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爱国后的观后感合集3篇 作文(热门20篇)

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作文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浏览

5080

作文

149

爱国后的观后感爱国主义的观后感

全文共 3077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主义观后感]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党的女儿》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爱国主义的观后感。芦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观看影片《党的女儿》后,我的感触很深。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说,因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了这种精神。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转 载于: :爱国后的观后感)、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我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11月30日,团市委组织团员青年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观后感《爱国主义的观后感》。 ◆分享好文◆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

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2006-2-11 16:49 回复 218.61.143.* 13楼一百多年前英帝国主义把鸦片输入中国,道光皇帝特派禁烟派首领林则徐当差,赴广州禁烟。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以及以邝东山为首的渔民相助下。在虎门把烟土全部焚烧。事后道光竟把林则徐革职发配新疆。 历史人物传记片《林则徐》是新中国电影中的经典性作品,也是我国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编剧叶元和吕宕创作的剧本曾获中国作协和文化部全国电影文学剧本评奖活动的三等奖。导演郑君理和岑范又着力追求和表现鲜明的民族气派;并将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使得全片具有一种雄伟壮阔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的封建时代政治家林则徐的银幕形象。 林则徐银幕形象的成功,当然是与表演艺术家赵丹的努力分不开的。赵丹在表演中吸取中国写意画中大落笔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境出发,全局在胸、张弛有致。 为使影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编导在人物刻划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艺术传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从意境的营构中烘托出人物的情感。 总之,影片《林则徐》在表现林则徐这位爱国主义者在反帝禁烟的艰巨斗争的同时,又表现出他在这一点上与人民意愿相一致的立场。由于整个清王朝的腐败,所以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能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然而,影片在叙述林则徐的失败时,也同时表现出,人民的抗英运动却正在蓬勃地展开:被谪贬的林则徐正看到三元里人民的平英团消灭英国侵略军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从此,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可以说,影片《林则徐》正是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斗争的形象史中的光辉一页。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了解林则徐等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和虎门销烟等历史事件,了解我国清朝末期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认识到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也让我们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国片——《复兴之路》观后感

全文共 1877 字

+ 加入清单

复兴之路》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向我们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让我感触良深。全片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变(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现代中国大学生,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诚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一种口号。复兴,靠强大的军事高科技的国防,靠全中华儿女的智慧的凝聚力,靠真正的民族素养的说服力。我们既需要完善政治体制,建立强大的经济体制亦要拥有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

《复兴之路》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我们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步一步靠近,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志。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绩。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遭遇曲折,使发展大打折扣甚至后退,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员用巨大的热情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也以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共同建设祖国,使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尖端科技某些方面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且也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中华民族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着,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取得成就,而唯有把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中国才能步入强国之林。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伴着微风清爽的吹拂,我们花都工学结合基地300多名同学在学生部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来到了伟大革命家洪秀全的故居所在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曲折而辉煌的历史,伟大的历史创造者以及革命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学习我国的历史以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这成为了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对中国封建统治和西方资本侵略者的农民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故居洪秀全曾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革命文献,号召人们为实现“天下一家,分享太平”的理想而斗争,为指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洪秀全故居的所在地,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大抪村,占地面积25000平方来。官禄抪过去是一条穷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官禄抪,官禄抪,食粥送薯芋;乌蝇咬饭粒,追到新街渡。”这首民谣,正是当地农民贫苦生活的写照。洪秀全的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此出生。故居在清军“诛九族”时被烧毁,1959年经考古挖掘,在原墙基上复原,1998年曾维修过。一踏进洪秀全故居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洪秀全铜像。该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梁明诚设计、制作,于2005年12月12日落成的。像高3米,以青铜浇铸;基高1.5米,用红砂岩制作。洪秀全铜像昂首朝东,手按剑柄,英姿飒爽,表现了洪秀全反清起义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国者观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爱国者》,很受感动。影片讲述的是一段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主人公是一位议员和一群孩子的父亲。一家人过得还算和谐。作为父亲,他在家里有着相当的威严,而一群孩子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顽皮让这位父亲吃尽苦头却又无可奈何。但因其反对对英国作战而被孩子们误解,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参军梦,甚至远远听到枪炮声,他们也会熟练搬出枪以备不时之需。然而英军的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在家园被毁又即将失去第二个儿子时父亲终于爆发了,和两个小儿子一起歼灭了一股二十一人的英军,这让人联想到他当年的英姿,也让他找回了自己潜藏的勇气。在复仇和追求自由这两条主线的引导下,主人公带领着国民军逐步走向胜利。

影片花了很大的手笔来阐述美国对自由的向往和因此付出的沉重代价,从激烈的议会讨论,人们参军的热情,到家园的被毁,战场上的惨烈牺牲。相信看过该片的决不会忘记那些古老而又独特的战争场面,两军(正规军)对垒都是以人员和武器作为筹码,而这往往是英军占优,美军是即输场面又输战争,这看上去有点幽默的味道,完全是对现代战争的颠覆,看不到现代战争中的谋军布局。而国民军却也会玩游击战,有一段时间竟被英军称之为“幽灵”,很有点中国特色的味道。但这确实是一支杂牌军,就连教堂里的牧师也披装上阵,只是不知道他在杀人之前会不会念上一句“上帝保佑”,其最后的牺牲却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虽然这是一部战争片,但是导演在战争之外的细节上有很好的把握,除了宏大的战争场面外,也不失暖暖的温情,真实而感人。其中身为国民军上校的父亲与刚刚会说话的女儿的告别一段,导演处理得别具匠心,将主角在军队与家庭角色的矛盾和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尽融于女儿的呼唤和转身的深情一抱之中,可谓感人至深。导演对种族矛盾的解构也是该片的亮点之一,最初白人对黑奴的歧视,通过战争的隐含功能最终达成了和解,“与你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将这对不大不小的矛盾融于对自由不懈追求的主题之中,也是对黑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所做的贡献的一种认同,他们也是美国历史的创造者。

不能不说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无论你对美国有如何的偏见,看了该片你却不由的对那些为自由而战的勇士们产生由衷的敬意,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国度,这样的民族没有理由不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

然而相比之下,小时侯很喜欢的国产战争片,现在看来实在很少有深层次的东西,导演的思维极其狭隘,创作的影片只是对历史的一种简单重复。比如电影艺术大师斯皮尔伯格就将几条命救一条命的价值问题带入到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从而使影片脱离了战争本身而得以实现主题的升华,像这样的东西在中国的战争片里很难找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根本上还得在思维的形式内涵上下一番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观后感爱国电影观后感[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电影观后感摘要:《举起手来》观后感这部电影是一部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题材的战争喜剧电影,情节很简单,故事的缘起是由保护国宝——一尊金身菩萨开始的,一位中国农民和一队鬼子兵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周旋战斗。

最后敌人严重受挫,八路军和老百姓取得了圆满成功。

保护国宝的过程中,适时的夸张还有阴错阳差使日本鬼子丑态百出,让所有观看此片的中国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恶气。

看完这部影片,不由让我想起了小时侯看过的电影,那个时候经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

对坏蛋是切齿的恨,对英雄是由衷的敬。《举起手来》这部电影我觉得很有过去那种风格,入木三分的夸张把敌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极点,放声大笑的同时更明白了是非美丑,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要正视战争,回归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开怀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图将出村的唯一路线——石桥炸毁,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当日本并点燃导火线,正在洋洋得意时,村民的驴在片尾,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蹒跚着走上山头,看着落日发呆

。突然,远处传来一句刚劲有力的话:“举起手来!”被吓呆了的日本兵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

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举手投降了吗?侵华日军对中国的“三光政策”就此终结;对中国人民残暴的蹂躏和践踏就此终结;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抵制和抗争中就此结束。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不当亡国奴了。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感觉十分的畅快,也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样的日子看这样的影片对我震动很大。

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再受人欺负。

拿破仑一世说过“中国,那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吧,因为当他醒来时,他将震撼世界。”

是啊,现在,21世纪,中国终于向世界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了! 看完后,我心中感慨万分,我想:做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拥有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用我们努力的学习、用我们优良的品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想到这儿,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写下了此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卫生月观后感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起来看到家里这么乱,这么脏。我想如果我把家里整理干净,那么妈妈就会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就下定决心,做一次家庭卫生

我先准备了一盆水,一块毛巾,我把毛巾放在水盆里,拿出来扭干。我拿着湿毛巾走到电视机前,先把电源关了,在电视机上擦了几遍,把电视机上的脏东西全都擦不见了,我把毛巾拿在水里洗了一下扭干,拿在电视桌上擦了擦,上面的灰全不见了。我连续把冰箱,洗衣机和碗柜擦了几遍,看了看擦过的的东西,像新的一样,真干净。我走到书柜边小心的把玻璃盖拿出来,擦一遍,擦了先把这些书放

在桌子上,把书柜也擦一遍,再把书放进去就好了,走到书桌和衣柜旁,书桌上没有什么东西,我就把书桌和衣柜通擦了一遍。要擦的东西都擦好了,我把东西全都放好,看见窗户很脏,我就拿了一张小凳子来,我站在上面把窗户擦了一遍。在把所有的脏衣服和脏裤子收在洗衣机旁,我把脏被子和床单换了,放在洗衣机旁我拿出一个大盆,放在洗衣机前,把脏衣服和脏裤子放在洗衣机里,用一个小点的盆在水池里舀出水倒在洗衣机里。把盖子盖上。我洗10分钟,10分钟到了,我把洗衣机的盖子拿开,在洗衣机里把衣服全都拿出来,放在大盆里,再用水盆在水池里舀水出来,倒大盆里,就开始清衣服了,我用手把每一件衣服都清了一遍,最后用衣架把衣服全都套在衣架上面,那在楼平上的绳子上晒。最后我把脏碗拿出来放在洗碗盆里,倒一点洗洁精在盆里,拿出洗完布,我就开始洗碗了。我拿出一个碗,用布洗几遍就干净了,我每个碗都这样洗,洗了10分钟碗就洗好了,我再倒水来清,清的时候不用洗洁精了,清的做法和洗的一样,清好了,我把碗全都放在碗柜里去,最后只差两件事没有做了,就是扫地和拖地,我拿起扫把,从楼上扫到楼下,一步一步的扫,扫好了,我拿起拖把,放在下水道里,我快速的把拖把洗一遍,拿在楼上去,从楼上拖到楼下,拖好了,我等地下干了,走进家里看一遍,哇!我的家真干净呀!我像走进了一个新的家一样,在这干净的家里住着真舒服。

这就是我经历过的一次家庭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国与奉献--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钱学森》这部电影,钱老这位科学巨匠一生为国家,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所感染,同时我也懂得了科学救国和科学强国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更是为钱老这种不为名利,一心报效祖国,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热情所深深的触动。

一部电影,记录了一个人的传奇,掀开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钱学森》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诉说这部历史,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老一辈人精神的弘扬!

影片中记录了钱老不平凡的一生。钱学森教授,学问有如森林,岂能不服哉!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新中国成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为了顺利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此后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终于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回国后,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坚持带领科技人员学习导弹技术。他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钱学森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着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在现场的聂荣臻元帅高兴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至今我仍铭记着钱老的那句话“In my country I can do anything,If I want I can grow apples”“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祖国不在嘴边在心里。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当他作出回国决定之时,包括美国政府官员都不敢相信,一个事业如日中天,极有发展前景的科学家竟然会选择回到一个既没有先进科研装备,又没有雄厚科研资金的农耕国家。正是这种令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不仅深刻地展示出了一位爱国主义者的高尚情怀,而且有效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这部电影同时也呈现出了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相互欣赏、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情真意切的忠贞爱情。青年钱学森被美国当局关押入狱,饱受囚禁之苦,但蒋英没有丝毫迟疑,始终坚定地守护在他身边。在钱老为祖国国防事业日夜操劳时,她放弃自己大有前途的歌唱事业,无怨无悔地照料家人。最后当钱学森问她是否有遗憾时,她的回答是如此让人感动:“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辈子没有遗憾,只有光荣!”这恰好验证了那句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钱老的一生,是一部警醒国人的绝好教材,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像钱学森那样的爱国精神。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一个民族是否赢得其它民族的敬佩,更重要的是赖于民族精神力的提升,赖于整个民族形成的强大内聚力。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向这个低调而又温和的逝者学习,把热爱祖国与无私奉献作为一生最为崇高的信仰,立誓做祖国最忠诚的卫士!

[爱国电影的观后感作文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爱国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曾有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案件,但当看着船上十三个国人死在悍匪枪下的时候,一种悲凉油然而生。无独有偶,就在我写这部影评之前我看了一个新闻,一个球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我不理解所有的旗帜以及支持旗帜。我更加支持人。

林超贤作为已经被中国大陆都熟知的动作导演,他的作品也越来越优秀——除了《魔警》那部让人较为失望。此前《激战》、《破风》里面存在的问题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较大的改善。当然,不排除是因为这种电影安排不了太多感情的文戏。也因为如此才更好的解放了林超贤那应有的水平,让我们在看到激情膨胀的动作场面时有了更好的情感代入。

作为一名使命召唤游戏的爱好者,片尾的决斗实在是让我爱的不得了。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特警人员流血牺牲的场景都让我过目不忘——除了那个本应该被一枪爆头的特警忽然回光返照引爆了毒枭军火库的场景让我感觉回到了抗日时期。对于彭于晏,我很高兴他在电影中粘着胡子,而这很明显他还没到这个时候。而张涵予,如今怕已成了国内一线动作演员了。

电影很好的展现了中国对于人民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任何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势必会采取强有力回应的态度,这是一部爱国的主旋律电影,虽然它的动作场面更为宏大以至于有点抢戏的嫌疑,但我相信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电影都会觉得活在这片大地上是安全的。那些特警是国家向外宣威的象征,他们只会保护每一个受到中国宪法保护的合法公民。是的,合法公民。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如果你衣食无忧,四肢健全,双亲尚在,身边又没有冲突和战争,那么你应该感到很幸运,因为你比全球百分之九十二的人都过的幸福。对此我深表同意,但这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无尽的思考当中。当看着这部电影时我甚至都怀疑它的真实性,这一切只因为在这里所有主旋律的电影都会让我有一点不适应。

哪怕是兰博在为国成功执行了任务之后也会质问自己的上司:我爱我们的国家,可是我们的国家却不爱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爱国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置身于人潮汹涌的大街,聆听着人世间妙曼的生灵之歌,我的心充满了一种从所未有的感动与冲动。我闭上眼睛,想感同身受地体会在聋哑人群体中那万籁寂静的世界,体验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苦,却发现,泪水已经悄悄涌满了我的眼睛。身为一个耳聪目灵的健全之人,原来本身就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啊!

影片《无声的河》生动地记述了一个梦想当歌手的即将毕业的师范大学生文治,由于声带长了息肉,不得不到一个聋哑学校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从未接触过聋哑学生群体的他,被这一群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生活充满着憧憬与执着追求的孩子们所深深打动,由此也结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由最初的心灰意冷到带着深深的眷恋,重燃雄心壮志而离开……

看完影片,我被这群身残志坚的学生们所深深震撼。面对生活中不同程度的挫折,他们没有选择逃避,没有在自怨自艾中磨光自己苟且的生命。而是以一种无畏的生活态度勇敢地面对着。为了实现胸中燃烧的理想,他们披荆斩棘,在无声的世界里艰难地摸索着,执着无悔地追求着。他们冲破了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的种种阻力与磨难,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对生活的质朴而强烈的爱与追求。把青少年生涯演绎得异彩纷呈、跌宕起伏。他们本身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赞歌。

拿破仑曾说:“不可能,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找到。”是的,只有执着,只要执着,美好的愿望都有实现的可能。片中中国第一聋探徐则明以自身的经历阐释了这一道理,“别人用了十小时,我就用十八小时补回来。”不是吗?正是由于执着,这一群聋哑学生以正常人的身份参加新人舞蹈大赛而夺得一等奖!正是由于执着,声带里长着息肉的文治依然出版了畅销唱片!荀子云:“契而不舍,金石可镂;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当患严重眼疾的真人扮演者薛天南微笑着迎接城市里的第一缕阳光,“聆听”花开的声音,在巨幅白墙上潜心描绘自己的画家蓝图时;当嫉恶如仇的张彻在擒拿小偷往派出所途中反被歹徒诬陷而被捉,然初衷

成长启读

不改……呵,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他们的执着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人生岂能闲置?

无声的河,就像一股悄无声息的清流,荡涤了同学们的心灵,磨砺了大家的心志,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他唤醒了胸无大志、虚度时光、浑浑噩噩的同学,让他们找不出不思进取的理由;他给了那些目标游移,朝秦暮楚抑或是只会豪言壮语、眼高手低,在苦难面前一筹莫展的同学以当头一棒!

人生几多风雨,等闲一笑间。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吧,自古英雄出少年!来吧,莫让年华付水流。让我们就从今日起,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以执着作桨,用这至真至纯的聋哑人群体为榜,坚持不懈,风雨兼程,乘风破浪,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擦亮最绚灿的智慧之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爱国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釜山行》的热潮还未散去,我们敬畏他们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我们敬重他们的制片人会为电影的诞生竭力奔走,我们敬佩他们的电影可以对国家的法律条规产生影响。往往看完之后,除了对他们的佩服,还顺便在心里把中国的烂片拖出来“鞭尸”。 而这个时候不得不说《湄公河行动》的上映,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看到了万恶的起源,看到了毒品的残酷危害,也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某一种希望。

透过荧幕仔细注视那一小包一小包的白色粉末,那如同面粉一样的细小颗粒,到底有着怎样的威力可以不用刀枪,不用棍棒,摧毁人作为高等动物所拥有的意志,操控人作为高等动物所拥有的思维。人为什么要吸毒?是空虚和寂寞吗?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毒品可怕?我想可能《湄公河行动》会告诉你答案。

毒品这件事暂搁一边,我们来谈谈爱国这件事。我们太缺真正的爱国教育了,它不是书本里的刘和珍君,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不是抗日神剧里的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更不是看过一两次阅兵后的热血沸腾。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目睹了太多爱国“贼”的叫嚣,钓鱼岛时期的过激泄愤,南海仲裁案的盲目抵制,到头来还不如一部iPhone7的问世。而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爱国不是“老子neng死你”,而是“敢动老子试试”。

再说一个影片中最打动我的细节:张涵予饰演的高刚在见过娃娃兵面无表情地掏出冲锋枪打断同事的腿后,见过类似于傀儡的小孩充当人弹炸伤无数无辜之后,他还能慈悲地说道尽量不要伤害他们。硬汉如斯,也许在遇到如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孩子时也会化为一股绕指柔吧。

最后,感谢缉毒警察们,乃至万千维护着国土安全和人民安全的警察,让我们都能做高刚的女儿,安逸的生活,而不是丛林深处浑浑噩噩、目光浑浊的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红色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红色的旗帜倒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还有什么能让红色的旗帜褪色?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每一个人都用他们朴素的青春点亮红色的理想,而后又用鲜活的生命将这理想再度淬染。

然而,我们习惯了浮华生活,习惯了物欲横流,这历史渐渐被时间湮没。记忆的碎片割断了人们对历史的敬仰与怀念,慢慢沉淀在内心最边缘的地带。喧嚣蒙蔽了人们的眼睛,欲望扭曲了人们的心灵,人们淡忘历史,忽视精神,浮躁 地、无限地、肆意地扩张着自己对物质的渴求与占有。人们就这样漠视了历史,于是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感情,没有了责任感。人们渐渐迷失自我,与真正应被关注的历史渐行渐远,终将被历史遗弃……

为了那些不应该被忘却的记忆,为了那些不应该被丢弃的信念,我们要唤起内心角落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

历史的狼烟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星星之火渐成燎原。无数的革命先驱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了人间,绽开满目烂漫的红色。老一代人把这段历史的真实交付给我们,我们有责任用真实还原历史,代代传承,把那段红色的激昂岁月融入现代年轻人的脉络,使他们眼中的历史变得立体、真实、可靠,让红色历史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柱、前进的动力。

质朴的故事曾被鲜血浸染,无华的图片曾被生命凝练。而这些流动着的随时会飘散在时间天际的历史在《红色记忆》中鲜活,让我们对那“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铸就的不朽丰碑”触手可及,让我们忍不住去重读那“百死后生凝结成的壮丽史诗”。

让我们在历史的字里行间缅怀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拔去心灵的杂草,播下红色精神的种子,让灰色的荒芜心灵重现生命的本色。让我们怀揣着一颗鲜红悦动的心,高举鲜血染红的旗帜,在世界的暴风雨中毅然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优秀作文之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564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电影观后感500字(一)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片名叫《南京大屠杀》,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更给这城市増添了几分恐慌。此刻,明朝的墙,清朝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分不清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动,消失。只有那血红的太阳旗在污浊的空气中耀武扬威的飘舞。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在街头巷尾进行着。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残无人道的大屠杀,心几乎走向崩裂的边缘,心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的愤怒。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30万呀!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阴云重重笼罩。遭受洗劫的又岂止是一个南京?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一个曾经拔萃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躏!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华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潮!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灵魂和钢强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大地,今天,我们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我们现在只能做的就是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但令人心痛的是,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及日本比较,我们还多有不及!当年落后就要挨打,如今落后就必遭淘汰。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我们的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爱国电影观后感500字(二)

——《为了胜利》读后感

1931年9月18日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看了一部爱国题材的电影,名为《为了胜利》。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完整叙述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片,感触颇深!

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一天,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中华民族觉醒了。从那时起开始的抗日战争,鲜明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誓死抗争,直至夺取抗战的辉煌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一定会胜利,正义一定会胜利。

以前我们认为只要我们自己明白这段历史就行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不是这样。日本政府的种种错误行为,从历史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切让我们明白不仅仅我们自己要了解和明白这段历史,同时要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了解这段历史,都明白这段历史。让共同反对战争,反对日本的歪曲历史的行为成为全球人们共同的行为。不能让日本的错误行为蒙蔽了其它国家爱好和平的人们,不能让日本的错误声音掩盖正义的声音。

xx年过去了,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压迫、奴役的命运一去不复返。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们既面临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始终要居安思危、自强不息。

让所有中华儿女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吧,中华民族从此是战无不胜的!

爱国电影观后感500字(三)

——《太行山上》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优秀作文之爱国电影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爱国主义影片《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我同学父亲部队真实故事拍摄的《马石山十勇士》(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我同学妹妹导演)首映式于今天下午四点钟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军委及各总部领导,驻京部队代表,各界群众及文艺界人士600多人观看了首映式。我和我弟弟全家,我们同学王洋洋,黄新原,张晔璎等代表及家人(我夫人同学李夏平,小五,小郝及亲属也来捧场)也来到现场观看了影片

影片音响效果一流,演员表演出色,特技效果及战斗场面震撼,真实故事感人,特别是电影采用了大胆的拍摄手法,使用黑白形式表现整个过程,使人回到了过去年代,结尾再还原彩色回忆,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有个别地方稍显粗糙,但是其振奋人心健康向上的题材及影片中几个催人泪下的高潮,我给打90分)。

故事情节如下:

王殿元,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班长、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被日本侵略军包围的2000多名群众转移,王殿元带领全班9名战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惨烈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1942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军驻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日伪军两万多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拉网式的大“扫荡”。来自莱阳、海阳、文登、牟平、栖霞、福山等地的几千名群众,也被敌人网进了包围圈,围困在马石山等地。

王殿元带领全班战士去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归队途中路过马石山。他们见几千群众被围进了敌人包围圈,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突围。王殿元坚定地对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们放心,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是共产党、毛主席教导出来的革命战士,生死和乡亲们在一起,我们一定把大家带出去!”夜色中,他们利用事前侦察好的路线,分几批带领上千群众先后冲出了包围圈。

天色将明时,战士们又返回来,准备把困在马石山前的乡亲们也救出去。当护送最后一批群众突围时被敌人发现了。敌人的机枪、步枪一齐向突围的人群扫射。王殿元一看情势危急,立即向战友们喊道:“机关枪吸引敌人火力,其他人跟我来坚决顶住敌人!”

就在群众突围的时候,王殿元果断命令全班战士:“同志们,牵制住敌人,把鬼子引到山上去!”战士们将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后,边打边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在战士们的掩护下,群众大部分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王殿元和9名战士陷入了重围中。

晨曦中的马石山主峰上,六班战士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凭借有利地形,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拼杀了5个多小时,抗住了敌机的几番投弹轰炸,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拼、石头砸,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打死了七八十个鬼子兵。战至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共产党员、班长王殿元和另外两名同样身负重伤的战士,以及最后两颗手榴弹。就在日军再一次冲上阵地时,王殿元用尽全力把一颗手榴弹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后与冲到跟前的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来到烈士们浴血奋战的主峰,找到了王殿元、赵亭茂、李贵、王文礼等十勇士的遗体,把他们安葬在山顶那棵平顶松附近,并为十勇士竖立了纪念碑。“马石山十勇士”作为一个英雄群体,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爱国电影《国歌》观后感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一句歌词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上都会庄严地唱响这首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众所周知,我们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词的。但你知道他是怎么诞生的吗?《国歌》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们的国歌的由来。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戏剧家田汉用和他的好朋友聂耳一起,以写戏与义演的方式抗日,却遭到了袭击。这引起了众多爱国人士的愤怒之情。

而在此时,他们和两位东北大学生相遇了。东北大学生由于日本鬼子的侵略而被迫背井离乡。他们的悲惨遭遇更激起了田汉等人的满腔热血,即使会再遭袭击也在所不辞。田汉的好朋友梅宁、梅香兄妹俩也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

他们为了拍摄战地场面,竟带着摄像机深入战斗前线。前线是十分危险的。枪林弹雨中,田汉与聂耳毫不退缩,坚持将每一个战斗场面拍摄下来。

从此以后,田汉、聂耳、梅香和诸多演员们拍摄了许多抗战影片。可是,在一部电影的拍摄中,作为替身的梅香却被突如其来的战斗机子弹杀死了。

所有人都痛心不已。此时,田汉正在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词而烦恼,经历了梅香的死后,痛失好友的田汉又得到参加义勇军的东北大学生失败的消息。悲痛的田汉终于洋洋洒洒地写下了《风女儿女》的主题曲歌词——也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之后,正当聂耳在为这段激情高昂的歌词作曲时,却传来了田汉被捕的消息。为了保护聂耳,组织派他去欧洲学习。之后,聂耳终于完成了田汉寄予全部希望的《义勇军进行曲》,并让这首歌随着那悲怆的曲调久久地回荡在田汉所在监狱的上空。田汉被营救之后,决定返回上海,他说:“中国不会亡,她将有更新、更强大的生命。”因此,他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国卫生运动专题电视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充分展示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以来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5月15日、16日,经开区食药监局及各食药监所组织工作人员集中观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直播的爱国卫生运动专题电视节目《人民大会堂建成始末》及《人民大会堂的第一次国宴》。

可容纳一万人开会,五千人就餐的国家标志性建筑人民大会堂从动工到建成仅仅用时十个月,被称为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全体工作人员在认真观看后进行了讨论,加深了对专题片的认识,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体会到爱国卫生运动是关系到社会基层社区方方面面全体人民的大事。

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本职,加大对辖区食品流通及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场所卫生条件的要求,检查其防蝇防鼠设施的配备,严格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并且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抓紧抓实。同时积极引导经营商户养成科学的卫生观念,为辖区群众创造良好的饮食消费环境,为双迎双创工作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被提名为天下第一山。“四面重峦叠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如今的井冈山,依旧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但更是一个绿色的宝库。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气息,摸一摸黄洋界的迫击炮,似乎闻到了当年的硝烟;坐一坐大井的读书石,感悟一下伟人的博大胸怀;尝一尝红米饭,咀嚼不朽岁月的艰辛;走一走红军小路,才知胜利来之不易。而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灵魂----井冈山精神,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悄悄潜入了我们的心灵。

观山有感,观景有得,置身于井冈山独特红色文化的氛围之中,深刻的感受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零四个月,但却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和这条道路,伴随和指引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从此走向胜利,走向成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从井冈山燃起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祖国大地……。

通过敬仰于领悟以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的灵魂受到了革命的洗礼,焕然一新。在我们心中,那颗早已种下的爱国的种子,在走上井冈山的教育基地后,便逐渐的成长起来。弹指八十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井冈山变得更加现代化,沉浸在古老的革命传统中,显得更加的浓厚。我们也像毛同志那样“犹记当时烽火里”,更奈何“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爱国电影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_1500字

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怎样屈辱得像虫子一样走过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忍辱偷生,四万万中国人,锻炼出了多少中华之魂,磨砺出了多少华夏脊梁?

啊!一段血泪史,几多辛酸泪!

我的1919》,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又一次警钟长鸣,给我们以居安思危的训诫!

本片描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为抗争列强,喂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1年中国推翻封建王朝满清帝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直接的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走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酬国、慷慨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一颗再尖锐的沙砾,又怎么能敌得过一块坚固而巨大的石头呢?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这样慷慨激昂而又字征辞严的话语又有什么用呢?充其量是赢来了让娜母女的支持。有用么?无奈啊!

实际上,不论何时,国家强则外交赢的真理都是不变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建国初期为什么饿着肚子都要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艰苦卓绝都要研究原子弹氢弹,为什么你排除万难都要钻探油气田。或者说为什么如今的朝鲜要发展核武器,为什么当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为的就是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说一句有分量的话,为了能在这个地球上站稳脚跟,不致像鲁迅先生说的,被开除:“球籍“啊!

请13亿的中国人牢牢记住吧: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或许是卧薪尝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爱国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看了电影《董存瑞》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董存瑞叔叔那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当我看到董存瑞手托炸药包,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英雄那光辉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多少英烈,为了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董存瑞叔叔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乱花零钱,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懒惰等。要是先烈们还活着,他们一定会生我们的气的。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我还明白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祖国能有今天如此繁荣昌盛的景象,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爱国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教室里静悄悄的,50双眼睛紧紧盯着屏幕,随着低沉的男声,我们被渐渐带入了1946年1月19日,被带到了法庭……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托,以梅汝傲为首的中国法官抵达东京。《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估计军事法庭的跟踪报道。在长达两年的审判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终于将那些罪恶滔天的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精瘦的松井,嘴里说出的话让人十分愤慨:“日本同中国的战争,就像是亚洲大家庭中兄弟的争吵,日本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强硬手段,这同哥哥经过长期忍耐后赶走不听话的弟弟没有什么两样。这样做是为了让中国回心转意,哥哥对弟弟的态度可能有点粗暴,但哥哥的出发点是为弟弟好,哥哥是爱弟弟的。”如果他真的是为中国好,为什么要屠杀中国3500万人呢?多少家庭破裂了?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我注意到,这个男人依旧穿着日本的军装,说着那些话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仿佛只是在谈论天气问题罢了,他那冷漠的灰黑色眼睛甚至都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

“如果让你刑满释放,你还会继续和你的同僚攻打别的国家吗?”约瑟夫.季南问着东条英机,答案是让人出乎意料的,他梗着脖子,无所谓的说:“是的。”这是多么让人震惊啊,他策划并杀害了中国那么多无辜的人民,竟然还以这样的态度回答,可见他那杀人的本性一点没有泯灭。让我们不寒而栗。

回头看现在,日本政府也没有一点悔改之意,先是不停地骚扰我国领土钓鱼岛,想把中国的国土钓鱼岛拿走;接着又每年参拜靖国神社,要知道,那里可是摆放着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甲级战犯的灵位啊;然后又通过了安保法案,想重建军队,发动战争。张老师说,安保法案就是日本政府想攻打谁就攻打谁,难道还要再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

我希望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不再有侵略者,那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稳。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某些日本领导人始终不承认侵略中国的事实,让我感到有些不安。“落后就要挨打”,这句铁的定律告诉了我们每个人,只有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了那场战争中的死难者,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牢记那段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为不断强化党的意识,牢记党的宗旨,8月24、25日我们赴黄山太平、宣城、泾县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历经7个小时车程,首先到达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我们参观了珍贵红军革命文物实物与图片,感受到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斗历程和峥嵘岁月,透过一件件印满岁月痕迹的历史文物原件和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和粟裕将军带领战士为了人民解放、前仆后继的壮烈斗争场面,心灵深受极大震撼。

我们来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纪念广场与外围的花圃组成一献给烈士的巨大花圈;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巨大的纪念碑身高12.36米、宽27米,碑面镶“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题词。碑下方为一汉白玉雕刻的花环,环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及《皖南事变烈士纪念碑碑记》。碑后为无名烈士墓,墓室四壁钢筋水泥浇铸,中间为墓池,池中有洁白大理石石棺,池后是祭坛,坛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革命精神永不熄灭。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凝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