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三作文训练写作教案汇编20篇

作文写作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作文写作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男孩!

浏览

6003

作文

55

篇1:网上阅卷对高三训练的启示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网上阅卷作为一种先进的阅卷方式已被普遍使用,特别是作文的批阅,其误差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但作为一名多次参加网上作文阅卷的教师,笔者这里只想谈谈它对我们作文教学的启示:作文教学重中之重是——审题立意。

网上阅卷的程序通常是三步。第一次点击确定类别(通常为五种类别),而对类别的划分主要的依据的“审题”,其次是“内容(立意)”;然后在类中选分(分上、中、下三级,各级又有若干分数),这一步才与语言、结构有关;第三步是加(减)分。所以,首要是确保“审题准确”,这样基本在三类上,如果内容充实、立意高远就有可能达到二类乃至三类。语言、结构、卷面基本只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一般网上阅卷系统都会对教师判分的最低时间、阅卷程序有所限制与约束,所以基本情况就是如此。

从阅卷行为上分析,除以上的不同外,它与阅读纸质文本的不同还有四点:

1.纸质文本阅读是低头阅读,而网上阅卷是抬头阅读。只便于浏览而不便于沉思,所以建议不要写得太过含蓄,何况高考阅卷本来时间就很紧张。

2.纸质文本阅读是摊开来供目光横向移动,可以回视多次,而网上阅卷属于纵向滚动阅读,呈现在眼前的永远只有屏幕大小的内容,因此对记忆力的要求很高,需要过目不忘才行。但事实上很少人能做到,所以对关键句的要求很高,需要更多的醒目的句子,如:点题的句子,过渡的句子,中心句,首尾呼应的句子,警句等。而且对层次要求也更高些,最好能层层深入,随着鼠标的滚动阅卷教师有渐入佳境之感。

3.网上阅卷一般不再出现文格线,书写时字体匀称会更美观些。涂改的墨团将会因扫描而夸大,而笔画过轻却有可能扫描不出,所以对卷面整洁、笔画粗细均匀有更高的要求。

4.网上阅卷为分项给分这项要求的落实提供了条件,而阅读纸质文本似乎更便于给出整体印象分。而因为操作的麻烦,人们通常不太情愿烦琐地改正上一步骤的给分。所以开头和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我们的作文训练恰恰通常在谋篇布局、语言斟酌上下得功夫较多。消磨了学生的灵性,也误导了学生,以至于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们的名字叫——”这样的作文题都会出现大量的跑题和偏题作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认为,一方面固然是学生阅读能力下降进而导致读题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笔下的文章不是来自对命题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大脑中固有的套套。平时,要么不写作文,要么就下笔滔滔,从无“胸有成竹”的构思。而老师们的所谓构思训练也是结构训练——列提纲,既低效,又流于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考英语作文的专项训练:任务型写作训练水污染Waterpollution

全文共 2450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英语任务写作训练练习(一)

读写任务(满分25分)

请阅读以下的短文,然后根据提供的任务说明和写作要求, 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英语短文。

(任务说明)

1.概括短文的内容要点(该部分的字数大约60-80);

2.清楚地陈述你自己的看法;

3.提供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论据或实例来支持你的观点,可以参照文中的内容,但不能抄袭文中的句子;

4.文章体裁不限,但必须结构合理,内容连贯,有条理性。

(阅读材料)

Almost everyone knows that water covers three-fourths of the earths surface. Most of it, however, is in the oceans and is too salty to drink. Also, some of it is frozen and cannot be used. In fact, less than one percent is left for the use of people, animals and plant life. All through history men have tried to build their homes near the sources of fresh water. Now fresh water is becoming scarce, but more and more is needed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world. Some industries also use large amounts of fresh water in the production of things such as steel, petroleum, paper and rubber and so on. Scientists estimate that the need for fresh water will have doubled by the year 2003. If they are correct, we must find new ways of saving it or producing it. Some nations have worked on the problem and are already sharing their information with others. They are trying to keep their rivers from becoming polluted. Deep wells are also being dug, and rain water is being collected in huge artificial lakes. In one way or another, they hope to provide enough wat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ir people.

参考范文

With the worldwid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more and more water is needed. Meanwhile,the water sources are getting polluted by human beings in one way or another. Some nations are taking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y eve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hoping to find better ways to save and produce wat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people.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水。与此同时,水源被污染,人类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一些国家正在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甚至相互沟通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保存并生成水来满足人民的需要。

On a personal level, to solve the problem with fresh water,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inpiduals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For example, for the government, it is urgent to make detailed laws that require businesses and inpiduals to stop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o save water while it is not necessarily used. Besides, education should be offered to all the citizens to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saving water. As inpiduals, we need to take action to play our own part in our everyday life.

在个人层面上,用淡水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个人都应该尽一切努力。例如,对于政府来说,迫在眉睫的是做出详细的法律,要求企业和个人停止污染环境,节约用水,而不一定是使用它。除此之外,教育应该提供给所有的公民提高他们的意识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作为个人,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蓝莓》高三说明文阅读训练

全文共 1766 字

+ 加入清单

在国内,提起蓝莓,许多人的第一直觉就是“草莓”“蛋糕”“果冻”等类似的水果或其它蓝莓味的食品。调查发现,90%以上中国人没吃过或不了解蓝莓。

买过蓝莓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水果。确实,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而在2009年7月,蓝莓鲜果在上海家乐福的零售价为每公斤270.4元。

资料显示,国外许多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自2000年开始,美国教育部将蓝莓列为中小学生保护眼睛的营养配餐食品,要求每人每周至少食用一杯蓝莓鲜果或加工品;在日本,人们把蓝莓视为“聪明之果”,中小学生已从昔日“每天一杯牛奶、提高一代人体质”,转为“每天一袋蓝莓、聪明一代人大脑”;二战时期,英国空军每天都食蓝莓果酱,投弹准确率大大提高。“在微明中能清楚地看到东西”,美国军方供给特种部队,作为改善视力、增强夜战能力的特殊食品。

蓝莓果实单果重平均2克,最大5克,果实呈蓝色并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清淡芳香,为一鲜食佳品。蓝莓富含VC、VE、VA、SOD、花青素、食用纤维等其他品种少有的特殊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而根据美国Tufts大学的分析,在40种具有抗氧化效力的蔬菜和水果中,蓝莓的花青素含量排名第一。

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对于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已众所周知。蓝莓中还富含珍贵的花青素。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经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能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病和波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二百倍。它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是百分之百,服用后二十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与其它的抗氧化剂不同的是,花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

据美国、日本、欧洲科学家研究,经常食用蓝莓制品,还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日本生物医学博士中川和宏撰文:医学临床报告显示,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多伦多大学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博士沃科教授研究证实,蓝莓能预防近视和各类眼疾。

除了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视力、抗氧化、抗袁老、美容养颜之外,蓝莓还可以延缓脑神经衰老、提高记忆力的功效、加固血管、改善循环、改善睡眠、延缓记忆力衰退、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万能水果”!

据悉,中国饮料龙头企业娃哈哈已将目光投准这个“万能水果”,推出了含蓝莓果汁的冰红茶饮品。此番推出蓝莓冰红茶,正是看到了蓝莓的健康功效。

(选自2010年4月22日“中国新闻网健康频道”,有改动)

6.下面有关花青素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

B.花青素能消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病和波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

C.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

D.花青素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索E高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二百倍。

7.国外许书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对抗衰老、美容养颜有作用。

B.蓝莓具有可以延缓脑神经衰老、提高记忆力的功效、加固血管、改善循环、改善睡眠、延缓记能力衰退、预防心脏病、预防癌症。

C.经常食用蓝莓制品,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D.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外蓝莓鲜果都价格昂贵,要像“草莓”“蛋糕”“果冻”等水果那样走入寻常百姓家是不可能的。

B.根据国外的科学研究知道,可以经常食用蓝莓,以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C.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摄取足够的花青索就可以治疗近视。

D.蓝莓被人们视为“超级水果”“万能水果”是因为它的健康功效大,因此可以大量服食蓝莓。

参考答案:

6.D(没有讲述花青素的功能,只是在做比较)

7.A(从文中看国外机构…服食”没有依据,因果关系不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案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全文共 1629 字

+ 加入清单

专题八:议论文的论点提炼与确立

学习目标:

掌握议论文论点提炼与确立的技能。

学习时数:

2课时

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获得论点提炼和确立的方法。

一、提炼论点与确立论点思维方式不一样

有学生这样来形容一位老师:这是一位矮而胖的青年老师,头发粗壮得让人害怕,视力模糊到必须凭借一幅眼镜才可以看清教室的每个角落……

从学生的描绘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拿来评论,但是要想准确体现人 物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找出该人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评价。我们在片段中提 炼论点也是一样,片段中的任何一个词句都可以拿来评论,(提炼观点)但是只有抓住文段的主要意思,才可以贴近作者的本意,获得最佳效果。(确立观点)

提炼论点重在分析,确立论点重在综合。

二、提炼论点之方法

(一)抓住关键,贴近生活

在提炼论点的过程中尽量贴近生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注意:论点必须是一句完整的话。

片段一: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南飞。

1.分析片段中的关键词句:

和家人 看野鸭南飞 跋涉上百里

2.从关键词句中讨论论点:

和家人 美丽要一起分享

看野鸭南飞 拥抱自然就是拥抱美丽

跋涉上百里 为爱,我们需要(不怕)付出代价

片段二: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他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饲料去喂野鸭。

1.分 析片段中的关键词句:

儿子要喂野鸭 他听了很高兴 一家人喂野鸭

2.从关键词句中讨论论点:

儿子要喂野鸭 善良是孩子的本性

他听了很高兴 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爱心

一 家人喂野鸭 美好的行为是极富感染力的

片段三:十年后,当这家人再去时,却发现这里的野鸭只是高兴地围在他们身边乱叫,根本不再南飞。

1.分析片段 中的关键词句:

十年 野鸭不再南飞

2.从关键词句中讨论论点:

十 年 贵在坚持

野鸭不再南飞 物极必反

小结:抓住关键 ,贴近生活,形成一句完整的论点。

(二)角度多元,立意新颖

阅读整段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主要内容:

材料四: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南飞。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 。他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饲料去喂野鸭。十年 后,当这家人再去时,却发现这里的野鸭只是高兴地围在他们身边乱叫,根本不再南飞。

1.提问:面对野鸭不再南飞时,这家人会怎么想?

提炼论点:

A.溺爱使动物丧失本能。

B.我们对自然不能横加干预。 情感态度:否定

C.爱也会错。(错爱。 爱也要讲究方式) 新颖

D.利诱如刀。

E.改变,原来只需要坚持。 情感态度:肯定

2.提问:当严冬到来时,野鸭们会怎么想?

提炼论点:

F.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G.依赖只会葬送自己的生命。 情感态度:否定

H.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一味寻求帮助。

I.拒绝诱惑,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

小结:在分析材料时,要考虑角度的多元化,要努力使自己的论点新颖。

三、确立论点

“材料四”是供我们进行提炼论点训练的很典型的材料,经分析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诸多论点。然而,综合全段,我们发现,不是每个论点都对、都好。要确立论点,我 们必须考虑那个更贴近作者写这段话的本意。这段话给 我们的最主要感受是:这家人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因此,论点应在“A.溺爱使动物丧失本能。”“B.我们对自然不能横加干预。”“C.爱也会错。(错爱。 爱也要讲究方式)”三者中确定。至于到底确定哪一个,还要结合自身对相关素材掌握的情况、展开论证的难度等来考虑 。

四、作文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立论点,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日记和写作教案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作文训练

训练内容:

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

训练目标:

1、全面掌握记叙的六个要素

2、学会交代记叙要素的基本方法

3、初步学会写人记事的方法

训练重点:

1、 全面掌握记叙的六个要素

2、 初步学会写人记事的方法

训练难点:

怎样掌握写人记事的方法

训练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指导

教学步骤:

一、知识讲解:

(一)什么是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人叙事的文章。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一般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这“六要素”。

那么为何称之为“要素”?

我们知道,记叙文主要是记人叙事的,这“人”和“事”自然包括在要素中,而这“人”和“事”又必须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人”和“事”。如英雄刘胡兰是革命战争年代在山西从事革命工作的女共产党员;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奋战在大庆油田的劳模。没有时间、地点,也就无法记人与叙事。很显然,时间、地点是记叙文不可缺少的要素。要写人必定要写事,让人物在事件中凸现,在事件中丰满;写事件就必须交待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没有原因和结果,人们就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也就不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显然,原因与结果也是记叙的要素。

(二)怎样合理地交待时间与地点

交待时间与地点,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开头交待。

这是人们叙述时时常采用的方法。例如,《竞选》的开头:

五月的天气有点阴。

龟峰乡石坳村的村民选举即将开始,321位选民端坐在会场上。

开头把竞选的时间、地点交待清楚了,为下面叙述竟选场面作了必要的交待。

2.连续交待。

有的记叙文,因事件的发生、发展时间跨度大,地点在不断转移,需要连续交待。如《驿路梨花》中的几处交待:

(1)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花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2)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3)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说,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晨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1)段交待的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梨树林;(2)段交待的时间是第二天早上,地点是(梨树林)茅屋旁;(3)段是补充交待,时间是十多年前,地点是树林。这样连续交待,所叙述的事情就显得脉络分明。

3.间接交待。

对于时间和地点的表示,不一定直接写某年某月某日,某省某市某区,如“桃花开了”“枫叶红了”“天空出现鱼肚白”“几颗寒星还在泛着冷光”,它们分别间接表示“春天”“秋天”“早晨”“夜晚”等时间概念,还有如“雪域高原”“春城”“板栗之乡”,分别间接表达了“西藏”“昆明”“罗田”等地点概念。

(三)怎样合理交待人物与事件

1.人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外貌(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属正面描写。

A外貌描写。《背影》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日记和写作教案

全文共 2730 字

+ 加入清单

教案内容: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2.训练学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材料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写作时要注意客观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景,主观感情的抒发应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拓展思路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生动的记叙文的写作。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习法。

【教学安排】

1.激趣导入。

2.写自己最熟悉的:教师先举例子,然后让学生模仿,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3.写最动情的东西:让学生列举自己最动情的事。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布局谋篇。

5、学生自主确定写作的标题 ,完成写作任务。

【课时安排】 1课时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www.oh100.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调动情感,活跃氛围。

同学们:从蒲中走到长江初中,在这接近一年的教学旅程中,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支边教师,的感触就是长江初中的老师待人热情、友好,为人大度、豁达;长江初中的学生好学、守纪,具有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能力,但我也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那就是我不能常住长江,欣赏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就是长江初中一大群天仙般美丽的女教师。如果大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同学们可以毫不含糊的说:美就在我们同学的身边。那就是与同学们朝夕相伴的班主任——左艳霞老师。讲到这里,我有必要顺便的作一点解释,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没有来得及与左老师商量,但我相信左老师可以理解,因为有一首歌曲的名字是“爱你没商量”,我盗用一下,改为“喜欢作文没商量”,请同学们大声的说一遍:

“喜欢作文没商量!”

今天的作文指导课,请左老师容许同学们把你作为模特成为大家写作的素材。同学们好不好?

生齐答:好!

随即板书课题: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二、习作指导

( 一)(重点的突破)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明确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使我们获得了美好、愉悦的审美感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绘这个儿时乐园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长吟,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

教师问:如此细致的描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学生答:鲁迅先生熟悉那里的生活,百草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与熟悉,所以写起来充满了无尽的童趣。

面对我们大家再熟悉的班主任老师,大家的第一感觉或者说是第六感觉是什么?

学生回答:美丽。(教师随即板书:外表美丽)

那么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左老师是怎样的美丽?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我最欣赏的是老师脸上灿烂的笑容和非凡的气质。请同学们看我的描述:

每逢高兴的时候,左老师的脸上露出的笑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有如骤雨初歇时的朝阳,艳丽无比,灿烂极了!她的气质是如此的摄人心魄,犹如天际边飘忽的一抹淡淡的云裳。

师述:左老师的美丽令许多女同胞嫉妒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她还让我们这些同科的男同事的嫉妒,同学们能够猜到其中的一二吗?那就是她任教的八(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请保留此标记6)班的语文成绩第一名非她莫属,从来不谦虚的让我们尝试一下第一名的滋味。同学们说说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呢?

学生回答:工作负责,同学们喜欢她的语文课。

教师随即板书:内在美

师问:请一位同学起来讲述一件老师工作负责的事实。

生答:老师家住学校外,但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婆家在汉川,从不请假耽搁我们的一节课,作业批改认真——

师述:上面大家列举了左老师的很多值得写作的优点,但我想来想去,还觉得不够舒服,同学们光说老师的好处,但我觉得不尽然吧,比如前几天我在办公室碰见一个同学站在墙角处,在悄悄的流泪呢?这位同学能够站起来叙述一下事情的经过吗?

生述,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材料的价值,随即板书:(严厉,耐心)

2.教师举例,让学生明确作文要写自己最动情的东西。

师述:有了上面的材料,那么同学们如何将这些材料生动的表达出来呢?老师想将自己的写作体验毫无保留的告诉同学们。

教师朗读作文,学生思考: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生动?

我曾经在20年前,写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开花的课桌》,文章是这样写的:

有一天,我看到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以后,打碗花、紫地盯映山红、葛花……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孩子们穿过乡间的羊肠小道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花在手里。这些乡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无忧无虑地吹着麦笛,摇着手里的野花,沿着弯弯的小路跑着跳着,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小花枝绑在铅笔上,看上去,他象是捏着花枝在写作业。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第一节是语文课,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教科书的讲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循着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着一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便开始讲课,其实不必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上的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着一枝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梢上,插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跺步,听着孩子们清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再染了我的讲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原野。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诗句:"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身临授知求知的方舟(教室),面对朝气蓬勃的孩子,目睹课桌、讲桌上的野花,激-情难抑,遂下笔成文。身为教师的我,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汇自然世态、人情于一室,集采花、插花、爱花于一桌。于是文思喷涌,左右逢源,运笔随着激-情驱动的喜悦感挥洒自如,下笔有神。文章以"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为纲来驾驭激-情和所感,使之在教室里、在课桌上、在讲桌上、在孩子们的心灵上,表现出另一种更浓更深更有意义的春天美景,使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为什么我写的如此的好呢?(那是因为我写作的内容是我最动情的东西。)

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后明确:写自己最动情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基础薄弱如何进行英语四级写作训练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四级考试目的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基础薄弱如何进行英语四级写作训练的知识,欢迎阅读。

英语四级写作备考可分为四大步骤:

一、 背诵:

首先认真研究历年四级写作真题,重点研究2001年6月—2005年12月的11次真题,分析近年来四级写作的出题规律和考试重点,从语言、结构、 内容三大层面,认真研读经典写作真题范文:语言方面学习范文中的精彩词汇、词组、句型;结构方面学习范文的框架结构、内在逻辑、关联词、同义替换和代词替换;内容方面学习范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同时背诵精彩写作范文,要求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多多益善,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写作实力。历年英语四级六级真题 >>

二、默写:

背诵熟练之后默写下来,仔细对照原文,会发现你默写的文章与原文有一些语法、拼写、标点的区别,这些区别就是你的写作弱点,学习关键在于针锋突破,不要全面出击。这些弱点正是你在考试中扣分的原因所在,把这些弱点意义克服,分数自然就会提高。

三、 中译英:

首先将写作真题范文译为中文,或参考范文的正确译文,然后进行中译英的工作,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中文译为英文,最后对照英文原文,你会发现你的译文与原文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正是你写作低分的症结所在。同样的一个中文句子,仔细对比一下你使用了哪些词汇、词组和句型,原文使用了哪些,这样你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四、 写作:

进行完上述工作之后,在考前必须进行写作的工作,只有动笔写作,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可以写5—10篇真题或模拟题,模仿自己曾经背诵过的精彩词汇、词组、句型、框架和范文,写出一篇新的文章。最初不要求速度,但考前一定要进行模考,半小时写出一篇120-150词的文章。写完之后仔细修改其中的语言错误,将其改的更加精彩。

英语写作基础不太好的四级考生,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严格进行;基础较好的考生学习顺序正好相反,首先写作,直接写作英语四级真题;其次中译英,在研读原文之前,进行中译英的工作,译完对比,找出差距;然后背诵;最后默写。同时可以准备自己的写作框架,应用文和论说文分别形成固定的写法,积累精彩句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英语写作训练方法

全文共 2184 字

+ 加入清单

谈及写作训练,学生认为就是勤练笔,其实不然。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密切相关、相互渗透的。听和读是领会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读

“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一般而言,听和读的量必须数十倍地多于说和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方面,大量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增强英语语感,对英语写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找到写好文章的语感。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如英文报纸(《英语周报》、《21世纪报》)、杂志(《中学生英语园地》)、科普文章、书虫等(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读小说原著)。大量阅读是学生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强记忆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一种有效方法,非常有利于写作。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广,阅读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就越强。

二、多背

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异,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是不同的,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一些Chinglish(中式英语),而且有些语法规则也把握不准,谓语动词常出现“be+do”的错误形式或缺少谓语的现象。所以,背诵模仿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背课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让学生背诵部分课文,较长的文章选背一两段,下节课抽查背诵,或进行默写。《新概念英语2》中很多英语短文通俗有趣,我给学生挑选其中一部分让他们背诵、默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效。

(二)背范文

英语写作一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及开放性作文写作。我经过筛选,找出每种文体各五篇文章,同时,我也注重搜集一些好的范文和习作要求学生背诵。通过熟背精彩段落,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助于模仿。而且,通过这些范文,学生可熟练掌握各种体裁的写作技巧,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条捷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有内容可写、写得出来。

三、多写

除了以上对学生进行读、背训练,还要对学生进行动手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写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毕竟说和写是两回事。

(一)改写课文

教师可要求学生把Reading缩写成一篇一百字左右的短文,也可让学生把对话改写成记叙文(如项链),这也是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手段。一般在学完一个单元,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之后,再做这一步,让学生尽量使用本单元的短语句型,同时,也要学着套用背诵的句子。

(二)写英语周记

让学生写英语周记,这是很多老师训练学生写作的方法。有些英语写作不好的学生,往往不坚持写或应付了事。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督促检查。对学生的每篇周记,教师都要认真批改。周记不必拘泥于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开始可以写简单的几句话,要求学生多用学过的词组、句型,多套用和模仿。逐渐地,学生会写多些,也会越写越流利,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三)每周练习写一篇作文

教师挑选一至两篇习作打在投影仪上,师生共同修改,然后让学生将改写过的文章抄写在作文积累本上。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考前只要翻翻自己的“作文本”,即可胸有成竹,这个习惯一定要养成,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

(四)限时写作训练

近年高考试题包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高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3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作文,并且要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为达到这一要求,每届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应定期做限时写作训练。

四、多积累

(一)积累词汇

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尺”。《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是最基本的词汇,必须熟记。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每堂课都坚持让学生默写或听写单词,要求学生根据中文意思,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类和词形变化。这就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高考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避免了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

(二)积累句型

我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把重点句型记录在作文积累本上,随时翻看和背诵。如写观点类文章常用的Some share the view that...,Others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 that...,The advantages fa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As far as I’m concerned,以及常用到的定语从句、倒装句、非限、非谓、同位语、强调句型等。

(三)积累文章

学生背过的篇章、写过的作文,尤其是各种体裁的范文习作,要分类整理粘贴在作文积累本上,经常拿出来朗读背诵。我教过的学生,都积累了大量的范文习作,考试时可做到有备无患。

通过长期的写作训练,我狠抓学生基本功,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我所教班级在每次考试中书面表达平均分都在同类班级之上。总之,英语写作训练是综合能力训练之一,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达到。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有机穿插,这样才能让学生“下笔如有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三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2113 字

+ 加入清单

高三同学如何在考试当中用比较少的时间写出质量高的文章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建议百度一下结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

【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作文写作训练方法

全文共 3164 字

+ 加入清单

君不知作文灵感何处来,抓耳挠腮无文思;君不见绝妙素材随处有,旁征博引非难事。每一场语文考试中,最决定成败的无疑是作文--分数占比高,所需时间长,不定因素又太多。从审题破题到立意定论再到起承转合行文结论,步步惊心。然而大多数人从第一步便彳亍难前,解药在何方?

提高写作这件事儿,可小可大。大者,众所周知,150分钟150分的试卷中,唯独她,大笔一挥便耗你50分钟至70分钟不等,分数一出幸运者轻轻松松60分收入囊中,不幸者只能流着泪挥手告别20分,写作抢分水平一旦提高,语文战场便一举拿下;小者,作文提高在于平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及考场上审题破题行文时的灵光一闪厚积薄发。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些干得榨不出汁儿的平时积累与临场发挥中可以使用的一些小技巧~

平时积累:

1)练字

一张整洁的作文卷面能够在改卷老师看见你卷子的第一眼就给你打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分。当然整洁的卷面并不一定要求你出手就是极其标准的正楷瘦金,但至少你得保证你的字压着方格底线、左右留出十分之一的空格,上下占三分之二,避免字体低空飘过空格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避免用"大片横线涂抹错字"的方式改正错字、错句,用从左上到右下的斜线轻轻划掉需要更正的部分即可,一来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度,二来改正了错误信息确保心安,从而保证整体的观感美观度。平时写字随意惯了的人是无法在考场上突然就交上一份整洁的答卷的,所以平时练习时(无论哪一科作业),都应当强迫自己减少笔误,训练自己想好再下笔的慎重,并且避免用粗壮的涂抹修改错误信息。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考场上彰显出来。

2)多读多看多记多背

大家翻看满分作文集的时候,一定会发现许多满分作文无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共同的特点就是辞藻华丽,文笔或沉郁顿挫充满思想,或清逸俊秀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更有甚者,从开头到结尾时不时引一句古诗词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大家在为这些华丽的文风所倾倒时,有没有想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要想在考场中写出这样的文章,平时一定要多读多看多记多背多积累。

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怎样的风格,对症下药。喜欢古诗词且有一定改编兴趣的同学可以拿着唐诗宋词三百首隔几天背几首,然后把大纲必备的一百篇左右记熟理解透,背的时候就多联想联想自己遇到过的作文主题,看看哪几句可以用在哪几类主题上,再大脑中建立一个对应的突触,考场写作中就能够比较快地反应出可以用的古诗词了;喜欢沉郁文风的同学呢,平时刷数学理综刷累了换脑子的时候可以多看看类似的思想性的文章,经典如鲁迅、瞿秋白,流行如《特别关注》、《读者》、《意林》等杂志,均是取材的好原料。但涉猎一定要广,不要把自己局限在高考满分作文大全的桎梏里,这样不仅会给自己创造无形中不必要的压力,也会使得自己的脑洞无法推陈出新。

遇到自己触电的文段后,最轻松的法子就是准备一本素材本,剪下来之后粘在上面随时翻阅;也可以自行抄录背诵时常回忆联想,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将这些文字在脑中不停地反复,考场上即便大脑一片空白,也能在下笔时蹦出相应的灵感。

3)一天破三题,一周一文章

光说不练假把式,积累了许多素材输入,不提高输出也是无法提高能力的。我的建议是非高/初三的同学可以一周练三到五个破题,写一篇文章,高/初三的同学一天练三个破题,一周保证一篇文章。

破题怎么练呢?找到题库,审题,先审题目的中心思想,将思路尽可能地与出题老师贴近,找对最正确自己也最拿手的角度切入,尽量选用不落窠臼的分析方式列好提纲,写好标题,一道题的破题训练就完成了。不需要写出完整的文章,只写出标题、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这样的训练方式既能够提高审题速度避免选择困难症在考场上频繁发作,也能够节约写作时间提高写作练习的频率避免厌倦长时间枯燥的写作练习。当然,节约出来的时间勤奋的同学们也可以用来想一想每一个分论点可以用哪些事例,可以配怎样的古诗词句,可以用一段怎样有力的论述,标题怎样取可以更加抓人眼球打动人心。破完题一定要去看看标答是如何分析的--这就要求挑选题库时一定不能找那种答案是"略"的题库--努力让自己的思维往答案上靠,调试多了就校准了;有疑惑的地方一定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保证思维不脱轨。

每周的那篇文章可以从这几篇写好了的破题中选择,然后拿给老师看,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及时调整自己的审题风格,保证自己的思路在正轨上剑走偏锋,既有创新之处,又不会离题千里导致跑题丢分。这样也保证了自己连缀文章的能力不过快退化。

无论是破题还是写完整文章,时间都必须给予自己一定的限制。破题的时间可以限制在10-15分钟,完整文章的写作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把前面的基础题做好。当然,平时贵在"琢磨",琢磨的时间当然越长越好,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4)多开脑洞多联想,创造自己的事例素材库

前面说过要多积累素材多训练审题破题,闲来无事多"琢磨",联想的好处便在于此。如果说你记录下来的素材是珍珠,那么"琢磨"能够让你把这些珍珠磨成粉喝下去最大程度地提高你将文字连缀成篇的能力。在脑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每几个素材贴上属于他们自己的标签,一个素材往往可以用在多个主题之上,一个事例也往往有多个角度可以分析,所以,在脑中把这些标签贴好,就像建造一座"mindpalace",考试时就能够信手拈来不会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了,也再也不用依赖万能的李白杜甫司马迁了。

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是不容小觑的一个技能,许多理化生史地政的许多现象、事例都可以用在文章中,尽显理科生、文科生独有的风范和魅力,多用一用相关的素材也不愧对平时在文综理综上花的大把大把的时间嘛。

标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好的标题能够给人一种愿意读下去的动力,所以平时读书积累素材的时候,也可以多看看"别人家的标题"是如何抓人眼球的,自己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让自己的标题变得狂拽酷炫吸引人。

临场发挥:

1)审好题后即下笔切莫太犹豫

如果平时有了一定量审题积累,考场上审题就不会是太难的事情。确定分析角度找准立意写好分论点确定标题之后尽快开始写作,可以等灵感出现,但不要再立意上摇摆太久,否则选择困难症一定会把你逼到时间不够最后匆匆行文害了自己。记住,标题是考场作文的重点之一,能新颖不陈旧,但一定不能词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否则就还不如循规蹈矩地扣上一顶傻帽子然后凭内容出彩了。记叙文虽然不被提倡因为很少会有改卷老师有那个耐心去认真看你的细节和感情,但是如果有十足的保证确保细节描写能够打动人心,也可以试一试。

2)厚积薄发多用脑洞多联想

有了平时如此多的积累,到考场上想要厚积薄发也就不会太难了。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使得自己脑洞被强行压制没法调用,放轻松,多想想自己平时积累了什么记下了什么,灵活运用便好。当然,如果脑子里全是那些烂掉牙的万能素材,我只能说,少年,您还是多看看时事积累点素材再来考试吧。

3)九分力雕琢龙头凤尾内容不在话下

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想必不需要我再强调,但是不仅仅是开头和结尾两段。首段保证在一百字以内言简意赅地提出响亮的中心论点,结尾收束全文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当然也不需要我再强调。特别有必要说的一点在于,中间各论述段的开头和结尾也必须可圈可点,如果能适当地用上排比,保证对应的格式与字数,在宏大的论述气势中有条有理地把论点论述清楚是最好不过的了。格式一致的分论点在让你自己更好地组织语言的同时其实也能够让改卷老师更快更全面地掌握你的思路,这时只要你思路正确,改卷老师也就更愿意给你高分了。在有条理有逻辑有气势的开头结尾的帮助下,写好段落中间的几句话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看完了上述的"葵花宝典",是不是觉得平时"念念不忘",考试时才能"必有回响"?

所以为了提高作文,在考场上攻克下这一片核心战场,把平时的积累方法好好落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三元宵节的练习写作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我一回到家,就放下书包,迫不及待地赶到餐桌旁。啊!妈妈已经给我准备好了做汤圆的花生馅和糯米粉啦!我们赶紧把手洗干净,坐在桌旁,妈妈就急忙把糯米粉放在碗里,加了点水,揉了起来。不一会儿,妈妈就给了我一小团糯米粉,让我自己揉。于是,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揉了起来。过了几分钟,糯米粉就被我们揉成了粉团。

接着,我们就可以做汤圆了。我妈妈就把糯米团揉成了一长条,再把它掰成一段一段的,并搓圆。再捏成碗的形状,放上馅,又捏拢,搓成圆形。这样,一个汤圆就做好了。然后,我又学着妈妈那样,做了起来,第一个汤圆还做得好好的,后面几个就越做越不像样,越做越像一朵”花“,连糯米团都裂开了几条缝呢!为什么呢?原来是糯米团太硬了。于是妈妈就给糯米团加了一点水,搓了搓,这下,我觉得粉团软多了,做的汤圆也像模像样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汤圆终于做好了。

接下来的步骤,就该煮汤圆了。妈妈先把水给煮开,再把汤圆放进锅里,不一会儿,雪白雪白的汤圆就煮好了。煮好了以后,妈妈就把热气腾腾的汤圆端到了我的面前。我一看,哇!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啊!我赶紧夹了一个汤圆,不顾有多烫就往嘴巴里塞。”啊!真好吃,真甜!都甜到我的心窝里去啦!“我们一口气吃了一碗甜甜蜜蜜的汤圆,我吃的饱饱的,我觉得汤圆真好吃!我希望天天都是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基础训练五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我家的一个星期天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作文前列出提纲。

2.按一定顺序叙述。

3.把主要事情写具体些。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准备:教学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㈠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星期天你们家是怎样度过的?哪一个星期天你过得最愉快、最有意义?说给大家听听。

指导作文提纲。

1.这次作文的题目可以怎么定?(学生发言)

可以用“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也可以自己另外定题目,强调题目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来定。

2.选好写哪一个星期天以后,再想一想用什么题目,表达什么中心思想,材料怎样安排,然后列一个作文提纲。

㈢学生各自列作文提纲,教师指导。

㈣请几个学生读自己列的提纲,教师酌情评议指导。

㈤提出具体作文要求。

1.写作时要按提纲来写,做到有顺序。

2.把主要的事重点写。

3.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

㈥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训练写作技巧

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小编收集了如何训练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作训练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1.在写作“坚守”为题的作文时,王小跳想采用意象组合法来构思,但遇到了困难,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构思。

王小跳想运用三个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理想总不得施展的“落魄”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节操的爱国文人的例子。请你帮助他先根据文人事迹列出三个小标题,再附上名字:

[温情提示]联系学过的诗文来考虑,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2.这么多年的校园生活,你一定见过不少有趣的老师、有趣的同学,耳闻目睹过不少有趣的故事。请以“校园趣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自拟一个题目《》

(2)分别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

结尾:

(3)主体部分采用意象组合的方式,选取几件校园趣事组合在一起。试写其中一件事,并拟一个小标题。

[温情提示]题目和小标题要有特色,注意从“趣”上入手,语言生动些、幽默些最好。

3.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是现实景物的形象再现,又是人生哲理的精辟反映。珠贝历经痛苦才能孕育出光彩耀眼的珍珠,乌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变成锋芒四射的宝剑。非但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有这样刻骨铭心的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有相似的境遇和感悟。

请以“终于柳暗花明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阐明观点,还可以编织故事,但一定要使用意象组合的方法写作。

[温情提示]注意“终于”表明是长久的期待和漫长的过程,“柳暗花明”既是转化的结果也是曲折的过程,“了”则说明了最后的喜剧性结尾。采用意象组合法构思,可以把所写的曲折的经历或情节分成三至四个层次,每个层次设一个小标题或场景转换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作文写作基础训练

全文共 5408 字

+ 加入清单

越来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高中作文教学,已经迫不及待到不顾学生初中一人一事记叙为主的写作基础,也不等高中慢慢引导转变需要渐进的过程,直接在区统考就要求以议论为为主的话题作文。我的急就章是紧急作以下三项训练。实际效果又发现学生完全没有一般思想认识的基础,真正可见现在所谓合格教育的成效,和高中教学要求的“架空作业”。所以,再附上我以往整理常见话题作文论证角度举隅以供临考抱抱佛脚:

初高中作文的脱胎换骨

一、文章形式的革命——夹叙夹议

尽快脱离初中只重记叙,笼统归结的写法。高中的作文记叙只向最高水平开一条缝,你得复杂记叙,融情思与哲理于一炉,有最动人的细节和最精美的表达,巧妙蕴含深刻的思辨和无穷的回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不是学不会议论抒情的同学的避难所。所以,比自己多练议论,远比固守初中记叙的窠臼要有前途。高中的记叙必须简约,只提炼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内核,而尽量舍弃叙述的完整过程与细节。叙,惜墨如金;而起始学写议,应力求具体多点分析阐述。

二、文章立意的升华——深入浅出

叙完笼统归结是初中模式作文的又一通病,常常文章的结尾具有宽泛的普适性,而缺乏对文章应有之义作具体针对性的挖掘阐发,常常文章的“穿鞋戴帽”大到可以套在无数篇文章上,却没什么真正的思考。高中作文倘使还用夹叙夹议,也要对叙的材料反复推敲,找出几例可以统一在一个观点里的材料,就材料的不同侧面来评析议论,最后上升归结出恰当切题、言之有物的中心。

三、文章表达的提高——点睛生花

好的文笔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意蕴。描述中就渗透情思与评析,这是较高水平的表达。一般的叙议分段,也应注意所叙材料紧贴自己的议论,议论应采取逐层推进,前后分界,避免相互缠绕。但又必须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在文章中一定写好精心组织的关键议论,努力使文章多处呈现运用一定修辞的文采。

话题作文训练举隅

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还是要审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关键要读懂话题关键词的意旨,若给出导语提示,还应划出导语中包含归结的关键语词。一般初学者,首先要注意让这些关键词贯穿在自己作文的始终,统帅自己的文意。

规定“题目自拟”,一定不要用话题作标题。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落俗套。2、标题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

挑出十个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话题供临战训练选用:

1、以“快乐”为话题

2、以“理解”为话题

3、以“友谊”为话题

4、以“渴望”为话题

5、以“读书”为话题

6、以“信赖”为话题

7、以“幸福”为话题

8、以“关心”为话题

9、以“变化”为话题

10、以“家”为话题

议论文写作ABC

A.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总分式等。其中并列式是典型的横向模式,即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能够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横向并列式结构的优点: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要注意的几点:第一,要考虑分论点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第三,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第四,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最常见的并列式模块:排比开段,从一个大范围里几个不同侧面点去逐一分论;古往今来时间式:昨天—今天—明天,历史—现实—未来;远近高低空间式:个人—单位(班级、学校)—社会(国家、民族、国际、人类社会),或者倒过来,从社会到联系自我。

初学者也可以用正反对照式的两分法结构,为避免结构简单,论证不全面,建议在分论中再分论,来达到论证较完整充分的效果。

B.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层进式结构

议论文纵向层进式结构的基本特征: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一般说来,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问题的提出,一种倾向、一个观点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原因、现状的原因和将来的原因,探讨这些原因,就构成了论证的纵向角度。

所谓纵向论证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议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议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议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17页)只有恰当处理议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议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一篇议论文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这样,全篇议论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议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C.议论段落的基本构成

1.提出分论思考的问题:可直接立论,也可以用比喻引导。

2.或引证或解释分论的具体意思、理论出发点和依据。

3.例证,简约概述论据,仅陈述与自己分论相关的部分事实,大胆略去为人熟知的来龙去脉,具体过程。必要时可以堆叠多个有不同区别的材料,组成“集束炸弹”。也可以引用更详尽的理论论据来增加说服力。

4.对论据作必要的阐释,使之更贴近符合自己的分论角度;也进一步夯实自己的论述基础。

5.有力归论,使分论进一步有效发挥强大的逻辑力量。在例证和阐释过程中,可尽量多选用高一现已学过的多种论证方法,如对比、类比、喻证、假设推论等方法,努力减少对叙述的依赖性,增加有效议论的分量。

32个思品道德话题论证角度

1.爱国

论证角度:①爱国是公民的神圣使命②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③爱国要从自我作起④爱国不能盲目排外⑤爱国就不会为祖国的贫穷而悲观

2.改革

论证角度:①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②改革需要全民族的同心同德③改革不能不付出代价,忍受阵痛④改革要牺牲小我,顾全大局⑤改革才能最终消除社会弊端

3.法制

论证角度:①法制是民主的保障②法制之网必须疏而不漏③法制是约束权力的利器④法制的松驰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⑤法制的严厉是使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的捷径

4.教育

论证角度:①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先决条件②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投资③教育是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阶梯④教育在富裕之后更要重视⑤教育可以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5.廉政

论证角度:①廉政能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②廉政才能取信于民③廉政有且助于净化社会空气④廉政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公平竞争⑤廉政建设必须严格立法,强化监督

6.正义

论证角度:①正义代表着科学、理性和良知②正义是一种社会公正的体现③正义必须以强大的力量为后盾④正义是除暴安良的旗帜⑤正义是当今时代迫切的呼唤

7.爱心

论证角度:①爱心可以温暖人心,使社会充满浓郁的人情味②爱心奉献的回报就是享受到别人的爱③爱心可以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④爱心的丧失是源于社会的公正的丧失

8.竞争

论证角度:①竞争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创造②竞争能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③竞争可以增强人的危机感与挑战意识④竞争要遵守法律规则与职业道德⑤竞争必须具备顽强的斗志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9.美德

论证角度:①美德可以克制人欲,完善人类本身②美德可以获得别人由衷的信任和永恒的敬仰③美德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④美德沦丧中获利的人将成为别人沦丧美德的牺牲品⑤美德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迅速普及

10.财富

论证角度:①财富本身无善恶,关键看如何运用②财富追求的天性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③财富是满足高层次精神需要的物质基础④财富能给智者带来享受,却不能使愚者摆脱空虚⑤财富的获取不可逾越法律,损人利己

11.自由

论证角度:①自由是一种不能违犯法律的权利②自由的获得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③自由只有在安定的社会中才能真正享有④自由意味着对他人权利有尊重⑤自由被不正当地束缚就会压抑人的创造活力

12.真理

论证角度:①真理是最公正的历史裁判②真理的捍卫需要大无畏精神③真理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④真理道出容易,化为行动难⑤真理不怕批评,不能靠人数多寡判定

13.理想

论证角度:①理想远大的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②理想的实现不能耽于幻想,一蹴而就③理想的真谛在于追求的过程而不在追求的结果④理想的达成需要历经坎坷,埋头苦干⑤理想的追求应当与社会需要相契合

14.青春

论证角度:①青春的真谛在于心灵的年轻②青春是未来的奠基石③青春只有苦斗的义务没有消闲的权利④青春稍纵即逝,切莫虚掷光阴⑤青春的热情点燃时代精神的火炬

15.创造

论证角度:①创造是人才的本质②创造要有渊博的知识③创造要克服隋性敢于标新立异④创造力的萎缩导致民族活力的窒息⑤创造是苦思冥想之后的一种享受

16.多思

论证角度:①多思可以领悟人生,洞察社会,获得心灵的自由②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③多思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④多思与勤学相辅相成⑤多思使事业的成功事半功倍

17.才智

论证角度:①才智的本质特征是创造②才智善于与社会需要结合才能闪出灿烂的光华③才智来源于学习和实践④才智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决定胜负的利器⑤才智缺少了道德的规范将走向反面

18.求知

论证角度:①求知意味着给愚暗的心灵点起光明的圣火②求知是现代社会参予竞争、成名成才的需要③求知最大障碍是坐井观天,自命不凡④求知和思索结合起来才能融汇贯通,运用自如⑤求知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认识现实社会

19.实干

论证角度:①实干意味着不能光说不练②实干是通向成功的彼岸的桥梁③实干要力求巧干,避免蛮干④实干应有科学的指南和切实的目标⑤实干是对空谈的最有力的反驳

20.磨难

论证角度:①磨难是走向成熟的一个难得机会②磨难可以砥砺人的意志的性格③磨难是竞争社会里人所面临的一种挑战④磨难有助于正确认识自我⑤磨难中最需要坚定不移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21.自信

论证角度:①自信是竞争取胜的首要条件②自信的基础是智慧和才能③自信可以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④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⑤自信可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

22.进取

论证角度:①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②进取才能把握今天,创造明天③进取意味着超越平庸④进取应该准备有所牺牲⑤时取的黄金岁月是青春时代

23.探索

论证角度:①探索要有“吃螃蟹的勇气”②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追求③探索才能开创社会的未来④探索应该以科学的武器为指导⑤探索要不怕失败,敢于再辟蹊径

24.实践

论证角度: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实践是求知的最终目的③实践可以使理论更加完美④实践的成功以顽强坚韧的精神为动力⑤重视实践不能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25.勇气

论证角度:①勇气可以在竞争中先声夺人,占据主动②勇气不和智慧相结合是匹夫之勇③勇气不是盲目抗争,作无谓牺牲④勇气是突破模式、走向创造的心理基础⑤勇气意味着不苟且,维护人格尊严

26.乐观

论证角度:①乐观可以获得巨大的人生鼓舞②乐观的实质是正视现实,采取对策,走出困境③乐观的源泉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④乐观是满怀希望和危机意识的统一⑤乐观并不等于自我满足,安于现状

27.机遇

论证角度:①机遇偏爱才干超凡的人②机遇不能坐等而要去创造③机遇的把握要当机立断④机遇因人而异,不能盲目模仿⑤机遇的失去无须怨天尤人

28.志节

论证角度:①志节使人锐意进取,奋发图强②志节意味着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③志节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④志节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⑤志节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的精神支柱

29.奉献

论证角度:①奉献是社会责任②奉献的实质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③奉献要从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做起④奉献的精神来自切合实际的道德教育⑤奉献是竞争机制的补充和完善

30.友谊

论证角度:①友谊长存的基础是志同道合②友谊意味着一种责任,而不是一个机会③友谊的大敌是斤斤计较,嫉贤妒能④友谊范围的广泛是参予社会的一大优势⑤友谊的维护不能忽视适度的礼节

31.遵纪守则

论证角度:①遵纪守则是立身之本。②遵纪守则有利于安定团结。③慎独是遵纪有力保证。④加强纪律性可以无往不胜。⑤遵纪守则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3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作系列训练方法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提前写作能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提早训练,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应发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系列训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逐步提高,智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我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并在实践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提前写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写作起步早,难度自然大,但只要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教给作文方法,学生就不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一)师法生活

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训练写作技巧的方法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中英语写作的基础训练

全文共 4135 字

+ 加入清单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美国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在1967年在其所著的《评论方法论》里提出来的。所谓的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而言的,指的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之后得出来的。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变成一个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不只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它更加灵活方便,也更加科学有效。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的评估,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课堂。形成性评价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就必须依靠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运用来完成。

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首先,一般而言,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大致分为: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自己学习进程中的某个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评价。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尤为重要的评价方法,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尽力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主观积极地参与课堂,就自己不同阶段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进一步的目标,并在课程初期、中期及末期分别给予自己相对客观中肯的评价,以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

同伴互评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就某一活动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的评价。在同伴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同伴之间相互比较、竞争,相互取长补短,既增强了合作精神又促进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同伴互评作为形成性评价重要的方法之一,其评价形式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习评价的主体却是教师。形成性评价侧重过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该评价尤其重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共同参与度,而非教师“一言堂”。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好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量化标准,列好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核查表;其次,学生根据核查表才可有的放矢,对照核查表所列的内容一一检查,每节课后,客观公正地给予自己和他人中肯的评价;最后,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反馈结果,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纵向对比某一特定学生评价前后的差异,或者横向比较某一特定组别在同一活动中每位学生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以多种形式反馈给学生并提出整改意见。因而,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教师可适时调整评价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只有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评价方式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真正达到以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其次,形成性评价的行为评估工具有课堂观察、学生档案、座谈、问卷调查、访谈和对话周记等。如何运用以及怎样运用这些评价工具要根据所授课程、课程目标和授课对象等诸多因素做适当调整。

课堂观察是教学行为和技巧的基本方式。根据Genesee and Upshur(2001:79)的观点,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评估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换言之,教师应该评估促进或阻碍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评估一些特定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确定学生们欣赏哪些课堂活动和形式。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设计和学生需求的契合度。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观察,教师可掌握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学安排的可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或调整教学安排等,以提升教学效果。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can all be thought of as conversa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Genesee and Upshur,2001:136)。如上所述,问卷调查和访谈都可被看作教师和学生间的对话,访谈和问卷调查是相似的,但决定使用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对正式的会谈,这非常有利于老师对他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诊断学生在英语学习遇到的困难,为学生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获得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得到更多的进步。访谈和问卷调查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符合教学目标。

对话周记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另一种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因课程设置和班级规模的不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都相对比较片面,而对话周记则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师生间定期通信,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彼此的信任,又能解决学生的个案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为了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可及时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较好的建议和意见。

学生档案是一个综合各项评估功能于一体的评估工具。它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课堂变化且兼顾多种需要。如今,众多评价工具只把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而评估的责任和任务的则落到了教师身上。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一种评价工具能很好地管理学生活动并对其课堂行为负责。相比之下, 建立学生档案,需要学生亲力亲为;本着自我负责的原则,他们要更好地自我监督和控制,同时,在建档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见证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增强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形成性评价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众所周知,教育评估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英语教学的重点已从传播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多年来,在中国,人们只注重英语写作和阅读的能力的提升,而一直忽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多年来,教学评价已经被狭义理解为量化教学,而后进一步局限于教学测试。考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就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依据。而对于口语课堂,单一的这种评估方式和依据增加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少部分学生侥幸心理。考试成绩给学生很大压力,危害学生的发展,评估过程中,学生一直被动地参与,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当课程结束时,教师将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学生反馈,无法改善评估方法以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形成性评价源于诊断性测试。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过程性、目标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魏薇,2005) 鉴于终结性评价在口语测试评分中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大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受到了这种终结性评价的制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任务的是帮助教师监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如能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引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与测试中,建立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则会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测试的改革进程。

鉴于口语课堂的特点,为了克服传统终结性评价对于口语课堂的制约性,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相结合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由于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包含最基本的发音、词汇、语法能力还有语用能力、文化知识储备力等多项复杂的技能,而所有的这些技能无法在某一次测试中完全体现出来。因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相关学科、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而形成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教学,这种评价将教学过程分成了诸多阶段,学生可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就自己的学习态度、发音、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流利程度以及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行横向的同学互评和纵向的自我比较。一方面,横向比较可以找到彼此间的差距,互相帮助已达到各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可在整理学习档案的过程中,纵向比较自己前后阶段的学习情况,时刻了解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在教师和同学的辅助下,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逐项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另外,教师在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真实地参与并记录学生在各方面的真实水平。

其次,口语课堂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际。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口语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监控课堂活动、诊断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记录学生的表现等。学生则在各种学习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最显著特征是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堂,缺一不可。根据多数学生的关注点,学生参与确定研究目标、评分标准和英语口语的性能评估。因而,他们了解每一项活动的任务和目标,他们可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和工具,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能与教师积极互动,课堂上客观地评价自己、同伴和教师。这不仅是一种评价过程,更是学生回归自我认同感的方式。学生增加了学习自信,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亦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课堂反馈情况,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如此良性循环,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形成性评价,作为正常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有机部分,可以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提供与其学习目标相关的重要信息,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提高。形成性评价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将英语形成性评价与口语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稳步提高。通过采用具体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超实用高三英语话题写作素材---旅游

全文共 4722 字

+ 加入清单

铭仁园高三话题类作文常用短语与句型荟萃(一)----旅游&交通

本话题主要包括:1.旅游;2.描述一次旅程;

针对本话题,高考命题人员可能会从以下角度来命题。

1.描述个人旅游经历 2. 谈旅行中的不文明现象 3 .太空旅游、生态旅游 4.度假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5.旅游计划的拟订、准备及注意事项 一、话题常用单词

1. travel/journey/trip/tour n.旅游,旅行 16. a group/organized tour n. 团体游

2. travel agency n. 旅行社 17. a self-driving tripn. 自驾游

3. guiden. 向导,导游 18. destinationn. 目的地

4. flight ticketn. 机票 19. sceneryn. 风景,景色

5. passport n. 护照 20. disadvantage n. 不利条件

6. visan.签证 21. insurancen. 保险

7. identity card(ID) 身份证 22. interesting/ funny/ exciting adj 有趣的

8. tent n. 帐篷 23. enjoyable令人愉快的

9. camp n&vi. 露营 24. memorable 令人难忘的

10. hoteln. 旅馆 25. attractive/fascinatingadj 迷人的

11. necessity n. 必需品 26. boring/dull/tiringadj.无聊的

12. schedule n. 计划表,日程表 27. well-organized adj 组织有序的

13. tourist attractions/places of interest 28. convenient adj 方便的,便利的 /scenic spots/sights旅游景点 29. crowded adj 拥挤的

14. DIY tour n. 自助游 30. severe/seriousadj 严重的 15. space tourism n. 太空旅游

二、话题常用短语

1. go on a wildlife tour/a hiking trip

参加野生动物之旅/去远足

2. be on holiday/a trip to sp 去某地度假/旅行

3. see sb off 送行

4. pay a visit to sp/sb 参观某地/拜访某人

5. show sb around 带领某人参观

6. set out/off 出发,启程

7. check in 登记住宿

8. check out 结账退房

9.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have fun 玩的开心

10. broaden one’s horizon/mind 开拓视野

11. eich one’s knowledge丰富知识

11. experience foreign culture 体验国外的文化

12. join a tour group参加旅游团 三、话题常用句型

1. He who travels far knows much. 远行者见闻多。

2. Travelling can eich our knowledge.旅游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3. Travelling enables us to learn a lot that we cannot get from books 旅游可以使我们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4. It’s my pleasure to tell you how to get to the Great Wall. 我很乐意告诉你如何到达长城。

5. Welcome to Sichuan. I feel it an honor to be your guide. 欢迎来到四川。我很荣幸能够担任你的导游。

6. I will keep you company to visit numerous places of interest.我将陪你去参加许多的名胜古迹

7. A visit to Sichuan will be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到四川旅行将会令人难忘。

8.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Sichuan, such as…四川有很多名胜古迹,比如…

9. Sichuan is rich in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enjoys many world-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四川有很多景点,并且享有很有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

10. However, travelling may cause some problems. 然而,旅行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

11.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ays that people spend their holidays in the past decades. 在近几十年内,人们的度假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佳作欣赏

nick,将于八月来四川旅游,特来询问,有关旅游景点的情况,请根据,提供的要求写封回信,表示盼望他的到来

要点:1.旅游资源:许多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如九寨沟(海子: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都

江堰水利工程(2000年的历史,仍发挥作用) 2.相关信息: 气侯适宜,交通方便。

Dear Nick,

Im glad to hear that youre coming to Sichuan in August. Youve made the wise choice to travel here. Sichuan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enjoys many world-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such as Jiuzhaigou and 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cet.

Jiuzhaigou is well known for its beautiful lakes, of which the water is clear and looks colorful. It can excite visitors imagination. Another attraction is 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It was built over 2,000 years ago and is still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irrigation today. Besides, the nice weather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here can make your trip more enjoyable. Im sure youll have a good time.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ming.

假设你是李华,父母答应你今年高三毕业后去美国进行为期10天的观光旅游。请你给美国网友Lucy 写一封电子邮件,咨询以下事情:1. 不随团旅游的食宿、交通等问题。2. 必看景点与时间安排 3. 邀请她到中国观光。

Dear Lucy

How are you doingMy parents have just promised me to make a 10-day tour of America after my graduation from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summer, which will be a good chance for me to experience American culture and practice my oral English.

As I don’t like to join a tour group, could you please offer me some advice on where to stay, what to eat and how to travel in such a short time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tell the must-see attractions and the time arrangement. Your advice will surely make my visit enjoyable and worthwhile.

Welcome to China at your convenienc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范文二:文明旅游

有些旅游景点的文物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最近文明旅游的倡议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就“游客可付费在仿造长城上涂写留言”发表看法。

内容包括:(1)谈谈对某些人喜欢在旅游景点随便涂鸦留言的看法;

(2)对专门修一段仿造城墙让游客付高价留言的做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It is reported that tourists to China’s Great Wall can now leave their mark on a fake(伪造的) wall recently built near the real wall in Badaling if they pay 999 yuan.

In China, many visitors have the hobby of carving graffiti on places of interest, especially on some famous cultural relics. Last year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and found many people had left names and ugly words on the Wall, which destroys many historic bricks. In my opinion, such people should feel ashamed of leaving their marks on the great relics which were created by our ancestors.

So personally, I quite agree with this brilliant project though it has caused criticism from some people. The Great Wall would be ruined one day if we didn’t take any steps to protect it. The fake wall is a really good idea because it will protect our relics as well as making profits from the project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