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承我大中华的美德作文(精选20篇)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传承我大中华的美德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2044

作文

1000

传承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古代经典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字一顿地教我们“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但当时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她的美丽与哀愁。唐诗,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悲与苦,蕴含了千年来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国千年来的宝贵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的是苦,愉快时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静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照应,分外动人。仿佛出现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的图景,图景面前兀立着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的诗人。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感情也会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诗,也正因此而变得瑰丽多彩。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经典的根,那么,宋词就是中华经典的枝。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软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苏轼、辛弃疾的便气魄如虹,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经典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

文学,当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后才发现,千百年来,她承载了人们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壮,或婉约的情感,使人们心中的话语得以倾诉,更是拉近了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得人类文明的车轴不停地向前滚动。江水滔滔,荡涤了风花雪月的旧梦;滚滚黄沙,湮没了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文学那其间的悲欢恋情,却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犹余音颤袅;文学那之中的奇句妙语,却如泉涌,如露凝,读起仍口角噙香。于是,在缤纷的文学艺苑之中,我爱觅几朵奇葩,去细细品味那亘古的芬芳。

更多1200字作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华传统文化2024中考热点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生活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我们用的文房四宝、青花瓷器;我们喝的中药、茶饮;还有我们弹奏的二胡、古筝……我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汉字。

汉字,它不同于其他的字体,它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它有着中国人的豪迈骨气,有着中国人的谦虚宽容,有着中国人的俏皮灵动。它的一撇一捺,大气豪放;它的一横一竖,优雅舒展。它们有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外貌,它们都是最独一无二的精灵。

你看那“月亮”,有着月光的高雅圣洁;你看那“太阳”,有着阳光的热情开朗;你再瞧瞧那“星星”,它们多可爱,多灵动啊!

你且再随我来,我们一起在句子中找到这些文字的韵味。

看!“清澈见底的湖面上,成群的鸭子在水面上嬉戏。”当你看到这句话时,眼前是不是就出现了一幅鸭子戏水图,耳边是亲切的“嘎嘎”声;听!“瀑布,它那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此时,我们仿佛置身于瀑布前,免费欣赏了一首男高音独唱,是不是该鼓鼓掌给它加油呢?再闭上眼,细细咀嚼“那清新的绿色仿佛在这秋雨中流动。”我们是不是也感受到了一股富有生命力的暖流,流进我们的心田,温暖着我们。

汉字,它是我国人民的骄傲,它凝聚了我国无数人民一生的心血。同时,它也给世界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为我国从古至今的对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看看当下,我国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汉字已成为世界通用文字的一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誉满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华传统节日三年级400字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国众多节日里,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是春节。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和春联,大街上到处洋溢着欢乐,红红的对联贴在每个家的大门上,看着美丽的大街热热闹闹的,有的在贴各种各样的窗花,有的在家围着坐着一起聊天,快快乐乐的吃起了丰盛的年夜饭,大家有说有笑,每个人都露出灿烂的笑容。吃完了年夜饭,己经到我们玩耍的时间,我们便拿出我们的烟火,找到了一个空旷的地方,开始放鞭炮。只听“啪啪”几声,几朵绚丽火花在空中绽放。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夜空中那璀璨的明珠,也不再寂寞、他们有了烟花的陪伴。我胆子也比较大了,拿了一个小型的烟花,跑到别处去、小心翼翼地拿出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兹兹”的声音,我的心揪了起来,但是那炫丽的烟花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把恐惧抛到九霄云外、就这样放完为止、我们开心的回家了。

过春节多好啊!不仅可以家人欢聚一堂,又有好玩好吃的,多希望每天都是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日益繁忙的`都市,偶有几处静谧幽深的街道,街道两旁的老房子都有些年头了,隐隐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古典的韵味和少有的充实。

老房子,在内居住的多是老苏州,少见精美华丽的日历,而大多只惯用老黄历,可能是认为那一本厚厚的小黄历会记录下一年内的功德,每天一早撕下一页,那么昨天才算过的踏实。老房子门前总会有三三两两或站或坐的人在聊天,聊的多是自己的儿女,或者就是些新闻热点。也正以为如此,老房子里的消息总是最为灵通的。

推开老房门的一霎那,门板“咯吱”作响,似乎要勾起沉睡千年的回忆。从门口走到门前虽只有短短几步路,似乎有什么要从脚下那凹凸不平的青砖间渗出。绕过第一幢房子,墙角有一个煤炉,即便已经很久没用了,它却一直在那,似乎可以看见从前老人在煤炉边忙碌的样子。转弯便是一条幽深的走廊,顶上三三两两有几个天窗。白天,这条走廊总有几处是明亮的,夜晚却漆黑一片,那明亮处通向的是一个个小院子。走廊中两边的墙十分粗糙,双手贴合墙面,依稀可辨掌下的花纹。顶上的横梁不再精美,却充满古老的气息。老房子里的人家大多都还没有装衣架,几根竹子横跨放两户人家的屋檐,竹子上挂着衣服,同时联络着两户人家的感情。前院房子里的人家,每每听到院子里的人在聊天,会搬着凳子到院中,有时还会捎上些新的点心。每逢过节,一家有好货,几天后家家都有。

苏州的老房子和北京四合院不同,而很多老人依旧愿意绕到房后的院子中,打磨时间。小孩子就直接趴在窗台上,害怕错过好戏。院子中总有几户养花草的人家,老人们或是相互帮忙养着,或是相互交流经验,以至于园中的花草总是那么美丽,那么动人。

许多老苏州不愿搬离老房子,因为这里有一份怀念和寄托。他们不愿离开相伴多年的好友,不愿住进只有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冰冷的房子里,那种没有人情冷暖的生活是他们所不喜的。他们不愿有住了十几年却不认识邻居的感觉。他们要的是如纳兰容若心中“小构园林寂无哗,幽篱曲径仿人家。”的生活。

当灰黑的砖瓦开始泛红,老头老太便相互搀扶走进厨房,商量着晚上的伙食。苏州人烧菜总按人头算,每个人爱吃什么菜,都刻在老人心中。每天他们都期盼着接到儿女的电话,又害怕听到儿女有事不回家吃饭的消息,害怕面对一张张空椅子,一个个空碗。淡黄色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的情景,总是老房子里最温馨的时候。

每当到俗称“过节”的时候,老房子中的人家都会聚在一块折锡箔。有时小孩也会来凑热闹,学着长辈的样子,可谓有模有样。大人大多不愿从外买现成的,只是默默围坐在一起,怀着一颗对先人的怀念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日子里,老人心中会不断牵出无限牵挂和思绪。

就是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苏州人平静地传承着千年的思想和精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传统节日主题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如此意义重大的节日。活动怎能不隆重呢?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初五,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便将时日称为端午节。

每当端午节之日,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为什么?因为在那天可以看赛龙舟啊!《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们悲痛欲绝,为了不让鱼吃掉他的躯体,于是借划龙舟时的水波来驱逐鱼群,赛龙舟便被渐渐流传下来。我们全家在这一天一大早就起身,往西枝江边赶,到了那儿早已是人山人海。赛龙舟也快开始了。我们赶快找了个位置站好,等待比赛开始。一阵尖锐的口哨声响起,江面上蓄势待发的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那雄浑的鼓声。整齐的水波,统一的动作,一切都是那么协调,不一会儿,龙舟陆续到达了终点,江边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我们这儿,不少人家还会在这天烧艾条。中午时分将艾条放在家门口阳台厨房点燃。以辟邪驱虫。

端午节当然也有自己专属的食物,那就是粽子。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食粽呢?传说屈原死后百姓们去捞屈大夫的尸体却没捞着。一位渔夫急中生智,往江里投入鸡蛋米团肉等食物,说龙鱼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尸体了。老百姓纷纷效仿,于是慢慢发展成了用叶子包的粽子。我们家在端午节这天餐桌前必摆上一盆粽子。边吃边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端午节,这是个伟大的纪念日,活动还远远不止这些,重要的是在这一天,能了解这么多中国传统的习俗文化,真可谓是既清闲又热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热爱劳动是中华传统美德小学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热爱劳动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品质,是我们当代青少年应有精神。因为劳动,才会有今天的丰衣足食;因为劳动,才会有今天的安宁和谐;因为劳动,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美满。所以,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

那一条条被子,雪白的棉花被纱布裹着,再套进被套。软软的,躺在上面十分舒服。可是,谁知道这一时的享受是经过多少的时间和汗水?

暑假之前,奶奶就把棉花种子播种好了。蝉聒噪之后,秋风一吹,秋日一映。枯黄的花苞终于绽开,雪白的棉花被夕阳照得光彩夺目。接下来便是与时间赛跑,与天气打赌了。那几天,奶奶显得特别的忙碌。她不仅要急于采棉花,还盼望着明天不会下雨。

等把棉花采完了,就到了最重要的一个过程———理棉花。棉花也分三六九等,有好有坏。有洁白,软和,惹人爱的;当然也有萎缩,潮湿,惹人厌的。

晚上,奶奶开着灯,和妈妈一起在灯光下理棉花。满满一盆的棉花骨朵儿,被妈妈和奶奶一揪一放一拿。娴熟的技巧下,棉花被理好了。枯花苞一堆,好棉花一盆,坏棉花一盒。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奶奶就把棉花放在门前的空地晒。又过了几天,奶奶把晒好的棉花拉到棉毯厂加工。在夜幕下,奶奶拉着制成的棉被回家了。终于,

忙碌了许久之后,换来了收获以及奶奶脸上的笑容。现如今,奶奶每天都郁郁寡欢。或许是这绵绵的秋雨,又或许是自己年迈的身体。但是,跟多的可能是好久没有种棉花,因为担心自己的技艺不再传承而惴惴不安。

热爱劳动,不仅仅是美德。而是,我们继承前辈的技艺,生活方法,从而提升生活能力,感受传统带来的满足。可能,这是一个我们热爱劳动的原因。去铭记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这值得我们去学习。

[热爱劳动是中华传统美德小学六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华文明的传承介质作文900字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特“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更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介质

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名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为我们世世代代所传承所发扬。

汉语是中华文明的传播介质,汉语为那些悲情。为那些乐观。为那些相思的人,提供了一个抒发的条件。它可以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式悲情;也可以写出“回首向来萧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轼乐观;亦可以写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晏式相思。这是无论多少优秀的外文译制品也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

因为,汉语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母辈,祖辈经历泛黄的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语言丧失了载体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与幽幽的叹息中。

继承和发扬汉语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的涌入街头巷尾时,我们是否想过汉语的命运将会如何。保护民族语言和抢救濒危方言就是为了保护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各民族成员的平等权利。这正如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曾经指出的那样:一些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全球化、工业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有关部门、机构以及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弱势的民族语言和抢救濒临灭绝的民族语言。这样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中华儿女绝不会让汉语消失在世界文化之中。母语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去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600字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学说中,《朱子家训》同样影响甚广。说起《朱子家训》,不少人会想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等名训。事实上,这并不是《朱子家训》,而是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

朱杰人指出,两者互为羽翼,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是对《朱子家训》的阐发与延伸,把哲理形象化了。如果把《朱子家训》比作纲,那么《治家格言》就是目。

《朱文公家训》又称《朱子家训》,原来收在朱氏家谱中,是朱子训诫家族子弟的私家文件,只是家族内部用的,并不对外。 “世界朱子联合会成立以后,我们认为《朱子家训》是一个宝贝,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它,所以就把《朱子家训》公之于世,并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现在已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朱杰人说。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仅有317个字,却道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是朱子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高妙之处,也是《朱子家训》可以在汗牛充栋的“家训”著述中卓尔不群的原因所在。

在朱杰人看来,《朱子家训》虽产生于800多年前,但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比如,《朱子家训》对于马来西亚华人乃至整个马来西亚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2010年,马来西亚吉隆坡建造一个园林叫孝恩园,园内建有刻着中英文《朱子家训》的大理石石碑,当年还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是优秀的“大学”教材,但当时儿童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教材。因此,朱子在晚年花费大量的精力,将孔子、孟子的家训收集起来并进行改造,重新写成《小学》,用通俗的语言把传统家训中最根本的思想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以精炼的语言表达。这就使家训摆脱了复杂而言不及义的弊端,使“训”的意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朱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陈来指出,要把朱子学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培育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朱子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价值和个人美德的源泉与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优秀作文: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读过一则公益广告,讲了一些戴着红领巾的同学,三五成群的划着小船,带着零食,在河面上快乐的嬉戏着,可是他们边吃着零食,边把零食包装袋子扔到河里;小朋友们下船之后,来到一座古桥旁边,拿着尖锐的石头在上面刻着:“到此一游”;在一座古迹旁边,一位老奶奶要照相,旁边却多了一个抱着孩子的阿姨,她们互相推挤着,皱着眉头。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呢?

你看到那些小朋友往河里扔垃圾,用尖锐的石头在古桥上面刻着“到此一游”,老奶奶和妇女互相推搡;你是否意识到了,人类缺乏文明意识?

举个例子,每一年的国庆或者暑假寒假这些小长假,大家都会到各地旅游,开阔眼界,固然是好的。可是在2014年的国庆小长假,北京天安门的广场上全是口香糖渣,让我们美丽的天安门变的丑陋,天安门仿佛在哭泣:“谁来救救我!”天安门门前,有一些清洁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冒着三十八度的高温,他们拿着小铁锹,提着塑料袋,蹲下来,一个一个清除着那些口香糖渣。你看到了吗?他们的脸被酷暑晒得红彤彤,他们的汗水一滴滴掉到了地上,然而他们却没有喊一句苦,抱怨一句。劳作许久,天安门广场终于恢复了干净整洁的样子。

从这件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缺乏文明意识,如果你去外国旅游,可以看到他们的警告牌子都标注了中文,说明了什么?

看到了广告的结尾,小朋友们在吃完零食的同时并没有把垃圾丢到了河里,笑着把食品包装袋放到了自带的垃圾袋中;古桥上的“到此一游”也不见了;老奶奶和妇女也不再推推搡搡了,老奶奶先在古迹旁边照了一张相,然后微笑的招呼着妇女和孩子来照相......

最后,允许我用广告中的最后一句话做结尾吧——最美丽的风景,叫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以弘扬美德话题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美德,这两个词大家很熟悉吧!在生活中,美德与我们息息相关,它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表情。我认为美德是帮助,是谦让

记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当时,车上坐满了人。一位老太太带着她的孙子上了公交车。老太太慢吞吞地从车门口走到车尾,但却没有一个人让座。他们若无其事,有的把头一扭看向窗外,有的低下头看手机,还有的往后一躺,直接装睡,我看不下去了,面带微笑地对老太太说:“奶奶,您坐这儿吧!”老太太对我笑了笑说了声谢谢。而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她竟然把位子给了她的孙子,自己却站在旁边慈爱的看着孙子。终于,有人按耐不住了,主动站了起来,把位子给了老太太。这就是谦让。

还有一次,我看见几位环卫工人在街上打扫卫生。几个年轻人路过,恰巧看见这些环卫工人,他们就毫不在乎地把垃圾又丢在环卫工人刚扫好的地方。环卫工人看见了,只好默默无闻地再跑回去扫掉,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和路人发生了争执,可能会丢掉自己的工作。

这时我突然想到:每个环卫工人都是如此,他们只能默默地承受。很多人都认为每天打扫大街都是很累很脏的事,而我认为,这是一件伟大的职业,他们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打扫卫生。如果没有了他们,我们的城市将会多脏,没有人会愿意待下去。想到这些,我弯下腰捡起脚旁的一个易拉罐递给环卫工人。他们微笑地看着我,拿走我手中的易拉罐走了。顿时,我觉得,环卫工人的这个微笑是神圣的,他温暖了我的心。

除此之外,节约用水也是一种美德。每次看到小孩子们在浪费水,大人在旁边不管不顾,任由他们在水中嬉戏。你们可知道?每一滴水都是一个缺水区人需要的生命之水。对于他们来说,水是可贵的,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水。其实,节约水有很多方法: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洗澡水可用来冲马桶,养鱼水可拖地

每一件事都与美德有关,它关系到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位“美德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思想强调 格物致知 , 格物 就是穷理,了解事物的本来道理,而途径就是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陈来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朱熹在其主政地区大兴学校,修订校规,强调“修身、处事、接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了解,“武夷书院讲坛”每年举行六讲,邀请海内外朱子文化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同时,武夷山正着手加快修复一批书院,将其打造为普及朱子文化、传播儒学思想的重要平台。7月,位于武夷宫的东方书院将落成,武夷山书院之风又将重现。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从14岁起便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朱子理学也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作为东亚文明的象征,朱子学传入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区后,至今影响深远。2010年,一幅刻有《朱子家训》中英文的石碑在马来西亚恩孝园落成。华东师范大学古籍部教授朱人杰说,在中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具有普世意义的朱子文化将会促进中华文化海外的传播和交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

全文共 4279 字

+ 加入清单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7、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2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32、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3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3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6、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4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49、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5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5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56、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5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5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60、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6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6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6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6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7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7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7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4、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75、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7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77、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7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7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80、仁者寿。——《论语·雍也》

8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8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8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8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86、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87、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8、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8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9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92、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9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9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95、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9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9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9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100、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10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0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0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04、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05、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0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09、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1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1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11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13、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114、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6、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1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18、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21、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2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2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127、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12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2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31、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13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13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13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37、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14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41、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142、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14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4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4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4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4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14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50、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5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5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56、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1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5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5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美德颂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听到中华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无比的激动,因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我自豪。

迄今为止,中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这条历史的长河仍然还在继续的发展着。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记得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做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的妈妈吴菊萍吗?是的,她就是当年那个自称是:“路过”而救下了一名女童的平明英雄。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踢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人称她是“英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文明古国唯一传承到现在的国家。

中国,现在已经成了世界大国了,而我,为我的祖国自豪,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年磨难为基点,历尽荣辱悲欢,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烧炼出中国这个无比坚硬的瓷杯!

中华文化是一件精美细腻的瓷器,以诸子百家文化的精髓为铺垫,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主色调,众多民族文化为这件精美的瓷器描绘上绚烂的色彩。

中华文化是一座厚德载物的学校,在书声朗朗,人才济济的校园里,中华民族秉承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校训。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殿堂,人类思想的象牙塔。

中华文化是一座旷世绝伦的建筑,无数的能工巧匠带着四大发明的瑰宝,修建了赵州桥、都江堰、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引来全世界人类的膜拜。

中华文化是一个没有结尾的传说,一代代历史的创造者用智慧和血汗让这个传说不停地延续下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这些流芳百世的创举,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地创造辉煌,创造奇迹!

从四大发明到改革开放;从赵秉文的诗词“一叶扁舟波万顷”,到中国的铜墙铁壁航空母舰“辽宁舰”;从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神舟火箭的成功发射;从战国时代游戏中的蹴鞠,到奥运赛场上的世界冠军的金牌;从诗仙李白的绝世吟唱,到作家莫言夺取诺贝尔文学奖;从遥远的“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处处闪耀着中华文化的万丈光芒!使中华文化照彻古今,闻名全球!

中华民族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战争与和平不断地碰撞,新时代和旧时代不停地斗争,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伟大的觉醒,每一次步伐的迈出都迸发出文明的火花。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照耀着中华民族,指引着中华民族向着和平,稳定,美好的未来不停地前进,创造出一个人人向往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华美德伴我行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用五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传统美德中华儿女。他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些美德如同一条条清亮甘甜的河水滋润着人们甘涸的心田;又如一盏盏耀眼的航标指引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还如一滴滴清澈的雨水洗涤着人们心灵上的尘埃。

文明礼仪告诉我们尊敬师长,遇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在学校,上课时要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与同学相处要讲礼貌,懂谦让,有快乐要与同学一起分享。在家中,我们要孝顺父母。我读过的三字经中所讲“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故事是说,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替父亲在寒冷的冬夜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和学习的。在现实生活中,我每天放学回家后会主动跟父母问好,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父母身心疲惫时,我会为他们捶捶背,讲几个笑话,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放松起来。当有好吃的东西时,我一定记得与家人一同分享。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要遵守秩序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有功德的小公民。当我们手中有废弃物时,不要随手乱扔,要把废弃物投进垃圾桶内。过马路时,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到他人……

“最美司机”吴斌以他尽忠尽职的职业道德精神感动了整个杭州城,也感动了全中国。重伤后的吴斌在短短七十六秒的时间里,将大巴车缓缓停下,然后拉上手刹、打开双闪灯,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乘客注意安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后,吴斌便瘫坐在了座位上……危急时刻,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让他保全了车上二十四名乘客的安全,如此平凡的“小人物”,却能在危急时刻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在学校,老师如父母一样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培育我们,并时刻关注我们的健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老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当工作需要时,父母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处理单位上的一些突发事件,有时候甚至会连续加几个晚上的班。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鞭策父母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个人因美德而高尚,社会因美德而和谐,世界因美德而稳定。我们要与美德携手共创祖国辉煌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精神传承有我2024征文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们、同学们: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浩浩神州,承载了太多文人的词墨,战士的血汗。历史的旌旗在风烟里猎猎作响。面对时代的选择,中国在崛起,中国在召唤,召唤那钢铁般的坚强,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脊梁。

__年前,中华大地吹奏响彻云霄的号角。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扛起五四的大旗。他们所表现出对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史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今天,建设的重任落到我们的身上。我们是民族的脊梁,唯有拼搏,方可坚强,唯有担当,方成脊梁!

青年者,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人有激情,有血汗。三栖精兵何祥美,99年入伍,初中文凭。入伍后便进行了炼狱般的训练。啃书籍,做笔记,绘图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战能力。29岁的他是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青年人只有拥有激情,才能成就自己,只有接过国家重任,才能保华夏太平!

青年人,有担当,有责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是文化传承的使者;敢于担当,讲奉献,我们是社会责任的担夫。像洪战辉,家庭屡遭变故,他却能克服种.种困难,勤工俭学,养活自己完成学业,并把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女孩一手养大,供其读书。他说:“做人要有责任心,能担多大责任,才能成就多大事业。”民族的责任,青年人不可逃脱,民族的义务,青年人必须担当。

青年人,有创新,有勇气。神舟系列航天团队平均年龄不过三十一二,长江大学舍身救人的英雄不过是在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张张夏花般的笑脸,无一不体现着当代青年人宽博的胸怀和对社会、对国家的无限热爱。

但是,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要把目光投向世界,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利比亚战争犹如飞鸟的嘶鸣划破了世界的安宁,拉登之死又引发了世界新一轮的恐惧。印度国防部部长费尔南德斯公然叫嚣:“中国是潜在威胁”,但他的国家依然非法占领着麦克马洪线以南以及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共计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阿富汗的战火,中东地区的枪炮声一次次把人们从梦中惊醒,纷飞的硝烟反复证明:人类的永久和平还不能到来,战争的阴霾还未散尽,民族、宗教、领土争端还未停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右翼”势力依然威胁着我国安全。

我们有一万条居安思危的理由,却没有一条安享太平的借口,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忧患和肩上的使命。我们愿意用自己的身躯充当祖国的边界线,用我们的青春保卫国家。青年的未来就是民族的未来。“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青年”,我们青年人应不断充实知识和思想,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铁肩担道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才能“修身,治国,平天下。”我们是国家的城墙,我们是中华的脊梁。国家在召唤我们,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奉献,还有什么能不担当?我愿意成为中国的脊梁,为祖国,为人民,为我所热爱的大好河山奉献我的一生!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 王夫之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有影响,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精神遗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意识、信念、价值追求、走向文明的思想、品格、伦理、气质、观念、道德风范以及是一个有着的与时俱进总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即具有传统型,又具有时代性;既蕴含着对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又在不断结合着当今时代特点,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衰落时半响的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命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传统优秀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资本,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旨趣,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共同精神家园,这就是独特的本组文化和知识结晶,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深刻,蕴藏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它将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文化艺术,上升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塑造人们的精神灵魂,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拓展人们的视野,可见,这就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根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支柱。

当今时代需要我们重新唤起关于本民族精神的记忆,找回那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优秀经典著作。阅读经典是为了汲取传统优秀经典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优秀经典著作。特别是青少年对阅读传统经典著作来说,传统优秀经典的世界:就是塑造心灵的世界;开启智慧的世界;陶冶情操的世界;拓展视野的世界;唤醒的世界。阅读经典对他们洞察人生,精华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方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通过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文化,不断增大词汇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语言精华,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基础。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从而又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美德600字话题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美德,一个熟悉的词语,一个人人都知道的词语,一个美好的词语,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注入所有美好的事物。它既能够流进土壤里,让土地恢复生机,也能流进人心里,让人心变得干净明亮,也能流进世界,让世界变得美好如初。

美德是中国传统,是中国古代道德的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族共存共荣的凝聚剂。美德是从古代就开始的,好多的美德的时都成了家喻户晓历代传颂的.名篇。就拿孔融让梨来说,孔融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孔融的兄弟很多,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一天,邻居给他家送来了一筐梨。当大家都在抢着拿大一点的梨时,孔融自己默默地在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大人都问他为什么挑小的梨,他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是小弟弟,应该吃小的。”年仅四岁的孔融就懂得谦让,懂得尊重兄长,懂得把梨让给兄长。尽管让梨是件小事,但充分反映了孔融的优良美德。他从小就知道美德,懂得谦让。四岁的小孩就能懂得美德的重要性,可见美德的威力是多么的大呀!

美德常常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来发现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美德。当公交车上人满如患,你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吗?当你手上有垃圾,你会选择寻找垃圾桶还是随手丢掉呢?当看到有小朋友单独出来卖报纸,你会买下那份报纸来鼓励他吗?这些都是我们看来都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你做到了吗?

有一个事让我感触很深,那天我和父母一起出门。路途中经过了一个流动献血车,我看到了车里车外站满了义务献血的人,我心里有很大触动,可能在你看来那些血很平凡,但是可能就是急缺的血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可能在你我所不知道的地方,有很多的人需要血液,可能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救命血,也有可能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些人因为没有救命血而失去了性命。

献血是义务的,没有人去强迫献血。为什么还有那些人去献血呢?那是因为他们想炫耀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吗?不是的,而是说明了美德之花处处盛开。人类都是善良的,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别人。否则怎么会说,美德就是在你我身边呢?

美德是个美好的词语,有人会说美德在哪里呢?是啊,美德在哪呢?美德无处不在。美德在我们心里,我与美德有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习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以美德为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谈起这个名字,我心中就有一种浓烈的爱国之心!

迄今为止,中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这条历史的长河仍然还在继续的发展着。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记得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做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的妈妈吴菊萍吗?是的,她就是当年那个自称是:“路过”而救下了一名女童的平明英雄。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踢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人称她是“英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爱我们的国家,那么,让我们一起腾飞中华吧!展现中华的大气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笼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还能望得见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看见“出门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