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971

作文

17

篇1:随乾隆,走茶道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印象中,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土黄的枯叶……今天,我来到龙井八景,跟随着乾隆皇帝的脚步,品深秋的味道。

踏着落叶,走在龙井八景的问茶古道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簇簇翠绿的茶树。它们长的矮矮的,一群紧挨着另一群。深秋,不少茶树都开了花。从外层嫩绿的花萼,娇白的花瓣,到里面淡黄色的雌雄蕊,颜色是多么鲜艳。有些花已经枯萎了,整朵花也微微下垂;有些亭亭玉立,朝着我微笑;还有些花呈圆形,含苞欲放。如果你仔细瞧瞧,还会发现绿叶上还会有淡黄色的花粉呢!一抬头,就能看见远处笼罩在云雾的群山,蜿蜒起伏,这景色真是太美了!

顺着哗啦啦的溪水声,我们在古桥上稍作休息,一路向前,就是龙井八咏诗碑廊了。传说,乾隆皇帝曾来到龙井四次,寻山问水,观茶作歇,写下了《龙井八咏》。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诗句就是“过岭即为上天竺,琳琅韵里步云霞”了,描写了风篁岭的优美景色。欣赏完乾隆皇帝的诗,又来到了龙泓涧。早晨,草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鲜红的枫叶伸到石桥上,听着小溪欢快的歌声,是多么好的享受。一阵秋风徐徐吹来,送来了丝丝凉意。又一片金黄的落叶从树上飘落,龙泓涧上翠绿的浮萍随着风倾泻而下。

穿过过溪亭,沿溪而上,便来到风篁岭。远远望去,树木的叶子从土色到黄绿色,从橘黄色到鲜红色,再到碧绿,这么多的颜色重叠在一起,显得那么有层次!一只白鹭从空中飞过,震落了几片叶子,夹杂着林中阵阵鸟鸣,整个风篁岭显得生气勃勃。阳光照在林中,投射出片片影子,茶树的花也闪烁着光芒,好像被人刚刚擦拭过,泛着银光……

仰望蓝天,闭上双眼,我做了个深呼吸,此刻,我仿佛闻到了龙井茶的清香,从茶园的那一头飘来,夹杂着秋的味道,似乎更令我陶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哲理小故事住持智答乾隆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常州天宁寺。有人打小报告说,天宁寺的住持不守清规。于是乾隆就问住持:“你有几个妻子?”“两个。”住持回答说。“哪两个?”乾隆一听,大为惊异。“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不正是两个妻子?”住持慢条斯理地说。竹夫人又名竹几、竹夹膝,是一种用青竹编成的长笼,也有将整段竹筒打通竹节、筒上开许多通风孔而制成的,夏天抱着睡觉,可以消暑。汤婆子是一种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的扁圆形壶,灌入热水后可放在被中取暖。

乾隆听后微微一笑,而后又心生一念,他想试探一下和尚们是听从圣旨,还是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他命手下人拿来许多鸡蛋赐给住持和其他和尚,并命他们做诗一首吃下鸡蛋。僧众们都惊慌失措地把目光集中在住持身上。只见住持微微一笑,手托鸡蛋不慌不忙地念道:

皇上赐我一个桃,

既无核来又无毛;

老僧带你西天去,

免在阳间挨一刀!

住持说完就吃下了鸡蛋。乾隆皇帝本想用鸡蛋是荤食还是素物难以分说这一点难住住持,而聪明过人、智慧超群的住持却把鸡蛋说成有生命的素食水果,化解了乾隆的这一难题。乾隆皇帝只好作罢。从此天宁寺的和尚就吃鸡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乾隆受罚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清高宗乾隆13岁时就被清世宗立为皇太子。有一段时间,受学于赵中元先生。一次,乾隆背不下功课,赵中元就罚他跪下,他母亲圣宪皇后看见十分心疼,边责备赵中元,边拉起乾隆就要走,赵中元上前忙问:“这是为什么?”

皇后答道:“我儿跪也是天子,不跪也是皇上。”

赵中元接着说:“跪是明君,不跪是昏君;跪是唐王(唐太宗),不跪是刘王(指《杀宫》中的刘王)。”

皇后听了赵中元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拉回乾隆让他继续跪。可是,这事被佞臣们知道后,他们原本嫉妒赵中元,趁机向皇后进谗,说赵口善心毒,打了太子……赵中元本来就过不惯宫廷生活,加之谗言冷遇,不久就辞官出走,回故乡临县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最新端午节典故:乾隆吃九子粽龙颜大悦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清乾隆皇帝端午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悦,欣然赋诗:“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粽子有南粽北粽之分,从古至今,做粽子都非常讲究。

北方粽子多以苇叶做粽衣,苇叶叶片细长而窄,通常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南方粽子喜欢采用新鲜箬叶,其中的水分足以保持粽肉的鲜香。在形状上,北方粽子个头较大,外形多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简单、质朴;南方粽子流派相对多一点,广东粽子多为锥子状正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江浙粽子呈长而细的四角形,透着细腻柔美。

北方粽子一般用的就是糯米,间或杂以赤豆、枣,蘸白糖食用。南方粽子能够想到的食品都能成为它的馅料,如鲜肉、豆沙、蛋黄、莲蓉、蜜枣、排骨等,“肚”小乾坤大。

有的地方就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还有九子粽,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

粽也来“争春”

搭乘时尚快车,粽子这种传统食品也“潮”了起来,不断玩出新意,上演别样的“粽”艺大观。

粽子追“月”之势非常明显。这“月”就是月饼,如同月饼馅料菜肴化一样,粽子似乎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尽管亲民、回归传统依旧是主题,但这个传统食品也希望通过某种嬗变争夺年轻人市场。

在超市逛一逛,各种新口味的粽子让人应接不暇。巧克力、香橙豆沙、田园豌豆、绿茶枣泥、养生山药、海鲜鲍鱼……天下食材好像都被粽子“一网打尽”。养生紫米粽以紫米等五谷杂粮为材料,注重高纤低脂低糖的杂粮配比。菖蒲粽外裹菖蒲叶,以日本白玉粉为主料,内馅为山药和赤豆,既沿袭端午解毒的传统习俗,又可助肠胃消化。

有一种冰粽创意十足。它用几乎透明的木薯淀粉替代了黏黏的糯米,蔓越莓、咖啡酱、抹茶等低糖低脂馅料替代了豆沙、鲜肉和红枣,小巧玲珑而又晶莹剔透,中外融合,散发丝丝凉意,初夏吃正对胃口。

荆楚“粽”有情

湖北是端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是“鱼米之乡”,汉派粽子自古就自成一格,近几年又有新发展。

武昌鱼是荆楚的标志性美食,时下也“游”入到粽子中。武昌鱼粽把鄂州的团头鲂洗净风干,用胡椒、花椒、陈皮、茴香等二十几种调料腌制,再油炸、高压蒸煮,骨酥肉烂,混入清香的糯米中。浓郁的鱼香融入米香中,胡椒和花椒的辣似隐似现,粽子的口感和味道焕然一新,美味层层跳跃。

洪湖香莲粽用野生洪湖莲子加冰糖熬制,捣成泥后包入粽子中,煮熟的粽子晶亮甜美,莲子的清香、蜂蜜的幽香、芝麻的醇香充盈于口。

卤藕肉粽的“主角”是蔡甸的九孔藕和孝感柳条糯米,湖北两种土特产以粽叶为媒共舞芬芳,乍看有点怪味奇思,香辣中却有一种缠绵,叫人欲罢不能。

排骨粽香美酥滑的恩施野猪肉和乌黑油润的黄陂豆豉,撞出了奇妙的滋味,香咸从舌根深处向整个口腔缓缓弥漫开,软软糯糯一路钻到心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乾隆与船工对对联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泛舟城南宝塔湾。陪同官员有个叫阮云扬州人。此人后来官至中堂,后人称他阮中堂。

当乾隆皇帝问起有关扬州的风土人情时,阮云道:“我们扬州古城是历史的文化中心,仕农工商、渔樵耕读,上自八十老太公,下至七岁小童,都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

乾隆皇帝心想:你这不是说大话吗?就随手指指船尾老船公问道:“这个老头也能作诗对联吗?”

阮云点头说能。

乾隆就对老船公说:“我说老翁,我们眼下无事,弄付对子对对好不好?”

老船公说:“哎呀,我这个大老粗,连扁担长的一字都不认识,哪会对对子!”

阮云笑道:“老翁不必客气,你就对吧!”

说时,船已荡到宝塔附近。那塔叫做文峰塔,相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

乾隆触景生情,脱口吟了一句上联:“一塔峨峨,七层四面八方。”

说罢就对老艄公说:“你这就对下联吧。”老艄公沉思半晌,只是摇摇手,并不回答。

乾隆看在眼里,取笑阮云道:“你的大话未免说得太过了吧。”阮云一拍大腿说:“人家不是早把对子对出来了吗?”乾隆真象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阮云道:“他不是摇着手吗,那就是下联‘只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说着,他就如此这般地解释了一番。乾隆皇帝明知这是阮云即兴编造出来的,但也不禁为他的敏捷才思而拍手叫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乾隆皇帝的一天作文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一名皇帝,我是青史留名的乾隆皇帝。

早上,金龙殿里射进两缕刺眼的阳光,我躺在软软的龙床上不愿起来,怎么?我要做个昏君吗?无奈,我只好起床,舍不得离开柔软的床啊!

李玉来了,他是我的贴身太监,他的声音不男不女,手里捧着浮尘,匆匆向我请安后下跪,“启禀皇上!瓜尔佳。郑硕大人有急事相见,”“哦?传!”“可……可文武百官也在朝廷里干愣愣的站着呢!”李玉面露难色。

呃呃,怎么办?见谁啊?

“先让郑硕大人去朝内禀报!”“嗻!”

朝廷内: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本启奏

爱卿快起,何时?

江南义军的大将军独揽大权,意图谋反!请陛下早日斩除其祸国罪臣!

此时当真?!

千真万确!

传朕的旨意,陈将军一心为国,朕不料他今日谋反!按军规处置!明日午时斩首!株连九族,念其曽一心救国,免其妻子一条小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

臣等告退!

上完了早朝,我疲乏急了,传膳后,就去后书房批奏折了。

人人都说皇帝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又有后宫佳丽三千,真是人间最享福的人!

可现实的我却每天累成傻狗,批一大堆奏折,常常累得不省人事,每天都要担忧国家大事,哪有时间享福,还有后宫那些勾心斗角,惹得朕好生心烦那!

我真的不想生在帝王家!

草草睡了一觉。

这算过了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10.最豪华的的饭局——乾隆千叟宴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饭局始末: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 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晓岚祝乾隆寿联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这里介绍二副纪晓岚纪乾隆的祝寿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献给乾隆50岁大寿的,歌颂之诚,对仗之工,前所未有。下联是祝80十岁的大寿: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这是两构思奇巧的数字联,工整自然,无懈可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最豪华的饭局——乾隆千叟宴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出席人物:

乾隆及千名老者

饭局始末: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3000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乾隆乙卯会试风波

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恩科会试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场风波,不过还好,最后总算没有出现严重后果。但这场科考争斗,是一个官场内部派别斗争明显的典型事例。

在当年的会试中,主考官是左都御史、山东诸城人窦光鼐。窦光鼐在地方为官时曾经长期主持浙江全省的“学政”,主管教育和考试等事宜。他脾气耿直、办事认真,还曾揭发过富勒浑、陈辉祖、王亶望等地方官员的贪腐罪行。这些人都是和珅的爪牙,因此和珅一直嫉恨窦光鼐,总想找个机会将其致于死地而后快。而朝廷中的另一重臣纪晓岚却十分欣赏窦光鼐,对他多有维护。因此窦光鼐没有受到和珅的陷害。

窦光鼐在主持这次会试中,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结果发榜时发现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第一名(会元)是弟弟王以铻,第二名是哥哥王以衔。二人在通过了浙江省的童子试和乡试后结伴来到京城参加会试。此次兄弟二人联名高中,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按康熙皇帝1712年的圣旨规定,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台湾省每十人录取一名)。一直以来,在科举考试中搞省际平衡的配额制已经是个惯例。第一名(会元)如果出自浙江省的话,那么第二名就绝对不应该出自浙江省了。

由于当时的南北地域之争,社会舆论对兄弟两人同时高中意见很大,而且王氏兄弟又是窦光鼐任浙江学政时所赏识的门生。在发榜前,副主考官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主张调一下,第二名换别的省份的考生。但是,窦光鼐坚持名次不用顾及籍贯,力主按原批阅意见发榜。

窦光鼐在当时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地域不平衡的状况下仍然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的原则,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何况又遇到了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这一千年不遇的现象。也正因如此,当王以铻、王以衔二人被录取为第一名、第二名时,才会“群议哗然”,窦光鼐的做法激起了其他各省官员的强烈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和珅感觉到打击窦光鼐的时机已经到来。当时,正是和珅气焰熏天的时候,于是他便借机推波助澜,先是奏请乾隆皇帝磨勘试卷——对答卷进行复查。他还向乾隆皇帝汇报说,他怀疑窦光鼐或是为了显示其政绩,或是与王氏兄弟试前有染而收下了他们的巨额贿赂,因此向他们泄露了试题。乾隆皇帝听后也感到很诧异,不禁怀疑起来,决定重派纪晓岚作为主考官对答卷进行复查。

为了平息全国省区的斗争矛盾,纪晓岚会同相关诸位官员,经过反复逐字逐句进行评点,从鸡蛋里面挑骨头,觉得王以铻的试卷“语句多有瑕疵”,取消了他的会元和参加殿试的资格。但王以衔可以继续参加殿试,王以衔的会试排名由第二降至第四。主考官窦光鼐降级为四品官员,并强令他立即退休。不管怎么说,从当时中国的教育水平来说,南方各省还是要高出其他地区一大截的,因此还要继续维持省际平衡的原则。这也是朝廷和社会都能理解的。

会试完了是更高一级的殿试。殿试时,和珅为读卷官。因为和珅不满此次会试结果,所以就尽量诋毁此次殿试。殿试结束,和珅向乾隆皇帝奏请,说此科所取贡士质量很差,选不出十份优秀的试卷来让乾隆阅读,只能将前八名的试卷进呈乾隆皇帝御览,想以此来激怒乾隆。乾隆亲自审阅了八份答卷,认为这几份答卷都相当优秀,并排定了名次,当场拆开弥封,排在第一名的竟是王以衔。和珅等读卷官员面面相觑,乾隆便解嘲:“朕总不至于有通关节的嫌疑吧!”乾隆觉得此事有些滑稽,不无讥讽地对和珅说:“那么,你二人难道也有私情吗?”和珅回禀:“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以待,绝无私弊,如有失当之处,何妨另换一名?”乾隆帝叹道:“如此看来,王氏兄弟在会试中联名一二,实属偶然。科第高下,自有天命,非人意所能测知,既已拆封,岂能再换?”皇帝金口玉言,王以衔为头名状元由此一锤定音。弟弟王以铻后来被恩准补考嘉庆六年(1801)殿试,由进士步入仕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和尚戏乾隆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

“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乾隆赐官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314 字

+ 加入清单

紫禁城分内城和外城,内城是嫔妃们的住所,严禁闲杂人等入内,外城则是皇帝办公和上书房等处所在地。这天晚上,乾隆饭后在外城转悠消食,转到离大门口不远的内阁厢房时,发现一个三十来岁、面目清瘦的人正在伏案读书,乾隆惊叹:“好用功啊!”

中年人抬起头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也说不上用功,不过是冬天夜长,拿它来消磨时间而已。”他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典籍官,官职卑微,薪水不多,租不起房子,因此老婆孩子都没有来京城。再说管理内阁档案的也就两个人,这工作平时不见得有多重要,可皇帝一旦急需某份文件资料,半夜三更的找谁去讨?因此他也就在这厢房里住下了,一来省钱,二来也好让皇帝应急支使。

乾隆内心极为感动,他也没说破自己的身份,只是很随意地问了中年人的姓氏、功名、籍贯,然后就到别处溜达了。

第二天一大早,乾隆就派人去内阁找来那个清瘦的中年人,他要给对方一个官,但当他摊开纸后,却忘记了中年人的名字。他挥笔写道:“本日若有知府缺出,即着来者补授。”由于想给对方一个惊喜,因此乾隆并不告知所写内容,封信后很随意地说:“你现在就把这封信送往吏部,只要有堂官在,马上交上去!”

中年人松了一口气:皇帝找自己原来是让自己跑腿啊。

这边,吏部堂官曹家绚刚坐下,就见一个中年人闯了进来,“扑通”跪倒喊道:“皇上手谕,请大人接旨!”

曹家绚吓了一跳,赶紧跪倒接旨。读过圣旨,曹家绚又是一怔。江南苏州府的知府昨天报了丁忧,空出了一个位置。这是个肥缺,很多人都盯着呢。现在既然皇帝老子发话了,那些人就靠边站吧。曹家绚详细询问了对方的姓名、履历、籍贯,先给备了案,再签发委任状,然后泡了两杯茶,与中年人称兄道弟起来。

中年人名叫胡发达,莫名其妙地得了一个官,对着委任状看了又看,翻来覆去只会说一句话:“谢主隆恩。”

曹家绚给胡发达封了个红包,酸酸地说:“不成敬意,祝老弟高升!以后在皇上面前,还要多替老哥美言几句才好!”

胡发达捧了委任状离开吏部,顾不得回去给曾经的同事打声招呼,就直接出了京城,风风火火奔苏州上任去了。

胡发达出身穷苦,村子里有一半人外出讨饭,为了改变现状,族长决定大家凑钱供一个孩子读书,将来入仕做官,改变家族贫穷面貌。胡发达成了那个幸运的孩子,他拼命读书,刻苦勤奋终得回报,高中进士后留在京城,却只不过是个小吏,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老族长临终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面对族人,很是羞愧。老族长是个明白人,拉着他的手说:“穷,大家不怪你,这都是命啊!”

就在胡发达准备认命的时候,突然飞黄腾达,这个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他到任不久,就不断有举报信飞到吏部,飞到曹家绚手里。曹家绚也是个贪官,但是看了那些举报信,他怒火中烧,好你个胡发达,也太贪婪了!

胡发达上任以后,与不法盐商勾结分肥。不法盐商获利的重要途径是倒腾私盐,私盐可以搀假,贩卖私盐不用向官府领取盐引,因此也不用报税,赢利高达百分之二百。胡发达做了不法盐商的保护伞,自然要收取高额的保护费。私盐泛滥,守法盐商可就惨了??

恼火归恼火,曹家绚却把这些举报信统统给压了下来。胡发达如此胆大妄为,肯定是有些来头的。和在乾隆眼皮子底下捞钱,几乎是半公开的行为,皇帝不也是不管不问吗?

见平安无事,胡发达更加肆无忌惮。他的老家小胡村,几乎天天有人来往于苏州府,把他巧取豪夺的钱财往村里运送。

不过,乾隆到底还是知道了胡发达的劣迹。苏州织造是乾隆的亲信,除为宫廷输送绫罗绸缎之外,还秘密监察官员。胡发达借诉讼捞钱就不说了,而勾结非法盐商、擅自加重税赋,直接危及朝廷的经济安全,苏州织造不得不报了。

乾隆震怒异常,当即把此事发给吏部查办,还严词质问曹家绚:“你们吏部是干什么吃的,这样的人也能筛选出来当官,而且放在苏州那样重要的地方!”

这么大的罪过曹家绚可担不起,他急忙找出乾隆手谕,让皇帝过目。当然,他也不能太让皇帝难堪,小心说:“那天正好空出了苏州知府的缺,我也没有对胡发达仔细铨叙,就让他赴任了,臣难逃失察之责!”

乾隆弄明白怎么回事后,不由更加气愤,顿足叫道:“他辜负了朕的一片心意,更要严惩不贷!”

这天晚上,心情不好的乾隆皇帝晚饭后照例在外城走动,散步消食。没想到,他远远地又看见了内阁厢房里有一灯如豆,就快步走了过去。去年的这时候,那中年小吏可真会演戏,他一片好心,却成就了一个贪官。今天他倒要看看,是谁又在这里作秀!

走进厢房一看,乾隆大吃一惊,正在摇头晃脑读书的,竟然还是去年那个清瘦的中年人!我今天才发旨让吏部惩办他,苏州距京城千里迢迢,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对于这样一个犯官,就是押回来也应该下在大牢里,而不是放在内阁,这样等于“官复原职”,根本不是惩罚!

中年人看见了乾隆,连忙跪倒在地,恭恭敬敬说道:“参见万岁!”

乾隆勃然色变:“胡发达,你好大的胆子!朕好心好意给你一个官做,你竟然大肆搜刮财物!”

中年人莫名其妙:“恕臣愚钝,皇上什么时候给了臣一个官?况且臣也不叫胡发达??”

乾隆道:“你胆敢抵赖?去年我曾亲自给你一道手谕——”

中年人说:“确有此事。大清早的,皇上让臣把手谕送往吏部。皇上的圣旨,自然都是十万火急,微臣立刻就向吏部跑去。不巧的是,中途突然心口绞痛,痛得臣在地上打滚。微臣痛死事小,耽误了皇上的差事可不得了。碰巧,臣的一个同僚,也就是胡发达走了过来。臣像看到了救星,立刻把手谕转给胡发达,求他跑步送往吏部??”

皇帝又一次大惊失色:“什么,你把手谕给了胡发达?”中年人说:“是的。给了胡发达,后来就没有再见他了??”

唉!皇帝狠狠地跺了一下脚,看这事给弄的!眼前这人真是个穷命,到手的官他又转手送给了别人!

乾隆赐官的事传出去以后,不少人摇头叹息:皇帝拿官职太不当回事了。后来史学家说清朝始亡于乾隆,很有道理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人哲理故事之圆智妙答乾隆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古人哲理故事:圆智妙答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

虽然他没有点化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

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人情人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产生一股敬佩之情。

大道理:

乾隆多次想使圆智难堪,却没想到每次都被圆智的妙答解除了。他的对答充分显示了圆智大师的机智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给乾隆的一封信600字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乾隆皇帝:

您好!

您是清朝有名的好皇帝,勤政自勉,天下大治,与康熙合称“康乾盛世”。您知人善用,让有真才实学的纪晓岚编写《四库全书》。您十分谦逊,不居功自傲,在位六十多年后因不想超过康熙而主动退位为太上皇,高风亮节,实在令人钦佩!

看到这里,您想必已露出了几分骄傲自得的神色,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定会让您大吃一惊,因你根本不承认或不知情!

您过于奢侈。您的后宫嫔妃人数多达三千多人,纵情享乐,您曾六下江南,美其名曰“体察民情”,说白了就是游山玩水。您不知道,在您率领百官嫔妃出游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血汗。您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主官都要准备无数山珍海味,大肆修建亭台楼阁来取悦您。这些银子从哪里来?都是百姓们的血汗钱呐!所以,我劝您节约资源,不要天天调察民情。在灾荒时多开仓赈济,在丰收时也能想到造福于民。多上朝理政,多看书。

您放纵贪官。中国的贪官中和坤也是“名列前茅”的,就因为和坤爱说甜言蜜语而步步高升。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和珅啊,每次有人拜访,必须带银一千两,堆满了三间屋子;查抄后才发现,和坤的家产竟有国库每年收入的三倍之多。难怪有句俗话“和坤摔倒,嘉庆吃饱。”真是名不虚传。所以,我希望您定期检查官员的收入,不要让这些蛀虫毁了您的一世英名,甚至让您遗臭万年!

您还爱卖弄学问。您写了很多诗,但都没有好诗,全都是些应时之作和打油诗,居然还写了黄瓜。面对那些阿谀拍马之徒的一片赞誉,您是不是觉得自己就是真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世明君?希望您能多读书少卖弄,提高诗的数量和诗的质量!比如您身边的纪晓岚,满腹经纶,文采斐然,你就可以多多请教他。

希望您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成为一代圣明的君王!

祝您

福寿绵长,国运永昌!

严辕昊

2019年5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十大优秀经典历史小说排行榜3、二月河《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历史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是真的、都是假的;小说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是假的、都是真的。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就是这样一套真真假假的小说。在小说中细节桥段有很多虚构成分的。但官场面貌却是真的,而且从古至今都没变过。四爷与八爷依旧在斗争,紫禁城内依旧喊着反腐。文字狱依旧在上演。军机处始终在搞中央集权。三套书的精华在于《雍正王朝》,《雍正王朝》的精华篇章在于“九子夺嫡”。二月河写帝王心术,帝王权谋,当今无人能出其向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想象文康熙给乾隆的一封信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朕身体日渐衰弱了,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接下来这大清国,就要交予你父亲管理了。朕知道他贪恋皇位,曾经还让我见你,欲用你的聪颖来博取朕的欢心。朕执政六十年,怎看不出他的把戏,不过你确实伶俐,具有当皇帝的天资,这也是朕打算传位给胤禛的一大原因。朕的遗诏早已拟好,传位与四王爷,相在他之后,你就是下一位君主。现在,朕要授予你管理国家的要点,你务必要牢记于心,付诸实践。

这皇帝的宝座看起来风光,实则不好当,这祖宗打下的江山,要坐稳是难上加难。先纵观我中华千年历史,一直都是君主专制,为了夺取权利,,手足相残父子反目的事也不少。且不说唐太宗弑兄逼父,你父亲就是贪图皇权的一大代表。朕一生养育了三十五位皇子,二十位公主,可谓子孙满堂。但这并未使朕感到幸福,却让朕面对着他们兄弟相争,自己却因政事而无法深入其中。这小小太子之位,让他们兄弟反目成仇,互相设计陷害。大阿哥曾下巫蛊之术诅咒太子;太子被囚于宗人府也都是拜他的兄弟所赐;十三阿哥曾经为了保护你阿玛,独自揽了八爷党的罪名,朕现在已是弥留之际了,他也无法再见朕最后一面……这所有的所有,朕心里都是明明白白的,奈何国家朝政不允许朕公正,朕实在无法主持公道,难道要让朕亲自判儿子们勾结朋党,扰乱朝纲吗?朕不只一次地暗示皇子们一定要团结,珍惜兄弟情义,可他们如何能抵挡的住这龙椅的诱惑,仍然明争暗斗,从不把朕的叮嘱放在心里。朕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一生唯一遗憾之事就是没能享受天伦之乐,这也难怪,皇家何来真正的父子之亲啊!朕一生的遗憾,你切莫重演,务必记住,权利是最毁人的毒药,切莫贪恋。

你若是将来能登基为王,首要的准则就是,一切都是为了这大清江山,为了我大清的百姓子民,绝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利的贪欲。国家朝政需改进之处还有许多,有些必定是要对皇权造成威胁的,若是真有这类情况,还是要从国家的角度去设想,切莫因为一己私利而毁了国家的前程。

对于其他事,也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朕现在万人之上,不少的利益围绕了朕一辈子,但朕心中始终有家有国,若是有干预到国家利益的,绝对要敬而远之,控制自己心中的欲望。这是作为一个君主应该控制的,这大千世界,利益何尝之多,你也同时要为自己考虑,为家人考虑,为朋友考虑……

若要治国,先得修身。你只有能学会拒绝那些会令自己迷失方向的东西,才能在掌握大权时轻松放弃有阻国家前程的利益。

这已是朕将死之言了,这大清的将来,都担负在你和你爹身上了。若是你以后继承大统,务必将朕今日的训导铭记于心,好好发展国家社稷。这盛世,都靠你们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乾隆通宝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的左脚上戴上了乾隆通宝。据说是可以辟邪,虽然它只是一枚铜币。

在我记事的十几年里,它一直陪伴着我。小时候顽皮,曾想把它解下来玩,却被爷爷制止了。他抱着我,用手去抚摸铜币,笑着说:“这东西不能玩啊,它可是有悠久的历史的,三千年前的殷商晚期它就‘出生’了,这可创造了世界之最。”我似懂非懂的听爷爷讲完,虽不是特别明白三千年是有多久,但觉得这东西很重要,便打消了解下它的念头。

又过了几年,因为夏天时害怕别人看到我脚上绑着铜币“乾隆通宝”,且我开始注重自己形象了,所以这枚铜币又一次进入到我的视野里。我决定去查查它到底有多重要,以此作为我是否解下铜币的判断依据。“铜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嬴秦,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中国铜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铜币文化。”看到这,我又一次的放弃了解开它的念头。因为文化,是一种涵养,一种力量。

现在的我,早已没有解开它的念头。闲暇之余,我会用手去摸摸它,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人的手了。如今正值高中的我,也遇到了不少挫折,自以为找到了沧桑的感觉,可想着它有几千年的颠簸,自己不由的有些羞愧。它曾经光芒万丈,犹如天山上的雪莲般存在着,跨越了多少的时光,被人们景仰着。可如今的它暗淡无光,如同黑色血液的暗流。

铜币是古代文明的遗产,人们用绑在脚上的这项传统去保护它,想要挽留着最后的遗物。可悲的是,当我在百度上输入它的名字时,搜索出的结果全是询问价格的。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淡忘了它背后的文化价值,而是用金钱去衡量,这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它可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它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波普尔曾说过:“一旦毁灭了文化,文明也随之消失了。”而在这里,我也想说:“文化,很抽象的字眼,是中华民族沉淀了的底蕴,是先人复古的象形文字,是字字珠玑的严肃文学。不懂,请别伤害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