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风家教家庭征文作文推荐20篇

家庭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家风家教家庭征文作文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家风家教家庭征文作文,欢迎查阅!

浏览

6555

作文

506

传承潮人好家风征文:“好别人才好自己”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好别人才好自己”是爷爷的口头禅,也是爸爸妈妈的口头禅。以前,对这口头禅,我一知半解,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谛是两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

那是一个天高云淡,明月高悬的夜晚,我和妈妈一起去遛狗。出发前,妈妈照例背上那个大挎包,牵着我们那可爱的棕色卷毛泰迪犬欢欢出发了。一路上,欢欢像个撒欢的孩子,欢蹦乱跳,兴奋不已。我也乐得边走边哼着歌。当我们走到汕头购书中心附近的林荫道时,欢欢突然放慢了脚步,东嗅嗅、西闻闻,在一棵大树底下停住了脚步,半蹲着身子。就在这时,妈妈小跑过去,迅速地从挎包里掏出一张旧报纸,熟练地展开,铺在欢欢的屁股下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不由得凑上前去,想探个究竟。只见欢欢一动不动地蹲了一会儿,又跑开了。顿时,一股恶臭扑鼻而来,我不自禁捂住鼻子。定睛一看,欢欢居然拉了几坨臭狗屎在报纸上!好恶心呀!我连忙跑开了。妈妈却小心翼翼地将装有狗屎的报纸包裹起来,再用薄膜袋装上,扔进附近的垃圾桶里,又从挎包里拿出一瓶水,洗洗手。这一切完成得那么迅速,那么自然。我不解地问:“好恶心的臭狗屎呀!您不恶心?”妈妈将手轻轻地搭我肩上,意味深长地说:“怎么不恶心?正因为臭狗屎又臭又恶心,我们才更应该将它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里。好别人才好自己嘛!”我恍然大悟。

“好别人才好自己!”因为这句话,爷爷阳台上的花盆下总垫着一个盛水的塑料盘子;因为这句话,每当下雨,爸爸总是将车速放慢,不让雨水溅到路人;因为这句话,每次遛狗,妈妈总背着大挎包;因为这句话,夏天一到,妈妈总在窗台上放上小桶,让空调管的水往桶里流;因为这句话,家里的拖鞋,都是橡胶软底的……

我明白了,“好别人才好自己”是心中有他人;“好别人才好自己”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别人带来方便和快乐,哪怕麻烦点,吃亏点也值得。这应该就是我们的家风吧。我想:这好家风,我要好好传承。于是,我有样学样,努力践行。

如今,“好别人才好自己”也成了我的口头禅,成了我为人处事的标杆。有了它,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在学校,我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在亲朋好友中,我常常成了孩子们的榜样。我想:这就是好家风的神奇魅力!

传承好家风,我们的生活会更充实更快乐;传承好家风,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风家训家教

全文共 2150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家训家教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家风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

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精神……

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所谓家风,是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这时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兴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礼教的说辞。

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讲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所以子女们都要听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教育方面的辅助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

家风、家训、家教、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育发达、风气端正,家训、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可能会发生偏逆。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家训、家教、家风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中央电视台一提起这个话题立刻就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们不敢轻易提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加之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原来那种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体,家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

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心中的和谐家庭征文

全文共 3437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 情长)

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理念,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而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同样需要和谐。没有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每个“细胞”都真正和谐了,社会的“肌体”才能健康发展、充满活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和谐家庭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若要拥有和谐社会,就必须先有和谐的家庭。我认为和谐家庭必须具备几个重要的特征:

一、和谐家庭应该是温馨的、充满爱的。

在现代家庭里,家庭成员要求人格平等,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同时也要以实际行动赢得自己的人格。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才能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只有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才称得上和睦家庭。

“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感,“爱”与“被爱”同样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创造的力量根植于爱”.“爱”是更加高尚、纯洁、无私的,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力量的源泉,“爱”是沟通的桥梁。一份关怀、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份鼓励,都能够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然而,爱是相互的,没有真情投入,就不会有真情回报。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爱,才能架起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桥梁。生活中,爱不仅是家庭成员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且是建立亲密无间、和谐关系的基础。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够对每一个人起到感化、塑造和激励的作用。

这个复杂的社会,不管是家庭中的哪一位,都要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我们谁都不是一个完人。在平等、尊重、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需要和责任。只要用心去体味,用心去创造,就能不断打造出这样一种境界。我们都应该以真诚回答真诚,以理解换取理解,以心暖心,以爱赢得爱。也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下共同的促进与发展。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的大家庭才更和谐、更温馨、更充满人情味。

二、家庭应该是平等自由的、团结互助的。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就要相互理解、关心、爱护和帮助,而不能只是索取,不去给予、不去奉献。尊重乃敬重、重视之意,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家庭成员之间,也要懂得尊敬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我们要懂得理解人,夫妻间互敬互爱、平等和睦,就能使全家团结,人心舒畅。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家长应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要多看到他们的长处,要学会宽容,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对孩子太苛刻。相反,子女也有对父母赡养孝敬的义务。子女也应该多为家长着想,要懂得家长的辛苦,体谅家长的用心,多为父母分忧。

吴俊忠教授指出“和谐家庭主要应该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和谐,即关系和谐、生活和谐、发展和谐、心理和谐。关系和谐,是指在家庭成员中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彼此宽容、相互理解;生活和谐,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家庭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发展和谐,是指要有一个全体家庭成员一致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一家人都要能基本达成共识。心理和谐,是指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有为家庭发展而和衷共济的良好心态。”家庭成员之间不能动辄就互相埋怨,相互指责,而是应该彼此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感恩,多一点谦让,多一点支持。

在和谐家庭构建中,要积极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保障,不仅对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社会也具有强烈辐射功能。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对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维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家庭美德又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文明基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家庭的稳定和文明。家庭美德建设搞好了,就能启动家庭成员的内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家庭美德建设的好坏是现代家庭是否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三、和谐家庭应该是健康向上,有益于孩子成长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有多少的家长因缺少知识而苦恼,有多少创业者因知识的匮乏而失败。和谐家庭的家长,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尽快掌握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全面提高家教水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有自信心、上进心的孩子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子女要倾注无私的、崇高的爱,要担当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和修养,还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孩子、教育孩子。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们要引导他们具备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他们勤学好问,教育他们学会做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要让孩子享受充分的爱,在家庭中不仅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也还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因此,家长应当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学习的良好家风。

四、和谐家庭应该是邻里团结、热爱公益的。

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按照邻里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对于树立社会主义的社区新风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家庭同左邻右舍的关系,实际上是个人、家庭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缩影。邻里之间虽然职业不同,志趣爱好不同,但朝夕相见、守望相助,日常生活中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所以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主动为左邻右舍的方便着想,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左邻右舍的影响并约束自己。良好的邻里关系不仅为家庭创造了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而且邻里间还会互相影响、教育和感化,有利于营造温馨、稳定的社会人际环境。

和谐家庭应该是富有爱心的、热爱公益事业的。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需要关爱、需要帮助。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是为了全面改善所有人的生活环境和状况。因此,和谐家庭的成员就应该积极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用爱心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创造去体现自身的真正价值。

五、和谐家庭应该是有文化氛围的、与时俱进的。

构建和谐家庭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这对和谐家庭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下功夫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家庭文化。高尚的家庭文化是方向、是理想、是家庭为之努力的目标。家庭文化是一种精神,家庭是人格塑造的加工厂。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在良好的家风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以“八荣八耻”为标准,辩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扬善惩恶、扶正祛邪,无不与家庭学习息息相关。

“学习型”和谐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作为家长要提高认识,更要做好表率。只有我们的知识水平提高了,文化素养提升了,才能够与时俱进。这样,我们的家庭也必然会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只要我们不断思考研究,并努力地付诸实践,每一个家庭都会成为学习型的和谐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坚固防线,也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完整、健康、温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人的全面成长,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愿望,构建和谐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此,在构建和谐家庭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描绘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家庭面貌得到改变。每一个家庭和谐了,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会更加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好家风好家教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诚朴、向上,尊老爱幼;勤劳、调和,家和万事兴”——走进马鞍山乡民张龙兴的家,案角这块特别的“家训牌”很是有目共睹。这些年,杨王村乡民鼓起的“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好”的做法,已在奉贤蔚成风气。

跟着媒体的宣扬和报导,家风家训这个词不经意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尽管大家对家风并不生疏,可是终究啥是家风啥是家训?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家风家训即是诚信做人,也有人说家风家训即是尊老爱幼;有人说家风家训即是勤劳仁慈,也有人说家风家训即是节省文明。尽管家风口爱心有着文字上的界说,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风家训其实有着不一样的内在。

从前史渊源看,家风家训起源于农耕社会的古代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家风仍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齐家”在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须得有好家风,家风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

年代在开展,家风家训的内在也在不断改写,变得愈加丰厚,多了些现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颜色,这也是前史的前进。可是咱们也大概看到,在产品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再加上因为遭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无视品德,不讲诚信,或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为了自己意图不择手段。尽管这些仅仅法令或品德层面的表象,但就实质而言却是家风损坏、家教缺失的成果。

从表面上看,家风家训仅仅一个家庭的事,与社会无关,也与国家无关,其实不然。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家风对一自己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气,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家庭具有好家风才干为社会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风刻画的官员更能变成公民的好公仆。

从广义上说,家风家训不只仅具有宗族特点,还具有社会特点。而家庭又是社会的根本组成单位,所以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力力气,家风家训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沉沉淀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风好家训不只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力风貌,一起也是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详细表现。因而只要家风家训正,才干民俗正,结尾才干政风清、党风端。

建立优秀的家风家训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好家训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推进家庭的调和、推进社会的开展、推进中国梦的提前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立家规正家风征文:立家风.传家训.树家风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家都会有家规.家训.家风。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家规就是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 指家庭的规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我家的家规就是绝对不能不能干任何触犯法律的事例如运毒.贩毒..诈骗.恐吓等等。如果这个家没有家规那家里的人就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有可能会干触犯法律的事。如果一个家有家规,那家里的人也会健康的成长.长大。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除此外我还知道关于一些家训的小故事: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压有才华的官员,很多有识志士被关进牢里。政局混乱,民不聊生。 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藩,从小立有大志,决心长大后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他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每天闭门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管,就连自己的庭院和房间都懒得收拾。 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看他。见陈藩住的房间乱七八糟的,薛勤不禁皱起眉头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把房间打扫干净再接待客人?”陈藩昂起头,不以为然地回答:“男子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做打扫房间的小事?”薛勤虽然为陈藩年少就有澄清天下之志感到敬佩,但他很不赞同不爱整洁的理由,反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藩一时无言以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他明白了凡事要从小处做起,懂得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后来,陈藩在朝廷做了官,历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世人誉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 一个家必须得立家规,传家训,家风。才能算一个完整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议家风谈家教征文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搞了个家风采访节目,100多名记者在全国随机寻人访问,尽管答案五花八门,但总的精神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采访活动很有意义。

中国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简称家教,这里指的是家长或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自古至今,一直很重视,《周公诫子》,《三字经》,《弟子规》,《曾国藩家训》,《傅雷家书》,诸葛亮的《诫子书》,陈毅的诗《手莫伸》和《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都曾是家教的好教材。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如果某人说谁缺少家教,是嘲讽和贬损,被看作骂人。

好的家风是什么?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的短文,集中了他的人生体验和智慧。他要求儿子诸葛瞻注重道德修养,要经常静思反省,生活要俭朴节约,志向要坚定不移;学习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注重积累;要防止虚度光阴,碌碌无为,后悔终身。以我看,他对儿子的要求,与我们要求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基本吻合。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中华文化家教的经典,也是好家风的传承。

家风的传承要靠家教,家教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父母亲。父母是孩子的最好教师。父母要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养不教,父之过。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不正歪下来。如果父母下班就围着麻将桌子转,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子女随之效仿,就很难用功读书,培养成才。少数所谓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之所以沉湎声色,胡作非为,乃至触犯刑律,其父母难辞其咎。比如李某某犯罪“二进宫”,肯定与其父母的过度宠爱、家教不严有关。一个人、一个家庭,没有家长进行好的家教,也就不会有好家风。

年轻时,诸葛亮的《诫子书》、刘禹锡的《陋室铭》,韩愈的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荀子·非相》中的名句“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都曾是我的座右铭。这也是我自立的家风。我曾请我的中专老师、书法家瞿运先写成条幅挂在家里,可惜文革抄家时当成“四旧”烧毁了。

对孩子的正面说教和引导是必要的,但更多的应是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学习精神、道德操守、遵纪守法、为人处事等方面做孩子的榜样,给孩以正能量。我的三个孩子,先后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各自成家立业。应该说,这是他们遇上好时代、自身努力的结果,但与我的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从来没给孩子说过什么家风。我的家风就是我的座右铭,就是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

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每个做父母的人,不要忘了自己做家长的责任,要对子女进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庭教育,弘扬好的家风。言教不如身教,要努力做子女人生道路上的榜样。中央狠抓党风、政风建设,我们普通百姓注意抓家风,上下联动,齐心合力,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家风家训征文2000字

全文共 1996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风家训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认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著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和谐家庭征文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们来谈一谈“和谐”这一个词语。“和谐”是创造完美的基础,就比如说我们这一家子吧。

我们这个小家虽然不能够和国家相提并论,但是我们这个家中充满了和谐快乐……快乐是短暂的,但是那时至少能够体验快乐,要说快乐,就数吃饭时最快乐。

一家三口坐在桌子旁,看着电视,吃着妈妈亲手炒的佳肴,这种享受难以形容。在菜香的“诱惑”下我吃了这道,又开始“侵蚀”另一道。爸爸妈妈都说我是一个小馋虫。吃着,喝着有了,那还有看的呢!电视是一种制造快乐的工具。所以吃饭的时间一到,《快乐驿站》便开演了,各式各样的小品,逗的我们开怀大笑。有一次我看的正入迷,爸爸让我给他乘碗饭,我拿着碗,眼睛却一刻也没离开电视,饭都漏到了地上,爸爸叫了一声,我这才回过神来。

家庭中的和谐,不仅仅仅是不吵架,还需要心与心的沟通,学会理解,宽容他人,家庭的团结是靠平时的信任。中国有3.6亿个家庭,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家。如果每个家庭多努力一点,做到和谐从我家做起,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有一次语文考试,我只得了75分,那张试卷并不难,因为只有7个人得了c,我从一向是a的得主,一下子掉下来,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怎样跟爸妈交代呢思来想去,还是鼓起勇气说了,爸爸妈妈听了并没有象我想的那样火冒三丈,反而和蔼地跟我说:“你这次考得不好,只是偶尔,但你就应明白为什么会错这么多,好好的思考一下,找找原因。”听了这些话,我心中不禁暗暗决定:下次再也不能犯这种想当然的错误了。其实考的不好,自己心里已经很难过了,如果爸爸妈妈再批评我,那我必须很自悲,以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肯定再也不会告诉他们了。

爸爸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他们赚那么多的钱全都是为了我。有时,我并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天天加班,此刻我明白了。原先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我。我呀,也在他们加班时自己吃饭洗澡……当然了洗衣服我此刻不会,但是我以后会学的,因为我还要帮着妈妈一齐洗衣服呢!

古人用“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来形容家的重要。所以只要人人们做到和谐发展,乐观应对,就会使社会,家庭,国家变得更加和谐,繁荣昌盛。虽然,一个小家的和谐算不了什么,但是中国3.6亿个小家庭加起来,团结在一齐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

成千上万的家庭构成了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家庭,也只有和谐的家庭,才是我们唯一停泊的宁静的港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风家训家规征文:女儿励志二三事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序:家有小女,芳名冠楠;年至28,闺中待嫁。虽为独女,从不宠娇;自小善良,漂亮乖巧。初长成人则修德于心、自强于行,孝义对尊长,诚信莫敢忘。每每问起,曰:循家教之善行、学古今之舍得、倡华夏之新风。今虽逾豆蔻年华,而励志之念俞佳,故叙小女二三事以誌之。

《自强篇》:小女三岁年秋,吾与妻携女儿应好友之约游览清西陵。女儿妆有蘑菇头,上穿红兜兜,下著五分裤,和同龄伙伴攀高爬低、嬉戏前行。游览全程,趣意欢快,忽而山上山下、坡陡桥弯,忽而松林郁郁、曲径通幽,忽而曝于骄阳、汗流浃背。逾半程已显劳顿,欲抱起孩子游览以缓解其疲惫之形。然其他伙伴顺从大人投怀入抱,偏偏小女倔强挣脱仍趋前拾级而行,未曾稍歇。一路走来,好友们无不啧啧称赞其自强而毅力之恒久。

《自立篇》:女儿初二年级,因求学攻艺术类,学琴而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博导,每周四必面授领教,风雪无阻。当年隆冬,雪花飘飘,寒风刺骨,吾早起送小女乘车赴京。十四之年龄,起早贪黑,随班车如蜗牛般爬行百余公里后到京。未料突发腹痛,疼难忍不得已而蜷缩于候车室长椅之上,高烧顿起、冷汗直冒,众人见状嘘唏同情,好心者帮忙喊人助之。女儿忍痛感恩振作,为不误学业遂主动求救于警务阿姨寻解药、取热水以尽快祛病。此乃小女未成年前独自外出所遇难事之一例也,即自立善能始矣。

《自信篇》:乙未年盛夏,新华社与有关部门协作搜寻抗战年间“飞虎队”坠落飞机残骸,女儿与社派团队担此重任。经数次往返成都、西藏多地,终发现71年前飞机残骸坠于若果冰川无人区,其地海拔四千余米,跋涉异常险峻、渡河仅凭铁索,攀行之艰难均无安全把控。时女儿单独值守后方联络职责,逢团队与当地向导配合前往探取残骸两天后失联;小女仰视苍天、沉着研判,旋即启动预案向社领导及属地军方联系解救待援;直至深夜才有搜寻团队信息传来,方知有惊无险。独立执责,临危不乱,毕竟圆满完成肩负使命,此乃自信善为也。

缀:此三则小事,其重在记录小女成长之阶段经历,总结孩子自强、自立、自信之能力平素养成,更以抨击社会对八零后概论为“啃老族”、“小皇帝”之如潮差评,所言所见并非全然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立家规、正家风、严家教征文:说你,说我,说家风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先后经历了“三讲教育”、“三项教育”、“先进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还有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我想这都是在传承党员干部的家风、人民警察的家风。当前,我们的党已到了关键的历史时期,反腐力度前所未有,倡导好“家风” 是对每个党员干部和民警的最好保护。只有带着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自觉投入学习教育活动中去,才能在思想上得到一次洗礼,增强践行公安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只有在“家风”的约束下才能克己奉公、认认真真当警察。

古人云: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淳正尤显重要。说起它,不禁会想起一幅传承很久的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此句出自宋朝大文学家苏轼之《三槐堂铭》,文中记述了三槐王氏祖先以忠厚仁恕流芳百世。细读文词,不难体会王氏对后人的要求:不要重视钱财,而要重视优良家风的传承,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官者还要清清白白做官。家风正否一取决于先人的品德,二靠世代传承。纵然时光变迁、观念转变,高尚而优秀的家风依然会源远流长,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

岁月里,不经意间,家风从我的人生中悄然拂过。思绪总爱怀念,忆起儿时那些年那些事,怀念的是其中蕴含的家风的点点滴滴。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自立自强、勤俭节约、做人诚实、孝敬长辈,想来这就应该是我们陈氏一门的家风吧。每逢寒暑假开始,秉承诗书世家之风的老爸总是郑重地对我和姐姐说:“放假了,你们两个人不准瞎玩浪费时间。每人每天要练习一篇书法,写一篇日记。我每天都要检查。”想来这也是我的家风之一,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古朴,但正是在这家风的严厉约束下,我们一天天成长起来,如今姐妹二人学有所成,事业小有进步。回首往事,父母的教导历历在目。没有家风管束,子女就会像肆意生长的树苗,成才的几率很小。感谢好家风,近现代陈氏一门曾走出我的高祖父--清末著名花鸟画家陈务人(1870-1947),也曾走出我的伯祖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处泰烈士(1910-1937)。好家风也让我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警察。

纵观那些背弃信念而落马的党员干部,虽其腐败形形色色,但都离不开一个“贪”字,动辄成百上千万或上亿。没有了自由要钱何用?留与子孙吗?在自由和贪婪的选择题前一定要慎重选择!古人云“子女有用要钱何用,子女无用要钱何用”,还是给子孙留下好家风吧。

如果有人问,作为一名警察,你的家风是什么?那么我的回答是:清廉、务实、勤奋!以敬畏之心对待组织、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以宽容之心对待同志、以刻苦之心对待自己,做好“家风”的传承者。

家风,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生命之旅,因有着家风的陪伴,注定不会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最美家庭征文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家,是我们常常在不经意时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家中有亲情,家中有亲人学校、班级也是一个大家庭。

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同学们生活在六一班这个大家庭中是由64位同学组成。各个任科老师是我们的父母亲。门源二小六一班是一个全校师生赞扬的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卫生好、学习气氛好、班氛好是学校出名的。同学们情同手足,手来手,肩并肩,一起走近知识的海洋。扬起生命的风帆。虽然你来自长江源头,我来自黄河岸边。但是大家有缘在一起在同一个屋檐下成长、学习。前世五百年次会头才得到今日的一次擦肩,这样计算我们前世回过多少次头才赢的今天的同班虽然有些同学之间会发生矛盾,但是只要我们用从容的面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在一个家庭生活了六年,六年时间很快。这六年用情意凝成的友谊是用什么也改变不了的。同学们知道与其六年之后两眼泪汪汪的说对不起不如现在手来手,肩并肩携手走过宝贵的六年。转眼间我们到了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忙着温习功课没有时间来谈友谊青春是无价的,也是最珍贵的。我们坚信我们在这这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中勤奋、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同窗生活。不要和兄弟姐妹们闹别扭同在一个班就如同在一个家。

大家和谐相处创造出最和谐的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梁启超家教助成长家风家教书信

全文共 2071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读《梁启超家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上接《曾国藩家书》,下启《傅雷家书》,是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中国人很忙,尤其中国的爸爸更忙,忙什么?忙着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当忙碌的父母以忙碌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推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孩子慢慢产生问题并堆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时,忙碌的父母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为时已晚,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能做到“树大自直”的,已经弯曲的树不是花钱就能正过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席尤其是爸爸在教育上已经缺席了很久,总说自己忙的爸爸们,不妨看看梁启超,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挣钱养家就是合格的爸爸吗?忙不是理由,世界上最忙的工作应该是美国总统,可奥巴马也陪孩子吃饭遛狗,管孩子学习起居。所以说,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才是问题。

之前对于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仅仅限于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公车上书”,在讲授这课时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关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梁启超之后开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对这个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个政治标签,看了这本书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开楷模。

在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这本书中的家书也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些给他孩子的书信中,我看见的是一位对儿女殷殷期盼的慈祥和蔼的父亲,虽然一年到头天南地北的跑,跟儿女相处时间不长,任教、演讲、著书立说,忙碌异常,但是他从未因为忙碌而放弃对儿女的教育。他不仅仅在金钱方面给孩子以支持,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注重学习,更注重孩子们修身和养性。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没有打击施压,而是细心开导。如次女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英文有些困难,一次考试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为此极不痛快。梁启超得知后写信鼓励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这些书信是一个教育家爸爸的教子良方,也是一部关于子女修身、养性、齐家的立世箴言。

在政治上,梁启超或许确实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坦诚,却让他成了一位与时俱进、勇于认错、既不假道学、也不老顽固的“无代沟”好爸爸。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揣摩、体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还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如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1927年8月,思庄读大学已一年,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梁思礼提起父亲的教育,曾说:“父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我的哥哥和姐姐影响较深,他一生精心指导子女,细心进行教育,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苛求只是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面对职业的选择,又有几个父亲能做到梁启超这样。所以梁思成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与成绩相比,他更关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廉家风故事征文

全文共 2306 字

+ 加入清单

发现女儿喜欢阅读,应该是刚刚上幼儿园。那个时候的阅读,是少数的文字,与大量的插图,又或者根本没有文字,只是根据画面展开想像,然后讲出一个故事来。看着孩子还小,实话说没有太早的将教育这件事情看的很重。但是看到小家伙每天看到图书兴奋的样子,自己也就感觉特来精神。于是,睡前讲故事、打扑克认数字、骑肚子算数学题……就成了我们父女间最常见的活动。那个阶段里,给我印像最深的是孩子的记忆力,那个时候没有书,单凭记忆,孩子可以基本背完三字经的一半。问她为什么下一半没有背呢?她告诉我老师没有教完。

后来,女儿读小学了,班主任在一个月之后举行了首次家长会,向家长们推荐了几本关于幼儿学习培养及科普如《神奇的校车》之类的图书。其中最感兴趣的就是薛瑞萍老师所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正是这本书,将我重新带回了阅读的世界。薛瑞萍老师在她的教学著作中有一点引起了我足够的注意:愿意读,喜欢读,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朦胧而整体的喜欢,一切启发和指导都是外在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在后来的女儿读书记录中,我引此条为铭。基于此,我试着带女儿读了一些电子绘本。同时发现,女儿对于这些绘本有非常大的兴趣。然后试着购入一些以图为主的书目,之后迅速转入短篇小说的阅读。短篇小说以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获奖小说儿童文学类为主。完全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女儿基本上读的懂,我试着问了她几个应该没有学过的生字词,她说不认识,我说不认识你读起来不累吗?也不见你查字典?女儿说几个词不认识应该不会影响整体的阅读的。从上下文有时候可以想出这个词的意思。我记得清楚当时指着一本图书里的“憧憬”两个字问她,那你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女儿回答我,是美好的想像。看着不到六岁半的女儿,心里那种兴奋,真的有点夸张。于是,开始增大了购书的频率,于是,女儿眼中的“贪婪”之光也越来越亮。后来有一天,我问她是不是看完了一本书《浪漫鼠佩德罗》?她说看完了。可是没过一会儿,女儿又告诉我她没有读完。我问她,为什么刚才说读完了。女儿讲,那个故事让她太伤心了,她想到了故事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她不敢看下去,于是,她自己编了一个结尾……女儿最初期的阅读里,这两件事情对于我印象最为深刻。

读书让女儿更有爱心。第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放假前一天进行期末考试。傍晚我去接孩子,看到不少小朋友都手里拿了一两张奖状,我的女儿手里却是空空。怕刺激到孩子的心情,我拉了她走了一段才问她:宝贝儿,是不是这次考试考坏了?女儿惊异地说:没有呀,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我说,你看别的小朋友手里都带了奖状,你怎么一张也没有嘛!丫儿说:我发的是全班里最多的!我都装书包里了。我说:为什么不拿在手里呢?也让我高兴一下嘛,是不是怕手冷呀!丫儿说:我们班里一半的小朋友都发了奖状的,可还是有一半的同学没有发的嘛。我又发的最多,恐怕让他们看见了心里更不好受,我就装在书包里了。老爸,你看一下嘛……(6岁半)

读书让女儿也更加理智。转眼就是三年级了,国庆节前一天下午丫儿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的声音非常兴奋:爸爸,爸爸,我当上大队委了,我还是我们班里的最高票呢!我回答她道:宝贝儿,你真棒!而后略带夸张而又严肃地问道:宝贝儿,作为一名大队委,可不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当选宣言?丫儿说,我们班里有46名同学,我得了33票,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那13名同学没有选我!不得了,小东西。(8岁)

受易学与流沙河先生的著作影响,没事的时候,喜欢把玩文字。阅,我理解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兑,在易学中称为少女)依门而立而高兴不已(兑,在易学中还通悦,高兴欣喜之意)。为何会高兴呢?因为退回屋中有千卷百帙可以阅读,走出屋外有大千世界可以阅历。人生之成长,阅读与阅历缺一不可。我曾把这个观点带给了女儿的班级。

我个人喜欢上阅读,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但是阅读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文学类的,譬如小说与期刊。女儿开始读书了,我似乎有指导其读书的义务。所以,这让我的阅读方向开始有所改变。另外,随着年纪的增长,哲学慢慢的成为新的阅读领域。所以,读古经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读经,可以使人心静。

以《论语》与《道德经》为例,读此两本书,便如同与两个须眉皆白的长者当面交流,下面的文字成一小戏。我:小子愚鲁,敢问为学之道?李老子闭目:为学日益。孔夫子微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我:再问学习之法,如何精进?李老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孔圣人:学而不思刚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望尊者可否提示,学问之道,态度应该如何?孔圣人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李老子微启双目:此一点彼与夫子颇有不同,道可道非常道,后生,为学之道,不可过于执著,切莫苛求完美。我:小子愚鲁,敢问学习之目的?李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就是为的忘记。孔夫子伸指赞曰:老子者,真龙也。吾言学问之本,在于从心所欲而莫逾矩也!我:小子拜谢。李老子骑上青牛,渐行渐远。孔圣人白发飘飘,御风而去……

用于现代的教育,两位圣人的观点亦不过时。学问之道,在学、在思、在益。学、思、益三者就是高度概括了的学习的抽象要义。只是大众之中,更以分数这个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能力。分数,是一个衡量指标,我不否认。但是我从来不认为分数有多么重要。喜读书而分数不高,这种情况不常见。平时不读书,考试前用功的却不再少数。这种来的快去的也快的学习方式,违反了真正的学习之道。绝不可取。学习的本真在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非常欣赏台湾龙应台的那本书,名字就叫: 《孩子,让我们慢慢来》。

读经,对于人生的指导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天时而耕种,借地势而破土,同人和而茁壮。

把心笃定,静待花开。

更多优秀的初一作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的家风我的家”征文:家风助我成长

全文共 2201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深深刻印在每位家庭成员灵魂深处的烙印,它通过言传身教在一代代人之间传递,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待人接物的方式,甚至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家庭之中,他们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但是同时,我们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又塑造着我们的家风。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确如此,每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它们彼此之间虽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的不同之处,但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必然拥有优秀的家风,这些家风无不反映着美德与人性的光辉。很幸运的是,我的家庭是幸福的,虽然经历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困难,但是现在回头看来,那不过是旅途中别样的风景罢了。

我家的家风最突出的主要有四条:

一是待人要真诚。从我记事起,父母就教育我要真诚待人。我的母亲曾经这样告诉我:“为人处世,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这个世界上虚伪的人固然存在,但大多数人还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我们自然要多长个心眼来保护自己,但是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那颗真诚的心。要知道,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我一直牢牢记得母亲的教诲,做到真诚待人。直到现在,我也认为自己并没有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在我求学和求职过程中,做到了不欺骗他人,做到了在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不忽视他人的利益,做到了用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在这几年里,我虽然遇到过各种挫折,吃过一些小亏,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其中自然也存在着心怀不轨之徒,但是更多的时候我遇到的人,他们是友善的,我的真诚换来的是他人的真诚,同时也让我结识了很多真正的朋友。

二是干工作要负责。小时候,父母就告诉我,长大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干一行爱一行,不能磨洋工,做好工作不仅仅是要完成任务,还需要遵守自己底线和工作的职业道德。我的父母不仅在言语上这么教我,在生活中也为我树立好了榜样。我的母亲,是一名老师,在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我一直只能呆在家里,因为母亲每天要上四节课,而且从不请假,回来还要批改作业或卷子,很少有时间陪我。后来我问过母亲,这样劳累值得么?母亲说道:“干一行要爱一行,更何况这些学生在这里能学到一技之长,我得为他们的未来考虑啊。”母亲教会了我要尽力把工作做好,而我父亲,则教会了我要遵守职业道德。我父亲是县里林业系统的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记得在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一段时间里,他主要负责木材检查方面的工作,有一次,有位叔叔想找我的父亲帮忙解决一点问题。我的父亲在了解到他的问题后,向他指出了应当向哪些部门反映问题。后来那位叔叔又回来感谢我的父亲,临走前又偷偷留下几百块钱,我的父亲知道后,主动把钱上交给了单位。等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我问过父亲这件事,他说:“这不过是正常工作罢了,帮助他解决问题是我的责任,收下那些钱只会令我不安”。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考上了公务员,我会牢记母亲的敬业精神以及父亲的职业操守。

三是生活要节俭。小时候,父母就经常教导我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仅要养成节俭的意识,还要学会如何节俭。衣服破了,补一补就还可以穿,家电坏了,修一修还能够用,不是必要的东西可以不买就不买。直到现在,我们家那台电视机还是我们搬家那一年买的,那一年我七岁。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都保持着节俭的习惯,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挥霍”,因为我牢记着父母的教导。后来,我顺利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在热闹繁华但却离家遥远大都市里生活,同学们大多来自富裕的家庭,我始终做到了不与家境富裕的同学们攀比,始终保持着相对简单的生活习惯,不乱花每一分钱。现如今,我参加了工作,家里生活负担虽然变小了,但是父母也时常会说,不要因为现在日子好了就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该省的钱还是应当省下来,以便在真正需要钱的时候不至于捉襟见肘。我相信,勤俭的习惯会一直伴我左右。

四是要热爱知识、崇尚科学。我的父母都出生于农村的普通家庭,他们走出农村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学习,因此他们对知识有着相当程度的重视。自从我懂事起,父母就一直注意培养我对获取知识的兴趣,但是他们与其他一些家长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要求我考一个“令人满意”分数,而是希望我能够真心的爱上学习,真心重视知识。对于获取知识的事情,他们一直都很支持我。还记得我小学的时候,由于家里房子刚刚盖好,生活压力突然增大,有一次我看到了一本科普书籍,名字大约是叫做《南极洲》,书很小,也就现在长大后的我的一只手掌大小,但是书很漂亮,内容很充实也很有意思,价格自然也是不低的。我的母亲见我喜欢,二话不说就买了下了来,说是为了学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高中时,我顺利进入了我们县里一所好的高中,在那个阶段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我们这时候只要看课本和无休止的做题就够了,但是我的父母除了要我努力学习外,也十分支持我购买科普类书籍,认为这是我充实自身知识水平、提高科学素养的最佳手段。现在,我回到家中,看到珍藏在书柜里那自己高中三年来买下来的第一推动系列科普丛书以及几乎期期不落的《环球科学》,我很明白,我后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与家里面那种对我获取知识热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相信,一个人的命运,除了需要靠自己的奋斗,家庭的影响也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风助我成长,助我活出精彩人生,而我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优秀的家风继续延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晒晒我的家风征文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这种风气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一个充满着爱与幸福的大家庭,家里的人对别人也充满着友善,一个不懂得团结,亲人之间都勾心斗角的家庭,一定会被别人唾弃、遗忘。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家和家风,我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家里四世同堂,有三十几口人,家里处处充满着爱,我爱我家里的每一个人。

“百善孝为先”,我的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尊老爱幼,从来没和长辈顶过嘴,对待长辈都是恭恭敬敬。太奶奶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主,她老人家的意见我们都会认真听取,每年除了春节,我们家最热闹的时刻便是太奶奶的寿诞之日,每当这时,工作在外地的亲人不论多忙都会赶回来给她老人家祝寿,一家三十几口人聚在一起,围在她老人家的身边,充满着爱与孝心。

“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不懂得团结,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好,我的家庭祖辈几代以来就非常团结和睦。一家人永远都是团结一心,和睦相处,据太奶奶讲,她那一代,一家十几口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几年,从未闹过矛盾。到了爷爷那一代,虽然不生活在一起了,但逢年过节,便会在一起小聚几日。这种和睦团结的家风,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每一个人,使我们养成了对人团结友善的好习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一直在我的大家庭里传播着,我的祖辈就乐于助人,太奶奶年轻的时候针线活计做的好,她总是帮助那些穷苦人家缝缝补补,爷爷这一辈用自己的工资义务为村里打井修路,奶奶总是用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和物帮助有困难的邻居。这种乐于助人的家风深深影响了我,每当同学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的大家庭也是因为读书而一代强于一代,在我们的大家庭里人人都喜欢读书,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培养出了许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普通的大学生到研究生、博士生,从普通的公务员到医生、工程师、大学老师,遍及各行各业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这种家风一直鼓舞着我努力学习,让自己这一代更上一层楼,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父母的谆谆教导,让我养成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讲究文明、勤奋好学、乐观向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性格与习惯。

我的家风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深深地影响着家人的成长,我一定让这种孝顺、和睦、乐于助人、勤学向上的美好家风在我这一代更好的继承和传扬下去。

更多优秀的2500字作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风家教作文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尊重师长,孝敬老人是我家的家风。孩子在平时耳濡目染,看样学样,从小就知道孝顺。上学后接触了《弟子规》、《孝经》通过背诵及听故事对孝顺有了更深地理解。记得从很小的时候,周欣逸就知道尊重和心疼长辈。深得长辈的喜爱,喜爱她的懂事乖巧。 待人真诚、宽容、善良是我们的家训。真诚、善良可赢得大家的友谊与信任;宽容可修养自己性情,遇事不钻牛角尖。孩子自小都能和孩子们好好相处。在交往中只要不违背原则,我们也不妄加干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的家规。从幼儿园开始自己穿衣洗脸、洗脚到后来自己洗头、整理自己的小屋,都做得很好。独立、

自立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不会困惑,在无人能帮助时不会难过。

有了家规家训后,教育过程中贵在坚持,并在坚持中也得学会放手。在不违背原则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总结。去形成自己的为人处事风格,将家风在传承的同时,发扬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的成功家教方法征文

全文共 2372 字

+ 加入清单

成功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

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三)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四)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五)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保护孩子自尊心

第一,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妈妈爱你。”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给予鼓励,甚至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脸一下拉好长,让孩子感觉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绩。

第三,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语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动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家风家教作文

全文共 2601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名人家风家教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于人民来说,他是伟大的领袖;对于家庭来说,他又是儿女们的父亲。几十年前,伟人毛爷爷的教子故事,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叹。

毛爷爷喜欢将艰苦奋斗视作体格的锻炼、意志的锻炼、能力的锻炼、感情的锻炼。青年时代他曾豪迈地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解放后,毛爷爷曾在中南海接见了几位湖南教育界人土。在谈到青少年培养时,他回顾了自己当年在一师时的情景,强调应该培养青年人艰苦奋斗的品质,教育青年人要不畏艰辛、不怕困苦。毛爷爷说: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贾宝玉、林黛玉式的人,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

对于儿女,他历来要求十分严格,可以说近乎苛刻。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爷爷先是让岸英脱下那身苏军制服和大皮靴,换上自己穿过的旧棉衣棉裤和江青用边区纺的粗毛线织的毛背心、毛袜子。不多久,他又让儿子从自己的住地搬到中央机关去住。他还问岸英:“你吃什么灶?”岸英如实地问答:“中灶。”毛爷爷一听便有些生气,责问儿子道:“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你应该跟战士一起吃大灶。”虽然岸英肠胃有毛病,但仍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意见。接下来,毛爷爷又开始教儿子如何待人接物。他说:“你回到了国内,要按照国内的习惯方式来生活,不论吃饭还是穿着,都应该按中国的传统方式和人们交往。”稍微停顿了?下,毛爷爷接着说:“你先去探望老同志,见了人不要没大没细(小)的。年纪大些的,你喊伯伯、伯母、叔叔、婶婶,最老的要喊爷爷、老爹爹、老奶奶,跟你差不多大的,或者喊哥,或者称同志,不要随便喊人家的名字。”停了停,毛爷爷又说:“都是参加革命好多年的,他们对革命有贡献,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要多向他们学习。”后来,毛爷爷又让岸英深入社会这个大课堂,拜工农为师,上“劳动大学”,向实践求真知。建国以后,毛爷爷又让儿子到工厂,让他学习管理生产,接受工人阶级的教育。1947年10月8日,在给岸英的信中,毛爷爷教育儿子:“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岸英十分珍视父亲在这封信中关于人生、事业的那段教诲,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不仅对20多岁的儿子这样严格要求,即使对于几岁的女儿毛爷爷也不例外。小时候的李讷,生活在父亲身边,但毛爷爷却从来不允许她在生活上有丝毫特殊。1947年,胡宗南率大批军队进犯陕北,陕北的粮食供应非常困难。毛爷爷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韩桂馨道:“小韩,以后你就带李讷吃大食堂吧。”大食堂的伙食是?天两顿水煮黑豆,连皮都不去,大人吃了胀肚子,小孩子怎受得了?卫土们忍不住劝道:“孩子才7岁,还是跟妈妈一起吃吧。”毛爷爷的手臂弯着,大手由里往外一挥:“陕北老乡的娃娃吃黑豆一样长得壮,你们不要说了。”毛爷爷说定了的事,不会轻易更改。

就这样,才7岁的李讷每天与战士们一样,自己拿着一个小搪瓷碗,排队从大锅里分得一份黑豆,同大人们?起嚼着、咽着。如果说战争年代条件太艰苦,小孩子只能随遇而安的话,那么解放后,条件大为改善了,对小女儿总该有些照顾了吧? 但是,毛爷爷仍然不允许家人与他同餐共桌。一次,韩桂馨再次请求毛爷爷带李讷一起用餐时,毛爷爷断然作了?个手势:“不要跟我,还是跟你,你带她一起吃大食堂吧。”“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还是那句话,谁叫她是毛爷爷的女儿呢?还是恪守本分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毛爷爷前后共有过10个子女,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幸存下来的只有岸英、岸青两兄弟及李敏、李讷两姐妹。毛爷爷自投身革命以来,大部分生涯都处于动荡之中,岸英、岸青兄弟早年失散,1940年李讷降生后,李敏又赴苏联与贺子珍团聚。年近半百的毛爷爷多么渴望得到一些儿女亲情的慰藉啊。因此,他再也不忍心让李讷离开自己,尽管工作忙,也没把她送进保育院,而让她在自己身边长大。1958年李讷因急性盲肠炎打针针头断在肌肉里,连续做了两次手术,手术不顺利引起伤口感染,发烧。毛爷爷为此非常担心。?天,他工作通宵,临睡前,为解除李讷的思想负担,挥笔草书一封,信中写道:“李讷: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动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意志可以克服病痛,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信末还抄录诗?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毛爷爷要李讷充分体验意志的力量,通过与疾病作斗争,使自己意志更加坚强。

毛爷爷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严格的父亲,他和普通人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子女: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1956年的一天,毛爷爷在院里散步,问身边的卫士:“依你看,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都挺好。”卫士爽快地回答,“她俩对我们都很尊重,身上没有高干的子女的那种优越感。她们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有上进心。”听了后,毛爷爷不以为然地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主席,您还想叫她们怎么吃苦?比起普通人家的子女来,她们吃的苦只多不少。”毛爷爷不同意,摇头说:“不对,你讲吃苦的时候,思路不对头,首先想到她们是我的女儿,所以给她们定下不同于一般人家子女的标准。她们不就是吃食堂吗,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数农民家庭的伙食好,不是这样吗?”“主席。您总找低的比,这不公平。”卫士争辩道,“大多数城里人家的伙食,未必比学校食堂差。我家里就比大食堂的伙食好。”“你为革命做了贡献么,吃好点人民没意见。”毛爷爷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她们还没有做贡献呢。人哪,生活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出息了。”

毛爷爷是伟人,同时毛爷爷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和平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在家庭生活中,毛爷爷是子女的严师,又是子女的慈父。他对子女,身教重于言教,在思想上的要求严格、学业上的督促指导、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尤其注意防止子女在思想生活上的特殊化倾向,不仅是当今世人的楷模,尤对现在的领导干部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名人家风家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征文700字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我已经步入初中,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更多关于家风的优秀作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立家规、正家风、严家教征文: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父亲是60、70年代一名大队干部,母亲是位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母亲现已过世,如今老父亲已85岁。可是,父亲平时的许多“语录”却时时让我想起。其中的“不占公家一分便宜”这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几十年了,我一直不能忘怀。如今,它不仅成了我门宗“立家规、正家风”的家训,我还希望它成为“严家教”家风,世代传承下去。

这句话,我记得听于文革时期,那时还小,父亲是大队支书,母亲在生产队劳动。其时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那年头,家家户户都到生产队按人口和劳动力称“口粮”。每个月去称口粮,生产队的保管员为了拍父亲的马屁,总是多称一点给我家,妈妈似乎心里有点数,为了生计却从来没知过声,心照不宣。又一次父亲去称口粮回来后称了一下,去发现了十来斤,就连忙去问母亲,我今天去称口粮怎么多了十来斤,你们以前称多不多呀?母亲一听,一声不吭,只埋头干活。父亲见母亲不吭声,心里有底了,他毕竟是做干部的,知道里面的“猫腻”,一下子就火了,冲我母亲大声说:不能占公家一分钱便宜,你懂不懂?!你占公家的便宜,我就是以权谋私,你知道吗?说着就要母亲把到现在多称的口粮全部退给公家。我是一个大队的“当家人”,如果个个像你这样,“公家”还不早就瘫了,我是公家的干部,要对得起公家!吓得我母亲再也不敢作声,含着泪把几次多称的口粮有全部退了出去。十几年后,我长大了,母亲和我说起这事,还说,是的,你父亲就是那次对我发的火最大。但也让我一辈子都记住了“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的规矩。

我也算是一辈子“吃公家饭”的人。始终将“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作为立身处世的规矩。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国家也好,集体也罢,都是“公家”的事情,拿公家的钱为公家做事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记着“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是“吃公家饭”的底线。

现在我的女儿、女婿也成了“吃公家饭”的人。刚工作时,我的父亲总在他们耳边絮絮叨叨地重复的“名言”,他的孙女孙女婿向他大声保证说记住了,他仍然不放心,要我“勤拎拎他们的耳朵边子”。所幸,女儿、女婿还算自觉,虽然处得岗位都不错,钱还是可以“捞”到的。但终究抗住了诱惑, 没忘记爷爷的“语录”,坚守着“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

如今,女儿、女婿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成了公公。虽然她们的孩子还小,但我却常与女儿、女婿说:假如以后孩子吃“公家饭”,不必谈大道理。就不忘爷爷那句话,“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有这话,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新的中考作文预测:家庭教育传承优秀家风

全文共 2216 字

+ 加入清单

在陕西关中的农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农家大门上悬挂着"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和能生财""和为贵"等内容的门匾。而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的每一个家庭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比如"诚实守信""待人真诚""自强自立"等等。这些或镌刻在牌匾上的文字或存在于家庭里的规定,就是家风, 体现出主人的理念和对于后代的期许。

陕西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在接受《陕西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家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究其实质,家风是一种无形 的、潜在的文化,它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传家宝,更是整个社会的传家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钟怡华对媒体坦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提倡发扬美好的家 风,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好。因为,每一个小小的家庭,组成了社会的大家庭。"家风"的好坏与"社会风气"以及"国风"的好坏紧密相关。而如果忽 略"家风"建设,那就必然割裂了下一代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血脉,不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功利心让优秀"家风"缺失

"我家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家风啊。整天忙乎挣钱养家糊口,哪有心思琢磨这些事情。"2月21日,在西安市安东街小学门口,一位前来接孩子放学的李女士匆匆忙忙地说。像李女士这样忙于生计,无暇思考"家风"以及难以顾及家庭教育的家长们,不在少数。

常年关注家庭教育并从事相关研究项目的王国琪感慨地说:"在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上,不少家长被各种功利心所绑架,忽略了家风建设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家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既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好家风应该是代代相传的。可惜的是,根植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关 于家庭教育的精髓,许多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随同四旧一起被破坏掉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人们经济压力不断增大,都在追逐买房、买车、孩 子上名校等等物质利益的同时,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家庭道德教育被一再忽视。"王国琪说。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鱼小辉也认为:现在有些家长,眼光只盯住应试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考上所谓的名校, 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实际上是走进了一个误区。

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钟怡华副校长说:"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带着明显的家庭教育的烙印。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常常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比较普遍的几种现象令人深思:

一是父母过于认可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在学校非常自我,唯我独尊。孩子的优点被家长无限地放大,缺点被家长有意识地忽略,不愿意面对。这一点,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最突出。

二是很多家长一方面给孩子报兴趣班,希望孩子学很多本领,琴棋书画均有所长。但另一方面,却害怕或者说舍不得让孩子干任何一点家务。很多孩子已经年龄很大了甚至连碗都不会洗,也没有洗过。劳动能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最需要的技能之一。

三是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缺乏耐心与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家长都应耐心地、理智地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可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失去理智地打骂孩子一顿,只顾自己泄愤,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这一点说起来,也是家长自身的"家风"建设有问题。

如何培养好"家风"

如何从家庭教育入手,让好"家风"代代相传?几位专家给出了一致的建议:

首先,家长们应该向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的力量,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 孩子早当家",这是《红灯记》里的唱词,包含了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所有成功人士的优秀品质--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义、助 人、涵养等等,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

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现在一个最大的误区是忽视了德育,忽视了道德品质的教育。一个人受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人变成一 个真正的人。所以,不仅在知识方面要教育他,更重要的是在人格上、道德上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走进了误区,比如一个孩子考大学,首先考虑哪 个系好读,哪个系将来毕业好找工作,哪一种职业赚钱赚得多又不累,学校注重这个,家长也注重这个,孩子们自己也注重这个,这就是极大的误区。孩子要成才首 先要成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职业技能,也不能使之发挥真正的作用。

还有,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与沟通,双管齐下,目标一致,才能使"家风"建设落到实处。如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就经常通过开展一些 校园文化活动,将道德品质教育融入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影响:重阳节开展小记者调查活动--"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通过听长辈讲故事,了 解过去的历史和昔日长辈们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孩子们更加珍惜当前的生活,增强了孩子们应对困难的决心。中秋节时,学校开展"月到中秋分 外明"温馨家庭摄影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用相机摄下中秋家庭团圆、其乐融融的景象;三八妇女节时,学校还开展"把爱献给辛苦的她",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 捕捉家中女性长辈们辛苦的瞬间,让他们学会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