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夏雨的特点作文优秀20篇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记选材的特点,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115

作文

792

听夏雨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漫步草丛,喜欢在和风旭日的时候轻踏小山,喜欢在黄叶飞舞的季节穿梭林间,喜欢在山雨欲来时静静聆听,那股力量,我知道,是自然赠予的礼物,供有心人去欣赏,陶醉……

夜晚似乎一天天地变短了,有时候真的感觉很疲惫,明显地感觉到那个蓬勃的季节正在一步步地走近,伴着这炎炎的热意,渐渐地在这空气中弥漫着。

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季节,是生命最具活力的时候,比春的生机盎然更甚。在那火热的太阳下,万物似乎再一次获得了重生,开始竭力地生长着,或许,这勃勃生机就应该是这夏日里最值得人感叹的一道风景了吧!我却更欣赏这夏日的夜雨。

在热得令人有些烦躁的夜晚,跻身于这城市里难得的一些清静的场所,却仍旧躲不开这夏日的高温,只得静静地呆着,让这温度在身上蔓延。这时,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虽然还是带着夏日令人难受的热度,但似乎有些释放,也便舒服点了。

不一会儿,温度渐渐降了下来,风愈加大了,接着便会是一阵倾盆大雨。夏日的雨,总来得这么突然,它不会像春雨那样耐着性子一点点变大,然后用那不怎么有力的雨滴在地面上敲打,它要来,就总是那么干脆,那样“强壮”。

街上的人开始跑起来了,很快便消失在视野中,这街上就会变得空荡荡的。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乐于在这雨中漫步,任豆大的雨滴在我身上打着,不是很痛,但并不好受。可是我仍旧享受这种感觉,暴雨肆无忌惮的敲打让我觉得很痛快,也惬意于这种或许被视为有些疯狂的做法。

喜欢夏雨,喜欢它的干脆,喜欢它的力道,喜欢它的淋漓尽致,或许是因为这些都是我想做而没有做到的吧。我痴迷于这种感觉,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呆在雨中有时会想,若是自己有如此的果断,若是自己能做到这样的洒脱,那生活也许就会大不相同了。

抬手,轻接重重的雨滴,这夏雨,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告诉我许多迷茫都只是自己制造的虚幻,事实多如这雨后的街道,干净、明了。

我是在观一场夏雨,不如说是在品一出戏,一出人人都常在演的戏——如这夏雨一般的人生。是非对错,都那样在心头洒落,从来都是那样普通,自然。我们都只是在为自己的迷茫而迷茫,而许多事却如夏雨般,只是当惯了行人的我们在匆忙避雨的过程中,早已无心去欣赏这雨的面貌了。

倚楼听喧嚣,何时能淡看这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发财树的特点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有一棵“发财”,我可欢它了,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去看看,亲吻它绿色的叶子,呼吸它散出的清香。

“发财树”和其他树相比它可与众不同。

它的树头和特别。有五个树头,形状怪异,每一个树头都好像经历沧桑的老人,布满了皱纹。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

它的树干像一条粗壮的麻花辫。是由五条具有弯曲性的小树干编织而成的,树干的顶端时平的,没有树尖。小枝干和绿叶是从树干顶端旁边生长出来的,有层次地围在一起,像一把绿色的伞。

它的叶子也非常吸引人。叶片形状像一叶绿色的小舟。叶尖一顺儿朝下。叶茎从叶头直穿到叶尖,把叶片分成了两半,叶茎就像人体的大动脉血管。左右两边布满了密密的细细的叶茎就是人体的毛细血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发财树”的生命力不是很强,喜欢温暖的阳光。如果把它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用不了几天就会枯萎掉叶。但它具有韧性,能够相互交织而上,而且它能无私地给人们增添绿意装扮家居,营造舒适的环境,同时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出新鲜的空气,给我们带来健康和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明节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的特点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我就是我,别人看了一定会想:“我”有什么好写的?是啊,我只是个平常的小女生。

我爱布娃娃。我常常和布娃娃一起玩。布娃娃当小公主,我当她的姐姐。我买来的水果、花、花瓶都会和布娃娃一起享用。我把房间布置得很整齐,因为布娃娃和我一样也喜欢一个整洁的环境。布娃娃是我的好朋友之一,每天晚上我都要抱着她玩一会儿再睡觉。我一直不会和她分开。妈妈说,我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生气,一点小事不合我心意,嘴巴就会撅得老高。有一次妈妈叫我做作业,我慢慢吞吞地不想做。妈妈急了就发火了,说了我一大堆话。那天我就很不高兴,等到晚上才做作业。我一生气就什么事也不做。我总是要听好话。

现在想来这个毛病真的不好,大人都是为孩子好的,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我决定把优点保留,把坏毛病改掉,在家里当个好孩子,在学校当个好学生。

这就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家人特点的作文:我的妈妈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有一位严格的妈妈,她---那双眼睛,似乎能一下看透我心中的秘密,那双黑黑的眉毛,只要一生气,就能拧成一个疙瘩,她的头发可能因为有了我,而又增添了几缕银发。我也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妈妈从不轻视我生活中的锁事。有一次,妈妈给了我二元钱,让我买豆腐,而我却偷偷买了贴画,回家后,本想撒谎的我看到了妈妈那双眼睛,它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是默默地注视着我,里面充满了失望和希望。我有时和妈妈顶嘴,那一次,我可能也是气大了,竟拿起剪刀把电话线剪断了,妈妈二话没说,拿起尺子就打我的手,把我的手打得又红又肿,一气之下,我用铅笔在雪白的墙上画了好几个大叉。这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严格的妈妈”这个词的深刻含意。去年暑假,我有一天晚上发起了高烧,妈妈不好意思去叫别人,就自己一个人背我到了医院,又是验血,又是输液,一直到第二天中午,烧才退了,当我睁开迷蒙的双眸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面容憔悴的妈妈,她看到我醒后,慈祥的笑容立刻驱走了满脸的倦意,用温和的目光望着我。这时,一股难言之隐悄悄涌上了我的心头,肚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个滋味儿,这次,我又深深地体会到了“深深的爱”这个词的含意。

妈妈呀,您把全部的精力给了女儿,我认为正确的教育方法最主要的应该是像妈妈这样的爱和严相结合的,母女之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教育之爱,应比父爱更广博,比情爱更质朴,比其他一切亲情更纯洁,更细腻,更高尚。我此时此刻才真正了解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欢乐全浸透在柔密无间的母爱中。妈妈对我的爱护和关注在我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为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而且妈妈使我在成长期不会误入歧途。我会正确感悟到“严格的妈妈,深深的“爱”,不管我将来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妈妈的爱为我的成长方向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叫“赵小姐”的他

“赵小姐”是我的同桌。他理着板寸头,娃娃脸,总带着笑,姓赵,自封“赵小姐”。可别看他个头小,鬼点子可多了。

记得有一次,自习课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他拉了拉我的衣服,悄悄问道:“喂,给我点吃的。”我被打断了思路,没好气地说:“没有,有也不给你。”

谁知他竟恶狠狠地对我说:“你给不给我?不给,看招。”说完,用笔头敲了我一下。我生气地说:“不给,就不给。哼,要我给你吃的,还打我,这样谁会给。”

“哼,不给是吧?”他开始用笔来戳我。

一开始,我懒得搭理他。他见我不回应他,又开始用本子来甩我。我实在忍不住了,对他说:“你别玩了,再打信不信我告老师。”他却满脸不在乎,继续朝我甩本子。

见我还没反应,最后他使出“螳螂拳法”。左一拳,右一拳,打在我的手臂上。我忍无可忍,腾出手来与他打斗。可我怎能打败这“赵小姐”的神功呢,最后败下阵来。

“唉,好吧。”我不想和他再闹下去,从包里拿出一块饼干,递给了他。他接了过去,开心地笑了起来,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

哈哈,这位“赵小姐”可真有意思。明天星期五,可以换座位了,终于可以逃离他的“螳螂拳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气候特点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夏雨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潮气袭来,拂面的寒风也是十分舒服。天阴沉沉的,像生气了一般。拉下了脸,给我们一场洗礼。

一滴,两滴…。,积少成多的水滴密布,送来一阵倾盆大雨。落在屋顶,又负有生气地垂下,袭卷了柏油路面。鸟儿闪避,躲在角落里不肯出来,聚在一起,像是在议论着什么。

泼在墙上,那红砖墙瓦一瞬间换了颜色,加深了,加重了。宏观的建筑在此刻,是个安静的避难所。打在树叶,那晶莹的露珠残留在翠绿的枝叶上,变亮了,变清了。参天的大树有序地排列,插在道路两旁,古老、沧桑,在那一刻,被雨水染尽,健壮的树干,重新活了起来,生机荡漾在树与树之间,青春复苏了。

抹在花园,剔透的水珠静静地躺在花上、石头上、灌木上、板房旁。雨滴敲打在枝头,嘀嗒嘀嗒,欢快地与地面交手。艳丽的花儿如出水芙蓉,那宝石般的装饰物明灭可见。圆状的花坛中百花争艳,雨的敲打,不仅没有使他们低头,反而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滴在路上,一个个水坑布满柏油路面,细细的长河流淌,别是一番风味。看,远处有撑伞漫步的学生,有端着物品顶在头上疾驰的人,还有在教室里望着窗外美景的同学,教学楼稀稀疏疏又井然有序地,在雨里静默着。

夏雨的滋味,是独特的,那别致的风味,就由你自己品味了。

人说天公不作美,但这何尝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物特点的叙事作文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我身边的“名人”——外婆

世界上的名人有很多,有足球类的明星;歌舞类的明星;演戏类的明星……但在我身边也有个“名人”。

她长着一头浓密的短发,乌黑的头发中有几缕白发,前额上有一丝皱纹,衣着朴素,却不失淡雅。她,就是我的外婆。

她很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我去她家时,她正在做家务。

“来了,孙女!”她热情地说道。

“嗯,婆婆好!”我亲切地说道。

“这天想吃什么菜?”

“嗨!下午帮我接下孩子能够吗?”我刚想说话,却被邻居打断,“嗯!”婆婆爽快地回答。

“谢谢啊!”邻居高兴地说。

“婆婆,您为什么要答应帮她接孩子,你下午本能够睡会儿觉的。”

“没关系,生命在于运动,多走走没事的,你此刻帮忙人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到时候你有什么事情请人家帮忙,人家也会帮忙你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婆婆意味深长地说。

“我明白了。”我若有所悟地说。

还有一次,当我去外婆家时,看到外婆不在家,“奇怪了?外婆呢?”我十分疑惑,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小孩子的嬉笑声,“这部动画片多好玩呀!”是外婆的声音!我急忙走到门口敲了敲门,“哟!咱家孙女回来了!”外婆乐呵呵的笑着,“您——怎样不在家里。”

“我帮这家带下孩子,主人出去不在,过一会儿才回来。”天呐!又是帮人家带孩子,这就应是第无数次了吧!外婆你太……

我的外婆不仅仅外貌整齐,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她就是我身边的“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轮复习法”与传统的复习方法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四轮复习法”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而不像传统复习法那样以记具体的题为目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网络中记忆相关知识点,考试时能按线索找到知识,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解题,特别是做多项选择题,提供了条件。

第二,“四轮复习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知识通过四个轮次逐步深化理解和记忆,从而对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而传统复习法由前向后的“渐进”式复习方法,很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和边复习边遗忘的现象。“四轮复习法”改“渐进”方式为分层次“递进”方式进行复习,每一个轮次的目标明确,学生的复习印象逐步加深,最后全面掌握知识。

第三,“四轮复习法”与四轮复习时间表相结合,定时、定量、定问题,限期实现复习目标。学生每天学什么、学多少,心中有数,避免了盲目和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345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 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说明文的说举例 科学说明文和一般说明文一样,也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例如第六单元《奇妙的克隆》一文,我们就不妨来个这样“三读”——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降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例如: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7)“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些句子,无一不体现出神圣的“科学精神”。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0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

(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特点的一个人作文600字以上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拖地王”李震】

他高高的身子,胖胖的身材,真的是膀大腰粗,还有一双小眼睛,鼻梁上还驾着一副眼镜,大大的嘴巴。当然,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篮球一样的大肚子,跑起路来肚子一颠一颠的,特别搞笑,惹得我总想摸摸他的大肚子。他是谁呢?哈哈,就是人称拖地王——李震。

“黄石磊,干活了。”李震大声地叫着,我分明看见李震满嘴的米饭,看来他连等吃完饭都等不及了,没等黄石磊回应,李震早就飞身下楼了,我也下楼去拿拖把,李震正认真地把班里四个拖把一一洗干净,递给我一把拖把。然后他背着两把拖把上楼去了。“唉!为什么背两把拖把?”我疑惑不解,李震回过头来,憨憨地一笑,哎呦眼睛都看不见了,只见肉嘟嘟的大脸庞,轻声说:“我给黄石磊带一把上去,他吃饭太慢了。”

李震开始拖地了,他握住拖把,弯下腰去,两脚做成前弓步,来回用力把拖把往前推,又往后拉,一推一拉,一前一后,拖把所到之处所有灰都没了。李震拖地还得有同学把椅子拉出来!没有一丝怠慢,要在同学的座位上来回拖几下。拖完教室以后,李震以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速度跑到走廊,发现走廊还有黑乎乎的地方,他连忙叫黄石磊说:“黄石磊,你给我过来,这里还没拖干净?”李震看着他说:“这里不用拖了,拖不掉的。”“不会吧,昨天也没这么黑。”李震一边说着,一边蹲下身,手握住拖把的根部,使劲拖,可还是拖不掉。后来他一拍脑袋:“肥皂粉。”于是找来肥皂粉洒在走廊上,用脚踩住拖把条来回拖。不一会儿,顽固的米饭脚印字、墨迹全部败下阵来,这时,李震才露出了笑容:“我就说不可能拖不掉的。”拖把上沾上了肥皂粉,地面上也会留下肥皂粉的印记,李震只得下楼洗拖把,没过多大一会儿,仿佛一点儿也不累,还是照那样子认认真真地拖着楼梯。

这时你要问我什么美?我会自豪地告诉你:“李震拖地的身影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吴教授身材魁梧,个子不高,有着一双乌黑而明亮的大眼睛,微胖的身子,黑黑的头发,五官十分精致。

每次当我来上作文课时,吴教授都是笑眯眯的。他上课异常幽默,我们也很快乐,经常开怀大笑,从而,让十分枯燥无聊的作文课,变得既生动,又有趣。不知不觉,作文课就下课了,我常常感觉意犹未尽。

吴教授批改作业,特别的认真,用心。每次都会用红笔,把我出现的错词、错字圈出来。把我本来可以写的更好却未写好的地方,用心的划出来了,并且告诉我,怎么才可以写的更好。他每次上作文课前,都会与我进行沟通交流,让我明白了自己缺失在哪里,哪里下次可以写得更好。

吴教授知识面很广,他上课时,时常会讲一些课外知识,非常的丰富多彩,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听得十分入迷。因为吴教授上课十分有趣,让我在作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让我爱上了作文,喜欢上了作文课,原来和我是死对头的作文,现在我们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伙伴,让我觉得写作文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夏雨的心曲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我本是一滴快乐的小水珠,常常跟我的同伴在小溪里嬉戏。鱼儿向我游了过来,将我吞了进去,又开心地将我吐了出来;花儿绽开她的笑脸,邀请我滞留在她那艳丽的美丽中;人们用手轻轻将我捧起,用我洗涤那润滑的面孔……有时风儿会将我和我的伙伴们吹向湖泊、吹向田野、吹向高空……我们喧闹地,愉悦地奔来奔去,最后又回到可爱的小溪里。

我本是一滴快乐的小水珠,夏日的炎热令鱼儿躲到水底,令花儿无神的卷曲了她的绿叶,令禾苗无力地弯曲了他的身体,令人们躲到阴凉之处里消磨时光……

寂寞的我浮到溪水表面,看着火辣辣的太阳,太阳说:“该是上来变成雨水的时候了。”我和我的伙伴们开心地说:“好呀,好呀!”于是我们变成无数无色的气泡穿过高山,飞过峻岭,直冲云霄……

我感到自己越变越大,我觉得自己好像在消失,我有些害怕了,我有些恐惧了,我有些后悔了,我想下去,我怀念那可爱的溪流。我开始怀疑我能不能变成雨滴了,风儿看出我的心思,用力吹了口气,将我吹得更高,太阳看出我的心思,增大了对我照射的力度,伙伴们看出我的心思,鼓励我说:“不要怕,不要怕……”

越来越高,大地在我们眼中消失,高山在我们眼中消失,江河湖水也从我们眼中消失,风儿脱去他温柔一面,疯狂地向我们吹来,我们紧紧地簇拥着、簇拥着,我们彼此团抱着、团抱着,越聚越大,越聚越重,终于我们用我们微小的身体筑成巨大的屏障,挡住那炙热的阳光,挡住那强劲的狂风……太阳笑着说:“你们成功了,你们变成雨了,快回到大地怀抱中去,快行使你们雨滴的作用吧。”

叫着、喊着,伴随着雷声,伴随着闪电,我们飞流直下,用我们的身躯冲刷那世界的层层面面……

尘埃因我们荡然无存,炙热因我们消失殆尽,禾苗挺直腰杆,贪婪地吸食那久违的滴水,花儿尽情张开笑脸,热烈欢迎我们这些雨滴的亲吻,鱼儿快乐地跃上水面,友好地像我们招手致意,人们欢呼着、奔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山川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回归,江河展开胸怀等待我们的遣返……

风静了,雨住了,天晴了,蛙儿欢唱了,大地又是欣欣向荣,自然界又是勃勃生机。彩虹出来了,为我们的勇敢而祝贺,为我们的成功而道贺。

此时变成雨滴的我,和我的同伴们带着成功的喜悦,唱着欢快的心曲,欢腾着,跳跃着向那小溪流淌过去,向那江湖流淌过去,再次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变成一滴快乐小的水珠,为下次的变换积聚能量,为下次的腾飞作好准备……

我本是一滴快乐的小水珠,我将永远是一滴快乐的小水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物特点描写作文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班上真可谓众星云集,有小诸葛赵明昊,疯狂的石头石竟成,但最令大家佩服的还是那黑旋风——王凯。

他呢!黑黝黝的皮肤,个子不是太高,但特壮实,特威猛。他行动还特别快,吃饭那叫风卷残云;走路那是脚下生风。怎么样?像黑旋风吧。

你别说,他的脾气性格真有点像李逵呢!那次我和他从厕所出来,正看见一个高年级同学将我班**撂倒在地。瞧那铁塔一般的身材,我犯怵了,可王凯却一个箭步冲过去,攥紧拳头直捣高个子。高个子怒目圆睁,随即飞起一脚。王凯顷刻倒地,慢慢挣扎起来,痛苦的捂着肚子。高个子大概以为他无还手之力吧,便放松了警惕。说时迟,那时快,王凯突然一转身,对着他屁股狠命踹了一脚。高个子摔了个狗吃屎,爬起来竟一声不吭就走了,我们都有点奇怪。听**说,高个子碰了自己,还嫌人家挡了他。我想高个子大概自知理亏,怕事情闹大才溜了吧。自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黑旋风成为全班的英雄。

黑旋风天生古道热肠、常常扶危济困。那天我上学途中,碰到他从书店出来,才突然想起今天要用资料的,可自己居然忘带钱了,怎么办呢?黑旋风也没多余的钱。他见我着急的样子,便站在路边,看见路过的只要是稍微有点面熟,就张口借钱。我觉得很难为情,他却若无其事的样子。等我们买好书跑到学校,铃已经响了,只能一起挨老师的训了。无独有偶,***没带早点钱,下自习后一个人坐教室里埋头看书,或许在书中寻找千钟粟吧,可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只见黑旋风拎着煎饼和羊肉串奔向教室,还笑呵呵的说要请客呢……

你瞧!有黑旋风为友,岂不幸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细则的特点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1)依附性。细则的制定必须依附于某一具体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细则赖以产生的前提。没有某法律、法规,就没有某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

(2)诠释性。实施细则对原法律、法规的某一重要原则、重要事项或某一关键词语负有诠释的任务,以使其表意更加具体明确化。

(3)补充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事项,都是比较原则的,这样执行者对它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伸缩性;再者,同一法律、法规,同一条文在执行中遇到的实施对象的情况各不相同,这样,对于某一规定具体适用的范围究竟怎样限定,就需要以细则对其作出明确具体的补充规定或辅助性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联的种类和特点

全文共 7421 字

+ 加入清单

探讨对联的种类及特征,可以促进对联创作,也是对联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春联的种类和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对联尚无权威的分类方法,作为古代修辞方式之一的对偶句分类虽有四分法、六分法、八分法,但难免交插和重复而并不科学。其实,不同的对联有不同的特征,对联的特征又与分类标准密切相关。按不同的标准,可分出不同的种类:按字数的多少,可分成短联与长联;按使用的范围,可分成行业联与通用联;按使用的时间,可分成节令联与春联;按贴挂的位置,可分成门联与堂联;按其固定场所,可分成名胜联、馆堂联及戏台联;按创作的指向,可分成自题联与题赠联;按情感的表达,可分成喜庆联与哀挽联;按审美趣味,可分成俗联与雅联;按对仗的宽严,可分成工对与宽对(借对、邻对);按上下联的逻辑关系,可分成顺对与逆对(合掌对与无情对);按对仗的技巧,可分成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等;按在词曲创作中的运用,可分为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流水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和谜对等。恰当分类,可促进对联的创作和研究。

对联浩如烟海,纷纭繁杂,至今尚无权威的分类方法,也难以分类。古代典籍对诗文中对偶句的分类,有四分法、六分法和八分法。

刘勰持四分法。他在《文心雕龙·丽辞篇》中说:“俪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刘勰举例道,言对,如《上林赋》中的:“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事对,如《神女赋》中的“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反对,如《登楼》中的“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正对,如《七哀》中的“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

上官仪持六分法和八分法。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七中引《诗苑类格》说:“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又曰: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荷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转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这三种分类法都欠严密,此类与彼类有交插和重叠,因而缺乏科学性。可供借鉴,不能照搬。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通常用“×联”、“××联”或“×对”、“××对”表示;不同种类的对联,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分类标准密切相关。

1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短联与长联

长短是比较而言的,区别长短,得找出适中的尺度。从使用最广泛之门联的书写和张贴来考虑,字的多少、大小与联幅的长宽要比例恰当、排列匀称,且直书不转行,才美观大方。这样看来以7字到11字为适中。由此,可将7字以下的叫作短联,11字以上的对联则是长联。短联最短可短到只1个字,如“墨/联”;长联则可长到十几字、几十字、百多字、几百字,乃至上千字。相当长时间里,以为昆明大观楼180字的长联,是最长的对联。后来有人专门收集长联,多达300副以上,其中以四川江津的临江楼对联为最,它长达1612字,为清人钟祖棻(字耘舫)在狱中所做。这“天下第一长联”,也是“尚不知其有可考否耳”。

2 按使用的范围,可分为行业联与通用联

行业联是某个行业专门习惯用的对联,具有本行业的特点,并可使用本行业的专门用语即行话。通用联则是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均可使用的对联。

3 按使用的时间,可分为节令联与春联

节令联,是节日庆典时张贴的对联。包括农历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使用的对联,公历的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使用的对联;还包括单位的纪念日,如校庆、厂庆使用的对联,和某地特定的节日,如潍坊风筝节、大兴西瓜节、珠海航空节、成都美食节使用的对联。春节也是节日,但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所以把春联单列。

4 按贴挂的位置,可分为门联与堂联

张贴在门两边的对联叫门联,张贴、悬挂或置放于室内的对联叫堂联。

门有各种各样的门,大的住宅有大门小门、前门后门、中门侧门、书斋门、卧室门、厨房门、窗门和柜门;农户还有磨房门、柴棚门、厕所门、猪圈门、鸡笼门。旧时农村过春节,家里所有的门都要贴门联。门又分单扇和双扇。大门是双扇门,大门的门联还包括门神和开门签。门神是木板彩印年画,印着张飞、关公的画像,这是取代“神荼”“郁垒”而来的。也可贴同样大小的对联,这种文字对联近乎斗方,可以转行书写,转行书写时右边的从右到左,左边的从左到右,贴在两扇门板上才对称。开门签是短小条幅,通常是写“开门大吉”、“开门大发”、“开门大利”、“开门见喜”之类的四言吉祥语,贴在右边门板中部靠近中缝的一侧,拉闩开门的位置。

堂联,又叫室内联。堂屋里对着大门靠墙放着神柜,神柜内供着祖宗灵牌,灵牌上方贴着“天地君亲师位”的中堂,中堂两侧要张贴对联,或悬挂着裱糊的对联。山墙内壁还要挂四块屏,通常是“百无禁忌、万事如意、人口清吉、老少平安”四句。书房门要张贴对联,书案上则放置着篆刻有对联的工艺品。

5 按其固定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和戏台联

张贴的对联不经久,是临时性的,只有雕刻的对联才可维系久远。按其固定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和戏台联。名胜联是雕刻于名胜古迹上的对联,馆堂联是雕刻于楼堂馆所里门楹上的对联,戏台联是悬挂或雕刻于戏曲舞台两侧的对联。虽说戏台的戏楼也是馆堂,却是观众聚集看戏的地方,并且戏台联内容多与戏曲有密切的联系,与其它馆堂联比有特别之处,所以单列。

6 按创作的指向,可分为自题联与题赠联

自题联是创作者为自己做的对联,贴于门楣或书房,刻于笔管或砚边、镇纸上,以联语自策、自励、自勉、自戒、自况、自嘲,均属“自言自语”,并无它指。若将自题联也写给他人,可叫共勉联,以期与人互相勉励,互相鞭策。共勉联多用于朋友、同辈之间。题赠联是写给他人的对联,表示感激、钦佩、勉励、劝慰、忠告、警示等意思。自题联、题赠联不是一般应酬、应景之作,而是用心构思、刻意经营的,饱含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是思想的结晶,不乏警句和格言,对大众对后人不无启迪,多有教益。自题联、题赠联中不乏警句联、格言联,另外也有游戏联、谐趣联。

7 按情感的表达,可分为喜庆联和哀挽联

喜庆联,是表示对喜事的恭贺、祝贺的对联,哀挽联是表示对死者哀悼、惋惜的对联。

举凡男婚、女嫁、造屋、乔迁、开业、晋级、升学、参军等等喜事,自家要贴喜联,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恭贺、庆贺,送上喜庆联。喜庆联不一定写成条幅贴于门楹,也可笔录或口占。老年人健康长寿是好事,寿辰便是喜庆,做寿联以表恭贺。六十岁谓花甲之年,七十岁谓古稀之年,八九十岁谓耄耋之年,一百岁谓期颐,都是要庆贺的。整数之外还有几个特别的年岁,七十七谓之期寿(期字的草书有如七十七),八十八谓之米寿(米字可拆成八十八),九十九谓之望百(望得见百岁了),一百零八谓之茶寿(茶字可拆成廿加八十八,合起来就是一百零八了),都要格外庆贺,贺寿联必可不少。

人去世后,家人和亲朋要做挽联。挽联张贴于灵堂,悬挂在花圈两边,或写在挽幛上。雕刻在墓地的哀挽联,又叫墓联或茔联。

喜庆联一定要用红纸,为了渲染喜庆气氛,有用黄颜料、黄油漆书写,也有用胶水写再敷以金粉的;哀挽联一定要白底黑字,字要用楷书,显得庄严肃穆。用草书、行书写哀挽联是犯忌的。

8 按审美的趣味,可分为俗联和雅联

旧时常把乡村农夫和市井生意人做的对联叫俗联,俗联多是口占,采用口语,通俗易懂;而把官员士大夫做的对联称为雅联,雅联文采斐然,典雅高华,往往要书写、装裱,传之久远。但雅俗并非黑白分明、截然对立,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俗极化雅,雅极返俗,大俗大雅。俗联中也有饱含人生哲理或幽默风趣之作,颇得官员士大夫赞赏;而官员士大夫也有脱口而出并不讲究的俚俗之作,令引车卖浆者流引为笑谈。联话中常有官员与百姓、文人与村夫对对子的记载,在对联范畴里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不乏共同语言,沟通亦不困难。对联的雅俗共赏,多有佳话。

9 按对仗的宽严,可分为工对与宽对

工对,是严格的对联,上下联对仗工稳,语言结构完全相同,平仄一一相对,上下联的任何一字不得重复使用。宽对,是对仗比较宽松的对联,语言结构大体相同,平仄大体协调,允许少数字重复使用。如苏州灵岩山馆的对联:

白鹤归来,崖畔千年红杏;

绿云深处,天下第五名山。

“归来”是动补结构,“深处”是偏正结构:“千年”是数量词,“第五”是序数词;“杏”是植物,“山”是地形;“红”表颜色,“名”表程度。因为意思好,对仗也就任其自然,从宽处理了。

介于工对与宽对之间的,有借对和邻对。

借对,是借用同音之字,或借用多义字的另一义项,使之对仗做的对联。如:

酒债寻常到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上联中的“寻常”便是借对,将“寻常”分为“寻”、“常”二字,古代一寻为八尺,两寻为一常,借此与数词“七十”相对。张之洞有一联,也是借对: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下联中“果”,借用果树的“果”,与上联的“树”相对;“然”与“已”是虚词相对;上联中的“寻”,借用古代数量词的“寻”,“半寻”即“四尺”,此与下联“一点”相对;下联中的“干”,借用“干戈”的“干”,是武器,与上联的“斧”相对。借对巧且工,妙手偶得之。

邻对,是联语中有的名词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同类名词对仗,就用相邻类别的名词或其它词类与之对仗做的对联。如四川青城山的一副对联:

香水濯云根,奇石惯延携砚客;

画廊垂月地,幽花曾照浣纱人。

“香水”和“画廊”都是偏正词组,结构相同,但“廊”是人文景观,“水”是自然景观,“画”是诉诸视觉,而“香”是诉诸嗅觉的。邻对有如独生子没有亲兄弟,便把表兄弟当亲兄弟。

10 按逻辑关系,可分为顺对与逆对

顺对,又叫正对;逆对,又叫反对。这是按上下联的逻辑关系而分的。顺对的上下联意思是并列平行的,“事异义同”,二者相互映衬、相辅相成,有如二源合流,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联说春蚕吐丝,下联说蜡炬燃烧,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但是都表现出执著、奉献的精神。

逆对的上下联意思是对立并举的,“理殊趣合”,二者矛盾统一、相反相成,有如双峰对峙,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下联表示对敌人和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即对敌狠,对己和,爱憎分明。

顺对着重上下联的相同点,逆对强调上下联的相斥性。陈寅恪说,好的对联有正、反、合三个阶段,如:

反对侵略

保卫和平

显然是逆对,“侵略”与“和平”是相斥的,但上下联可以合在一起:只有反对侵略,才能保卫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必须反对侵略。

顺对和逆对都不可走极端。顺对的极端是上下联同义反复,联而不对,如:

家家做清扫

户户搞卫生

上下联是一个意思,没有变化和发展,重复而已,这种联而不对的对联,叫做合掌对。若将该对联改成:

家家搞清扫

户户保健康

就避免了同义反复,成为了顺对。因为“保健康”不仅要搞清扫,还需要丰富营养、适度运动、心情愉快,等等。

逆对的极端是上下联毫无关联,即对而不联,如:

孙行者

祖冲之

对仗虽工整,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科学家不般配,联不到一起。再如:

陶然亭

张之洞

对仗巧妙而工稳,但建筑与官员毫不相干,玩笑而已。这种对而不联的对句,谓之无情对。

11 从对仗的技巧,可分为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等等

对仗奇巧可产生奇联绝对,名目繁多,仅列举数种。

拆合对,将汉字或拆开或合拢,或先拆开后合拢,或合拢后再拆开,用这种方法做对联,谓之拆合对,如:

鸿为江边鸟

蚕是天下虫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客至,两山出大小尖峰

第一联是将“鸿”拆开成“江”和“鸟”,将“蚕”拆成“天”和“虫”;第二联是将“此木”、“山山”合拢成“柴”和“出”,将“因火”、“夕夕”合拢成“烟”和“多”;第三联将竹字头和“寺”合成“等”,两个“手”字合成“拜”,将“四”、“维”合成繁体的“罗”,将“木”、“门”合成“闲”,将两个“山”字合成“出”,将“大”“小”合成“尖”。

顶真对,是将上句最后一个词,作为下句开头的词,用这种方法做对联。如:

金水河边金丝柳,金丝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连环对,是联语中有些字词反复出现,造成连绵不断回环往复效果的对联。如: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青草塘青草鱼儿吃青草

红花溪红花女子戴红花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双关对,是有的词一语双关可做另解的对联。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意思是,因为荷花荷叶才能长藕,有杏子就不必要梅子了,其中“荷”、“藕”、“杏”、“梅”四字谐音双关,可破译成音相同,意思迥异的一副对联: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说的是,因为什么而得到配偶呢,是因有幸与佳人相遇,一见钟情就无须别人做媒了。

又如,华罗庚所做的一副对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从字面上看,“三强”是春秋战国时的“韩、赵、魏”三个强国,“九章”是讲“勾、股、弦”的《九章算术》,但它们是双关的。“三强”又指物理学家钱三强,“九章”又指数学家赵九章。这种双关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门心思想做双关对,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偶有触动唾手可得。

集名对,又叫的名对、名目对、名称对。孔子教导学生“多识草木虫鱼之名”,古人爱讲名分,“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选取各种人物、事物、现象的名称连缀、调配成对联,是一大乐趣,集名对应运而生。集名对又细分为人名对、地名对、药名对、花名对、戏名对等。

人名对,如:

柳三变

张九成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地名对,如重庆十个地名组成的对联:

西峡东林,北碚南泉中渡口;

黄山青木,红岩黑石白沙砣。

药名对,如:

海龙海马通大海

红花红藤映山红

降香木香香附满店

黄药白药山药齐全

花名对,如:

白玉兰

紫云英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戏名对,如:

琼林宴后千钟禄,招赘女状元,花魁独占白玉带;

汾河湾边万里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

上下联包括《琼林宴》、《千钟禄》、《相府招赘》、《女状元》、《卖油郎独占花魁》、《白玉带》、《汾河湾》、《万里缘》、《三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十二个剧目。

节气对。农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按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影响播种、收割及储藏。将这些节气镶嵌进联语,或将节气与农事、家事、国事联系起来而创作的对联,谓之节气对。如:

清明祭祖,缅怀老前辈;

谷雨插秧,培养好后生。

生肖对。生肖是指人出生那一年的属相,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十二属)表示年份,如牛年、马年等。将生肖镶嵌于联语,或将生肖与人的命运、人生况味联系起来做对联。如:

金牛奋蹄开锦绣

乳虎添翼会风云

干支对。我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排列组合成甲子、乙丑等60个干支名,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用来纪年、纪月日、纪时。纪年如1988年为戊辰年,1988年农历五月初一,为庚子日;纪时是将一昼夜划为十二辰,每一辰为两小时,分别用十二地支代表,夜半为子时,正午为午时。将干支名镶嵌于联语,或将干支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做对联,谓之干支对。如:

才饮甲子丰收酒

又扬乙丑奋进鞭

还有其它名称的集名对,如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对,春夏秋冬的季节对,东南西北、里外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对,以及树名对、草名对、书名对、刊名对、歌名对、词牌名对,等等。

数字对,是嵌入数字的对联,数字不仅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还有半、双、百、千、万、亿、兆,如: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有时还用同音字代替数字,如以“事”代“四”,以“奇”代“七”,以“久”代“九”,以“实”代“十”,以“忆”代“亿”。若是人的年龄岁数,还可用“而立”代“三十”,“不惑”代“四十”,“天命”代“五十”,“花甲”代“六十”,用“古稀”代“七十”,等等。

至于同音对、谐音对、双声对、叠韵对、重字对、回文对、流水对等种类的对联的特征及其做法,已在拙作《论对联的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则》和《对联的编撰方法与训练创作》(见《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第3、4期)中讲到,不再详述。

12 对联运用于词曲创作,又可分成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流水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及谜对

合璧对是两句相对,鼎足对是三句相对,连璧对是四句相对,联珠对是多句相对,隔句对是长短句相对,鸾凤和鸣对是首尾相对。

鼎足对在散曲中运用较为普遍,如:

和露摘黄花

带霜烹紫蟹

煮酒烧红叶

密匝匝蚁排兵

乱纷纷蜂酿蜜

闹嚷嚷蝇争血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元剧《西厢记》中《叨叨令》的一串叠句,有以下联珠对:

车儿马儿 熬熬煎煎的气

花儿靥儿 娇娇滴滴的媚

被儿枕儿 昏昏沉沉的睡

衫儿袖儿 重重叠叠的泪

书儿信儿 凄凄惶惶的寄

一个上联与多个下联相对的对联,也称连壁对和联珠对,如苏东坡的上联就有多个下联,如: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六脉寸关尺

八旗满汉蒙

以对联作谜面的谜语叫谜联。如:

白蟒过江,头顶一轮明月;

乌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的谜底是油灯,下联的谜底是秤杆。又如:

道士腰间两把锤

和尚肋下一条筋

这是字谜,谜底是“平”、“常”二字。

最后要说诗联,诗联既是律诗,又是对联的集锦。五律、七律的三四句及五六句是对偶句,而诗联则要求一二及七八句也是对偶句。至于五绝七绝并无对偶的要求,诗联则要求一二句、三四句均为对联,如杜甫的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物特点描写作文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中,在一年三十六班和一年三十五班有一位神奇的老师,那就是李老师,我们的数竞老师。他戴着一副小小的眼镜,帅气的头发、强悍有力的大手、言语犀利的批评,外加有方的教导,让我们上他的课欲罢不能。

在数竞课上,李老师那风趣幽默的语言,总是让我们捧腹大笑。就说李老师发明的几个新词,特有意思,听我慢慢道来。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李老师却穿一个短袖,这是李老师个我们的第一印象,他很个性,而且版书写称得上是狂草。在讲第一道题是,那是一道足以难倒万人的数学题,只听李老师自言自语道,这道题太猪脑了,看看,连正确答案都给了,不猪脑吗?老师一说这个,使我们哄堂大笑,经过李老师的讲解,这道题很快就做出来了,竟然不费吹灰之力。此时大家都很佩服李老师的智慧了才能。

在这次课时老师留了一张卷子,在下次课发的时候,我们的动作极为缓慢,李老师忍不住大声说出了一句话:你们的动作别像老太太似的,给我快点发卷子。此时班级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当老师发现他们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老师就把卷子拿到了手里,说:你们太慢了,我来发,这是今天我第一次发卷子,大家自己来取。当老师念到,XXX同学成绩时,总不忘调侃的说道,去掉一个最高分0,去掉一个最低分0分,你的得分为0分,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卷子就发完了。

新课已经开始讲了,可是有的同学就是不听课,老师就说,你就闭门造车吧,你的车造的像火柴合似的,一脚踩扁仨。

这就是我们的数竞老师李老师的风趣教学,它不仅能让我们全神贯注的听讲,也能让我们的智商大大的提高,也能让我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李老师,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

[人物特点描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全文共 2309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全国灾情时空分布不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90%全国县级行政区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从灾种上看,干旱、地震灾害损失明显轻于“十二五”时期均值,台风、低温冷冻和雪灾损失基本持平或略偏轻,但风雹、洪涝和地质灾害损失明显偏重;从时间上看,重大灾害过程主要集中在6-7月,其中7月份暴雨洪涝灾害突发连发,灾情发展迅猛,单月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占全年灾害总损失的近5成,较“十二五”同期均值增长1倍以上;从区域上看,各地区灾情差异较大,西南和西北地区灾情与“十二五”均值相比明显偏轻,其中西南地区大部分灾情指标偏轻50%以上;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重,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最高值。

二是暴雨洪涝灾害南北齐发。全国共出现51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平均降雨量为1951年以来最多(略高于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间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0%以上,长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太湖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海河流域出现1996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流域性暴雨过程,部分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其中,南方6月30日-7月4日、北方7月18-21日分别出现南北两地最强降雨过程,武汉、南京、合肥、新乡、安阳、石家庄、邯郸、太原等南北方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据统计,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全国9954.9万人次受灾,968人因灾死亡,214人失踪,604.2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84.5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8531.4千公顷,其中绝收1297.3千公顷;房屋倒塌44.1万间,215.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3134.4亿元。总的看,洪涝和地质灾害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重,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最高值,河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灾情突出。

三是极端强对流天气频发。全国共发生59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等突发性强对流性天气为2010年以来最多。据统计,风雹灾害造成全国2728.1万人次受灾,251人因灾死亡,6人失踪,26.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2.5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2908千公顷,其中绝收268.8千公顷;倒塌房屋3.5万间,67.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63.9亿元。总的看,风雹灾害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重,直接经济损失为最高值,倒损房屋数量为次高值。其中,江苏、山西、新疆重大灾害过程灾情突出,特别是6月23日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四是台风登陆强度强、影响大。中国大陆地区共有8个台风登陆,较常年(7个)偏多1个,6个登陆强度达到台风级别以上,强度偏强。其中,第1号台风“尼伯特”是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首个台风,闽江支流梅溪闽清站发生超历史洪水,造成85人因灾死亡、20人失踪;第14号台风“莫兰蒂”为今年登陆中国大陆地区的最强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造成38人因灾死亡、6人失踪;第21号台风“莎莉嘉”是1971年以来10月份登陆海南岛的最强台风;第22号台风“海马”是1949年以来登陆广东最晚的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10月登陆粤东的最强台风。

据统计,台风灾害造成全国1721.2万人次受灾,174人因灾死亡,24人失踪,260.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023.5千公顷,其中绝收145.1 千公顷;倒塌房屋3.7万间,18.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766.4 亿元。总的看,台风灾害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略偏轻,但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偏多(仅次于2013年),其中福建省灾情相对突出。

五是地震活动水平总体较弱。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8次,发生次数低于“十二五”时期均值水平,且主要集中西部地区。其中,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5月11日西藏丁青5.5级地震、10月17日青海杂多6.2级地震和12月8日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影响相对较大,灾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据统计,地震灾害造成全国50.9万人受灾,1人因灾死亡,41人因灾住院治疗,30.6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5.6亿元。总的看,地震灾害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轻,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间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最低值。

六是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影响有限。全国出现两次较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均发生在盛夏时段。内蒙古、西北、东北等地相继出现阶段性干旱,灾情明显轻于去年,但局部地区受灾较重。尤其8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1%,东北地区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发生较为严重的夏伏旱。据统计,干旱灾害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9872.7千公顷,其中绝收1018.3千公顷。

总的看,旱灾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明显偏轻,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均为次低值,其中,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甘肃4省(自治区)受灾相对较重,农作物受灾面积合计超过全国干旱面积的8成以上。此外,年初中国遭遇多次大范围寒潮和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南方多地出现低温冻雨,广州、南宁等南方城市出现多年以来首次降雪天气;5月中旬,西北大部骤时降温导致农作物损失突出。据统计,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885千公顷,其中绝收17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8.6亿元。总的看,低温冷冻和雪灾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基本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夏雨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了一场大雨。雨前的天空阴乎乎的,云越聚越多,像墨一样黑。

不一会儿工夫儿,雨下起来了。雨点落到地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雨点落到标语牌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雨点落到窗户上,发出了“滴答”声……这些声音好象组成了一首“大自然交响曲”。我看到雨点落到地上,溅起了一个个小水花,很有特点。

在雨中,行人们都撑着雨伞,儿童们都穿着雨衣、雨鞋匆匆行走;汽车都打着雨刷,小心翼翼地前行;骑着自行车的人们都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打着雨伞,骑得比走得还慢,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

过了一会儿,大暴雨从天而落。天空中既有闪电,又有霹雳,雨中的闪电好似银色的“树根”划破了天际,雷声“轰隆隆”的,更是震耳欲聋!马路上全是一个个水坑,有的地方还成了水世界。

渐渐的,雨停了,天空还是暗暗的,空气也变冷了一些,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我的心里很高兴,因为雨晴了,相信太阳很快就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夏雨七年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的到来,也伴随着雨季的来临。

昨晚太热了,一夜未睡好。早晨6点半妈妈把我叫醒了。夏季哪怕晚上再热,通常早晨还是比较凉爽的,但是今天早晨却热得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我揉着眼睛往外走,听见妈妈在厨房里自言自语:“热死了,这鬼天气!看样子要下雨了。”要下雨?我赶紧跑到门外,抬起头看天。可不,一层灰色的浓云严严实实地遮住天空。雨下定了,我心里一阵欢喜。

上午10点钟左右,天空暗了下来,没有一丝风。我只好走出屋,只见房檐下的蚂蚁排成一条黑线,正忙着把食物搬到高处;天上黑云翻滚,似乎要压下来似的。一场大雨,马上要来临了,下吧,下吧!一个多星期来的烈日暴晒,小树、小草在烈日下已经奄奄一息,缺乏水源的稻田也干得张开了口,它们渴望快点下雨。

开头,雨就像有人拿苞米喂鸡那样“哗一”地撤下一把,地面和瓦片上留下铜钱大小的水印。片刻,‘这水印无影无踪了。又过些时,雨就像开仓放谷一样连续不断地倾泻下来。

“下雨啦!”“下雨啦!”邻居的几个孩儿跑到街心,摊着手在雨丝中钻来钻去地欢闹着……雨点逐渐密集起来,小孩子如头发湿透了,才抱着头跑回家,跑进屋又倚着门朝外看。一会儿,屋搪水也“滴滴答答……”多了起来,拉成一股线。

雨更大了,房顶上,街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素纱。酷热时不知躲到哪里去的风,这时也一阵一阵地猛刮起来。“素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我看着这一切,觉得怪有意思。

雨下了很长时间,天开始亮了些,屋内不再闷热了。我家窗外的那棵芭蕉树,不但喝足了水,还痛痛快快地洗了“淋浴”。瓦片也喝够了,就让雨水“哗哗”流下。

中午,尾内已经凉快了,可大雨仍旧持续不止,一个劲儿地下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