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传承的作文怎么写(推荐20篇)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传统文化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

浏览

2329

作文

385

让更多人参与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关注传统文化现状的人都清楚,有不少人可能根本就不在乎传统文化,即便在乎又怎么样?就说比较喜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的人们,在这些日子里做了什么?在春节期间,除了燃放鞭炮与大吃大喝,还做了什么,还剩下多少内涵?说好听一点,不过是有“传统”没文化,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味同嚼蜡,结果是年越过越淡,就跟大家看央视春晚一样,越看越没劲。传统与文化的分量显然有些单薄,我们难道要靠鞭炮与吃喝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弄得某些忧国忧民之士忍不住竭力疾呼“用法律保护传统节日”,以此提醒人们记住民族传统,不使洋文化吞没民族传统文化,可谓用心良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的一些洋节日在城市里越来越火,甚至在农村也开始流行。难道这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什么的,虽然没有大型活动助威,更没有特意放假,可参与者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过节的理由和方式,各类大众传媒还连篇累牍地刊登一些十分有趣的让人们感到亲切的细节点缀节日气氛。我们必须承认,洋节在我们这里表现得很有活力,生活化了,很富有人情味,这就是一种“文化”气氛。

再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令人担心得不到及时保护而面临失传。尤其是当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强,影响范围较小,不为众人熟悉,过上现代化生活的青少年,对“非遗”更陌生更疏离,文化遗产就面临消逝的危机。即使一些列入保护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事实上已陷入濒临失传的境地。不仅民俗实物和器物平常难得一见,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也趋于萎缩。文化遗产靠什么保护或者发展?戏要有人看,曲要有人听。可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跟大众文化生活渐行渐远,仅仅靠列入遗产名录恐怕难以为继,至于还想吸引外地人似乎有点勉为其难。

因此,使本地人先熟悉本地的文化遗产实在是当务之急。不仅仅是在文化遗产日搞一阵子宣传,地方报纸不妨长期开专栏介绍,地方广播电视设立专题节目宣传,逢节庆活动,各地要让传统文化内容走街串巷,使本地文化遗产广为人知,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跟本地文化遗产多一些亲密接触,让青少年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熟悉本地的传统文化遗产。由此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起来,深入人心,植根社会,成为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文化遗产就不只是珍稀动物一样的“遗产”,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生活的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原本需要特殊保护的文化遗产通过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零距离体验而重新赢得大众的喜爱,必然焕发生机,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发展,何须谁再为如何保护传承焦虑?

另外,不妨多点“拿来主义”,向“洋节”学点经验,引导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使传统更鲜活一点,给传统节日注入更多的时代气息,比如鼓励大家读几本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欣赏或参与诸如各种戏曲、相声、评书等传统文艺活动,大力为传统文化造势,使传统节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一定会更有滋味,更具魅力,传统文化就一定更有前途。

[让更多人参与文化传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文化传承600字话题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已近暮秋。而物华天宝的苦蓼大地却没有丝毫颓废的凄凉,绚丽的菊圃、飘香的丹桂、漫卷的彩旗、洋溢的笑脸、纵情的歌唱真真是一个欢乐的海洋、寻根谒祖的.天堂。

乘着习习晚风,披着茫茫夜色,我静静地来到陈元光广场。夜渐已深,喧嚣的人流悄然散去,此时的广场显得静谧而深沉。站在将军威武庄严的雕像前,仰望苍穹若洗、疏星如钻,月华如水,我不禁在心中暗暗地想:秦时明月汉时光,时光亘古而绵远。

一千九百多年前,汉武帝刘秀对李通委以重任,谆谆告诫:“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的前夜,君臣促膝长谈之时,窗外也该有这般如铅的月华,他们能否想到小小光州现在已成为豫东南靓丽的门户,成为全国书法之乡、柳编之乡、全国百强县城之一。

望着将军刚毅的脸庞,我仿佛又看见他当年横刀立马英姿飒爽的豪迈模样。我仿佛看见一缕蘸满乡愁的月光,惹出将军思乡的清泪,“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于是他对着故乡深情地吟哦:“浮光昂月望,固始秀民乡。第宅参文武,姻连半帝王。珠楼帘结绮,花苑永流香。礼节传家范,簪缨奕世芳”这是妙笔生花的珠玑文字,更是发自肺腹的游子心声。

敬瞻将军的雕像,我仿佛又看见戎马一生的“白马三郎”王审知,仿佛又看见民族英雄郑成功和靖海侯施琅,仿佛又见到同样升腾于他们心中的与疆场烽火狼烟般翻滚浩荡的思乡情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因为他们对故土爱的深沉,才有一番精忠报国的大爱,才有那般血溅战袍的壮烈,才有浮光峰愈加迷人的雾岚;才有古蓼大地欣欣向荣的发展,才有今天南迁先民的后裔们星夜兼程的赤诚寻根。

“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是南迁后裔家谱上一句简单的记载,却又是南迁后裔步履匆匆的寻亲之旅的动力所在,是莲花峰和阿里山心手相牵的根源,是陈元光广场、王审知大道、安山公园娘娘庙、何氏宾馆、黄氏大祠堂如潮的人流、肃穆的膜拜、激动的泪水,是全国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一家亲的凭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默立于广场,股股暖流涌上心头,这是流淌于所有固始籍后裔血浓于水的乡情,它比明净高远的苍穹更清澈,比清爽习习的秋风还要怡人,比馨香阵阵的丹桂还要芳醇因为流浪游子的双足已经疲倦,他们想把头靠在家乡群山的肩上

幸甚至哉,盛世中华,典藏天下,大地有界,根亲无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天一校园艺术节,学校组织我们少年部观看了一场由著名锡剧演员特意为我们展现的锡剧表演。

演员们共表演了《珍珠塔》、《双推磨》、《李三娘》、《小夫妻相会》、《双玉蝉》和《赠蝉》等锡剧中的经典传统曲目选段。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歌舞,有形体,有对唱,有单唱,有表演唱。精彩不断的表演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锡剧顾名思义,就跟无锡有着不解之缘。但我们大部分同学却都是第一次欣赏锡剧。因此我们全程都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竖起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

主持人告诉我们,锡剧是无锡的传统戏种,距今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它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深受无锡人民的喜爱。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现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剧的角色和京剧一般,分生、旦、净、末、丑,其中老生、小生、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出现得较多。

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锡剧基础普及课。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台上抒情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演员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向平时对传统戏剧毫无接触的同学们展示了传统艺术别样的美。此次活动,使得锡剧走进了同学们心里,让锡剧更具象的传播,让锡剧这个地方戏有了更大的舞台,有了更多的观众。

一台表演,一堂戏曲,看似与学校课堂无关,但却实实在在的融入到了教育教学的课堂中。这台节目不仅让我饱了眼福,更让我长了见识。锡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它,让它能永远地传承下去。然而,现在我们小一辈对锡剧却知之甚少。这一方面因为包括锡剧在内的戏剧那慢悠悠的唱腔与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不太相配,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曲目缺乏时代感,感觉离我们生长的年代太久远了,多听两遍估计就会使人兴味索然。更达不到百听不厌的地步。

因此锡剧要想作为中国文化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潮流。锡剧这一传统地方剧种只有在我国传统的基础上固本纳新、与时俱进,才能长远发展下去,为人们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这些包括锡剧在内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拥有更广阔的前景。而不是只能作为一个个冰冷的名词被列在文化遗产名录中。希望我们的后人也同样有欣赏到这些艺术的眼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古代圣人、浪漫诗人以及很多的文化血脉。

中国的传统美德很多,诚实守信、尊师爱亲、讲文明、懂礼貌等等。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起码要做到的。在学校,我尊重老师友爱同学,在家里,孝敬老人,遇到别人主动打招呼懂礼貌,说什么就要做到什么,不能失信于人。不管是与家人还是同学老师之间,都要保持最起码的尊重。

我们国家的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对于这些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例如孔子、老子、屈原、李白、曹雪芹。他们都是文化名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他们所编的书籍以及做的诗句,都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其中的寓意以及想表达的情感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语录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句子,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礼之用,和为贵’,都指明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礼数。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国家的节日习俗也是多姿多彩。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好多好多的节日,这些都代表了不同节日的意义。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最热闹、最喜庆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春节的习俗很多,贴春联、买新衣服、收红包等等。春节联欢晚会是我们众所期待的,每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必须看的,我也爱凑这个热闹和家里人一起观看,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很高兴。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无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还是中国的历史名人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化也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彼此交融。

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应该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跟紧世代的步伐,大步的向前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为我们小学生来说,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老师,我们这是去干嘛呀?”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这是新华小记者发出的好奇声响。

“同学们,接下来会有一场讲述匠心的精彩演出,你们可要看好了。”老师亲切的话语让我们很快地安静下来,自觉站成一排观看演出。演出节目有很多,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关于兰花的表演。

一开始,优美柔缓的语调,很快让我们着迷,并沉入其中。优雅缓慢的古筝调配上悠扬激荡的琵琶很快把兰花那一乾坤正气传到我们的心中。我们入迷地看着,只见舞蹈女演员,那手一扬,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兰花,一舞一跳,一踩一转,淡蓝色裙子迎风飘扬,恰似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兰花。

接下来出现一个手握毛笔的男演员,只见他目光炯炯,盯着手里的毛笔,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挥舞着毛笔创作着书法。配上后面李叔同的书法词,真是让人叫绝。我看着表演节目,心中不禁发起深思,李叔同为我们留下的经典著作,是李叔同想让我们传承的一种兰花精神是一种,一身正气、公正无私的品质。这就是匠心吗?是的,这就是匠心!

一曲终了,那优美的调子还在我的心中回荡,这次的研学之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明白了,所谓匠心,是需要我们当今这一代去努力传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今天在这本书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初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籍上没有的史料。

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在司马迁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

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活和发展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承中国文化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物质和人事的变迁往往出人意料,它不似花开花落、潮涌潮退那般循环往复。它往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不为人知的。当杜甫和辛弃疾的头像被人恶意涂鸦。当他们严肃深思的表情被曲解甚至被随意涂改不被重视时,我们不禁要深思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原因。

曾经被人口口相传的《静夜思》被如今的学生改得面目全非。他们无非理解“举头望明月”的凄凉愁思,理不能体会“低头思故乡”时的撕心裂肺。高速的工业发展、时代的演变甚至让这些孩子们看不到城市的月亮,不能让这些孩子明白“月是故乡明”中饱含的痛苦和无奈。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使得沟通有更多的渠道,故乡的概念甚至在年轻的一代中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试想,在这样一个“在家靠网行千里”的年代,思乡怀人之情怎能被人理解?由是,孩子不能理解“他乡非故国”的凄惶,不能明白“月是故乡明”的痛苦失落,他们看不懂杜甫眼中的忧伤,看不懂辛弃疾亡国的深切痛苦。

许许多多的人看不到这滑稽表面背后反射出的现代人内心的巨大空虚和文明的缺失。正因为如此,他们不能理解甚至轻视中国古代的文明,或许这种差距来自于历史演变中的代沟,但我们仍亟须改变现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应该变这深邃、绵长的过去感到骄傲,而并非一再沉湎于物质富足内心空虚的巨大人生缺口。我们应当摆正立场,这种随意可笑甚至滑稽的涂鸦不是创造性的体现,恰恰相反这正是一个民族病入肌理的巨大反映!我们应当积极地直面问题,寻求问题根源。

可以想见,如果问题不被解决,文明的流失继续加剧,那么终将有一天,人们不再记得杜甫忧虑天下的目光;人们不再记得辛弃疾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甚至在孩子心里就会形成恶搞插图的认知。这将会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

回首一顾,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金戈铁马,马里河山,不要让这画面成为历史中的一粒尘埃,仍需我们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尊重文化传承的议论文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闪烁着智慧得光芒。我们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孔子,有揭露黑暗、直面现实的屈原,有不屈不挠、顽强抗金的岳飞……我们还拥有文化宝典《尚书》、《中庸》、《论语》,拥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拥有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名绣,还拥有里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黄山等雄伟壮观的建筑……漫步在经典巨著的道路上,徜徉在中华文化的海洋中,我们无不为这些深刻的哲学理论和传统遗产所折服,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感叹道:“我骄傲我是华夏子孙中的一员,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富强而自豪!”

时间在延续,时代在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中国故步自封统治者还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之中时,一些国家用大船利炮无情的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在深重的苦难中拉开大幕。在与外强侵略的斗争中,一位位的豪情壮志的民族英雄纷纷诞生,一段段可歌可泣故事源远流长。“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啊!”的岳飞,“经世自励,廉洁奉公”的林则徐,“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的邓世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些人流芳百世,可谓自然!

中华自古就有“中国梦”,古老的民族如一株顽强的常青藤,历经劫难,青葱依旧。他从经历的废墟中从容站起,探索那一条不败的“中国道路”。终于,又一代代伟人出现,使中国重又走上复兴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已不是当初落魄、任人宰割的小国家,她已从“灰姑娘”变成“公主”,它已把破旧的衣服脱下,“文明礼仪”写在身上。点点滴滴,都是一颗梦想、一种精神的作用。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尤为重要。我作为一名小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蛋雕”社团,认真记忆着古代文人留下的经典诗文,我觉得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每个学生需要做到的!愿中华传统文化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相伴在你我左右,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适用话题: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氛围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7天迎客600万人次,话题讨论阅读量超过5000万……近日闭幕的广州广府庙会,为公众奉上了多道精美的民俗大餐。广受关注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庙会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热捧。

从高校青年学子当家的创意市集“广府潮墟”,到将动漫、公共艺术请到非遗项目中来的“创世集”,再到为孩子营造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庙会,广府庙会让年轻人成为了庙会活动的参与者,文化展示和推广的主人公。花点巧心思,玩出新花样,类似广府庙会的文化创新充分说明,传统文化并非铁板一块,有效对接公众需求,恰恰是激发参与热情的关键。

庙会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让传统庙会在现代焕发生机,就要在坚守文化底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创新与融合中发现广阔的发展蓝海。也只有让更多年轻人“动”起来,才能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期间,团委倡导我们阅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开始,我对此书不屑一顾,只是应付着拿着书,可当我无奈地随便翻阅时,便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如同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一头钻进了书的海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发展长卷。在这片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和发明创造的达人。从祖先创造的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这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凝聚力的结晶。

这本书令我震撼。从书中我领略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阅读中,我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的没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国。无不闪耀这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悠久,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相传。如今,圣贤孔子、抗倭名将戚继光、自强不息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们的美德,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民族英雄气概,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的民族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茂的精神力量,引导中华民族迎接各种挑战,包括天灾人祸,外来侵入。适应各种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时刻,我更应该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

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待我需要多措并举。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加强学习宣传,要发扬创新精神。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承中华文化精神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风筝是幸福的,因为它对线心存感恩;绿叶是幸福的,因为它对根心存感恩;鱼儿是幸福的,因为它对海心存感恩;而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对一切心存感恩。从我们呱呱坠地时,父母就是我们第一个感恩的人。

天大地大,父母恩大。这份情,作为儿女的我们,无以回报。因为,父母的无微不至,他们的担心,他们的照顾,更有他们因我们的喜怒哀乐。或许,你的父母并没有很大的学问,可是,他们心里装着的爱,并不会比别人少一点儿,他们对你的期望也并不会比别人低。

会想起父母,我们是否惭愧于自己的付出少之又少。从小到大,他们的一个微笑是给我们的鼓励,一顿午餐是给我们付出的汗水。我父母的恩,父母的情,我们能用什么来报答呢?在岁月的沙漏中,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去感恩,不是吗?随着我们的成长,便会踏入神圣的学堂,学习“人之初,性本善”“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老师,一个伟大称呼,一份神圣的职业。瘦小的身影,沙哑的声音,而我们却还是嬉戏打闹,把老师的心血当成玩笑。

他们站在小小的舞台上,挥洒他们的汗水,辛勤的劳作,为我们传播知识。深夜备案,甚至是彻夜不眠,只想我们能得到最大的收获。所以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老师。每一个民族都会感激为本民族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优秀地感恩传统。假如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懂得感恩,这个世界将因感恩而更加和谐。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一个人不仅要懂得去感恩他人,更要学会感恩社会和国家。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也许是一个普通人感恩的境界,但这也是最真诚、最淳朴的感情。

人生路上,满布荆棘,但恩情却给了我们最大的勇气。因此,我们要用心领受父母对教诲与期待,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感谢老师的培养之恩,以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进步来报答。草木为了感谢春天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谢夏天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谢秋天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谢冬天的到来把大地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当我们长怀感恩之心去对待事物时,你会发现这世界其实是美好的!感恩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作为一名优秀青少年的基本要求。

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学会感恩,传承灿烂的中华文明,让其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着力实践,真正按着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全文共 216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前些天爸爸让我看了篇报道,大大的配图照片是一个苍老且再也普通不过的老农,正站在破旧的房屋面前,举着粗糙但坚实的手,似乎坚定地要告诉我们什么,再看配图标题,粗粗的黑体写道:“温州‘诚信老爹’身上流着道德血液”,小标题是:“八旬老人还儿债,诚信做人动乡邻”,整篇报道是讲一个“温州八旬老渔民为在台风中死去的三个儿子还债五年至今”的故事。诚信老爹,一个本来就生活拮据的老人,在承受了失子的巨大悲伤过后,平静地对债主说出“人死债不烂”这样的话,用“子债父还”之举诚信守诺,用“诚信”之心感动了全村的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肃然起敬。

德,不因显爵而高尚;品,不因贫穷而低劣。诚信老爹,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再现。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中华文化的文明史,诚信、谦让、勤俭、仁义、从善如流等太多的中华美德故事了。

诚信,从《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信守承诺;《孟母不欺子》中的孟母坚持说到做到,到商鞅的“立木为信”,曾子的“杀猪偿信”等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但无论光阴的轮回,世事的变迁,都决不会被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中国人会遗忘、丢弃。

而当今社会,随着那种摒弃诚信牟取暴利的风气的不断蔓延,食物都是“有毒”的,连自己亲手生产的馒头自己绝对不吃,这不仅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种道德传承的沦丧的悲哀!企业家们,为了一切的利益,可以坑害人民,可以见利忘义,身体中再不流淌道德的血液!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脸上不再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人的气息愈来愈沉重,年轻人的朝气荡然无存,生产问题食品的人们难道没有一丝从心底里的愧疚吗?扪心自问,当所有的食物大家都不敢轻易食用,当所有的诚信都被利益所吞噬,当所有的人全都以鄙夷的眼光打量着身边的人,冰冷的世界,那些赚得的金钱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吗?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早在二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那他将什么事都做不成。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遇相跟,而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烟云,终会随风而逝。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传承中华美德,固守诚信品德,就如同一个国家有了灵魂,大树有根,江河找到了源;不然,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真的,看似平凡困苦的“诚信老爹”,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复苏的点点闪亮,这与当下一些有悖于中华文化的行为,值得我们思忖与反思。诚信的传承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重归无尘的心灵,用“诚”和“信”,让人与人之间少一分冷冷的怀疑,多一份暖暖的笑容!只有有了诚信我们才能发现:青草绿树,蓝天白云,花香鸟语,美丽无处不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

【第二篇】

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他家喻户晓,他的事迹温暖了一颗有一颗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凭借的就是他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了现代乐于助人任的标志。

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雷锋有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不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生活在现代化生活中的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来引领我们前进,雷锋,这个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人们将永远记住它,他为中华留下一段不朽的诗篇。

现代社会不可否认有一些现象不尽人意,例如三聚氰胺危害人类健康,一些不法商家出售不合格的产品,以及一些个人不文明现象。但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公民,我们更需要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以前有雷锋激励人们做好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现代社会也有这样的好人,汶川地震,一名名伟大的教师,牺牲自己,护住学生;一名名救护员竭尽全力救助伤员。

从最美教师张丽莉,拼命推开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到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几十秒他缓缓换挡、减速、停车、拉手刹,告诉大家安全下车,然后他倒下了。他用自己生命挽救了34位旅客的生命。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一次次使人潸然泪下的壮举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榜样,我们不缺活雷锋!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的人物,今年的有

胡忠谢晓军夫妇: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的并蒂雪莲。

吴菊萍: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出,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拖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现代的雷锋,他们就是我们应该高举的旗帜,他们的精神会引领我们前进。我们应该传承华夏文化,发扬雷锋精神。

更多1200字作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热点:百鸟朝凤逆袭,传统文化传承值深思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素材

1、《百朝凤》是一部感情电影,由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天明导演,陶泽如、郑伟、李岷城主演。影片讲述的是李岷城与陶泽如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该片于2016年5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大师绝唱,今夕请珍惜。吴天明何许人也?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天明的电影曾经书写了一个时代:1983年,他的《人生》观影人数超过两亿;他的《老井》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A类国际电影节大奖的作品;他导演的《变脸》获得了近50个国际电影节的大奖……作为幕后推手,他为中国影坛培养了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周晓文、田壮壮、何平、顾长卫、芦苇等一批蜚声国内外的电影人,被誉为第五代导演的“教父”。

吴天明在创作《百鸟朝凤》时已经72岁高龄,剧本改了很多稿都不满意,最后甚至闭关一个半月逐字修改,经常改到痛哭流涕。2014年2月,电影《百鸟朝凤》完成最后的剪辑制作,然而仅一个月之后,吴天明导演离世,《百鸟朝凤》就此成为大师绝唱。

3、辗转两年,上映不易。2014年吴天明导演离世后,因为缺乏宣发费用等原因,《百鸟朝凤》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吴天明导演的女儿吴妍妍四处奔波,直到遇见了著名制片人方励。“我让方励老师看了《百鸟朝凤》,他看完之后背过身去,半天没有说话,等他转过身来,满眼都是泪水。然后他问你缺什么,我说缺资金,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来做这件事。方励老师说你缺多少钱我给你补多少,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推出去,哪怕头破血流,也要为了这部电影跟市场打一仗。让观众都看到吴天明导演这么好的一部作品,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位艺术家。”

对此方励表示,《百鸟朝凤》是“电影中的电影”,每次看片都被感动落泪,因此毅然决定亲自带领“志愿者”队伍,集结社会各方力量与业内同仁,为电影推广尽其所能。

于是,在《百鸟朝凤》制作完成的两年之后,这部影片才终于得以跟观众见面。

4、“百鸟朝凤”没那么简单。

《百鸟朝凤》是唢呐名曲。然而,它并不仅仅是一支曲子那么简单。据影片主演陶泽如介绍,《百鸟朝凤》原是欢快的曲子,常被用于乡间结婚喜事。然而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吴天明导演将其改成了哀曲,变得深沉庄重。一般情况下不吹此曲,“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得起为他吹《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承载的是对人生的评价。”

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关于唢呐和艺术传承的故事,然而,影片所表达的又远远不止于此。正如黄建新导演所评价:“吴天明用一个年轻生命的成长与一个生命的消亡交叉来表现了一种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他的,又是全人类的。电影到了这个份儿上,才是真正的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的没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国……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仁人志士也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如至圣先师孔子,抗倭名将戚继光,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元名将文天祥……他们的美德,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民族英雄气节,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身为中国人,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我们要从曾经背诵过的《论语》、《朱子治家》、《弟子规》等这些优秀的、有内涵的传统文化书籍中感悟真理,生发爱国情感,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美德意识,弘扬时代新风;在生活中锻炼品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很多这样的人或事。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在危急之下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同样的人,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个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些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吗?而我们自己在努力学习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承传统美德。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每位同学都遵守路队制,不疯打闹;我们语言文明,遇到了老师或者长辈都主动问好;我们爱护环境,遇到一片纸屑,都要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我们拾金不昧,捡到钱物,都要及时交给老师;我们爱护公物,不乱涂画、爱护花草树木,不乱采摘、践踏;每天中午在校就餐前,都要背诵一段论语,警示自己;同时,我们节水、节电、节粮与节能,洗完手及时关闭水龙头、使用完电器,及时切断电源、吃饭要光盘,不浪费点滴粮食。我们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屋檐上的水滴随着时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积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晕中,泛起了小小的涟漪,望着眼前这一雨纷纷的美景,忽然一阵粽叶香,耐人寻味。

“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去睇龙船……”这是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端午节时嘴中念着的歌谣。而这种古老的气息还能代代相传吗?

走进厨房,家中还是那种老式的灶台,有两口大锅,均由柴火烧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爷爷奶奶他们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会是这样的吧。在这时,只见奶奶将用油炸葱头的“葱头油”捞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着掀开另一锅有拌着许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鹌鹑蛋,花生……一切适合的东西,奶奶一样也不错过。因为再包之前,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为害怕太油,所以我帮着奶奶一起弄。我们首先清洗粽叶,“呀”一不小心就被这粽叶的边缘割破了手,轻微的流血,更映衬出我对这粽子的喜爱,瞧去,奶奶正眉开眼笑的哼着小曲,包着粽。

双手平摊,在手心先放上一个粽叶,用大拇指夹着,来一个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叶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调配米,鹌鹑蛋,五花肉,一层压一层,最后,再拿一片粽叶“封顶”,用一种植物的叶子绑上,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锅。一只布满皱纹的手和一只细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乐乎。

这细细的粽香,环绕了整个屋子,忽然,听见弟弟对着电话机喊了一声:“小姑,等等你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一个汉堡跟一个芝士味的比萨,谢谢。”顿时,屋子里的气氛僵硬了,空气似乎要停止了流动,奶奶在这制作着中国的传统食物,而这新时代的小男孩却要去品尝外国的“快餐”。

这份古老的传承是否即将遗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传承多久呢?这一切的一切,是否会成为那黑白史书上的记载呢?

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都在物质上不断的追求,在生活水平上不断的提高,在工作上同时也是精益求精,但是,人们又会停下来思考那份对于文化的纪念吗?不,不会。然而,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手艺都是因为没有人传承而在现在已断绝了,我们不能让历史成为历史,要让他们成为未来,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都应该随时接受着古老文化的熏陶,让这种传承成为永远,这样,在中国的标点上,就只有分号,没有句号。

我想,如此的文化传承,势必会为中国拥有美好的远景蓝图。

粽叶飘香,传之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首儿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棕子香,五包粮,吃了粽子满口香。”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想了解,跟我来看看吧!

其实,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在很久以前,由于战乱死了好多人,屈原听了,想了个办法把国王打败了,并知道国王还会找麻烦,就抱起大石头,跳到江中自尽了。人们怕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米饭包到竹叶里,扔到河里,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粽子,并小心地放到江中。直到现在,人们一直传承这个习俗。

看!中国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丰富多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个有着深远文化的民族。从古至今,它的文化传统一直都被传承着,直到现在。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无一不体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明清小说的《四大名著》吧!

《四大名著》分别是施耐庵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施耐庵的《水浒传》。并且它们传承的文化各有各的不同。壮志豪情、行侠仗义、诗意翩翩,梁山好汉各有各的春秋。

虽然这些生动形象的小说被称为了名著,但在九零后和零零后之间却被频频拒绝。他们不喜欢这种无聊的小说,而喜欢那些充满新奇能够展开想象力的言情小说和冒险小说。据调查,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的学校的学生都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甚至连四大名著是哪些都不知道。

作家辛苦的笔墨光阴现在渐渐被无聊乏味和充满报了的书籍。四大名著的名字渐渐地成为了一些不记书名作者的摆设。有些时候还会被扔在一个角落,没有一个人去理会。作家的心血被侮辱,他们在默默的哭泣,提醒着大家要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要越来越少,直到没有。让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成为了历史。

是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著作、智慧的结晶,都是为我们学习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作为我们学生来说,要做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读书的人,不如爱好读书的人;爱好读书的人,不如把读书作为乐趣的人。在我看来,把读书当乐趣的人,还必须得具有传承文化的品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的民魂。只有把它传承下去,中国才可以永远富兴,我们的根才不会断,我们的魂才能永久保存。我们要把它作为使命,完成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在一次公交车上我就看到这样一番情景:那是一个早上,一位同学正坐在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提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因四周无座位,他只好站着。小同学见到了这个情景,就连忙上前扶住老爷爷,让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说:“还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没有什么关系。”小同学诚恳地说:“不,你年纪大,站着不方便,还是您坐着吧!“您坐吧!”……老爷爷和小同学一直互相让座,旁边的人 的人看了就称赞这位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有人站了起来:“小弟弟,你坐下,还是让他坐我的座位吧!”只听小同学恳切地说:“朱熹爷爷教育我们要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我要听朱熹爷爷的教导啊!”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朱熹爷爷,您的敬老爱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着我们后一辈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小时候刻苦攻读的故事已在我们脑海里深深生根,您小 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的话语,我们已牢记在心中。现在我们成千上万的学子正在以您为榜样,刻苦攻读着。我家正同尤溪县的最高学府——一中比邻,我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情景。

凌晨,天微微亮时,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无数盏灯,亮得如同白昼,住校的学生们都来到班级晨读;深夜,他们还在翻阅着各种资料,在学海横渡,在书山攀登。正因为这样,仅只一中这所学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学生考上本科。今年,一中学子罗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为了省文科状元,顺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学——北京大学。

朱熹爷爷,您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尤溪的学子,真是“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

朱熹爷爷,您知道吗?您四岁时的一句话:“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亲惊奇,更惊动了我们后人。

天之上到底为何物?人类抱着探索天上高奥密的决心,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三号”,从“神舟一号”到“神州六号”,为我们中华儿女实现穿越太空的梦想铺平了道路。朱熹爷爷,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们的“嫦娥一号”奔月卫星发射成功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地实现了!您一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会得到满意的回答了。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您从小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从中得益非浅。

朱熹爷爷,您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会记住:穷里致知是源,反躬践实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嘱牢记心间,从小立志,学会读书,学会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中华文化需自觉作文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处于危机中。青少年儿童只有亲近中国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文化,从现在做起,才有可能传承文化传统,化解危机。因此,重视青少年儿童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势在必行。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有影响,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精神遗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意识、信念、价值追求、走向文明的思想、品格、伦理、气质、观念、道德风范以及是一个有着的与时俱进总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即具有传统型,又具有时代性;既蕴含着对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又在不断结合着当今时代特点,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衰落时半响的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命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传

统优秀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资本,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旨趣,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共同精神家园,这就是独特的本组文化和知识结晶,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深刻,蕴藏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它将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文化艺术,上升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塑造人们的精神灵魂,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拓展人们的视野,可见,这就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根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支柱。 当今时代需要我们重新唤起关于本民族精神的记忆,找回那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优秀经典著作。阅读经典是为了汲取传统优秀经典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优秀经典著作。特别是青少年对阅读传统经典著作来说,传统优秀经典的世界:就是塑造心灵的世界;开启智慧的世界;陶冶情操的世界;拓展视野的世界;唤醒的世界。阅读经典对他们洞察人生,精华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方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

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通过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文化,不断增大词汇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语言精华,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基础。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从而又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传统文化初三作文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杰出代表,它大致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角色。

我和京剧结缘还有一段故事。

在一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京剧社,每个星期参加两次排练。一开始,我觉得学京剧有一点枯燥,总是反反复复练同一句话。这时有的同学也劝我不要学京剧,有空陪他们一起玩,于是我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爸爸知道这个情况后,劝我不要放弃,坚持好好地学下去。听了爸爸的话,我没有放弃,坚持参加排练。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京剧社老师的帮助及鼓励;我进步很快,唱京剧也更有信心了。如今我已经是学校京剧团的主要小演员啦,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演出。几年下来,我学会了很多京剧唱段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花田错等;熟练掌握了京剧“舞长水袖”的动作要领;学会了“天女散花”“红灯记”等经典剧目。

京剧给我带来了快乐、自信。希望京剧伴我一起成长,更希望京剧在那裘盛戎演的是不是包拯呢?可是,我仍然有不少疑问书没有给解答,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京剧的服装,道具有什么讲究吗?于是,我打开电脑去互联网上寻找答案。

上了网,我在百度知道一栏里输入了“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网页给了很多答案,噢!我明白了!因为早年间是不允许女性唱戏的。所以戏中的女性角色也只能由男演员来演了。

我又输入了“京剧道具与服装”,网页又告诉我京剧服装很讲究,大致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和靴鞋类。长袍类有箭衣、长背心等。短衣类有旗袍裙子等。而京剧的道具有十分写意的象征意义。比如说演员一边挥马鞭,一边做出骑马的动作,便是在骑马了。

这次通过书、互联网得知了不少有关京剧的知识,算是一次走近京剧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