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疆电影真爱背景主题曲1000字汇集一篇

历史看似已经过去,但它却彻底融在我们生活的国家和社会血液里。历史需要被铭记,尤其是抗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百团大战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浏览

4596

作文

24

篇1:电影的背景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是在鞍山拍的。虽然我不是鞍山人,但是那些场景我却非常熟悉。

我家在辽阳和鞍山交界的地方。历史上,我们村曾经属于过鞍山,大概是五十年代的时候行政区划调整才被划归了辽阳。所以,到辽阳市内上高中之前,我对鞍山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辽阳:从我家要去鞍山的市中心的话,只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或者骑自行车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鞍山的11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大红旗。只要坐上这趟公交车,就可以向东过长大铁路到灵山之后再一路向南,经过沙河、立山、双山、对炉一直到鞍山火车站站前。如果想要骑车到鞍山站前的话,据说,可以有另外一个路径,就是不过长大铁路,直接沿铁路西侧的厂矿道路一直到"铁西"再往东拐。

我离开家有二十年了。近十年来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鞍山辽阳可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我的记忆里的鞍山还是原来的那个鞍山。

那个鞍山是什么样呢?

那个鞍山被一条铁路分割为两个部分,铁东意味着成熟的居住、繁华的商业区,铁西意味着高炉、烟囱、林林总总的工厂。那个鞍山以火车站和市府广场为核心区,分布着各种商场、政府机关、住宅区,外围则是以大工厂为核心的厂区和配套家属区。这个外围,立山还比较热闹,有和平电影院有二道街农贸市场有三院;沙河就已经萧条,而灵山则意味着小商店小商贩;等到了大红旗,则已经基本上就是农村的面貌了。

11路公交车这一线,许多站名都以工厂命名,包括过三机床、钢绳厂、北铸、钟表总厂等等,观后感《《钢的琴》一些观后感》。我们村里有不少人包括我的叔叔大爷姑父哥哥等等,都在三机床、钢绳厂和北铸等等地方上班。

小时候谁家里有"在籍工人"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在籍工人"尤其是鞍钢的那更是吃香,找对象的话,"在籍工人"差不多可以排在第一梯队里,而被称为"市政企业"的市属企业的工人的话,就要稍微差一点儿。鞍钢的"在籍工人"意味着有技术有稳定的收入有劳保,意味着"铁饭碗"。对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能拥有铁饭碗真幸福啊。

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工人下岗失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八十年代末期?我们家没有工人,所以我对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概念。只知道离我们村很近的"红拖"(红旗拖拉机厂)、铁塔厂、钢绳厂和北铸的经济效益都开始变差,有很多原来捧着铁饭碗的工人不得不走上社会,自谋职业。

对于政府来说,这可能是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对于单个的个人来说,这实在是生活中面临的巨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