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在我心中作文(优秀20篇)

自古至今,黄河与长江这两条“母亲河”一直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远在我心中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浏览

1257

作文

504

篇1:永远的美丽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见过许多美丽的女孩,在城市里,在路上,在田野里,她们有着装饰和自然之美。外在的美固然重要,而内在的美更是为永远的美丽。要说这世上谁的美丽最为永恒,发自内心地说:母爱之美最为美丽,最为永远,它是当之无愧的。

母亲并不漂亮,她很朴素、善良、纯纯的一幅农村人的自然写照。她没有部分城市人的浓妆艳抹,更没有城市人的穿金戴银,更不存在妖娆婀娜。但母亲贤惠,真是,勇于担当,并为生活奔波劳累而不屈地坚韧着。这足以让我感到自豪,并为之而努力。

然而,岁月的记忆,母亲老了很多,为了我和哥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母亲一直没停下工作的步伐。由于数次加班,见母亲的面容变得日渐苍老。于是,现在的我就多了一个念想,那便是每天盘算着母亲何时能休假,可以更多地和她聊聊天,谈谈家常。可是每当我想起这些的时候,心底更多的是心酸,是为母亲的辛苦而心痛。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每次和她谈家常的时候,我便会努力讲一些有趣的乐事去逗她开心,给她带来快乐。我喜欢母亲的笑,因为很美,很美。

我想,这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了吧!但我希望,我能在我未来的时日里能做得更好。

母亲为了我,可以说是牺牲了她大半辈子的青春,从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变成一个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看着母亲外貌的变化,心里总是每每的酸涩,眼泪总会乱了方向地激涌而出。

尽管有过很多的不可能,为了我,她付出了许多的艰辛与劳动,打破了多少种不可能,流淌过多少的心血与汗水。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次的风吹雨打,却也始终磨灭不了她对我的一片痴情。她的好,真的很美很美!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并永远地去感悟铭记。

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及母亲爱我的那份情啊!

尽管岁月的打磨在母亲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但母亲内在的美和外在美得以延续和传承,这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具体写照,不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而缺少的吗?不也正是一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希望所在么?

母亲是美的化身,母亲对我的情意,更是她永不逝去的美丽,成为我健康成长,发展导向的理想航标。

最后,请允许我再说一遍:世界上永不逝去的美丽,在于谁,是谁给予的?是母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雷锋,永远的常青树作文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也许一个微笑就可以驱散冬天的寒意,也许一声问候就能拉近陌生人的距离,也许一次帮助就可以温暖人们的内心。在举手投足间表达出善意,在力所能及中伸出援手……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一位青年英雄——他叫雷锋

他年仅22岁,就离开了人世。却不知为党、为人民做了多少好事。他的一生,一直在为人民无私奉献着。在火车站看见有人丢了票,他主动替人买回了票;冒着大雨步行两个多小时,只为送一位大嫂回家;身体有病却仍坚持参加义务劳动;积攒下来的钱一次又一次地捐献给灾区人民……也许,他做的事情并非那么惊天动地,但却完全对得起一个大写的“人”字。

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恰恰,雷锋做到了。

有人说:“雷锋如此高大,我们身为普通人,怎么可能像他一样呢?”其实,雷锋精神就可以体现在我们身边。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班级里的同学碰到难题时,我们可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当身边的老人不慎跌倒时,我们可以上前小心地将他们扶起;当道旁的小朋友迷路时,我们可以向他们指明回家的方向……甚至,就连校园里的一张小纸片,当我们弯腰将它轻轻拾起时,也许,我们离雷锋就近了一步……

雷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们的生活付出了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只想问你,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是的,我们是否在为未来的生活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我想: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帮助,也可以温暖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别人呢?

同学们,请记住一句话:只要善待他人,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雷锋,每个人都可以与雷锋同行,雷锋精神也将成为一棵永远的常青树,永驻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微笑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我轻轻地拿起镜子,一在窗前。镜中的面庞是那样的消瘦,眼神中满是无尽的忧虑。唉!我抬起头,只见窗外零零星星票着雪花,路对面的“三周跳”......

记得,滑冰队的集训从这一周开始的。我是队长,不但要练习三周跳,还要全面管理队员们的训练、生活,再累也不敢说,只好硬撑着

在训练场的食堂胡乱吃几口饭,正要回宿舍,好友舒莲凑过来神秘的说:“小湘,你不是说你们家对面有个灯光滑冰场吗?去那儿转转怎么样?”

“天啊!”我惊呼着,拍她的肩膀,“我的大小姐,您到底有什么魔力,这样紧张的训练后还有力气再滑?”

没想到舒莲却甩甩辫子:“你真会开玩笑,这明明就是放松嘛!你不想去,我就先走拉!”

“喂!等等,我并没说不去啊。”我一把拽住她的胳膊。

“哈哈,看来你还是耐不住寂寞啊1”做廊了传来我们银铃般的笑声.......

“对不起,请问小湘在家吗?”“啊?”我从回忆中被惊醒了,喝声音?是舒莲!“进来把。”我缓缓的站起身。

门推开了,站在面前的仍是那个梳着马尾辫,穿着蓝外套的她。“太好了,小湘。”她显得极为兴奋,“我看你那天就是太累了,这不,现在身体挺好的,过两天,可以归队了吧。”归队?滑冰?我茫然了,头脑里顿时一片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给永远的朋友的一封信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LL:

时光荏苒,也许我们不再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岁月消逝,也许我们不再紧靠着诉说着小秘密;花开花落后,也许我们不将带着未来的憧憬眺望远方。

现在的你,也许正沉浸在“恋爱”的甜蜜滋味,你知道这是顶着“早恋”的名义来谈情说爱的,可你还是不愿放开这段早已该放弃的感情。

每当看到你因为他的一句甜言蜜语而兴奋得睡不到觉时,每当看到你花费中午午睡的时间一遍遍翻看而露出的微笑时,每当看到你得到他所谓有特别含义的草莓味棒棒糖而高兴得合不拢嘴时,每当看到你向我讲述你们的种种时那幸福的表情,每当看到你为他的不信任而痛哭时,每当看到你为他付出时,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楚,为什么?为什么曾经与我患难与共,与我亲密无间,与我形影不离的你会因为他,一个声称9年后娶你,比你大3岁却只比你大一级的倒数男生,而被弄昏了头脑。呵~

更令我失望透顶的是,你竟然开始“自残”了。呵~这是开玩笑的吗?我发现后,吃惊地指责你时,你却莞尔一笑,不以为然地说:“没什么,就是刻着玩玩,以后不会再刻了。”我虽然心里还是不放心,可还是不再吭声。没过几天,在旧伤口上又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刻痕,组成了一个“×”。我搞不懂这个符号的含义,我也不需要知道。我一直以为你是一个理智的人,可是……我听着你略带牵强的借口,心里闪动着一点点躁动,一丝丝无奈,一片片迷茫。每当这时,我总是在心里反复问自己:这还是你吗?

你变得越来越来忙,但是嘴里还是挂着笑容。你帮他写些作业,然后又忙着写自己的作业。有时你忙不过来,竟然找人代写。呵~我看过他给你写的信,心中无非是几句你们要永远在一起等肉麻的话,其次是些关切的话语,像:叮咛中午睡觉,不要把成绩落下。可他哪里知道你在中午、早晚自习,甚至是在课堂上也忙着写给他的回信。你脑子里整天装着他一个人,自然听不进任何话了,课堂上也会想入非非,成绩还用谈下不下降吗?

呵~无论你把他看得有多重,在你心里占多少位置,我还是送你一句J曾经说过的话:

年少轻狂的感情不要当真,等你真正长大时,回过头想一想,你会知道,当初的你是有多么的可笑。

LL,这封信我就写到这儿了,无论你是否能够了解我的用苦良心。如果你因为你们的分手而撕心裂肺时,我的肩膀可以借你靠,永远保留。

因为,我们是朋友。

站在身后守护你的使者:xxx

日期:x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长征

全文共 1048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朝,在他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曾接见过一位接近百岁的老红军,当时,李源朝对这位老红军说:“我们要向你学习,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像你那样做人,像你那样做共产党员,像你那样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你就是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生动典型和生动范例!”

而在古城扬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认识这位老英雄、老模范、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离休老红军。你随便在路上询问一个行人,“听说过那位百岁老红军吗?”那人家一定会告诉你——“当然!”

人们认识老红军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多的是这三种情况:年龄小些的会告诉你,老红军是自己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岁数大些的会告诉你,听过老红军的报告;其他人嘛,他们也会告诉你,他们在电视里、广播里看到过、听到过老红军的事迹报道。

那你就要问了,这么出名的一位百岁老红军,他究竟姓是名谁呢?

你别着急,我这就告诉你,百岁老红军叫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一位享受正军职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参加过长征、三次过草地的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参加大小战斗150多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荣誉勋章。

你又要问了,一位百岁老人,那他的身体怎样、精神又怎样呢?

我跟你说,如果刘应启老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因为他走起路来步伐仍旧那样坚定、稳健,全身依然保持着那副笔直的军人姿态;虽然看上去显得有点瘦弱矮小,但精神抖擞、气宇不凡,简直要赛过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呢。

说到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应启十八、九岁时候的故事。

整整一百年之前,也就是1911年的9月,刘应启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刘应启小的时候,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是个放牛娃。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不甘贫困、不愿被剥削被压迫的他,在1930年2月,离开了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他搭伴同行的,是他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叔叔。

那是一次秘密的出走,叔叔连在婶子面前都没有透露一点风声。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时候,刘应启在为大伯家放牛。天刚蒙蒙亮,刘应启和叔叔就起了个大早,赶着一头牛,沿着田埂向村外走去。到了村口,刘应启把那头牛拴在山坡上,就和叔叔一直沿着大路去寻找红军部队。两、三天之后,他们终于在离家百里之外找到了一支红军的小分队,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参加了革命——当时,因为赶路,刘应启和叔叔的脚上都打起了好几个水泡。

三年之后,刘应启因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打仗勇敢,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而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33年6月26日,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王长坝时,刘应启和4名战友被召集在一起,光荣地面对着墙上马克思的画像,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多年之后的今天,刘应启依然还能够清清楚楚背诵出当时他在宣誓时宣读的入党誓言,而且,他说,这也是他参加革命后毕生执着的追求。当时他的入党誓言就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你也许要问,参加红军之后,刘应启有什么战斗故事吗?

当然有了。从参加红军、到八路军、再到志愿军,23年金戈铁马,刘应启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身经150多次战斗,立下战功无数,头上、肩上、腿上、脚上也留下了一块块枪伤疤痕。

我就先来讲一个发生在刘应启跟随红军长征时的战斗故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强渡四川嘉陵江,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强渡之前,部队首长临时组织一支32人的突击队偷渡过江。刘应启时任团宣教股长,被指派参与行动。

借助苍茫的夜色,突击队勇士乘坐小船、牛皮筏直向对岸,不料船过江心为敌人所发觉,密集的炮弹、子弹倾泻而来,勇士们牺牲的牺牲,受伤的受伤,落水的落水。二月的天气,江水寒冷澈骨,加上战士大多不通水性,动弹不得。这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从刘应启的头顶穿过,所幸只是伤了一层头皮。

负伤后的刘应启,凭借他小时候练就的水性,终于艰难地回到了战友们身边。一支32人的突击队,只有他一人生还。

偷渡失利成了后来强渡成功的前奏,而刘应启头顶的那道弹痕,至今还清晰可见,老人微笑着说,“那是历史留下的永久的纪念”。

再来讲一个刘应启在担任八路军129师28团团政委时,巧遇邓小平的故事。

那是在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而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之间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于是,在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刘应启和田静这两位志愿军战士用鞭炮代替了枪炮、婚礼代替了葬礼、洞房代替了营房,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因此,刘应启和田静也成为赴朝以来志愿军部队里的第一对双飞的鸳鸯,婚礼当然也成了欢庆胜利的一场庆典。

说完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故事,让我再来给大家讲几个这十几年来老红军刘应启身上发生的新故事。

你也许又要问了,作为一位老红军,建国之后大概就到了离休的年龄,还能有什么新故事呢?那你就错了,自从1965年离休之后,41年来,刘应启始终保持红军本色,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积极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希望工程,续写着老英雄辉煌的人生篇章,先后荣获全国、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

刘应启享受的是正军职待遇,一个月有好几千元工资。但是,刘应启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早饭是烧饼夹油条,晚餐是稀饭馒头加咸菜,吃一顿菜肉水饺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为了节约,刘应启早已戒了烟、酒、茶,就连写东西的稿纸,都要正面写完了反面写,旧文件的背面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年到头,刘应启几乎不添置什么衣服,始终穿的都是军装。家中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陈旧简陋,一张饭桌已经用了三十多年,厨房里的那台老冰箱,油漆已经剥落,磨损的把手上缠着厚厚的一层胶布。

这么说来,像刘应启这样节俭的生活,银行里一定存了两个“百万”了吧?

但事实上,他却又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那他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用刘应启的话来说:“每个月的工资,留下一部分保证家人生活,其他的,用来办点实事,办点好事。”

刘应启所说的办点实事、做点好事,就是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捐助受灾地区。每个月,他的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捐出去了,剩下的钱就是过日子和贴补孩子,本可以腰缠万贯的他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应启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现在回报人民是很正常的。”

说到这些,就得再插一个刘应启自称“梅岭老头”的故事。

前面我介绍过,刘应启是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离休干部,这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就位于因民族英雄史可法而著称的梅花岭一侧。

有一天,两位老师模样的人来到干休一所,打听一位“梅岭老头”。

原来,前不久,有位老人到过他们杨庙乡茶场幼儿园。第一天,他是路过,发现那里缺图少图书和文体器材,他沉默不语;第二天,他又来了,专门送来了1000元钱和300本小人书。老师询问他的姓名,他说了声“梅岭老头”,转身就走了。后来,幼儿园派出老师分头在梅岭一带打听、寻找,经附近居民的指点,他们才找到这来了。

幼儿园老师一提到捐款、捐书的事,工作人员就笑了,“那你们这算是找对了,我估计你们要找的‘梅岭老头’,就是我们这里的老红军刘应启。”

果然,当工作人员带着幼儿园老师一起找到刘应启,两位老师立刻认出了他。从此,“梅岭老头”就成了刘应启的别称。

1993年,刘应启通过扬州团市委与革命老区仪征市月塘乡的特困学生包金华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见面,刘应启就捐出了500元,这也是仪征市“希望工程”的第一颗火种。

钱捐了,刘应启还是不安心。从这个教室转到那个教室,他了解到还有不少孩子家里很困难,上学也需要帮助。于是,刘应启来到校长办公室,恳切地对校长说:“再给我找5个孩子吧,咱们达个协议,我捐资助学,你教书育人。”5个贫困生来了,刘老给每人捐了200元。校长带着贫困生,向刘老举手敬礼。没想到刘老两眼先湿润了。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上不了学,上哪找希望啊!”

后来,刘应启专门来到团市委,办了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希望工程五年计划”,以后的每个月,刘老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孩子,这一捐就是五年。

这以后,刘应启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希望工程”;与人谈心交流,常问“希望工程”;外出办事,也留意“希望工程”。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保存着一份统计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刘应启多年来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共有120多名,累计捐款超过15万元。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长征也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70多年前,刘应启参加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70多年后,刘应启心系“希望工程”,又播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已经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刘应启也成了贫困孩子心目中的“希望爷爷”。

刘应启常说,过雪山草地是老百姓一程一程送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一车一车推出来的,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忘了老百姓。见到群众困难,他就想着帮一把;看到乡亲们未脱贫,他就出力扶一下;得知孩子们上不起学,他就出资助一程。2002年苏北里下河遭受洪涝灾害,他自发捐款2000元;邗江、泰兴等地区遭受龙卷风侵袭,他主动捐款2000元;2003年扬州出现洪涝灾害,他又向受灾群众捐款2000元……

2004年年底,扬州市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的送温暖活动。刘应启得知情况后,请维扬区民政局帮他物色联系一户双下岗家庭。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刘应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着一件崭新的夹克衫、两只电烤鸡、5斤牛肉、20多斤猪肉等年货,走进了平安社区特困户赵建伟的家中。刘应启对赵建伟说,“快过年了,我给你家捎点年货。家中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老头子听听。”当听到赵建伟的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有困难时,刘应启说,“小孩读大学的学费,由我承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接受过刘应启帮助的困难群众已有110多人。

如果按一般人的理解,刘应启正军级待遇这么高的级别,省市领导又是如此的关心他,那么,他的孩子只要他动动嘴,一定个个是单位好、待遇高、出人头地吧?你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一次,在扬州大学做完报告之后,一位女大学生还真的就当场站起来向刘应启发问道:“刘老,您的报告讲得那么好,请问,您的子女现在都在干什么?都像您要求的那样吗?”

显然,这是一个极具火药味的问题,但听了刘应启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片刻的寂静之后,礼堂内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刘应启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三个儿女,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两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农民,他们都曾经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他们都自力更生,日子过得还可以!”

1975年,刘应启带头响应号召,把女儿刘兰新下放到了金湖县塘港乡。女儿家庭生活拮据,农忙之余就到集镇上烤烧饼卖。一次,刘应启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被炉火烤出了蚕豆大的水泡,两位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回来后,老伴对他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儿调回来吧。”刘应启却开导老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刘应启的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就得烤烧饼。”

落实知青回城政策时,刘兰新想请父亲出面把一家的户口迁回扬州。刘应启对女儿讲:“农民的孩子可以种田,红军的后代也能种田。而且,红军的女儿就得做个好样子给人家看看!”父亲的教诲,刘兰新全部听进去了。后来,刘兰新不论是种田、还是烤烧饼,不论是做晒粮工、还是当会计,她都干一行爱一行,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直到现在,刘兰新的一家还幸福快乐地生活在金湖农村。

在扬州城北吕庄小区,有一个摩托车修理摊,摊主叫刘中冬,他是刘应启的二儿子。那年,公安干警队伍扩招,刚从部队复员的刘中冬去报考并通过了考试。可鉴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刘应启劝导刘中冬:“咱们家的孩子,就别去赶那个场子吧。”结果,刘中冬没当上警察,几年后所在单位倒闭他不得不下了岗,于是就在这里摆下了摩托车修理摊。

再后来,刘中冬的妻子张经梅也下岗了,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扬州军分区领导知道后,亲自上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看看给张经梅重新安排个什么岗位。面对军分区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从未向组织开过口的刘应启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说:“不好意思,就麻烦你们一次吧,要照顾,就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吧。”刘应启提出的“照顾”,只是请组织帮助批个卖报纸的报亭。军分区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很快就让张经梅在史可法西路上卖起了报纸。

也许你要认为刘应启这样做太“无情”了,但事实上,刘应启在心里深深地爱着孩子,只是在党性原则和亲情之间,他总是首先选择前者。因此,私下里,刘应启甚至对孩子也产生过愧疚之意。大儿媳夏小秋就曾在家中看到刘应启独自垂泪,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对不起孩子,但对得起党。”

刘应启对儿女的要求看似苛刻,但他一以贯之的行的正、做的直,决不是在表面上做政治秀,而是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的亲人都能理解他、支持他,并更加的关心他、孝敬他,刘应启的家中始终充满了融融洽洽的亲情、温情。

休息的时候,刘中冬喜欢从背后亲切地搂抱着刘应启,一老一小开心无比。他曾告诉要好的朋友说:“做老红军的子女不轻松。不过,家人都很理解父亲的做法。我们小时候,他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会有一种“隔代亲”,平时,刘应启也非常疼爱孙子刘文斐。每逢孙子来吃饭,他都会专门去买孙子爱吃的烤鸡。每个月零花钱和春节的压岁钱,他也会早早地备下。但就是这个心爱的孙子,几年前中考成绩差了几分,不能被理想的高中录取。有人给刘应启出主意,凭老红军的面子,找人说说情进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可是刘应启不同意,最后送刘文斐进了一所职业学校读书。刘文斐毕业前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目前在市区一家西餐厅工作。

谈起爷爷,刘文斐不仅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反而是一脸自豪的神情。他说:“尽管很多人认为爷爷‘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从小就很尊敬我爷爷,这个时代别人做不到的,爷爷却做到了,这有多伟大呀!”

哎呀,你一定要怪我了,说了好几个故事了,怎么还没有说到刘应启两个“百万”的故事啊?那两个“百万”究竟指的是什么啊?

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两个“百万”是指刘应启写下的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听过他报告的一百多万人次——这两个“百万”,指的不是金钱,却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丰盛无比的精神财富。

刘应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是个放牛娃,根本上不起学。参加革命后,刘应启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从不错过读书识字的时间和机会。直到现在,只要有新思想、新名词出现,刘应启都会认真学习。刘老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经常提醒和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好文章,他都要拿到街上自费打印或者复印,发给党小组成员人手一册。

刘应启所住的房间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床头放了好多书,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史》、《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学习问答》等等。翻开这些书籍就会看到,不少地方都被他用红笔划了横线。紧靠着床头还有一张简易书桌,以及用一块废弃瓷砖和一把坏了的自行车软管锁做成的“镇纸”。

读书看报是刘应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等十多种报刊,每当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他都找来阅读学习。刘应启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却不花,现在还能用放大镜读书看报。而且,他还有个边读边作笔记的好习惯。由于上了年纪,他抓笔的右手往往写着写着就会不听使唤,钢笔经常会滑落到地上,他就弯了腰捡起来再写,捡了掉、掉了捡。就这样,刘应启居然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剪贴的资料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多高。

这是第一个“百万”,是说老红军刘应启的百万读书笔记。另一个“百万”,说的是听过老红军刘应启作报告人超过了百万人次。

自从1965年离休以后,宣讲红色经典、传播光荣传统,成了刘应启41年来离休生活的主旋律。当年最早听过他报告的那些孩子,现在都有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在听着刘应启的报告。

刘应启说,“离休了46年,我是一直坚持正常上班。别人在机关上班,我到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去上班,上班做的事就是讲革命传统。”

扬州梅岭小学,刘应启在这里已经担任了30多年的校外辅导员,1996年,他在这里创建了少年军校,以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搞一次“阅兵式”,并邀请刘应启出席。梅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回忆说,“前几年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到校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很远,老师和学生都是走着去。老师们把刘老送到校门口,帮他叫了辆出租车。没想到的是,刘老知道大家都是走着去,便甩开大家径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附近的社区也经常请刘应启去讲课。有一年夏天,丰乐社区居委会邀请刘应启去讲党史,考虑到他的年事已高、天气又热,社区就和刘应启说好只讲一刻钟,但刘应启说必须要用40分钟才能讲清楚。那几天,正是扬州最热的时候,社区学堂里又没有空调,只有两台台扇,近一个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刘应启早已汗流浃背,不停地给老人递着毛巾擦汗的主持人眼睛也湿润了。台下的听众近距离地感受到老红军、老党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心中对刘应启又多了一份尊重和敬佩。

机关、学校、工厂、部队邀请刘应启去作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报告,刘老是有求必应。尽管是有请必到,可刘应启把“老党员、老红军”的形象视为第一生命,他给自己“约法四章”:一是邀请单位两公里之内的,一律步行;二是不收取任何劳务费;三是不收邀请单位的礼品;四是不参加宴请。每次报告前,刘应启都精心准备,稿子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每次报告后,刘应启上车时都要让陪同人员打开汽车后备箱,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主办单位送给的礼品,一旦发现,当即拿下来,婉言谢绝。

刘应启离休了46年,也宣讲了46年,当年战斗过的晋冀鲁豫、湘鄂赣大地、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扬州,刘应启常年担任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的政治教育辅导员,先后为800多个单位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总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刘应启讲历史、讲传统,从不给自己个人摆功劳、论成就,而是为了联系社会实际,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架起一座用革命理想、社会主义理论来沟通的桥梁。多次现场聆听过刘应启报告的共青团扬州市委书记曾经这样说过,“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报告,讲这些革命传统,刘老他还是在长征,还是在播种啊!”

刘应启不仅通过作报告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且,他还在耄耋之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没有旁观者,党员都是主人翁”。只要需要,事不关己也要管起,事大事小都要管好。每次植树造林活动,刘应启都积极参加。2003年植树节前一天,部队参加蜀岗风景区义务植树活动。刘应启得知后,肩扛铁锹就上了车。干休所的领导考虑路途较远,劝他不必参加,可是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还是走进了队伍中,与官兵们一道挖坑、培土,一直坚持到最后。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高邮湖湖水暴涨,形势十分危急。那几天,刘应启坐不住了,不时去打听抗洪救灾的消息。当他得知分区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即将开赴抗洪前线,刘应启就像当年战场上的自己一样,当即找到所领导请战。“哪能让您老上呢?”所领导当然不同意,但刘应启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响,他说:“别看我九十几岁了,但我骨子里有股子劲呢!”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将他送到了大堤上。刘应启拄着拐棍,指挥保障分队送茶送水。面对抗洪官兵,他大声为他们鼓劲:“同志们,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人定胜天!”刘应启的鼓劲声,伴着官兵们的呐喊声,盖过了咆哮的洪水声。

平时,不论什么社会公益活动,只要有空,刘应启都积极参加。驻扬部队官兵为扬州火车站义务劳动,当时已经94岁的刘应启也亲自上阵。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所领导本来没打算让他参加,可刘应启非要亲眼看看新落成的火车站。到了现场,官兵们都劝他看看就行了,可刘应启很较真,一定要拿起扫把跟大家一起打扫不可。他说,火车站是扬州人的百年梦想,扬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为火车开通出点力。

在关心扬州建设发展的同时,刘应启也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家,关心那里的发展。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刘应启修建“红军井”的故事。

刘应启的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家洼村,位于大别山的腹地,从十八、九岁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转瞬就是76年,这块贫瘠的土地是刘应启的衣胞之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萦,甚至当年为参加红军而没来得及赶回家的那头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回去,离休后虽然去过几次,但来去匆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牵挂家乡的刘应启计划重回家乡,第一年,因为华东地区突发特大洪水,使他的计划泡汤;第二年,他要去北京出席英模报告会,家乡又没去成。第三年,刘应启终于踏上了重回家乡的旅程。

刘应启知道,同富饶的江苏、优美的扬州相比,家乡仍然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因此,他给乡亲们带去捐助的钱物。同时,刘应启感到,家乡更需要知识,特别是家乡的干部更需要知识,有了知识他们才能带领群众奔向富裕之路。因此,他还特别买了十几本笔记本、十几支钢笔,郑重其事地亲手交到接待他的县长、乡长手中。他说,家乡经济困难,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提高文化知识、发展生产力才是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送给你们笔记本和钢笔,一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写心得笔记,二是希望你们密切联系群众,多作调查研究。

临行前,刘应启看到村民吃水要到五六里外的山沟里去挑,就找到村干部,掏出口袋里仅有的钱,对他说:“乡亲们没水喝,是不是打口井?我这里有2000块,不够,回扬州我再给你们寄。”很快,井打好了,乡亲们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饮水思源,乡亲们于是特意在井口边刻上了三个字——“红军井”。

离开老家的八十年里,刘应启曾先后回去十几次,每次回乡探亲,他都想着要给乡亲们带点礼物。建国初期,他带去抽水机泵;困难时期,他送上米面粮食;发展经济,他又运去了花木苗种——细心的刘应启总是将家乡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乡亲们的手上。

为了让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 90多岁高龄的刘应启连续三年带着自费购买的花木、乘着自己雇来的卡车,颠簸10多个小时,亲手将花木送到故乡的乡亲们手中。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一路下来刘应启疲惫不堪,看着仍然兴致勃勃的老人,乡亲们感动了,村长代表大家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革命,您的心意家乡人领了,路这么远,您这把年纪咋吃得消?”但刘应启说,“家乡不脱贫,我的心不安啊!”正是带着这颗不安的心,刘应启先后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1200棵琼花、大樱花和其它数十种名贵花种送往家乡。

前几年的秋天,刘应启又带着大儿子一家又踏上了为河南老家送花木的漫漫长途。这一次,他除买了两万多元的花木外,还花了5000多元,为10个贫困户送去毛毯和慰问金。在一个特困户家中,刘应启看到他们穿的衣服又旧又破,临走时硬要把自己身上穿的外衣、羊毛衫脱下来送给他们。女主人流着眼泪不肯要。刘应启生气地说:“你们穿得不好,我这个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就是在这一次,刘应启花光了所有积蓄,穿着单薄的衣服返回扬州。老伴田静见状,戏称他为“穷光蛋主义”。刘应启听了,不但没生气,还哈哈大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命名,我是孤儿出身,原本就是无产阶级!”

一个90多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坐在大卡车的驾驶室,跋山涉水,千里颠簸,来到大别山的腹地,他运送的难道仅仅是花木吗?一次又一次,几年过去了,刘应启的希望变成了现实——家乡的山绿了、花开了、树也结果了。

红军井甘露的浇灌,让树木郁郁葱葱、花圃姹紫嫣红。现在,刘家洼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花木之乡,乡亲们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到阳春三月,刘家洼村便会琼花绽开、樱花怒放、丁香飘舞、芙蓉欢唱,村民们说,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官”刘应启给故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刘应启想得更大更远,他说,要让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都变成大花园,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生活。

刘应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更是一位纯粹而崇高的共产党员。从1930年参军起,刘应启就把个人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党。81年来,刘应启既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青松,又像一支始终燃烧的火把,铁心跟着党,赤诚为人民,兑现着当年对着马克思画像所立下的入党誓言。他纯洁的党性、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位老红军、老干部的光辉形象,树立起了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

百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应启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宣讲红色经典,宣讲长征精神,宣讲革命传统,永葆党员先进性,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

刘应启曾写过一首诗,

铁心跟党是我魂,

为党分忧是我志,

助民解难是我责,

永葆本色是我求。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表明一位老红军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亲的老红军的名字——刘应启,也记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回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永远是那么快,又到了该去实验基地的时候了,那天我们是举行完升旗仪式后才启程的。在那寒冷又带着一些刺骨的晨风中,我们踏着轻盈的脚步,怀着期待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启程了。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初升的太阳照耀在我们的身上,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灿烂的微笑,我们一路上充满着欢声笑语。在我们愉快的交谈中,不一会儿便到了目的地。到了那儿以后,实践基地的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规则,虽然也听过了好几次,但总感觉百听不厌。

开始活动了:先是烧烤,然后做工艺相框,吃午饭,勇敢者之路,抽陀螺等等好玩有趣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满怀激情,准备投入到这一天的活动中。烧烤的时候是自由搭配的,搭配好后,老师分发羊肉串,准备开始烧烤了。我们组中间出了一点小意外,就是有一位女同学不小心把调料粉撒了一地,老师说过,如果烧烤的地方不整洁是要扣分的,我们的内心都十分忐忑。那位女同学差点就急哭了,我们大家都去劝她,她心情才有些好转。

又进行了几项活动才开始吃午饭,大家似乎都饿了,在吃饭的过程中没有几个人讲话,只顾着吃饭。也是啊!消耗了那么多体力,也该补补了。

我最喜欢玩的项目就是抽陀螺,抽陀螺又称打汉奸、抽黄牛,这些只是它的别称,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上网搜一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果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尽情的抽陀螺,把他当做你的仇人,你可以好好的发泄,心情就会好多了。

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陀螺的知识,然后让我们自己挑选陀螺和鞭子,我们拿到陀螺和鞭子以后就开始玩了。才拿到手的时候,在不在意的情况下偶尔也能抽起来,但再后来,就不知道是怎么弄的了。我停了下来,关注着一位同学的抽法,突然之间恍然大悟。原来要用鞭子把陀螺围成一个九字状,然后疾速地将鞭子抽回,陀螺就可以转起来了。再看准时机对准陀螺的中轴抽,就可以很好的玩起来了。我试了试这种方法,果然有用多了。中途虽然把鞭子抽断了,但是也收获了不少乐趣。

这次的实验基地活动真让人流连忘返,真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对现在的珍惜回味。我绝对不可能忘记这次的余欢,我要牢牢把这美好的光阴记在脑子里,让它成为我永远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做一个永远快乐的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不惯以劳心劳力的做法来折磨自己的人,我喜欢抛弃一切幻想和寄托,从容地活着。由此,我深深体味着舍弃重负的美妙滋味。

倘若是舍弃了重担,即已不再劳心劳力。如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想着自己已舍弃令人憎恶的负担,便快乐得一发不可收拾,即使是在狂风暴雨中也满怀兴趣地看这着唯美的时刻。

当你学会舍弃时,心灵便有一番悸动。于是身体内的脉搏不断振射出生命之歌,激励你去拼搏。

我并不什么都渴望,只希望能静避在阳光下,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在感受唯美阳光的时刻,任何语言都会缺席。我的心在阳光中畅游。我是一个快乐而不失斗志的勇士。

当你身负重担时,舍弃,将会把你从深渊中拯救出来。舍弃,触动我们的快乐情绪,让我们深藏于心的自我,暂时撇开尘埃的污浊,帮我们寻找到心灵的归属,以次补偿和抚慰那因负担沉沉而疲累的心灵。

当你舍弃时,你亦应洞察内心的秘密,这样你便可以抛脱一切疑惧、不安和失望。从你物质的人中找出你精神的人。从你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你的抽象实质。这便是人类伟大能力的发挥。我不肯定如此你一定成功,但我相信你一定快乐。

当你放下重担,在碧水蓝天柔和色调的融合下,你不再渴望不再痛苦,只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和渗入你的灵魂;你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那令人足以忘却一切的的静谧和安详之中,快乐和喜悦如影相随。

生命也就是三六九载,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掘更多的人生价值?只有放下。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老舍言:“胸中无累,肩上无担,身体无病便是快乐。”你的快乐并不需如姜白石一过垂虹桥便作:“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你只要有淡淡的开心便足矣。这便是舍弃。

一切血肉负担的尚属泡影,更遑论影外之影;失望痛苦尚是微尘,何况尘中之尘。没有得到,何再索取?舍弃你所负担的事和物。不经意间,你也会发现,快乐便是如此简单,成功便是触手可及。只是舍弃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坐票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车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8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姐姐,我还是喊你姐姐,我们的友谊没变!

我真的很伤心,你给我的那封信里充满了悲伤,看完后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却又流不下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半……

姐姐,初一的时候我们的确是很好很好的朋友,谁也分不开我们,以至与我这个比你小的女孩成了你的妹妹,在我的心里,你跟我的亲姐姐是一样的概念!我们互相都很珍惜对方……

但是刚刚也说了,是初一的时候,那时候的我们每天都好开心好开心,装是装不出来的。可是现在呢?我们之间的话语变少了……

姐姐,初二的时候我认识了她们,一群我不应该认识的人。你也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在后来,她背叛了你,你伤心的时候我却在和她们嘻嘻哈哈……

距离是从初二开始的吗?我也看了我们曾经的信,信件里有着无数快乐的回忆,现在想起来,可望却不可即。从此,笑声开始减少了……

初三到了,我也尝到了被朋友背叛的滋味,我不知道怎么半,姐姐你却在一直支持我,我敢到好愧疚……

千百年来,有关朋友的解释有千种万种,其实只需要两个字,那就是“信任”。我明白真正的友谊的含义,她是一种摒弃了其它任何目的的纯信赖的感情。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朋友也许不能成为一段永恒,朋友也许只是生命中某段时间的一个过客,但因为这份缘起缘灭,更使生命变得美丽起来。假如我们能遇到真正的知己,即使只有一两个,那也将是人生巨大的财富,是生活给予我们不朽的力量与最大的快乐!

姐姐,朋友之间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的,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朋友……

记住妹妹的话吧!我们永远是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风景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题记

今天是他的生日。

他的家里贫寒,自从他的爸爸。不,已经不是爸爸了。他爸爸走了以后,他和妈妈相依为命。虽然每每回到冬凉夏暖的寒舍总能看到妈妈强颜欢笑的脸。可快乐随着那个男人的离去销声匿迹了。今天是他的生辰,妈妈答应他一个他想要的礼物,他在擦得透亮的商店玻璃外打量着一件件价格不菲的礼物。他一直是个孝顺的儿子,和其他男孩不同,他没有在少年时期的玩世不恭。他知道家里现在的状况,不舍得妈妈心疼钱,哪怕小小的“心疼”一下。

他做出了决定,去看电影。想当初,爸爸就是带着妈妈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每一个电影院才掳走了妈妈的芳心。每每提及往事时,爸爸总是狡黠的一笑,那时的爸爸还是个好爸爸。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班上的男生下课总是在讨论新出的恐怖片,让他插不上话,存在感打了一个大折扣。

当听到他想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时,妈妈似乎年轻了20岁,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他一直像被牵着走的。当看到电影院时,他的妈妈都怀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大理石的地面,晶蓝的门,营业员专业的制服。买票时,他的妈妈定睛一看,营业员用漂亮的美术字体口吻说:“50元一张票。”妈妈吓了一跳,2张票一百元可是他们母子10天的生活费呀!

虽然儿子向她解释这是美国大片,但她仍不敢相信。终于,她咬了咬牙,对儿子说:“妈妈年数大了,你自己看吧。到时妈妈来带你。”

他没有想多少,一进厅就被恐怖的气氛包裹住,当人们还怀着惴惴不安的心出了影厅。他的脚步停住了。妈妈一直站在原地努力寻找他的身影。妈妈看到他,笑着向他招了招手,他拉起妈妈充满老茧的手,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有时候,最近的幸福在我们身旁等候,我们可能一秒钟就读懂它,也可能要用上整整一辈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童年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随着时光渐渐地消逝,我已经是中学生了,细细回想,童年多么美好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像一只翱翔在蓝天的雏鹰,尽情演绎着自己的色彩。然而,我却不能再拥有童年了,因为四季在交替变换,,但时光的脚步却不会停止,每时每刻,他都在无情地走,我恨透了时光老人,但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没有人会改变时光,过去的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于是,我向童年辞别……

再见了,童年!生活在有你的岁月中,我快乐,我幸福;在有你陪伴的日子里,伤心时,你来安慰我;快乐时,与我同分享;困难时,与我一同承担……感谢你,童年!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

再见了,童年!儿时的梦想与你一起飞翔;儿时的天真,只有你能包容;儿时的痛苦,只有你能理解。你是我的知心朋友,请你不要离开我,我虽知道你不能常伴与我,但我仍不希望你离开我,童年,你是否听到了我对你真诚的呼唤?有时,我曾为失去快乐的生活而流泪,我曾为失去友谊而流泪,但这一次,也唯有这一次让我感到无可把握的悲伤。为你,我伤心流眼泪,而你,却无情的离开了我,离开了我的生活。

“对不起,我也不想离开你,但今后的道路需要你自己去开垦,我无法帮助你,时光老人的脚步一刻也不在停止,你要好好珍惜时光,再见了……”我再一次的流下了眼泪,为他,也为我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听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感受着铁道兵35年的历史和中铁建近30年的辉煌。

铁道兵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战斗序列中,一支承担着特殊使命,以忠诚敬业、奋勇向前、志在四方为精神的英雄部队。无论是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工作条件,铁道兵指战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以四海为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昂斗志,建设打通了无数的钢铁通道,为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已成为铁道兵和铁建人的真实写照。

解放前,铁道兵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的战士,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铁路修到敌人家门口,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为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无论走到哪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必先勇往直前。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天当被、地当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设施,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打通国家交通运输线,深山里、大河边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没有修通,铁道兵战士们就肩挑人扛,水运马驮,把大批机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桥墩旁。大型机械搬不动,就把它“化整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迹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条条隧道,修筑了一座座大桥,为新中国铸就起了一条条钢铁运输大动脉。

铁道兵84年专业到中国铁建,成为筑路工人,“军魂不散,再展雄风”是这只队伍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虽然他们脱下了军装,摘下了军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铁道兵的作风,没有忘记铁道兵的传统。我们这些新生代的中国铁建员工永远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将继续传承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再创辉煌,续写着铁道兵的传奇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老师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当老师是一种享受,如今,当老师只有辛苦和疲劳。因为现在有些学生已经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名话给遗忘了,所以老师就变得更加辛苦了,最终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哎!同学们,难道你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吗?

老师是我们的父母,可我们为什么一点也不尊重她们,也不理解她们。而最让我感动的那一次老师说她自己会尽全力地把自己所学到的、所知道的都毫不保留地教给我们。虽然老师有时候是会有一点哆嗦,但是老师也是为了我们好。我们有时候是应该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做得对不对,让自己更深切地认识自己。如果沉得自己做得对,那就让自己继续这样做;如果觉得自己做得不对,那就请自己及时改正。总的来说,我们要完全、彻底地为老师减轻辛苦和疲劳。

说到这里,我回想起那一次的校园经历,觉得我们的确不应该那样做,该……

上课了,原本早就该安静的教室却一直安静不下来。一会儿,从教室门外走进一个人,这个人拿着一本数学书,笑着对我们说:“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数学代理老师——刘老师”。话音刚落,咱们一看班主任不在,又继续随意玩耍。因此,刘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十分吃力,而她刘老师却依然微笑。但刘老师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了,而且声音也越来越低沉了。如果我们那时不那么吵闹的话,那么刘老师就不会这样。随道讲台下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刘老师刘时的声音却越来越小,越来越沙哑。终于,我们听到了下课铃声响起来了,立即就出了教室,可在我们身后的刘老师却用手吃力的拿起书,慢慢地走出了教室,结束了她的这一堂课。

第二天,班主任对着我们全班同学说:“上一次给你们上课的刘老师现在住院了。”因为她在昨天就已经是患有了感冒,再加上给你们上课时,你们在下面乱哄哄而且一点也没有秩序,让她的感冒又加重了,但刘老师还是强忍着咳嗽,给你们上完了这一堂课。所以刘老师她还是住进了医院,这时的我们才恍然大悟,明白了……

“我们的老师,永远的父母”。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老师,敬爱我们的老师,不管是哪位老师,我们都要让她感到温暖。因为,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丰富的知识。所有,我们要尊敬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春天作文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代表民族特色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来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

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工艺品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长江之歌》就是旋律优美,极具影响力的歌曲,它代表着中国,这首歌曲的旋律就像是大海的波涛一样,由弱到强,有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弦。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远大的抱负之情。这首歌曲就像春天一样温暖,激励着我要为祖国做贡献,好好学习,献出我的智慧,献出我的汗水,献出我的热血,献出我无悔的青春!让祖国处处都有温暖!让祖国处处像春天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关于永远的雷锋征文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想必大家都认识吧?不仅是认识,而且万分敬仰崇拜。至少我是如此。雷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牺牲,但大家都说雷锋活得比谁都长,因为他早已深深的可在了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毛泽东曾经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可见雷锋早已活出了自己的本色,他早已将他的生命演绎得比任何人都要精彩。雷锋曾经说过,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无限有意义的事。是的,雷锋做到了,在他的生命中,帮助别人早已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但他做好事从不留名,这就是所谓的雷锋精神,帮助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却不求回报。这样的伟人我们就应该永远传颂,永远高歌,就应该将他的精神一成不变的传给下一代,只有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秉承着这样的精神,我们的生活才能是刻充满爱,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可现在还有好多不和谐的现象在上演着,但我相信多必能胜少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所以我们应该手拉手,肩并肩,秉承着雷锋精神的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候选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雏鹰综合奖”是我们学校人人皆知,人人向往的一个奖项。它每学期评选一次,是评定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奖项,也是学校的最高荣誉。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由于期末考试还不错,加上我的成绩有所进步,便被列入了雏鹰奖的候选名单上。心想:我成绩不错,加上同学和老师对我的喜爱,肯定能选得上!

评选开始了,我们一个个上台演讲,为自己拉票。轮到我了,我自信地走上讲台,开始了演讲:“大家好,我今天竞选的是雏鹰综合奖……”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和老师都拿到了投票纸,“选出你心目中的三个人!”老师提醒道。

下午结果出来了,老师把票数写在对应同学的名字上,看到别的候选人20几票的票数,我不禁得意起来,我是33票,稳操胜券!“第一名,戴旭阳!”老师报道,“第二名,蔡沁言。”此时我的心跳急剧加速,脸上紧绷着,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我应该是第三名吧?”我心里默念道。“第三名,梁宇轩!”什么?不是我?我仔细看了看选票,啊,我是第四名!竟然一票落榜!我伤心极了,为自己选不上而懊恼。

从此,我似乎和雏鹰奖结下了仇,年年都选不上。三年级,完美落榜;四年级,完美落榜;五年级,又是完美落榜!

今年,我已经六年级。终于,又迎来了“雏鹰奖”的评定之日,我再一次进入了榜单,这次能不能选上呢?我心里挂着问号。又到了我演讲,“大家好,我今天想竞选雏鹰综合奖……希望大家能投给我宝贵的一票!”我回到座位上,把头埋在膀子下,不敢看投票的结果,时间在一点点流逝,我越来越紧张。“有结果了!”一个同学不禁喊了出来,我下意识地抬起头,寻找老师圈出的名字,卢朝越、王星淳、吴家铭。咦,怎么又没有我?此时,我感觉自己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地砸在了深谷里,我多么希望只是自己眼花,看错了呀!

因为这个,我被贴上了“永远的候选人”的标签,最令我难受的不是没进榜单,而是进了却与其擦肩而过,并永远是这样!为什么呢?我再三反省,虽然每次票数都有进步,但就是差一点,因为我的“群众基础”不太好,会和同学闹别扭、发脾气,而且我为班级做的贡献不够,所以,我今后要控制好情绪,多帮助他人,获得同学们的认可。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可以评上一次雏鹰奖,感受到得奖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期待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河水咆哮,浪排星空,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巨浪怒号,声慑天公,奔流到海一泄汪洋;黎民煎熬,叩首苍穹,只求两岸繁荣安宁。

往事越千年,河堤决口,肆虐人间;洪水跨岸沿,房屋淹没,践踏良田。就在这两岸,烽火连天,百姓家不成家;就在这山川,外敌入侵,国家国不成国。生灵涂炭,哀嚎遍野,四海无宁日,大地陷入无边的黑暗中。饱经磨难的人们,在令人窒息的乌云下,煎熬着,期待着,奋斗着……

奔腾的黄河水,跳动着中华千年不息的脉搏,养育了多少英雄儿女,立于此万顷茫然之上,举臂擎天,力挽狂澜。任那滚滚的浪花,来淘洗这些千古英雄。风雨秦皇,开疆拓土。因为他在期待和平安定,风霜汉王,统御外胡,因为他在期待天下安定;风流乾隆,平定回纥因为他在期待国富民兴。正是像他们这样,敢于临危而上的时代弄潮儿,携手共创了今日的天地,令后人永享福德。同样的期待,给了他们同样的梦,让他们能够在人们的期待中,完成自己的期待。

青草萋萋,沃野千里,和平鸽正鼓翅飞向寥廓的江天,欢声笑语也溶入了涛涛的河水一曲腾飞的颂歌,得以奏响,奏响在这浩浩的黄河之中。

历史的洪流,流经无数艰难的岁月,带着人们的期待滚滚向前。当我们站在河边,让空气迷漫的水气来浸染我们的心时,那份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期待,也将在我们身上,来演驿新时代的海阔河水咆哮,浪排星空,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巨浪怒号,声慑天公,奔流到海一泄汪洋;黎民煎熬,叩首苍穹,只求两岸繁荣安宁。

往事越千年,河堤决口,肆虐人间;洪水跨岸沿,房屋淹没,践踏良田。就在这两岸,烽火连天,百姓家不成家;就在这山川,外敌入侵,国家国不成国。生灵涂炭,哀嚎遍野,四海无宁日,大地陷入无边的黑暗中。饱经磨难的人们,在令人窒息的乌云下,煎熬着,期待着,奋斗着……

奔腾的黄河水,跳动着中华千年不息的脉搏,养育了多少英雄儿女,立于此万顷茫然之上,举臂擎天,力挽狂澜。任那滚滚的浪花,来淘洗这些千古英雄。风雨秦皇,开疆拓土。因为他在期待和平安定,风霜汉王,统御外胡,因为他在期待天下安定;风流乾隆,平定回纥因为他在期待国富民兴。正是像他们这样,敢于临危而上的时代弄潮儿,携手共创了今日的天地,令后人永享福德。同样的期待,给了他们同样的梦,让他们能够在人们的期待中,完成自己的期待。

青草萋萋,沃野千里,和平鸽正鼓翅飞向寥廓的江天,欢声笑语也溶入了涛涛的河水一曲腾飞的颂歌,得以奏响,奏响在这浩浩的黄河之中。

历史的洪流,流经无数艰难的岁月,带着人们的期待滚滚向前。当我们站在河边,让空气迷漫的水气来浸染我们的心时,那份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期待,也将在我们身上,来演驿新时代的海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树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棵,为你遮风挡雨;有一棵树为你遮挡烈日,这是一棵永远的树,这是一棵无私的树,这是一棵苍老的树,而它正是父母,你呢?便是树下的小树……

任风吹雨打,任严寒酷暑,这棵树始终坚持,用它的汗水呵护着你,用它的心血哺育这你,一直到树死去,枯萎,一直到小树成材,郁郁葱葱,而到这时,在小树成材的同时,树也慢慢走向了终点,苟延残喘了。

小时,父母把好的让给你,让你享受春天般的爱,你欣然接受了,因为你还不懂事,不懂得珍惜,一下就弄坏了,父母对你没有惩罚,只是莞尔一笑。

大了,懂事了,知道珍惜了,然而岁月不等人呀!父母们老了,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给你留下的只是慈祥的微笑,这时的你成材了,郁郁葱葱了,懂得了爱的宝贵,时间不等人……这些道理是父母一点一滴告诉你的……他们还说,有一棵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

是,有一棵永远的树,永远在关心你,呵护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座右铭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从不知道座右铭能如此激励人们奋进……可是,自从那次之后才懂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如此的重要。

记得以前我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女生,而且很胆小。老师总是有意识地训练我的胆量,因此,我‘荣幸’地成为班上的纪律委员。或许对于别人而言,是真的很荣幸。可是,对于我却恰恰相反,因为我胆小,所以不敢叫他们安静,因此我这个纪律委员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为此,我很不开心,但又没那胆子,心里很是难受。

星期天的时候,我和妈妈在看电视,妈妈似乎发现了我的不对劲。于是问我:“你怎么了?”我把我担任纪律委员的事告诉了她,她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最深的话!她说:“人总要面对新的事物,只有敢尝试,才会知道这其中的乐趣!”我顿时恍然大悟。

到了第二天,老师安排了一节自习课,因为数学老师生病了,叫我们做作业,但是,老师一走后,教室里便立刻沸腾了起来。这时,我突然想起妈妈的话!于是,我鼓起勇气大声地说:“安静!”他们听见了都露出惊讶的神情,而且都安静了下来,我感觉他们可能是没想到我会这样吧!可是,大概过了一分钟,他们又说:“你以为你是谁啊!凭什么管我们?”还有人说:“别以为……!”听了这些话,我扑在座位上哭了,直到老师叫我,我才停止哭泣。

放学之后,我顶着两个桃子眼回到家,妈妈看见后对我说:“今天的事老师都和我说了!你要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要放弃,懂吗?”我点点头。

于是,以后我再也不怕别人的反对了,因为我是纪律委员,就应该做纪律委员该做的事。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得到了全班的认可!如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成为伴我成长的座右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红烛——给程老师的一封信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程老师

您好,您现在是否正伏在桌边为学生们批改作业,是否正在专心致志地备课,在这微凉的夜里,您是否忘记了披上一件棉衣,是否忘记煮一杯红茶。我想立刻马上到你的窗边,告诉您,夜深了,天凉,早些休息吧。

您是除了我爸爸妈妈以外,我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小学五年,教我写第一个字的人是您,教我做人道理的是您,教我做人道理的是您,使我树立心的是您,教我勇敢的人是您……是您,陪伴我走过五个春夏秋冬,伴我由幼稚成长为少年。

您可曾记得,八年前,我们初见。那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早上,我第一次踏进学校的大门,第一次坐在教室里,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您站在讲台上,温暖的眼神仿佛蓄满了阳光,您的嘴角弯起美力的弧度,一抹暖暖的笑在您的唇边漾开,在这个冷冷的雨天,您的笑容,像一枚烛光,虽小,却给小小的我带来了光明与温暖。

八年前一个美丽的开端,开始了我们之间五年的师生缘。

童年的我,与所有同龄人一样,玩爱闹,唯独不爱写作业,而您为了让我们学习更多知识,作业时不可少的,有时,我贪玩忘写作业,被您发现了,您很生气,罚我写双倍作业。当我把补写的作业送到您的手上,您没有收下,只是抬笔在上面写下“勤奋”二字,拍拍我的肩膀又给了我。我把那个作业本郑重的放进书橱,每当我想偷懒,不想学习时,我总会把它拿出来,上面那鲜红的两个字,一次次激励我向前。

我有时严格待人,但是更多的时候,您更像一位父母,无私的爱着每一个孩子,您的每一位学生。

我的身体很虚弱,特别是在三年级,我经常请假,最多时一周只有一二天在学校。一天早晨,我刚要去上学,可是肚子一下子疼的厉害,像刀绞一般。大滴大滴的冷汗从额头上滑落,脸上也变得毫无血丝。妈妈见状硬让我在家休息,我便没有去学校。过了两个小时,睡梦中的我被门铃惊醒,妈妈开门一看,是您!您来到我的床边,关切的询问着我的病情。这时,我才发现,在这春寒未完全退去的天气里,您却只穿了一件毛衣和单薄的外套,手动得通红。我的鼻子一酸,埋怨自己为什么要生病。于是,我提出想回校上课,您有些犹豫,怕我到了学校不舒服,我说,我没事了。您最终同意我去学校去上课。可是,走到楼下,才发现,妈妈的自行车没气了,您便主动提出载我回去,妈妈同意了。

我坐在车后座上,您用力地顶着风骑着车子,尽量挺直了背,怕我受风寒。您单薄的身体在微微颤抖,却不停地问我冷不冷。我的眼睛湿润了。从那以后,我很少请假,因为我学会了坚强。因为只有我坚强了,那双眼睛才会露出暖暖的笑。

老师,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永远的老师,您像一根美丽的红烛,把温暖播撒进我们的心间。

远近灯火次第熄灭,老师,夜深了,天凉,早些休息吧。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景雨

2015.09.10

口镇中学初三1班 景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