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图看懂人口计生政策(精选7篇)

褒义词是情感词语的一种,俗名“好字眼儿”,又称“褒词”。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图看懂人口计生政策,欢迎来参考!

浏览

4881

作文

7

篇1:人口与计生法修改:“全面两孩”将有统一时间表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单独两孩”政策通过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并未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做出修改,而是通过了一项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为“单独两孩”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可生育子女数,现行人口与计生法是这样规定的: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前述的决议通过后,各地纷纷出台具体办法,推动“单独两孩”实施。但由于细则出台时间不一,各地开始启动的时间先后也不一样。

此次“全面两孩”政策,不再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意味着计生领域基本法的表述必须作出相应修改。记者了解到,这意味着当法律修改实施后,“全面两孩”在全国也将按照统一时间表落地。

此前,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曾公开表示,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全国多数省区市都能够具体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口专家:建议制定鼓励政策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多位专家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不会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

人口专家、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认为,全面放开“二孩”不会造成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这是因为社会转型对生育起较大制约影响,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生育率下降是个必然趋势。他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生育观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的成本有了极大的提升,导致人们生育意愿大大降低。

姚美雄呼吁,由于养育子女的成本大幅提升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人们生育意愿已大大降低,今后要制定扶持鼓励二孩的政策措施,立即废止社会抚养费征收。要加强对高龄育龄妇女相关生育知识的宣传和抓好高龄产妇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妇幼医疗人员和设备投入,提高对城乡幼儿园的投入力度。据新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盘点: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变迁史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9日讯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变迁

1953年8月 政务院批准了卫生部关于《避孕及人工流产法》。

1955年3月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

1957年2月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当年,马寅初提出了他对人口问题的主张,发表了“新人口论”。

1962年底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

1971年 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提出:除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外,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1973年 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上,提出了“晚、稀、少”的口号。

1978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计划生育提到国策的高度。

1979年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0年 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0年9月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婚姻法》,第十二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1982年12月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本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符合特殊情况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这其中就包括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情况。

开放时间表

2014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所所长、首席研究员马旭3日在接受采访称,“全部放开单独二孩没有时间表”,预计今年全国共计有20多个省份实行“单独二孩”政策,由此产生的每年新增新生人口不会超过200万,对整体公共服务有一定压力,但压力不大。关于“全部放开单独二孩”,马旭表示“要慎重”。

2014年10月,有媒体报道“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向所有夫妇放开二胎政策”,国家卫计委回应称,目前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胎的时间表。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栏目采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称,中国可能在两年左右时间内向所有夫妇放开二胎政策。报道还称,放开二胎政策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调整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好处。

此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国家卫计委回应称,目前国家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胎的时间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口: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合国情顺民意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计生办计生助理周颐说:“大家都在谈论二胎生育话题,我第一时间做的工作就是核实全镇育龄妇女的人数,并统计有二胎生育意愿的家庭。”

周颐说,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做起来难度很大,在新政策出台后,计生工作者得学透政策,然后将政策传达到每一名育龄妇女家庭,计生办的职能也要由以前的管理向对育龄妇女提供服务指导转变。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是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作出的积极回应,对于解决中国劳动生产力不足、老人赡养负担等社会问题都有极大的针对性。”鞍山市铁东区泰昌社区居民李伟说。

朝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李金生说,这次生育政策调整,合乎国情,顺应民意,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朝阳市的实际情况看,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符合朝阳人口与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大多数家庭生育意愿的需求。朝阳将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落实工作。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允许普遍二孩政策:或新增人口800万

全文共 30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预示着计划生育政策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以及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等。其中,生育率过低成为谈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多位人口学专家向澎湃新闻表示,全面放开二孩是生育政策调整的进步。据多位学者的测算,全面放开而后新生儿的出生峰值可能在2017年到来,最乐观的估计新增人口峰值不会超过800万,对于提升生育率、扭转中国人口形势的作用可期,具体效果仍有待观察。

每年或新增人口300-800万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政策推进,官方的解释是为了避免生育堆积,平稳突进政策。

今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根据2011年的数据,中国大概有1.5亿独生子女家庭,这些都是“全面二孩”的目标人群。

他分析,如果1.5亿个家庭中最终只有50%-60%的比例生育二孩,出生人口规模依旧会很大。选择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先实行一段时间“单独二孩”政策,可以先释放一部分生育能量,从而实现政策平稳的过渡。

根据官方最新信息,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共有1100万对,全国各地启动时间不等,到2014年末有107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所占比例只有目标人群的十分之一。

人口学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告诉澎湃新闻,“全面二孩”实施后可能在2017年出现生育高峰。他预测,“全面二孩”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估计中值为500万。他的预测是基于人口普查和近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使用人口预测模型得出的。

但黄文政也从其他角度粗略地解释了他的估算。他提到,在1.5亿生育了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在0—15岁的家庭大约有7000万—8000万,这部分家庭应该是符合生育二孩政策并且年龄合适的生育主体。这其中,再除去符合“单独二孩”和农村“一孩半”政策的独生子女家庭,最后可能有6000万左右可能受益于“全面二孩”政策。

按照“单独二孩”第一年的申请比例和最终实际出生人口来判断,“全面二孩”后新增年出生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中值为500万。加上目前每年1700万左右的出生人口,2017年出生的总人口在2000万—2500万之间,中间值为2100万。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认为,“全面二孩”并不会像此前有关部门担心的那样,每年增加的出生人口最高估计只有600-700万,加上目前1600万左右的年出生人口,年出生人口峰值在2200万左右,但这样的水平预计只会持续一两年,很快就会一路走低。

独立人口学者、《人口危局》作者何亚福的观点更加保守。他估计第一年申请的人数可能只有600万左右,而实际出生的可能只有400万左右。何亚福的结论依据公开数据和“单独二孩”的申请比例测算得出。

黄文政告诉澎湃新闻,从2015至2025年10年间,24至29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将从7387万降至4116万,这意味着10年后即使生育率保持不变,出生人数也将萎缩接近一半。

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

如果从1980年“一胎化”算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5年。相比当初担心“人口爆炸”,今天中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生育率过低、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青年占比下将等问题已经成为共识。

按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郭志刚的研究,自1995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就处于不足1.5的低水平,远低于官方口径1.8。而出生性别比自1982年就偏离正常范围。

人口学界认为,中国的生育率维持在2.2左右才能保证世代更替平衡,生育率过低将导致人口负增长。出生性别比失衡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随着生育管制政策的持续,生育率持续走低。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当年生育率为1.18,如果再加上漏报的数据,学界普遍认为仍在1.5以下,远低于世界2.5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治理性别比失衡13年,依然未将其拉回正常值。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告诉澎湃新闻,学界呼吁调整人口政策由来已久,学者们在2004年、2009年和2014年进行过3次影响较大的“建言”。2004年的“建言”就提到,中国应实行“分类实施、逐步放开、两步到位、平稳过渡”的人口政策调整方案。每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不少人提交相关建议。民间的呼声更是不计其数。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相应呼声,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人口政策的调整迈出重要一步。

公开信息显示,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共有1100万对,全国各地启动时间不等,到2014年末有107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所占比例只有目标人群的十分之一。截至今年5月底,申请生育二孩的人数也只有13%左右。呈现逐渐走低趋势。

郭志刚说,这一结果另许多学者都没有想到。之后,全面放开二孩的呼声持续高涨。

诸多信号显示政策获将调整

今年初开始,有关“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就开始流传。在国家卫计委举行的历次新闻发布会上,何时全面放开二孩生育被频频问起,卫计委的回答则偏保守。

今年4月,一条“全放开‘二孩’生育已报国家通过并认定,预计在5月份之前将下发红头文件到各级政府”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平台传开。澎湃新闻记者向国家卫计委核实,宣传司司长毛群安称“没有这个可能”。

7月10日的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首次对“全面二孩”表达明确态度。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称,“我们现在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抓紧推进有关工作”。

7月底,有媒体报道国家卫计委正在对全面放开二孩等工作进行评估,最快年内可以实行。10月底,一份《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报告》据称已上递到决策层,该报告建议立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份报告实际上递交给了国家卫计委,并且是在国家卫计委要求下进行调研撰写的。他说,这种情况很少见,显示决策层已经非常重视这一问题。

10月26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制定“十三五”规划刚要,这也成为“全面二孩”的期待所在。一位渴望生育二孩的70后母亲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几天她每隔几分钟就要刷新一次新闻,甚至因此失眠。她已近40岁,“不能再等了”。

近几日,多位人口学专家告诉澎湃新闻,十八届五中全会可能将有重大人口政策调整信息释放,“只是看怎么表述了”。

人口学专家易富贤分析,按照以往的政策发布惯例,全会的“公报”主要谈党的重大方针,有关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可能将在随后两天的决定中公布。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当天,新华社发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未提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社会改革事业创新”部分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易富贤分析,这次会议的信息发布很可能遵循此前的规律,预计在11月2日前后,会有较具体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信号发布。>>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全文)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十三五”计生规划出炉:2024年总人口将在14.2亿左右

全文共 1616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外公布《“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针对2020年前中国的计生事业发展制定出明确路线图,其中包括,到2020年全国总人口在14.2亿人左右,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8 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2以下,等等。

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多少?

——预期性目标14.2亿左右

对于未来的总人口数量,此次出台的《规划》提出了预期目标,即到2020 年,全国总人口在14.2亿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长率在6‰左右。另外,到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预期将从2015年的1.6左右提高到1.8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数约为13.75亿,这也就意味着,“十三五”时期总人口数量预期增长空间在4500万左右。

出生人口性别比将有什么变化?

——到2020年降至112以下

“十二五”时期,中国计划生育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从117.94下降到113.51。依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一步下降到112以下。

据了解,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107之间。

《规划》提出,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建立全国集中整治“两非”( 非法性别鉴定和非法人工流产)专项行动、部门配合、区域协作长效机制,依法打击“两非”行为。

另外,还要加强执法监督,健全监管制度,建立“两非”违法机构和人员信息库,研究建立联合惩戒制度。健全考核评估办法,加大对重点省份的督查指导力度。继续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两孩政策实施如何保障?

——合理配置妇幼保健等资源 妥善解决延长生育假待遇保障

《规划》将“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列入了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要加强部门协同,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院、普惠性托儿 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增强社区幼儿照料等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服务设施建设。

在休假制度方面,《规划》也提出,推动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妥善解决延长生育假、配偶陪产假等奖励假的待遇保障。

生育服务水平有何改善?

——将加强再生育技术服务保障

在提升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将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

《规划》还强调,要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此外,《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将加强再生育技术服务保障,鼓励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置再生育或高危孕产妇门诊。

计划生育家庭能享受啥政策?

——在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予以倾斜

《规划》提出,要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在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

另外,《规划》还强调,要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档案,全面落实联系人制度,协调完善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扶助关怀政策,不断提高这些家庭的生活水平。

未来计生工作怎么干?

——加强村级专干队伍建设 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

对于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规划》也制定出了详细的路线图。

《规划》提出要健全乡级计生办或设立卫生计生办,按照常住人口比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强化计划生育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

另外,要加强村级专干队伍建设,协助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做好人口信息统计以及承担健康教育等相关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工作。妥善解决好村级专干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

《规划》明确,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十三五规划人口政策热门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将于10月26-29年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此次党内高级代表会议上,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即“十三五”计划,将成为各界媒体聚焦的重点。

制定“五年计划”的做法沿袭自苏联式计划经济体系的传统,并在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主导之后仍得到保留。该计划具有全面性和包容性,涉及到国家建设的几乎每个方面,从经济到外交政策,从军事到环境。而三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职时就曾承诺: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小康社会,这意味着人均GDP和收入将在2010的水平上实现翻番。因此,“十三五”计划也将对上述目标的实现给出具体的框架。

今年的聚会有五个令人期待的关注点点:

下调经济增预期

经济增长放缓被习近平的政府称为“新的正常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 其经济增长目标首次设定在7%以下。不过,为了达到习近平2012年做出的人均收入翻番的承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至少仍为6.5%。

绿色环保

当前五年规划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篇幅主要涉及到了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与这种趋势很可能会继续。预计每单位GDP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将下调16%以上,并将首次引进PM2.5排放的目标。PM2.5即污染空气中的细粒子,这被认为是的最大的健康风险。

放开二胎计划

中国出现人口危机,现在迫切需要更多的孩子。数十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可能最终被取消。2013年12月该政策的放宽没有达到每年增加200万人口的目标,而就业年龄劳动人口的下降,也使得人口政策进行调整的压力变得更加。

创新经济

过去的5年计划中,研究和发展未达到GDP的目标比重。习主席不能忽略这一点,如果中国想提升价值阶梯,以及他领导的团队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虽然研究和发展占GDP的比重不太可能达到2015年2.2%的目标,但是该会议希望未来五年中能达到2.5%到3%的目标,能缩小日本3.5%和韩国的4.2%的差距。

具有挑战的一带一路计划

习近平一带一路计划可能在此次会议上重点讨论。“一带一路”是沿着古代贸易链接亚洲、欧洲和非洲60多个国家的一项规划。

这是习近平批准的经济和地理计划。三月公布的国家发改委会议上期待公布更多细节。

中国引领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丝绸之路基金将是关键,其将促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新疆、 广西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提供海外市场来吸收中国钢铁、水泥、化工庞大的产能过剩。

中国政府高层倾向于设置相当适度的发展目标: 在过去的五年规划,即“十二五”计划中,主要指标有90%以上都达到,包括7%的经济增长,创造超过4500万新的就业机会,促进服务部门发展等等。

会议结束后,政府将就其关键点发布公报。新五年计划草案将在约两个星期内完成。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