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的――作文【通用20篇】

笑,是一种美妙的神态,也是一种充满爱心的鼓励。小编收集了永远的微笑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202

作文

504

篇1:诗歌:春天的花朵永远芳香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明净的阳光给了植物生长的力量

春风则给它们穿上了亮丽的衣裳

天上的甘露淋湿了它们的脸庞

春天花朵充满着芬芳

鸟儿依旧在花间歌唱

它们的歌声是那么响亮

无形的阳光把它们捧到天上

激情的梦儿会在那里飞扬

在这个尘世中会有花儿绽放

仿佛清纯的少女在给自己化妆

但多彩的世界会让人迷失了方向

只有执着的人儿才会扬帆远航

拥有鲜花更要学会高尚

只有这样才能抵达远方

阳光的凝结是不是象征着天堂

里面会透射着天使的模样

那里的花朵灿烂非常

那里聚集了好多人的梦想

在那里拥有未来的希望

在那里我们不会迷茫

天使浇灌的花朵会在阳光下闪光

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

我们可以获得永恒的力量

与春天的百灵一起歌唱

春天的花朵永远芳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苏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风雪中,我看见你的牛羊瑟瑟发抖。

薄雾里,你瘦弱的身躯,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你,还好吗?这么多年,你受的委屈,我都看在眼里。“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你不为权钱所动,从容赴死,身陷大漠,一去十九载!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九载?何况,你身单影只,陪伴你的,只有你的羊群,只有你的不离不弃的旄节啊!

伴长风而起,随寒霜而眠。饥寒交迫中,你吞咽草皮,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命,铮铮傲骨,震撼了单于,羞煞了那些随你而去却投降匈奴的碌碌小人。

单于想重用你,怎奈你婉言谢绝,至死不渝,忠于大汉。于是,你被放逐到北海。单于愚蠢地以为,时间会击碎你的信念,北海的风雪尘沙会磨去你的棱角。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你的忠诚,昭日月,垂千古,风吹不摇,地崩不裂。

当年,你英姿勃发,带领军队,手持节,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戈壁。如今,你后悔了吗?面对大漠,你的内心是不是荒草萋萋?面对一群难懂你心的羊羔,你是否觉得心痛?十九年的风霜,十九年的雨雪,你竟坚持了下来。无数个日夜里,我都在想,这样的坚守,你究竟为了什么?

或许,你投降了,就不必再受这孤独之苦,就可以再像当年那样意气风发。其实,我都知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便是你坚守的动力源泉,你如高山雪莲那般,执著而圣洁地守望你的大汉,你的君王。

北海的天空,因你而湛蓝。小白羊温顺地依偎着你,偶尔嬉戏奔跑,看似安详平静,背后的凄楚,只有你自己懂得。朔风凛冽,一间漏风的草屋,一盏在寒风中摇曳的灯火,还有那湾斜挂胡杨之巅的冷月,与你作伴,抚慰你的孤独和寂寞。

有这些朋友,夫复何求!

此时,迎春的风已吹至南国,你那里,冰雪融化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思念_高三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堆积在角落的旧信件

却也无法找回流失的时间

那些曾被遗忘的记忆碎片

还有彼此携手走过的从前

闭上眼渐渐涌现出的点滴思念

徘徊在现实或营造飘渺的画面

伸出手,总想去触摸最后的温柔

停留太久,却只见你的身影散去

守候着到如今依然存在的信念

想起那些与你约定的海誓山盟

背负着沉重未知的明天

忘却残余温热的爱恋

一遍又一遍回首再见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瞬间是永恒的错觉

在耳边依稀呼唤我的声音

恍惚间又是听到谁的叹息

月色下不断摇曳飞舞的花

诉说这年与月季节的变化

敲醒坠落心底深处的牵挂

缠绕你的指尖握不住长发

掩饰的伤轻抚泪湿的脸颊

命运的分岔,已注定独自前行

怀抱熟悉的气息只能留作纪念

冰冷荒芜是终点的滋味

站在这暮秋的烟雨中。

绵绵的雨丝中,望不尽苍穹。

哀伤凄婉,封锁心扉。

缠绵的,忧郁的曲调划过思绪。

绵绵无期的想念,回忆过往曾经。

转望烟雨弥漫处,期待蓦然回首。

雨一重,雾一重。

朦胧烟雨模糊我的视线

相遇的情节、最后的离别

岁月不曾磨灭的笑靥

一点又一点破碎撕裂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还会想起你的容颜

背负着沉重未知的明天

忘却残余温热的爱恋

一遍又一遍回首再见

随风飘散吹落的瞬间……

瞬间是我们的永远的思念。

[永远的思念_高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牵挂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前一个初冬的早晨,天空和现在一样也是那么蓝,我跟着妈妈去一个偏远的山村扫墓。我们住在大姨家,我认识了从未谋面的表姐——一个可怜的傻姐姐。大姨告诉我,姐姐小时候身子弱,隔三差五就去打针,后来打多了,留下了后遗症。大姨的话唤起了我的一点点同情,但我仍然忍不住讨厌她。

大姨要和妈妈谈一些事情,让姐姐带着我出去玩。姐姐可高兴了,拽起我的手就往外走,我心里却很不舒服,故意装作不认识她的样子,远远地跟在她的后面。尽管她有些失望,但仍然很兴奋,用含糊的声音喊我,那声音难听死了!“大傻子出来喽!”一群小孩喊道,“看哪,还带着个小傻子。”什么?敢骂我?我气得脸红脖子粗,冲上去跟他们打起来,可寡不敌众,我当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幸亏姐姐跑过来把我抱在怀里,可她自己却任凭那些小孩拳打脚踢。

“要不是你,我才不会被人骂呢!我讨厌你。”我从姐姐怀里挣脱开来,她只好放开我,我转身就跑。而她却牢牢地跟着我,用她含糊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声音颤抖,听着好像在哭。当时我没在意,只是拼命地往前跑。

不知跑了多远,我不经意地回头望望。“咦,人呢?”完了!姐姐丢了!我在这陌生的村子迷路了!我害怕极了,一边走,一边大哭起来。这时我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向远方望去,泪眼中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是姐姐。她发疯般地摇着树干,竭力呼唤我的名字,嘶哑的叫喊声在空中飘荡。终于,她走不动了,失魂落魄地跌倒在冰冷的地上……

我被深深感动了,哭着向姐姐跑去。一看到我,她立刻跳起来,用那冻得通红的手笨拙地帮我擦眼泪,比划着让我跟她回家,她已发不出任何声音……

以后几年里,她经常托大姨带一些小礼物给我,虽然是小礼物,但都是她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来表达她对我的思念。

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用她最单纯的心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她是多么渴望被理解,可没有人愿意接受她,她却用最宽广的胸怀去体谅和理解每一个人。她是大家的笑料,大家的负担,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她毫无保留地对我们付出爱,丝毫没有影响她内心的善良。

姐姐呀,姐姐,你现在在做什么呢,过得好吗?你是我在大山那边最远的牵挂,你知道吗?在梦里,我经常梦见那片蓝天,梦见你哭泣的眼睛,梦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桂花香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我像往年一样来到外婆家,看着满树桂花夭夭灼灼,闻着桂花的清香,有种说不出的喜悦。记得小时候,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在外婆家欣赏那漫天飘洒的桂花雨。

外婆拿出几块旧布,它们似乎还散发着去年的清香。外婆知道我爱喝桂花茶、吃桂花糕,她又要为我去收集桂花了,我跟在外婆身后到了桂花树下。

外婆弯下腰地把布铺在桂花树下,推着树干使劲地摇了起来,裹挟着清香的桂花从树上翩然落下,轻轻拂过我的身上又飘然坠落在布上。记得儿时我总是喜欢坐在布上,仰着头,伸出手,任由桂花雨把我带入童话般的梦幻世界。那时,外婆在我的眼中还很高大,身体也很是硬朗,而现在,她的身形已然佝偻,她已经不再是我童年视线中走路生风的外婆了。正想着,外婆喘着气停了下来,汗珠在她的银丝之间滚动着,又滑落下去。我连忙把外婆扶到一边,学着外婆的样子奋力地摇着桂花树,摇落满树缤纷。

布上很快就堆起了一层嫩黄的桂花花瓣,如栖息的金黄蝴蝶,幽幽地散发清香。临近中午了,我们收拢起布,我抢先拿着。依然像来时一样,走在外婆的身后,看外婆一会儿絮絮地指点着地里的庄稼,如数家珍,一会儿又停下脚步,在秋风飒飒中替我收紧衣领,好像,我还是那个顽劣的、少不更事的孩童。只是,什么时候,我已经比外婆高出了一个头?什么时候,外婆的脚步变得这么缓慢了?

到家后,外婆拿来了脸盆,把桂花倒入了其中,如往年一样,把桂花洗净。她的动作变得那样缓慢,让我一阵心酸。当她笑吟吟地出来时,手上多了一碗桂花茶,茶还冒着热气,想必是外婆刚刚煮好的吧。

我迫不及待地端起了桂花茶喝了起来,它是那样清香宜人。看着我享受的表情,外婆笑了,笑得那么欣慰。那是我记忆中多么熟稔的画面。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流逝,市场上的饮料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我却依然留恋那一缕清淡却弥久的幽香,那里有着清淡却弥久的亲情……

哦,那永远的桂花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那声简单的永远_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永远”,一个范围较广的量词,许多人曾许过“永远”的承诺,而最后真的可以遵守吗?可能因为小时候的不懂事,常常把她对我们的教导理解成对我们的不公平,渐渐地,我们长大了,而她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开始明白她那么严厉教导我们的用意,明白了当时因年少无知而犯下的错误,明白了她那么无私奉献,而我还要怪她,这点点滴滴记录了她辛劳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早已印在了她的发丝上,那眼角的皱纹也显得格外刺眼。

那位“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家庭妇女,背也渐渐弯了,腿也渐渐疼了,眼也渐渐花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而造成的,是时候该我照顾她了。

“妈,我衣服你给我洗了没?”“妈,我饿了”“妈,我明天干值日,你要早起给我做饭”,这些老套的话,曾是我们经常说的,难道妈妈的一生都要为了我而耗费吗?如果我们多付出一点,多做一点,妈妈也就不会这样累了,为了我们吃好喝好,她简直操碎了心,换来的,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

不要让自己的母亲等得太久,要尽快完成自己的承诺,让妈妈的一生没有遗憾,让自己的心里没有愧疚。

望着那鸟妈妈教小鸟学飞,望着那狗妈妈给小狗喂食,望着那袋鼠妈妈给自己的孩子温暖的巢穴,不由得想起了妈妈教我走路,教我说话……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要让承诺变成“遗憾”,让希望变成“愧疚”,你所说的“永远”她可以等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纺织者——春蚕作文优秀篇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古人的话的确哲学,在我很小的时候,曾在家里养过那毫不起眼的春蚕,他们是那样的小,那么瘦,完全一副穷人、乞丐的可怜相,所以我出于怜悯,买了一大袋桑叶,每天清晨,起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那些瘦不拉几的蚕宝宝们,顺便把绿油油的桑叶洗干净,先用干净的纸耐心的一片一片把桑叶上的水滴擦干,再让小蚕们饱餐一顿,每天我都这样做了,持续了四五天,腻了,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可爱的母亲大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在一周后的一天不经意的望了一眼蚕宝宝们的小窝,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它们已从那副可怜兮兮的乞丐样彻底变成富态的阔老板样,那胖胖的身躯在桑叶间蠕动,看起来他们行动不便呀,肥胖症确实不好:“这群好吃佬!”他们大口大口的吃着桑叶,碎桑叶在他们口中飞速嚼动,那贪婪的模样活让人想起吝啬鬼……咦?!What’s this?蚕宝宝们几乎是透明的,这是怎么回事?“它要吐丝了。”见多识广的老妈答到。哦——原来如此呀!两三天过去了……它吐丝了哎,小小的嘴在硬纸板上左右晃动,不一会儿,在白白的硬纸板上,白的、黄的、粉的……各色的蚕茧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真好看!”我由衷的赞叹道。“那只是结束生命前的美丽而已。”“为什么?!”“等它破蛹而出,就产下卵,产下卵后就死了,并且它永远是一只丑陋的飞蛾!”我陷入了沉思……

它为了生命的“精美色彩”,努力吃桑叶,努力吐丝,努力破蛹,即使自己永远也变不了蝴蝶,永远受到人们厌恶的口水,可它们依然努力,依然拼搏,依然坚持……为人们的纺织事业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自己却遭受人们的漫骂,只为了生命中那么一丁点儿的传奇色彩,为人类奉献,一声不吭,默默无闻,沉醉于繁重、辛苦的工作中,几乎忘我……我为它感到不值,何必呢?!又没人会记住它的辛勤,它的努力,它的贡献……没必要这样,好心没好报,只会招来口水,它不管不顾,以呕心沥血来证明,它不闻不问,以勤恳工作来说话,比蝴蝶那种绣花枕头高尚多了,蝴蝶的粗俗简直无法与蚕的高尚媲美,蝴蝶除了它那妖艳的翅膀带给人们土里土气的美,还会干什么?雨停了,一只蝴蝶停在窗边挥舞彩色的翅膀,耀武扬威,冲进了我的视线,我匆匆驱赶,它很知趣的飞进了雨帘里……

转眼间,又是一个夏天,我上初中了,没有再养蚕了,可是每天都会想到那春蚕,那永远在我心底纺织的影子,春蚕——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影子,永不停歇的纺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600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1933年,郭永怀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年后他和钱伟长、林家翘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到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研究当时空气动力学的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1945年他以这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到康奈尔大学与西尔斯教授创办航空研究院。在粘性流体力学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

1956年郭永怀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空气动力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0年郭永怀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1961年任第一颗原子弹爆轰物理试验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氢弹的结构设计、飞行弹道空气动力学的有关试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参加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准备工作,返回北京时,因乘坐的民航班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他烈士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记忆700字作文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匆匆,这么快就已经小学毕业了,现在回过头去,原来小学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小学的时光已经变成了历史了。那么点零星的记忆也随风飘逝了。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总是能不由得想起以前的很多事情,上小学时,那些与童年有关的日子!那一时间的景象,犹如幻灯片似的,一张一张在眼前换过,留下的只有时间滑过的声响。

太阳从遥远的西天斜斜地照过来,落在了矮矮的白墙头上,落在了挺拔但不很笔直的杨树上;此时的太阳已经没有了中午时那样的毒辣, 反倒像月光一样的温柔了!因为我都敢睁大眼睛地去看它了!我坐在小小的花坛边上,迎着太阳,享受它最后的温存!寻找着最后的一棵“四叶草”。

教学楼前,有一群群的女孩子在跳皮筋, 边跳,嘴里还在念叨着什么,童年的快乐就像她们的马尾辫一样在跳跃着!

几个水泥乒乓球台前,围着几个男孩,他们都是在等着上场呢!乒乓球和木板做的球拍发生碰撞,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操场上,有几个男孩子在打篮球,时不时的能传来篮球咚咚的响声和投进时同学们的欢呼声 。

教室檐下的砖头上,有屋檐上落的雨水打出的小坑坑,操场上会有很多摘掉的绿叶子,我们会收集起来做成标本。

远处的太阳不见了,天也黑了,已经有谁家的妈妈在叫他回家吃饭了,收拾好皮筋, 收拾好乒乓球和拍子, 收拾好篮球, 在水龙头上撩起水把脸和头发弄湿,在水龙头上灌几口凉水,就这样结束了童年的一天,在回家的路上还在说刚刚谁谁谁打的球没有我好,谁谁谁跳的没有我好,还说好了一上体育课就去抢占乒乓球台子……

渐渐地都走了,校园一下子就静了下来,渐渐地童年也走远了很多,

这些记忆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模糊了,趁着还能记忆留点回忆给自己,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人人都有好朋友。鱼永远的朋友是水,植物永远的朋友是土壤……有名人说过“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就觉得,书就是我永远的朋友。学无止境,只有漫游在书的海洋里才会感到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

我们人人都有好朋友。鱼永远的朋友是水,植物永远的朋友是土壤……有名人说过“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就觉得,书就是我永远的朋友。学无止境,只有漫游在书的海洋里才会感到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 书给了我启迪;书给了我充实;书让我从困境中挣脱。记得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真的是这样,我从书中汲取了营养。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郁闷时,在随手翻开的书中,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勤学的故事,使我茅塞顿开,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课后不复习,完成作业也偷懒。这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先天的聪明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聪明会慢慢泯灭,我明白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在生活中,书中的小常识也处处帮助我。在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盆君子兰,希望我做人要有君子的品格。可是这盆花被我养得无精打采,叶儿都黄了,我心里很着急。我突然想到《养花三十六计》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翻开书一看,哦!原来花的叶子黄是缺少磷肥呀,我迫不急待的给花施肥。看着花儿一天天长大,叶子绿油油的,我仿佛也变得成熟了。

当我对某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时,工具书则是我的良师。它帮我纠错,指明正确答案。

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就像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是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动力。书不但是我的良师,而且是我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百岁兰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茫茫沙漠,烈日烘烤着大地,万物备受煎熬。不适者皆被淘汰,相继枯死其间,有一棵树与一株百岁兰相依相伴。树曾与兰于夕阳之中立下约定:此生终与兰相伴。此后,树不适,枯朽,兰尚嫩小,但仍记得树的约定,便从树中汲取营养与精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存,誓将树的精神延续下去。

正是与哥哥有着这样的约定,钱思璇,一个普通的江苏女孩,坚定了自己当一名女兵的梦想。这株坚强的百岁兰,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去拼搏。由于父母在外工作,没时间陪小思璇,便给小思璇安排了各种补习班,让她不寂寞。没有想到小思璇学什么都带劲儿,也正因如此,他有了更多能够学习的机会。书法,古筝,主持人,乒乓球,围棋,都因她的勤奋

,在她的身上成为了亮点。

她热衷于音乐,每每学起古筝,小思璇总会加倍苦练,付出更多的汗水,终于,一串美妙的音符从她那磨出老茧的手指间流出,如一泓清泉欢乐地流进人们的心田。

后来,出生贫寒的师范生张琪娜走进了小思璇的生活,小思璇便与这位大姐姐之间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她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快过年了,大姐姐的手机和钱包被偷被偷,思璇主动拿出零花钱为她买回家的火车票;张琪娜想考研究生,思璇悄悄寄给她500元。当张琪娜问小思璇她的梦想是什麽时,思璇说:“我要当一名女兵。”是的,这是一个约定,她与哥哥的约定。哥哥是名军人,他曾说过会在兵营等她,他说过。虽然哥哥不幸去世,但小思璇扔记得那个约定,她要当女兵,要把哥哥的精神延续下去。

正是因为这个约定,思璇坚定了心中的梦想;正是因为这份约定,他抓住了一切机会去学习,去锻炼自己,是自己更强;正是这种精神,树的精神能够在百岁兰身上得以延续。

有人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而我觉得,人是有梦想的百岁兰。拥有了梦想,人就不会空虚;同时,梦想还需以坚强,勇敢,毅力作调料,以行动作燃料,人生才能清香四溢。人生如沙漠,人就要做沙漠中坚强存活下来的百岁兰,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以坚强,勇敢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人不能活到永久,但精神却可以成为百岁兰,延存永久。

茫茫沙漠,不再贫瘠,已有一片属于百岁兰的绿地,仍在扩大,永远,永远。

岁月易逝,人亦老,蹉跎之中,蓦然回首,兰花依旧,梦长久,永存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涵姐姐作文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涵涵姐姐不小气,很容易让人接近她,和她做好朋友,虽然姐姐在小荷上的朋友不多,可是我明白,那是姐姐很少时间来小荷。

那次,我看见姐姐的QQ上线了,我便叫了一声:“姐姐,你好!”可她却没有回答,我也没有在意,因为我QQ上有很多人都这样的,而且姐姐说不定在忙呢!第二天,我又看见她了,这次她主动地向我说话:“妹妹,对不起,昨天下午我有事不在,没有理你,你不要生气呀。”我很惊讶,原来就为了这事啊!“没事,姐姐,我根本没在意的。”真没有想到姐姐这么礼貌。

姐姐很热情,那次,我在玩,涵涵姐姐来了,我便去找她聊天,我的要求她都尽量的去做到,让我很感动,一会儿我见姐姐不说话了,我便问她在干什么。她很不好意思的回答:“对不起呀!刚刚在跟同学聊天呢!妹妹我给你一个场景吧!”我和她便快乐的玩了起来。尽管姐姐很忙,她也会抽出时间来陪我玩。

另外,我也要向姐姐提出批评来,因为每个人都不能十全十美啊。我发现姐姐写的作文很少,这并不是缺点,缺点是我发现涵涵姐姐写的作文的评点里,很多提出批评来的,姐姐都没有给他们分,我不知是为什么,是姐姐不喜欢他们的评点吗?涵涵姐姐,每个人都没有十全十美呀,我不知你为什么那样做,所以在这里才敢问的,原谅我好吗?

涵涵姐姐!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姐姐,永远……我们可以永远都是好姐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记忆_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日升日落,暑去寒来,一次次欢笑与泪水的记忆已经从我的脑海中逝去。唯独那一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忘却。

“学习委员,帮我去搬一下办公室的书。小爷现在要去参加一个逼格特高的会议,所以都靠你了。”吊儿郎当的语气,丝毫没有一个班长的气派,“如果实在搬不动,你可以去找副班帮下忙。”

“可是……”我欲想插一句嘴,却被他无情地打断了:

“好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拜!”班长像一阵狂风,嗖的一声,就从我的面前消失了。我的班长的外在实在难以相信他是个班长。他面容精致,如若只是看脸,你竟会觉得这是一张女人脸,实实在在的美人胚子。从来不穿校服,从来都是随意的日常装,平时就爱看点漫画书,和同学们谈几句天什么的,他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但在就是这个吊儿郎当的人,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我们努力奋斗几年都得不到的:钢琴八级、小提琴六级、大提琴三级、作文比赛一等奖……并且带领着全班,年年在激烈的比赛中,夺得“三好班级”的称号。

“嗯……”我望着走廊,呆呆地应了一声。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一阵不甘与嫉妒,为什么这个吊儿郎当的班长会拥有这些?明明他都不努力,却拥有令人嫉妒的天资?我的心里总是和陆昱霖作对。就是这回吧,他叫我去帮下忙,我偏不帮!到时候就和班主任说他经常不认真负责,连搬个书都要找……哈哈!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走到办公桌前,抱起作业本就要回教室,可是桌上的一本班级总结册引起了我的注意。班级总结册!那不是班长才写的玩意儿嘛。怎么?我们班这个不靠谱的班长--陆昱霖也会按时向老班交班级总结册?我立刻起了坏主意。嘿嘿,瞧瞧陆大少爷写的是什么破玩意儿,像他这样不认真的人,平时写个作业什么的都是用草书,班级总结册难道能写出个人样来?要是我把这些在班里宣扬宣扬,定会让班长出丑!于是一只胳膊夹着作业本,另一只胳膊慌乱地翻开了班长上交的班级总结册。“啪---”正当几行字映入我的眼帘,胳膊夹着的作业本忽地掉到了地上。鼻子又酸又涩,像是在鼻腔里塞了几颗酸死人不偿命的“秀逗”零食。泪水在眼眶不断打转,终于冲出来了。“2月1日晴今天大家过的很愉悦,可惜小东一脸的闷闷不乐。我估计是在为上次的事儿生气呢,希望以后学校可以管制一下校园暴力事件,不要再让……”清秀的字迹,班长平时的嘻嘻哈哈全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工工整整的班级总结册,蕴含着班长对班级的责任心与对同学们的爱。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

寂,很久的静寂。我呆了,真的呆了。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班年年可以得到三好班级的荣誉,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班什么比赛都金榜题名,我明白了……我什么都明白了!清晨,一缕斜阳射在爬满露珠的嫩芽上。班长,您就像太阳,照亮了时间所有的黑暗,温暖了一颗颗冷漠的心。“班长,谢谢您温暖了我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月亮

全文共 1569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唐代诗人张若虚也是一个困惑者。他曾在长江边对着月亮发问:“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

明月何时就已存在,为什么要存在?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张、苏的追问,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探究,而是人文意义上的情感抒发,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月亮的,但我敢肯定的说:外国人心中的月亮,一定不如中国的“圆”!他们只知道第一个访问月球的是前苏联人,却不知道月亮的主人是中国的姑娘嫦娥。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传统里,月亮不是一个星球,不是一个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理想的大气球,是情感的载体,是思念的寄托,是美好的象征,是落魄文人的慰藉,是少男少女恋爱的证人……。在懵懂未知的孩童时期,我们听的第一首儿歌是“月亮嬷嬷,照你照我……”;听的第一个神话故事(我以为这是中国最美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听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是“猴子捞月亮”。上学后学的第一首诗歌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恋爱了,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里,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绳把一对幸福的男女捆绑的结结实实。如果恋人产生误会了,则会指月发誓:“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果亲人分离了,则对月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情感如何寄托呢?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落寞啊!据说仅唐诗中咏月的诗作就有700余首。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李白的诗《静夜思》,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请的散文《荷塘月色》;着名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月光曲》、《二泉映月》……,这些文学、音乐艺术里的瑰宝,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不都是这轮明澄皎洁的月亮所馈赠的吗?

月亮,她和太阳一样重要,一样伟大,她是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太阳”。太阳的光辉和对植物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食物,解决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而月亮不仅用她那柔和的清辉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解决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还以“月有阴晴圆缺”的变换,使人们懂得了“人有悲欢离合”、世事难全的科学认知和辨证思考。“日”和“月”共同组成了一个“明”字,日是人们头顶上的一盏“明灯”;月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盏“明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月亮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对月亮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了。现在仰头赏月的少了,更难找到对月亮敞开心扉,伤感唏嘘,倾诉满腹惆怅的苏轼之流了。“一机在手,沟通全球”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让人们对千里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不用通过“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和传递了。如今小孩子们听的看的故事,也不再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猴子捞月亮》……,而是《白雪公主》、《圣斗士星矢》、《哈里波特》……。月亮也如同年老色衰的明星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她的主人嫦娥一样,开始寂寞了!

曾经照过汨罗江边徘徊彷徨的三闾大夫的月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经温暖过历代无数游子心头的月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让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万古流芳的月亮,真的发生变化了吗?

月亮,是永久不变的;月亮,还是我们祖先喜欢的那个月亮!变化了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对月亮的冷漠,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人们审美情趣缺失的反映,是人们内心浮躁不安所致,这也是当今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之一。我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站在月球上,但我不希望这种科技的进步是以放逐嫦娥作为代价的!

我们过去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中吸纳了太多的月辉,我们将来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仍需要月辉的浸润。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请到月光下走走吧,请和月亮说说心里话吧,哪怕你仅仅和月亮对视一眼也好!——这不是可怜月亮,而是升华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永远的伤痛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这件事一直在我心理憋了很久很久,它就像一快大石头一样,一直压悬在我心里,久久也不能落地。

大概在一年前,我放假回外公外婆家,因为外公得了肺癌,不可以抽烟。可外公的烟瘾很大,不抽烟就不行。外公想买烟也买不到,因为外婆老监视他。所以外公时常盼望我回家,因为我会想法子令外公抽到烟。

我一放下行李,外公忙拉我出去。然后在我手里塞了100元,眼睛诡秘的向我眨了眨,然后嘻嘻的笑了声。我立刻跑出,去买烟。买回香烟后我就偷偷交给外公,然后我再拉着外婆往外跑,好让外公在屋子里抽到烟

每次都是这样,日久天长,外公的肺癌越来越厉害。直到过了没多久,传来了一个噩耗—外公去世了!此刻我才知道,自己闯的祸多么大。哭的昏天暗地的、外公啊!我本想解决抽不到烟的烦恼,却把你推向了病魔的深渊。

这件事没有人知道,它一直藏在我的心里,成了我心里永远伤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班主任作文_写人600字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我已经迈入中学校园三个多月了,结识了许多同学。当然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感激的人是我的班主任——冯老师。

初识冯老师,在夏令营的时候,当我们在烈日炎炎下走队列、学习广播操,她放弃阴凉树荫,时刻陪着我们,动作不到位的抽休息时间进行指导。有她在身边,我们训练精神百倍。

开学后的一天,那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冯老师突然打电话来说要家访,我心想:老师怎么会突击家访?要知道,我从幼儿园到现在,老师没有家访过一次呀!我心里很紧张,不知道老师要说什么。大约十分钟以后,老师来了。原来老师是为了看看我的家境怎样,向父母问一下我的性格怎样,小学时的各方面表现怎样。这时,我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老师上课够累了,还要来家访,老师真是敬业啊!

当然,让我感动的不止这些。有一天,老师说是要给我申请贫困助学,因为我家不算富裕,还有弟弟妹妹都要上学。这时的我,心潮澎湃,激动的不知说什么了。

平时,除了管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认真上课以外,对于作业错得太多的同学,她会单独给他们把不懂的题目耐心地再讲解一遍。

老师的认真、细致与爱心让我体会到了老师的伟大。老师教育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我们身上了。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努力地报答老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永远的丰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查查相关的资料,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今天,我们学完了一篇选读课文——《丰碑》。这堂课气氛很热闹,更是刺激!仅仅关于这篇课文的主角,我们就争论了一节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理有据,简直就是一场辩论赛。

《丰碑》这篇课文的主角是一名军需处长,他在本文中,没有说过一句话。因为故事的开始,他就已经为国家牺牲了。

文章的大意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军需处长在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他为了让大家能够打起精神,胜利打赢这场战争,让大伙吃得好、睡得好、穿得好,在寒冷的冬天,唯独他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他为了战争的胜利,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另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它与《丰碑》这篇课文极其相似。它讲述一个老班长带着战士走出草地,将好吃的、好穿的都留给其他战士,自己却吃他们剩下的,在距离走出草地很近的地方,这名无私的老班长牺牲了,他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这个故事虽短,但足以表达老班长对国家的热爱。

这名军需处长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是没有几人能超越的。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明白了军需处长、老班长以及和他们一样,具有崇高精神的革命先烈们,是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的拼搏,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朋友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拿起一张照片,上面有许许多多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就像一朵朵花在向着阳光开放。没错,这张照片就是我在中山云顶星河游乐王国与五一班同学拍下的大合照。

照片上,站着形态各异的小伙伴们:瞧!漫不经心的周睿盈正把手比成手枪,朝我“发射子弹”呢!她似乎还有许许多多未讲完的话,可咔嚓一声就被定格了。

看!欧阳尚晟像一个木偶,在太阳爷爷的操纵下,露出了蓝精灵似的笑容。

旁边的林楚钒左手搭在欧阳尚晟的肩膀上,仿佛在得意地对我们说:“嘿嘿,大家快来看,这是我最近研制出来的新版木偶!”

潘其融则像是吃了兴奋剂似的,手舞足蹈,他用右手把饮料架在肩膀上,另一只手高举着,指向后面的风景,难道他陶醉在了后面的风景当中?还是被快乐冲昏了头脑,而不知东西南北了?无人知晓。

我们现在把视线转移到范天一身上吧!他闭上了眼睛,手呈祈祷之势。难道刺眼的阳光使他睁不开眼睛?还是他在祈祷自己的身高可以在这时段突飞猛进,让自己长高点,可以玩点刺激的?不过这闭眼喃喃自语的他也令我忍俊不禁。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向许老师。她的左腿重叠在右腿之上,笑嘻嘻地给龙自翔“做牛角”,可龙自翔似乎不怎么开心,左手扯着右边程梓浩的衣袖,似乎要找他求救。许老师这动作用妖娆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了。

看着这张照片,我总是忍不住扑哧一笑。同学们的姿态引我发笑,但同学们传播给我的快乐正能量,使我隔着照片也能感受得到。

这时我在内心的深处听见了的一句话:我们永是朋友!我们友谊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天空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至少,我们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简爱》

天空,变化莫测,或蓝或黑,千奇百怪。从小到大,各种各样的天空我都见过,唯有那一次的天空,深深地在我的灵魂上留下一道烙印。

那天发完成绩单,我照常回到家中。家里没有任何人,却异常的冷,冷得有点阴森。这次的考试,考得十分不理想,不经意间,我想起妈妈因恼羞成怒会痛骂我的场景,不禁连续打了几个哆嗦,心中害怕极了。我不由自主地跑到阳台柜上,整个人瘫在上面,打开窗户,努力使自己的心绪平和。

此刻,阵阵凉风向我的脸上扑来,好不惬意。我定定地望着这番夜色,鼻子一酸,一股伤心之情油然而生。天上的点点繁星如顽皮可爱的孩童,不停地眨着眼睛。眼睛明亮干净,毫无污浊。月亮也好似一叶小舟,天空就是那荡漾的湖水。月亮在上面游行,缕缕云彩是织女亲手织出来的,难怪如此透亮。树林里的鸟儿们发出清脆的叫声,打破了夜晚的静谧,风吹得枫树林掀起阵阵林浪……这时,我停止了想象,对着天空大喊出自己的心声,十分痛快。

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我关起窗户,刚准备说出口,就被妈妈抢先一步:“乖儿子,不要紧,不就是一次小测试,大不了下次再继续努力!没关系的!加油!”我定定地站在那里,盯着妈妈看。不一会儿,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拥到妈妈的怀中。妈妈不停地摸着我的头,安慰着我。

天空,使我的心情舒畅、让我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