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传统佳节的作文【推荐四篇】 作文(经典20篇)

浏览

244

作文

182

传统佳节文意浓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传统节日,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传统节日,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更是对文化最好的一种凝聚。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元日》,将春节喜庆的场面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无论是守岁、团圆饭、还是祭祖、扫尘,都充满了喜庆热闹的气息。每逢春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便回到了家乡,合家团圆,现在这种现象则成了春节的一大标志——春运,被戏称为“数亿人的迁徙”。但这恰恰是中国传统美德“孝”的表现。合家欢聚,团团圆圆,这,便是春节。

当汨罗江的江水又开始呜咽,当艾叶草的清香又开始飘散,端午节,也已悄然而至。不论是投身汨罗的屈原,还是《白蛇传》里的雄黄酒,都为端午节渲染上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不管是包粽子,还是赛龙舟,其实这其中都蕴含着对大诗人屈原的怀念与赞美。人们赞美屈原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歌也被人们广为传颂。端午节,是人们对古人的祭拜和对屈原精神的赞美。棕香飘逸,祭祖怀念,这,便是端午节。

月晴月阴,月圆月缺,转眼到了正月十五——中秋节。都说十五的月亮最圆,中秋节当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人们通过对神的祭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事事平安。这也是人们对平安、和谐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人们也通过月亮,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寄于明月,以此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也有猜灯谜的习俗。人们以猜出灯谜,为好运的开端。以此可见中秋节是人们寄托思念,祈求好运的节日。思乡怀亲。祈祷寄月,这,便是中秋节。

节日,是我们民族最好的文化精髓,是人们美好品德的表现,也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节日,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并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统清明佳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传统清明佳节,世人或许都认为他是悲伤的代名词,但是,我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的确,传统清明佳节充满着悲伤的氛围,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尘的记忆,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记忆,视乎这一切都只能用眼泪来宣泄。或许也因此,类成了大家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记忆。

但泪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释,可往往大家认为清明诶是由无名的悲伤和萧瑟灌注而成的。也许他们是对的,清明之类是悲伤的。但室,回忆过往的痛苦记忆对于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好好想想对未来的勾画。

清明不应是对王室的追忆而是对未来的展望。试想如果大家一味的沉浸在对往事的追悔,无奈,自责,哪么世上又有几人能抓住现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来。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一片哀伤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个工人宣泄的机会,那么我便是赞同。传统清明佳节的祭祖我看惯了一大对人大哭一场,可又有几人是有感而发那?

现在这个社会充满着欺骗,使我不得不怀疑。类还能表达自身的情感吗?一幕幕电视剧,感人的情节却再也不能让我泪流满面。人人清明流泪,究竟为了什么?

现在早已没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究竟是我太过敏感,还是大家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卖声依旧,游人笑语不绝。

人么视乎麻木了,没有感情的宣泄,没有对过往的追回,更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最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优秀作文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佳节真不少,有元宵节、春节、端午节……不同的节日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节日又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欢乐,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便悄然来临了。中秋节的习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吧!

每到中秋节这一天,吃各色各样的月饼都是必不可少的。莲蓉味的、豆沙味的等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口味。拿起月饼,“啊呜”一口,莲蓉便露了出来。满嘴溢香津津有味的品尝莲蓉味月饼,是我的最爱。

当然,中秋佳节也并不是这么枯燥无味,还有一件事呢——那就是“赏月”!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这首《中秋》,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正如诗人李朴所言,中秋的月亮就像一面宝镜,美丽得可以和整个天际相比。我常常在中秋节的夜晚,跑到院子里赏月。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光芒洒照大地,是我最爱的风景。

中秋节的月亮,如此闪耀,如此辉煌;中秋节的夜晚,如此寂静,如此柔美。

我爱中秋。

[我最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喜欢的传统佳节作文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是众人欢腾的中秋节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佳节

今年的中秋佳节来临了。一大清早爸爸妈妈就上街买菜去了。整个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厨房里忙活着……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拿了板凳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准备上月妈妈端来了丰盛的晚餐有碧绿饱满的毛豆雪白滚圆的芋艿还有各种口味的月饼等应节食品。我们准备开始过这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

吃晚餐时我听见电视新闻说:“由于台风影响到上海今晚将有可能看不见月亮。”可我却不死心仍然等待着月亮的出现。月亮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在和我们捉迷藏呢!古人是“月圆人不圆”而我们今天却是“人圆月不见”啊!想到这儿我不禁失望的叹气气来。

爸爸提醒我:“我们比起四川灾区的小朋友可是幸福百倍啊!”听到爸爸的话我不禁想起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想到他们的家人是否团圆?想到他们那里是否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想到他们过得是否快乐?想到……嫦娥姐姐希望你能把我的祝福送个他们!

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小脑袋瓜子想什么呢?在想的话月饼可就没喽!”我这才回过神立刻去洗手我洗完手拿起一个月饼节吃了起来哇!酥酥的。咬下一口可以看见月饼里有蛋黄好事天上那圆圆的月亮真好吃!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团团圆圆的过了这个中秋节我还和他们一起狂欢玩耍!这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最新传统节日端午节初中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气中醒来,朦胧中向枕边摸索,摸起的是个精致的香包,不用说,端午节又到了。 In the early morning, wake up in a faint aroma of wormwood, explore to the pillow in the haze, and it is a delicate bag.Its here again.

以前过端午节时,外婆总是很早就开始准备,从别处摘一些艾叶来晒干,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做香包。其实,在街上也有人推着车来卖,不管是做工还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却还是每年坚持做给我们。因为,少了外婆的香包,总会觉得这节过的不完整。

端午节前一天,外婆会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着,帮外婆递粽叶,在呈满香米的粽子顶上放上一颗红枣,与外婆合作包好一个又一个粽子。有时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没了,我便会将买下的米倒进一个干净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学着外婆的样子搅着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边看着,任凭我怎样搅动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将米端过去。当手从水中拿出来时,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继续包着粽子,我便举着双手过去,凑到外婆身边,想与外婆一同分享这香米的味道,闻闻外婆手上也有同样的味道,我笑着跑开了。

一整个端午节,手上的米味儿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挂在身上,这样,不论我走到哪儿,身上总能带着一股淡淡的艾草香。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独特的。

那时的端午,总让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枣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还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这样的端午,连同那味道,一直在我的记忆中。

现在,我早就不是当时那个只懂玩乐的孩童,但外婆却依旧做着同样的事。闲下来时,我也会帮忙。还是记忆中的场景,还是记忆中的两个人,还是那股端午节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样的清香,是那样的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统节日端午节话题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May 5th, is Duanyang. The door inserts Ai, Xiangman.Think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fifth day of May each year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my country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端午节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茶道、剪纸、古代绘画、书法等。但我最喜欢的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准备包棕子,为什么要包棕子呢?那是为了纪验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端午节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呢!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王身边有个叫屈原的大臣,非常聪明,常常献计给国王,打败外国,让老百姓过上平静的生活。但好景不长,一天,国王身边一个大臣对国王说:“陛下!陛下呀!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国王连忙问道:“爱卿,什么事那么着急呀!”大臣连忙说:“陛下,屈原背叛您,和外国联手,准备杀死您。”国王一听,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去追杀屈原,屈原跑到了一条河的前面,已经走投无路了,就跳河里,死了。后来,国王知道屈原是被冤枉的,就让大家做一种叫作“棕子”食物,丢到河里,不让鱼儿伤害屈原的尸体,也是为了向屈原道歉。所以现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就是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从那时起民间就有吃棕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戴香包的习俗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喜欢传统节日,喜欢端午节,我更喜欢端午节故事里的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节日端午节中考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传统佳节中,我觉得最有趣的节日要数端午节了。 Our Chinese nation has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Qingm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 -Autumn Festival, Chongyang Festival and so on.In th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 think the most interesting festival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每年端午节,爸爸都会包上一些美味的粽子。我爸爸包的粽子和南方常见的粽子很不相同,它们可都是用新鲜的芦苇叶做的。把芦苇叶煮沸杀菌后,包粽子的“大戏”就要开幕了。先挑两三张宽大的新鲜的芦苇叶,把它们折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放上一些圆糯米,接着放入两个去了核的金丝蜜枣,再放一些圆糯米,直到快溢出来为止,最后把上面的芦苇叶卷下来,并把自制的钢针穿过粽身,被钢针带着的芦苇叶尖也一同穿过粽身,一个无需一根棉线的长尾粽就这样做好了。这种风味独特的芦苇叶粽我每次都能吃上好几个。

端午节又快到了,今年可和往常不一样,因为我准备也加入包粽子的队伍。原本以为每年都看着爸爸怎么包粽子,自己肯定一上手就能包成,结果,圆糯米总是不“听”使唤,老往缝里“跑”出来。呼!终于不“跑”了。我赶紧把上面的芦苇叶卷下来。芦苇叶尖也终于抽出来了。为了显得稍微漂亮些,我还特意把芦苇叶尖留得长长的。大功告成!一个“小马哥粽子”终于完成了。后来,我慢慢学会了包粽子,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包了40多个粽子。

下锅了!煮了整整一个小时。一锅香喷喷的芦苇叶长尾粽终于出炉了!我迫不及待地找出我包的长长的、丑丑的粽子。咬了一口,哇!真好吃!可能是自己做的缘故吧。

我们一家三口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聊起了端午节的来历。妈妈告诉我: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名叫屈原,他见自己的国家眼看就要战败了,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以身殉国。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就连忙用粽子包起糯米投入江中,不让鱼、虾、蟹咬食屈原的身体,于是,五月初五吃粽子的文化传承了下来。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吃“五黄”、赛龙舟、挂香囊等传统习俗。

今年端午节好开心,因为我不仅品尝到了自己做的美食,还收获了知识,比去年、前年光吃着爸爸包的粽子更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品赏端午节,传承传统习俗作文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节日端午节中考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一下午老师在微信群里说星期三举行包粽子比赛,要12个家长去学校里教同学们包粽子。到了星期二老师说带一包纸巾或湿巾和一把剪刀来学校。 On Monday afternoon, the teacher said in the WeChat group that he held a bag of dumplings on Wednesday.By Tuesday, the teacher said to bring a packet of paper towels or wet towels and a scissors to school.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早早地来到学校里,到了学校,老师说提写第一和二单元的英语单词,每个单元里抽10个单词提写。提写完单词以后,老师把前三排的桌子排成3组,后四排的桌子排成3组,一共分成了6个组。

老师打开课件让我们认识一下端午节的来历,从老师的讲解中我明白了,端午节是由南方一个名叫屈原的大官,他想让南方变的越来越强大。但是皇上听从小人的话,不听取屈原的意见,所以楚国变的越来越弱小,最后屈原被皇帝赶出南方,回到家乡,发现人们生不如死,然后投江而死。人们往河里扔粽子,不要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划龙舟去打捞屈原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并有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

一会儿食堂的阿姨把糯米,粽叶,蜜枣端进了教室里,我们怀揣着愉快的心情开始包粽子,首先家长们给我们示范了一下,我认真仔细的观看着,一会儿我就记住了,我开始自己动手试着包一个,开始觉得很简单,可是自己亲自去做的时候却没那么容易,我心里有点小着急,想着一定要成功完美的包一个漂亮的粽子。

可是事与愿违我包了很久很久也没有成功。大概过了四十分钟左右,班主任拿着一个大盆子一边走一边说:“收粽子喽,收粽子喽!”我们数了数有十几个粽子,本以为我们组包的最多,可还是掉队了。把粽子收走了我们静静的等待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约过了很久老师去食堂里拿来了粽子发给我们,我心里乐开了花,迫不及待的想要尝一下。

我把粽子装进了书包没舍得吃,想着回家给妹妹一个让妹妹也尝尝,放学回来后我决定把它吃掉,两个粽子妹妹不吃,让我三两下就消灭掉了,今天真的太有意思了,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端午节了,能和同学们一起付出,一起收获,谢谢老师为我们安排这个有创意的活动,老师辛苦了,我好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_传统佳节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对于我这只小馋猫来说,端午节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可以吃粽子。那美味的粽子让我常常是口水直下三千尺。这不,一大早,爸爸就买回了一堆口味不同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煮了十几分钟后,就可以吃了。我把魔爪伸向一个大大的粽子。顾不得烫手,撕开裹得紧紧的粽叶,狠狠地咬了一口。哇,是蜜枣味的。香香的糯米配上甜甜的蜜枣,真令人回味无穷。我一口气把它吃了个精光,又抓起一个小个儿的粽子咬了起来。嗯,真好吃。原来是玉米甜香肠的。玉米香加上香肠甜使粽子非常可口。岚岚,来吃个卤鸡蛋。听了爸爸的话,我连忙拿起一个卤蛋吃了一口。这卤蛋又鲜又香,好吃极了。

这时,妈妈突然说:别只顾着吃,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哈,这可难不倒我。我擦了擦嘴,娓娓道来: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他的一个对国家很有用的提议没被国王采纳,反而还被逐出王宫。悲愤之中,他纵身跳进汩罗江自尽。老百姓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身,就划船把米饭等食物投入江中。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赛龙舟。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节日。说到这儿,妈妈笑了:回答正确。奖励一支雪糕。哈哈哈,意外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温暖的传统元宵佳节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她饱受风霜。路人的鄙视,生活的压迫,却未夺走她那颗善良的心。——题记

那条路,连着那个美丽的回忆……在那个喜庆的早晨,我站在冷飕飕的街头等车。半小时过去了,一辆公交车也没有,我开始后悔起来。想起锅里那些可爱的汤圆,我不觉咽了几口唾沫。抬头看看老天爷,他是一脸的苦闷。显然,他也饿了……终于,我直奔小吃部。

不久,我便坐在那,狼吞虎咽地享受我的早餐。街上的人可真多啊!虽然寒风凛冽,可就是挡不住人们心底的喜悦。人们拎着大包小包的食品在我眼前穿梭者,脸上都挂着甜甜的微笑,有的人怕自己的狗被踩到,索性抱着宠物们走。街上浓烈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不觉看呆了……

忽然,背后有人戳了我一下,我猛的一回头,心里不由一怔。只见她弯着腰,手颤抖地端着饭碗。街上的人很多,可是她碗里只有那么丁点。这一回,我再也逃不掉我的良心,把钱递进了她的碗里。她仍望着我,我瞬时间明白了什么,脸顿时苍白……

我不敢预测她要做什么,我呆坐在那儿,想逃,逃不掉了。

突然,他干裂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说:“小姑娘,注意点,衣服露出来了。”她很平静,可是我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了。心底有一种莫名的温暖,眼泪瞬间像音符跳出了眼眶……蓦地,等我回过神来,他已经走了,他像一阵风,匆匆来过,却不留下一丝痕迹。

而我,却呆坐那好久,好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华传统,中秋佳节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我过得十分开心!一家人吃了团圆饭和月饼。可惜,我们没看到月亮,她好像跟我们玩捉迷藏,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因为天下雨,冷空气来了,我们过了一个特别凉爽的中秋。我虽然没看到月亮,但我也很高兴!

在今天语文活动课上,我给大家背了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背得非常流利,声音响亮,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心里美滋滋的。记得三天前,在返杭的路上,外婆说:“中秋节就要到了,我们背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时,我仿佛忘了自己在公交车上,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美妙的景象:深蓝的天空,一轮皎洁的圆月,穿过淡淡的云层,花园里,诗人喝酒、吟诗。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车到半路,我已经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

今年中秋没月亮,但却有美好的古诗陪伴我的旅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统清明佳节扫墓缅怀革命烈士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个传统清明佳节到了,我们胸前偑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到了烈士陵园,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队。缓缓进入陵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征着烈士们永垂不朽文秘版权所有的革命精神。接着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使我最感动的是为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随后,我们穿过松柏林,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我们来到纪念馆,啊,真雄伟的石像!走进纪念馆,那里存放着许多烈士的遗物,有模型、字迹、图片等。

通过这次扫墓,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的故事,同时,我还懂得文秘版权所有了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最喜爱的传统佳节作文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喜欢春节,有人喜欢端午节,还有人喜欢中秋节,可我却与他们不同,我喜欢重阳节。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它是我们汉族人民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的传统佳节

今年的重阳节,我们家也过得很有意义。这天,我刚起床,只见桌子上已经摆着两块圆圆的、厚厚的糕点,见我一脸的疑惑,爷爷解释道:“今天是重阳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重阳糕。”“噢1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爷爷已经切好的一小块糕,边吃边问:“那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啊,爷爷你快告诉我吧1

爷爷见我这么感兴趣,就让我坐在他身边,竹筒倒豆子般把他知道的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

古代,民间在九月初九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诗人的登高诗有很多,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9层,像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上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听了爷爷的话,我了解了我们汉族文化是这么傅大精深,这让我联想起在学校里学过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说得正是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阳节除了有“登高”和吃“重阳糕”外,还有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丰富多彩的习俗。近年来,我国又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的优良风气,使重阳节多了一层新含意。所以我喜欢重阳节,它使我从心底里树立起从小尊敬老人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佳节作文_文化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到村庄里作恶,人们都很惧怕它。可是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执意要留下来打败怪兽。晚上,当“年”来到村子里时,惊奇的发现每扇门前都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大惊失色,狼狈地逃跑了。

人们知道后,明白了“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现在,这个节日就被人们称为“春节”。我从很小的时候起,最最盼望过春节,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过春节时可以拿红包,四处拜年,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帮爸爸妈妈包年夜饭中的水饺!

今年春节,我们要吃的是大白菜水饺。我拿了一块饺子皮放在手上,麻利地舀了些肉馅上去,用水一沾,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高兴极了,这次是我包饺子包得最成功的一次了,我一连包了好几个,都包得有模有样。当我包的饺子煮好时,我越发觉得春节是那样有意思!我边吃着自己包的水饺,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真是享受啊!

春节,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节日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统元宵佳节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元宵佳节来了!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春节活动的一个高潮,过了传统元宵佳节,这年才算真正过完了。在古代传统元宵佳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烟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所以呢,传统元宵佳节是一个“眼睛”的节日,但同时也是一个“嘴巴”的节日。

我们这儿不是什么古城,没有什么庙会,也没有灯会,我们有的就是县政府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放烟花活动。放烟花的地点就定在县政府门前。大约七点左右。

我们赶去看烟花时已经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经开始燃放。那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我们先是看到无数个孔明灯升上天空,我连忙许愿。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睛,只听一声巨响,烟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丽的火花,同时掉下来一个个“降落伞”,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有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象花朵一样绽放开来,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像数十条金色的银蛇,扭动着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

我们被罩在五彩斑斓的烟花下面,有一种仙女飞天的感觉;又象是若大的空间,只有我自己在遨游神州。

欣赏烟花之余,“吃”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传统元宵佳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赏完烟花,我们也要回家吃汤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喜欢的一个传统佳节作文550字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看到粽子,我就会想起一次端午节我和奶奶包粽子的情景。 今天是端午节,我早早起床。我来到厨房,发现奶奶在包粽子。奶奶包粽子的技巧可真高明,两只长着老茧的手灵巧地拿着包前已经泡好的芦荟叶一捏一折一裹,再放一些被酱油沾过的大米,再把口子严严实时地封了起来,最后再用绳子把粽子包紧。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在奶奶的手中诞生了。我十分好奇,也跟着奶奶学着包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两片芦荟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把芦荟叶折成一个椭圆形状,可是我怎么也折不出椭圆形状,在奶奶的帮助下,我终于勉强折出了椭圆形状,我再用芦荟叶封住。我想:哈哈,包粽子也太简单了吧。我拿出绳子把粽子一系。“终于完成了,这包粽子也太简单了吧。”就在我洋洋得意之时,粽子“散架”了,米粒漏了一地。奶奶对我说:“包粽子要认真,不能追求快速,奶奶也是做多了,熟能生巧,才做得快。”原来如此,我又再做了一次,这次我做得很认真,把芦荟叶折成椭圆后再放米,把口子用芦荟叶封的紧紧的,用绳子系好。终于,一个好粽子出于我手。我高兴极了,我又做了好几个粽子。奶奶把煮好的粽子从锅里拿出来,我吃着自己做的粽子,心里乐滋滋。尽管我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仍旧吃得很香。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当我过端午节,我都会和奶奶去包粽子。去感受劳动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统文化端午节高三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端五节、端阳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各具风韵。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于驱蚊蝇,净化空气。

端午节也是爱国节。

春秋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告诉皇帝要加以防范,以防被秦国所灭。昏庸的皇帝不同意。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中怀抱大石投江自尽。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

而今天,在端午节的这个日子里,我看着妈妈在包粽子,心血来潮,也想尝试。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首先把叶片和糯米洗干净,加一点盐和生抽搅拌均匀,用两张大小不一的竹片叠在一起,折成一个漏斗型。可万万没想到,我的漏斗有两三个洞,米一直不停地往下掉。妈妈见状,在旁悉心教导我。我开始做得很顺利,可到后来我的糯米又放多了,叶片怎么也压不住。妈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舀一勺米放在漏斗里,不要太多了。‘’我按照妈妈所说的做,果不其然,一个结实的粽子就做好了,最后用绳子捆紧。看着那有模有样的粽子,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心中的兴奋之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古代人民的美好情感与心愿。

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我们也要向屈原学习,做一个爱国的少先队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说是那天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爱国诗人听说家乡战败了的消息,决定抱石投江。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都要划船到江里把米饭给鱼儿吃,免得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可是担心米饭太小了鱼儿看不见,人们就用叶子把米饭包成了粽子,人们把粽子扔进江里,鱼儿大口地吃了起来。直到现在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船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最喜欢吃粽子了,粽子有绿豆味、红豆味、豆沙味等口味的,但是我最喜欢吃奶奶亲手做的桂花粽子,吃一口真是好吃啊!

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节,这样我就能天天吃粽子,天天和小朋友玩了。

端午节真像一个快乐而美味的节日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