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传统风俗作文【最新20篇】

春节的趣事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其中最有趣的要数放鞭炮。以下是“过年放鞭炮作文400字”,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浏览

7034

作文

122

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节日,非春节莫属。

春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从前,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来村里破坏,抢牛抢羊;村里人想尽办法也赶不走它。有个人无意中点燃一根竹子,竹子燃烧爆炸,没想到把“年”给吓跑了。从此,每到这一天都要放爆竹,贴对联。这就渐渐演变成了春节。

大年三十那天,我一早起来,就到小宇家玩。小宇正在刷牙,我就问:“今天是什么日子?”“除夕夜.”i小宇满怀自信地说。“答对了。”

到了晚上,该吃年夜饭了。“哇,”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因为桌上放了我最喜欢吃的饺子。可是,没有酱油,我赶紧拿来酱油,倒了点儿,吃一口美味极了!令我回味无穷;我一连吃了七个,可是我还想吃;但是,已经被吃光了。该放烟花了。爸爸随手拿了一个烟花。点燃了,“嘭”的一声,烟花半空中炸开了。烟花五颜六色,像一些小流星溅落人间,真美啊!

伴着这爆竹声,我进入了梦乡。我期待着明天睁开双眼的时候,春节来临,我会更开心。(结尾意犹尽,充满希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四川过年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成都的城乡。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成都“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山西过年风俗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知道满族吗?满族的来源可往上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两汉的挹娄,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和辽、宋江、元、明的女真人。这些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祖先。满族的服饰: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登高底花鞋。入关后在很长时期我国妇人流行旗袍。

满族的住房,一般际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花。东次间开门,也称口袋房,目的在于保暖。屋内北、西、南三面有炕,称万字炕。满族以西为上,西炕不堆放杂物,不坐人。在饮食方面,满族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适年过节吃饺子,除夕必吃手扒肉。满族重视礼节。最主要和常见的礼仪有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三大类。其中抱见礼是满族的大礼,满族打狗、杀狗,忌食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因为狗曾救过努尔哈赤所以满族不用狗。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直到解放前,在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和爱辉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持有萨满教,萨满祭祖、祭天是每年的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过年风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的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的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的时候,还是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过年的传统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哦,过年了!快乐的新年,美丽的新年,期待的新年,终于到了!

大年三十之夜,我们小孩是最快乐不过的了。晚餐上,有又甜又嫩火锅鸡肉,有又香又辣红烧猪肉,有又酸又辣鲤鱼,还有我也参与制作的蛋饺,等等。这么多美味,配上甜甜的饮料,真让我大饱口福啊!

吃过年夜饭,便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办得特别好。杂技的惊险使我的心惊险使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表演完后不住地为他们喝彩;笑话、小品的幽默有趣使我咯咯大笑,难得这么开心过,一个接着一个的表演使我想喝水都舍不得错过一秒钟!

在欢乐的联欢晚会中,十二点钟快到了,我也开始工作了,拿着焰火和鞭炮来到天楼上。在天楼上,真像在看一个露天电影,焰火在一个接着一个的表演着,拉开了漆黑的帷幕。快看这里,一个美丽花苞伴随着响亮地奏乐冲了出来,最后绽放成一个美丽的大菊花,留下的碎丝随风飘荡,变成了一闪一闪的星星。一声脆响有把我吸引过去了,快看那儿,一个闪着五颜六色的花苞把天映得五颜六色,最后一声巨响,真个天空照得通红,留下的碎花像雪花一样落下来,美丽极了!其它的小焰火也在四周助威,这里一声噼里啪啦,哪里有啾啾的响个不停,像星星,像流星,还像飞碟。这边也不甘示弱,接连不断的炮声在提出挑战,接着,一排打着转儿的流星过后,几个花朵同时绽放,有红的花,犹如一把火;有紫的花,显得那么高雅;有银色的花,像灿烂的珍珠。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四面八方到处在响,在绽放花朵,我都不知道看那儿了。不一会儿,整个城市浸在了乳汁一样的烟雾中。

这让我联想到现在世界上一些小国家不断的遭受其他大国的攻击,而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繁荣,多么伟大,才是我们得到一个安全、幸福的生活!我希望我的祖国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过年风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对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对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对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传统节日过年作文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夜,鞭炮声声烟花朵朵庆丰收;庆团圆,愿平安;全家欢聚共享美味幸福佳肴;让咱们心连心,快乐时时有;好运常常伴,事事皆顺心,生活更美满!鞭炮点燃好运,锣鼓荡起欢笑,幸福席卷万家,吉祥笼罩四野,小编带来春节作文祝福大家幸福美满!

命运的转盘让我成了世界的宠儿,我降生到了这个国度——中国,让我一领她的风采。

——题记

那在骨子里流转着的熟悉气息,将冰天雪地中尘封已久的热情一并带了出来: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股红色的暖流;永不磨灭的印记中总有一道吉祥的痕迹;古老泛黄的史册中总有一段幸福的历史——你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印记,九州上一种崇高的信仰,中国人的热情造就了你,大地上经久不息的不再是古老的历史风,你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信仰中,中华的精髓——春节。

一直以来,中国人嘴上说的春节一定是一种民俗,但不知不觉中,春节已在咱们心中扎根,成为了所有中国人一致的信仰。长达2080年的历史事实在告诫咱们,春节是咱们不可遗失的宝贵财富。春节,顾名思义,春天的节日

在经过了秋天的肃杀,冬天的沉寂,春天是一切生命重新复活的时候。仔细看,可以望见春天的迹象;行走在春节中,甚至可以嗅到春天的气息,泥土的香甜,青草的清香。风变得柔和了,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融化的冰的叮咚声,在敲击着沉睡的大地。这就是春节,生命的节日,复活的节日。是咱们中华的最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

虽然也经历过磨难。但磨难是新生的开始,磨难是春节在老百姓心中扎根的机会!1928年5月7日,国min党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废除旧历,使用国历,春节改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要废止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殊为不易。人民愤怒了,这一举动为国min党敲响了丧钟!他们错了,错在不知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春节不仅仅是个节日,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中国人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中国人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成为了民族的骨骼,国家的精髓!

在这个节日之风洋溢的季节,人们忘不了你,春节。你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升华到了国家的高度。你是燃起的希望,永存的信仰,不灭的信念!历史的车轮碾过泛黄的史册,唯一存下来的就是这股节日风,民族风,国家风!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烟花,是小孩子们春节最爱玩的。我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电光火花”,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电光火花”喷出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跃着,嬉戏着。不过,那些调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欢“电光火花”,他们喜欢声音响亮、刺激的“甩炮”。他们不时地从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声大响。如果你正好从那儿经过,肯定会吓得一个激灵,那些“小调皮们”则哈哈大笑。

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大礼花炮。当礼花炮点燃,各种各样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空中。有的礼花炮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菊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后变成大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春节的味道就在这烟花中绽放开来。

美食,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锅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锅中沸腾着,翻滚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地吃着,真是回味无穷。小孩们则一般喜欢吃年糕和冰糖葫芦。年糕软软的,甜甜的,拿起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令孩子们百吃不厌。红红的山楂裹上一层糖,串在竹签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响,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春节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看春节晚会和走亲戚是大家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吃过除夕团圆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幽默的相声、高超的杂技、神秘的魔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正月里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见面都相互说着祝福吉祥的话儿。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大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一边清点着“战利品”,一边心里盘算着这笔钱是用来交学费呢还是买文具,玩具呢?春节的味道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祖国,还是身在海外,春节的味道永远烙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春节到了,各处张灯结彩,都在为春节做准备。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根据习俗的不同,各地会显现出不同的风俗,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河北的春节风俗吧。

在河北,春节的时候最忘不了的就是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交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颗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会嚼到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还有就是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联、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河北还要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以上就些就是河北的春节习俗了,也许这里的风俗和你们那里是一样的,也许是不同样的,但都是春节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陕西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年,是一个捉弄各国传统节日。人们不管有多远,都要回去和家人团聚。我每次都会回 家,因为我感觉家里空气清新,热闹,可以和家人一起欢声笑语,最好的就是能放鞭炮。

大年初一上午,我们贴春联,挂灯笼,布置院子。首先,在墙缝上插了根小木棍,将灯 笼小心挂上。然后,贴春联,打开盒子一看,这次的春联有点不同:很大:大大方方; 很红:红红火火。最后,布置院子,嘿,我可没少花力气!我把有用的全部搬出来了。

虽然很累,但我这一瞧,把累全部抛在后头了。真不错,我也去别人家里看了看,我们 家数第一!没多久,到了晚上。

吃年夜饭,必备的习俗,这次可不同,以前都是定的饭店,今年爸爸亲自下厨,还不知 道爸爸的厨艺怎么样呢?没多久,就上了一大桌的菜,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动起筷来。

嗯,味道不错,看来爸爸也有点功底嘛。

该发压岁钱了, 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

每收到压岁钱我都会说谢谢, 这样别人也很高兴。

今年我可没少赚钱呢!太好了。

第二天,该拜年了,这不,跑到了姥姥家里。我也很高兴,能在这有个姐姐。我又赚了 一笔压岁钱。哈哈哈!过年都是开心的,美满的,快乐的,希望一年比一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陕北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过年风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领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炮竹呢!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要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每家每户都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大年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炮竹、买对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谁在新的一年里会走好运。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土家族过年风俗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土家族得几个节日。第一个是过春节,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得,称为“赶年”。

“赶年”得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得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

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第二个是赶年,“赶年”,或曰“提前过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动最丰富,民族特色最浓厚得一个节日。汉族过年,是腊月三十。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要提前一天;若是腊月大,为29天;月小,为28天。

若家里有亡人还要再提前一天过年,人们称之为过“赶年”。关于提前过年得来历,土家人有几种传说,但流传最广得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土家将士奉命出征到江渐沿海,参加抗倭,为不耽误战事,土家人提前一天过年,后取得“东南战线第一功”凯旋。过赶年便是从那时沿袭下来,让土家后人不忘记先辈得赫赫战功。

土家人过年时,要在堂屋神龛下摆祭品、敬家神、祭祖先。 我们土家族得节日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片寂静中,我们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发麻,不能动弹。这已经是海啸的第三天了,我们探险队的三个人可能要死在这里了,海风呼呼的咆哮着,把我们吹得瑟瑟发抖,好像在嘲笑着我们的无能,沙滩上无数被冲上来的鱼虾奄奄一息,大树也被吹的连根拔起,倒在了沙滩上。海上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滔天巨浪,痛打在我们身上,我们全身都是湿漉漉的。我猛然惊醒,用手支撑着又饿又湿的身体艰难的爬了起来,我身上倒处青一块紫一块的,还有许多血痕,衣服也划破了好几道口子。

当我来到另一个同伴身边,他已经神志不清了。但大海无情,不停地拍打着岩石,还不时发出鬼一般的恐怖叫声。再走几步,突然发现两个小鸟奄奄一息的躺在沙滩上,用着微弱的力气轻轻拍动着翅膀,嘴微微的冻着,还不时发出一声声哀嚎,两只小爪子也在不停的动着,眼睛一闭一合,试图重新飞起,与生命作最后的斗争,但没有成功,永远的闭上眼睛。

而我也就跟这小鸟一样,用着最后的力气在求生,在沙滩里努力地行走,希望我们能活着走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说到过年,大家首先会想到吃的。既然过了腊八就是年,那就从腊八粥开始说起吧!

以前,普通人家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人们会把大量的粮食都存起来,吃的也很节省。只有到了腊八这一天,人们才会把过去一年存的粮食都拿出来,煮成一锅粥。这也有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的美好寓意。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吃腊八粥已经成了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贴春联,也是过年的习俗之一。春联,是最常见的一种对联,由上联、下联、横批组成。一般来说,普通人家希望吉祥如意、万事平安;生意人希望财源广进;读书人希望芝麻开花节节高;老年人希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人们把对新一年的祝愿写进了一副副春联里,贴在门上,希望愿望得以实现。人们也会把福字倒贴在门上,有“福到家门”的美好寓意。

除了这些,吃饺子、守岁、放炮等,也是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传统风俗。让我们在这些传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习俗中,过一个愉快、美好的新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过年的传统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后来,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桂林过春节有几“怪”,如果你想听听,我就给你讲讲吧!大年三十的大年三十夜,各家各户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美味菜肴,还有许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饭、有粽子、还有年糕等许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饭菜都摆上桌了可是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饭,但是吃饭的时候鱼还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们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各家各户都会同时点燃鞭炮,大家都互相问候“新年好”,睡觉前我们都要吃一碗汤圆,它代表着各家各户美满幸福。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桂林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桂林,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传统文化过年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前,一到腊月二十三,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要高高兴兴的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新年,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打扫卫生,蒸馒头、炸丸子、炸年糕、煮肉,到了年三十,大家都要穿上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好不热闹,祝愿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健健康康。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叫年,十分凶猛,每到新年的晚上,就袭击村里的人,大家都很害怕,经一位仙人指点,只要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再放些鞭炮,年就不敢再来了,于是,人们纷纷照做,果然,到了晚上,年一看见门上的春联,吓得不敢再来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春联、放鞭炮,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为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是清明节,是扫墓踏青的日子。清明节是中国汉族的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我们也叫寒食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早晨天刚亮奶奶把我叫醒,她说清明节要早起。吃早饭时,奶奶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我莫名其妙地问,为什么吃饺子哪?奶奶说吃完饭去扫墓,饺子是祭拜祖先的。以前家里穷,一年都吃不上次饺子,自己根本就舍不得吃,只是祭祖和家里老人吃点,别人根本吃不着。桌上还有鸡蛋和葱。奶奶说清明节要吃鸡蛋和葱,这样小孩会更聪明的。我想让自己更聪明,吃了很多鸡蛋和葱。老妈却在一旁偷笑了起来……

饭后我们到山上扫墓,祭拜先人,踏青寻春。老爸说,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的内容,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今日我了解了很多清明的知识,我们中国有很多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四川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成都的城乡。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新年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成都“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过年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的家乡过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例如:放鞭炮、拜年、吃汤圆等,我也向大家介绍介绍我的家乡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啦!过年前,大人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许多鞭炮,而孩子们就在不亦乐乎地玩着鞭炮。到除夕那天早上,大人们要清理房屋,贴对联,还要在门上贴门神。清理房屋时,要把不用的东西统统扔掉,以示“辞旧迎新”。

除夕傍晚,要先去拜祭已逝的亲人,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这天晚上,除了一些比较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时,就要放烟花,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大家又要早早起来放鞭炮。吃过早餐,就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一般去别人家都是带两瓶酒。而主人就要拿出糖果、酒、小菜,和客人喝两杯。

到了初六初七,就会有戏班子来村里唱戏、舞竹马,精彩的很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的习俗,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土家族过年风俗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得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得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得当上这个家族中得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得,但是过年得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得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得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得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得主要目得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得新得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得守岁;⒊大年初一得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得打扫一次;⒋在新得一年之前,必须把欠得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得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得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得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