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的历史优秀作文推荐20篇

相信每一个朋友都听说过这句话:“拜倒在石榴群下.”至于“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源,据说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党的历史优秀作文,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3182

作文

1000

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豪情壮志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的童年是艰苦的,父亲早逝,只留下母亲与自己相依为命。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入侵,岳飞小小年纪便去投军,为宋朝做出贡献。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在母亲的鼓励下勇敢作战,成为了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们所敬仰。

岳飞经过战争的磨练,成为了优秀的统帅。他所带领的岳家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在抗金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岳飞在与金国抗战中,收回了许多失地,正在他胜利在望,准备收复中原时,朝廷连下数道圣旨,命令岳飞班师回朝。

可岳飞这么伟大的爱国英雄,最终还是死在小人的手下。秦桧等人给了岳飞“莫须有”的罪名,岳飞含冤而死。“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多年之后岳飞也永远被人们怀念,他的正气凛然、光明正大、精忠报国,这些珍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传承的。

古人并未远去,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后人搭了一座前进的桥。听,那遥远的号角,昭示着战争的到来,那飒爽的英姿,彰显了岳飞的精神!古人不远,我们永远怀念你——岳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的味道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气真令人厌恶!寒冬腊月,虽无白雪纷纷,但那凄冽的西北风卷着干燥飞速而来,使人脸上手上都有些冻伤,我已经在这个气候下排了两三个小时的队,为了看这样的景点付出如此之多,我实在是怒不可遏!

这便是坐落在重庆的渣滓洞革命烈士的囚笼,牢房是新建的,供人观赏,就不到十公顷的景区,如此费时费力,何苦来哉!

爸爸要求必须参观这个景区,我终于踏入那年久失修的破铁门,顺着参观通道观看,这里一片狼藉。有国民党值班的哨台,如今塌的塌,倒的倒,好的也是断壁残垣,许许多多的枯树根无规律地散落着。时而能越过一道破石墙或是钻过一个破洞子,我并不觉得这很稀奇,只觉得这是一些古建筑废墟罢了。

终于走到正区,正区的牢房并不是原模原样,而是推倒重修的,我走进去,环顾四周,十来平米的空间中挤着两个木头架子床,木头已经发朽,散发出一股怪味,这就是革命烈士的江姐所居住的女牢!

进入男牢,环境也好不到那里去,破木桌,朽木桌上放着一张残缺的草稿纸,旁边倚着一条三条腿的凳子,比起国民党老大蒋介石的华清池,这些简直是不堪入目。我渐渐对这里产生了兴趣,直到看见一张简介——罗广斌,此牢房的党员,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国民党杀戮日。罗广斌为了越狱,和同伴用自己所打造的铁器与对手的机枪交火,终于他钻出铁丝网,同一部分党员离开了这活棺材,书写了《红岩》这部著作,让人们铭记历史上这厚重的时刻。

刑具间令人发晕。在这渣滓洞中,皮鞭铁棍只是刑具中的无名小卒,真正的刑具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其一,老虎凳,所谓老虎凳,便是把人固定在一张钉满铁钉的凳子上,并且将膝盖夹在一点,脚下加砖块,膝盖在水平线上,而脚已抬高许多,腿就这样被废了。我不知是何人创造此物,也不知是何人如此狠心使用此物,我的面前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我们的共产党员被五花大绑,伤痕累累,施刑者面目狰狞,想要从共产党口中获取情报,可是我们的共产党员鄙夷地看着他们只是沉默。我佩服共产党员的信仰。这种无论身处断头台仍然守口如瓶毫不动摇的信仰,使他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我十分痛恨那些国民党,他们为何用如此残酷的刑具去伤害自己的同胞,却不抵抗外寇。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能读懂《囚歌》的豪言壮语了:“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连同我与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中热血中得到永生!”

不去感悟历史,怎解其中厚重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话题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语文书,读到《三顾茅庐》这一课,就让我想到三国时期雄才大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他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诸葛亮姓诸葛,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他曾隐居于南阳十年,被刘备三次请出茅庐,为刘备出了许多许多谋略,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我的脑海中也深深地刻下了他。

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足智多谋。他身经百战,在赤壁之战中,他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连环船;在西城县一战中,他利用空城计,吓退了魏军15万人马。

他上通天文地理,下知军事兵法。比如在赤壁之战时,他先用连环计骗过曹操,再让黄盖假装投降,最后他竟推算出天会刮东风。风起时,黄盖带着装满柴草的船驶向曹军,并点燃柴草,曹军不熟水性,火烧连环船,曹军大败。

诸葛亮总是手拿鹅毛扇,在战场上镇定自如、处变不惊。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先帝创业未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诸葛亮为表达对刘备的忠心,写下了《出师表》。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令我感动万分。

刘备死后,他时刻不忘报答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全力辅助刘备的儿子——刘禅,直到病死于军中,在临死时还不忘国家。

诸葛亮是多么让人感动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将记住余光中高二作文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题记

当我们背井离乡,四海为家的时候,再读《乡愁》这首诗,已经能够懂得诗里所蕴含的那种浓浓的愁苦;再看见“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时,又有几人能够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呢?

余光中老先生虽身处台湾,但心中一直牵挂着在那头的大陆。他曾表示:“每天在学校办公室,望过去就是我熟悉的故乡,我要庆幸,自己不是住在台东,不然对的就是太平洋,我又不要看美国,有什么用呢?”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不仅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他自己甚至是万千海外游子的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余光中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作品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每每读到他所写的抒发自己乡愁的诗时,仿佛眼前有一位白发老者面朝祖国,满怀思念地,用嘶哑却又不失力量的声音缓缓朗诵着这一首首诗。余光中先生曾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亦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在《乡愁》中,余光中先生将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一枚小小的邮票,却承载着浓厚的乡愁,正如杜甫曾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张邮票,一封家书,或许对现在处于信息高速化的时代下的我们来说,已经不需要了,因为在网络的不断普及下,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电话、手机、视频通话来缩短空间距离,可在杜甫、余光中当时所处的年代,却是现在的手机、电话远比不上的。

余光中老先生不仅在心中思念着祖国,并且在行动上,也无处不体现出他的爱国。他在海口演讲时告诫,台湾应为中华文化做加法、乘法,而非减法、除法,不要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这一番话,不仅批判了当时国人崇洋媚外,不屑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抑或是排斥国产品牌的现象,同时也体现了余老先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余光中老先生为海峡两岸的青年举办题为《中国诗歌的天人合一》的专题讲座,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信心拈来,娓娓而谈,让海峡两岸的青年们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和深远。

余光中先生并没有像抗日战争中的那些英雄,用子弹消灭一个个敌人来展现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是用笔在奋斗,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呼吁人们重视并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回报、来感恩这个曾经养育过他的祖国!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情感,我们后人才能够体会到余老先生作品中所蕴含的魅力,因此,我们应该对像余老先生这样的人抱有更加崇敬的态度,并且应该感谢他们能够让我们体会到这样一种情感,并且使这一种情感得到更好的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重庆的历史沿革

全文共 4402 字

+ 加入清单

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

距今两万年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重庆铜梁区)。

夏商时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区催生了早期的巴国文明。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由江州入蜀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复为巴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由江州入蜀平定益州。

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晋朝改永宁郡为巴都郡。晋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由江州入蜀。南朝宋齐复为巴郡,郡治皆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山南西道辖地。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陕西路、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四川成都的援军,在重庆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或称钓鱼城保卫战)。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元宪宗)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四川,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庆被蒙古军队攻破,入城时蒙军遭到激烈抵抗,后蒙军在重庆大肆屠杀。而合川钓鱼城直到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才被占领。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四川南道宣慰司,隶属于四川行省。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平夏,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明清时期设川东道,管辖巴县、江津县、长寿县、城口县、綦江县、南川县、永川县、荣昌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武胜县、合川县、江北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云阳县、万县、开县、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万源县、忠县、酆都县、垫江县、梁山县(今梁平区)、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石砫县、涪陵县等36县。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日称为《日清媾和条约》)中规定,重庆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

民国十年(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西部首个设市城市。

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二十一军军部明令召集审定市县权限委员会全权办理划界事宜,并由重庆政府与江北、巴县政府组织市区测量委员会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不忍国权丧失、国民受辱的重庆人民,以王家沱日本租界30年租期到期和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开展了多次斗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1月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迁都大计,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连夜登船,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12月1日正式于重庆办公,16日日军攻破南京。在成为“战时首都”之后,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是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重庆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1939年至1940年,巴县、江北县位于城郊的区域陆续划归重庆市。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5日,重庆市渝中区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军地毯式战略轰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史称“大隧道惨案”。

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其地域之广泛、轰炸之频繁、死伤之惨重、罄竹难书。在如此灾难下,重庆民众绝不向苦难低头的坚毅决心,令世界动容。历经长达6年半的轰炸,重庆没有倒下,大轰炸下的英雄之城感动了不少外国政要。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副总统华莱士等,纷纷致电、致信重庆人民,鼓励和歌颂重庆人民的坚毅。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发表文书与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2月31日,蒋XX在渝中区邹容路与五四路口设立“精神堡垒”昭示国民政府与重庆人民抗战到底,这就是解放碑的前身;同年12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重庆成为大韩民国(流亡政府)临时驻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永久陪都。同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0日,在重庆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发生骚乱事件,李公朴、施复亮遭到殴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等60余人也被打伤。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血案”、“惨案”,而国民政府方面则称之为“较场口事件”。

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火灾,延烧18小时,死亡近万人,重庆市建筑损失大半,国民政府声称是中国共产党纵火,史称“九二火灾”;10月11日,总统令宣布政府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往重庆;10月15日,宣布国民政府正式在重庆办公;11月27日,中国国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400多名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史称重庆”11.27”大屠杀。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

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

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1983年3月3日,永川地区8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

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996年9月15日,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3002万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2005年10月12日至2005年10月13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并指定重庆为常任主办城市。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其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包含重庆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张良觉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几眼,老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你给我穿上。"张良还是忍住性子,便蹲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回来了,对他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这儿等我。"张良连忙答应了。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要想学,再等五天吧!"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起身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认错。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说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半夜就到桥上等着。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张良迎上前去,见了礼。

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部兵书,最终成了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承传统文化,铭记红色历史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8月10日上午,榕城区实验学校的50多名小记者一起走进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进行采风活动。

潭王村,有“龙舟之乡”的美称,位于北河之滨,是一个美丽的水乡。经过近3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便开始我们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龙舟文化

解说员带着无比激动的我们去参观龙舟。一进门,两条壮观的龙舟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是龙头,龙角看起来像鹿角一样,其中一条龙舟的胡须是黑色的,另一条则是红色的。黑胡须的龙舟叫“青龙”,红胡须的龙舟叫“红龙”。听解说员说,龙舟最先是由村里一个叫王致林的爷爷自制的,他先造出27桡的小龙舟,后来再造出49桡的大龙舟。后来他的儿子王协正又造出一艘51桡的大龙舟。到了近几十年,龙舟制作技艺又传到了王协正的儿子王卫军的手里。他们没有专门去拜师学艺,而是通过祖辈手口相传,自己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造船技艺。一家三代全是造龙舟的高手,实在是太棒了!潮汕地区有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的风俗,但龙舟在四月初一就得先下水,参加赛龙舟的人也有讲究:最近一年家中不能有丧事,家中妇女不能有身孕。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人才可以去赛龙舟。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蓝康中心学校的旧址。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当地被日军侵略的惨痛历史:1944年12月9日揭阳沦陷,当地人民群众不屈不挠进行了长期的抗战。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所学校是全县闻名的抗日救亡宣传阵地,为潮汕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次活动已接近尾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美丽的潭王村。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关于龙舟的传统文化和龙舟制作者认真、刻苦的精神,也了解了潮汕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我也在采访得到了教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话题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是自然法则不允许你如此完美的存在,也许是黑暗之神对你富丽堂皇的贪婪,也许是上帝对你独一无二的嫉妒。默许了黑暗对你的摧残,一百五十多年的智慧与汗水啊,五千年文化与精神的承载啊,四万万中国人民的尊严与辉煌啊!

那参天的古树,辉煌的宫殿,绝世的画卷,令人惊叹的青花,那一切的一切,在那自谓神授的黑暗强盗的阴霾之中,在那熊熊大火之中——它们在挣扎啊,在哭泣呼喊啊!只惜无人应答,怎奈罪恶之火,昔日繁华荡然无存。

强盗们围着这自谓圣火载歌载舞,引吭高歌,以为烈火足以使它付之一炬,孰不知它誓将在烈火中永生,它将以它那根在烈火中涅盘的背脊张起中华的骨气与坚韧,它将以它独有的凄凉,哀伤重新点起比那场大几十倍,几百倍乃至千万倍的中华复兴烈火。它将毫无遮拦的将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世人们看到的不是圆明园的颓败,荒芜,而是那些强盗们毫无人性的掠夺,惨绝人寰的杀戮!

今天圆明园的圣火已越烧越烈,在世界人民心中燃烧起反抗,独立,和平的响亮号角,竖起了团结一致,同甘共苦的伟大旗帜。

燃烧吧!世间所有黑暗化为灰烬,让文明的力量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考试作文:孝敬母亲历史典故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将记住辛弃疾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烁出太多的能人志士。而辛弃疾便是其中尤为耀眼的一位。

他生于金宋乱世,从小习武的他因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在二十二岁那年独立拉起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来与其他义军合并,他担任书记长,掌管信印。我犹记那次他完成任务归来后,发现部将叛变,主帅被杀。愤怒的他提刀上马,率数十骑兵冲入敌军营地,生擒叛将,然后突袭千里,至临安,将叛将正法,最后率数万将士南下归宋。气势磅礴之至,无出其右。

归宋的他按理应受到重用,朝廷应让他得以继续上阵杀敌,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豪情壮志,但无奈国家却是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收走了他的钢刀利剑只给他留下一支毛笔。正值壮年时候,本应上沙场杀敌以显男儿气概,却因朝廷的怯懦只能在朝中做一位旁观者,辛弃疾遭受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他也只能在文字中回忆自己的战场岁月,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般千古名句流传于世。

无法再回沙场的辛弃疾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全部倾注到自己的工作中,尽管他在南宋的40年间有20年被弃置,尽管在任官的20年间又有30多次频繁调动,但一身爱国之血的他不在乎,他每到一个地方做官便特别认真、执着地工作,认真、执着到了朝廷厌烦的地步,诽谤便随之而来,贬谪也紧随其后。尽管如此,辛弃疾仍热爱着这个日渐衰颓的国家,他用“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来批评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他“栏杆拍遍”,却无人会他的无奈与忧伤。

贬谪之时,他也曾有过隐居山林的生活,不过那却是被迫的,他也曾“试向沉瓜浮李处,清风散发披襟。”但心中的爱国之情却让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因为他还是那个爱国诗人辛弃疾。所以,他又站出来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高呼。

辛弃疾名弃疾,可从小习武的他又有什么疾病可弃的呢?他要弃的是心中的那块心病:山河碎,心不安。他字稼轩,是想要回乡务农吗?一个胸怀大志的男儿又怎会甘心在田野中度过余生?尽管报国无门,尽管“君恩重,切教种芙蓉”,但辛弃疾是一位诗人,一位武人,一位爱国之人,所以,他又发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声后名”的怒吼!

在那个日渐衰退的时代,在那个统治者醉生梦死,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只有他——辛弃疾,站在时代的顶峰,向着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发出怒吼,唤醒那个时代的光芒,他用一人之力扛起了一个时代的重担。他终会被人们铭记,终会被时代牢记,历史也将永远记住辛弃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话题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西方历史,其视角和编纂方式的演进经历了大概四个阶段:古代,即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

在这个历程中,历史学家从发现时间开始和组织多重分散时间开始,逐渐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重要,于是将历史事件先放入到一个静态的,后来又放入动态的因果关系网中。

我们了解了这样的一个演进的历程,就能更好的把握整个西方几千年的史学传统。

最早人们描述的神话是时间之外,到编纂历史的时候就有了时间。在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在这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希罗多德第一次区别了希腊神话,把认为是人间存在的东西描述出来的,被称为历史之父的话,比他小几十岁的修昔底德,第一次宣称是以考古学的形式,真正时间发生先后的东西来梳理这些实际发生的事件。

希罗多德提出了情节时间,即一个事件本身就是时间,所有事件放在一起他认为就构成了全部的时间。修昔底德修正了希罗多德,他认为这种方式不对,认为我们必须追问事件的先后,所以修昔底德提出了线性时间,以真正时间的先后来梳理实际发生的事件。

这两种时间结合在一起,既有了事件本身构成的可描述的时间的节点,又有了线性时间的框架,这就是古希腊这位个历史学家对后来历史编撰的重大贡献。

到了中世纪,历史的编纂面临着一个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历史能综合神性和人性,因为神性是永恒的、无时间性的。奥古斯丁发明了一个词,拉丁文、“今世”)。

在奥古斯丁的著作里,“今世”意味着现时代(the present

age)。这个时代是不动的、永恒的,这个时代非常大的,包含了神性,所以奥古斯丁是带着神性的视角来看历史的。

奥古斯汀通过“今世”这个词将时间的空间化了,而且是一个神性和人性联合存在,世俗和非世俗联合存在的空间。中世纪的历史就变成了一个静态的历史。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上帝之城》和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大全》这三本书,是我们了解中世纪的非常重要的著作。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历史事件能否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楷模成为了历史编纂最重要的选择标准。

人文主义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模仿,而历史必须和这样的出发点相符。整个文艺复兴其实就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献的发掘,从中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人性和仁慈的事件,能够成为有效的博雅教育课程的楷模,并编纂入历史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典故成语故事5:唇亡齿寒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历史的作文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怀着对德州历史的好奇,我走进了德州博物馆,去寻找历史的足迹。

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由德州学院一位教授作的“德州赋”,还有一幅宏伟的“九河图”,讲的是大禹治水时的主要河流。接着,我来到了二楼的展厅。

第一展厅里面摆放着许多历史人物的画像并记录着他们的著名事迹。第二展厅“历史遗珠”,首先看到的是摆放着许多各地出土的古代文物,接着走是德州的古城区图,再往里是德州著名的八景:长河落雁、运河古渡、皇家码头,等等。接着来到“近代奋起”,在这我看到了抗战时期留下的“大刀”和“步枪”,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无数革命先辈在炮火中奋勇杀敌的情景,心里对他们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第三展厅“城市记忆”。走进展厅眼前一亮,仿佛来到了古代。那些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情景,没想到就在我的眼前。有:乾隆下江南、德州扒鸡店、古玩店、绸缎庄、当铺、钱庄、古四合院,等等。里面的人物就像真的一样,走在里面,感觉自己就是在古代逛街呢,我真是兴奋极了。

通过参观,我更深地了解了我们德州从古至今一路走来的足迹和变化。我相信我们的家乡明天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以旁观者角度看历史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不盲从自已的感情,在现代社会显得更为重要,以商界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多少创业成功的企业,因为抛不开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结果企业分崩离析,被市场的洪流卷走,而对学习历史,更是如此。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为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而否定西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吗?你会因为钟情于流行音乐而厌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

古希腊有哲学家说过:“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架天平,有自已的标准,用来衡量周边的一切。

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砝码。

而感情也使人盲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为了矛尖的湛蓝,于是我们被这种悲状所打动了。那殿上之君,仅之高祖,我们不去承认他的帝王之尊了,而是说“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汉邦不过一介草莽出身,生性是一个无赖”,他的胜利,成了他阴险的佐征。可就是这个被现在的我们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一代王朝,没有他哪有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没有他,哪有后来伟大的“大一统”,哪有名扬世界的汉文化?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然而胜利者也是由历史选择的,历史不会选择一个报仇的人,也不会选择一个没有资格的人。因此胜败皆有因,而功过更须我们用辫证的眼光去看待。

历史教科书上,总有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美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以民为本,任用贤才,开创了封建王朝少有的盛世。可即使是这样的圣明之君,我们又怎么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喜爱着这样的君王,但历史却义正言辞地告诉我们再伟大的君王身后也有白骨累累。

跳出爱憎的心灵,用清澈的双眼看待“真正的历史”,才是学习历史的最佳方法。

以史为镜,还需要我们将它擦得明净透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是小小历史迷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迷,是痴迷,是探索,是追寻,是崇拜,是……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迷,什么音乐迷,动物迷,电脑迷,足球迷……而我,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迷。

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去朋友家里,那是我还只上二年级,玩着玩着我就累了,从朋友的小书架上随便抽了一本书来看,是一本名字叫《楚汉英雄传》的历史知识漫画,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历史,那恢宏的场面,皇权的威严,千军万马拼搏沙场,霸王别姬满伤情……我震惊了,世上居然还会有这样深奥、精妙、神秘的文学!从此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历史。

从那次与历史的美丽邂逅开始,历史,就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而我也从那时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历史迷。

历史让我沉醉其中,漫游在无边无际的历史长河中,让我俯视群雄,游走在官臣中,观察皇帝的言行,亲临那个鹿逐中原的天下。历史让我难舍难分,同时又让我无何奈何。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妈妈出去之前,让我完成作业再看书,我嘴上胡乱应着,手中拿着笔装模作样地写着,心中漫不经心,妈妈终于出去了,我立刻扔了手中的笔,抽出藏在一旁的《历史不忍细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汉武帝的巫蛊案让我惋惜不已;霸王项羽江边自刎又令我长叹不已……。时间“嘀嗒、嘀嗒”地过去了,我沉浸在书中,无暇顾及作业,可偏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咔”一声,门被推开,是妈妈!我大吃一惊,以光速把书丢到一边,拎起一片空白的试卷做着,心里有个小人一边不停地大喊,一边惊慌失措,如热锅上的蚂蚁,妈妈笑眯眯地走过来,想检查我的作业,“完了、完了”我无知所错,只好低下头,舔舔发干的舌头,准备迎接“暴风雨”,妈妈拿起卷子,看了一分钟,那一分钟好像是过了几个世纪,连时钟都不转了,一滴滴冷汗从我背上冒出,面庞上的肌肉绷的紧紧的,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气,怕一会儿会被骂的连大气也不敢喘,“啪!”地一声,试卷被狠狠地摔在了桌面,“怎么回事?”我抬起头,小心翼翼地看了妈妈一眼,妈妈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像一头凶猛的母狮子,她扫了一眼,抽出那本历史书,沉默了一会,让我多写了一张试卷,并把历史书没收了,我心里不断哀嚎着,历史书啊历史书,你可把我害惨了!可我怎么都无法对它产生恨意,反而越喜欢它了呢?为什么?

我就是这样一个小小历史书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的画卷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在五环光芒的照耀下,开幕式拉开了帷幕。在摧残的灯光下,中华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古典优雅的音乐缓缓奏起;在素雅的画卷上,留下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墨迹。从古老的传统到中西方文明的结合;从刚劲的东方雄力到柔美的南方娇姿;从“灰暗”到“光明”,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精彩的过程。彰显了中国灿烂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万千光芒的照射下,“夸父追日”的点火仪式开始了,随着“太阳”的奔跑,“体操王子”李宁在空中做出各种各样“追逐”的动作,现场顿时掌声雷鸣…………奥运火炬点燃了,灿烂的光芒照亮了奥林匹克的道路,在“圣火”的照耀下,我们将共同抒写16天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囊萤映雪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典故,我们从小到大听过多少,知道多少,了解又有多少,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囊萤映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囊萤映雪:读书莫畏难,苦中乐逍遥

【出处】

“囊萤”出自《晋书·车胤(yìn)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映雪”则出自《孙氏世录》。

【释义】

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囊萤:包着的萤火虫。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历史典故】

车胤,字武子,晋南平(今安乡、津市一带)人。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庭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儿,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放在屋子里,果然亮了不少。

车胤就这样用功苦读,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溜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缝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成长心语】

“读书莫畏难”,读书必然是一件苦累颇多的事情,即使条件艰苦,也不能动摇学习的意志。读书莫畏苦,苦尽才有甘来,只有克服种种困难,才能成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品味历史的六年级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她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被誉为“冀南明珠”。

邯郸有美丽的城市风光。看,那笔直宽阔的马路两边,栽种着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它们枝繁叶茂,像巨人伸出手掌,给行人洒下了阴凉;绿化带里的红花绿草,被园林工人修剪的婀娜多姿,蜂舞蝶绕,一派生机!小巧玲珑的街心公园里鸟语花香,有一些老爷爷和老奶奶们在那里拉起二胡,有板有眼地唱了一段又一段,悠闲自得,其乐融融!

邯郸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拥有武灵丛台、学步桥、回车巷等众多的名胜古迹。登上高高的丛台遗址,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赵武灵王在丛台上威武地阅兵;抚摸着学步桥上那邯郸学步的雕像,不免让人想起那个来邯郸学步不成,最后爬着回去的燕国少年;再看那窄窄的回车巷,让人穿过历史,重温了那个将相和的千古佳话。邯郸还是著名的成语之乡,据说和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赵苑景区的成语典故苑,以碑刻、浮雕、壁画等多种手法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一一展现,形成了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参观。

邯郸更有勤劳善良的人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使得古老的邯郸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高楼林立、设备现代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飞机场、高速公路使邯郸四通八达,交通越来越便利;经济发展,商贸繁荣,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我爱家乡,我爱邯郸,将来我一定要为邯郸增添新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司马昭之心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司马昭之心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马家族,结果被废黜,司马师立曹丕的孙子曹髦(mao)为帝。可是,曹髦空有皇帝的虚名,手中却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kuilei),连任命一个朝廷官员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司马师和他弟弟司马昭手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哥哥司马师死后,他接替做了大将军。司马昭同父亲、哥哥一样,工于心计,谋略过人。司马昭刚刚坐上大将军的宝座,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谋反,司马昭率兵讨伐,大胜而归。司马昭为人奸诈,他认为魏国完全是依靠司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进进出出都有三千名手执武器的护卫前呼后拥,所有的事情也不禀报朝廷,而直接由他决断。

曹髦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皇帝,他对司马昭大权独揽,自己不能亲理朝政,越来越不满,更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像曹芳一样,被司马昭废掉。他想了好几天,终于作出了决定。

这天,曹髦把平日里还比较听他话的王经、王沈和王业三位大臣召入宫内,从怀中取出事先写好的讨伐司马昭的诏书,说道:“三位爱卿,司马昭大权独揽,野心勃勃,他称帝之心连过路人都知道。我决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他来废掉我。今天,我决定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这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听了这话,三位大臣呆若木鸡,半晌才回过神来。

王经跪下身,一边叩头一边劝阻道:“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啊!从前鲁昭公不能容忍季氏专权,结果是失败亡国,被天下人耻笑!现在司马昭专权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个两个,而宫中肯听命于您的,实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么去讨伐?如果不成功的话,恐怕祸患更大。还请陛下慎重考虑,从长计议!”

曹髦激动起来,咬着牙说:“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我已下了决心,做好了死的准备,还有什么可怕的?何况我们不一定会死!”

说完,他径自入后宫,向太后禀报去了。

王沈和王业清楚地知道曹髦根本不是司马昭的对手,肯定必死无疑。他们生怕司马昭以后会治他们的罪,立刻溜出大殿,直奔司马昭府中告密去了。

曹髦手持利剑,带了一百多名童仆刚出宫门,迎面遇上了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奉令带了一队人马赶来。双方动起手来,曹髦持剑大喝一声:“我乃当朝天子,你们冲入宫中,难道想杀君谋反不成?”

这一声大喝把贾充的手下全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有几个胆小的甚至想转身逃跑。贾充见这情形,扯着嗓子对一个名叫成济的手下人喝道:“司马公平日里养你们是干吗用的?难道不正是为了今天这样的时刻吗?”

成济哆哆嗦嗦地问:“您看该怎么办?是杀还是绑起来?”

贾充瞪着眼说:“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

成济这才壮起了胆,拿着长矛一直冲到曹髦的车前。曹髦大声说:“你小子竟敢对我无礼?”谁知话还未说完,已被成济一下子刺穿胸膛,从车上跌了下来,当场断了气。

司马昭没想到曹髦真的被手下人杀死,他有些心慌,更有些心虚。他马上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装出非常伤心的样子,挤出几滴眼泪,假惺惺地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臣们心中都明白,却谁也不敢吱声。

司马昭又问老臣陈泰:“发生了这样的事,天下人会怎样看我呢?”

陈泰想了想,说:“只有杀了贾充,才可以向世人谢罪。”

这话让司马昭听了不顺耳,他又问:“您再想想,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陈泰说:“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司马昭不再吭声,心里暗暗地盘算着这事如何处置才好。最后,他决定将罪责归于成济一人,下令将成济斩首示众。

就这样,司马昭把杀曹髦的事轻易地掩饰了过去;接着,他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的责任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采一撷相思,追寻历史的年轮,泛一叶扁舟,品味史海的沧桑,携一颗隽永的心,再寻历史的变迁,收藏历史的责任

吹战国的一支忧伤凄凉的玉箫,再回到萧萧易水河畔。铿锵的歌声依然响亮,报国的忠心依旧生辉。荆轲的白色彩衣飞舞成透明的羽翼,他承满着太子丹不解恩情与责任,承着人民的殷情希望与责任,带着绝世的英雄豪情,开始生命的结局。马车疾速驶去,消失在烟尘之中,遗失在壮士的悲泣,英雄的任责之中。

大雁哀嚎而过,在空无一人的秦殿上,只有殷红的血迹,斑斑点点的,似一朵朵红艳的生命傲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传唱至今。寻找历史的英雄的责任心,收藏入那经典的书籍。

饮一杯南宋的香醇甘洌的美酒,倚靠在雕栏玉砌的栏杆上,面对曾经拥有的,现在却只剩下四面的狱壁,岳飞无止的理着那剪不断的离愁,“待从头,收拾旧江山”的梦。南宋的雄伟繁荣,凤阁龙楼的富丽堂皇,边疆的安定,百姓的安居乐业,妖娆神往。梦醒,却只剩下漆黑的牢房,悲惨的虐待,他对千万人民和家人的责任,使他心头感到无比凄凉。国君的无能,朝廷的腐败,使他心头感到无往的悲伤。往事已空,独自垂泪。悲哉,痛兮,寻找历史的责任,收藏于心底深处。

寻觅历史的责任,收藏于心底,品味,赏欣,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铭记历史,圆我中华梦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在东方有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有一条孕育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巨龙,它的名字就叫做——中国!曾经的它在天地之间自由驰骋,生机勃勃,可是有一天她却沉睡了起来,于是有一群人趁着巨龙沉睡之际,对巨龙进行残暴地侵略蹂躏,就在奄奄一息之际,它苏醒了,经过多年的奋力抗击,如今它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正在慢慢地腾空翱翔。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却永远无法抹去日军侵华战争时留下的满目疮痍的伤痛。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共同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圆我中华梦!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向中国发动战争,短短4个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百姓们失去了他们可爱的家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让我们的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中。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进行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这次事件中我中华之同胞被屠杀,活埋的人不计其数,可谓血流成河,尸骨成山!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洗劫,据调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图书馆。

……

侵略者的贪婪永远不能满足,罪恶滔天。大扫荡,“三光政策”,发动病毒毒气战争等等对我们中华大地造成了惨重的代价。

历史是痛苦的,历史是沉重的,回顾历史,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场面,仿佛又听到了哭天抢地的悲号声,仿佛又看到了满目的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画面,仿佛又看到了列强把刺刀,枪口对准婴孩的残暴面目,我仿佛又……我无法再去回顾,再去想象了,泪水早已满脸奔流了,心潮早已汹涌澎湃了,我已无法控制住自己此时的心情,我想要大声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巨龙,一起腾空而出,守卫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园繁荣昌盛!

回顾历史,有太多的辛酸,有太多的屈辱,我们无法一一叙说,那段巨龙沉睡列强瓜分侵略的历史的点点滴滴都是应当被铭记的,只有铭记这段由鲜血泪水凝聚的历史,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为中华之兴盛而奋不顾身。

有人说,要化干戈为玉帛,冰释前嫌等等,但是,我想说的是,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历史等于忘记过去的痛,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但是现在是和平年代,和平年代有和平年代的处理方式。我们唯有铭记历史,让这段悲痛的历史化作我们的动力,才能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这条巨龙驰骋遨游,为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