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母亲节学生作业800字实用2篇

导语: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日记,请大家认真阅读!

浏览

4183

作文

39

篇1:初一学生作业中秋节的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快到中秋节了,每年都过中秋,但是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三学生作业描述秋天的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早已随着蛐蛐的叫声逐渐远去;秋天,正捧着金色的果实,踏着欢快的脚步走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走在大街上,扑面而来的已不是昔日那滚烫的热浪,而是令人神清气爽的秋风。那火红的太阳也已收起了耀眼的光芒,转而披上了一层轻纱。透过轻纱,我们感受到了秋的气息。

小区里的栀子花味渐渐消散,淡了,远了。道路两旁的银杏树上,叶子渐渐变黄,枝头上挂满了银杏果,微风阵阵吹来,树叶欢快地摇了起来,金光闪闪。一片片树叶,仿佛一个个小精灵,在空中飞舞着,最终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秋天的气息是温暖的。

果园里,因为秋天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农们在果园里忙得热火朝天,尽管汗水湿透了衬衣,脸上挂满了汗珠,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都挂满了枝头,给果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颜色。秋天的气息是幸福的。那在此季节里创造生活的人是幸福之中最幸福的人!

茂盛的草地上,一群群儿童在愉快地奔跑着。抬头仰望天空,湛蓝色中夹杂着白色,构成一幅蓝天白云图。咦?在天的那一边,竟然有一抹彩色在移动着,那是什么?定睛一看,是风筝!随着风筝线看去,一个七八岁的儿童正在草坪上愉快的奔跑着,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着风筝线越飞越高,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大。当风筝线完全放完时,不禁站在原地,拍手欢呼起来。秋天的气息是愉快的。

河岸两旁,行人三三两两的在一起散步闲聊着家长里短。柳树姑娘的辫子也已长长。秋风阵阵,辫子仿佛在和人们打招呼。河里的鱼儿也隐藏起了自己的身影,不再和游客嬉戏。站在河岸,扑面而来的不再是阵阵热浪,而是丝丝凉意。小心翼翼地探出手,所触碰到的温度也由温暖变成了清寒凉爽。秋天的气息是清凉的。

走进秋天,看秋天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河,感受秋的气息。

我爱秋天——更爱秋的果实——更爱秋天劳动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