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民素养的素材(精彩六篇)

浏览

235

作文

6

篇1:公民素养作文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厚重的书卷,我仿佛听到了“秩秩斯干”的清鸣,我看到农人“七月流火”的忙碌,耳畔回荡着“抑抑威仪”的称颂,品读《诗经》,令我欲罢不能。

这些文字就像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箭簇,穿越历史的长河,令今人领略到古典文字的魅力,这部我国最早的诗集,这部儒家的经典之作,曾一次次地被时代的泥沙淹没,又一次次地被发倔,被传颂,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捧起《诗经》的书卷,咀嚼那千年前的文字,实属不易。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能穿越历史的时空和我们的心灵邂逅,犹如时代不息的火种,为我们点亮智慧的灯。

再一次重返春秋,耳畔有一阵呢喃细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那是思妇的耳语么,采葛的君子,为什么还不回来?又一阵清风,吹来故人的离愁“绿兮衣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忧兮”今日的短松冈,昨日的小轩窗,哪一个不令人愁!一曲悼亡妻之词,以颇有几分明月夜,短松冈之悲怆。“维天之命,淤穆不已!”伴随着神圣的祭祀开始,人们虔诚的膜拜着无上的王,祈求来年五风十雨。这些简谱的语言,将内心单纯而美好的心情表达的令人不赞一词,何须长篇累牍的诉说?寥寥几笔便可流传千古。从诗经里,我看到了古人内心的质朴与单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一切源于自然,千百年来也是一脉相承。《诗经》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层的现实生活,身处两千年后的我们,也能从中领悟许多道理,譬如为政者要宽以待民,百姓只有勤苦劳作才能有所收获;不要背叛自己的恋人等等,在如今的社会仍然适用。

如今的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难免会被外面形形色色的事物所迷惑,以至心智枯寂,迷失自我,倒不如多看看我们流传了千百年的古典文化,与古代的圣人剪烛共语,诉尽今生不平事,会使自己不被时代左右。民族复兴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科技支撑,更需要古代文化的经验来引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到了初中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在经历了年岁的增长,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后,我又认识了热爱祖国的真正涵义,我知道了热爱祖国是作为世界上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应该拥有的思想情感,国家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不会因身处他乡而改变。每次站在国旗下,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涌入心头;每次听国歌奏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令我无比荣耀;每逢听到家乡建设的新成效,我又会为家乡和人民感到高兴,我为祖国快乐着!

也许是我的性格决定,我一直较为遵守纪律,自己阅读了与未成年人有关的部分法律,无论在校内校外,我都爱惜公共设施,遵守基本道德纪律规范,还利用等车时间清除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为城市的美丽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性格开朗,真诚待人,言行一致,正直坦诚,知错就改,在同学交往中一直有较好的人缘,尽管我有是做得不好,在老师和同学的提醒下,都能力求改正,从来没有抄袭作业等情况,不干自欺欺人、损人利己的事。言行举止不够礼貌大方,虽然曾努力改正,但遗憾的是效果不太好;穿着朴素大方,不在校服上乱写乱画;爱惜名誉,自觉抵制网络、色情等不良诱惑,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利用网络做与学习有关的事。

在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方面,我承认自己曾不够热心,把学习作为“挡箭牌”,对他人略显冷漠,后来有了较大改观,周围的人都为此欣慰,我也感到高兴。我能够分清自己的责任,并乐于承担,不让别人为我无偿劳动,也就是感激知心的来源,

在生物、历史等学科的学习中、我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从此爱护环境,以身作则,还写过宣传文章并发起过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通过活动,更加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家人和客人节约水、电,还差点闹出尴尬,从此,每一个来过我家的人都带走了环保的精神,希望环保能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众志成城、保卫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公民素养作文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五千年,厚重的历史里不乏盛极一时的辉煌也不乏风雨飘摇的没落。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站起来的我国人并没完全摆脱掉落后的脚步。民族复兴之大业末完,对我们普通公民,提高素养就是为复兴大业增砖添瓦。

在那近代黑暗的日子里,中华锦绣山河在一片纷乱战火中呜咽,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我国人在列强眼中只是低等无能的东亚病夫。跨过当年血风烟雨,如今是世界第二大国屹立于东方,获得各界钦羡与赞扬。然而公民素养与经济腾飞并不成正比。我国人在西方的偏见并未消失,那用汉字写的公告牌,那时时爆出的讽刺言论提醒着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贪小便宜、斤斤计较,不守秩序是当代国人头上未摘下的偏见帽子。

复兴大业不仅是经济繁荣和政治军事地位,更包括全体我国人整体素质,文化软实力。种种旧时代中积攒的陋习积攒至今,阻碍着社会前进的脚步。送红包拍马屁,假公济私;买东西怕抢不着好的,随手乱扔秽物,上公交车怕没座推推搡搡插队拥挤……一桩桩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加以巨大的人数就形成可怕的社会乱象,破坏了多少和谐的风景和舒适的心情。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一书中用“巨婴”来剖析乱象背后的心理,成熟的身体中灵魂还未长大,没有充盈。这正是我们人人要面对的课题,提高素养,修身养德。

如今的我们,需要回首传统经典,将温良恭俭让时时铭记在心,拒绝庸俗自私和无序,培养独立、善良、勤奋做事的美德。一人做了,亿亿人做了,即塑造一个积极温暖的社会;小德聚大德,小爱聚大爱,人情美德文化力量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成为复兴之路上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华夏炎黄子孙们正向着心中的美好家园阔步前行。从“最美司机”到身边的好人好事都谱写着温暖人性的光辉篇章;各行各业,从科学家到小小工人中者不乏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有志匠人,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良好的教养,规则意识日入人心。

公民素养是国家的标牌是社会进步的源源动力,是复兴大业之基石,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公民素养作文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耳畔金戈犹在,剑尖碧血未腥。他年纵昭天下,凌迟之苦何以偿。埋骨地,声声泣,黄粱醒时,枕上已尽湿,英烈忠魂,尚佑疆国。

圆明园的炮火一闪而过,过江的号角声声不断。今天的繁荣离不开过往的英烈,今后的富强少不了我们的素养公民素养并不高高在上,它其实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

曾经,素养只是一个人有礼貌的象征,是受家庭熏陶而日积月累形成的。但就是这样的素养我们也没能好好拥有,屡见不鲜的旅客素质低下,常有使人羞愧的事情发生,不能不说是公民素养低下的一个体现。

现如今的世界复杂形势多变。于是对公民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国决不是义愤填膺之余的打砸破坏,也绝不应是扑天盖地的各种辱骂,爱国是理性的正义伸张,是条理的道德谴责,两者虽然有些相似,实际却是天南海北的素养对比。试想,一个只知道一味谩骂,冲动大于理智的民族。何谈复兴,何谈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君不见,山南海北的霜雪,早雀匍匐在惊绿里拥吻河川,地大物博间,温柔都化透,缱倦如东风坦坦荡荡。江南多情的眸子饱含深情,塞北傲人的风姿中也尚存温柔。我们写不出一丝一毫的诗情画意,反而是随处可见的“到此一游”。民族的复兴,是民族重新拥有那近百年来受损的骨气,铁血铮铮,让人艳羡这广袤土地。

如今呢,万里锦绣山河,千古波谲底蕴,却只能让外人耻笑,问题不在于是否足够强大,而在于我们的素养能否与这壮美山河所匹配,切不要让这低下的素养,配不上这泱泱大国的风范。为了让中华民族笑的更加灿烂,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我们的素养。

我们要学会礼貌,谦虚待人接事,体现我中华礼仪之邦的传统。我们要学会理智,一草一木、山川归属,皆有公理,可以愤慨,不可愤青。我们更要学会欣赏,独具只眼,让人人自豪,让他人羡慕。

我们的祖国走过了江湖波谲,踏过了烽烟万里,毫无疲态、仍旧一马向前,我们的民族历经几世炮火,遭遇几朝坎坷,越挫越勇,只管拂袖扬鞭。只为一个我国梦,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等到街道山川皆历历分明,等到春秋自八方匍匐而来,等到我们的素质能够与这繁荣比肩。这时候,我们才真正实现民族复兴。

我相信,终有一天,沉睡的雄狮会真正地苏醒!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中考素材:我国公民“健康素养”低不容轻视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健康数据发布会2日在京召开,通过对今日头条3.3亿用户的健康资讯阅读行为进行分析,解读了公众的健康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的仅为9.48%。(12月4日《京华时报》)

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用一个公众不太熟知的名词来说,就叫“健康素养”。卫计委发布的9.48%这个健康数据,至少表明,我国公民个人的健康素养实在较低。这从2014年12月卫计委发布的《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也可找到印证: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意味着15至69岁人群中,每100个人中只有9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属于较低水平。

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容轻视。这种较低水平,反映在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普遍存在较大缺失,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普遍做得远远不够,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普遍欠缺。就拿安全用药来说,不少老百姓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盲目用药等误区普遍存在。中国科协也曾对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的受访者曾有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表示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这都是健康素养欠缺的外显。

然而健康素养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每个个体健康与否,虽然有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却是每个个体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有专家研究发现,健康素养对每个人的健康影响力占到60%,一个人的体质比较好,多半还是因为他的生活比较规律,平时生活比较健康养成的。而一些老年人病多,要吃的药特别多,不合理用药反而诱发其他疾病。可见,健康素养对每个人何等重要。

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能否普遍提高,还涉及全民身体素质能否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增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从百年前旧中国积贫积弱,老百姓被称为“东亚病夫”,而今已脱胎换骨,就可感知一二。故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世界很多国家都将健康素养作为衡量民众健康状况、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乃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们,也必须努力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素养。

卫计委去年发布《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这是官方首次发布国民健康素养促进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该指标现仅为9.48%,五年后能否翻倍,取决于各级相关部门能否大力推进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公众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如今虽多,但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还不通畅,掌握健康技能、急救知识的渠道更是匮乏,不合理用药也几乎受不到干预,如何提升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公民素养作文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说:”我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我国人的梦。”**对中华人民都带有殷切的期望和嘱托:实现我国梦必须走我国特色道路,必须弘扬我国传统,必须凝聚公民力量!

1922年,苏联合并成社会主义国家,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二战结束,成为超级大国,导致了冷战发生。然而,这个国家早已解体,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总统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制度,影响了国民的思想,使其国民失去彼此认同的核心。纵然,原苏联加盟的共和国全部独立,但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早已湮灭。可见,文化——存亡之根本。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所共有的,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给予族人基本的特征形象,是产生民族认同感的源头,是民族的脊梁和魂魄。无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是百善孝为先的私情,亦或是求同存异的博大胸怀,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是中华名族的精神支柱。

但,现代生活中不少人正步入“香蕉人”的行列,顾名思义外表是黄种人,而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向西看齐。从节日中表现着文化流失:情人节、圣诞节铺天盖地,七夕节、中秋节却悄无声息。从工业也能看出精神流失,作为GDP全国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相比岛国日本的百年企业,我国少的可怜,其原因就是国务院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工匠精神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那什么是工匠精神?其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这不都是中华精神文化吗?!中华文化蕴含着宝贵的资源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中华人民生于厮长于厮的深厚土壤。现在,中华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的文化正慢慢流失,严重者,文化意义上的华夏民族必然不复存在,甚至导致民族灭亡。

庄子《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意思是说,水会积不深,就没有浮载大船的力量。倒杯水在庭堂低洼处,就只能浮起芥草那样的船,放只杯子就搁浅了,因为水太浅船太大。风聚积不大,就没有负载翅膀的力量。现在的我国就像即将远航的巨轮,她需要的不是一洼浅水,而是足以浮载这艘复兴之轮的汪洋大海,是能够负载这只蓬勃巨鹰的呼啸狂风,那就是厚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劲吹五千年的华夏精神。建党九十五周年**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文化自信就是来自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作为当代之青年肩负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踏上民族崛起之路。“勿忘初心,继续前进”,“我国梦”的伟构想定会成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