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家乡过年的风俗为题写一篇的作文(推荐20篇)

家乡的味道,也许是某一到佳肴,也许某一种花香,也许是某一种一个人,总之让我们难忘。小编整理了以家乡过年的风俗为题写一篇的作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895

作文

514

家乡的风俗400字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这一年中最最重要、热闹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传统的节日,快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俗话说一进腊月就是年,腊八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都在熬八宝粥,腊八粥是用各种豆子、各种米和各种干果熬成的。这只是过年的开始。

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的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每到这一天,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对联,屋里贴上了神话。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谈天说地聊家常,观看精彩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每人都要守岁,老人守岁是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早晨,我噼噼啪啪、接二连三的鞭炮声从梦中惊醒,我赶紧换上新衣,来到到街上一看,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结队去拜年,无法掩饰心中的喜悦心情,看着彼此的笑脸,有说不尽的话语,无限的思念和牵挂,家家户户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又叫灯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我和姐姐吃完饭,飞快的向街上跑去,处处张灯结彩,红火而美丽,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灯,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宫灯、有的是玻璃灯、有的是走马灯、有的是纸灯。来到广场,广场里人山人海,空中飞舞着各种各样的孔明灯,远远看去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各式各样的烟花,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美丽的烟花等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太阳花,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点点滴滴汇成了花的海洋,他们像对我们致谢,多么快乐、多么活波啊!我和姐姐玩的开心极了,广场上的人陆陆续续快走完了,我和姐姐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春节已经过去,我们的心也该收回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从今天起,坚持自己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一个过年到了,每一个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我的老家过年。在我们的家乡——磐安,还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更是千门万户都要举行的一种民风民俗。

在我国,祭祖的方式有许许多多种,有的以一个村为一个团体一齐去,有的以同一种姓氏为一个团体一齐去,还有的以一个家族为一个团体一齐去。只要到了该祭祖的日子,大家就会聚集起来,到村里的某个地方祭祖,但我们的家乡祭祖的方式却与众不一样。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是自我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饭,就会开始做许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我家祭祖,因为祭祖都是以近到远的。所以先是在家里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进来,让他们坐在椅子上,然后,奶奶把他们爱吃的猪头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说这是给玉皇大帝吃的。等他们吃好以后,就好了!”他们吃完后,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点燃后,给了我三根,我说:“为什么不给我六根呢?”单纯的我以为有六根就来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时此刻,在一旁的婶婶说了一句:“双数不吉利,大妞!”我当时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儿,家里的祭祖完毕了。之后是去祭我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了,在那之间,我和奶奶折了许许多多的金元宝,折着折着,我便闹了笑话,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妈妈还笑着说:“你要是给他们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游玩吗?”之后是一阵哄堂大笑,顿时我的脸就红了。祭奠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为他们的“家”在山上,我们要走几千米才走到哪里,没有瓜果仅有钱。妈妈说;“只要有钱!他们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所以就没带了。走啊、走啊,最终到了,我们一家的祭祖活动也立刻结束了。

这次的祭祖活动让我回味无穷,它既让我明白了家乡的祭祖活动的方式,又让我吃到了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数不胜数。但拥有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为点缀的,便是乞巧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传说织女在人间遇见了牛郎,便留在人间和他生儿育女,幸福生活。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被玉帝发觉私下人间后,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受罚。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王母娘娘见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便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而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上搭起鹊桥,帮助牛郎织女相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以人们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观此盛况。并以各种方式向织女乞求智巧。

古时候,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七夕之时,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针放进水里,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的影子,则乞得巧。

但现代,乞巧的女子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天期待和爱人相互厮守的情侣越老越多,所以七夕节已成了情侣们互述衷肠的节日。对于情侣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对方的一份礼物,感受情人的一颗真诚的心,似乎便代表他们之间的情感就像牛郎织女那样,银河也阻隔不开。

七夕节的故事还在传唱,七夕节的儿女们不止眺望远方的星河灿烂,更凝视着眼前爱人,期盼着情比金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就带上我赶回博罗乡下参加祭天,这是老家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刚到老家门口,隔着一扇大铁门,就有一股水蒸鸡的香味涌入我的鼻子,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急忙上前询问正在布置香火的奶奶:“奶奶,等一下祭完天我能不能吃这只鸡?”一边说,一边做出撕鸡的样子。奶奶和蔼地笑笑说:“乖孙子,这鸡祭完天是要给神仙吃的。”看到我遗憾的表情,奶奶笑着说:“放心,给你准备了萝卜粄,保证你喜欢吃!”

准备好香火后,祭天就正式开始了。爸爸递给我三炷香,说:“儿子,你要双手拿香,对着四面八方拜一拜,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然后对着正门默念出今年的心愿,不过注意,不能念出声哦,念出声就没效果了哦!最后再把香插在香炉上面,上香就完成了。”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完这一步。

“儿子,”爸爸摇了摇手里装着酒的小红壶,“接下来我们要为神仙倒酒。”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壶,向四个酒杯倒满酒,摆在祭天的鸡肉旁边。看来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吃肉喝酒啊!

“接下来是祭天的重头戏!”爸爸激动地说,“放五十响鞭炮,今年就由你来放吧。”“啊?”我吃惊了,“鞭炮会炸到手的!”“没事,你拿着这只香,把引线点燃了就赶紧跑开。爸爸相信你可以的!”爸爸摇摇手里的香,微笑望着我。

好吧,既然爸爸都说我可以的,我哪能有不放的理由呢?于是,我们把一大长串的鞭炮摆到院子外面,然后我点着香,小心翼翼地往鞭炮的引线上碰了一下,顿时,绿色的引线冒出金色的火花,我吓得立刻夹起“尾巴”,朝着院子里落荒而逃。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在我身后炸响,真壮观!那一地鞭炮碎,就像为神仙铺成的红地毯,迎接着神仙的到来。我看着这勇敢的杰作,内心涌出一股得意,犹如登科后的诗囚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传以前祭天是古代天子才能主持的活动仪式,十分隆重热闹,现在进入到我们百姓家,人人都可以向上天表达自己的感恩,祈祷新的一年的愿望。我想,祭天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还是家乡习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到,家家都守岁。年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必等着通宵过去后,人们才可以睡下。

晚上大家都围坐在沙发上,观看着好玩的春晚,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好玩乐趣的小品与各种年终的庆祝歌舞,欢天喜地,一派祥和,总令人激动与欢乐。

至于为什么要守岁,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好像最开始是为了在这一晚赶走什么东西似的,以保平安。所以一家老少在这一天都得守岁。尽管爷爷奶奶们大约在半途时候就会微微睡着,可年轻人却精气旺盛,通宵不累。

这不正巧又到了年上,我外婆已慢慢靠在沙发上,眯着眼睛睡着了。妈妈亲手亲脚地帮她盖被子,还是将她吵醒了,她立马叫嚷着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我还没有那么老呢。”我与妈妈听着这话,总忍不住笑开了。一边的姨妈好像不怎么专心,静坐在沙发上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敲电脑,有时还看看剧,好像对于电视里的春晚,并不是很在意。

我与妈妈则专心多了,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春晚的小品可逗啦,演员的动作夸张而有趣,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我和妈妈也都笑得人仰马翻。妈妈可不会放过任何教育我的机会,这时候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演员的动作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可夸张,也可带些讽刺。细细地观察演员,说不定会让你的作文更加锦上添花。”……

在这些唠唠叨叨“爱的教育”中,又是一年除夕过去了,正月十九过去了,年也过去了,守岁也只能等到下一年再进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家乡风俗的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春节风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

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九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大全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新年,广东,就分外热闹。

每年年三十那天晚上,姥姥都会做出大盘大盘晶莹剔透的饺子;弟弟都会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贴春联;姐姐和我都会往那一幅幅对联上涂浆糊;爸爸总会泡一杯茶坐在电视前悠哉游哉;而妈妈则张罗着亲戚……而当姥姥走出厨房,喊一嗓子“开饭了”时,所有人都会围坐在饭桌前,大人们杯子里盛着红酒、白酒。而我们总是趁妈妈不注意从冰箱里偷着掖着拿出饮料……而餐桌上只有饺子似乎单调了些,“叮咚”,打开门,是叔叔来了!跟着叔叔来的是一只大盆,特别特别大,比我家里任何一口锅都要大,扣着盖子,但我们都清楚,盖子下面藏的是什么。叔叔将盆放到桌子中间空着的位置上,揭开盖子,内里果有乾坤:鲜美多汁的鲍鱼、咸甜适中的萝卜香菇、甘脆爽口鱿鱼、质嫩可口鸡鸭、麻辣鲜香的大虾……应有尽有,各色各样的美食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座小山,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是鲜美。一家人从盆中夹出合自己胃口的菜,其乐融融,这就是吃盆菜的乐趣!

吃完晚饭,窗外响起阵阵烟花声,我们站在阳台上,望着那一道道划开黑夜的烟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我的家乡在泰州,这里的端午节,在艾香里吃粽子。

端午这天,满街飘着粽子香。家里买了许许多多的粽子,红豆的,红枣的,瘦肉的,花生的,咸蛋黄的。奶奶也亲手裹了些粽子,我在“裹”字上打转。多么生动形象的一个字啊!是给米穿上绿蓑衣呢,像裹着一个白嫩的小娃娃。那架势,有烟火的闹腾,有过日子的隆重。生活如此这般,真是美好。

吃时,我突然想起一种叫艾嵩的草,叶片灰绿中泛白,茎亦是灰绿中泛白,笔直笔直的,香气从茎叶间散发出来。这种香气很奇特,香的苦苦的,醇醇的,却让人闻着很受用。

街上有卖艾嵩的,一小把一小把地捆扎着,插在塑料桶里。家里随便乱插,大门上,窗台上,家神柜,都插上。甚至蚊帐里,也要挂上一小把,家里处处弥漫着艾嵩苦苦的香。

我喜欢这样的忙乱,这样的张罗,这代表着过节呢,代表着我们有粽子可吃。我们在艾香里吃粽子,无忧也无虑。我一口一口的品着它,味道细腻,香滑可口,又粘又甜,白色糯米里掺着红枣的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吃完粽子,我打开电视,观看赛龙舟。龙舟的造型各异:龙头高高扬起,头上犄角格外显眼,龙须随风飘舞。比赛开始了,龙船们像箭一样发射出去。渐渐地,一艘金黄的龙舟超过了别的龙舟,跨过了终点线。

我的家乡的风俗远远不止这些,生活如此这般,真是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家乡的风俗主题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佳节在我们老家,热闹的气氛可以说不输给春节,因为这一天,大家都是纯属娱乐!

我们家的元宵节,晚上很热闹,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晚上闹元宵。

姑娘们早在轿子形的旱船上做“船夫”,手里拿着浆,做出划船的动作,边划边唱些地方歌曲。装得像极了,另外有些男子画成丑角的模样,扮成船客,以各种滑稽可笑的动作逗观众开怀大笑,忍俊不禁,使整个元宵节的气氛变得更有趣了。妇女们把糯米做成了一颗颗汤圆,在烧汤圆时,分煮汤圆,炸汤圆,蒸汤圆这三咱,至于香汤圆,甜汤圆,酸汤圆,辣汤圆,咸汤圆,那是按汤圆的味道来分的,汤圆放在锅里煮,不一会儿,屋里就充满了汤圆那诱人的香味,熟了熟了,妈妈给孩子一个一碗汤圆,这碗热所腾腾的汤圆,比任何东西都要好吃,因为台湾民谣说:“吃了汤圆,好团圆。

在元宵节还有要龙灯的。

人拿的木棍上有一条竹蔑扎成的栩栩如生的龙,舞龙时,由一个人手里拿红色的绸球引龙去扑扮玩要,这条龙随着绸球,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或摇头,或摆尾,或盘旋,或腾楗,上下翻腾,,在锣鼓声的伴奏声中,气势雄伟壮观。老人会讲起元宵节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时期,猎人不小心把天鹅射伤了,玉帝很愤怒,决心要把人和牲畜全烧死,一位仙人冒死来到百姓中报信,让人们在五月十五家家点燃火把,亮起灯笼,然后飞回天宫,玉帝听了不相信,又看了一看,人间果然一片通红,火光冲天,就不在追究了,人们为了庆贺这个日子,每到这一天,就张灯结彩,度过一个热闹欢庆的夜晚,这就是元宵节神话传说的由来。

我们家乡的元宵节热闹吧?你们家乡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年小十五大”,说明正月十五和过年一样隆重。“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也叫汤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猜灯谜以示庆祝。

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会自己做元宵,一是高兴,二是有趣。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的“圆”是谐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圆圆,一家人更能团团圆圆了。

做元宵时,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圆,然后捏一个小窝,再舀一勺馅料在小窝里。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果仁、盐菜、肉馅等。装好了馅儿,小心地封住口,双手均匀用力把它搓圆就好了。你还别说,搓汤圆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你不会做的话,不但搓不圆,而且还会把馅儿搓出来。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将它放入锅中水煮,直到一个个漂浮起来,就说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丝滑,一下子就能吞进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节这天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热闹而美丽。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看花灯: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观花灯,动脑筋,如果猜正确了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热闹了的元宵节落幕,新年就彻底过完了,迎接我们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自己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在芜湖,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在腊八那一天,一些还保存着旧习俗的老人家们仍然要煮腊八粥,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豆子和红枣做成的,有时候还要加上一点芝麻来做。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但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是美味的。

腊八不但是要喝粥的,这一天很多大人们去上街的。他们为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为过年买一些蜜饯干果、瓜子点心。孩子们则喜欢买一些过年吃的糖果,一般都爱买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为自己选择新衣服。

腊月二十左右,大人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作年糕和蒸蛋饺了,而且还要做一次大扫除,要掸灰、擦桌子、扫地…就像陀螺一样团团转。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做团圆饭了,小孩子就开始放鞭炮玩耍。这一天晚上,如果没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无一例外的有一道红烧鱼,但是都不允许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去放烟花玩儿。三十这一天要守岁,也就是十二点钟之前不能睡觉。到了子时,就要开始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都要睡到九点十点钟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妇就留在家中做饭。外面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的纸屑。踩上去软软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这几天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各自玩,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点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数店铺都要开张。因为八的谐音就是发。孩子们总是抢着去买东西。大人们就去娱乐休闲。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节,也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大人们还爱在元宵里掺和进花生。孩子就在元宵节上尽情玩乐。这一天也是过年中快乐的一天。

过了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日子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咚咚锵,咚咚锵,财神爷来咯……”两只桨在“海浪”里翻腾,两条腿快速的前后翻飞……这,就是我美丽家乡的习俗——划旱船。

划旱船,顾名思义,就是在陆地上划船,“旱船”是依照船的轮廓而制成的木架子,然后在木架的周围围上蓝色布帘,画上白白的波浪,仿佛小船在大海里乘风破浪。通常是一位姑娘,从旱船底下的洞钻进去,手扶着船迈着碎步往前走。当然,每条“旱船”旁边都有一位右手摇蒲扇,左手扶桨的“艄公”,他一手比画着蒲扇,一手摇着桨,同时两人高声的唱着戏,一艘快乐的“旱船”就出发啦!

新年喜庆的“划旱船”活动开始了,整条街上挤满了围观的乡亲,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好不热闹!突然,乡亲们都不约而同朝着一个方向张望——“旱船”划过来啦!

一个身穿红袍、面容姣好的姑娘站在“旱船”中,迈着欢快的碎步往前走,跟在她身后的艄公,一边使劲地舞着蒲扇往旱船帘子上扇风,一面划动着桨,旱船摇摇摆摆,犹如在大海上航行,惟妙惟肖!

这时,只见那艄公扯开嗓子高声唱戏:“今年风调雨顺,哟……哟……”看热闹的乡亲们和着艄公身后的乐团一起应声:“哟……哟……”同时锣鼓恰到好处地敲了起来:“咚咚锵!咚咚锵!”所有的声音交融在一起,非但不会让人感到杂乱,反而是那么和谐。那么铿锵有力!别有一番韵味。

忽然,艄公将蒲扇别在腰间,一手扶船,一手加大力度划桨,原来这是遇上“惊涛骇浪”了!“财神爷来咯,哟!哟!”艄公又一次嘹亮地唱了起来,乡亲们高亢的声音一唱一和:“哟……哟……”这不仅是家乡传统的习俗,更是人们在祈福,盼望着今年大丰收,风调雨顺。

“财神爷来哟……”随着旱船摇摇晃晃的远去,声音也渐渐散去,夕阳西下,小镇慢慢恢复宁静,但方才那高亢、激昂的歌声始终萦绕在乡亲们心中,陪伴他们开始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家乡风俗拜年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吃了年夜饭,今天又要去拜年了。因为每年的正月初一都是爸爸妈妈休息的一天,也是我一年当中唯一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来“逛逛”的一天。

爸爸穿上了红色的西装,帅气极了,妈妈披上了宝蓝色的大衣,飘亮极了,我吗,穿了一件古代装,神气得很。就这样,我们开心地向瓯北“奔”去。

一到瓯北,就是一阵热情的气氛向我冲来:外公和外婆急着给了我压岁钱,接着舅舅也给了我一个大红包,这时,我心里是多么开心呀!弟弟妹妹们拉着我的手,让我想出一些更好玩儿的游戏教他们玩。我这机灵的小脑袋瓜一下子就想出了玩买彩票的游戏。他们都非常赞同。没玩一会儿,我被香味给吸引了,跑去一看,原来真的是我的最爱---水煮鱼。

吃完了香喷喷的午饭后,我又和弟弟妹妹疯狂的玩起了。快乐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没过多久,我恋恋不舍地和他们说再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每到过节时就分外热闹。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我的家乡看看这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过节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灯早早地挂到灯会上,让人们参观。参观后便来到旺火旁,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如意、顺心顺意!

随后,人们来到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脚尖碰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广场观看节目表演。人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热闹。

在元宵节这一天里,人们还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调皮的小朋友们。每人拿着一支点燃的炮竹,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他们玩的都十分开心。

我们每家每户都像办喜事一样,红火而又美丽。在这一天里,人们还要吃元宵,吃的元宵里面还有不同的口味。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好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了。这广告可以不庸俗,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处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在家里,还有: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一些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铛,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要吃元宵,过了元宵节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着的时候。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在我的老家山东,年年春节都要蒸花糕。

为什么蒸花糕,这可大有来历。从春秋战国起,临近三十年,百姓们都会“蒸壮”,也就是蒸面食,这些面食可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来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壮”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着“过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运节节高”。因此,蒸花糕也成为了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

今年,我们家中也蒸了花糕,腊月二十三,阵阵面香从厨房中飘出。我知道,面发好了,要开始蒸花糕了,案板备好,擀面杖拿来,待一切准备好后,花糕便从揉面开始了。

爷爷将他的双手伸入面盆中,柔软的面团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摆布。面团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像纸一样苍白又像个球样,圆圆滚滚,让人禁不住的喜欢。可再好看的面团也只是面团,不能够吃,终究还是要做成糕点。这时,擀面杖就派上了用场,刚刚揉好的面团现在又要上了“绞刑架”。面团中,拿刀来在面团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条,最后用擀面杖均匀地在面上轻轻滚动,压出一道流畅的纹案。

最后,面团便开始了“整容”。两条面团两手夹中间一捏,拿枣子放中心做点缀,身似蝴蝶的糕点便做成了;纤长的面团在手指尖上灵动地舞动,长长地卷在一起,周围围上一圈的红枣做装饰,一个圆形糕点便从中诞生了。

待这些糕点完成后还要放入屉笼里蒸,满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枣香。年,便从这一花糕味中开始了。

无论身在故乡,还是身处他乡,记忆中,家人们总会在这个时候做一做家乡的风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乡的风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脑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来看我家乡杭州的端午节吧!清晨,我还在做美梦时“咚咚咚咚”这声音打破我的梦乡,难道是开始划龙船了?我不禁想到。声音越来越响,好像到我家里来了。我赶紧穿上衣服,把裤子一拉,飞快地跑去刷牙、洗脸,跑到楼上一看,原来是爸爸捧着龙头叫了一些人在敲锣打鼓,紧接着他把龙头放在一张桌子上,桌上摆满了菜,上面有大块的肉,还有大鲤鱼,它们都是用来请龙王的。

中午我早早的吃好饭就去看划龙舟了,龙舟还没开始划,但河边己经站滿了人,站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头。我们站的桥叫“沿山河桥”我们村今年有五条龙舟比赛,有一条船叫“新桥头俱乐部”是由爸爸和他们的朋友一起准备的。只听一阵鞭炮声,龙舟开始划了,刚开始是第一排划,紧接着第二排开始划,然后第三排跟上划……他们不紧不慢,安然有序的向前划去,而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好像换了一批人似的,每个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劲,让龙头向前倾斜,最后一个人为了让船平稳就要做“下蹲起立”——当船向前倾时,他就蹲下,当船向前倾得越低,他就蹲得越猛。两岸的观众也随着他们的呐喊而欢呼着,加油着,拍照的闪光此起彼伏。 我希望以后的端午节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又被称作为“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1709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过年习俗作文(一)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各干各的,搞扫除贴好春联,便拜神保佑来年顺景。妈妈摆好拜神的贡品,准备拜神。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妈妈早已做好丰盛的晚饭,一家有说有笑地吃团年饭。吃完饭,妈妈忘不了包利是。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妈妈恭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利是,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我们太早起来,吃过早餐。客人来拜年了,妈妈总是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来款待客人。这时,大人们问好后,总是谈及他们的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这些孩子就是爱闹、爱玩。我和叔叔的女儿丽丽提着红灯笼到大街小巷玩个痛快,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春节总令人盼望,因为我喜欢那种日子呢!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二)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

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 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袓爷爷们袓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三)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六年级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元宵节的习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近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

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过年风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日,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

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

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

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