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精品20篇)

中华美德有着优良的传统,我们应该要传承这种美德,并发扬光大。现在小编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7027

作文

1000

关键词:求知,创作,坚持,文化传承,挫折,历练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眼下,因为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俞云阶艺术大展”,确实红了半边天,如果俞先生地下有知,他大约会操着乡音极重的常州官话大笑道:“藕(我)本来就画得好咯嘛……”他本是一光明直率简单勤奋的艺术家,只管画画不懂政治,把他打成“右派”列为了“江叛党集团”,实在是高抬了他,荒唐的是几十年后查下来居然并未在册,造化不弄人倒是人弄造化了,令人何止太息!

然而这位仿佛天生秉着常州古老经学派倔强血脉的画人如一尊突突冒着青烟的巨大永动机,在太原路那幢小屋中坚强地鼓动着,始终不息,始终压不垮,动力是他的画和他的夫人朱怀新老师,苦则大苦,难则大难,不见戚色,不见消沉,端的一个傻气十足的中国知识分子像。现在述来如此轻巧,云阶先生要那样度一日日的几十年,何尝简单容易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善行河北传承中华美德_例文

全文共 168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患有先天性脊髓病,无法正常行走的残疾女孩,以超人的毅力克服重重磨难,攻读完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前不久,她的励志自传《追逐太阳》入选“中华自强励志书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她就是临漳县第一中学31岁的“最坚强女教师”胡夏娟———

坚持,让梦想开花

近日,临漳县一中“最坚强女教师”胡夏娟的签字售书仪式,在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举行。胡夏娟精彩感人的励志演讲,使在场读者深受感动,纷纷购买她写的励志自传《追逐太阳》。北京一家公司的董事长现场购买了20本书,他说:“要用胡夏娟乐观、自强、奋发的精神,激励员工,传递正能量。”

“只要坚持,就能听到梦想开花的声音”

眼前的胡夏娟斯文、乐观、活泼,如果不了解她的过去,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经历过磨难的人。“多舛的童年给了我一颗坚强的心。”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胡夏娟的总结多了一些辩证味道。

自出生起,胡夏娟便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脊髓病,虽然做了手术,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4岁时,胡夏娟的右脚被意外烧伤,并引发了骨髓炎,最终,她的右脚后跟骨骼在手术中被切除。接着,胡夏娟的左小腿也失去了知觉。

从那以后,胡夏娟失去了正常行走的功能,大小便也渐渐无法控制。“我要去上学!”因为反复与病痛作斗争,年幼的胡夏娟错过了最佳入学年龄。有一次,邻居的小伙伴儿拿着课本让胡夏娟去认字,望着书中陌生的字词,胡夏娟陷入了从来没有过的尴尬。也就在那一刻,求学的种子在她的心中萌芽。

1992年,坚强的胡夏娟终于踏进了校园,插班进了小学三年级。

为了克服行动不便的困难,胡夏娟让做木匠的姨夫给她打了一副拐杖;为了克服大小便失控的困难,胡夏娟尽量少吃少喝,穿深色的裤子;为了赶上一二年级的课程,胡夏娟每天晚上都学习到深夜,直至趴在写字台上睡着……

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由于坐的时间较长,胡夏娟臀部的皮肤经常被磨破出血,胡夏娟就咬牙自己消毒、包扎,有时不得不趴着学习;由于大小便失控,尴尬时有发生,每到此时,胡夏娟就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挨到下学,然后让低年级的弟弟通知父母来接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学毕业时,胡夏娟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临漳实验中学。三年后,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临漳一中。2002年,胡夏娟以全年级第三的成绩被大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录取。2009年,胡夏娟在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了临漳一中的一名教师。“只要坚持,就能听到梦想开花的声音。”在《追逐太阳》一书的后记中,胡夏娟对自己的求学经历作了概括。

“我的故事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在下一个故事里会遇到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但是我相信,我的故事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胡夏娟说,正是爱的力量,让她走到了今天。

“终身难忘大学的师生情谊!”4年的大学生活,刻在胡夏娟心里的不仅是海滨城市大连的美景,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的真诚关怀。因为上课的教室不固定,胡夏娟必须架着双拐在校区间来回奔波,每次坐进教室,她都会满头大汗、呼吸急促。很快,她的大学辅导员就出资帮她买来一辆轮椅,全班25名同学分成小组,每天轮流接送她上下课,男生则负责把她背上楼。

在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胡夏娟因在某刊物发表文章,结识了河南残疾小伙儿吴常健。相似的命运让两人从笔友发展为恋人,并很快走进婚姻殿堂。婚后,吴常健来到石家庄,找了一份送快餐的工作。在胡夏娟的激励下,吴常健参加了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自考,两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日子虽清贫,但很甜蜜。研究生毕业后,吴常健和胡夏娟一起回到临漳,也当了一名人民教师。

胡夏娟说,对她帮助最大的是近年来一直从事公益事业的新华社记者张大诺。在张大诺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两年辛勤笔耕,胡夏娟9万多字的自传《追逐太阳》于去年3月封笔。张大诺随后向人民出版社推荐了她的作品,胡夏娟与其他4名作者的书被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入选“中华自强励志书系”,面向全国发行。“我现在过得很开心、很幸福!但我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更多人带去一缕希望之光,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快乐幸福地生活。”胡夏娟希望自己的自传能给读者一些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中华美德600字话题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宽宏大量、勇敢坚强都是中华美德,这些优良品质都体现在我们的的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处处都有爱心在《感动中国》当中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眼前什么也看不清。有两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开着一辆小卡车,正从九江大桥上通过。因为雾大,他们开得很慢,有几个性急的车辆闯了过去,车灯闪了一下就不见了。他们很奇怪,下车一看,不远处,桥面已断裂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前面没有路了。原来在这之前,一艘轮船撞在了九江大桥的桥墩上,九江大桥像根折断的筷子,桥面被撞断了,已经有几辆车掉了下去。这两位近六十的老人于是站在附近(离桥断面仅5米远),不停地使来的车辆挥着手,那两双苍老的、长满老茧的、又黑又硬的手,终于拦住了十几辆车,把几十个生命拦在了生死线?5米外,那些人又赶紧报了警。

警察来了,他们却不见了,也许为了生计,还有许多活要做。后来,当人们找到他们时,他们说,他们当时一点也不害怕,只想不让更多的人掉下去。政府给他们的奖励,他们全部用于改善3所小学的校舍等条件,让孩子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上课。听说村民他们在这之前做生意赔本欠了4000多元外,没有为自己的利益而占有这个奖励。这件事非常让人感动,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风貌,是中华美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生动事例。

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人们的心灵禀赋都不一样,但我们都应该拥有社会道德。每一种美德都代表了一种美好而高尚的力量,中华美德有着巨大而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把中华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华美德颂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美德是国人的骄傲,是我们国人的自豪。我赞美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是中国人畅想弘扬的光荣美德。我们在小时候都学过品德,思想,这就是在介绍我们中国啊。我们国家是个人口很多的国家。在我们国家畅想中华美德是人所周知的。是以一个中华儿女应学应知的优良美德。美德代表着国家的形象。美德是用我们大家来呼吁。大家来共同完成的。我们以自身为目标。大力发扬中华美德。让美德传遍天下。美德代表着国人的脸面。在你出行的时候你会感觉的到。身为一个中华人们共和国的公民。是不许具备有,优良传统的,优良美德的。让美德共同传播。

我们要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最自豪的人生观,约束着自己的前行。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中国人的象征。是我们在世界上的骄傲。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是用我们的共同目标来捍卫我们的理想。我们伟大的理想就是让我们中华美德无时无刻不得到体现。从每天的小环境说,一假如早晨吃饭。让老人先坐下。尊老爱幼。有好东西先让长辈,之后再自己吃。这不就是体现吗。还比如说在地铁口要让老人先进,进入地铁要让老人先坐。老人没座位。给他们让座。这都是美德。我们平时只是不仔细观察,美德是从小事做起的。从点滴体现的。让大家来共同努力做。

我为中华美德歌颂,我为你骄傲,我为你喝彩。是你带我们走在伟大复兴的大路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品中华文化之芳香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书本,拈一朵文学之花,品一杯淡雅清茶,四周氤氲着中华文化的独特芳香,细细品读,回味无穷。

文化,不知于何时,你突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

也许是在远古,你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在很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

在战国七雄的战争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统一天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的沉淀,往往是永恒的东西。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是文化的繁荣。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华文化的复兴也摆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面前。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虽历经沧桑,但仍昂首屹立于世界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乘一只孤舟,在碧波荡漾的历史长河中划行——中华文化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因此,“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

神州大地,处处弦歌之声;诵读经典,品文化之芳香。

既知中华文化为核心,那我们应当怎样做呢?我想: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创新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机制体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必须以人民为本,满足人民的需求。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当代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由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当代继承与弘扬高层专家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会议由许嘉璐主持。他说,研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这个题目,是为了寻求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为了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为此,我们拟了两个分论题,一个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一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提升中国化国际话语权的关系。为什么要设立第二个论题,这也是我们大胆的推断,就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文化外交,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华文化要走出去。现在世界上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应该说是相当片面的、缺乏的,甚至是误解的、扭曲的。至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地位显而易见,而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衬。所以,我们谈当代文化的弘扬,就应该把中华文化走出去纳入到思考的范围。儒学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切入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重视发挥儒学易于为世界多元文化所接受的优势。

与会专家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

张岂之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时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有一个不足,就是儒学研究的历史基础薄弱。老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研究社会史,追求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儒家伟大之处就是它的社会性,儒家学说的出发点就是爱亲,第一要爱我的亲人,爱我的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怎么会把儒家的亲情解释的非常清楚呢?研究儒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吸收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验,要把历史唯物论的方法继续坚持下去。

邢贲思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就是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儒家思想最值得我们来研究、传承、弘扬的,就是他强调人要自我反省。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强调要从外部世界来寻找知识的源泉,所以认识论在西方哲学里面是比较发达的;儒家思想则强调从人自身来寻找一种价值,从人的自身来寻找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一些基本原则,所以它强调道德教化,强调人自己要不断的反省自己,只有人自己把自己的精神方面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你才能谈到影响别人,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东西。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陈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应该考虑民族因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做事情,第一不能脱离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第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其次,应该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我们今天的阶段不是一般讲马克思的普遍原理跟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革命怎么结合,是要跟我们建设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国家怎么结合。中国化有不同的阶段,今天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但是仍然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再次,应该考虑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

汝信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中国将来的新文化绝对不是新儒学,但是儒学的一切最精华的东西都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得到继承,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关系。

李君如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些问题不要回避,回避了之后可能引出好多争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对孔孟之道的批判,这是客观的历史。讲马克思主义,要讲马克思主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清算。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政党指导思想,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指南,这期间,我们清理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这个过程不能回避。

[当代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文化传承话题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可以继承与创新,但我们决不能复制粘贴。这原因嘛,一来是因为复制别人的文化是一种侵权行为,二来文化的内涵是无法复制的,少了那精髓文化也便不是文化了。

近年来,文化抄袭现象非常严重,从国内的天安门、故宫天坛到国外的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悉尼歌剧院、白金汉宫等世界著名建筑,你都可以在中国的大地上找到他们的”孪生兄弟“。

这种情况下人们确实可以花最少的钱看更多的名胜。然而,这些缺少了灵魂的名胜是禁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时间的流驶会使这些名胜变得俗不可耐。这样,人们就会愈加不喜欢这些名胜,进而生出厌恶之感。而且,这种复制名胜的行为也属于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这是对知识对文化的不尊重。

文化,灵妙之至,绝不是复制一处建筑就能显现出来的。

听,文化在哭泣,她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文化既不会被创新也不会被继承,唯有孤零的四分五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实,任何一个民族、种族都是经过上亿年才进化到如今的形态,物种本身就是一顿吃不完的文化大餐。

文化具有极高的魅力,她历史越悠久,魅力越大;文化就像一杯香茗,细细品味之下,回味无穷。文化的这些魅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她是经过千万年的积淀形成的。文化就如同美酒,年份越久则越发回味无穷。。。。。。与之相比,复制过来的文化古迹仅有其形,却无其神。

文化确实应被传承,而传承并不等于抄袭,传承并非原样复制而来,二是要包含着现代人的智慧,这样,文化才能被称之为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我们大家的,我们应该携手向前,保护我们悠久的文化。

听,文化在哭泣,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文化;听,文化在哭泣,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保护文化的重任;听,文化在哭泣,我们应该是我们的文化不再孤单。

听,文化在哭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穿上汉服点上朱砂,来到了文化胜地—大足感受到了它优美的地方习俗与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让我也体会到了中国文化是多么了不起啊!

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有观看石刻,有拜孔子,还有写生与参观博物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茶艺”了。

馆内的桌子上摆着一道道功夫茶具。在激动之下,我们仔细倾听着老师为我们讲述如何泡茶:1、将茶叶倒进茶壶之中,加入热水,没到茶壶的一半,端起茶壶,轻轻地左右摇晃,倒入分道杯﹙又名茶海﹚中,再分别倒进两个小茶杯之中,用茶夹夹起一端,慢慢的清洗,最后将茶水倒出。老师告诉我们,第一道茶不能喝,是用来清洗杯子的。2、打开茶壶,老师告诉我们,重新倒满热水,再微微摇晃,老师提醒我们,因为是倒满水的,所以一定要小心,不然会被热水烫到。这一次,要在分道杯上添加一个过滤壶,把那些细小的茶渣给挡住,倒出的茶自然很干净、漂亮。

最后老师教我们喝茶的礼仪,左手托住茶杯的杯底,右手护住杯身。第一步,品其香。我看着面前这一杯泛着微红的茶,飘散着淡淡的红茶幽香,用鼻子轻轻的吸了一口,沁人心脾,世界一下子变得安静了。第二步,尝其味。细细品味其中的味道,却只有涩涩的苦。第三步,回味甘甜。再喝一口,两股不同的茶叶味道相撞击,居然产生了更奇妙的效果,是甜的!我惊讶起来,忍不住再喝两口。

这一杯茶水之中,不仅仅是红茶,还装满了祖先的智慧与同学们的一颗心。以前我不喜欢喝茶,苦苦的、涩涩的,一点也不好喝,在喜欢上茶之后,只知道它不过是一种水罢了。现在,我明白了,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品的。古人云:“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这句赞美了茶美、具美的诗。我觉得更是歌颂了那些为茶,为茶具付出了毕生精力的人。当来来往往的人到街头的小茶馆坐坐,喝一杯下午茶,和周围的朋友一起摆摆“龙门阵”,多么惬意啊!喝这么一杯满怀情意的茶,茶里更是装着无数的匠人精神。

中国,多么伟大的中国!正是由这个个灿烂美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组成,茶艺,成了其中一个最不可缺少的文化。而它里面所深蕴的东西,是值得每一个同学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心中的中华文化作文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我梦见孙猴头和太上老君聊了起来,只听那猴头说:“常听人们说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要不然咱们什么时候下凡看看。”“好呀!”

我醒了过来,回味着梦中的内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书上看过的内容,年龄有礼貌的说法,如:不满周岁是襁褓岁是孩提、十岁是黄口,因为雏鸟这时嘴是黄的,有些名人说的话传承下来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说法。还有花甲指60岁的老人、古稀指70岁的老人,古稀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诗:人到70古来稀。相传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对联,乾隆指着一位141岁的老人说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有位叫纪晓岚的学者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秋。花甲指60岁,花甲重逢是两个60岁是120岁,三七是21岁,合起来是120岁。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指两个70岁是140岁,一度*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岁。怎么样,传统文化很有趣吧!

我们一定要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好的继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今天在这本书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初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籍上没有的史料。

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在司马迁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

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活和发展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了解龙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在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西部,有一个美丽的村落,那儿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不仅如此,它还是远近闻名的“龙舟之乡”呢!——它就是潭王村。8月10日,我与揭阳日报的小记者一起来到谭王村参观了解当地的龙舟传统文化,学习红色革命历史。

首先,我们跟着老师来到放置龙舟的房子。大家都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龙舟,显得很兴奋,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忍不住好奇的摸着龙舟。龙舟雕刻得栩栩如生,龙眼上突圆睁,很是霸气。看着这威武漂亮的龙舟,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岸上助威声雷动,溪中锣鼓声咚咚,龙舟队员奋力划桨,大家你追我赶,力争第一。这时我又联想到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与他的爱国精神,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我想传承龙舟文化就是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人们在纪念屈原的同时通过赛龙舟的竞渡活动来传承奋发向上的精神。你看,江面那一个个龙舟健儿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的样子激励着一代代人。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不畏一切困难,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像传承龙舟文化一样把爱国主义精神和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的精神传承下去,不断努力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参观过龙舟,我们一行又来到了蓝康小学旧址。在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抗日战士坚强不屈,与敌人斗智斗勇,为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国精神。在看到国家被侵略者肆意糟蹋却无力反抗的展板时,我突然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读书,为了国家的繁荣强盛而不断努力。

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聆听老师的讲解,我们对红色革命传统与龙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高中作文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五千年多年的文化个历史,而我国文化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页是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还为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先从家庭说起,一个家庭要和谐美满,最重要的是敬老爱幼。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传承这一精神。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字经》上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谚语吧,它讲的是一位东汉人黄香,他的母亲在他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黄香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了父亲的身上。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给父亲把被窝用自己的身热暖,才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的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持蒲扇给父亲扇。黄香九岁便知道孝敬父亲,足以证明敬老爱幼的精神从古代就开始了。

古人曰“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的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表现。但在近百年来,人们往往忽视这个不起眼的“传统美德”,一些优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坏。现在人们有了雄厚的经济,往往以为得到了全部,但是他们错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的慢慢的吞噬你的灵魂。”

传统的美德是五千年来中国流动的血液,如果我们把这个主要的血液堵塞,那还谈得上什么“中国”!中国传统美德的博大精神,它会使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它会使我们中国的力量凝聚起来,如果没有了它,中国会逐步走向灭亡……传承和发展中华的文化和美德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更是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说出:“我是中国人!”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文化共护文物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深夜捧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与《山居笔记》,心中波澜壮阔,久久未眠。恰似我未来看此书时,此书与我同归于寂;我来看此书时,则文化传承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任不在你我心外。

夜阑人静的灯火中,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黄昏,夕阳陨落之际,敦煌莫高窟外,车马喧嚣。道士王圆箓高兴地揣紧手中的钱,目送满载29个大箱,内含9000多卷经书、500多幅绘画的大车浩荡而去。哀风卷起漫天苍沙。先人数百年的心血,岁月珍贵的典藏,历史的瑰宝轰然离乡别土,流落他方,沦为掠夺交易的筹货,在冰冷的异国他乡的玻璃展橱中,苦受形形色色的目光打量。幽幽冥冥中,我真真切切地听到了漂洋过海的思念,深深的从枷锁中痛苦的呻吟哀痛。但我们,只能眼睁睁地任凭无数的国宝供外国人把玩,悲哉!

如今高谈传承中华文化,我们常常忽略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妥善保护。倘若我们指着断壁残垣而炫耀曾经的金碧辉煌,这怎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来证明我们灿烂的文明尚未衰落?以无声无色的文字去遥想当年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不力的讽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全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失去了文物,便如鱼失去了水。历史总爱与人们开玩笑,当初我们国门洞开,任人宰割,致使大量文物和古址被毁掠,国人哀痛自己无力保护。而如今,中华泱泱大国,却让无数现存的文物被破坏或者拆毁。近年来,不少名人故居、文化遗址、历史胜地被喧嚣的车流人嚷所大煞意境。过度开发及不文明的旅游致使诸如福州乌塔等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不合理的改造工程,更使不少古街韵楼遭受灭顶之灾。例如前段时间的最美野长城被水泥抹平事件,更是敲响了文物妥善保护的警钟!

所幸,文物保护的火炬代代相传。近代梁思成夫妇,晚年致力于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当今作家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抢救文化遗产。更有不少富豪大贾,在世界拍卖会上倾囊购回国宝。但是,仅仅依靠他们的力量无疑仍是杯水车薪。文物保护需要我们每一个小小的个体所凝成的洪荒之力。我们所要做的,并非惊天动地的壮举,更不需要荡产的慷慨,而仅仅是力所能及的关注重视与珍爱。外出旅游,听从安排,不损不害;多加了解,提高意识,心怀大义;珍视权利,多提建议,维护法律。此亦足以!

夜更深,阑阑火光悄然冥灭;情更浓,文物保护之任方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考素材:中华传统美德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华传统美德就是中国璀璨的星光,让中国闪闪发亮!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是历代的文明古国。中华的传统美德,历代相传,直至流传到今天。

一个中国人是必须拥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必修课。每天,学校里总会传出朗诵弟子规的声音——这是每一个一个小学生的必修课。大街上,到处有垃圾箱,提醒人们不要乱仍垃圾——这是每一个公民的必修课。中华的传统美德,无时无刻都提醒着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守规矩、尊老爱幼,能修身、齐家、治国的人。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连的。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

当我问你:“节俭是什么意思?”时,你当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提问:“那还不简单,节俭不就是勤俭节约的意思吗?我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是的,节俭的意思我们一年级时就学过了。那时,老师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我们要节约饭菜,节俭一些,节俭就是勤俭节约,大家得节约水电!”老师的教诲我们都牢牢记在心中,但是我们又做到了哪些呢?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形象,风貌。还表现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当你没有关紧水龙头时,你是否想到了那些缺水地区的情景;当你开着计算机、空调、电扇、电视时,你是否看到了停电时恐惧的画面;当你看见一套十分漂亮的衣服,父母舍不得买,而你又嚷着要买的时候,你是否又想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次零食,甚至少用一根笔芯,你都能节省下一点儿,当这些不起眼的一丁儿、一点儿、半分、半毛积累起来时,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节俭!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把节俭的美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的心情那是非常非常的烦躁不是我自己的原因,而是为国家为民族为这个社会,身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感到非常的悲哀,这不光是我是我同道中人共同悲哀的问题,可怜的中国文化啊可怜那些曾为我们国家出过力,牺牲过生命的先人们了他们留给我们的东西正在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淡忘掉,盲目的吸取他国的东西,是的我们可以吸取但是吸取的同时别忘了本身为国人,难道还不感到悲哀,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为什么我们国人为了他国的东西大打出手,自己家的东西都不要了你还何谈爱国,我们是可以吸取,是可以学西方的东西,有些东西确实是有优点我们为什么不学呢关键是看你学过来之后怎样去发展了,就拿武术来说被他国吸取过之后加上自身的努力就变成了自己家的东西,而我们呢只是一味的死学,没有一点点的创新,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成自己的东西,加上自己民族的特色,这样才行啊,才能立足于社会之林啊。

中国人还继续这样的话,那么自己的东西一点点的会被别人抢走,就比如说端午节,被韩国抢走,知道消息后,多少国人气愤,呵呵,那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啊,人家为什么能抢走啊自己都不重视了自己都不发展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一些国粹啊像戏曲,武术,诗词等等还有多少人学呢,悲哀啊这些东西又有多少人了解呢只是为了好玩耍酷,没有站到一个文化的高层次上去发展,整天做一些低俗的事情,

说什么都是借口,就是你们那些人,现在的世界环境是的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需要时间的,不是每个人随便可能学会的而且时间也长,讲究基本功,但在期间他可以锻炼你的意志,磨练你的心态。

现在我很烦躁,顶着很大的压力,最让我痛恨的就是那些低俗的人,不会欣赏的人,没有一点点文化层次,只是为了好看好玩,不能忘了本啊不能不发展自己家的东西啊……越是这样的就越有人远离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东西,所以就一点点的淡化知道失去

以后希望会出现更多的高文化层次的人救国救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1900年5月26日,王道士在清除洞窟中的积沙时无意的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洞穴,洞内满藏着古物,从此,敦煌莫高窟出土了。当他发现后找周围的官员,官员们虽然知道洞窟的价值,但却因为运输和费用而搁置起来。

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给我以很深的感触:

“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

外国人尚知如此对待中国的文物,而与此同时的中国人、中国政府、中国官员却无动于衷。王圆箓王道士更是以令人难以想像的低价大批大批的将文物卖给外国人,他的确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今天,我们在痛恨王道士的同时,难道不应该反省自己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吗?

就以这次历史老师留下的作业为例,的确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我以为这并不重要,但在昨天晚上老师教育以后,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的确我不做作业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对老师不尊重,再往深处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蔑视,对中国的不屑……我不敢正视我自己,现在我到底还有多少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不仅我个人如此,整个社会亦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洋事物、洋思想、洋观念涌入中国大地,冲击着古老的东方文化,改变着中国人的意识、观念。中国能否在这样的冲击下保持自己特有的文化理念,传统的中国文明。当今我们痛恨韩国用中国节日申遗,但我们为中国的文化又做了什么?

保持中国传统文明的长河,靠你,靠我,靠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承中华文化需自觉作文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在这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之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那隐匿于炎黄子孙心中最深处的中华的律动。

——题记

中华传统文化,自五千年前便在华夏大地上流传开来。而勤劳淳朴的华夏儿女便在这富饶的神州大地之上,繁衍生息,流传下了经久不息的中华文明。

中国,这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为世界增添了多少历史文化的积累,又为世界的发展注入了多少前进的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出了无数名人雅士。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孔孟,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鉴湖女侠秋瑾,到“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的雷锋,中华文化造就了许多刻下时代印记的文化人物,流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成就了许多动人心魄的文化风云。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中华或许不是最早出现的,但它却是能够流传至今而不被历史的车轮所磨灭的国家。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

究其原因,我国有着别国所没有的的历史文化熏陶与传统美德的浸染魅力,我国历朝历代都有无数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华儿女。

泱泱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流传下多少礼仪论著,培养了多少高雅之士,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而到了如今这个新社会之中,受各种利益驱使,受多种观念影响,许多传统礼仪中的精髓部分也在随之淡出人们视野,中华的魅力和影响力受到严重挑战。中华崛起的重担将落在我们肩上,作为中华现在的接班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正是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最好方法。

因此,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继承者,应用心学习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学到最为精粹的部分,学会诚信、勤奋等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试想,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如果连修身都无法做好,又何谈治国平天下呢?

从我做起,让我们传承中华古典文化,品味这国学的经典,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论今日的中华,早摆脱了“老态中国”“东亚病夫”这些所谓的乘号,成为了世界经济、科技、乃至体育领域的佼佼者。而中国那美景如画的山水,历史悠久的文化,也是外国无法超越的。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有着沧桑的过去、美好的明天和永恒的团结精神。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沉睡多年的巨龙,它如今苏醒了!

随着一声声礼炮的巨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我们的祖国站起来了!中国开始更加稳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世界强国

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中国历史悠久,是世人皆知的。上下五千年文化,从原始的神农尝百草,到如今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一切都显得充满神秘感。而古诗文中留给我们的文化底蕴更是让哦我们惊异于它这朵奇葩的绚丽色彩。

古有豪放浪漫的诗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伤感抒情的诗人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激情万丈的词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有同样浪漫的领袖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同样爱国忘我的作家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同样抒情的优美散文女作家冰心的《繁星?春水》......这是镶嵌在我们祖国皇冠上最重要最闪亮的那颗宝石!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又清脆响亮的音韵是五千年历史文化洒下的一粒明珠。古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呼吁炎黄子孙,无论如今的科技怎么发达,这故事国粹不能丢,古文汉字不能忘,不要一味崇洋媚外,一起守护祖国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家礼》的实践。朱子集理学之大成,构建了以性理学说为核心的形而上的理学体系。但他同样关注与重视对形而下的世俗社会的影响与干预。在他看来,“礼”就是进行这种影响和干预的最有力的手段。《朱子家礼》一书就是朱子将其理学思想应用于庶民,影响于草根,深入到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家庭的一个社会实践。朱子礼学建构与实践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其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子家礼》影响了元朝以降的中华帝国晚期很多社会仪式的实践活动,反映了儒家的家礼观。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和福建的民间婚礼基本遵从《朱子家礼》,郑志明先生还在台湾推广朱子丧礼,韩国和中国大陆对朱子祭礼都十分重视,每年九月十五日(朱子诞辰纪念日)都会举行隆重的朱子祭礼仪式。这些文化实践活动起到了捍卫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的作用,它也有力证明了《朱子家礼》茂盛的生命力。

社仓制度的社会关怀。社仓制度,系南宋朱子首创一种民间储粮和社会救济制度。1168年,建宁府大饥。当时在崇安开耀乡的朱子同乡绅刘如愚向知府借常平米600石赈贷饥民,仿效“成周之制”建立五夫社仓。1181年,朱子将《社仓事目》上奏,“颁其法于四方”,于是《社仓法》推广到全国。很显然,社仓制度的根本目的仍然是要实现儒家的仁政。社仓制度既是朱子恤民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朱子民本思想在实践中的一座丰碑,它充分体现了朱子全体大用、视民如子、天下一家的淑世情怀。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每一个民族文化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对话、自觉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获得全球文化的主导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思想文化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积极参与人类精神的重构,朱子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活水源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00字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龙,一个多么神奇和有魔力的名字。龙为何物?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图腾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它的形象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逐渐丰满起来。人们普遍认为龙“角似鹿、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而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上各取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从此中原大地上就有了共同的龙图腾,因而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我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C”形青玉龙,具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辽宁阜新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红石堆塑龙,证明了中国龙文化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安徽凌家滩白玉龙、浙江余杭瑶山白玉龙……它们造型独特、形势优美,无不展现着龙图腾对我国上古时期文化的深刻影响。

随着朝代的建立和更替,龙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经久不衰。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借龙树立威信,以此获得百姓的爱戴与支持。天子更是身着“龙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龙也象征着皇权,逐渐活跃于宫廷建筑中,坐龙、二龙戏珠、龙生九子图等,连建筑大门门环的基座上,都有着龙的身影。龙的形象无处不在。作为中国礼制的核心用来划分等级制度的龙形纹,在北京紫禁城的装饰雕刻中也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观龙池、宁寿宫前的琉璃龙纹影壁,无论是木质镂空还是浮雕,都彰显着这座古代建筑群的庄严与大气。

龙不仅是皇权的象征,它还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生活中的节日习俗譬如端午节的划龙舟、春节的舞龙以及剪纸上各种龙的形象层出不穷;而文化习俗,“鱼跃龙门”、“龙翔风跃”、“龙翔风翥”、“飞龙在天”等成语同样寄托着人们美好祝愿;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龙被奉为神兽,能乘云驾雾,兴云布雨……闻粽香四溢,听鼓乐震天,品文化精髓,“龙”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权力的象征,它不再专属于统治者,它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了千家万户。

经过岁月的沉淀,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龙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着敢于创新、锐意进取、乐于包容,它是黄帝、炎帝一统华夏的威严;它是尧舜心怀天下苍生的仁善;它是秦始皇一扫六合、挥剑决云的气势。它是李白斗酒诗三百、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它又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英雄气概。它是虎门销烟的烈火,是武昌起义第一声枪声,是南湖荡漾的红船,是天安门前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华夏子孙念念不忘的初心。

朋友,让正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走近中国龙图腾,走进它的精神内涵,勇于攀登,为国家、为时代,谱写出一曲激昂向上的生命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