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明告慰英灵的古诗合集14篇

清明,在人们记忆中一个最深的定义就是扫墓。但我却觉得清明是应该细品那已经酝酿了很久的春的气息。于是,我踏上了去寻春之路。一起来看看清明告慰英灵的古诗吧!这里就是小编给同学们收集的一些清明告慰英灵的古诗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2610

作文

14

篇1:清明古诗改成故事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在九百多年以前的一个清明节,桃花开了,李花笑了。我宋朝大诗人黄庭坚也出来踏青了。

前几天我刚刚被我的前任张三贬职了,心里十分不爽。正巧看到满树的桃花,顿时觉得轻松多了。走着走着,忽然看到路旁的地里立着几块墓碑,碑旁长满了野草,草地里还有一些青烟在徐徐上升,旁边还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烧着纸钱,谈着心事,满脸的忧愁。

我还没来得及为死者默哀,就有一条白龙在空中一下子窜了过去,随机下起了大雨。我连忙跑到饭馆里避雨。雨后,我继续在大街上行走,突然发现:花儿更艳了,柳树更绿了,小草更青了,一切都使那样的美好。

走着走着,我想到了那个没有尊严的齐人:他天天把别人留给死人的食物吃了以充饥,回家还对妻子吹牛:“今天那个XXX又请我吃饭了!”像他这种人,人生卑下,毫无尊严。而另有一些高人,不要高官厚禄,但是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山中。

说来也是,无论你高贵还是低下,无论你聪明还是愚笨,到最后也都是蓬蒿一丘,但人生的意义大有不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许,这就是做人的道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明祭英灵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

为了今天的扫墓,昨晚我还特意让妈妈教我做了两朵小白花。听妈妈说,她们小时候扫墓用的小白花都是她们自己亲手做的,我想我也自己动手才能显得更加真诚。

早上八点钟,在旗队、鼓队的带领下我们出发了,大约行进了二十分钟,我们来到了东颜村裴新潮、裴山荣两位革命烈士的墓前,本以为那会是一个壮观的陵园,但却是一个普通的并不起眼小土堆,如果不是村干部的带领,真看不出那里会是烈士们的坟茔。

站立在烈士的墓前,风刮的特别猛,不知是否是先烈们在考验我们的意志,同学们并不为所动,任凭风的凌虐,依旧岿然站立……

悼念仪式开始了,我们逐一把胸前的小白花敬献给烈士,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只能记住那些所谓的明星演员,为什么不曾记得这些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勇士们?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保家卫国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对着烈士的坟茔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烈士们!安息吧!

裴新潮、裴山荣两位烈士,我们会把您们的光辉事迹牢记在心,会把您们的优良传统付诸行动,烈士们,您们一路走好!在我们心中您们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古诗改成故事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在九百多年以前的清明节,我黄庭坚一个人去郊外踏青。

往年,每到四月份踏青时,走在硬硬的土地上抬头看,只见桃花和李花都开了。粉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有一种嫩嫩的感觉,白的?有一种清凉的冰爽。桃花是闪亮的,粉中透白。李花是优雅的,白中透绿。个个都香极了。可是往山上看到了一排排墓碑,心中不由倾诉起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命运呢?不当官又奈我何?我看着坟墓,久久的站住了,摇摇头,心情终好一些,但心里还是默默流泪,心情又降下了一度。

春天呀!常常下雨的季节,说得妙:春雨贵如油,滋润着万物。有时还会打雷,轰隆隆的,很激动我的心。雨后,市场出现彩虹,红、橙、黄、绿、蓝、靛和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照向我。我在路上观看风景:小草刚刚喝完了雨露的乳汁,马上开始发绿了,亮亮的,甜甜的。小花儿也眨了眨眼儿,伸了个懒腰,仿佛在说:“睡醒了,身体有劲了!”咋样呢?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像繁星在闪,还眨呀眨的。我不敢用力,轻轻踩下去,有一丝丝心里的血流而之出。小河边,大叔在春雨的轻抚下,变得粗壮有力,棕黑色的大树干,绿油油的大叶片,像是要滴下来了。几只小鸟从树下飞上上去,在树上找好吃的吃,真令人心疼!我悄悄地从树下走过,哎,可惜的是被他们发现了。它们跳了跳,飞走了。看着一群又一群的小鸟飞过来了,又飞走了。我想:她们是想把春天也搬到别的地方吗?呵,天真呀!可是一看到坟墓,心情又糟了。我想到两个故事

一个齐国人,家里很贫穷,吃是一件大事。每逢清明节,齐人就偷跟着别人去扫墓,人们往往带着事先做好的鸡鸭鱼肉。齐人等人们走了以后,偷偷摸摸的吃了起来,还喝了许多酒,便摇摇晃晃的回家了,还告诉老婆,说有贵人请他吃饭。哎!生命真是太贱了!太贱了!

还有一个人叫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便隐居山中。大家想让他出来做官,但是他不愿意,于是,有一个人出了个主意:放火烧林。他能不出来吗?但是介子推宁死不屈,被活活烧死了。这两个人对比起来,还是介子推活的有骨气!我真应该向他好好学习呀!

一个人无论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都要活的有一个骨气。同样死了,同样被埋在坟墓里,不壮烈的死去,那不是轻于鸿毛了吗?所以,我们要坚强的活下去,壮烈地再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明古诗改成故事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在900年,我,黄庭坚,在4月的郊外郊游,踏青。只不过是一个人。

正好是清明时间,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自然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春雨绵绵,大地上长出一片片芳草,桃李也接连盛开。但那田野的荒芜之地,是一座座墓地,死者长眠于地下,让活在这世上的人心里一阵难过。死和生,仅一线之隔,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人过得好,有人过得不好,那是她自己的造化。

在古代,有个齐国人生活没有尊严。没有东西吃了,便在人家祭奠亲人的地方乞讨供给先人的祭品。若是人家不给,就等他拜祭完了,走远了以后偷走。回到家后,和妻子与小妾说:“今天又有人请我吃饭了。”一副骄傲的样子。说文雅点叫没尊严,说得难听点就是不要脸!这种人的人生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一种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如春秋战国时的介子推,他辅助晋文公即位重新建国没有要求高官厚禄,他宁可隐居山中。但晋文公非常想让他做个高官,继续帮助自己治理国家。于是,他来到深山,下令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但等大火灭去,仍没有人出来。晋文公带众人搜查,终于在一颗被烧焦的大树下找到了他与老母亲的尸体,晋文公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这种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缅怀吗?晋文公也应该也是这样想的,为他举行了厚葬。

人,自然有的聪慧有的愚笨。但人生不能过的留下遗憾或碌碌无为!若是和那齐人一样,撒谎吹嘘,猥琐卑下,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但若与介子推一样,志气不可动摇,宁焚死在绵山中也不屈服于人!不过,最后,人总还会就结束生命,还是埋葬在黄土里,哪能分出高低呢?

借用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你是要像鸿毛还是泰山一样死去,还是那一句:全看你的造化了!

我,黄庭坚,定要成为那重于泰山,世人缅怀,而不是那种死不足惜,向咸鱼一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清明的古诗赏析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作品原文】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作品赏析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古诗改成故事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回忆九百多年前的清明节,我——黄庭坚一人徘徊在清明的道路上。

清明是春天的代表,桃花爬上了枝头,张开那羞答答的笑脸,李花穿上了雪白的花衣。春雷万钧,动物、植物都充满了活力,生机。兔子在一冬眠后,仿佛拥有了魔力,快活的在树林中又跑又跳。鸟儿披上了美丽的新衣,从窝里钻出,跳上枝头又唱又跳,宇宙给生命注满了生机。春雨绵绵,雨露从树叶上流泻出来,从枝头滴落下来,从小河中流露出来,从世界的每个角落展现出来。

但清明是悲伤的。每当想到清明,第一想到的就是逝去的亲朋好友。清明节时,上天仿佛也在哭泣,淌下滴滴眼泪。为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流出兴奋的泪,为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流下伤心的泪。郊外的墓地里,埋葬着死者。从生到死,从死想到生,死者长眠于地下,而活者而为这些死者而感到悲伤。我看着这清明美妙的景色,不禁想在长眠于地下的人看不见这处处美景而暗自悲伤。人生各自不相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就去了,而对国家没有丝毫奉献,而有的人去世时,还不停的想着国家的腐败与胜利。我想到了一个齐国人,一个没有一丝尊严的齐国人。他是那么的穷困,而不挣点钱,他整天偷偷摸摸的来到墓地,又偷偷摸摸的吃掉坟墓前那奉献给死人的食物,最后又偷偷摸摸的回家。回到家后,他不是忏悔自己自己做过的错误,而是在那和他的妻子讲他去了一个富人家里吃酒喝肉。这种人,没有一丝存在的价值,没有一丝尊严。这让我又想到了那些高士——春秋战国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后,不是大吃大玩,而是隐居山中,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晋文公请他出来做官,而介子推宁愿在山中过着朴素的生活,而晋文公想让他出关来帮助他,便下令把山烧了。而等火灭后,介子推却没有下来,晋文公带兵上去一看,哪知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烧死在一棵树下。晋文公非常惭愧。

我由清明那百花盛开的美景想想到了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我感叹的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所以,我写下了清明这首表达人生价值观的诗——佳节清明桃花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回到现在,我回忆当时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改写古诗《清明》作文500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的清明节,下起了蒙蒙细雨,诗人杜牧独自在他乡,和家人各隔一方。伤感之情顿时涌上心头,想饮酒浇愁,可一人家中喝酒会感到孤独,于是出门找酒馆。

路上的远行的就如断了魂一样迷乱凄凉。杜牧心想,在这一种环境下怎能找到酒家呢?忽然,在雾中听到了一阵悦耳动听的歌声。原来有一个牧童,骑着一头大黄牛向这里走过来。

杜牧向前走了几步,走到了一棵柳树下,问道:“这里哪有酒家?”牧童深思了一会,扬手指向前面开满杏花的村子—杏花村。远远望去,红色的杏花把村子映的火红。

正前他们对话时,一缕缕轻纱似地微风,吹动那一条条开满新芽的柳条,把柳条吹响了杏花村的方向,像是在给杜牧指引方向!

杜牧随着牧童的指点,跑向杏花村。一进杏花村便闻到了一股杏花酒的浓香。他走进酒家,一杯一杯的饮了下去,伴随着思乡的感受写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首悲伤的、凄凉的古诗,也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明古诗改写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个清明节,我穿着长袍,来到了草原上踏青。

一株绿油油的小草,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桃花杏花都开放了,露出了可爱的小脸蛋,在朝你微笑,这可真让人喜悦啊。可是,远处有一块荒地,里面有埋藏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在墓地底下长眠,这可真让我心情难过呀,这里只见乌云密布,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忽然“轰”的一声,打起了雷,把我的心颤动起来,也唤醒了小动物们,这时,我在雨中漫步,踩踏着柔软的小草,心里想到:“唉,人生的意义是不同的,有的是悲凉的死,有的是坚强的死,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

有的齐人,他竟然偷偷地拿走别人给逝去的人的祭品,嘴上吃得满脸是油,还是心里十分高兴,而回家得意洋洋地对他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说他在某一个当大官的朋友家吃饭,说他十分大方给他吃那么多东西。这种人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真让我感到十分气愤。而介子推,他帮助了建了晋国,不是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即使就是放火烧山,他也坚守自己的诺言,宁愿烧死在里面。介子推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真是两极分化。我感叹道:“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时,我提起笔来,“刷刷”地写下了《清明》这首诗,佳节清明桃花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古诗改成故事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九百多年以前,我在郊外踏青,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许多去世的人长眠于这儿的地下,这是——一片墓地。尽管是白天,但还透露着一丝恐怖。这让我想起了黄庭坚这位诗人。

清明,是四季中最好的一天,桃花李花开得正盛;但在那荒凉的地方,去世的人们长眠于地下,这使人难过。这让我想到了两个故事

有一个齐国人,在清明这天出去了。有一些人会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会带上一些鸡鸭鱼肉和酒,这个齐国人就趁机去要些吃的,可人们不肯给他,他就一直等到他们走了,去吃那些食物充饥,他吃得满嘴流油。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今天,有一个大官人请我吃饭了!”像这种就是没有骨气,没有自尊心的人。

然而,介子推不是这样的人。

他非常有才华,他帮助晋文公建国后,便隐居山中,不要任何报酬。但是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就派人把他请来,但怎么请,他都不肯,晋文公听一个小人说:“你堂堂晋文公,还用得着请人吗?干脆下一道命令,必须来做官!”晋文公一听挺好,便去了介子推隐居在山中,一个功臣说放火把烧出来,晋文公便让人放火,放了三把火之后,还不见介子推出来,便派人去搜查,原来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被烧死在一棵树下了。晋文公很后悔,对他进行了厚葬。

黄庭坚的这首诗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激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明古诗改写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九百多年以前,我,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黄庭坚准,备在清明节这天出门踏青,寻春。

我更了便衣,踏出了家门。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小鸟在树枝高歌,情意绵绵;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舞姿轻盈。啊,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恬静!罢了,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藏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在地下使活着的人感到难过,所以在这一天去祭奠死去的亲人,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齐人的故事。

某个齐人,家境贫苦,身无分文,天天到人家的墓地里吃祭奠的东西,东西可丰富了:大鱼大肉,午后小点,好酒贵酒……他就等祭奠的人走后,到人家的墓前大吃起来,吃得油嘴腻脸。不过没有纸巾擦嘴,所以他还回家后给妻子和小妾看,对他们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想起来甚是恶心啊!

但是也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林。晋文公三次请他出来做官,可他都谢绝了。不知道哪个人出了个馊主意:把山烧了,让介子推下山。结果后来晋文公带人上山时,发现他抱着一棵柳树,死了。这么个伟人死了,甚是可惜啊!

我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我回到家里,写了一首诗: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明古诗改写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九百多年以前的清明节早晨,我,黄庭坚到郊外扫墓。

清明佳节,桃树李树枝繁叶茂,粉红的桃花挂满枝头,几片绿叶从那花海中探出脑袋,粉中印绿,别有风趣。

李树身上挂满了洁白如雪的李花,有的尽情开放,有的含苞待放,各有千秋。它们争奇斗艳,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我看着这些桃李,不禁心旷神怡。当我的视线穿过这些美丽动人的花海时,又看见一排孤独、冷漠的场景:野田之间有几幢孤零零的坟墓,插于其中。坟前的台子上有一些蔬果、酒菜,有的坟台上有一壶酒,有的把酒洒在台上,蔬果繁多,也许是有人刚扫过墓。它们孤零孤苦伶仃地“站”在那么,仿佛在发愁。

这时雷声大震,乌云密布,春雷滚滚响,宛如在敲锣打鼓,惊天动地。不一会儿小雨飘下,好似在哭泣。紧接着,大雨至下,雨如把泪挥。

人们纷纷撑起伞,就在这时天地中的小动物出来活动了:苍蝇、蚊子……在郊外,春雨贵如油,雨滋润万物,在我面前的花花草草长的越发好看:花变得鲜艳,树变得强,就连草也变得柔软了。

我不禁想到齐人的故事:某个齐国之人整天在墓地里向别人要吃的,若别人不给,就等人家走后,偷吃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后,当妻子小妾问起来时,他便告诉家人他在一个大官人家吃酒吃饭,大官人请他喝了几瓶黄酒,吃了鸡、鸭、鱼、肉等食物,我真觉得这个齐人人生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当我想起春秋时代的介子推时,心情舒服了许多:介子推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宁愿隐居山中,也不要高官厚禄。晋文公想要他出来当官,便命人放火烧山,三面烧,一面出口。若出,则抓去当官。可他宁死不出,抱树自尽。

这是两个不同的对比,但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想到这儿,我诗兴大发,写下一诗: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清明祭英灵寄语

全文共 349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们子孙献上深深的缅怀,对生命的感恩,对永恒光辉的崇高敬意:清明节,这个让人思考生命的节日,它让我们直面对逝去的生命——这是一面镜子,一面让人检讨的镜子,在透彻的自我反省中,领悟生命的真谛。下面我们来看看2018清明祭英灵寄语,欢迎阅读借鉴。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着久的历史!传统的优秀文化可以振奋我们的精神,我们应该多过一过这种有民族灵魂的节日!我们对待清明节,这样的传统优秀文化,一定要继承和发扬。

★ 清明节是一个给人缅怀先人的节日,是一个让人们表达情感的节日,它让人们时刻谨记那些烈士的事迹,烈士的精神。他在牵引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

★ 清明了,心里会对死去的人,对生命有些感悟,不用诵经,不用焚香,不会跪拜。这一刻,我的内心已充满了虔诚的敬意。

★ 清明时节,缅怀先烈。斯人已去,心中犹念。

★ 清明时节雨纷纷,窗外,细雨无声的飘落,人们匆匆走在洁净的林荫道上,有谁想过,这林荫道的曾经是什么,有谁曾在这片土地留下痕迹。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至清明,阴雨连绵,在这阴霾的气氛中,去祭奠亡去灵魂,去祭拜逝去的故人,将我们的心意是在这一天传达给安睡的故人。

★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清明节,这银丝般的细雨,总要投入土地的怀抱,阵阵忧愁,便在瞬间涌上心头。

★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上天给予英雄的哀思,英雄啊,你们长眠于地下,是你们,才有了中华的热血山河,是你们,才有了我们新一代的美妙生活,是你们,才走向了新时代的奏歌,是你们,才造就了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你们,才养育出我们新的一代,英雄啊,献一束黄菊,寄托对英雄先烈的哀思,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 驱除鞑虏镇边疆,中华儿女,英雄忠心永世。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革命英烈,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一道血肉长城,他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 如果不是英雄们,抗日战争可能会愈发艰苦,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指引未来道路的方向!

★ 三十年英烈鲜血遍地红,红处汗先流。

★ 烧完最后一张之前,我们为曾祖母告别。墓碑闪着阳光照射的金光,林间是温柔的阳光束束,犹如小提琴的根根精致的琴弦,微风来拨动,发出不绝的鸟鸣声。天更明亮了,我的心亦然。

★ 深切悼念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献身的英烈和伟人们,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他们,我们才有现在的国际地位!因为他们,中华民族才又一次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 生命的航母船是永不停息的,但我们总不能老停留在悲伤之中,而应该奋发向上,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 生命的结束也将仇恨的种子深深掩埋,留下唏嘘、无奈、惆怅、甚至宽恕和默哀,只因这时间的长河湍流不止,冲淡狭义的情怀,在缅怀过去的一次次祭悼中,学会了原谅、学会了用正义的心去对待不正义的错误。

★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但它冲刷不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怀恋。当年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今天已经鲜花朵朵,绿树如茵。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伤逝了,你的躯体,但是你的光芒却定格在每个人的世界里,有你的色彩,你的光芒为我掌灯,在前行的旅途上,难道我还会觉得难过吗?

★ 而如今翠绿的山峰默默无语,更多的人,只是在心头放一束万寿菊,来祭悼那逝去的亡魂。

★ 感谢英勇无畏的先烈们,没有你们的果断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笑容。再多的华丽言辞也无法表达我们对你们的感激和敬仰,我深深地为你们哀悼,谢谢你们!你们放心的安息吧。我们已经长大,可以接手你们无畏的精神,为祖国增光添彩!

★ 革命精神,我辈应承。弘扬传统,振兴中华!

★ 共和国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 光阴荏苒,历史迁移,我们在和平年代重忆那些远走的先烈,心簇摇曳。我们将以何种方式继承光辉传统还无从知晓,但,我们定会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到更远的地方!

★ 很多人都在我们生命之中渐渐消逝,然后有泪水重重地敲打心灵的深处,我们感受着生命的辛酸苦楚。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珍惜,只有回忆曾经的旧时光,曾经带给我们幸福。

★ 回首前尘,与雷锋一起舍己为人,打开感恩的大门。有些人生时默默无闻,却死得大义凛然,于是,已长眠地下的他们,以永恒的姿态存活在我们心中。

★ 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需要勇气,未来的路上,我们要加油!

★ 纪念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祭拜你们,感谢你们的牺牲,感谢你们的勇敢,也感谢你为我们牺牲。

★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弘扬文化,教育今人。

★ 继往开来,中国少年!前程无限,少年中国!

★ 精忠报国撒热血,炎黄子孙,先烈气概长存。

★ 崛起的神州啊,源于你们战斗中的牺牲。每日升起的五星红旗凝结着你流淌的血液,你们在胜利的曙光中隐退,美好的生活中你们化成一座丰碑,将祝福如春风在大地上飘曳。

★ 看到这些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顿时热泪盈眶,他们的丰功伟绩,道德人格为后世的人们敬仰,在这个激荡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纪念他们,然而不仅仅应该为了纪念而纪念,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

★ 可曾记否,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无畏; 可曾记否,那些峥嵘岁月里的血与泪;可曾记否,舍己为人的大义凛然。

★ 来不及思索的伤感,不由得让我重新审视,永恒的熠熠生辉,亦是他,完成自己对闪着人性光辉的诠释。

★ 狼烟中冲杀出的英烈忠魂,烈火中涅磐出的民族精神。

★ 连续的阴雨搅得我心烦意乱,恰逢清明时节更加重了压抑悲伤的氛围。但这一切却无法阻挡我们对故人的怀念。

★ 烈士的光辉是阳光的照射在每一寸土地上;他们鲜血是养料,撒在这土地上,开了美丽的栀子花,他们的精神将化作这绵绵春雨,润雨细无声。我们可以忘记忧愁,我们也可以忘记生活琐事,我们可以忘记明天将干什么,我们可以忘记许多许多,但不能忘记这林荫道的尽头——永恒的丰碑。

★ 烈士的离开,让人久久不能释怀,追寻着这份正义,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感慨,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却总能在这步伐中受到些震撼和启发。

★ 漫步在雨中,走在这洁净的林荫道上,看着人来人往,忆起多年前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 没有你们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的生活!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永记史册,青史留名!

★ 蒙蒙细雨,默默无语行。在心头放一束鲜花,来祭悼那逝去的亡魂。铜像,英烈墙,一个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名字。

★ 缅怀先人不忘本,文明祭祀为后人。

★ 铭记过去,传承历史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追忆革命先烈,并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缅怀;更重要的还是重温一段不该忘记的历史,感受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汲取一种自强不息的力量。

★ 那高耸的水泥柱下,埋葬的是忧天下之忧的歌民先烈们。正因如此那一丈许的水泥柱塔,也成了只可仰望难以俯察的高大丰碑,他们已逝了,是的,逝去多时了,却只是生死而绝非神灭,他们的精神仍灌注在这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他们的精神还融化在这山间之清风润物之细雨,他们的精神已流淌在我们的血液,扎根于我们的大脑,死?他们没死,他们活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 您为中国和人民鞠躬尽瘁,尽心尽力,坚决拥护中华民族,只求付出却丝毫不求回报。您捧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对待人民,犹如寒冬中的一轮红日。须臾间穿过那灰暗的大地,浸入群众的思想深处,融化了人民心灵的坚冰。红,橙,黄是您的投影,是您的光辉,让我们铭记在心中。

★ 凝视这片天地,我似乎看见了当初的炮火连天,那是战争硝烟,烈士们愤然倒下,不再起来……但是,现在有我们,让我们接手他们未完成的事业,在这片光辉故土上高声放歌。

★ 炮火在漫天飞舞中绽放了笑容,是先辈们奋斗的身影,灾难中屹立不动的刚毅,是烈士们铁汉精神的凝聚。

★ 平凡的东西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一个伟大的信念,牺牲了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傲骨造就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屹立不倒,我们将永远缅怀并祭奠他们,背负起连接遥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的光荣使命

★ 千百年的风雨都不可磨灭的是你们辉煌的功绩,没有你们又怎会有和平稳定的中国;如果没有你们,又怎会有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四月来临,清明到来,我们献上自己虔诚的心,愿你们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安宁的生活。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先人殷红的血色亦已褪去,后辈划开的泪痕挥散难觅。今存下的唯洁净的丰碑,与参天古木。黄兴蔡锷,一世英杰,却也终成一抔黄土。生死之法则存亡之更替,不能不以之兴怀。

★ 清明的微雨并没有洗去哀愁,但烈士的思绪却被雨笼罩,在传统的节日里,给人们送去了清新。

★ 清明节,不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日子,我们重读他们的故事,追寻他们的足迹,缅怀着那不能忘却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古诗改写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这天,我来到野外祭扫。

看到野外那美丽的景物,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大地上一片芳草青青,逃离盛开,粉粉、白白的、十分美丽。看到这里,我不禁吟出了一句诗:“佳节清明桃李笑。”

突然,我看到一片荒芜之处,那里只有一些杂草。噢,那是长眠于地下的人们。悲惨的人啊,只能在地下长眠,无法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想到这里,我又吟出了一句诗:“野田荒冢只生愁。”

忽然,一声惊雷打破了寂静。万物开始复苏,动物开始活动,草木开始生长,在雨中显得非常柔嫩。

这时,我吟出了二句诗:“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园草木柔。”

我看着墓前的祭品,不禁想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齐人,常在清明节偷吃别人的祭品,回去还对妻子和小妾吹牛,说某某人请他吃饭了。可见这人毫无道德。

看着那荒草丛生的墓园。我不禁又想到一个故事:介子推拒绝晋文公当官的邀请被烧死的故事。我继续吟出了两句诗:“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我很感叹,又吟出两句诗:“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是啊,无论智商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秋,但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明古诗改成故事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在九百多年前,我,一个著名的诗人,黄庭坚,今天我将独自一人去踏青扫墓。

我看着郊外的美景: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似乎是要为清明这个时节做些装饰。但是我的好心情在看到那些被荒弃的田地和长满杂草的坟地时,消失殆尽。而在清明明明是祭祀的,为什么会这样:一声雷把所有动物惊醒,而雨后的草木却愈加茂盛。明明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却怎么也让我高兴不起来。不过看到此景,倒是想起了两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齐人,在清明时节向来祭祀死人的人们祈求祭品,倘若不给,就在那些人走后,偷偷的把好酒好肉,全部吞咽下肚。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说主人如何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生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外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可就高尚了多。他叫介子推,是一位帮助晋文公建国的大功臣,却因不喜做官,而隐居深山,晋文公甚觉他是人才,便多次请介子推做官,做大官,可介子推,不愿再搅入宫廷的尔虞我诈,便没有接邀,这时,晋文公又听信小人罔言,认为介子推不愿接邀,是拂了他的面子,便听了一位大臣的建议:由三面放火烧介子推隐居的那座深山,在没有放火的那面,等待他的下山。不久火便以燎原之势冲上山顶,晋文公和大臣们在山下等了很久,甚至于连火都熄灭了,还不见介子推的身影,便率领众大臣上山前去寻找,看见介子推和他的老母烧死在一个大树下,而那棵大树离介子推的木屋并不远。这时晋文公后悔极了,不仅把介子推和他老母厚葬,并从那棵烧焦的树中取出一块木头,做成拖鞋,天天穿在脚上,“足下”便是出于此。

我想完这两个故事,似乎看到了齐人那奸诈的嘴脸,介子推那高尚的样子。

唉!我不由有叹而发。人固有一死,你是愿意重于泰山,还是愿意轻于鸿毛呢,我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