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经典诵读观后感最新20篇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要求在“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食品安全、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高铁、移动支付12个关键词中挑选两三个关键词,向外国友人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小编收集了中华经典诵读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1158

作文

116

家风耀中华观后感

全文共 4462 字

+ 加入清单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中央主要媒体接连发起了“家风是什么”活动,中央电视台今年春节期间又连续开展了关于“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的调查,家风,这一个被人们淡忘的话题,又重新被提了起来,进而引发了大众的热议和思考。金秋时节,我和家人在天津博物馆共同观看了《家风耀中华》展览,博物馆新颖独特,参观人员络绎不绝,通过观看进一步加深了对家风的感悟。

本次展览分为“家风与国风”、“家风与党风”、“家风与民风”三个部分,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第一部分“家风与国风”,分为“先儒家道”、“先贤家训”、“国为家本”三个方面,侧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风文化发展,梳理了古代家风思想源头和发展脉络,阐释了孔子、曾子、孟子等古代思想大家关于家风的理论观点,展示了多位古代先贤和近代历史知名人物的家规家训以及他们修身齐家、爱国报国的事迹。第二部分“家风与党风”,分为“为国舍家”、“从严治家”、“勤俭持家”、“厚德传家”四个方面,从不同视角展示了李大钊等革命先烈为革命胜利舍小家、顾大家,舍生取义、舍家为国的崇高精神,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管教子女,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树立和倡导优良家风的光辉事迹。第三部分“家风与民风”,分为“津门家风”和“最美家庭”两个方面,展示了近现代天津历史名人的家国情怀、家风渊源和家教事迹,以及当代市民家庭的家风故事和家教经验。

此次展览以家风传承为切入点,时间范围从古至今,人物类型由儒家先贤到革命先辈再到津门人物、普通百姓,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突出展示了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事迹,有效契合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好家风清党风、淳政风、正民风,提供了有效载体和生动教材。

很早以前我就想写一篇关于家风的文章,浅谈自己对家风的认识,对家庭、家族,以及家族历史和文化的感悟,通过这次参观展览促进了我的起笔,但也只是一管之见。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及作风。家风是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家族长兴不衰的精神力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家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开展教育的第一个环境氛围。家风看似是无形,确依赖有形的家规家训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有的家庭或家族的家规、家训、家戒流传千载,有的即使没有家规、家训、家戒,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受父母及长辈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等都有着家风的印记,直接影响着家族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家风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风貌、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方式。也有的是在一个家族上,出现某一个有影响力人物引领,为家族其他成员所景仰追慕,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柏拉图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与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时间最长,是子女学习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和性格,留下很深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包括崇尚知识,勤俭持家,热爱劳动,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家庭和睦等。对子女既要有爱,又要严格要求,引导健康成长,加强全面教育,及时纠正不良习气,培养优秀品质和社会公德,学会做人做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的社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水平,每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家规是家庭遵从的规则,家训是家庭尊从的信条,家谱是家庭传宗续延的记载。“家规”“家训”“家谱”是家风内涵的载体,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规、家训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人的家风由来已久,《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说:“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颜氏家训》有一种力量,将人性善的一面充分呈现出来,宣扬最本真的内在价值,其思想之光自始至终照耀着人们的心灵,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历经岁月沧桑而保有不变的传奇魅力。嵇康的《家戒》守志立身,用心做事,告诉子女要有志向,立身当清远,坚定不移,永不放弃。宏行寡言,慎备自守,控制情感,守好言行,避免被人责备以及做人做事的分寸。体现了理想教育、生命教育、社会化教育、家庭教育思想。郑氏义门,孝义之家,誉满省内外的“江南第一家”。历经元、明、清三朝,十五世同居,三千多人同财共食,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这在家族史上实属罕见。168条家规中,有关戒奢的就有17条之多,子孙中无一人因贪墨而罢官者。包拯严厉要求其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而文明不坠,正是因为自有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千百年来,以家族血脉为纽带的中国社会,家风、家规融入社会道德之中,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是非辨别,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成分。

良好的家风、家训的传承,关乎社会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个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的关系。《礼记•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个人的修养,关系到一家,家风的建设,关系到一国。中国古代讲究“诗礼传家”,家国情怀和修齐治平、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始终坚守着“家国一体”的文脉。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叮嘱,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忠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慷慨,“家国一体”的民族情感,始终在这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与民族息息相关的历史中一脉相承。

家风不唯中国独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创始人、被誉为“国际金融之父”的梅耶在教育后代时始终强调家族的团结和荣耀,罗氏家族的家训中说:“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正是对家风的严格传承,才保证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

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社会精英层、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群众眼中,领导干部的家庭与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家风好坏直接决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干部之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家风呢?习近平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毛泽东同志在家风上坚持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同志对待子女总是要求他们与老百姓一样,不允许搞特殊化,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女呢?”周恩来同志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并定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习仲勋同志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低调做人”。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祝寿信中说:“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这些家规严、家风正的佳话,既彰显了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也为今天的干部树立了榜样。

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三严三实”教育和“两学一做,”推进了个人修身和家风建设。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成长的营养剂。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是一家之风范,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就像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荫蔽着子子孙孙。

良好的家风应坚持的主要内容:一是正能量,风气要正,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坚持理想追求。二是要有格局和情怀,要立德、修身、齐家、平天下,讲政治、讲大局,创造价值,报效家国。三是贵在坚持,世代共同遵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

家风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崇尚学习、价值、文明、民主、平等、和谐、包容等新的内容。提倡和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好家风,才能更好地打造和谐家庭。

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家族的必备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完善家训、传播家训,以家训促家风,以家风带社风,我们的社会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

家和万事兴,每一个家庭、家族,都希望有良好的家风及文化,更好地润泽子孙,人才辈出,薪火相传,报效家国。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优良的家风传承是中华文明星火相传、灿烂不熄的重要原因。家风是一面镜子,可以经常修正自己,家风是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家风利己、兴家、耀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山东省首届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征文活动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各市文明办、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山东广播电视台举办了山东省首届“国学小名士”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活动自去年6月开始,经过层层选拔比赛,历时半年,最终有12名选手进入总决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国学小名士”称号。活动承办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青少频道对比赛实况进行编辑,制作了13期节目,去年12月中下旬在山东电视青少频道播出,引起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推动形成学习经典、践行美德的热潮,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山东广播电视台决定,利用寒假时间,安排中小学生观看诵读大赛节目,开展观后感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

全省广大中小学生。分小学组、中学组分别组织评选。

二、征文内容

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主题,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历,从节目内容形式的启发感受、社会问题的思考感悟、学习经典传承美德的打算建议等方面入手撰写文章。

三、征文要求

1、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特点和山东特色。

2、格调积极向上、立意新颖、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3、作品字数,小学组在1000字以内,中学组在2000字以内。

四、征文时间

2015年2月6日至3月15日

五、活动步骤

1、征集作品。诵读大赛节目将于2月6日—2月18日每天14:55在山东电视少儿频道播出,其他频道的播出时间请注意节目预告。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齐鲁网观看,网址为:http://v.iqilu.com/sepd/gxxmsjdsd。各地要组织中小学生认真收看节目,鼓励、引导他们踊跃参与征文活动。

2、推荐申报。 在学校、县推荐的基础上,各市文明办于4月15日前向省文明办择优推荐100篇,其中小学组50篇,中学组50篇。

3、组织评选。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实际工作者对征文进行评选。根据征文质量情况,将分别在小学组、中学组各评出一等奖20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80篇,优秀奖若干。获奖作品在山东文明网、齐鲁网进行公示,并结集出版。

六、具体要求

1、要把征文活动作为未成年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对征文要进行认真审阅,真正把优秀作品遴选推荐出来。要严格把关,杜绝抄袭。获奖作品的版权、使用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3、在班级、学校、县、市层层择优推荐的基础上,开通个人报送渠道,作者可将文章直接发送到征文邮箱SDDSzhengwen@163.com。为了便于审阅,请将文章粘贴到邮件正文中,同时发送附件(采用Word格式,3号仿宋字体)。齐鲁网将从中选择部分优秀文章刊发,并推荐200篇文章参加征文评奖。作者需提供真实姓名、就读学校班级、联系方式,作品可署笔名。

征文活动办公室设在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联系人:王强荣。联系电话:0531-82033952。

山东省文明办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广播电视台

2015年1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经典诵读观后感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虽然是礼拜天,但我还是早早就起床了,因为昨晚老师发短信要我们今早8;04观看河南电视台政法频道播出的我省优秀经典诵读节目集中展现,我吃过早饭后,就静静地坐在电视前等待着节目的上演,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

原以为经典诵读就是手拿一本书站在台上朗读,没成想它可以通过这么多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小朋友们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穿上各种各样的古装,用舞蹈、歌唱、朗诵等给观众呈现着一场丰盛的经典诵读盛宴。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诵读,让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看到了学堂里端坐的学子们在抑扬顿挫地诵读着经典词句的模样,他们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天真烂漫的精彩表演,让我身临其境。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我深深地被这一段段国学经典所吸引。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百家姓······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让我们领略了诗人、作者的一腔热情,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之情。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诵读,伴随着美妙的音乐,不知不觉我也跟着诵读起来。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诵读中悠然再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文化知识,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主要的是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节日之精髓、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经典资源库观后感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书能够成为经典名著,一定包含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透切的人生道理。我们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些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名著正好充当了导师和朋友的角色。

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就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从心底发出的由衷赞叹:“读书真好”。

我现在从初一升到了初二,随着读书量数的增加,我开始喜欢读上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认为,是因为这些书籍的文字优美,故事好看,跌宕起伏吸引着我。

在读这些书之前,我大致了解了一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奇妙的大舞台。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有明代通俗小说家罗贯中以民间传说为基础,并结合陈寿《三国志》等史料创作而成。

中华文化飘远流畅,博大精深。《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数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魏、属、吴的政治斗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精彩生动的故事,不但流传民间,而且早已成为戏剧题材的重要来源。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是小说家施耐庵、罗贯中根据宋、元以来流传的有关“水浒”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等加工、整理、创作出来的,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杰作。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故事,成功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形象。一百零八位好汉,性格迥然不同。李逵的粗心莽撞,皆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水浒传》又是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景观,将当时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面貌囊括其中。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时,我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下至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文字记载的就长达近五千年。在这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奋斗,不断创造、征服自然、建设社会文明,至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使得中国成了世界瞩目的文明古国。

伟大的诗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们在阅读文学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学大师对话。他们创作的名著,纵横古今,横跨中外,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经典名著带给人的影响是伴随人一生的。这些书通过轻松、新颖的阅读方式,给了广大青少年一把打开文学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将成为他们打开一个广阔而美丽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看《国学名士》。

这个诵读大赛的的内容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当我把第一单元看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了数之不尽的灿烂文化,发明了世界的科学技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仅在科技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创造了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_,还在思想、艺术、制造、教育等各领域遍地开花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我们应该学习苏步青爷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精神,还要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每一个人都要担负起国家民族兴亡的责任。我觉得爱国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我们不仅要热爱祖国,还要传承祖国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文化,热爱艺术,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魅力永恒的文化。中华文化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有益于世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现在全世界正兴起中国文化热,这正是中华文化有益于促进世界发展的证明。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对于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依恋,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节日,共同的礼仪美德和民族精神。正是这些共同让我们血脉相承,中华民族文化连绵不断。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得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而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所以我们把祖国视为“母亲”。失去祖国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我们就变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祖国繁荣富强需要每一个儿女倾注爱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许下坚定的誓言:为国争光。

中华一家亲,只有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一家亲首先要关爱伙伴,种下友谊之树,结下友谊之果。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记:尊敬长辈,爱护弟弟妹妹。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文明是一种运动,而不是状态;它是一次航行,而不是一个港口。”这是法国作家雨果的话。举止文明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文明传统,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自己文明的同时,也要提醒身边的人文明。

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复兴中华做出应尽的贡献。

对于学习,我们不仅要充满兴趣,爱读书,爱学习,还要牢牢记住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刻苦钻研,争取早日成才,以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有这样一句话,“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激昂向上的心态,做一个阳光少年,那么中华民族的前途必会如初升的太阳一般蓬勃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5]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滕州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鲁班传说,另一个就是柳琴戏……”当天,“国学名士”王然走进柳琴剧团,深入了解柳琴剧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学习,我对柳琴戏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名‘国学小名士’,我有责任向更多人宣传柳琴戏,进一步弘扬我市传统文化。”在随后的公益活动中,王然制作了问卷调查表走上街头,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三个组进行调查。“从调查中我发现,老年人对柳琴戏的了解比较全面,中青年人则知之甚少。我又走进几所幼儿园,向小朋友宣传柳琴戏,希望小朋友能从小产生兴趣,继承和发扬柳琴戏。”王然说。

与此同时,另一组公益活动也在火热进行中。当天下午,“国学小名士”魏瑞走进市公安局和民警一起进行全民阅读活动。“警察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做事都很认真仔细,没想到他们读起诗词来也一丝不苟。”魏瑞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对警察们最好的诠释,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这次活动,我们尽情畅游书海,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浓厚氛围。”参加活动的一位民警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在以后执法时会更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为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国学经典,“国学小名士”还自己策划拍摄了一部国学题材的微电影,用短短半个月完成了剧本创作、实地拍摄和后期制作。该部微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对国学不感兴趣的现代中学生穿越到古代遭遇到了种种困难,从而感悟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回到现实立志研修国学的故事。“现在我们中学生普遍忽视国学,认为国学无用,我们希望通过拍摄这部微电影唤起周围人对国学的重视。”该剧导演常方明说。

弘扬美德,传承经典。“国学小名士”们通过策划和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向市民宣传了我市的传统文化,并通过“行知合一、学以致用”的行动,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经典诵读观后感2024

全文共 1996 字

+ 加入清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阵阵稚嫩的诵读声从河津市第四小学阶梯教室传来。

上午,河津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组在这里组织了全市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参赛单位包括市直四所小学、铝基地四所小学、中心校九家代表小学共十七个单位代表队,诵读内容包括必读课文五篇《女娲补天》《燕子》《惊弓之鸟》《太阳是一家》《我爱故乡的杨梅》,自选篇目为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本次大赛各个学校都很重视,也花了很多的功夫,服装、化妆、道具、多媒体课件及背景音乐都很到位,展示了各个学校的不同风格和水平,我作为评委参加了这一活动,在比赛中产生几点感想,在此和大家做以交流。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应以“诵”为主,展示的是学生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经典诗文,我们常常被它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作为小学生,要让他们爱上经典诵读,一定要在形式上让孩子们理解并逐渐的喜欢。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大多为大家所熟知,如:《春晓》《绝句》《梅花》《静夜思》《天净沙 秋思》《望月怀远》也有《千字文》等等,在诵读中,要体现不同古诗词作品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不能千篇一律,或一味地儿歌式的唱读,或一味地老气横秋般的背诵,都不能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

诵读的节奏把握以及意境的传递直接反映了老师对经典诗文的讲解水平,与其说我们是在看学生表演,不如说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展示。

谈到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诵读”强调的是原文背诵,而不应改编。才此次比赛中,有的代表队把诵读篇目编排成类似于课本剧,课本剧注重的是表演允许改编,但“诵读”强调的是“诵”而非表演。同时也存在老师的表演、旁白过多的问题,没有突出学生的主题位置,这与新课程理念“以生为主”背道而驰。

二、注意创意和编排,高效表现“诵读”内容

舞台是一种艺术展示,因此需要创意和编排,这些都需要提前设计和构思,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和串联。比如《太阳是一家》背景图片是太阳下面一大片的向日葵,配上背景音乐,诗歌中,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相映成趣,即表现了诗歌的内涵和情趣,同时体现了融融师生情的和谐关系。

因为是比赛,所以大家都比较重视,在道具上花费了很多功夫,但如果道具没有为“诵读”服务,就是一种多余了。比如诵读的是古诗文,每个孩子却拿着一把民族舞粉红色扇子举在胸前,扇子和古诗文没有任何联系。

在前后串接上更应该环环相连,用串词过渡的浑然天成。我欣喜地看到有个学校把整个展示分成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咏月篇》、第二篇章《传说片》、第三篇章《铭志篇》,整个展示有报幕、有前序,有串词、有尾声,非常的完整、讲究,同样的师生人数却编排的场面宏大,气势夺人,师生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让观众过目难忘。反之,缺少案头准备的代表队诵读内容凌乱无序,开场突兀,结尾突然,没有体现出舞台艺术的美感,也没有让学生从诵读中学习和享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

在8分钟的规定时间中,如何编排诵读内容,让学生有收获,让观众有新意,这也是案头准备的工作。如果一个节目全部都选《静夜思》《春晓》这样的幼儿园小朋友都耳熟能详的篇目,还在舞台上反复诵读好几遍,对小学生而言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对观众而言失去了欣赏的意义。因此,从选材上应该有效利用8分钟,选择学生没有学过的经典,有利于舞台表现力的作品就非常的重要。

三、诵读要与时俱进,避免陈词滥调

新时代的诵读要语气自然,情感自然,不能向舞台剧和话剧演员一样一板一眼。在此次比赛中,多数学校都能推陈出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个别少数的学校,依然如几十年前的样板戏一样,声嘶力竭,动作老套,节奏死板,无非是“举手”“振臂”“昂头”“下蹲”,说明我们的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学习的经验。有一个代表队就做得很好,三位老师分别和三个队的学生,用自然舒服的语调诵读,而且还和学生有非常轻松、自然地眼神、肢体的交流互动,仿佛让人看到了课堂上正在上课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赛是一种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希望学校和老师抱着谦虚的态度互相取长补短,为自己的教学和下次活动积累经验,而不是只盯着名次,歪曲比赛的目的和意义。

整体而言,有的风格轻快活泼,有的温馨和谐,有的振奋人心,无论是哪种风格,都体现了新时代儿童欣欣向荣、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我更希望诵读不仅仅局限于经典,小学生语文篇目都应该好好的诵读,这不仅仅是传承经典,还应该是现当代中华文化的熏染,让小学生从小就领悟到中华语言的美感和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八点,我锻炼回来,顾不上洗把脸,马上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圆梦中国德耀中华》。

为了让大家都来学习道德模范的精神,我通知所有学生都在10月1日晚上八点准时收看《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也通知亲朋好友记得收看这个能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节目。

主持人敬一丹和康辉一说开场白,就把我给吸引和震撼了。

我怀着一种敬畏之情,收看整场颁奖仪式,我用心聆听着道德模范的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有的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有的是用一生的爱来诠释的,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震撼。

他们这样做,傻吗?有人说是,有人竖起大拇指,直夸“好样的”。我却情不自禁地向他们敬礼,这是一种敬重,更是一种钦佩,钦佩他们的勇气、钦佩他们的大爱无疆,钦佩他们的无私无畏。

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傻劲了,这种傻劲就是时代的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动力。

习书记的评价、贺词朴实感人,让人深受鼓舞。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事迹,让我对助人为乐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捐助别人,带给别人希望和实现梦想的力量,带给别人快乐,这就是助人的意义。

我们收看这个颁奖仪式,目的是在全社会弘扬这种道德精神,形成一种弘扬正气的风范。学习道德模范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中,许多人早已忘记了奉献,有时候我碰到一个因家庭出现困难而出来乞讨的人,我总会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她,可是事后,总会有同学或朋友说我傻,说他们是骗子。从这一件小事之中,可以看出人们害怕被骗,也没有奉献意识。可是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我们必须要孝敬长辈,诚信做人,舍己救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为中国争光。

作为一名教师,最美教师张丽莉、鼓舞妈妈杨小玲是我们老师的学习榜样。我们也应该更有爱心,给每一个孩子公平的关爱、关爱的温暖,做“张丽莉”式的好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神圣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1]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晚上,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山东电视台《山东少儿经典涓读》,欣赏了五个小选手关于以“风、雨”“江、湖”为题的诗词比赛。与他们相比,我感到非常惭愧,自己的诗词量掌握的实在太少了,他们脱口而出的诗词,听起来好令人羡慕。我要下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也要多看多背古诗词,争取也做个饱读诗书的人。节目里还演了五个小选手与导演一起就餐的情节,讲到饭桌礼仪、光盘行动、生活美德等等,这些使我懂得了小事体现个人修养,留心处处皆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这以国学为题的比赛本身并无甚好说,分数打出来也就是结束了。它不会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若一定要对比赛加以总结,那么只能说一句,赢家总是孤独的。但说回来,所有号召做大做强的一切都与美学无关,文人的宿命就是孤独。诗家手法,置最小事物于最大寂寞空间之中(porre un determinato oggetto nel massimo di spavio e di solitudine possibile)。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跳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免不是赏心乐事。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将“物”换为更常用的词,那就是“世界”。 不为某种标准,不为应制和摇旗呐喊。孤城深井,桕树竹篱,塞雁城乌,卧船听雨。无关岁月、对错与政治钦命,无关功利、实用与飞黄腾达,与国学的对话近似独上高楼。毕竟,在这个时代,对“价值转换率”以外的东西感兴趣的人,真的不多。

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若所有文人都必须立足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描述世界人生,那么湘君山鬼、东皇太一都将成灰,诗人都须立足于地动说讴歌日月山川——而显然,较之“金乌西坠”,说“地球旋转几度几分”并不优美。只有在现实的束缚没有那么明显的时候,失心疯才能称得上是种浪漫。

于是想到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写到的一则事。

一九四八年,河南豫衡中学为躲避“土共”烧杀,决定迁校,国军九十七军护送他们穿过十万大山。学生们在没水没电的越南空地上开学,唯一的教材是一本《古文观止》。

“这些河南的孩子们,在永州柳子庙时,读的是书里柳宗元的文章,现在在异国异乡的寂寞蛮荒里,虽然晚上睡觉的稻草垫一翻开就有潮湿的蛆在蠕动,白天,他们却坐在地上跟着老师朗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皆死。……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借用龙教授的原话来形容,那书声,“就像天使手中最温柔的武器”。

所以“国学”,为的什么?这场比赛、之后可能会有的无数比赛,都不是目的。它就在那个地方,也许用不着,但就像一个午后,醒来就知道是一片明媚。即使冻馁动荡,万里飘零,也能“风檐展书读,正气照乾坤”。它让人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孤军。

旅途中的芭蕉仰望佐渡岛上流泻的银河,圣芳济于雨夜中看到手足上显现的钉痕,炮火中飞扬的星条旗进入斯科特的视线,其情感大概皆出于此类——无边的寂静苍凉中漫上一丝喜悦,知道自己就是一切的尺度。那一瞬遥远共鸣就像是从王江宁的七绝中走出来的,它就是那抹陌头杨柳色,挡都挡不住的亮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学小名士诵读观后感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诵读》我们必须牢记的国学文化,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可是我们呢?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不学无术,每天昏昏的度日,所以我非常惭愧——对不起老师和父母。

古代文人,穿越时空,为国学小名士出题。这些身着古装的孩子,分别扮演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他们为国学小名士现场表演出题,让节目增添了更多童真童趣。

真人秀外景短片,体现选手“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理解。在初赛结束时,大赛组委会专门拍摄了60强选手的外景短片,在拍摄中通过对参赛选手设置障碍,考察参赛选手在实践中的想法和做法,体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一环节的设置,在于通过对经典的诵读,传承中国传统美德。

当我看到那些选手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多看书,读报纸,来丰富我的知。

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醒悟:应未雨绸缪——提醒我无论做何事都要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

《 经典诵读》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在古人笔下是一个备受赞扬的一种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还有——高直,坚强,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征在他身上。另外还暗含着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风耀中华展览观后感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一个党员志愿者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以优秀的老一辈共产党员、革命家为榜样,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保持党员的清廉本色。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始终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通过参观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也使自己深受触动,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深深的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沃土中,家风与作风密切相连,弘扬传统美德、建设优良家风,是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员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特别是看到展览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董必武、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家训深受感动,他们严于律己,克己奉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严治家的家风为我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当今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更不能忘记革命传统,我们要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家风传承和发扬光大,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把中华美德永远记在心间。身教胜于言教,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榜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世代相传。

在家风传承中要牢固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家风主要是要立德,要积善行德做好人,提倡无私奉献精神,要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人人争做清廉家庭,注重家风教育,世世代代走好新的长征路。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志愿者,除了要传承好的家风外,还要带领我的文化团队,继续开展好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引领社会新风尚,努力走好自己新的长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爱我国家圆梦中华观后感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艺演节目的美妙旋律,表演各个节目的民族代表,节目中意味绵长的传统文化气息,深深地感染激荡着我的心弦。我伟大的祖国是多么的美丽而又具有历史文化浓郁的底蕴!每一曲欢歌都是召唤人们、告诉人们我们伟大的中国,我们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节目中,北川人民载歌载舞,让我看到了“北川震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跨越就是30年的发展水平。”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都在事实面前展现着国之富强,民之安康。当年的汶川大地震,北川的悲惨,至今仍沥沥在目,但更多的却是我们国家用关怀和爱振兴重建的决心和步伐。如今的北川在世界人民的心中都是一个耀眼的灾后重建明星。

在困难与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国家保障了人民的权利,让灾后重建的人民和我们一样在新时代的今天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彰显着国家的富强。在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的今天,我们中国的社会环境和谐、生态而且美好,人民都在祥和中生息繁衍;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我们的民族振兴起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目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中国人的力量,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为了明天更美好,我们还要一代一代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中华诗词大会的观后感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似乎从刚掌握语言开始,我们就在读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大概是大多数人的启蒙诗词。那个时候的我们,也许并不明白自己所念诵之诗的意味,只觉得朗朗上口。我有时候也会想,我们为什么要品读古诗文呢?在我看来,学诗固然重要,但它们最后不应该只成为我们年少时试卷上的分数。

“生命太短暂了,以至于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生活在一起”。列奥〃施特劳斯如此感叹,好的诗句常被人形容如画一般引人入胜,寥寥数字,既可表现“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雨中美景,又可抒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烦忧,既可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悲壮,又可流露“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释然。从诗中,我们不仅仅为了获得知识,更为了一种感动。那些打动无数先人的墨迹,今天依然令人动容,我想,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积聚的力量吧!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这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

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在认真观看节目之后,有如下一些领会感悟。

首先,地位高。《中国诗词大会》是在新春佳节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如此高调推出这一节目,充分体现了央视对我国诗词文化的高度重视。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担任主持,著名学者担任点评嘉宾。央视此举,对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诗词知识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舞台尝试。

其次,形式新。《中国诗词大会》在为数不多的诗词类电视节目中匠心独运,参赛选手下至7岁小女孩,上到花甲老翁,涵盖了大学生、中学生、警察、教师、外国人等,各类诗词达人集聚一堂,场面十分震撼,体现了一全民参与的宗旨。每位上台选手与“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这场形式上颇有创新意味的诗词“比赛”活动,带给了我们一场难得的诗词视听盛宴和国学享受。

再次,手段妙。《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了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它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最后,选手强。参赛选手身份不尽相同,但依然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最让人吃惊的当属第一位出场选手、

刚满七岁的女孩李尚荣,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敢来面对百人团的挑战!但李尚荣真的没有让人失望,她一路过关斩将,沉稳答题,落落大方、出口成章的气势一下就震住了所有人,就连康震老师都对她的诗词储备量赞叹有加,面对这个小才女,我们这些碌碌无为的老观众如坐针毡,汗颜自愧。还有最让人叹服的,要数首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无臂小伙彭超了,首次亮相答题夺得擂主,被称为“古诗词学霸”。就是他,幼年失去双臂,连续两次参加高考,去年以603分的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节目主持人董卿在听了彭超的故事和他用脚参加高考取得高分后,给出了一个大大的赞:“你很棒,你站在这里,用一种乐观和坚韧的态度面对你的人生,给了很多人鼓励”。我想,“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在形容他们这样的气质吧。

这样的一档节目,也许不能助我立马成为诗人,但它可以带我体会最经典的中华诗词风范。闲暇之余,若能陶冶心灵,岂不妙哉?

最后奉上电影《死亡诗社》里对诗的诠释:“我们读诗、写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愿我的生活,常有诗相伴。

[关于中华诗词大会的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家风耀中华观后感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看过湖南卫视《变形记》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现在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问题多的令人费解!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暴力、叛逆、个性十足酷毙,家庭亲情、天伦之乐越来越瓷化了,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的考验。骇人听闻的杀戮事件,随处可见的家暴事件,网络信息神速的传播,使这些不可回避的矛盾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世人眼中。谁都不知道今天别人家的>故事,会不会成为明天自家的事故亦或是灾难。

家不是任性妄为的地方,家可以贫,心不可以穷。那些喜欢释放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都是不健全的可怜之人。丰裕的物质生活,让众身价倍增精神贫瘠残缺的人们,于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于逢场做戏中哗众取宠,于挥金如土中孤注一郑。从网络红人郭美美炫富终究不免牢狱之灾,到酒钢原董事长冯杰贪腐受贿被捕,再到百份全球追逃红色通缉令 ,国家重磅出击强力惩戒贪腐。还有一些风云人物各种不雅事件层出不穷,无不昭示着一颗颗因浮躁妄念迷失的灵魂。修生养性传承美德,以身作则言传声教。否则一个整日酗酒泡吧网聊不断地人怎么可以指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学神一鸣惊人出类拔萃,一个只把孩子看作是任你打磨比拼虚荣帮你圆梦的私有工具,只会令人更加鄙视我们的无知浅薄。

纪伯伦说过一句话孩子只是借助我们的腹部来到世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弓拉满,让箭射向远方。教育孩子的地方除了学校这个专业机构,更加重要的是家庭德育教养。孩子教育就是一部爱的教育史,很多的父母喜欢越界关心孩子,只是变相传达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传递的气息使孩子体会不到爱和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逐步地递减参与孩子的生活程度,营造出合理自然的距离,给孩子成长独立的空间,逐步地在渐行渐远中分离,在合适的时候得体的退出。做一个有分寸的懂得孩子的父母,理智的关怀真切的厚爱。一个优秀的家庭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美德教育,言传声教教导孩子做一个有修养的有文化的人。重要的是要训练孩子耐心的倾听、阅读写作、良好的沟通、独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品性、彼此尊重、环保意识、影响力、行动力。创新力。

家是和煦如春的暖阳,家是清爽宜人的夏风,家是红红的火焰,给孩子温暖和前行的力量。父母就如那指南针一样,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阳光的心态。而这都得益于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高尚的人格,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善于学习进取的精神,善良厚道的待人接物。自古至今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训家风家教。《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国语》《论语》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家风家教好,培养出孝顺懂事,举止有度的孩子,传承良好家风,促进>和谐社会风尚,是每一个家庭德行教育的核心思想。

总之世界的作用力都是相互的,你想要孩子优秀,作为父母必须从自身修养提高入手。孩子只是你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的都是自己的影子。就如同你隔山呼唤的回音。父母快乐着孩子的高兴,同样孩子必然痛苦着你的忧伤。那就请你不要只是抱怨指责和放弃,成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助力器,懂得做人做事情的道理、明白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懂得低调做人理智处事,明白感恩包容善于思考。每个人都需要在不断地自省自悟中成长,感谢孩子让我参与你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4]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经典朗读》之后,得到了许多启发,比如听了《鸟》这首诗之后,懂得了要爱护动物和母子情深,我们从诗中知道了古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既简练又深刻。通过这样的节目号召我们多学习国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国学是一种时间沉淀而成的文化,经得起时间沉淀才是真正的经典。

以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多诵读,即可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培养演讲水平,又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国人就应该多了解国学,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日晚上,我特意看了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德耀中华的颁奖仪式。那些人和那些事,深深的感染着我,从他们的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诚信,他们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心里说,我觉得那些人我十分佩服的,因为他们做到了在他们那种情况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的事情。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而是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爱。我想社会上正是有了他们这些人无私的爱,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美好。他们的先进事迹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一个个或是平平凡凡、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催人泪下的故事,无不折射出时代的主旋律,传递着时代的感动。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平凡中升华出不平凡,体现出舍己利他的崇高品格,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感人事迹,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观看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节目后,感动于孝老爱亲吴林香的孝顺懂事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感到,她的事迹应该让我们看了汗颜。

因为这让我想起我前几天上过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关于洗菜、摘菜的劳动节技能。经过调查、展示,班上有帮助父母洗过菜的学生没有几个,连最简单的洗萝卜都不会,基本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看了吴林香的事迹,真正让人感受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值得所有的独生子女好好学习。

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倾情照顾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含义。

相对于我们这些整天忙碌于工作、事业中的人来说,能做到天天服侍家中的老人确实不易,甚至根本做不到,甚至常年不回家看望老人的都大有人在。不是有新法规出台“常回家看看”吗?两相对比,我们每个人都要从道德模范身上得到启示,不但要常回家看看,还要常关心、常照顾、多孝顺、多行动。

我就是这样践行着“孝道”。我无论多忙、身体多么不舒服,我必定每个星期回老家一趟,看望我年迈的父母,帮老人洗头、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回忆往事、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当然肯定是“报喜不报忧”,以便让老人放心,让老人安度晚年生活。

这场彰显道德精神的晚会,让我深深认识到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道德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是他们的爱与付出让奉献与感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这些道德模范就在我们身边,是生活、工作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用爱心、诚心、责任心和浩然正气,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的感动,也为我们年轻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的我要在普通中坚持道德,实践道德,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经典诵读观后感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看着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了《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我有幸于20__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