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潮汕地区端午节有什么民俗文化热门20篇

浏览

2817

作文

153

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一种节日要赛龙舟,吃粽子,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那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相传这天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的日子。每当端午节,老百姓就会赛龙舟、吃粽子。老百姓为了找到屈原的尸体,赛龙舟的时候,就会扔粽子给汩罗江的鱼虾吃,生怕鱼虾咬掉屈原的尸体,人们以此来纪念屈原。从古至今赛龙舟这个习俗保留下来,已经成为了中国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事情了。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不可不干的事情。粽子分为很多类,有豆沙粽、红豆粽、肉棕等等一些香甜可口的粽子。如今,吃粽子、赛龙舟来过端午节已经成为家家户户不能不过的重要节日,国家特别规定端午节这天为全国法宝假日,就是要让这个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了解的端午节,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节日。每当端午节到来之时,我们就会自然地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想到诗人屈原;想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丰富,我们要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当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风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闽南民风民俗

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传统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闽南独有的民风民俗,这些带有闽南特色的民风民俗值得我们回味,更加值得我们去深思。下面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闽南的民风民俗。

服饰习俗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中,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其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木屐、妇女、儿童戴手镯、脚镯等。

建筑习俗

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如建房前择定方向,选择黄道吉日动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礼俗,如动土前要选黄道吉日,并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燃放爆竹,拜神灵祭土地,俗称动土祭或奠基祭。仪式后,用丰富的酒菜款待建房的师傅,此外,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择地凿井觅甘泉等习俗。

结婚习俗

闽南的婚姻礼俗,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基本程序进行,即纳采(即求婚)、问名(即女姓氏)、纳吉(定婚丧嫁娶)、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其中,特别注重“迎娶”这一道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称“做客”、“归字”。“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又必须是天黑,俗话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这样做就会生男孩。

寿诞礼俗

旧时由于生活和卫生环境等因素,人们能活到50岁就被认为是长寿了。所以闽南民俗从50周岁开始逢十做寿(有些地方从60周岁才开始做寿),也有提前一年或推迟一年做寿的(即逢9或11做寿的)。一般在寿堂上悬灯张彩,正中贴一金字“寿”字或寿星图,两旁挂寿联,寿星着新衣或寿衣正坐高堂,接受儿张的拜祝。寿宴是做寿的重要内容。一般在寿庆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宾客,在菜肴中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民间禁忌

禁忌是民间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是一种传统的风俗。闽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关于饮食、衣着、起居、交往、语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因为旧时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乞讨。亦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的米饭中,这与民俗中“拜脚尾饭”的丧俗有关。忌用扫帚打人,否则被打者会倒霉,因为人们把扫帚认为是有灵性之物。忌在庭院内种植香蕉树和榕树,传说因香蕉无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树被视为神树(因它树龄最长),种在家庭小院是对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俗文化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走进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精神和族人的性格。关注民俗,就是关注生活,也是关注文化

去年,正月初一,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去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顺便去拜访亲朋好友。这是家乡的习俗。

我们去拜访爸爸的好朋友——韩忠扬叔叔家。来到韩叔叔家的院子里,映入眼帘的是:院子的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这使我感受到了家乡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之深。韩叔叔微笑着和爸爸握了握手,接着带领我们进入了客厅,虽然客厅不是很胸有成竹,但即充满着温馨的气氛。韩阿姨为我们倒了杯茶,就连忙回厨房赶做“美味佳肴。”

一想到美味佳肴,就不禁想入非非了。我怀着好奇的心去厨房“一探究竟”。只见厨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材。韩阿姨似乎在忙着什么,我把头探过去看了看。只见韩阿姨把面团压成小圆片,将小葱、肉沫放在圆片中,把它包起来,用手在周围捏起一些皱动,再用刀均匀的切成小条状,然后把这些小条向外翻,一朵“菊花”绽开了。最后把做好的“菊花”放进蒸锅里蒸一会儿,再用盘子盛出来。凑过头去嗅嗅,一股夹杂着鲜葱味的肉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这可是招呼客人的必备之品,家家户户都会做,家乡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菊花包子”。

这时,另一种食品吸引了我的眼球。说特别也不特别,说普通也不普通,它就是——粥。不过这粥看起来很有特色。里面放了海带、小葱、花生、肉沫和白菜。闻一闻,那种清香让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股味道,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美味佳肴。大家一起围坐着桌子,吃着美味的食品,聊着有趣的事情。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

因为爸爸工作的地方比较远,又因为马上要开工了,所以爸爸要连夜赶回去。我们一家人一起回遵义。

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乡。坐在爸爸的车子里,回想着在家乡的一切。这一次回家乡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热爱土地的程度之深,热情好客的性格和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涌现在我眼前,中华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计数的风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脑海。仿佛有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着我,促使着我往下读。

当我读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我感到了团结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强大。

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作战,还是实际生活,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团结永远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华事件来说,如果当年国共两党没有联合起来抗击日本,如果当年全国人民没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我想日本的阴谋就早已得逞了,哪里还会有新中国,哪里还会有中华民族,哪里还会有现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华传统文化哪里还会得以传承?还有,蚂蚁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过,如果它们没有团结起来的话,又怎能将比自己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当我读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时,我明白到,道义比生命更为重要。

我国从古至今这样舍身取义的例子也不以为奇。文天祥,一个家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这样流芳百世,也只是因为他在生命与道义面前选择了道义,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如果当年他没有舍身取义而苟且偷生,他是否还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国的历史不也随之而改变吗?他也必将遗臭万年了吧!还有2013年为救不慎溺水的游客而壮烈牺牲的郑益龙。他也在道义与生命面前选择了道义,而牺牲了生命,成为受万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当时没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观的话,那名游客的命运又将如何?

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我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我品味到历代风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牺牲,不畏艰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与经典同行,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伴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一味的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迷茫与质疑。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名族的独特标志。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老师家时,正逢先生在午睡,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很久,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待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满身披雪,脚下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

礼仪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是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

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青少年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花园,为实现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

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

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俗文化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时间维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变(空间维度上的),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民间广泛流传的“火把节传说”,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12月9日,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游玩。

这次去秋游,与以往不同:以往我们主要是去玩的,这次却是去看的。

那天天气很晴朗,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坐上了旅游的大巴。一路上兴致勃勃,唧唧喳喳个不停。

我们先去参观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有:故宫、长城、天安门、秦兵马俑(当然,都是微缩型的。)······其中我最难忘的便是天安门了。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并被设计入国徽。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接着,我们来到了民俗文化村。体验个民族村寨生活。有:苗寨、傣寨、陕北窑洞、蒙古包等。那一个个像小蘑菇的房子是蒙古包;陕北人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炕上,千奇百怪。

我们还看了一场大型的马战表演——金戈王朝。里面的马战使我眼花缭乱,精彩的表演使我禁不住拍手叫好。

这次秋游,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国的风景名胜和少数民族。希望以后也能够多参加这种有益的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端午节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茶道、剪纸、古代绘画、书法等。但我最喜欢的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准备包棕子,为什么要包棕子呢?那是为了纪验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端午节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呢!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王身边有个叫屈原的大臣,非常聪明,常常献计给国王,打败外国,让老百姓过上平静的生活。但好景不长,一天,国王身边一个大臣对国王说:“陛下!陛下呀!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国王连忙问道:“爱卿,什么事那么着急呀!”大臣连忙说:“陛下,屈原背叛您,和外国联手,准备杀死您。”国王一听,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去追杀屈原,屈原跑到了一条河的前面,已经走投无路了,就跳河里,死了。后来,国王知道屈原是被冤枉的,就让大家做一种叫作“棕子”食物,丢到河里,不让鱼儿伤害屈原的尸体,也是为了向屈原道歉。所以现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就是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从那时起民间就有吃棕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戴香包的习俗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喜欢传统节日,喜欢端午节,我更喜欢端午节故事里的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节_300字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是因为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肠、有枣子、还有肉,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国灭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了,人们怕小鱼小虾吃屈原的身体,他们用竹筒把米装起来投进江中,可是被蛟龙偷吃了,后来人们知道了蛟龙最怕苇叶和五色线,人们用这些东西把糯米包了起来。蛟龙看见这些东西就吓走了,这样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身体了。于是到了这一天人们把包好的棕子投进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习俗。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我最喜欢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辉的文明历程。自古以来传统文化就是一本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百科全书。且不说朱子“温恤”治家、陆游“国仇”示儿、文天祥浩然正气照汗青、范仲淹心忧天下,单说林则徐虎门销烟、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鲁迅弃笔从戎等等,真是数不胜数。

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中,中华传统文化跨越长江黄河,让中国历经荣辱悲欢和兴衰成败后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之林!在磨砺中她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坚强。她展示着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和文化多元化,人人都向“钱”看的时代。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已成为我们现如今面临的新课题。“哈韩族”“哈日族”,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抢先过,对李敏镐、灌篮高手如家数珍,信手拈来;而问他们“王孟组合”“唐宋八大家”支吾半天都说不上来。我们该怎么做?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中,中华传统文化跨越长江黄河,让中国历经荣辱悲欢和兴衰成败后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之林!在磨砺中她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坚强。她展示着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

我认为,虽然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千万不能迷失和放纵自己。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米兰•昆德拉曾说:“这是个物质急剧膨胀的时代。”

不错,贪婪,让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落马、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诚信的缺失已经让社会陷入了信任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还有沉默和视而不见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通病。因为沉默,老人摔倒无人扶起;因为沉默,歹徒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为非作歹。可是,沉默未必是金。即使是金子,闲置久了,也会蒙尘落垢,何况人乎?心灵遭到扭曲时不能沉默;真理遭到践踏时不能沉默。过分的沉默是一种肤浅,现在社会我们正缺少的是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气概。

综上所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倡议大家为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贡献一份力量!希望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为大而强,富而美的祖国母亲贡献力量!

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那一刻起,就有大批海外游子涌回国内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各项发展事业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毕生所学。“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的钱学森,他以过人的胆魄,让新中国发出最强音!铸就“五载两弹成,千秋功,万古绩。丹心照日月,凭轩向高峰”的壮美诗篇。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中国才逐步成为今天的军事大国。我们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现如今生活好了,人民安居乐业了。我们更应该饮水思源。我倡议大家应该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因为它不单单只属于一个民族,他应该属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我们应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紧紧的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周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弘扬是一种美德,传承是一种境界。愿中华传统文化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相伴在你我左右,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俗文化中国结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结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由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编织而成的,它做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并有着丰富的内涵,如:如意结代表吉庆有余,双鱼结代表年年有余等。

我家有一个红红的吉祥结。吉祥结的下面有一个看色的大瓷珠,上面画着一枝玫瑰花和一只绿色的小蜻蜓,栩栩如生,甚是好看。在蓝色瓷珠的下面有两条长长的流苏,让人感到非常飘逸。

吉祥结还有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吉”为美好、有利。而“祥”为富善之意。吉祥结有七个“小耳朵”,又叫“七圆结”。它的编织方法十分简单,具体如下:首先,用一根彩色的丝线摆成双十字,然后将十字最下面的两个丝线的头都压在其右面的线上,以此类推,十字的四个头都压在旁边的线上,将伸出的丝线头一拉,即可。按此方法重复一次,最后再将丝线调整一下,一个吉祥结就完工了。

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呢?因为中国结代表着吉祥、美好的祝愿。人们在过年、结婚等都要买中国结,来表达人们希望大吉大利,幸福美满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时节,灯是最让人难忘的,那色彩丰富的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的习俗。

灯,凝集着古代的智慧,我最喜欢的就是“海盐滚灯了”:在海盐长川坝一带有着那令人赞不绝口的滚灯节目,谁会知道那灯还能与人翩翩起舞呢?不过,你看那托举、腾跳、侧手翻、倒立、窜扑、叠罗汉等高超动作连成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你看那是刘海撒金钱,那是仙鹤生蛋,那是我最喜欢的众星拱月,我看见那个金灿灿的灯在舞艺高超的人的手上,充满了神力,短短的一转眼,那灯从那人的脖子上照到了腰间,是那么的璀璨啊!

当然,海宁陕石灯彩展也是颇负盛名的,那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真是美啊。展示了灯的另一景观。当然,桐乡乌镇的走灯颇负习俗的,男女老少沿街自南而北走过每座桥,从心中许下新一年的愿望,真让人温馨啊。我喜欢嘉善余姚一带的“走马灯”,用竹扎成的马灯在慢慢地走着,照耀着黑暗中大地的一寸土地,表演的人拿着庞大的灯,向人们表演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最好看的是《白蛇传》和《三国演义》了,马灯队每到一家,倍受着欢迎。

我拿着灯,又一次次想起了古人的智慧。灯,让黑暗中充满了光明,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灯,让文化更加辉煌,传统得以延续。每到晚上,我就会想起灯,想起灯下的文明。

怎么样!元宵节的灯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七夕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的民俗文化。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古代女子最重视“乞巧节”!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牛郎本来是民间的一名孤儿。一天,天上的织女和绪仙女下凡游戏,在银河洗澡。为牛郎耕田的老牛劝牛郎夺取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结婚后男耕女织,他们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满。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的便让天帝给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来,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就此拆散。牛郎上天无路,后来还是老牛献出它的皮让牛郎上天去。牛郎上了天,眼见就要追到织女,岂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挥,天空出现一道天河,他们俩隔两岸,只能哭泣。后来,他们的爱情让天帝给感动,答应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鸟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写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深圳民俗文化村作文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深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三十年前,它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高耸入云,一条条笔直的公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树木整整齐齐,到处车水马龙,环境非常优美。

在深圳你还可以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穿着红色马甲的义工随处可见,他们不顾辛苦劳累,一起将深圳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街上干干净净的是他们,栽花植树的是他们,协助交通的也还是他们,他们给深圳付出了那么多,却不图回报。我相信,这不仅是一种环境美,也是一种心灵美,其实这些义工也像我们帮助新疆人民一样,证明了民族大团结。深圳游玩景点也是非常美的,最好玩的要数东部华侨城了。大峡谷的瀑布简直就应证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你可千万不要不去云海谷了,你走进云海谷的深处,你就好像被雾罩住了似的,最美的就是茶溪谷了,那里的花一望无际,有红的,有绿的,五彩缤纷,我闻着那花的香味,真想摘下一朵,可当我想到花是给大家看的时,便打住了。东部华侨城很有趣吧,来到深圳一定不要忘了去游玩。

随时欢迎着你们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2023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民俗文化,我所知道的并不是很多,老师在课上所介绍给我的民俗文化知识深深吸引

了我,使我对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来自吉林省松原市,对于吉林延边朝鲜族的民俗有一点点了解,所以就把关于朝鲜族的民俗简单介绍一下。

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4大民族。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四省区

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其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朝鲜族聚居地带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如百草沟遗址、马村抗日根据地遗址、高句丽城子山山城等。对于朝鲜族的民俗文化我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文化艺术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巫舞,扇舞 ,扁鼓舞,剑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历史。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

二、婚俗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三、宗教信仰

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朝鲜族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先后传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

四、民族服饰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改穿制服或西服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五、饮食习惯

朝鲜族过去有一日四餐的习惯。除早、中、晚餐外,在农村普遍还要在晚上劳动之后,加一顿夜餐。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朝鲜族喜欢吃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煮熟即可食用。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六、用餐礼仪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就餐。

七、传统节日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往往地理环境,人文素质,气候条件等,很多方面对民俗文化有有着巨大的变化,朝鲜族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但是他们也有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朝鲜族得以在中国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作文: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的郊外,它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风土人情的缩影。爸爸妈妈曾经带我去参观过,那时我虽然还小,但是民俗文化村的美景和各族的风土人情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大门内往左是一条食街,那里有着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漫步在小街上,一阵阵浓郁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真使人想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右边是很大很大的广场,能容得下上千人。前面是石雕的十二生肖像,巍然屹立在广场上。广场上铺着像地毯一样的绿草。每当夜幕降临,各族人民就在广场上欢聚一堂,点起篝火,载歌载舞,直至天明。

广场后面是个像碗扣在地上一样的蒙古包。一看见蒙古包,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去,喝着蒙古叔叔端给我的奶茶,看着蒙古姐姐跳的草原舞蹈,我也感觉就像到了广阔的大草原一样。我快乐地拉起蒙古姐姐的手同她合影留念。

蒙古包的左边是一座喇嘛宫,好多的喇嘛在这里传播着他们的文化。顺着喇嘛宫前的一条大路一直往前走,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山族、土家族、布依族……还可以欣赏到各族的风景,有恐怖的牛头马面,有挂在高高树上的秋千,还有竹子做的阁楼以及其他不知是用什么草做的房子,人们的生活是那么俭朴原始。我们还欣赏到了奇异的山洞、美丽的桂林山水、高高的千手观音……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我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吸引过去,挤进人群。啊!好大一个喷泉!当它喷出水时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漂亮极了。一会儿,一道彩虹横贯喷泉上空。啊!美丽的彩虹姑娘也来到人间与我们共享人间美景了。

民俗文化村的风土人情真是看不完,听不够,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家。一天的疲劳把我带进了梦乡,我在梦中又回到了蒙古包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欢快地玩着、笑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4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二零一四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统文化端午节三年级350字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大夫屈原,一直热爱国家,可他这颗爱国之心遭到了子兰、靳尚等人不公正的对待。在公元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心怀爱国忧愤,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里自杀了,楚国老百姓万分悲伤,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哪有屈原的影子,大伙在汨罗江里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只好把竹筒里的米饭撒下去,希望水里的鱼儿不要啃屈辱原的尸体。打那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当地百姓都划船把竹筒里的米饭撒到江里,再后来,人们把竹筒里的米改为粽子。

每年端午节,人们都包粽子,买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粽子用绿色的粽叶包住糯米和枣,还有人包了肉……颜色和样子都很好看,粽子的味道独一无二,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爱吃。

每当我吃到粽子的时候,就会想起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