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住查理观后感电子版(汇编3篇)

老师布置的作业关于记住查理观后感电子版,你写完了吗?记住查理观后感电子版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

浏览

2659

作文

3

篇1: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开头,我以为这只是一部单纯的儿童电影,直到结尾才发现,这部电影的重点,是家人,是陪伴,是亲情,是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查理的男孩。他们家很穷,却生活得其乐融融。一次偶然,查理获得了一张可以去巧克力工厂参观的门票,他和曾经在工厂工作过的爷爷一起去了。

在工厂门口,他们遇见了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廉·旺卡,他是一个有着超高智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才,但他却缺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爱,来自家人的关爱。

旺卡总是独来独往,讨厌和任何人接触,尤其抵触家人,他甚至说不出“parents”这个词。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小时候那段与众不同的童年经历。

旺卡的父亲是个牙医,所以旺卡的童年,是在不停地戴牙箍中度过的,他没办法像其他小孩那样,随心所欲地吃糖,就连在复活节那天,他从别人家要来的一篮糖果,也全部被他的父亲扔进了火炉。

后来旺卡负气离开了家,再没回来,他的心底,从此没有原谅过他父亲。出走前,他的父亲对他说:“你要是走了,就再也见不到我了。”他没听,头也不回地走了。

直到遇到了查理,这个从小就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男孩。他带着旺卡,回家,去找那位旺卡从没想过要原谅的爸爸。

他们乘坐旺卡发明的会飞的电梯,来到一片白茫茫的,荒无人烟的地方。那不再是旺卡记忆中的样子了。四周全是雪,完全没有人住过的痕迹,除了,一栋由石砖砌成的,四四方方的建筑——那是旺卡的家。

一开始我以为,旺卡找不到家的,毕竟这么多年过去,又有谁会留在原地等待呢?然而老旺卡,他这样做了。尽管曾经的街坊邻居都已搬走,尽管那里已经成为荒地,旺卡的家,那个他再也没有回来过的家,依然原原本本地立在那儿,和它的老主人一起,等着儿子回家。也许旺卡再也不会回来,可他的老父亲依然期望着有一天,在旺卡失意时,想家时,能找得到依靠的地方,他能用他已经饱经沧桑、不再有力的双手,搂住儿子的头,对他说声:“爸爸爱你。”

天底下的父母,哪个不爱孩子,只不过每个人爱的方式不同罢了。我们总说爸妈对自己不好,不爱我们,是因为我们太幼稚,太固执,就像有句话说的一样:你不是担心没人爱你,你担心的是没有人用你要的方式爱你。我们总说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可以展翅高飞了,却从来没静下心来听过爸妈的唠叨,理解过他们的辛苦。真正的成长,是在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后,依然爱着他们。

希望我们都不要像旺卡一样,直到多年后,才恍惚发现家人的爱。希望我们都能在爸妈说爱我们的同时,也大方地拥抱他们,说声:“我更爱你们!”

影片的结尾,查理得到了一座巧克力工厂,而旺卡,他理解和获得了一件更重要的东西——家人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一个冬天。

威利?旺卡离开家,去追寻梦的影子。他抛下了孤身一人的父亲,让他独自守着那个,空荡荡的家。

后来的一天,威利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他真的成功了,赢得了万人的喝彩与掌声。可诺大的工厂里,只有他,只有他一个人。无数次的,他在深夜中惊醒。梦里,是他的父亲……他听见自己的心跳“扑通扑通”,喊出了那声他已很久都未曾说过的话“爸爸……”

有一天,威利意识到他终将会死去。“那这个工厂怎么办?”于是,威利选择了一个继承人——查理。人人都羡慕他,眼红他,嫉妒他。

可是,查理拒绝了这个“天上掉来的馅饼”。因为工厂与家人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他的心永远向着后者。

查理明明还小,可说这话的时候,流露出的是非这般年纪所有的坚定。他用眼神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家人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事物,他们是最重要的!”查理的心,犹如明镜般透亮、清晰与明白。

但威利,一个大人,在此刻却茫然了。他发现他好像从来都不知道于自己而言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陷入彻底的彷徨、迷惑与后悔当中……

不由得,我想起了自己。我又是否真的知道对我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追寻童年的尾巴,还是迎着曙光,奔向未来?是享受此刻的欢愉,还是努力奋斗,实现梦想?可,我的梦想又是什么呢?世界和平?国家发达?家人平安?然后我想到一句话,“如果不曾认真地年轻过,那就认真地老去。”这句话很有意思。当我们还青春,还有活力,充满激情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不“认真”。我们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又要追寻什么,梦想什么。糊里糊涂,半辈子,过去了。好了。终于我们知道重要的是什么了。可是,时间已经在岁月里刻下一道道不可磨灭的划痕,青丝也变成了白发,世事苍茫,物是人非,那些值得留念的人、事、物都不复存在了,我们也无力再去奔跑了。在最后的最后,只能“认真地老去”。

这,或许已是幸运的了。有的人,一生都不曾认真过……

萨冈——法国女作家。十八岁的她创作了《你好,忧愁》,从而成为法国最年轻的畅销书作家。但即使一个人拥有再多的才华,那也经不起消耗,何况她还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她选择了放浪形骸的生活,吸烟,酗酒,赌博,飙车,吸毒……做了很多是别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但她的心,是空的。终其一生,都不知道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但,另一个人与之相反。

邓丽君——歌声甜美,唱《甜蜜蜜》的那个女歌手。她在歌唱领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至今还是很多人对青涩的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事实上,她有哮喘病,根本就不适合唱歌。但她喜欢唱,那么她就要唱。从9岁开始,她每天7小时的苦学练唱,唱到喉咙充血。可她不后悔。因为唱歌就是她翱翔的翅膀,是她的梦想,是她最重要的事。

羡慕……羡慕她清楚这最重要的事;羡慕她为此而付出努力;更羡慕她从小就明白。羡慕……

但我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像邓丽君一样清楚最重要的是什么的人,可更多的,仍是在迷雾中行走的人。比如,刚步入青春年华的我们,刚涉足复杂社会的青年,每天忙碌着,为生活而烦恼的人……他们,你们,我们,也许都不清楚最重要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要努力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可以,我们要像查理与邓丽君一样,明白得早一点,更早一点,再早一点……那该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记住乡愁观后感

全文共 2173 字

+ 加入清单

记住乡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是一部以看得见的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

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将选取全国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梳理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于2015年1月1日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

记住乡愁第一集观后感

2015年元旦在“黄金时段”晚8点播出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看过之后,今天中午又看了一遍重播,觉得很好。

《敬畏之心不可无》是在我的故乡——福建培田村拍的。《敬畏之心不可无》,这个片名起得很好,给培田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了一个很好的解说。

拍这部纪录片时,龙岩市有关部门专程把我和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接去参加拍摄。为什么会叫我参加这次拍摄?我估计是编导看过我的《大屋碎影》一书或我的博客有关文章。我有一篇博文《培田传统文化要略》(曾在《闽西日报》发表过),谈到了培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崇礼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即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不崇拜天地不行。对先祖的尊崇,表达了中国人祖先崇拜和宗族血缘纽带的坚韧。崇拜‘君师’,君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师是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其关键是对师——圣贤的崇拜。这三条体现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特质。

培田正是继承传统,做到三个尊崇的典型。

培田的先人们崇拜天地,认真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培田村落的选址、建设很讲究‘风水’,事实上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后垅山的‘风水林’及河源溪上游的茂密山林营造了培田很好的生态环境。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讲究生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崇拜天地的结果。

培田人敬重祖先,培田民居建筑中,最主要最显著的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或堂屋,整个房屋布局都要服从这点,也由此形成了厅庭结合、以‘厅’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所谓‘九厅十八井’即为满足大家族多个祭祀空间而设定的。这里‘厅’指的是正厅或堂屋,正厅供奉的是公众的祖先,各偏房中的堂屋供奉的是各支房的先人。‘井’是为厅提供采光通风用的‘天井’。

培田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先上一炷香,因此厅堂香火是常年不断的。逢年过节,杀一只鸡,买回几斤肉,首先要供奉在厅堂的神桌上,让祖宗先‘品尝’。每年除夕,厅堂上都要挂上祖先画像,没有像的要换上新写的有历代祖先名字的红纸。

传统的‘祖宗崇拜’和血缘关系纽带形成了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培田小社会即由此来实现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在他的《闽西客家》一书中,写到道德风尚:‘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贵重于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培田人当然也是如此。其实这个值观不单是闽西客家人所独有,而且还是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之一,‘尊师重教’即是‘礼之三本’之一。当然,以儒学为主导的所谓‘教育’除了‘读书做官’之外还有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所谓‘修、齐、治、平’。延续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孰是孰非,至今难以论定。

培田人尊师重教,由来已久。培田历史上经济条件较好,有钱的族人热心捐助教育,并有鼓励上学的奖励机制,使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南山书院’也名声远扬。

培田,这一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院,留给人们研究思考的空间是很大的。有人说培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的确如此。培田何以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有‘好大一片屋’,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敬畏之心不可无》这部记录片中,上述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解说、补充和发挥,用“敬畏”代替“尊崇”,是十分高明的。

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尤其是敬畏天地(大自然)、敬畏祖宗、敬畏圣贤。

我们曾经鼓励过“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敢于“战天斗地”,敢于“无法无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为纲,全部砍光”,破坏了生态平衡,最后,我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才知道人应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天人合一”,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我们曾经把孝敬祖宗和有关道德标准作为“封资修”来批判,推崇“亲不亲,阶级分”,毁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当下许多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才想到了,人性的败坏,道德的滑坡才是最大的危机;

我们曾经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提倡“大老粗为荣”,批判“师道尊严”,批判“学术权威”、“技术权威”,后来,我们尝到了苦果,再后来,我们把文化和教育变成了“产业”,又造成新的问题……至今,这条路如何走向正轨还很艰难。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敬畏之心不可无”,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它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空间。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好大的“一片屋”,是很重要的,挖掘、保护和恢复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

央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值得看看。

更多热门搜索的观后感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