚁一样的涌入南京城.城内,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正在四处逃散,受伤的中国军人正在痛苦的呻吟,安全区的门口挤满了想要进去的中国人,零星的枪声还是不断的传来,恐惧笼罩在全城的中国人的心头.他们不知道进来的日本兵究竟会对他们怎么样.不过之前听到的一些风声是~`日军已经在城外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全城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

南京梦魇这一影片,主要是通过老照片和老的影象资料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实.没有一个现代的演员,而是通过旁白和妇女的尖叫向人们讲述那个梦魇般时代发生的历史.特有的黑白影象和惊惧的尖叫无时不在击打我的心灵.

长达3个月的屠戮啊.惨白的刺刀,喷涌的鲜血,刺耳的机枪声,日军那奸邪的淫笑,中国妇女那无助绝望的眼神,皑皑的白骨,到处乱丢的尸体,烧焦的,只剩头的,被异物插入身体的,儿童的,老人的,妇女的,男人的,军人的,百姓的,象垃圾一样到处都是.

“机关枪狂扫人群,每个人都被射死了,主要是女人,儿童,和老人.”-----森山义夫,记者,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2月14日,在影片中,随意可见的就是这些日本人自己为自己记下的历史的血债.而许许多多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相片,也是从日军的秘密档案中解密出来的,有的上面还清晰的印着”不许可”的字样.

而今天的日本政府,仍然对世界声称南京大屠杀是一个盟军制造的骗局.日本军队从未干过这样的事!有的右翼分子还编了书,告诉日本的青少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政府强加给日本政府的,他本来就不存在.据说这本书的销量还很可观.日本的历届首相,仍然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其意志力之坚定,手段之狡猾,实在是为令人”叹为观止”.不同程度上否认侵华的罪行.对于整个侵华的历史,则是轻描淡写的表示遗憾,从未真诚的向中国人民道过歉.

历史用它的默默的印记强力讽刺了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国际组织的录象,照片,日本媒体当作”战功”一样的报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陈诉,无不如一支支利箭.撕破了右翼分子虚伪的谎言.

那一堆堆白色的头骨,那中国妇女惨痛的叫声,那老人对着死去的儿子无助的痛哭失声,那一对对被绑在木桩上被你们刺杀的男人,还有那小孩天真的眼神,我不禁要问:你们怎么下得了手?怎么下得了手!怎么下得了手?!

300,000中国无辜的老百姓啊,南京人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世界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从十岁到八十岁的中国女人都会被日军强奸,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兽欲,就会被刺杀,超过八万的中国妇女被日军强奸或轮奸”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些惨绝人寰的暴行,罄竹难书罄竹难书!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从此,长达3个月的南京大屠杀就开始了.中国人的梦魇也开始了,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哈韩哈日,勿忘国耻啊,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