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弘扬朱子文化书信作文【通用20篇】

浏览

1180

作文

294

弘扬朱熹文化征文2500字

全文共 5527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熹文化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作者是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专家、享年103岁高龄的蔡尚思教授。1988年,时年83岁的他参加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活动时吟诵了这首诗。这首诗高度概括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科学评价孔子朱子对中华文化的伟大贡献。确实,孔子朱子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最大影响的两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孔子逝世1500年之后,朱子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忠实继承、创新发展孔子思想,把中华文化推进到成熟发展的新阶段。学习朱子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字仲晦,号晦庵。远祖在山东,与孔孟是同乡。后迁居徽州。祖上本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1118年,朱熹父亲朱松中了进士,1123年被任命为建州政和县尉。由于家境窘迫,朱家将祖上遗留的百亩田产抵押,一家八口,举家迁到福建政和。朱熹祖父朱森被称为朱氏“入闽始祖”。其子孙则世代居闽。

1128年,朱松调任南剑州尤溪县尉。因为主张抗金受到秦桧迫害。不久被降职为泉州石井镇监税。朱松家人则仍寄居在尤溪郑安道家。1130年,朱熹出生于美丽的福建尤溪。

朱熹早慧。他幼年时就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次,朱松指着天对他说:“这就是天”。朱熹反问道:“天之上为何物?”何为天?天之上为何物?这个问题,整整陪伴朱子一生,成为他终身探索的哲学命题。

福建尤溪建瓯,风光优美、民风淳厚。在这里,朱熹度过幸福的少年时光。朱松对他启蒙教育,精心培养,使他养成刻苦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少年儒者的良好品行。这两地都留下朱熹刻苦读书的许多故事,也留下他与小伙伴嬉戏沙洲,默然画卦的美丽传说。1143年,小小年纪的朱熹生活发生重大转折。主战派的父亲目睹国家危难,日夜忧心,竟一病不起。朱松临逝世前,写信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刘子羽,把14岁聪慧懂事的儿子朱熹托付给他。抗金名将、一代英豪刘子羽与朱松志同道合,都忠心护国、反对求和。此时的刘子羽也因反对和议而于1142年被罢官回五夫里。朱松对朱熹寄予莫大希望,含泪让朱熹前往五夫,投奔刘子羽,拜“武夷三先生”胡宪、刘勉之和刘子翚为师。刘子羽不负朱松的临终托付,在五夫里建造了新房子,让朱家母子居住求学。朱熹在五夫认真读书,成了家。十九岁考中进士。

朱熹从政时间不长。所谓“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六日”。朱熹二十二岁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这是朱熹第一次为官。他把“视民如伤”匾悬挂在同安县署大堂之上。他大力发展同安教育。作为有理论素养的政治家,年轻朱熹把从政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朱熹最具特色的格物致知的思维方法也是在同安开始形成。在同安,他深入田间村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事办事过程,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追根究底。这样的从政实践,使朱熹获得许多真知。他感悟到了解事物须正心诚意,体验事物时须了解事物原貌,顺从事物自身的规律。在任上就要为百姓多办事。在以后的任内,朱熹都坚持这样执政风格,受到各地百姓衷心爱戴。他后来在武夷山创立“五夫社仓”被誉为民间救济事业的创举。三年同安从政经历构成他的格物致知理论的思想和实践基础。朱熹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真德秀把朱熹从政准则概括为“律己以亷、抚民以仁、存心以公、为事以勤”四事箴。朱熹认为,“为政以德者,不是把德去为政,是自家有这德,人自归仰,如众星拱北辰。”据记载,朱熹入仕后被朝廷委以实职达17次,但朱熹到岗任职的有同安县主簿、江西南康军知军、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漳洲知府、潭州知府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和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共6次、约9年时间。

朱熹同安任期满回故里,便致力学术研究和讲学。孝宗即位,曾多次召用,他辞而不就。此后四十年,朱熹矢志不渝,安于艰苦贫穷的讲学著书生活。

朱熹二十四岁拜李侗为师。李侗是对朱熹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朱熹多次向李侗问学。李侗一再嘱咐他要在“涵养处着力,正是学者之要,若不如此存养,终不为己物也。”

朱子属历史上读书最多、领悟力最强的学者。他一生都在读书、著书。历史上流传的“朱子读书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要求读书应该按照知识内在次序和规律,逐步学习掌握,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心细心,反复思考、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则强调读书须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并见之行动,身体力行,在生活中对照检验书本知识。他要求抓紧时间读书,专心读书,持之以恒。

朱熹一生勤于讲学、诲人不倦。他创建和修复了许多书院,建立的第一所书院是寒泉精舍,修复的第一所著名书院是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初建于南唐,到南宋已是断垣残壁,朱熹出任江西南康军的郡守,上庐山访求白鹿洞书院的遗址,组织重建书院。他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强调修身、处事、践行的原则,对中国书院教育发展的产生很大影响。朱熹晚年出知潭州时,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他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以《四书集注》为教材,到学院授徒讲学。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两个,它们都因朱熹而名扬天下。

朱熹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深刻总结历代教育经验,认为教育应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8--15岁为小学教育,目标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圣贤坯璞”。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任务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强调自学为主,辅以老师教导,主张开展切磋交流,在自学、教导、切磋交流中提高。

朱熹继承周敦颐、张载、二程,融汇释道,构建了“致广大、尽精微”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最高核心范畴是“理”。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本源。气是理的表象,有发展变化的能动性。理是事物的规律。社会伦理也是理的表现。

朱熹深化孔子“仁”的认识。他提出,“仁乃天地生物之心”,仁是自然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力和源泉。自然的本质是“仁”,是宇宙意志的根源,是生命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朱熹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本性和特性。自然万物都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潜力,根本的原因是天理本身含有“仁”的基因和要素。这种基因和要素决定了自然万物呈现出发展变化的不同状态。人从自然中走来,人的生命也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基因和要素。由“天地生物之心”所规定的万物之间的发展变化,构成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

朱子一生致力于对经典的重新诠释。朱子对孔子儒家经典《五经》和重要文化典籍作深入研究,编撰《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形成《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使之成为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新的文化经典。

从历史看,孔子总结了夏商周到春秋的文化,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部分。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家文化的冲击,朱熹融汇重建儒学的基础和体系。这是极为庞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原先的《五经》不包括《论语》和《孟子》。《论语》在汉代不过是小学的教材。而《孟子》在北宋之前也是不受重视,甚至连经书都不算。朱熹认真研究《五经》,认为《周易》主要是卜辞,是占卜之书。《礼记》是礼仪制度的汇编;《尚书》与《春秋》属于记载历史的书;而《诗经》则是诗歌总汇。《五经》内容丰富而且庞杂,表达的意义不够集中、明确,无法形成足以与佛教道教抗衡的思想理论体系。

朱熹重新选定文本。他将《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大学》、《中庸》合并为《四书》。他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深入细致研究《四书》。他将《大学》区分为经和传,在注释时广泛吸收了汉唐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在文本研究时发现《大学》仅有载“格物致知”字样,但没有解释。他认为流传原本丢了“释格物致知义”,补进“即物穷理”等134字,使《大学》逻辑通顺,文气贯通,意义完整,也使“格物致知”成为新儒家重要思想和实践指南。他还明确把《大学》作为《四书》首篇。他认为《大学》确定的“三纲领、八条目”,明确提出儒学的宗旨和纲领。“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指修身与学习的过程,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的产生,使中华文化有了新经典。有力的突出孔子和孔子思想,维护和巩固了孔子思想的主导地位。

朱熹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经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都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创新。朱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与朱子结交的朋友也是文学艺术修养很高的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人。朱熹的诗文受到后人喜爱和追捧。朱熹认为,文皆从道流出。文从心里流出,强调文道合一,文道同源。他提倡文艺创作宜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形象称之为“通身下水”他一生创作各类散文游记等2777篇,创作诗词1167首。

朱熹不仅实现了理论的时代化,还致力于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他注重理论普及化读本的编写,重视民俗改造和社会礼仪的重建。著名的《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提出为人处事一系列规则。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手书了“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晚年,早已名满天下的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耿直清廉的他对朝政多有批评,使平庸的宁宗不满。宁宗以干预朝政的罪名,把他逐出朝廷。朝廷一些守旧平庸的官员容不得朱熹的清廉正直,容不得朱熹的创新理论。他们恶意编造种种谎言,攻击朱熹的学说为“伪学”。他和他的学生弟子受到残酷迫害。这在历史上称“庆元党禁”。1200年,朱熹在建阳考亭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作为治学极为严谨的学者,朱熹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创新理论、真理的光辉总是抵挡不住的。作为民间学者的朱熹,他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1209年,这场历时十年学术迫害的“党禁”终于平反。宋朝廷赐诣朱熹曰“文”尊为朱文公。理宗肯定朱熹思想“有补于治道”,“历万世而无弊”。1212年,朱熹《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颁发太学遵行。明朝以《四书》为科举取士之书。1455年、1523年,先后赐建安(今福建建瓯)、婺源的朱熹后裔为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同时推行祭朱制度,同祭孔一样,每年春秋两季。1712年,康熙下诏朱熹配祀孔庙“十哲”之列,朱熹牌位进入大成殿。康熙称朱熹为“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亲书“学达性天”匾额赐予武夷山紫阳书院。

孔庙是中华民族文化圣殿,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功能。进入孔庙的,都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自春秋以来,从祀孔庙者152人。其中孔子弟子77人;生于宋朝之前者31人,之后者44人。在宋朝之后44人中,福建13人。他们是: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黄干、蔡沈、陈淳、真德秀、蔡清、黄道周、李纲、胡安国,如果加上朱熹父亲朱松、蔡沈父亲蔡元定,则有15位福建学者进入孔庙。同时朱熹是春秋以来,唯一列入十哲,进入大成殿的圣人,显示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的崇高地位。

著名学者钱穆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孙中山认为:“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发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这应是我们政治哲学知识中的独有宝贵,是应该要保存的。”

著名学者子安宣邦教授说:“在近代东方哲学中,唯一能够与西方在体系规模上等量齐观的,只有朱熹的哲学体系。毕竟东方哲学思想能够踏出海外,并且在国外为此特别举办研讨会的,至今也只有朱熹一人”。

英国科学史家梅森在其《自然科学史》一书中评价说:“宋朝最出名的新儒家是朱熹”。李约瑟在《科学思想史》上称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又说:“朱熹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还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该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等人的,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朱熹在没有产生一个牛顿型的宇宙观之前,先已产生了一个爱因斯坦型的宇宙观。”“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朱熹(12世纪)曾建立起一个比(近代)欧洲任何思想都较接近于有机哲学的哲学体系”。

1999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授予武夷山为世界文化遗产,称武夷山是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的摇篮。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促进民族复兴的宏大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主流是孔子文化和朱子文化。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努力实现孔子文化和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思想强调 格物致知 , 格物 就是穷理,了解事物的本来道理,而途径就是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陈来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朱熹在其主政地区大兴学校,修订校规,强调“修身、处事、接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了解,“武夷书院讲坛”每年举行六讲,邀请海内外朱子文化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同时,武夷山正着手加快修复一批书院,将其打造为普及朱子文化、传播儒学思想的重要平台。7月,位于武夷宫的东方书院将落成,武夷山书院之风又将重现。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从14岁起便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朱子理学也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作为东亚文明的象征,朱子学传入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区后,至今影响深远。2010年,一幅刻有《朱子家训》中英文的石碑在马来西亚恩孝园落成。华东师范大学古籍部教授朱人杰说,在中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具有普世意义的朱子文化将会促进中华文化海外的传播和交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个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不热闹,反而有点凄凉。革命先烈们,你们牺牲了多少啊!

这几天,我看了电影两个小八路,他们很勇敢,在无数战争硝烟的洗礼中,留下了那感人的故事。他们在布满了硝烟的战场上为八路军们通风报信;在充满危险的鬼子的军营,不,是凶残的豺狼的老巢前获得敌情,传递给战士们;在火焰蔓延和子弹飞过的战场上奋不顾身他们为了革命,和鬼子、当汉奸的二鬼子拼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凝聚了多少他们的血汗!这两个小八路年龄只有十几岁!

枪中发出的子弹,是战士们发出的呼喊;手 雷中冒出的巨火,是战士们对日军的憎恨;大炮中冒出的巨烟,是战士们内心为革命而奋斗的志向长城。一个个烈士们倒在了通往胜利的道路上,赢在了革命战场上,他们用血抹亮了自己闪耀的名字,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美好的生活,用高声的呼喊换来了解放后和平美丽的祖国 烈士们,你们在说什么?啊!我听见了!你们在说:为了革命,为了下一代,冲啊!你们走了,但留下了无数后人的思念,留下了血染红的五星红旗!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烈士们,你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

做一个文明少年,抛开不该想的东西,尊重先烈们。

经常听到有同学说不文明词语,还改编先烈们的故事,这怎么行呢?做一个好少年,好学生,佩戴好红领巾,干干净净、开开心心迎接每一天。

同学们,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1500字作文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弘扬朱熹理学文化书信

全文共 2013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很难走近的,不仅仅是他那深奥的思想,不通俗的文字,更多的因为感情的因素。相信有很多人认为朱子可敬而不可亲。朱子理学以天体为本体,动静无端和理一分殊为并证思维,格物穷理则是认识论,但它们都与道德政治一体化。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是伦理理性。朱子理学没有更多的向自然迈进,而被历代统治者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实施,成为泛道德的命题。高挂“存天理、灭人欲”旗帜,推出了“三纲五常”。朱熹成了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圣人偶像。

让我们克服情感上的好恶,先读读他的诗词。台湾学者钱穆曾感慨地说,“朱子倘不入道学儒林,亦当在文苑传中占一席地,大贤能事,固是无所不用其极也”。朱子咏梅,把早梅比做佳人,自况多情刘郎,“巡檐说尽心期事,肯醉佳人锦瑟旁”。相信有了梅花仙子相依,“人间何处有冰霜?”他描海棠,“春草池塘绿,忽惊花屿红”。他状秀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写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童心大发时,“书册埋头无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兴之所来日,也曾“酒笑红裙醉,诗惭杂佩酬”。这样清丽活泼的词句,高蹈出世的意境,能出自“道长”、“神父”和“冬烘先生”的笔下吗?至于那脍炙人口的十首“九曲棹歌”,早已成为武夷山水的最佳导游词。

我们再看看他的仕途所为,民本思想。朱子为官之日不多,突出的政绩是修理荒政。在他成长的故里武夷山下五夫镇,发生百年未见的水灾,他出面请求建州知府借用官粟600担,又亲自动员富户和米商平粜应急。善于思考的他认为要从根本解决救灾问题,当设社仓。青黄不接时,将社仓之粮借给农民,收成时连本带息收回,遇灾之年则以轻息或免息支持灾民,这样就可以免除灾民饥饿。如今五夫社仓砖雕匾额仍然安在,他亲自撰写的《建州崇安县五夫社仓记》还是那样暖人心房。任职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恰逢天灾,他一方面赈粜救灾,一方面呼吁朝廷减免赋税。他对危害灾民的贪官唐仲友怒不可遏,不顾其与宰相姻亲的关系,连上六篇弹劾状书,最后自己落得个辞官返回武夷。他把官府催收赋税喻作“椎凿”,“催科处处急,椎凿年年侵”;水灾连天,他抗议老天爷,“仰诉天公雨太多,才方欲住又滂沱。九关虎豹还知否,烂尽田中白死苗。”福州西湖观赏荷花,湖光山色才上心头,那边却“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真个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还可以看看他的为人交友之道。朱子一生,举凡士子儒生、骚人墨客、羽士释子、三教九流、巫医百工、田夫野老都有他的朋友,不少与他情投意深。“野人载酒来,农啖日西夕”。朱子为山路崎岖、老农来往不便过意不去,一再叮咛“归去莫频来,林深山路黑”。朱子至交更多的是贤士文友。作为理学同仁志同道合自不必说,但他对于水火不相容的论敌,仍能视为已出,情意笃笃,实属难能可贵。著名的“鹅湖论辩”是场主客观唯心主义的争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但朱子返回武夷山途经汾水关时,笑声朗朗的吟出,“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任职浙东时他官居五品,理学永康学派的陈亮仅为布衣,找上门来围绕“王霸义利”一下便理论十天。随后又以书信形式进行长达11年的论辩,后人可以从双方书信中发现不乏刻薄反唇相讥的词句,但相互问安祝福又处处可见。朱子建成武夷精舍后,还濡墨致函邀请陈亮前来,“承许见故,若得遂从容此山之间,款听奇伟惊人之论,亦平生快事也”!更让后人传为佳话的是朱熹与陆游、辛弃疾之间的友谊。三人都富有爱国之心,坚持抗金主张,胸藏济世致用之才,先后又都任过武夷山下冲佑观提举。平时相互唱酬,砥砺志向,嘘寒问暖。陆游被贬回绍兴之时,同在病中的朱熹托人千里赠送武夷纸被,放翁为此赋诗两首,诗云“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锦”。辛弃疾认识朱子后便记住了他的生日,虽然远在他乡,还特为朱子寄来寿诗一首。朱子去世时,垂垂老矣的放翁,用颤抖的双手写下悲痛的祭文:“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髦,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辛氏作词一首亲往吊唁,哭之日,“所不朽者,垂百世名。孰谓生死,凛凛犹生”。朱子对自然、对百姓、对朋友的亲情由此可知一二。

朱熹不知是为了论证他的学识需要,还是早知后人可能误会,他对“存天理灭人欲”早有解释。“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君子小人来尝不同”。他以极为平常的穿衣吃饭现象为例说明天理人欲。“如夏葛冬裘,汤饮饥食,此理所当然。才是葛必欲精细,食必求饱美,这便是欲”。超过实际过分追求才是不正当的人欲。他认为天理人欲是根本对立的,当天理和人欲发生矛盾之时,应当灭掉作为恶的人欲,复归到“本然之善”的天理。从理欲之辩的初衷和联系朱子限君民本的言行,他的这一主张更主要是为了规谏统治者,针对达官显贵的。相当于现今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能说这没有必要吗?有人说过朱熹对儒学发展的贡献,有如康德之于西方哲学。于是你我都会想起康德墓碑上那句著名的话:“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被公认为融合能力最强的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对其他外来文化的兼收并容而不去排斥。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那么,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怎样继承;面对现代文化,我们又应如何弘扬。在一些人的眼里,传统意味着“落后”,意味着“保守”,意味着“封建”,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古人也就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一定是有害的吗?显然不是,我承认传统文化确实存在着些糟粕,但也有精华的。而那些男尊女卑 思想,封建礼仪,我们应放弃,所以说,面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应弘扬。对某些古哲人的思想,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众所周知,鲁迅的《拿来主义》里面就谈到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越来越少的人去过传统节日了,“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慢慢的被人忘记中,却取而代之的是“平安夜”“愚人节”“光棍节”。而我们没有意识到,别的国家已在侵略我们的文化,比如说韩国力争孔子,这难道不是在侵略我们的文化吗?

中国的南天门已向世界敞开,在这中外文化交融的时代里有不少矛盾纠纷出现,须分外重视其中的利害关系,外来文化里有它的精华之处,取其自用;也有它的糟粕之举,拒之自省。

文化可借鉴,在借鉴中,不断完善。

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离不开中国人的自我改造;中华雄伟前途更离不开我们年轻人。

看风起云涌,观沧海桑田,坚守传统文化的精华,爱继承中的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鉴赏中完善,让传统文化在汹涌后蛟龙腾起,在烈火后凤舞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朱子文化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濠村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出。11月20日,该校“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南平市朱熹纪念馆馆长吴吉民向全校师生介绍了朱子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并为该校颁发“朱子文化教育基地”的牌匾,赠送朱子文化挂图,朱子家训竹简、朱子文化系列杂志等物品。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后世影响深远。朱子文化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理念沿用至今。我县与朱子文化渊源颇深,“浦城理学十三子”之一真德秀创立了“西山真氏学派”,使朱子文化在浦城得以广泛流传。

濠村中心小学为了深入传承和发扬闽北特有的朱子文化内涵,把朱子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校园内利用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阵地建立以朱熹简介、事迹和思想为主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物件,营造浓厚的朱子文化氛围。并以校本教材《朱子文化》为抓手,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讲解,让朱熹思想的内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据悉,下一阶段,该校计划开展摘录朱子文化手抄报、朱子家训的作文、诵读、演讲等比赛活动,让朱子文化在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不断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从坚定理想信念着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今天,我们面临着“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把全市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以我们身边鲜活的典型申纪兰、段爱平、申飞飞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坚定信仰,忠诚不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继承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太行儿女的奋斗历程,既是一部气势恢宏的革命战争史,也是一部感天动地的作风建设史。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各级干部要勤思勤为不懈怠,真抓实干不浮躁,清正严明守纪律,以经济发展的新成效,造福一方百姓。

在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攻坚克难,大胆实践,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长治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我们要紧密结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传统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有率和节能降耗减排率,既要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把地下资源的文章做好,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地上资源的文章做好,加快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加快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粗放增长向绿色发展转变,早日实现资源城市向经济文化城市的转型。

在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要扭住发展不动摇,奋力实现我市经济浴火重生。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就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必须致力发展。唯有发展才能破解制约长治发展的“瓶颈”,进而以发展之力蓄积突破之势。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既要把“两学一做”抓好抓出成效,又要把活动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造福百姓的实际行动。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省委骆惠宁书记的安排部署,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坚持在项目建设上下苦功,坚持在回稳促增上做文章,坚持在改革创新上出真招,狠抓安全生产不松懈,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继续办好民生实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干事激情,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作出长治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近代东亚教育、科学的发展,曾借用朱子学的格物致知观念接引西方近代科学,是朱子学观念在中国学术近代化发生积极作用的一个例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子学的格物论有益于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外,还应看到朱子学的格物致知思想更近于晚近受到大家重视的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因为朱子的格物说的确不是朝向某些专业的科学研究,而是重在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道德理解、多元眼界和宽阔胸怀。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则是关于经典文本学习的课程,经典的意义在于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在历史筛选过程中经历选择而积累下来的精华,对经典的不断学习与发展是文明的传承的重要途径,这正是朱子所始终重视的一点。由此可见,对于当代的通识教育来说,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在朱子的四书著作中,对《大学》的研究和阐发,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集中地表达了朱子的儒学思想,《大学》固然着眼于成年读书人的修身,但也关注社会风俗的改善。如其《大学章句序》的最后一句:“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在此序文中朱子明白表达出,不仅学校教育着眼于全民,所谓“当世之人无不学”;而且即使是大学,也并非只与君子精英有关,强调大学之教不仅与“学者修己治人”有关,也与“国家化民成俗”有关;不仅与“治隆于上”有关,也与“俗美于下”有关。因为就教育和学习的内容而言,儒家的学校教育与佛教不同,对士大夫来说是“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对普通民众而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所以,其教育的结果,“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学习者经过学习,不会脱离人伦日用,而能够更加理解自己的性分和职分,在其本职位置上尽其分尽其伦尽其职、尽其力尽其心尽其性。每个人都在其社会职位上尽其力,国家自然就得化民成俗之效了。“性分”指个人命定的社会地位和活动限度,“职分”是指对所处社会地位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性分的概念本出自玄学,朱子则由此阐明儒家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即使人安其性分,尽其职分,移风易俗,指出化民正俗的重要性。朱子一生的小学蒙学著作也很多,是对传统蒙学教育贡献最大的人,他的著作如《童蒙须知》《小学》《增损吕氏乡约》等,流行甚广,对儒学价值的大众化、通俗化,对培养少年儿童,养成德性,起了积极的作用。今天应当重视朱子这方面的贡献,在福建可使朱子的这些著作与目前流行的《弟子规》一起,古为今用,在道德教育中起其应有的作用。朱子的家礼、家训也不仅对朱子一家或朱姓人家有意义,南宋以来对社会风俗、化正人心都起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要把朱子学的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培育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朱子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价值和个人美德的源泉与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弘扬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福建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朱熹从14岁起,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多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福建省武夷山市官方2日向记者表示,将借鉴闽南、客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经验,加强朱子文化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加强书院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加快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建设。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国学思想,武夷书院讲坛2日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启动。历史记载,武夷书院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

根据规划,武夷书院讲坛每年举行六讲,邀请海内外朱子文化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同时,武夷山正着手加快修复一批书院,将其打造为普及朱子文化、传播儒学思想的重要平台。

朱文公第二十九世裔孙、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表示,在中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朱子文化正迎来多重机遇,将会促进中华文化海内外的传播和交流。

武夷山市官方还披露,将实施朱子文化建设“五项工程”,建立朱子遗迹遗存数据库,对五夫镇、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朱子文化遗产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适时提升一批文化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格。

作为东亚文明的象征,朱子学传入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区后,至今影响深远。在对外交流方面,武夷山将推动朱子文化对外交流,配合举办“朱子之路”研习营、海峡论坛配套活动等对台对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动。

另据了解,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武夷山市还将按照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融合、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要求,全力启动五夫镇保护建设和策划纪念朱熹诞辰885周年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家训》中写道:勿忘先辈创业之艰辛,勿奢侈淫佚,勿将基业挥霍一空。勤俭,作为我们传统的美德,父母从我们儿时开始教导我们不剩饭,不浪费,戒奢以俭,方累万贯家财。

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义之财。我们先做人,后做事,古人两袖清风,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也不应该被金钱蒙蔽双眼。取之有道,生财有方,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家风,其实就是我们的传统,将中华民族文明精神融铸于其中,是传统文化的直接表现,而我们,也就是靠着这样一种方式来将文化、文明传承下来,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中,改善,摒弃,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社会,国家不丧失原本的内涵并且稳步发展,继续流传着千年炎黄华夏文明。

家风与传统踏过历史长河,走过时空的烟尘,带着古老的意志,来到现在。 ——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弘扬朱熹文化书信

全文共 16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我们争取在省、市各级帮助下,推动"朱子祭祀大典"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借鉴国内祭炎、祭黄、祭孔活动,以朱子文化为纽带,举办朱子文化活动,加强与台湾、东南亚、韩国、欧洲等地区的文化交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尤溪县政协副主席、朱子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纪优梓介绍。

朱熹公祭活动始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尤溪是古代全国唯一朱熹诞辰日官方祭祀朱熹的地方。2007年,尤溪县在南溪书院恢复朱熹诞辰祭祀活动,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2011年,“朱子祭祀大典”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你看,这"南溪书院"匾额为宋理宗皇帝御书,"文山毓哲"匾额是清康熙皇帝御赐,这里就是祭祀朱熹的地方(书院),几百前就是闽文化象征之一……”纪优梓介绍起尤溪县近年来在推进朱子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如数家珍。

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灵魂,没有传承的地方缺少乡愁。

作为尤溪最大的特色,朱子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一直为尤溪高度重视,并以“全城朱子文化”来定义城市的规划发展。

比如在挖掘、保护、整理、研究和运用朱子文化工作方面,通过艰苦努力,尤溪县理清了该县作为“朱熹诞生地”及其朱熹生平的脉络,出版了有关朱熹的著作12本,共200多万字;整理、规范了朱熹公祭活动相关事宜;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合作,由我国著名哲学家、朱熹研究权威张立文领衔,集全国近百位专家学者精心编撰了《朱熹大辞典》一书,于2013年编辑出版,反映了目前国内外朱熹研究的最高水平。

“以家风家教、家训祖训为内容的朱子家训文化以及孝文化在尤溪得到很好的发展弘扬,像这里的南溪书院、开山书院,甚至尤溪火车站广场都成为弘扬朱子文化的重要载体。”纪优梓说,尤溪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朱子家训的研究,把朱子家训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如,尤溪实验小学组建百人朱子合唱团和百人朱熹诗词、朱子家训朗诵队。县里还组织有关朱子诗词演唱的节目,被搬上了中央七套的乡约栏目、林博会等。

挖掘、整理是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传承,由此,尤溪县根据“全城朱子文化”的定义,设定了打造“中华理学文化名城”的总体目标。

尤溪委托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的一流团队,采取“建新城、修古城、管老城”的做法,综合考虑文化、民生、旅游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要素,把朱子文化融入整个县城的城市建设,在总面积40平方公里的尤溪县城区,同步推进总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的“中华理学文化名城——朱熹诞生地5A级景区”的创建,实施朱子文化园、文山景区、公山景区、紫阳公园和紫阳湖等5个朱子文化项目板块建设。

紫阳公园是最先建成的一个项目,如今已成为整个尤溪县城的中心。它占地1500亩,其中水面800亩、陆地700亩,先后投资2.7亿元,建有十里朱子文化长廊、朱子廉政文化园等主题景观,修缮了沈福门、福星塔、福明宫等遗址,配套建设大型文化休闲健身场所,布设体现朱熹理学文化的景观设施,集中展现了尤溪作为“朱熹诞生地”“理学名邦”的人文特色。

占地4.4万平方米的朱子文化园按照明、清《尤溪县志》图示,通过挖掘朱子文化、家训文化、匾额文化,融入尤溪建筑元素而兴建,主体工程已建成投用,其中的朱子文化苑陈列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种匾额、楹联、中堂、照壁、屏风及各类木雕精品近2000件,涵盖了朱子理学名言警句、家训家规等,可谓一步一惊喜、一目一精品。此外,开山书院已于今年春节开放,南溪书院正在加紧布展。

当下,更多的朱子文化项目正在次第展开,整个尤溪城区正成为一个联通美丽山水、融汇古今优秀文化的朱子文化旅游景区。

“尤溪县朱子文化品牌建设,还未充分融入福建文化强省建设大局,在全省朱子文化品牌建设中的自身作为有待进一步提升,朱子文化产业开发运用以及如何借助"互联网+"开发相应的朱子文创产品等工作,都应该尽快破题推进。”尤溪县委书记伍斌表示。

尤溪于今年5月开始,启动编制朱子文化研究、开发、利用的近、中、长期规划,以加快融入全省文化建设大局,力争把朱子文化打造成全省、全国的文化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风气作文800字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杨绛说:“我们不断地发明,不断地实验,我们由原始人的烹调渐渐开化,走入文明时代。”没错,科技发展,时代变迁,人类的文明愈来愈昌盛,但精神的文明愈来愈萎缩,究其根本,还是文化的缺失。

央视名嘴白岩松曾经有这么一段评价:“中国很难出一个牛顿,因为即使苹果砸到了我们头上,也不会有人停下脚步去思考。”是啊,当今社会人们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喧嚣,而抛弃了文化的修养与沉淀,他们的灵魂正是因为缺少文化的滋润而变得干涩、浮躁,自然也就不会有去思考的时间和想法。所以传承中华文化,至关重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花鸟鱼虫、节日欢乐都凝聚在一件件古物上。你是否记得那天青色的烟雨,那江南秀丽的水天一色,那色白花青的锦鲤,唯有那青花瓷能承担起这一切。于灵气中出生,在烈火中锻造,吟诵着岁月的诗歌,它是中华文化的凝结与见证。

王朝、传奇将相终究逃不了一抔黄土的归宿,唯有名篇不朽。翻开厚重的古典书籍,我们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个字写出的《道德经》,句句短小,却又饱含真理,孔子与弟子言行在《论语》的二十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体现出的却是何等的重要。打开《三国演义》,是刘,关,张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翻开《红楼梦》,是林黛玉“红藕香断有谁怜"的惆怅;翻开《西游记》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唐僧的执着;"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迁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翻开唐诗,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怀念,是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放,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字字珠玑,文化之风跃然纸上。

还记得《舌尖上的中国》上那些动人味蕾的美食,但我更欣赏其中一群平凡的人——麦客。这个职业就是割麦子,但他们也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们是文化的传承人。他们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这个工作,累,效率也不高,毕竟是人收割,相比之下。机器的确快很多。但是我们热爱这个工作,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种文化。它已经难舍难分。我们所期待的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仅此而已。”简单的话,朴实的语言,却凝结了文化的精神。

我们头顶着中华的天空,脚踩着中原的大地,呼吸着华夏森林的空气,我们就应该传承这一份文化,这一份辉煌的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明古国。具有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书写创造,内涵丰富,从未丧失过它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传统文化呢?它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但它又与历史文化有所区别:它对人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还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之“根”,不单是因为它对于历史发展保留了其文明成果,同时也是因为它对于现实也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如“以和为贵”、“实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思想仍沿袭至今,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至今“平等”、“和谐”仍印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旗袍,更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已将它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从古至今,它代表着中国女性的古典韵味,标志着独具特色的东方时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那具有永恒意义的美,让世界为之倾倒。

但传统文化就全部是积极的、先进的吗?任何事情都是有其两面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决定了其对当今社会也有消极的影响。好比古代西汉时尊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过于追求道德修养而忽视自然科学,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道德至高无上的观念把人的兴趣引向了道德修养和政治活动,而不是引向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物质世界的剖析;这种极端的思想直到现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因此,我们更应辩证地看待传统文明,抵制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而如今,各种思潮鱼龙混杂。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信息全球化,外来文化的进入,难免让国人随波逐流,忘记了怎么去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去与外来优秀文化借鉴、交流,博采众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用心解读传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在当今社会中抵御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的同时,不忘中华文明之“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做新时代的建设者,让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欣欣向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朱子文化

全文共 1249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不仅文采出众,口才也很好,其才思敏捷一如纪晓岚一如刘镛。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他的理学,一时独尊受宠奉若神明,一时受批遭弃人神共愤。今天,我们以审视的态度来看,不可否认,其精华部分造就了一个道德的民族,一个礼仪的邦国,成为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在朱子的理学中我们看到了和谐的光芒。

宇宙里有和谐。“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朱熹语)。清晨,初升的太阳带给人们以温暖,以光明,它默默的,毫无保留的向地球展示着它的温情。然后直到黄昏,它的光热一点点的衰退,衰退,最后消逝。这时,一轮明月已在我们未曾觉察的时候悄悄探出了脑袋,延续着太阳遗留下的一丝光亮。月的周围,围绕着无数的,闪烁着的星星。它们似乎手牵着手,绕着月跳着一支回旋舞。然后在累了的时候静静的,相互依偎着听月亮讲故事。讲它和太阳交替工作时各尽其职,虽不曾谋面,却心有灵犀。这样才维系了宇宙间的平静,和谐。

自然界里有和谐。“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春有春景,秋有秋光,四时不同,风景各异。俯视神州,一幅和谐画卷:有碧波荡漾,有黄沙漫漫,有郁郁森林,有巍巍高山,有茫茫草原,蜿蜒盘旋的江河犹如把座座城市串联起的黄金纽带。四季更迭,风花雪月有序地循环着自己装点大地的任务:春天,云卷云舒,花团锦簇,放眼望去,野芳发而幽香,每个角落都是花的海洋。花与春对语,倾吐出了春之温暖。夏天,佳木秀而繁阴,翩跹而至的蝴蝶,成群地飞舞在翠色欲滴的草丛中。在蓝天的映衬下,生机盎然。蝶与夏互舞,舞出夏之生机。秋天,山高月小,因为有了秋月,夜晚更加温柔妩媚,曾经的沧海桑田,迷离怅惘,也应和着月共奏良辰美景。月与秋相奏,奏出秋之诗意。冬天,雪听到了她的呼唤,身披鹅羽长袍来到了这世界,这时——大地披上了他的绸缎袍,孤零零的树儿,有了他的银白色礼服,世界显得如此单纯洁净。雪与冬相拥,显出冬之素雅。

人与人之间,更该有和谐。“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朱熹语)。许多往事不堪回首,暴虐的统治者,贪婪的污吏,冷漠的人情,森严的等级,禁锢的思想,侵略者的铁蹄……那时候,人们是最渴望平等最渴望和谐的吧。人与人和谐相处,曾多少次出现在人们的睡梦中?比如,开花的季节,落日的黄昏和自己的家人并肩穿越满植香樟的小路,走向温馨小屋;栀子香飘的校园里,与同学,朋友畅谈自己的人生观,自己的理想;抑或是独自走在街上,尽自己所能,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或者面带微笑,对每个或失落或忧伤的孩子,不为其他,只想把自己的快乐传播给他们,或许正是对这些美好的梦想追求,让苦难的民族永不言弃。

是的,我们从没放弃过对美好对和谐的追求,尤其是今天,尤其是在尤溪,我们的故乡,朱熹的诞生地,我们更有理由好好弘扬这种思想,这种精神,让和谐之花在沈城的风中摇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朱子文化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兴田城村小学五年级 姓名:陈原吉超 指导教师:陈唵咕 我看了朱子《家礼》后,懂得了古代的很多礼仪,现在这些礼仪很多在生活中是看不到的,我们小学生应该要多学一些,不要让这些礼仪消失了。“礼”是由礼仪、礼制、礼乐、礼教、礼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融汇而成的一个文化丛体,以礼治为核心,为中国所特有。“家”是由人们的个体以血缘和婚姻的形式所组成的一种存在和延续的最基本的单元。也就是说,家庭是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内部的和谐、健康与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机体是否能够正常动作。而孩子是组成家庭的重要成员,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文明影响着整个社会,所以我觉得一个小学生,真正应该懂得做文明,以后才可能做祖国的栋梁。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不正当的行为的主动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为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我经常看到学校有很多文明的现象,比如有些同学帮别人扫地,比如有些同学主动捡教室里的碎纸,比如当有同学生病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予多方照顾等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的心情那是非常非常的烦躁不是我自己的原因,而是为国家为民族为这个社会,,身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感到非常的悲哀,这不光是我是我同道中人共同悲哀的问题,可怜的中国文化啊可怜那些曾为我们国家出过力,牺牲过生命的先人们了他们留给我们的东西正在被我们一点一点的淡忘掉,盲目的吸取他国的东西,是的我们可以吸取但是吸取的同时别忘了本身为国人,难道还不感到悲哀,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为什么我们国人为了他国的东西大打出手,自己家的东西都不要了你还何谈爱国,我们是可以吸取,是可以学西方的东西,有些东西确实是有优点我们为什么不学呢关键是看你学过来之后怎样去发展了,就拿武术来说被他国吸取过之后加上自身的努力就变成了自己家的东西,而我们呢只是一味的死学,没有一点点的创新,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成自己的东西,加上自己民族的特色,这样才行啊,,才能立足于社会之林啊。

中国人还继续这样的话,那么自己的东西一点点的会被别人抢走,就比如说端午节,,被韩国抢走,知道消息后,多少国人气愤,,呵呵,,那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啊,人家为什么能抢走啊自己都不重视了自己都不发展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一些国粹啊像戏曲,武术,诗词等等还有多少人学呢,悲哀啊这些东西又有多少人了解呢只是为了好玩耍酷,没有站到一个文化的高层次上去发展,整天做一些低俗的事情,

说什么都是借口,就是你们那些人,现在的世界环境是的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需要时间的,不是每个人随便可能学会的而且时间也长,,讲究基本功,但在期间他可以锻炼你的意志,磨练你的心态。

现在我很烦躁,顶着很大的压力,最让我痛恨的就是那些低俗的人,不会欣赏的人,没有一点点文化层次,只是为了好看好玩,不能忘了本啊不能不发展自己家的东西啊……越是这样的就越有人远离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东西,所以就一点点的淡化知道失去

以后希望会出现更多的高文化层次的人救国救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增强文化自信的着力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等为重要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格,已浸润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底气。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对其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大力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民族性,即革命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为追求独立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科学性,即革命文化坚持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众性,即革命文化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既扎根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实践,又发展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创造活动。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彰显时代精神,锤炼民族品格,锻造民族风骨,促进民族自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充分展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优秀品质的文化。面向现代化,就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面向世界,就是围绕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面向未来,就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上的旗帜,为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升国民文化意识、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开篇就提到了“孝”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首先具备的行为品格。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上,姜老师给我们上了关于“孝”的一课。

前半节课,姜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很快了解了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要长很多。一个人的五个行为境界,以及自古以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姜老师一直在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致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它传承下去。姜老师没有作答,而是迅速地讲起了有关亲情的动人故事。当听到白猴妈妈在临死前还一心想着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照顾好后才放心地让猎人开枪;当听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地震中舍命护住自己的孩子,并留给他一条感人的短信;当听到两位父母在灾难来临之前分离把孩子托举起来让他得以存活时,很多同学都流下来感动的泪水。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心中,孩子比自己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只要孩子平安,他们在所不惜。我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父母,深感惭愧。我的生活,虽没有大起大落,但谁说父母不是在为我默默地、辛勤地付出?身上穿的衣服,口里吃的饭食是从哪来的?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又是谁给你的?有两个人,一直在我身上寄予了厚望,可我怎么不感谢他们的信赖,反而有时要不听他们的话呢?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渐渐明白,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只有做到了孝亲爱亲,在心中播下一颗孝的种子,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朱子文化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言及卫生、安全、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诚信、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等诸多内容。大体上政治上的“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知识分子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大济苍生。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将追求高官厚禄当成读书的惟一目的,而朱柏庐主张的为官目的却是这么的阳光。他的“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正是那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心理解读。要实现道德的完善需要一种的高度自觉,就是“心存君国”的“真善”。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高度的自觉,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扬了凛然的民族正气。

“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蠹蠹无馀,自得至乐。”提出了家和虽贫而有乐,还有先国后家家乃乐的观点和认知。他主张教育子女的“教子要有义方”,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痴心父母古来多,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但问题在于如何去爱?是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留给子孙把清白留给子孙,还是仅仅把钱财留给子孙,甚至是把恶行留给后人,值得每一个为人母为人父的去三思。若说处世为人我最欣赏的是“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这句,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做领导的尤其要如此,但倾听不等于轻信。话语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最常用最广泛的交流沟通传媒,那么怎样对待这汹涌澎湃的话语的波涛?矛盾是无处无时不在的,大是大非有但对于平常百姓生活究竟有多少?怎样处理?那么我们就好好琢磨琢磨朱柏庐这句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真善美共筑理想家书信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同学:

真善美的小世界,真善美的小世界……”每当听到这支歌,我就会想起那件事。

去年十月一日,我和妈妈来到襄樊最大的超市——沃尔玛广场。这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紧紧地牵住妈妈的手,生怕自己走丢了。

我和妈妈在人群中慢慢地移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一楼到了三楼书柜。一到书的海洋,我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忽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哭着大喊:“妈妈,妈妈……”我想:肯定是哪位小朋友和妈妈走散了。我就对妈妈说:“我们去看看怎么回事,好不好。”“好!”妈妈不假思索地说。

我和妈妈来到小朋友面前,一看小朋友是个女孩,大概四、五岁,扎着两个羊角辫,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往下落,哭得满脸泪水,一看就生怜悯之心。妈妈伏下身子抱起小女孩,一边给她轻轻地擦眼泪一边哄小孩说:“小宝贝,别哭别哭,告诉阿姨是怎么回事?阿姨帮你。”“我和妈妈走散了,呜呜呜!”小朋友哽咽着说。这时周围已经围上来许多人了,大家都很着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边给小女孩擦眼泪边说:“你妈妈长什么样?我帮你找。”小女孩摇摇头;另一位穿着红色T恤的阿姨着急地说:“你妈妈穿什么颜色衣服,有我高吗?”小女孩还是摇摇头。一位穿着深蓝色运动服的叔叔说:“小朋友,你别着急,好好想想,你妈妈手机号码是多少?”无论大家问什么,她都是一个劲地摇头,并且哭得越来越起劲了。就在这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到总台,让服务员小姐在广播里播出来,那她妈妈一定会找来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和我们一起涌向了总台,妈妈对服务员小姐说:“这个小女孩和妈妈走散了你能帮帮她吗?”“可以。”服务员小姐说。她拿起麦克风甜甜地开始了:“亲爱的顾客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女孩与妈妈走失了,请这位妈妈速到总台,您的女儿很着急……”很快,就有一个女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看看--我看看--是不是我的孩子?”小妹妹听见了这个熟悉的声音,一下子飞奔过去扑到了她妈妈身上,破涕为笑。小女孩的妈妈热泪盈眶,哽咽着说,小宝贝,你可把妈妈吓坏了。对我们甜甜地说了声:“谢谢!”她妈妈摸着孩子的头也一直不停地和我们道谢。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服务员那甜美的声音时常在我耳边回荡,那么多热心人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浮现,是他们才有这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时间:

xx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