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端午节的传说的作文(汇总20篇)

导语: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小学生一年级端午节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124

作文

36

篇1: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端午节来历吗?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吧!

相传,古代有一位国君叫楚怀王,他整天好吃懒做,不管国家大事,连兵临城下的时候,他还在吃喝玩乐。有一位大夫屈原献上许多计谋,他都不听,更不采用。屈原不想当亡国奴,他来到汨罗江,投江自杀了。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跑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打捞他的真身。人们怕屈原的真身被蛟龙吃掉,叫渔夫撑船来捞大夫的身子。渔夫知道蛟龙最怕竹叶和绳子,于是人们就用竹叶把饭团包紧了,再用绳子捆紧了,丢到江里。人们为了纪念他,以后端午节就有吃粽子和划龙舟的习俗。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用竹叶、糯米、花生包粽子。包完粽子就放在锅里蒸熟,飘香四溢,闻得我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想吃一个。

吃完粽子,外公会带我去江边看赛龙舟。江边人山人海,大家都来看赛龙舟。只见龙舟排成一字形,裁判的枪声一响,比赛的龙舟如离弦之箭一样飞快地向前划,江面上顿时锣声、鼓声响起,划龙舟的人努力地向前划。岸边的人们喊着“加油,加油!”江边上好热闹呀!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但可以吃好吃的粽子,还可以看龙舟赛,我真喜欢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唱起这首儿歌,我都会想起许多条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其实,不光人类有小名,节日也有,比如端午节,它的小名是端阳节。端午节不仅有小名,还有许多绰号呢,像: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五月节、龙舟节、女儿节,浴兰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许多,我只知道两个。一个是:最初,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死去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很痛苦,便组成了一个打捞队,来打捞屈原的遗体。有个渔夫,把一锅饭和一些菜倒进水里,说是让鱼蛟是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人们便纷纷效仿。另一个是:传说曹蛾是个孝顺的女儿。有一天,她的父亲突然病死了,曹娥便把父亲埋了。但由于舍不得父亲,就整天坐在父亲坟旁哭。直到有一天,曹蛾投了江。曹蛾住的村子叫曹蛾村,曹蛾投江的江,也被重新命名为曹蛾江。

端午节,真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节日。

端午将至,奉上粽子一个,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痴情水,用幽默捆扎,用爱心发送到达,保质期:农历五月五日前,保存方法:请按储存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让我告诉你!

相传,古代有一位皇帝,名叫楚怀王。他一整天都很懒。他在城里的时候还在吃喝玩乐。有一个叫屈原的医生,他提出了许多方案,但他不听,更别说采纳了。屈原不想当国民奴隶。他来到汨罗江自杀。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欲绝,纷纷前往汨罗江吊唁。渔夫们划船把他打捞上来。人们担心屈原的真身会被龙吃掉。他们让渔夫拉船去抓医生的尸体。渔夫知道“蛟龙”号最怕竹叶和竹绳,于是人们用竹叶把饭团包起来,然后用绳子捆起来扔进河里。为了纪念他,人们在端午节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每年端午节,奶奶都用竹叶、糯米和花生包粽子。饺子包好后,就在锅里蒸。它们闻起来很香,我都等不及要吃了。

吃完粽子,爷爷会带我去河边看龙舟赛。河边有很多人。大家都来看龙舟赛。我看到龙舟在一条直线上,裁判的枪声,龙舟像弦上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飞驰,河面上锣鼓作响,划手们试图向前划。岸上的人们高喊“加油,加油!”河边多热闹啊!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不仅能吃到美味的粽子,还能观看龙舟赛。我真的很喜欢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与孝女曹娥的传说

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曹娥庙中供奉的曹娥娘娘。这似乎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传统,一个具备某种美德的人,即便生前并不幸福,死后亦可作为神灵享受人们永远的纪念。曹娥便是因她的孝心,使无数后人为之感动。也有人认为,端午节便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年方一十四岁,生得美如天仙,又聪明绝顶,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江上浊浪滚滚,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洪水淹没了滩涂。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曹娥她爸望着混浊的江水,再也憋不住了,有道是"混水好抓鱼",这是一年一度的渔汛,怎么能错过。他理出鱼网,撑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鱼。曹娥望着满天风云,劝爹不要去。爹说抓鱼日日有危险,只要小心就无事。曹娥见爹硬要去,央求爹同去,好歹也有个照应。爹说女儿不识水性,去了给他添麻烦,一定不让去。

爹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时时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直到日中太阳过了西,还不见爹爹来吃饭。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的渔船。曹娥心里不安了,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爹。太阳快搁山头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声招来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说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追去。

天黑了,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一再劝她先回去,说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别人屋里,明天一定帮她找回来。曹娥不见爹,怎么肯回去,谁也劝不住。整整一夜,她在江边来回哭叫,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难受。

第二天村里人给她送来吃的,她不吃。人们陪着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见她爹。曹娥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泪哭干了。村里人又是劝,又是哄,想劝她回家。曹娥说,不找到爹,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一陈惊喜,果然爹爹水性好,还在水里游。她要救爹爹,帮他游上来,一声呼喊,纵身向江水扑去。

"曹娥跳进江水里了--"人们呼天抢地,纷纷奔去抢救。但见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

"天啊!好人为啥偏要遭这种噩运?"人们热泪满眶,围着江堤怨皇天。

亲不亲,家乡情,村里人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头沿江寻找他们的遗体。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江水清澈明亮,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满怀希望赶过去,果见一男一女,背贴着背,女的反剪双手紧负着男的,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后来这个曹娥负父出水的地方就叫贺盘村。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直到现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腾咆哮,一到曹娥庙前面,立即变得无声无息,仿佛愧对孝女,悄悄遁去,过了曹娥庙门口,才敢再发出响声,真叫人叹为奇迹。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的传说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我问粽子为什么是三角形的,不是圆的、方的?端午节是什么意思?下面我就来回答吧。

端午节的意思是,很久很久以前。屈原在回国的路上,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自己的国城,很悲叹,对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流水的长江中,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怕鱼虾把他的尸体给吃了,但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这些东西,不要吃屈原大夫尸体 ,还有些郎中还把酒倒入江中,以便把鱼昏倒,让屈原大夫尸体不被伤害,从今以后端午节就是农历5月初5,定为了纪念屈原大夫。

粽子为什是三角形的,不是圆的、方的,是因为用少量的材料就可以做,各地包的材料不太一样,但基本都是植物的叶子,叶宽而长韧,但毕竟是叶子,宽度有限。三角形包法只用1叶或2叶就能包成,而长方形大概就要的3、4片了把。我们一家围坐餐桌旁,阿婆把热气腾腾粽子端上来,我们就把绳子解开,剥开一层层竹叶,露出那白白的热热的粽子来,粘着糖慢慢的吃起来,那味道软软的粘粘的,很可口,粽子有绿豆沙、红豆沙、红枣、猪肉、小豆、蛋黄、瘦肉馅的,品种繁多,我们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就这样过了一个端午节。

[有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可爱的小粽子在外婆灵巧的双手下诞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粽子在大锅子里煮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粽香扑鼻。我馋得口水直流,外婆笑着对我说:“小馋猫,先拿个给你尝尝鲜!”我拿过来,三下五除二地剥掉粽叶,迫不及待吃了起来。我边吃边问妈妈:“这个端午节有什么来历吗?”

妈妈仔细想了想告诉我:“应该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国的大诗人,据说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江自尽,死后为蛟龙所困。”还没等妈妈说完,我便又提了一个问题:“那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这问题问的很好!”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因为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楚国小人当权,楚怀王被骗留在秦国当人质,楚国的首都郢被秦军攻克,楚国迁都寿春,在国家被攻克之时,他就愤然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哦!原来是这样,那请继续接着讲吧,妈妈!”

“然后,世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哀伤。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粽子于水中,以驱赶蛟龙,有的渔夫还划船捞救,后来就发展成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后来就把端午节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的来历呀!我今天不仅尝到了可口的粽子,还学到了新的知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不知道的话,我来告诉大家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重午节。关干端午节还有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摘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的日子。”

然而我觉得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齐、楚、燕、朝、赵、魏、秦七国为雄,他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面对国家亡灭,自己却无能为力。扁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州百姓纷纷划船,并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他们不要吃屈原。

两千年过去了,但是人屈原的形象仍然留在人们的心里。如今,每年五月初五日人们都会吃粽子,当然各地人民习惯不同!

端午节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不仅仅是因为能吃粽子,更是能感受到屈原对祖国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作文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著。

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著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则来由於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

农历的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时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必须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其他的传说,如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过历代加工,与端午的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节日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让人读起来非常入味。就比如端午节,相信大家很想了解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通过以上对“端午节的传说是什么”的介绍,大家对端午节的了解不会单纯停留在表面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信大家也有了自己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

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明白,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明白。于是,我只好自我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我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之后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明白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

之后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期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貌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先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的传说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来历有许多说法,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吧!

一种来历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就是我们吃到的粽子。

第二种说法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说法还有很多很多,正等着大家去找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小学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你们知道端午节来历吗?且听我来解答吧!

秦朝时期,一个楚国的臣子,名叫屈原,他是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在秦国吞并六国的前夕,屈原被楚王流放,且忍受不了楚国即将灭亡的情况,悲愤交加,报石投泪罗江以身殉国。江边百姓知道了屈原投河自尽的消息后,纷纷划船去打捞屈原的身体,这就演化成了赛龙舟的习俗。因打捞未果,为了不让那些小鱼小虾把尸体吃掉,人们把饭团、五谷杂粮投进江里,好让它们吃饱了不去吃屈原的身体,这就演化成了现在的吃粽子的习俗。

说起吃粽子,我想起上次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包粽子的情形。

妈妈会报四角形的粽子,还向我炫耀,我也跃跃欲试。我先拿出粽叶,包成一个锥形,把花生、蜜枣、红豆放进去,再放入米,把粽叶一合,绳子一绑,成了!一个奇丑无比的粽子映入眼帘。我想:虽然不好看,但也是我的“作品”,离成功就不远了。

下午,妈妈又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一开始,顿时锣鼓喧天,队员们都奋力划着船,鼓手也都奋力地击鼓,又快又响、震耳欲聋。随着一条红色的龙舟冲过终点,比赛也告一段落。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既能品尝美味的粽子,观赏有趣的龙舟赛;又能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体会和感慨屈大夫的满腔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传说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天有了大发现,我发现战国时代的屈原,竟然穿越时空,来到二十一世纪,就这么巧,被我逮个正着。当然要好好把握机会,跟他请教一些问题!

我首先对他被小人陷害,献上无限的同情,也告诉他,后人对他的楚辞,非常喜爱,也影响很大,他是诗人的老师祖呢!

他很高兴的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对于自己被小人陷害的命运,早就在跳江的时候,得到了救赎,认命的在江底一待就是一千年。

这次是河神法外施恩,特地允许他穿越时空,来到现代透透气,就刚好被我撞上了,这真是难得的奇缘。

屈原只能待到端午节,接着又要回汨罗江了,我得好好利用这几天带他好好逛逛,不多说了,我要出门了,等着我后续的报导吧!各位!

[端午节的传说作文300字六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传说来历

全文共 154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作文400字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Ok,请你一边吃粽子,一边听我讲一讲端阳节的故事:

战国中后期,楚国仍然相当强大,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强大障碍。为了削弱楚国的实力,秦国使用了各种手段。当时的上大夫屈原很受楚王器重,但在关东六国伐秦失败后,楚国出现了亲秦和亲齐两派。亲齐的屈原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亲秦派的反对,得到秦国贿赂的靳尚等人不断在楚王面前低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楚国都城。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便死在秦国。继任的楚顷襄王同样改变不了楚国迅速败亡的局面,楚国只是苟延残喘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国才最终攻下楚国郑都。

这时,屈原在江南流放中接连听到这些坏消息,万念俱灰,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空怀满腔爱国热忱的诗人投入了今湖南省泪罗江里。江上的渔夫和岸边的百性,听说屈原投江自尽,纷纷到江中打捞,他们唯恐江中的鱼虾吞食了屈原的尸体,便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喂鱼。

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传说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说一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