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人咏鸡诗集锦【最新20篇】

浏览

4468

作文

72

篇1:感恩古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过,时间是冷酷的,再美好的也抵不过遗忘,再悲伤也经不住时间。话虽如此,但事实当真如此吗?小小的司马光因机智砸缸而被世人熟知,刘备因屈身三拜茅庐而为世人赞扬,岳飞因精忠报国而被世人传颂。在我看来,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终止,但其精神却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无法被时间冲淡,更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学习与感恩

感恩孟子,教会我们仁爱

思想殿堂上权威的王,你胸怀天下,把民放在心上。周游列国劝说国君,为的是尽自己的力量避免战争、血流成河。唇枪舌剑,你的一席话堪比百万大军。即便如此,你依旧奉行你内心不变的宗旨——仁爱。以天下为己任,奔忙于天下,你为的是天下的安定和仁爱的散播。战国七雄,何处没有你的足迹?因为有了你的不懈努力,多少人免于战乱、多少家庭幸福美满;因为有了你的仁爱,世界才变得这般美好。

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仁爱。

感谢荆轲,教会我们勇敢

易水河畔,你又何尝舍得离开故乡;慷慨羽声,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勇士;咸阳宫上,你所对抗的是即将统一六国的始皇帝。但从始至终,你没说过一句害怕,更没从战线上畏缩一步。你身被八创的悲壮让我感动,入宫行刺虽然无力挽救危亡的国家,但你也因为你的勇气而被刻进历史。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勇气早已为后人赞叹、夸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智前途凶险,却也毫不犹豫的伴着歌声踏上征程。

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勇敢。

感谢王昭君,教会我们无私

大漠还能看见你吃赛和亲的场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被细沙掩住了轮廓;你梅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被寒风吹到了天边;你珠线般连绵的泪痕伴着骏马踏起的风沙消逝了。一个宫廷女子,为了国家的安宁挺身而出,不为前途的艰险,长路漫漫。一介女流,你让多少男儿汗颜让堂堂东汉羞愧。你展现了女性最伟大的光芒,最无私的形象。你是所有女性的榜样。感谢你,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无私。

鲁迅曾说过:“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本意是说,死去的人所留下的那些可贵的精神,总会教会我们一些东西。如今我们生活的安逸,但总是忘记感恩,感恩教会自己成长的人。感恩让人变得容易知足,感恩让人变得成熟,感恩让世界充满爱。

感恩教导我们感恩的人,让历史时刻不忘这些伟大的先人,让他们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照亮人类前进的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人勉励后人努力学习的警句有哪些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1学问勤中得。

2学然后知不足。

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志当存高远。

7有志者,事竟成。

8言必信,行必果。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满招损,谦受益。

12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17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1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2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23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24天生我才必有用。

2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6岁寒,然后知耸柏之后凋也。

2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寸寸山河寸寸金。

30位卑未敢忘忧国。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3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34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6利于国者爱之,胲于国者恶之。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8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3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1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4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43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4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5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4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7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48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4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51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52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5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5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5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5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8博学之,审问之,慎寺之,明辩之,笃行之。

59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6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61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作文不能忘的古人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已是一名初中生,开始上历史课了。我们从人类的起源一直往后学,现在已经学到了宋代。在这几千年里,出现了许多历史人物,他们有好有坏,贡献有大有小,但他们都给了我深刻的感受。就拿隋朝到宋朝之间的来说吧。

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明,他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再反隋和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他的统治期间,还出现了‘‘贞观之治’’。

他任用贤才,重用了魏征。此事给我的感受最深。首先,唐太宗敢于重用有才能的人,并且他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让我知道了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魏征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他让我知道了: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尽全力去帮助他人,多向别人提好的意见。

说到帮助别人,鉴真不得不提。

鉴真是唐朝时的一位高僧,唐玄宗时,他受邀请,东渡日本。

有人会说:‘‘不就是去个日本吗?有什么可说的呀!’’

不!这可就错了,他东渡日本,六次才成功,在第五次时,他的眼睛还瞎了,可还坚持要去。第六次好不容易成功了。在日本十年,鉴真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文化。他那帮助别人的心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要向他学习。

其他名人我就不必一一说了。看看,历史上的名人给我们的启示有多大呀!所以说不能忘古人

仿佛记得,那是一个云朵飘飘、阳光明媚的星期五,因为没有下雨,所以起初,我的心中是有遗憾的,年年清明都逢雨啊,我们也习惯了在清明节伴随着雨去扫墓,今年破例遇上个睛天,心里不免有些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是有些残缺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人们都会来到死去家人的坟墓前扫墓。而我是陪着妈妈来到我最爱的姐姐坟前。那是一段悲伤的回忆。

又一个清明节到来了,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学校组织我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园扫墓,可没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学校只好临时决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纪念碑。

夹杂着几句唐人的诗句,清明就这么杏花小雨,朦朦胧胧地到来。我随着人群,慢慢上山。山道两边,有那么多的坟墓,心里感觉不胜复杂。这些墓中人像我们一样,活过、累过、爱过、恨过、得意过、失意过,而今只有一块块碑石躲在杂草中叙述着。

[清明节作文不能忘的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人如此勤奋好学作文精选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中国当代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也是勤奋好学的楷模。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在一家店铺里打工,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仍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古人如此勤奋好学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人清明习俗作文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道出了古人对亲人的眷眷思念,而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传承了古人的习俗:扫墓、吃青团、放孔明灯等等。

今年的清明节正逢我爷爷的第一个清明。一大早,请来给爷爷做法事的和尚就忙活起来了。亲戚们也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我们家,他们把自己带来的青团、糕点都摆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祭祀桌上。我在亲戚们的指点下,用锡铂折完了一袋“元宝”准备送给爷爷。

十点钟左右,祭祀活动开始。我们在和尚的指引下,手拿香火围绕爷爷的遗物兜三圈。此时此刻,爷爷的生活点滴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我好想爷爷能够回来,回到我的身边。妈妈说:“人死不能复活,我们希望爷爷能在天堂生活得更好,能够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

[古人清明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跟着古人去旅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节目做了个调查:“假如让你做一次心仪许久的长途旅行,可以挑选一位古人与你作伴,你会选谁?”心中答案其实很多。

旅行,是现代人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之一,在古代却不然。周公主张“无淫于游”,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在不提倡长时出游的古代,古人长行,有的则是为了报国求仕,有的则为科学考察,各人初衷不同,情怀与故事亦不相同。这一个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旅行家们,用他们特别之处吸引感染了我。

比如任性派的谢灵运。谢灵运乃江晋名将谢玄的孙子,袭奉唐乐公。作为南朝最有名的驴友,他的游踪遍布江南。利用家族的雄厚财力,他所到之处凿山浚湖,“功役无已”。一次,谢灵运从始宁南山出发,携数百名奴仆,伐木开路,一路行至临海,太守王琇以为山贼出没,差点打报告请朝廷派兵保护。谢灵运还发明了便于登山的“谢公履”,曲柄笠。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留下了大量吟咏山水的诗作,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又如逍遥派的庄子。其实,论实地出行,庄子并没有走多远。他没有周游列国,只曾与同学结伴到楚、越国等地采风。庄子回到老家蒙邑做了漆园小吏,但人未动,心已远,庄子主张物我两忘,不依外力而神游八荒,达到真正的逍遥自在。有如大鹏振翅,庄子“神游”过昆仑,尘垢之外,无何有之乡、扩垠之野,也曾藐姑射山之神人,将自己化成蝴蝶,恣意飞翔于天地间。庄子的逍遥游直接影响了道家的修行与仙游风,并被称为“南华真人”。

像这样别具特色的古人们还有许多,坚毅派的玄奘,不羁派的李白,全能派的徐霞客,还有务实派的李时珍等等。漫漫长途,这些古人,都是中国古代旅行的重要角色。

有距离通常会美一些,令人往往羡慕古人驴行天下、浪漫洒脱。但如果我们奏近一点,便会发现,古人旅行其实为的不是风景,而是有不同目的与情怀的。他们有的为治理天下巡游,有的为求取仕进而漫游,有的为了拓展见识而周游……他们有时雄心壮志,也时常坎坷悲凉,我们唯有理解了古人前行的真意,才能与其一起上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古人的名和字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欣赏感动古人的情怀作文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眨眼之间,我们已读了近十年的书。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无论欢喜或感动,悲伤或愤慨,陪伴我们的依旧是那与我们心灵契合的悠悠诗文。

即使时空穿越了数千年,也不能阻隔我对古人种种情怀欣赏与感动。

是谁,谁在狩猎场意气风发地狩猎?哦,原来是东坡先生。难怪您的大黄犬与苍鹰如此威猛!您笑得那么开心,即使是鬓间的几丝白发也影响不了你的英姿。可是,我分明看到了您眼中流露出的难以察觉的忧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您想报效祖国的豪情依旧未减少。其实,我更希望您可以像陶渊明先生一样,隐居山间,寄情山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先南山的惬意生活。那样,您就不会在独自一人时,愁容满面,忧虑家国了。相比您的大义,我的想法是那么渺小与自私。所以,我真心祝愿您能够持节云中,旦日遣冯唐!

在那打打杀杀的战场上,我看到了您,辛弃疾。军帐里,您深情地借光看剑,眼前浮现的是否是有朝一日率领全军战士凯旋回朝的情景?您的耳旁是否回响着号角声?我不明白,为何南宋王朝要固执地派你来打仗?你的豪爽,你的儒雅,你的翩翩,这一切就注定了你是属于那个鸟语花香,风花雪月的诗词世界的,厮杀的战场,只会污浊你的神仙气质!我依然记得,那个上元节间,在街市上寻找的俊秀书生。他低吟的《青玉案》至今令我无法忘怀。我尊重您的选择,但是可怜白发生仍然让我心碎。历史是不会忘记你为国尽忠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一片朦胧的月光中,迎面走来了一位低吟争渡争渡的女子。这个微醉的姑娘,除了李清照还能有谁?那一刹那,我曾祈祷她一生幸福无忧,可是上苍遗漏了我的祷告。从姑娘到为人妻需要多长时间?那个本有着干净笑容的李才女竟无踪了。国家的凋零,丈夫的离世,对于她,一个柔弱女子是莫大的打击呀!留在世间的还是那个满腹才华的女子,只是脸上布满了沧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你可知,你对我是不需言语的,我只想借你一个肩膀,这已足够。我只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在那个小酒家,与你一同把酒争渡。

诗词不需朗诵,因为她已印在了我的心上;欣赏不需说出,因为我心已随她而去;情怀不需言语,因为她已与我连为整体。任时间飞转,也许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依然会欣赏古人的这种情怀,永不改变!

评语: 本文是散文的结构,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意气风发的苏轼,厉兵秣马的辛弃疾和多愁善感的李清照。作者从这三人中,均找到了自己追求的影子,希望向他们学习。文章用词华丽,用典精准,体现出了作者很强的文史观,是一篇考场佳作。

[欣赏感动古人的情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人的智慧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朝建国初年,两浙向朝廷进献了一条长二十多丈的龙船,船的上部是多层的楼房,还设有专供皇上游玩时的御榻。过了一些年,这条船因风吹雨淋日晒,腹部毁坏了,朝廷想对它进行修缮,但因水上不方便施工,所以就搁置下来。到了熙宁年间,有一个叫黄怀信的宦官想出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在金明池(船所在的池子)北边另挖一个大坑,坑的大小以能容纳龙船为度,在坑下立木柱,柱上安大木横梁,然后把水放进来,等水放满了以后,顺水将龙船引进坑中,船就会浮在水面,恰好停在横梁上面。然后,再用水车将坑里的水排出去,龙船便会安然架在空中的大横梁上,这样就可以修缮了。等修缮完毕,再引水浮船,就可以将船开走了。那么,大坑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黄怀信还建议:在大坑上面建筑一座大房子(其实就一个房盖儿),大坑便成了一个藏船的库房,以后,龙船就再也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了。朝廷采纳了黄怀信的建议,果然将龙船修缮一新。

《癸辛杂识》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也是关于宦官的:战乱年间,许多家庭为了避免财产损失,都会在院子里挖一个窖,把值钱的东西放进去,上面再填上土。可是啊,那些盗贼和军人早就了解了这个情况,所以许多人家的窖都被挖开了,所藏的财物也都被洗劫一空。有个有钱的宦官,在走的时候也将财物藏到了挖好的窖中,却只损失了少数不值钱的财物,大部分值钱的财物都保存完好。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宦官挖了个很深的窖,把大部分重要的财物放到最下层,放好之后,用石块盖住,石块上面再盖上土;然后,又把一些不重要的财物放到土上,再在上面砌上砖、盖上土。这样一来,当有人挖开窖的时候,看到最上面的财物,将其拿走,就不会再往下挖了,因为挖的人想不到下面还有一层,如此一来,放在最下层的那些值钱的财物就保住了。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女真及阿拉伯等国来中国进贡,回国的时候,都要携带大量中华物产回去,仅瓷器就要带数十车。瓷器这种东西容易损坏,特别是那么远的路,能够完好无损地运回去很不容易。可是,这些国家的使者几乎都能完整地将瓷器运回国内,基本上没有损坏的。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买到瓷器以后,先在每一个瓷器中装一点土,然后再放入少许豆麦,再将瓷器一一摞起,数十个捆绑成一体,把捆好的瓷器放到潮湿的地上,并不断地往瓷器上洒水,过些日子,豆麦就会发芽,芽茎越长越长、互相缠绕,就会将瓷器牢牢地固定住。此时,即使把瓷器扔到地上,它也不会破碎了。

由此看来,古人拥有很高的智慧,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所想的办法并不比当代人逊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人的飞天梦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飞天是中华民族久远的梦想)

回想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飞行器具,它们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形。大约从公元前400多年起,古代中国人民就多次用竹、木等材料尝试制作能飞的器械,称为木鸢。西汉大将军韩信发明了风筝,它是最早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东汉班固著的《前汉书》记载了有人用鸟羽做成两只翅膀装在身上,并在头和身上连以羽毛,飞行数百步落下。

火箭一词,在三国时期已出现,那时的火箭是用弓弩发射易燃物的纵火器。北宋时期,民间流行的能高飞的“流星”(或称“起火”), 已利用了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可以称为玩赏火箭。南宋时,出现了火药燃气从尾部喷出的军用火箭。火箭由箭身、药筒组成。药筒用竹、纸制成,内装火药,前端封死,后端引出导火线,捆扎在箭杆前端,点燃导火线后,利用火药喷射燃烧气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它的发射原理与现代火箭是一致的。

明代时出现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用竹篾扎成乌鸦形状的飞弹,其内部装满火药,由四支火药筒为动力,推进火箭,将火药团发射出去。明代还出现了二级火箭,是世界兵器史上出现最早的多级火箭。龙身用竹筒做成,前后安装木制龙头龙尾。龙身前两侧各扎一支大火药筒,用以推动龙身飞行。腹内装有火箭,先点燃龙身外火药筒,龙身飞行中,点燃龙腹内火箭,射入前方。火龙出水多用于水战,龙体和体内火箭皆水面飞行。

14世纪末,中国人万户乘坐在捆绑有47支起火(火箭)的椅子上,想借着火箭向前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做飞行试验,虽失败,但他的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现代航天专家和天文学家为纪念第一个利用火箭做飞行试验的先驱者,将月球上一个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为古人点个赞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家里的挂钟滴滴答答地响起时,就不禁让我想起了古代的日晷,更让我想到了昨日的活动,还让我想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就地取材的计时方法。

那天,老师神神秘秘地走进教室,发工具包和材料包。我想:不就做日晷吗?应该不会太难的。可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卡纸像比钢铁还硬,剪也剪不动。我几次剪飞,直到第五次才使得上劲,才听到了久违又悦耳的咔嚓声,心里才算放心。捣鼓了半天,面板才剪下,又要花大力气来折,粘贴。冬天固体胶又难干,整整花了十分钟才完成面板。这使光了我全身的力气。而这还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天啊!

接着,该做底座了。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剪刀把底座剪下再折。在我折底座时,卡纸开始刁难我,折出来不是往左边歪,就是右边斜,怎么也折不好。这摆明是在小瞧我的功夫啊!气死人了!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我一记重掌压下,它终于臣服了。可固体胶又在不怀好意地跟我开玩笑,我怎么贴它都掉!我干脆就和它大战八百回合。花掉一厘米胶涂了十几二十层,还不信不粘了!敢和老子作对?固体胶还嫩了点!

最后我在底座上插面板,搞定!在底座上插好了面板后,要再在面板上插牙签。牙签一定要和面板形成90°直角,否则就不准了。最后,再用指南针定位,一个日晷终于做好了。

看着这个凝结了我半个小时心血的日晷,我不禁对古人产生了无比的敬佩。那时技术虽然欠发达,但人们能想出利用太阳、利用日晷纪录时间,真想给古人点个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键词2:凭吊古人,不同的诗作有不同的意境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纵。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五月五日》(宋)梅邀臣。——这首写于端午节的诗将死谏的屈原和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相比较,似为王安石正名。

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他想办法击退蛟龙,生前受谗言时却没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屈原在世时,不能帮他消除仇恨,在他死后才追踪他的英灵,这有何用?汀江的水也一定是默默无语吧!——梅尧臣写此诗于王安石变法之后,因为变法失败王安石倍受打击,有感于王安石为人民谋福祉,却下场凄惨,梅尧臣将他跟屈原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梦遇古人作文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遇易安

夜,悄无声息地来临。

窗外,清冷的月光搅乱了我的心境。朦胧中,却见一抹女子的倩影,身着一袭素锦长裙,优雅大方,轻挽飘逸的青丝,在晚风中荡漾。她就这样向我缓缓走来,近了,更近了,那一刻,我真切地看到了女子惊艳的美。她的美,虽不似西施貂蝉般倾国倾城,闭月羞花,却是别有一番雅韵。眉宇间,那清亮如月的明眸,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但那眸子里似乎流露出点点苦涩与无奈。

你是谁?这是哪里?分明是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女子,我竟然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女子笑而不答,只是轻捻书笺,浅吟低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才恍悟,眼前的女子,不正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才女词人易安居士吗?

易安没有在意我一脸的惊喜,仍在吟哦: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循着这妍丽的清词,我在梦幻中穿越时空,见证才女易安传奇的一生——

我看见,那一年,温暖的晨阳中,一个模样可人的小姑娘,跟着父亲一起,坐在庭院,学习诗词歌赋,那认真专注的眼神,忽闪忽闪的,透露出强烈的求知欲;

我看见,那一年,微醺的暮色里,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划着小舟穿行于藕花丛中,满池的荷花随风摆动,池塘的水鸟四处飞窜,她脱口吟诵:“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我看见,那一年,十八岁的芳华,她的生命里出现了赵明诚,一位志同道合的男子。在天地神明的见证下,两人许下永久相伴相随的约定,就这样,她将自己的终生托付于他,他们情投意合,研究诗词文学,收藏金石字画。她常在词句中委婉地表达对他的情感,一如:“云鬓钗簪,徒教郎比比看。”他远足为官期间,她思念不减,愈发浓厚,也常在词笺中遣情追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看见,那一年,她一度沉醉的爱情童话,竟如泡沫般被无情地击碎了。风雨凌乱的南宋江山,在刀剑交锋与百姓泣血中,如瑟瑟寒风中一树枯枝,摇摇欲坠。炮火厮杀的悲鸣,金石字画的遗失,断壁残垣的家园,这一切的一切,深深地打击着她。唯一的安慰,她依靠一生的丈夫赵明诚,却在兵临城下的关口,弃城弃家,弃她而去。在悲哀与愤怒中,她奋笔疾书,彰显心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滴清泪打湿我的衣襟,原来是我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易安,清照,这位极富才情的奇女子,她的一生,清澈,透明,却终究飘摇不定,逃不过彻骨凄凉。心头一座孤坟,葬着薄情寡义的未亡人,多少个不眠之夜,她独自仰望星空,希冀明诚归来,带着她,征战来敌,守护家园。而今,徒留一腔遗憾,抱愧终身!

眼前的易安,带着淡淡的忧伤,反复吟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怎……

脸庞开始变得模糊,衣袂在夜风中逐渐消散了踪影,就这样,她离开了我真实的梦境,也永远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这个充满无限柔情的女子,就像一朵夕颜花,开放,绚烂,最终无声凋落,落一地花瓣,也落了一地忧伤。

人世的生死明灭也许是可悲的,易安却在这风雨飘摇浮华空虚的世间留下太多妍美婉约的清词佳句。这些优美的词句,会永远存留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歌声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古人的小学作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道路坎坷,他选择了坚强,人生方向迷茫,他选择了写作。他是谁?他就是文坛上一代天骄——冯骥才。

冯骥才,出身于商世之家。从小酷爱画画,儿时。立志成为一名画家。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初中高中,身高猛增,对篮球又情有独钟的他,再而来的高考落第,便使他走上了运动员的生涯。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画画,那依旧是他的梦想。他在这个运动员的道路上,吃了太多的苦,但他依旧坚持了下来。谁曾想,在一次投篮中,他不幸摔下,胸骨骨折,终生不能再做剧烈运动。他运动员的生涯也在此时彻底宣告结束。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的信心,而是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更多的坎坷,特别是在文革中,他的家庭被挂名为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也因此被捕。自此,冯家开始一蹶不振。冯骥才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依然坚强的面对。他的文章依旧一篇接一篇,由于当时文革之风盛行,因此他的很多文章都被藏了起来,自行车上,暖气片底,墙缝里家里大多数地方都有。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以至于出现为后人所惊叹的伤痕文学。

风雨长途,写作伴随他走过。文革中的巨大创伤,使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可是,谁曾想到过他把这一切都当做历练,他把文革之苦当做写作的背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做写作的素材,把自己内心那悲愤的怒火化作一个个充满力量的字眼,来寄托自己的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压抑了许久,写作最终使他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这就是冯骥才,久历风雨而不倒,饱经沧桑而不衰。

他,风雨征途,依然不倒:他,长路漫漫,坚持不懈:他,道路坎坷,披荆斩棘:他,文坛上的天之骄子,我心目中的铁人。

[描写古人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人的清明节故事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全文共 4715 字

+ 加入清单

古国浩瀚文化中,流传不少经典读书名句及历史典故,激励世代人发奋图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欢迎大家阅读!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7.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8.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9.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10.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11.温舒编蒲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12.负薪读书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13.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14.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8.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25.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26.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27.著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28.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29.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0.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人对人的称谓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1)古人自称时称名,如: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项羽名)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③山中人王维白。(《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②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3)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烛之武退秦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全文共 209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老人张湘霓娓娓道来,“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成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赏月饮酒

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极为普遍,先秦至汉唐,人们在中秋节拜月、赏月、咏月。中秋节的月亮以及明月辉映下的清景奠定了中秋节的审美意趣。人们以期盼团圆、渴望科举蟾宫折桂、追求爱情、祈求子嗣等为中秋节增添了世俗情怀。而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吴刚伐树等神话故事,更让中秋节包含了超越世俗之上的文化意蕴。

我们从诸多的皇帝诗文中可以看出,当年乾隆皇帝在山庄过中秋时的地点、时间以及当时的心情意境,如乾隆三十六年中秋即景中写道:“胜地云山真表地,中秋风月正秋分。”“云山胜地为康熙三十六景之一,每当中秋吟诗於此。”此外,还有青枫绿屿中的月台、月色江声、梨花伴月、云帆月舫等,这些以月为名的景点都影射着赏

月的意境,还有一些诗文说明了乾隆皇帝每年在山庄过完中秋节后,农历十六早便起程出发至木兰围场行围打猎,因而,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清宫行围出发的时间制度。

“纵观历史,将思想穿越时空,与皇帝一起欣赏山庄中秋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盛世时期的塞外山庄是怎样的欢歌乐舞、一派丰收景象。”张老兴奋地说。正像皇帝诗中描写的一样:“风景皇洲争较异,彩棚瓜饼货街头。”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张老说。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更加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

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张老边说边查资料让记者看。

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零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在清代,皇帝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听到这里,我禁不住问。“拜祭月神、品尝月饼、赏月饮酒、宴请群臣。”张老很爽快地回答。接着,张老详细地讲了起来。

拜祭月神

夜幕降临紫禁城,天清云淡,皓月升空。披着月亮的清辉,清代皇帝率领他们的嫔妃,拜祭月神,赏月饮酒。沐浴在略带清冷的月光中,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感到清爽,但除了皇帝之外的每个人,后妃们、太监们、宫女们,他们的心里似乎又有些落寞:自己的亲人都在宫外,在这团圆的时节,亲人们一定在思念自己吧?

宴请群臣

史载,乾隆皇帝是八月十三的生日,与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只隔一日。清代将皇帝的生日称为

“万寿节”,两个重大的节日如此相近,因此,乾隆帝在山庄谕旨曰:“八月十三上万寿节,皇太后行宫行礼,御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行庆贺礼,上奏皇太后於卷阿胜境侍膳,此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

也就是说万寿节后,中秋节继续侍宴,颁赐瓜果月饼,皇宫内外一派吉祥如意、喜庆祥和的场面不变。适时,宫中还会在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承应时令的戏目,像《丹桂飘香、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这些曲目大多内容是感谢皇恩、歌功颂德,为的是增添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乾隆皇帝是位孝子,每年的八月十三万寿节到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几天都要给皇太后请安,并侍奉和宴请其母后,还要为母后作中秋侍宴诗,特别是在驻跸山庄期间。八月十五时节正是山庄秋色宜人、丹桂飘香的时候,每当中秋之夜,悠闲在山庄的月夜之中,欣赏着一轮明月,皇帝与群臣们一起举杯赏月,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的美景,这种情与景的交融恰好迎合了人们内心最惬意的性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梦遇古人作文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遇霸王

在一个司空见惯,与平时无异的晚上,我枕着一汪河水遇到了项羽。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项羽。

那晚,银色的月光幽幽地照在河面上,伴着微风,映出一个微微颤抖的影子。虽然此时已是冬季,但月亮的亮度依旧很好,空气的透明度也高。因此,即便是在夜晚,我还是一眼望见了,那面在远处飘荡的大旗。

我不知何时已穿上了一双草鞋踏在了乌江边的石子上,朝着那书着“楚”字的大旗奔去。冰凉的水汽扑面而来,我无法像鲁迅先生一样闻到两岸的豆麦夹杂着水草的那种清香,充斥着鼻腔的却是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他就那样手握战剑,踏在汉将们的尸身上,坚硬的盔甲已泛出淡淡的血迹,墨黑的长发随风舞动。因为是站在他的背后,所以我无法看到他的面容。但我想他一定是有着一双什么都不怕的眼睛的,因为只有那才是身为西楚霸王的风范。

我没有虞姬的美貌,项羽之所以会注意到我,恐怕还是因为,我是这个战场上唯一的女性吧。

闻着那股刺鼻的异味,我厌恶地捂住了鼻子。这时,项羽充满敌意地举起了剑,直逼我的喉咙。盯着剑中晃出的寒光,我不由得阵阵颤抖。“哼,看来你很害怕死亡嘛。”他轻蔑地一笑,收回了举剑的右手。“别说得好像自己不怕死一样!”其实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如果他害怕,他就不会上战场;如果他害怕,他就不会起义反秦;如果他害怕,他就不会乌江自刎……对了,这里怕就是乌江吧,想到这,我的目光顿时黯淡了。也许是很太大的缘故,项羽并没有在意我说的话,而是低着头用手指拭去剑上的血迹。我们之间陷入了一片沉默。

终于,项羽打破了沉寂的气氛问:“对了,你是从哪来的,怎么会出现在这个战场上?”

“哦,刚刚好路过这里。”我毫无逻辑地答,“因为看到了楚国的大旗,就猜可能这里驻有楚兵,于是就赶过来了。”

“你是楚国人吗?”项羽问。

我微微一笑说:“算是吧。”

正在这时,汉军们的杀喊声突然响起。即使此时正刮着狂风,我依旧能清晰地听见马蹄蹬地的“嗒嗒”声。

“哈哈哈”项羽突然大笑起来:“现在你应该很后悔有我这个楚王了吧,看到了没有,我们就快亡了!我已经没脸回去见楚国的子民了!”

“不会的!”我摇着头说,“战死沙场才算是真的英雄!”

项羽回过头苦笑着说:“当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相比起刘邦,我不能算是英雄。”

“可是我没有成王败寇的思想,”我依旧坚定地回答,“若是刘邦落到了如此境地,恐怕早已弃甲投降了。”

此时,汉军们的包围圈已经越来越小了,我们身边的楚兵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你说的对,战死沙场才算是英雄。”项羽说完便拔出短刀,走向了汉军。

这一次我可以清楚看见项羽的双眸。他的眼睛里没有恐惧也没有绝望,简直就像是一个已经胜利的将军,自信地一次次挥舞起手中的刀,劈向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而项羽的身上也已沾满了斑斑血迹,有汉将的,也有他自己的。

忽然,项羽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同披铠甲的男子身上。项羽冲着他喊:“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我顺着项羽的目光望去,那是一个带领着汉兵的男子。被唤作“吕马童”的男子似乎并不理会项羽,而是对身旁的士兵们说:“看,那就是项羽了。”项羽的眼里流露一丝伤感说:“吕马童啊,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项羽说完提起了短刀,寒光逼上了他的颈脖,但项羽的嘴角却浮出了一丝笑意。我的视线越来越模糊……

公元前202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于乌江自刎。

在那个司空见惯,与平时无异的晚上,我见到了项羽。第二天醒来,枕边已经湿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人不敢自称“我”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我”、“吾”、“余”的,却是少之又少。

在古代,公开自称“我”、“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

据考证,至少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已经不习惯于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了,他们热衷于自称“下官”来显示自己的谦卑。

唐人虽然旷达,但在相互交往之时依然羞于自称“我”,而是用略显青涩的“小生”来指代自己。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卑职”,普通人则更愿意自称“晚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