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古迹作文例文(推荐20篇)

长城是中国的著名古建筑,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长城随着陡峭的山势盘旋,曲曲折折,一路向前,像是活着的中国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古迹作文例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040

作文

1000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是清朝时期兴健的一座大型皇家山水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从东门进,便能立刻看到昆明湖。

昆明湖水平如镜,湖水清澈见底。一眼望去,视线开阔,能清楚地看到对面连绵不断的山峰。昆明湖右侧是气派的万寿山,左侧是壮丽的十七孔桥,平和的湖水遇上宏伟的建筑使整个画面变得十分和谐。昆明湖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对整座北京城极为重要。1956年以前,昆明湖是京城唯一的地表水源,到了1966年,新建的京密引水渠把昆明湖视为主要的调蓄水库,可以说是当时北京城的生命线。

长廊也是具有特色的风景之一。总长728米的长廊一望无际,枋梁上的彩绘更是引人注目。这些彩绘记载了包括名著、典故、神话等等,每一幅都生动形象,颜色搭配巧妙,最小的细节也画得十分精美,看完后不禁让人赞叹宫廷画师们深厚精湛的绘画功底。这一条长廊堪称是一座中古典文学博物馆,涵盖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方方面面。

苏州街也是十分著名的景点。这是一条水街,站在河中的一座拱桥上,可以看到河畔的各式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红墙灰瓦、灰墙红瓦的房屋相间着,屋顶插着五彩的旗子,屋檐下挂着红色的灯笼。在清代,皇帝常常坐着船游苏州街,这些房屋有点心铺子、首饰店、茶楼等各具特色的小商店,店员常为太监和宫女。通过苏州街,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古代皇帝的生活情况和古代的店铺与楼房。

古代生活、文化、历史都在这颐和园内有所体现。这样一座皇家园林应当加以保护,但是我们可以在园内时常看到地上和水里随意乱丢的垃圾。我应该保持园内洁净,让她永远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文化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她有持久的魅力,以前总觉得,与我们很远。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原来,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近,而不仅仅是课堂中的朗读与背诵,课本中的文言与古诗。

有谁见过书一样的教室?今年的公开课教室的造型别致新颖,像一本翻开的书似的,两边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课桌椅整齐排好,由三十二名来自各地的小学生整齐地坐着,和主持人“老师”互动。在“书”中游历,“书”中思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堂伊始,一个有关汉字的游戏——人体摆字,就吸引了我。游戏非常的有趣,“人体摆字",真是从未听闻。看时全身心地投入,为那些猜出的小朋友们叫好。有时他们摆不出来那个字,或是猜不出时,电视机前的我,心急如焚,真想自己亲自走进电视机里面去帮帮他们。

王教授的汉字演示,简直令我神往。博学的她,演示了“正”和“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的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原来,汉字是如此地美妙。原来,正直,是和“足”“目”相关;原来,祖先造字,都有朴素的真理蕴含其中。

汉字能溯源,穿过汉字,我们能看见几年前的历史。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小小的汉字也能展现出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像一群群淘气又可爱的孩子,在方格中跳跃着;它们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在笔尖上流动着;它们像一朵朵漂亮的小花,出现在你的眼前。

传统文化远吗?似乎不远。我们的身边,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今晚,“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几节课,都让我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普遍。

传统文化,这是一曲古典的旋律。或许传统没有处在时尚的前沿,但它永远是人们生命的原色。我们的生命是色彩斑斓的,其中必有一个主色调,希望传统文化能成为我生命的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鼓浪屿位于厦门市的西南角,是厦门最大的卫星岛。那里景色宜人,四季如春,可美了!

据说,鼓浪屿原名“圆州仔”,因为岛上有一块特别圆润的礁石。后来,这块礁石经过海浪的不断地拍打后,礁石中间竟然空了个洞!从此以后,每当海涛拍打在这块礁石上时,都会发出如擂鼓般的声响,因此把小岛改名为“鼓浪屿”。

鼓浪屿有着“钢琴小岛”的美称。为什么呢?因为几乎住在这里的所有人家都有一台钢琴,走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不时会听见优雅的琴声,时而柔和缓慢,犹如涓涓小溪;时而明快激昂,犹如浩瀚的大海拍击着岸边的礁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我们还参观了钢琴博物馆,里面的钢琴造型各异,有大的、有小的;有的用铜器制作,有的用木头制作,各式各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然后我们游览了日光岩。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据说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从厦门领兵出发,路过日光岩,见这里风景秀丽,鸟语花香,其景色赛过日本的日光山,于是就把这里命名为“日光岩”。我爬上日光岩一看,这里古木参天,绿色盖满了整个日光岩。我沿着石径,登上了日光岩的顶峰。向下观望,只见大大小小的别墅错落有致。远处,海天连成一线,白云朵朵,白帆点点;近处,海水清澈,沙滩平软。蓝天、绿水、红房、金滩,真是一个理想的小岛!

鼓浪屿真是景色宜人,太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年级中华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微风拂面而过,捧一卷诗书,茗一杯香茶,听窗外雨声,勾起万千思绪,走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

阅诗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短短两句,将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挥发出来,随带星星点点的忧伤,更有一种寻寻觅觅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中的屈原,向往美德,纵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粉身碎骨也永不变心。此坚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谋害而能改变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皎洁的明月之下,苏轼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阴晴阳缺,好好珍惜大好时光,能与家人团圆便已足矣。

捧一卷诗书,陶醉其中,中华文化所酿之诗书,岂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于美酒之醇厚,不拘泥于树叶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间之独一无二。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闲暇时候沏杯茶,清香溢满小屋。端起杯,轻轻吹去那漂浮的茶叶。轻啜一口,微微的苦涩,浓浓的清香,通体的疲倦荡然无存,诸多的烦恼悄然远逝,遐思也飘远了。

此时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于茶之中华文化。

听雨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古诗人皆爱观雨。廊下听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细雨,淅淅沥沥的,别有一番风味。大千世界皆为一片天空,但中华之雨,其风趣乃独一无二。

中华之雨伴随中华文化,得其精华,随诗书之朗读声,让人置身于中华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诗书,茗一杯香茶,听窗外雨声,中华文化之精华于其中。走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乐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西安,你会想到什么呢?当然是钟鼓楼,羊肉馒当然还有兵马俑啦!

今天我就去了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都是泥巴,陶片做的吗?当然不是!他们身上原本颜色艳丽,不过因为出土时技术不行,不到一分钟就氧化了实在可惜,但二号坑出现了奇迹;在一只跪将军俑背后留着淡淡的红色,保存很不易!自从出土到今天,没有一个兵马俑神色一模一样,可谓古人的脑洞大开!所有兵能俑的手都呈空心拳式,为什么会这样呢?考古学家推断,兵马俑的手里应该有兵器,而这些兵器是木做的,因为年代久远,已全部腐化了,如果兵器还存在,我们还能一览秦王朝兵器呢!特别的还有兵马俑三号坑,因为这里的兵马俑手里拿着礼仪制度的兵器,所以考古学家推测这应该是指挥部。

那特别小,只有五百二十平方米,在指挥部的正前方还有指挥用的四马一车,给我们呈现了秦王朝完整的`指挥部形象。

秦王朝时,兵马俑能做得这样活灵活现,可想当时的科技,艺术的发达,中国作为千年文明古国,当之无愧!我为我是中华子孙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现在的中国人在过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习俗,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些文化习俗的传承都离不开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历史。然而现在的我们对中国文化又了解多少呢?

别的暂且不说,就说我国的唐诗宋诗,你对它了解又有多深呢?无论是唐诗的艺术魅力,还是宋词的小令,中调,长调,给我们的都是一些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画面,让我们回味无穷。

你看,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人都是至交好友。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迹,一个情深意永。而北宋词人李清照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愁”字。其中,她《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间接的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无限“愁丝”。给我们的都是不同的文化感情色调。

其次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这四件东西,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们一直到现在都是功不可没的。你看我们现在用的作业本都是通过造纸术等一系列程序完成的。而火药在现今社会军事方面的功劳更是数不胜数;是它让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是它让其他国家对我们所背负的“东亚病夫”有了新的看法。然而指南针在航空、轮船、交通方面的功绩也是闪耀夺目的,接着过来的“路位移”让我们这些对路途的不熟,也渐渐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使我们到陌生的地区可以找到方向,这些发明,不正是传承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吗?

然而文房四宝也不占下风,你看哪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使人身临奇景,遨游世界,那飞扬的神笔挥洒出豪迈情怀,使人有一种想去了解“它”的想法。同时,也绘画出一张悠闲自若的画面,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从而让人们更加的想去“研究它”。

我想对于文化,既要传统文化,也要有创新精神。中华民族虽然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却是四大发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要学会观察文化现象,学会文化透视,发扬中华文化,传承其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三文化端午节小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历史年份和历史事件,更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发展、兴衰,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荣辱观。至少,方怀山是这样认为的。

三年一个轮回。去年,方怀山再次拿起初一历史教材时,已是不惑之年。也许是年岁逐增的缘故,每次讲授时自己都有不同的感觉和更深的理解,特别是那节课,讲授战国七雄,重点介绍屈原的时候。

多年来,上这堂课已形成个习惯:先把屈原图像正中挂在黑板上,再用工整的隶书写上“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方怀山神色凝重地介绍屈原生平,当讲到屈原怀石投江,声音竟然哽咽。情动处,仿佛不是在介绍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而是身边至亲至熟的好友,陷入深深哀悼之中。后来方怀山猛然回神,却发现学生们个个端坐聆听,表情没有丝毫嘻笑,心中很是欣慰。那节课,方怀山不仅讲了书本的知识,竟把二十多年前自己尚是学生,为了瞻仰遗迹逃学跑到屈潭的事说给了学生听。最后,他作了个自己也感到惊讶的决定:明年端午节,我们全班去屈潭拜祭屈原大夫!

还有半个月就端午了,方怀山带着学生包车来到了汨罗江畔。又临屈潭,却隔廿年,方怀山不禁感叹自己“鬓丝日日添白头”。走到水边,面江而诵“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江水滔滔,似逢故人,拍岸而和。学生们按照计划,整齐有序地点起蜡烛放流纸船,然后集体立于江边,看着纸船远去、远去。方怀山也走了过去,静静地看着,仿佛看见了这群湘楚少年的明天,顿时颔首而笑。

回去后,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那天,我们在汨罗江边祭奠了屈原大夫,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方老师对着江水背诵诗句时,我看见了泪水在他的眼里闪动。他时而慷慨、时而悲壮的声音,让我肃然起敬。我为我们有这样的优秀老师而高兴,更为我们民族有屈原大夫这样的杰出人物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21点,CCTV-1的《开学第一课》如期举行。这次的主题是“中华骄傲”,节目中展现了一系列的中华传统文化:汉字、京剧、武术、琴棋书画......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我们的一大代表,连外国人都对这方块字叹为观止。节目里有一位美国人理查德,他潜心钻研中华汉字迄今已达45年!中华汉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他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上传到网上,“我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可是现在我们的国人却似乎已经抛弃了中华汉字,有些人甚至连一个好看的汉字也不会写,却疯狂地崇洋,学英语,德语,法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时尚,彰显走在时代的前端。一个年近七十岁的外国人都在不断为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海外也有许多洋人正在学习汉字,为汉字痴迷,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呢?

在古代,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都时常以文武双全作为评判的标准。而现在,中华武术濒临失传,中国的青少年们,课余成天宅在家里,一大批的“豆芽菜”孩子应运而生。曾经辉煌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武术,最初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生的,而今却几乎要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国人应该多多学习中华武术,将其发扬到海外,让所有国家的人都来学习我们的武术!

精通“琴棋书画”的人被称之为文人雅客,而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修养,成为一个正人君子。纵观当今社会,我们做得最好的一点便是“琴”,但只可惜社会上有很多孩子正在学习钢琴,各种钢琴培训机构随处可见,每年的钢琴大赛也数不胜数,但是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我们的民族乐器,它们现在几乎已经没落于人们崇拜西洋的目光中。非常令人痛心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乐团因为鲜有受众人群而资不抵债,纷纷倒闭。而且随着一代代老艺人的离世,许多的民族乐器甚至已后继无人。“棋”,老一辈的人总会想到五子棋、围棋、陆军棋......下棋是一种益智的游戏,最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寸之间方显深谋远虑、为筹帷幄。“书”讲的是书法。在科举盛行的封建时代,能写一手好字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通往仕途的敲门砖。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几乎不能书写工整的汉字,之所以会这样,我想是因为现在电子产品泛滥,写作文,发评论,.......基本上全都是在电子产品上来完成的,久而久之,书写也就生疏了。

弘扬中华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希望节目能唤起人们内心的那颗中国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赏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

全文共 189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大巴即将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云冈石窟,我们都知道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谁能告诉我,云冈是哪一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呢?对了,时间,2001年12月13日18时25分,北京时间12月14日0时25分,在芬兰国际会议中心,由108个缔约国一致通过将中国的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的定义是具有“世界性的杰出价值”。

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品味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著名的宗教艺术的博物馆,东方石雕艺术的宝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

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距大同市16公里,位于武州山南麓,洞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开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现有编号洞窟254个,佛教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2公分,它是举世公认的与印度的犍陀螺佛教艺术,阿富汗的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的东方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三大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我们今天重点参观的是中区的第5,第6窟,以及西区,昙曜五窟中的第20窟。

第5,6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为精彩,最蔚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第5窟。第5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到这一洞窟十分的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佛高达17米,双腿长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以站立12人,为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蓝色螺髻,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

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高约15米,分上下两层。为什么第6窟叫“伟窟”,我们不得而知,它以精巧著称,整个石窟几乎没有未被雕塑的空间,浅浮雕,高浮雕,镂空浮雕,各种手法并用,使正方形洞窟上下四壁和后室中心方形塔柱上的造型,以及释迦牟尼佛转故事图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上达到了北魏石窟的最高境界。

这33幅释迦佛陀,佛转故事图,把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来看第二幅,腋下诞生,公元前454年,农历四月初八,摩耶夫人孕期将满,带着侍者回娘家生产,途经蓝毗尼公园,看到公园里景致秀丽,便进园歇息,此时,摩耶夫人手攀无忧树,太子从夫人腋下诞生。第四幅,九龙灌顶,天上的九龙闻讯赶来,口吐圣水为太子洗澡。直到今日,汉传佛教寺院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盛大的“浴佛节”,傣族的泼水节,都是庆祝太子的诞生!第五幅,国王得知太子降生,欢天喜地接太子回宫,这头驮着净饭王和太子的大象眉飞色舞,大象的前腿好似在音乐的节拍下微微的抬起,雕刻的十分传神。我们来看一下第16幅,太子乘马离宫,经过五年寻访,六年苦修,一日,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静坐苦思,七天后终于悟道成佛。第6窟的设计,构思统一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中西方艺术结合风格。

我们现在欣赏的是昙曜五窟,西部16号至20号窟,是云冈石窟,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开凿于公元460至465年,并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5帝为模特雕刻5尊大佛,以纪念5位北魏的开国皇帝,我们来重点欣赏为开国皇帝,道武帝而开凿的释迦像——第20窟!

云冈第20窟前面的立壁早在洞窟竣工不久就已坍塌,佛像裸露于苍茫的天空之下,被冠以“露天大佛”的美名,又因为雕凿露天大佛的石头略呈白色,又有“白佛爷”的俗称。

露天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高达13.7米。她圆润的发髻,宽阔的额头,纤细的长眉,方直的鼻梁,垂肩的双耳,雕刻的极其自然,特别是那略含笑意薄薄的嘴唇,雕刻得那样的迷人!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宁静。从正面仰望,佛似乎在沉思,从右面看,佛好像在启齿讲经,再换一个角凝望,佛似乎在向您微笑……….这尊佛在端庄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威严,在智慧之中又露者敦厚。总之,亲切,善良,平静,祥和,宽厚,仁爱,博大,许多人类美好的情感都融入了这尊佛像的面部表情之中,堪称妙相之佛,因此,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尊佛像优美的雕刻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巅峰,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代表作,出镜率极高!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尝尝豌豆面,吃一回铜火锅,配上大同的黄花菜,听一听北路梆子,感受一下那音调高亢,富有边塞韵味的晋北民间表演艺术。

游客们,夜幕将至,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们走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感受了世界石窟艺术史上壮丽辉煌,璀璨夺目的篇章,领略了,石雕,这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不知大家是否尽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百字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姓肖,以后你们就叫我肖导吧。今天我将全程陪同大家参观“布达拉宫”。抓紧时间,快跟我一起出发吧。

你们眼前的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它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是由左边的白宫,右边的红宫,以及其附属的建筑物组成。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合,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了几分丰采。

布达拉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坐北朝南共七层,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右部,以红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竣工于1694年,共6层,这里供奉历代__灵塔以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今天,布达拉宫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世界所公认的藏民族象征。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的伟大成就。

这次旅途结束了,大家玩得开心吗?如果开心的话,请记住这里的美好风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统文化的作文600字高2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了一个漫画,里面一个厨师写的,寒假培训资料旁边,一个传统文化锅放在火上,另一边两个人拿着热汤品尝。

这幅图让我觉得我们应该发扬传统文化,继承经典美德。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竹文化历史,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最终走到终点的漫长历史。中华美德早已深入人心,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并不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无数赞美祖国山水的诗歌和人民真善美的优秀作品。孟浩然,给我准备鸡肉和米饭,老朋友和你在你的农场招待我,提升了人们生活的简单、和平与和谐。陶渊明也写了他对隐居和宁静的热爱,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每种建筑的独特风格都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是为什么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屋檐一般是一层一层向上倾斜的,每一层都比前一层更大更宽。这不就是体现古代封建帝制极致完美的特征吗?可以看出,一个小小的艺术包含着如此响亮的声音,足以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特征。

中国的民族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维吾尔族的宰牲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是祖国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但中国文化将一直延续下去。我们不能让这些文化在我们手中消失。国家正在不断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政府也应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民族中不朽,使中国更加强大,祖国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400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时,我们一家来到了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赵州桥的建造者是一个叫做李春的人,他是隋朝人,生于今邢台临城这个地方,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石匠。

赵州桥修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距离今天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走车和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都是用石头砌成的,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桥洞,搭在约37米宽的河面上。

关于赵州桥的桥身还有一个传说,据传赵州桥是鲁班建造的,他也经常在桥边巡逻。一天,张果老推着装有太阳、月亮的小车一起上了桥,可因为负载太重,整个桥体都摇晃起来,鲁班见势不妙,忙用手托住桥身,这才使得赵州桥没有被压塌。但由于双方用的力气都很大,桥上留下了张果老的车轮印,桥下也印上了鲁班的手印。

传说归是传说,而实际上赵州桥在设计上也是独具匠心的。大桥洞顶的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洪水的时候,河水还能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也是李春建造的一个壮举。因为这样既减轻了水对桥的冲击力,让大桥不容易被冲毁,又大大减少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400多年间,赵州桥经历了几十次洪水和好几次地震,但今天它依旧安然无恙地横跨在河面上,这真是中国古代的工匠创造的一个奇迹。

今天,赵州桥已经作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碧空,澄水,大漠,江南。脱缰野马般的思绪驾驭不住,在广阔的历史原野上自由驰骋,踏过了巍巍群山,也渡过了滔滔江河五千年的历史光阴在脚下忽然而已,缄默了实体的呼吸。逝去了秦皇汉武的雄风和六朝战火的纷扰,往过了唐宗宋祖的权谋和元清帝国的铁骑,历史之水涤清了古老帝国的血统,却清晰了新生代文明大国的脉胳,洗礼了将掩的历史旅谱。而在那一脉相承之上,光芒四溢的,依旧是那镌刻了千年的中国文字,在战火和硝烟中洗礼的文字,在长江和黄河中洗涤的汉字。

诚然,中华文化得以传承至今,不得不归功于汉字的载动,而汉字又得以流传千载,应是由于它本身的魔力吧!

抚摸着汉字,如同抚摸着祖先厚重的臂膀,它的美,是一切西文字母想象不了或无法比拟的雄壮。

汉字的美,在方正,在意境。字的方正,恰若纽约城的高楼大厦一般,横竖得错落有致,整齐不乏严谨。横得如同北美平原的辽阔,竖则是巍峨珠峰的峭丽。瞧!拿出一张宣纸,缓缓铺于桌面,用手指抚平,拿毛笔排出一串方块字,一挥而就之间层见错出的不啻是一种纤细雄浑的骨感,更多的却是一种游龙劝水的豪迈,翩跹于太空的自由,倘徉于天地的博大胸怀。汉字的书法更别致了,楷书有城市的和谐,行书有河流的奔腾,而草书却是田地中的狂野,无拘无束,呼之欲出地冲破了封建的樊篱。那股遒劲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正好比王羲之诉说着,若游龙的八木三分,好比怀素,摆着春天朝的绰约风姿。

汉字的意境,更兼具了东坡的豪迈与柳永的婉约,即更是在纸上休息的字,亦会予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一条波纹激荡的河流。汉字不仅能看,还能听,能品,能想,甚至可以触碰,喏!杨柳柏松,湖海江河。前者我触到了木的苍桑,后者我摸到了水的脉搏。光是“赤橙蓝紫”就有给人一种莫奇的印象画派之感,在日出沉寂的海水,接受着阳光的挑逗,悸动着粼粼的褶皱,目至“清爽的海风”心身都会倏地,油然而生出由内至外的凉丝凉意,清清爽爽新新,抱着薄菏香味的南风,从千里之外的南太平洋撩动而来,在周身结上了一层薄薄的薄菏花。读至“高山”,脑中更依稀勾勒了一幅3D立体的画卷,一座偃伏于足下厚而拱起曲径通幽的高山深处,一座褐而带墨,深却不暗,沃而不腻的热带高山。

群山巍峨,是汉字的耸立,江河滔滔,是汉字的奔腾;原驰腊象,是汉字的辽阔,沟壑凹凸,是汉字的沧桑;大雨倾盆,是汉字的豪兴,光风霁月,是汉字的吟哦;长虹贯日,是汉字的光辉,微风习习,是汉字的悠扬。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位老者,寄予了千年的沉浮,即便是远渡重洋的游子,看到汉文排版的书刊,也会有一种飞鸟临巢的感觉有刹那间迸发出来吧!时代若重回,只要仓颉没有变更,那种司南般向心磁力,会一直指示着古老的东亚大陆吧!

汉字千年,它是我的身躯,是我躯壳中的血管,是我血管中奔腾的血液,是我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当“嫦娥一号”升天的那一刹那,神州为之骄傲与自豪!“嫦娥奔月”是中国远古时代的美丽传说,也是中华民族千年放飞的梦想,如今实现了!这时,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追求进步是人类的天性。人类从远古愚昧的旧石器时代发展至今天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时代,其间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创新以及文化的层层积淀。通过文化的传承,才有今天社会的革故鼎新,日新月异。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书籍就是取之不尽的智慧背囊,它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积累着做人的道理,它是力量的源泉!当人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它引导人们用科学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走向成功的殿堂;当人们心灵脆弱时,它赋予人们智慧去打开洒满阳光的心窗,掌握前进的方向……读书,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正是由于文化的代代传承,今天,我们徜徉在先人为我们构筑的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文化大观园中,领略祖国的旖旎风光、风土人情;聆听诗人的豪情万丈、忧国忧民;并从中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不朽与辉煌!

读书传承文化,滋养心灵。书,犹如我们生活中的阳光、空气和水,陪伴我们一路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长河荡起轻柔的涟漪,中华民族的光芒将河水照得越发清澈透明,我就像河边的一株小草,仰望着传统文化的参天大树。笔墨纸砚,横竖撇捺,牵着我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

那个傍晚,太阳像是被墨水晕染过了一般,脸蛋也不再那么红了。柔和的光芒像胭脂一样涂抹在墙壁上,倒影也渐渐变得修长。阳光一路相随,我轻轻踏进这间非凡的小屋。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墨水的浓郁与宣纸的暗香调和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也载着我的一段回忆。

那时,我第一次执起笔杆,将无名指轻抵在笔杆后,老师的谆谆教导化作一滴滴浓墨,沾染了泛黄的宣纸。轻轻顿笔,再小心翼翼地拉出一条水平的线条,最后一收,不知练了多少遍。就这样的一根根线条,组成了劲美的汉字。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我的耐心也在悄然褪色,我加快了速度,工整的字迹也泛起了波澜。这时老师走过来,他轻轻俯下身子,对我说:“书法是一种艺术,你要学会享受这种艺术,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放慢速度,说不定会收获更好的效果。”这句话仿佛一束光,照进我幼小的心灵。是啊,在这繁忙的世界里,人们忙于生计,稍稍放慢自己生活的节奏,也许就会找到“柳暗花明”中的那个小村庄。

传统文化的世界虽然广袤无垠,但一点一滴都滋润着我们的生活。我将会踏着脚下坚实的路,用浓墨书写传统文化的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文化传承600字话题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不做传统文化的逃兵。

就像大江大河最后都会汇入海洋一样,各国文化的长河也必然会交错、冲击,然后流入海洋。而我们大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也正遭受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挑战,只有我们每一位国民,誓死扞卫我们大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从望闻问切到火药、指南针,我们大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了多少贡献,创造了多少奇迹?五千年文明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去改变世界,创造未来。而这一代的年轻人们,却抛弃祖国崇洋媚外!

西餐、韩国日本料理在中国的猖狂,就是因为这一代人的民族意识淡薄,盲目地追捧

。例如冬至,我们大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我们潮汕地区也吃冬至圆,吃了长一岁。去年冬至,学校像往日一样,也没人在谈论关于冬至的事;而几天后外国的圣诞节,全校学生都对这个外国的新年着迷得走火入魔,猖狂的互送苹果,甚至连学校都要学生做圣诞贺卡。这难道不令人感到可悲吗?

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确让我们自豪,可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不再是当年受到各国人尊重的“唐人”,而是侵略者刀叉下的一块肥肉,中国文化被美国日本摧残,国民对自己的民族失去了信心,于是清朝灭亡。现在我们中国的确是一个经济、军事强国,可我们的文化却是十分脆弱,连那个小韩国都来抢我们的端午节,甚至是四大发明的印刷术……

各国家之间的文化战争,是不会停止的,而胜者可以存留,失败者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世界文明的主导者,我们中华民族绝不能倒下。文化长河之间互相碰撞,只有我们每一位国民,都用自己的灵魂扞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校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诵读儒家文化的读书声、春节时家家户户团聚吃年夜饭、京剧川剧的精髓代代相传……这不是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支持吗?

握紧刀,打一场文化的翻身战,我们中国一定会成为文化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颐和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全园占地面积约3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它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与拙政园、避暑山庄和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从南如意门出发,向北走上一会儿,就能看见十七孔桥。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不仅是前往南湖岛的必经之路,还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十七孔桥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十米,由十七个桥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十七孔桥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冬至前后,夕阳西下,阳光穿过桥洞,还会形成“金光穿洞”的壮观景象,吸引了无数游客。

十七孔桥上的石雕极其精美,桥身上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大大小小共有544只,个个惟妙惟肖。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异常威猛,极为生动。东北方向卧着一只铜牛,它寄托了乾隆皇帝的美好愿望:希望它能降服洪水,给颐和园和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继续向北走到昆明湖的北岸,就能看见著名的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优雅的建筑、曲折多变的造型和丰富生动的彩画而闻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长廊,素有“世界第一廊”之称。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无一重复,美不胜收。

颐和园中还有许多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景点,如万寿山、佛香阁、买卖街……不愧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就是过大年,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

每当过年,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街上挂满了大红的灯笼,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人们忙着添置年货,家里也堆满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听妈妈说,这叫“年年有余”。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把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也在家里帮着贴春联,贴倒福字,意思是说幸福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

到了年三十,最高兴的就数我们这些孩子了,我们可以聚在一起放鞭炮,玩捉迷藏。最繁忙的要数爸爸妈妈了,忙了一天,做了一大桌子的菜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后,大家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幽默的相声、滑稽的小丑表演、优美动听的歌舞表演,家里一片欢声笑语。我还时不时地趴在窗台上看烟花,真是太美了!

我喜欢春节,这是个令人难忘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传统文化初三作文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一种特有的手法,留白,给人遐想。

剪纸,是我最早接触的传统艺术,一片红纸,有规律地折叠,再用剪刀在纸上留下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展开,纸纸分离,切口相分又汇集,留下的白便在展开的一瞬成为花纹、成为艺术。

难一点的剪纸,便要打好稿,用剪刀尖小心地挑破稿纸,直切入红膜,剪掉的越多,留白便越多,细小的留白给画面以灰感,大片的留白却给人以空洞及无力之感。起初,我也只觉得留白甚是容易,可等自己拿着剪刀时,却又不知道究竟多大的留白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画稿时也要考虑留白,在线与线的相错之中,时常留着留着便乱了神,分不清该剪掉的与该留下的。大师剪纸却又不打稿,仅凭脑海中简略的轮廓,便可以在纸上创造艺术,创作的好,便会微笑着反复端详,创作的不好,也微笑着反修改琢磨。

国画,也需留白。西洋画里,凡是画水、海、湖时,西方的画作总会用极细腻的颜色仔细勾画,深浅相搭,极富层次。可国画不同,每回到美术馆欣赏水墨画时都会发现,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基本都有大片的留白。比起西画,中国的国画就显得很豪气,山与山间的留白,是水;树与树之间的留白,是雾;天色的留白,不是飞鸟,便是留给收藏家们的一个题写盖印的地方,墨色的山水画里的山,总是中间留着一截不规则的白,本来是静,可融着白边的墨山墨水,白色变流动起来,漂浮起来,成河、成雾。留白留的不仅是事物,还是意境。

版画里的留白也更是讲究,阴刻与阳刻便是两种不同的留白,留白本身可以成为画,去掉留白也可以成为画,若阴阳共用,留白的艺术便被彰显到极致,印出来也更具活力。

书法的字与字间也有留白,楷书的留白让每个字有了独立的空间,更显工整,草书的留白于笔划间,更显豪放不羁。留白留出意境,留出让人联想的余地。若中国传统文化是树,那艺术手法便是树杈,留白是枝干多年孕育出的花苞,给每个前来欣赏的人以笑意、以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秋风习习,我和外婆一起来到了有着“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四大石窟之一的大足石刻游览。

穿过景区门前篆刻着“宝顶山”3个金色大字的牌坊,经过聚集人们美好心愿的“礼敬桥”,大足石刻博物馆便映入眼帘。博物馆里有着世界上许多石窟的照片和介绍,还展示了一些佛像的原件和复制品。通过博物馆的介绍,我对石刻有了大致了解。

往前走,通过长长的一条楼梯,到达了宝顶山石刻的精华部分。在这长约500米的崖壁上,每一组雕刻都有一个故事。首先是地狱变相,上方雕刻的地藏王威武无比,最下方是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都栩栩如生。沿着小路拾阶而上,还经过了柳本尊行化图、父母恩重经变相、牧牛图、九龙浴太子、圆觉洞、六道轮回图等。

继续一路前行,就到达了释迦涅槃胜迹图,也就是最有名的卧佛。卧佛是大足石刻最大的刻像,有31米长,是一座半身像,非常壮观。卧佛的右后方就是著名的观音殿。这可是国内唯一拥有“千手”的佛像,总共有一千零七只手,每只手心中都有一只眼睛,每一只手的造型各不相同,代表观音菩萨法力无边,而一千只眼睛则代表明察秋毫。千手观音全身金光闪闪,斑斓夺目,让人叹为观止。

这凝聚着古人智慧结晶的大足石刻真是一本伟大的石刻“连环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00字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龙,一个多么神奇和有魔力的名字。龙为何物?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图腾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它的形象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逐渐丰满起来。人们普遍认为龙“角似鹿、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而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上各取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从此中原大地上就有了共同的龙图腾,因而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我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C”形青玉龙,具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辽宁阜新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红石堆塑龙,证明了中国龙文化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安徽凌家滩白玉龙、浙江余杭瑶山白玉龙……它们造型独特、形势优美,无不展现着龙图腾对我国上古时期文化的深刻影响。

随着朝代的建立和更替,龙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经久不衰。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借龙树立威信,以此获得百姓的爱戴与支持。天子更是身着“龙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龙也象征着皇权,逐渐活跃于宫廷建筑中,坐龙、二龙戏珠、龙生九子图等,连建筑大门门环的基座上,都有着龙的身影。龙的形象无处不在。作为中国礼制的核心用来划分等级制度的龙形纹,在北京紫禁城的装饰雕刻中也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观龙池、宁寿宫前的琉璃龙纹影壁,无论是木质镂空还是浮雕,都彰显着这座古代建筑群的庄严与大气。

龙不仅是皇权的象征,它还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生活中的节日习俗譬如端午节的划龙舟、春节的舞龙以及剪纸上各种龙的形象层出不穷;而文化习俗,“鱼跃龙门”、“龙翔风跃”、“龙翔风翥”、“飞龙在天”等成语同样寄托着人们美好祝愿;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龙被奉为神兽,能乘云驾雾,兴云布雨……闻粽香四溢,听鼓乐震天,品文化精髓,“龙”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权力的象征,它不再专属于统治者,它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了千家万户。

经过岁月的沉淀,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龙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着敢于创新、锐意进取、乐于包容,它是黄帝、炎帝一统华夏的威严;它是尧舜心怀天下苍生的仁善;它是秦始皇一扫六合、挥剑决云的气势。它是李白斗酒诗三百、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它又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英雄气概。它是虎门销烟的烈火,是武昌起义第一声枪声,是南湖荡漾的红船,是天安门前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华夏子孙念念不忘的初心。

朋友,让正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走近中国龙图腾,走进它的精神内涵,勇于攀登,为国家、为时代,谱写出一曲激昂向上的生命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