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励志成语及故事800字【通用20篇】

想起从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把课文《尊严》一口气读完,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励志成语及故事800字,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4361

作文

1000

篇1:声色俱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声色俱厉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朝赵璘的《因话录》卷一《宫部》。

声色俱厉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朝赵璘的《因话录》卷一《宫部》。

唐德宗时,翰林学士韦绶忠于职守,成为德宗非常信赖的大臣。翰林学士是皇帝最亲近的顾问秘书官,经常住宿于内廷,奉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等的文告,有“内相”之称。韦缓担任这个职务后忙于公务,时常一个月也不能回家一次,自然也无法照顾老母。

韦缓因自己不能对老母克尽孝道,因此内心感到非常不安,几次向德宗提出辞呈。但是,德宗少不了他,一直没有予以批准。直到他一直干了八年,身体越来越差,德宗才同意他辞去职务回家休养。

韦缓的儿子韦温,是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孩子。他十一岁就考试合格,被补授咸阳尉。后来他升迁到监察御史。他很孝顺长辈,父亲因病辞官回家后,他也跟着辞职回家,一心服侍父亲,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

韦缓临终前,谆谆告诫韦温说:“内廷是一块是非之地,你千万不能当翰林学士。一不小心,就会遭致杀身之祸。”

韦温含着眼泪表示,一定牢记父亲遗训。韦缓去世后,韦温担任过许多官职,当时文宗皇帝执政,他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韦温为翰林学士。

韦温铭记父亲遗训,几次恳切地向文宗辞让这个官职,文宗不理解,韦温为什么如此固执地辞让这个对旁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官职。经过再三询问,韦温才表示,他不能违背对父亲许下的诺言。

后来,文宗对身旁的大臣说:“我想重用韦温,他每次都坚决回绝,难道没有他就不行了吗?”

文宗说这话时,声色俱厉(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在旁的一位大臣见他这样发怒,怕对韦温不利,便劝谏道:“陛下,韦温虽然如此固执,但他是遵承父亲遗命,也是一片孝心请陛下成全他。”

文宗不以为然地说:“韦缓不让其子当翰林学士,这种遗命是乱命,怎么能成全呢?”

那位大臣再次解释说:“韦温连父亲的乱命也能遵承,这说明他的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文宗听他这样解释,才渐渐平下气来,并取消了对韦温新的任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惴惴不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惴惴不安

【拼音】: zhuì zhuì bù ān

【解释】: 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成语故事】: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死于公元前621年。穆公死后,秦国决定用177名活人殉葬,其中包括子车氏家族的奄息、仲行、于虎三人在内。这三人才能出众,对秦国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深受百姓爱戴,如今却要无辜被活埋,秦国人对他们无限同情,对统治者这种灭绝人性的暴行十分憎恨,他们无可奈何地创作了《黄鸟》一诗,来表达他们的悲哀和愤恨之情。这首诗保存在《诗经·秦风》里。它一共有三章,第一章写道: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湍湍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它的大意是说;黄雀瞅瞅叫凄凉,一齐落在酸枣树上。谁跟穆公去从死?子车奄息好儿郎。这位奄息人人今,一百个人比不上。走近墓穴要活埋。全身发抖心里慌。那老天为何不睁眼,杀这好人不应当!如果可以赎他命啊,愿用百人来抵偿!第二章写道;“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瑞惴其?、彼苍老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它的大意是说:黄鸟瞅嗽叫凄凉,一齐落到桑树上、准随穆公去从死?子车仲行好儿郎、这位仲行人人爱,一百个人难比量、走近墓穴要活埋,全身发抖心里慌、那个老天没长眼,杀我好人太荒唐!如果可以替他死啊,愿用百人来抵偿!第三章写道;“交交黄乌。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于虎。维此于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傈、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的意思是:黄鸟瞅瞅叫凄凉飞来落在荆树上、谁跟穆公去从死?子车于虎好儿郎、说起子车?钢虎啊,百人相比没他强、走近墓穴要活埋。浑身颤抖心发慌、叫声那个老天爷,杀我好人不应当?如果可以赎他命,愿死百次来抵偿!

“惴惴其理’这句诗,后来发展演变为成语“惴惴不安”惴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天罗地网的学生成语故事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罗”是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包围得非常严 密,无处可逃。

元代的李寿卿创作了一个杂剧,名叫《伍员吹萧》,说的是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楚平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一次,他奉命到 秦国去给太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平王把她留 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办。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 丑闻。

太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伯他今 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平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 够,费无极又怂恿平王把太子华建送到城文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 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 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 儿子费得雄即将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杀掉。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平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 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见了伍员后,他谎称平王因伍 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 “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 费得雄装模作样他说: “你们伍家好生兴旺,有哪家比得上!” 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 痛斥道: “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他说我伍家兴旺!”

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 人。 伍员愤怒他说: “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 言,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 费得雄这才无话可说。伍员痛打了他一顿,弃官而走。

后来他来 到吴国,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萧唱曲,终于被吴 王请去,当了吴国的大夫,促使吴国战胜楚国,为父兄报了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的原文

李白少读书①,未成②,弃去③。道逢老妪磨杵④。白问其故⑤。曰:欲作针⑥。自感其言⑦,遂卒业⑧。

《潜确类书》

铁杵磨成针的注释

①少(shào)少年时候。

②未成没有完成。

③弃抛弃。

④老妪(yù)年老的女人。杵(chǔ)棒。这里指铁棒。

⑤故原因,缘故。

⑥欲想要。

⑦感其言被她的话所感动。

⑧遂(suì)于是,就。卒完毕,结束。业学业。

铁杵磨成针的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西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著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势如破竹:表示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有时也用来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杞人忧天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杞国人担心天要塌下来。比喻没有根据的忧虑是不必要的。

出处

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故事

从前,杞国有个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天要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旷野上,心想这时候天要是塌下来,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肯定会被砸成肉饼的。他躲进房屋里,又想天要是这么一大块地砸下来,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吗?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压到自己头上来了吗?

他像一头丧家之犬东奔西逃,突然,他发现路边有个山洞,赶忙爬进洞里躲起来,这下他彻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观赏洞外的风光。有蓝天、白云、绿树,心情舒畅极了。但他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来不把洞口堵死了吗?暗无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饿死。他赶忙窜出去,连滚带爬地来到大路上。天瓦蓝瓦蓝的,几朵白云悠悠飘过。看见天离地面还很远,一时半时还塌不下来。这样想着,他才放心走起路来。

走不多远,到了一块洼地,突然,他惊叫起来:“这块地不是陷下去了吗?”他拼命似地大声叫喊,就越觉得陷得深。他没命地往高处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坐到一条路上,连连说:“真险,真险。”

前面一条石子路,大风过处,尘土飞扬,他赶忙闭上眼睛,不料,脚踩着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为地动起来,所站的地方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个洞,下面水冒上来,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会在中间活活埋葬,于是赶快挪开!可是每移到一个地方,他都觉得只有这地方才会陷,别的地方不陷,又胡乱地乱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树,猛地一跃,抓住树枝,谁知抓着的树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断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往家里走去。

当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时候,他眉头紧皱,如果呆在家里,地陷了,怎么办?最佳的办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还能飘在水面,再做几把桨,还能乘风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转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有始无终地坠落,怎么办?想着想着,他不敢睁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典故成语故事8:熟能生巧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衣带水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故事: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削足适履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削足适履现在指人做事机械,不知变通。那么削足适履的成语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成语释义

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子的大小。现在多用来比喻无原则地迁就,或生搬硬套。适:适应。履:鞋子。

故事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出处译文

骨肉间本来相亲相爱,但受到谗言的离间,父子兄弟的关系就很危险了。这就好比为了适合鞋子的尺寸,把脚削小;为了适应帽子的大小,把脑袋削小一样。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

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眼中钉——太子申生。

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晋献公勃然大怒,从此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申生失宠,只得自杀。

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

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军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比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办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公子弃疾见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索性逼子比自杀,自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

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

《淮南子·说林训》在评论这两件事情时说:“这种骨肉相残的事,好比为了适合鞋子的尺寸,把脚削小;为了适应帽子的大小,把脑袋削小一样,愚蠢透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一个成语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子小姐出了名的精致漂亮,纤细的竹篾编制而成的镂空花样,别提多美了,薄薄的竹篾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竹香,篮筐上的提手上包裹的红色布条,鲜艳夺目。

竹篮子小姐的邻居是锈迹斑斑的水桶大姐。竹篮子小姐自恃美貌,处处想占上风,压水桶一头。

这不,今天看到水桶大姐打了满满一桶水,心里很是嫉妒,非要和水桶比赛打水不可。

水井先生说:“竹篮子小姐,你和水桶比赛打水?可真不自量力呀!”竹篮子小姐不屑一顾:“哼!你以为我打不了水是吧?今天就让你开开眼。”

竹篮子小姐不由分说地跳进井里,井水“哗哗哗”地涌向竹篮子小姐那镂空的肚子里。竹篮子小姐得意洋洋地说:“看,我的肚子里满满的都是水。”竹篮子小姐顺着井绳向上爬,刚刚浮出水面,井水“哗哗哗”地从那镂空的肚子里漏了出来,竹篮子小姐的肚子瞬间空了。

水井先生岔着腰笑:“哈哈,漏了吧?来来来,水桶大姐,打一桶水给她瞧瞧!”老实的水桶大姐说:“算了吧,不比了,拿我的强项,跟竹篮子小姐的弱项比,没有什么意思。”可傲气的竹篮子小姐偏偏不认输:“丑水桶,你别走,咱们必须比一比!”水井先生和围观的人纷纷鼓励:“比一比,比一比!”

水桶大姐没有办法,只好打了满满的一桶水上来浇了菜地。竹篮子小姐二话没说,“扑通”一声,第二次跳进了井里,结果仍然是一滴水也没打上来。第三次、第四次……竹篮子小姐看到自己屡屡失败了,羞得满脸通红。

水井先生说:“你的肚皮是镂空的,根本存不住水。打水不是你的强项,不要再逞强了!”水桶大姐赶紧安慰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虽说这次你失败了,但是其他方面你比我优秀很多,我还要向你学习呢!”竹篮子小姐频频点头:“以前是我错了,我不该瞧不起你。”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比赛的事情人们已经忘了。不知道为什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句话却悄悄地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弄巧成拙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弄巧成拙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孙知微,非常擅长画人。他画的人神态逼真,好像活的一样。当时的人,都争着让他画画,或者向他学画,因此他带了很多学生,画了很多画。

有一次,孙知微受人委托,为一个寺庙画一幅《九耀星君图》。孙知微把那幅画构思好以后,就先仔细打好了草稿。草稿上的人像活的一样,连衣带都好像在风中飘展。然而那仅仅是草稿,要等到涂上颜色之后才能算真正完成。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朋友请他喝酒,于是他就跟朋友一起喝酒去了。临出门时,他对学生叮嘱说:那幅画我已经画得差不多了,就差上颜色了,你们就在家中给我上颜色吧。但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上错了颜色。

孙知微刚一走,他的学生就聚集到那幅画前,七嘴八舌地纷纷赞叹,只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学生一言不发。其他的人很奇怪,就问他:童仁益,你认为这幅画有什么不妥吗?童仁益平常不好好学画,这回却装出很内行的样子,认真地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画花的,这次却没有画,我看老师一定是忘了。说完就在瓶子上补画了一枝红梅。

孙知微喝酒回来到画前一看,发现瓶子上多了一枝红梅,非常生气,问道:这是谁干的蠢事?简直是弄巧成拙。那个瓶子是神仙用来装妖怪的,你却把它画成了一个花瓶,这可真是要让人笑掉大牙。说完,他就将画撕了。

《拙轩颂》

【弄巧成拙的意思】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

【活学活用】我原本以为劝告会起到安慰作用,没想到竟弄巧成拙,小红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妙语点拨】著名画家孙知微打好了画的草稿,吩咐学生帮助自己着色即可。童仁益却自作聪明,在瓶口加梅,结果弄巧成拙,把整个画搞得不伦不类。这启示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否则,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失去应得的东西。一言以蔽之,做多余的事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近义】画蛇添足

【反义】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竭尽全力成语故事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竭尽全力

【拼音】: jié jìn quán lì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爱。曹操辅政以后,杨沛升为长社令。他不畏豪强,不管谁犯了法,都依法惩办,得到曹操的称许。

当时,曹操出征在外,听说国都邺城治安太乱,便发诏选一个邺城令,其入选标准是要有杨沛那样的胆略和水平。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于是将杨沛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杨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见了他,并问他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人人遵纪守法。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了没有,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杨沛还没正式上任,一些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了,都纷纷告诫自己的子弟检点一些。

【造句】

1、为了让她生活得更好,爸爸竭尽全力地去工作、挣钱。

2、医生正在手术室内竭尽全力地挽救这名病人。

3、做任何事情,只要竭尽全力了就行,哪怕是得到不好的结果,也坚决不后悔。

4、全家人竭尽全力地到处东拼西凑,终于凑够了他的医疗费。

5、我竭尽全力后,才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6、老师说告诉我们,学习上要竭尽全力,才能搞好成绩。

7、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竭尽全力地做好。

8、虽然在这次比赛中他没有拿到第一,但是他已经竭尽全力了。

9、他帮助别人从来都是竭尽全力的。

10、生命垂危的他竭尽全力了才说完最后一句遗言。

11、任何一名有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医生都会竭尽全力地抢救别人的。

12、他在赛场上竭尽全力地奔跑,终于冲过了终点线。

13、参加抗洪抢险的武警战士,个个都竭尽全力,舍生忘死。

14、地震灾区,救援官兵竭尽全力地救人,连续奋斗了数个日夜也没有合眼。

15、所有队员在场上都竭尽全力地拼搏,所以这场比赛非常精彩。

[ 竭尽全力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前倨后恭就是指先傲慢无礼,后来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对同一个人十分恭敬,下面一起来看看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成语释义

原先傲慢,后来恭顺。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倨:傲慢。

故事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出处译文

苏秦的嫂子则伏在地上,规规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苏秦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苏秦笑着对嫂子说:“嫂嫂,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对我又这样谦卑,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他是一位着名的策略家,非常聪明。

苏秦曾经到秦国去游说,向秦王陈说天下大势,显示自己的才华。可是秦王有眼无珠,觉得他没什么才能,只会夸夸其谈。

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兄嫂,甚至是妻子都觉得他这辈子不会有出息,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特别是他的嫂嫂,经常白眼相向,对他冷言冷语,骂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并说若是他这种人都能出人头地,这个世界就太怪了。

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后来,他研究出一套“合纵”之术,就是联合六国,合起来对付秦国。他先去游说燕王,很快得到赏识,拜为当朝相国。后来,他又奉命到赵国游说,又被赵王欣赏,挂了相国之印。再往后,他又去其他四国洽谈联合事宜。其他四国早被强秦欺负苦了,见到苏秦的主张可行,就都封他为相国。

这样一来,苏秦就挂了六国相印,成为权倾天下之人。有一次,他去楚国议论国事,经过家乡洛阳。他父母知道了,就将庭院打扫干净,摆下酒席,并率领全家人,到三十里之外迎接他。他的妻子、兄弟只顾低着头,看都不敢看他。他的嫂子则伏在地上,规规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苏秦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

苏秦笑了笑,对嫂子说:“嫂嫂,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对我又这样谦卑,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他嫂嫂又惭愧又害怕,对他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你现在地位高、金钱多啊!”

苏秦听了,不由叹息了一声,说:“同样是一个苏秦,富贵时亲戚们惧怕我,贫贱时连父母也瞧不起我。人世间不以贫贱富贵对待别人的,又有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七步成诗的故事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曹植则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才华很出众,特别在文学方面,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哥哥曹丕继位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机惩罚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为难自己,但曹丕现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一时,他吟下四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诗歌创作。三国时候,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凋敝,身为贵公子的曹植却用诗歌表达了对无家可归的百姓的深切关切和同情,而乱世惨景也激发了他的报国热情,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千古名句。

尽管曹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始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这样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满曲折。他在作品中表达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却又不能写得太直白,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诗文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美丽的女性形象,象《美女篇》、《南国有佳人》等诗歌,其中的女性不仅漂亮,有才华,而且品行高洁,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赋》。洛水是魏国首都洛阳附近的一条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怅。尽管是虚拟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洛神的美丽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篇文章上千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天才诗人曹植仅活了41岁,但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现在,“七步成诗”作为一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学才能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画的动物就像真的一样。有一天,画家外出去玩,看到一面很大的墙,就提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典故

原文

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8),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2]

原文注释

1。 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6 。以为:认为。

7 。须臾( xū yú ):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击破

11 壁:墙壁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故事:心腹之患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心腹之患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心腹之患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成语“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变而来,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

成语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后汉书·陈蕃传》:“寇贼在处,四肢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成语谜语

谜语:肚子里头长瘤子(打一四字成语)

谜语解析:腹: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瘤子是一种异常增生而形成局部的肿块,为隐患。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秋时期讳疾忌医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蔡国有位名叫扁鹊的医生,由于医术高明,因此被经常请进宫廷为达宫贵人行医治病。

一大,扁鹊夫拜见蔡桓公,两人见面寒暄一阵 后,扁鹊就看出蔡桓公与色不对,于是说:“大王,您 现在病了,可病还只是在皮肤里,赶快让我给您医治,如果—-”扁鹊话还没说完,桓公就不高兴地说: “我没病。”说完,丢下扁鹊拂袖而去。

10天以后,扁鹊又来看蔡桓公,他对桓公说: “恕我大胆直言,大王您的确有病,井且现在病变已 发展到肌肉里,如果再不及时医治,病情就会更加厉 害。”谁知蔡桓公沉下肚来,怒与冲冲,脱口而骂:“大 胆刁医,你竟敢三番五次地咒我有病,该当何罪!”扁 鹊不敢再说,悻悻退出。

扁鹊走后,蔡桓公仍怒火未息,生气地对身边的 大臣们说:“像扁鹊这样的医生,就爱给没病的人看 病,以此来夸耀自已的本事。”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心中暗暗着急,但谁也不敢多说。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看蔡桓公,蔡桓公却传旨 不许扁鹊进去。扁鹊担心他的病再拖下去会更严重, 忍无可忍,大胆闯了进去,直接来到桓公榻前,他看 蔡桓公已经画容惟粹,身体消瘦,十分着急,就跪下 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发展到肠胃,再不治疗就 会很危险了。大王的龙体是万民之躯,千万要多加珍 重啊。”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已有病,让人把扁鹊赶了 出去。

又过了10大,扁鹊再一次来看蔡桓公。他看了 蔡桓公几眼后,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很奇怪,就派 大臣夫追问。扁鹊回答说:“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 里、肌肉里、肠胃里,用针炙或服药,都是可以治愈 的,可是病深入到骨髓里,药物就没有用了。现在大 王的病已发展到骨髓,我是实在没有办法给他医治 了。”扁鹊说完,叹了口气,走了。

果然,没过几大,蔡桓公就病重,卧床不起,急忙 派人夫请扁鹊,可是扁鹊这时已经到秦国去了。

没多久,蔡桓公就死了。

讳疾忌医的故事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枕无忧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妈妈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呢!

过了不久,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现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象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于是,冯谖就跑去找梁国的国君梁惠王,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能干,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马上慌张起来,赶快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齐国做相国。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了!」

后来,人们就用“高枕无忧”来形容做任何事情准备周全,感觉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由寓言故事得到的成语五:仙人指路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了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烂了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过了多久,来了一位身背蔑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个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了老人。

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了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

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了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人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石的形状又变成了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