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俗作文怎么写【优秀20篇】

我国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民俗文化节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浏览

7175

作文

1000

山西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傅。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傅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傅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傅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傅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傅佩服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新疆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节日: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在我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民俗作文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在度过了紧紧张张地腊月30日,终于迎来了20xx年的春节。对了,为什么要过年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只大怪物,名字叫“年”。“年”在除夕那天总是会出现,并欺负一些人家,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家都受到了“年”的袭击,只有那些门上挂着红窗帘和门前生着火,十分热闹的几户人家没有受到袭击,应此人们知道了“年”就怕这三样东西,于是每到除夕人们便用这三样东西把这只大怪物赶走了,久而久之,便流传下来成了习俗。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了团圆饭,便和弟弟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放起鞭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老鼠炮,它一边飞一边还发出了“吱吱”地声音,好像在上天之际还想呼唤同伴一起去天上偷东西,把我们逗得笑死了。

放完了鞭炮,我就和亲戚朋友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十分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魔术……十分好看,比如,那一个叫“我忍不了”的相声,这是讲一些不文明的事,然后那个人看了连声叫忍不了,可是他却以不文明的形势提醒别人,当时,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一个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学生作文节日与民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个个都笑容满面,他们没有忧愁,没有悲伤,他们的内心只有一股说不尽的欢乐。春节的来临,就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的,要想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收获,就必须在新年之时制定好新一年里的计划、目标。新的一年,新的世界,将带给你新的生活与成就,我们要以一个崭新的自我去勇敢面对那些机遇与挑战,闯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一片天地,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清明的脚步临近了。每当我回忆起这句诗,我就想起在地下的“熟睡”了的祖先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让我们与我们的祖先的一次聚会,在那一天,我们一行成群结伴地迈向山坡上,带着那一缕缕的怀念到祖先的面前祭拜,希望他们能保佑我们幸福健康,永远快乐。

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为的是纪念我们的民族英雄——屈原。屈原为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却使他难以在社会立足,他遭到了身旁那些奸臣小人的排挤,怀才不遇,一心只想为国家做贡献,却无处施展,最终只能怀着悲痛的心情随江水漂流。两千多年后,人们还在怀念他,纪念他的忠贞爱国,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作为他的纪念日。

中秋节,代表着团圆,每年的八月十五,每个人都将团聚在一起,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节日,无论有多远,他们的心都永远地、紧紧的在一起;晚上,他们就在那明亮的月光下共同欣赏那圆圆的月亮,许下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这些传统节日伴随着它一路走来,让它更有明显的中华民族色彩。

[中学生作文节日与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游九顶塔民俗乐园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杂把地”是什么地呢?种什么东西的?你一看到这个名词,肯定会很疑惑的,那就快跟我来探寻一番吧!我们要先从五一旅游说起……

五月一日那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早就乘车跟旅行团出发了,我们要去济南的九顶塔民俗乐园玩一天。路上导游跟我们介绍说九顶塔是唐朝大将军秦琼为他的老母亲修建的,还简单说了下景区里面的活动安排,大约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停车场。下车后,先看到景区的大门,上面写着“中华民俗欢乐园”。进去之后,我们先经过“秀水谷”,有几条小瀑布,给人很凉爽的感觉。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孔雀、羊驼、火鸡等动物,在湖里还有几只黑天鹅呢。这个景区里汇集了很多民族的风俗民情,我们看了非洲部落、傣族、苗族、佤族等多种表演,很有特色。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杂把地”啦!刚开始我也很纳闷:这会是个什么地方呢?进去之后才发现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屋子,有斜屋、横屋、倒屋,横屋里面的东西都是横着的,倒屋里面的东西都是倒着的,而斜屋呢则是一个地面倾斜的屋子,人走在上面像是走在了斜坡上,我在那玩了好一会儿呢。还有一个“隐身空间”,地上有张特殊的桌子,人走到桌子后面、把头放在那个刚好放进人头的槽里,整个身体就隐形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鬼屋,虽然没敢进去,但我觉得它应该是最刺激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进。我在鬼屋门前拍了一张拿着宝剑杀鬼的照片,很恐怖吧?

我们还看了几场实景演出,有马战、地道战、山洪暴发等,演得很逼真。时间过得很充实,我们到了集合的时间了,大家一起坐上了巴士,边聊着一天的感受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一提到粽子,大家都会想到端午节。端午节这天,妈妈一大早就进入厨房,准备给我们包粽子。于是我也搬来小椅子,看妈妈做的过程。粽叶在妈妈手里绕成了一个圆锥形,好像一个漏斗。妈妈把在游泳池里的糯米宝宝放入漏斗,盖上粽叶,好像帮糯米宝宝关上门,让糯米宝宝安心入睡,然后把门再加固,绑上一根长而细的线,这样一个粽子就好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但粽叶在我手里好像格外不听话,好不容易把米灌进去,准备绑绳子时,糯米宝宝竟然蹬开了帐篷,弄的我手忙脚乱。妈妈见状,过来帮我,并告诉我要领,在妈妈的帮助下,一个完整的粽子终于包好了。包粽子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很难。

我和妈妈边包粽子,边聊起端午节的来历。原来在古时候,有位名叫屈原的人,他在国家衰败之时,想为国家出力,却怀才不遇,愤而跳江。他为官时,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念及他,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不去吃屈原的尸体。因此,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就吃粽子悼念屈原,所以如今端午节也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听完后我觉得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不知不觉中,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我赶紧把包好的粽子放进桑拿房,蒸了一会,粽子宝宝出锅了,香气四溢。于是我喊来爸爸、爷爷、奶奶一起品尝。我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格外香甜。

过节真好!我们一家人围着吃粽子,沉浸在节日欢乐温馨的气氛中。粽子甜,家人的笑容更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作文傣族

全文共 2726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主要分布]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5]。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民族历史]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公元1世纪,汉朝史籍《史记》、《汉书》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朝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民族文化]

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医学

傣医(傣族)、蒙医(蒙古族)、朝医(朝鲜族)、维医(维吾尔族)、藏医(藏族)、壮医(壮族),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六大民族医药体系。

文学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戏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舞蹈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民风民俗作文傣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腊八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在腊八这一天,大家除要喝腊八粥外,还要吃腊八饭、泡腊八蒜。

腊八这一天,除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风民俗600作文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山东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民俗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是传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其中,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还远及国内外;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山东腹地的家族习俗与民间信仰对周边地区的民俗传承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民俗最为突出,渔业习俗又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鲁东南地区具有山地特征的古代文化发祥较早,保留着较多的传统民俗事象。并且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新中国建立后,这些良风佳俗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沂蒙精神。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方言。山东方言统属“北方方言”,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个大类。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地同属冀鲁官话,在山东省内属于比较易懂的方言。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同属中原官话,方言比较难懂。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同属胶辽官话,又称胶东方言,最为难懂。各地方言又因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山东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深圳民俗村作文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当然要去国贸大厦、人民广场、中英街等处,看那高楼林立的街市,感受开放前沿的气息。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游锦绣中华民俗村。

锦绣中华民俗村座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占地30多万平方米。该园将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微缩复制在园中,是中国最全最精致的微缩景观群。

园中绿树葱翠,曲径通幽。迈步在充满南国情调的花丛间,沿路观赏精制的景观。这些景观并非随便塑造的外观模型,多为按1比15的比例原样仿建,个别景点为1:10或1:8。较之于原物,虽然形体小了,但结构、构筑方法完全相同,是一砖一瓦砌起来,一梁一柱搭起来,一楼一院垒起来,一间一厅并起来,毫不含糊。况且,除了用建筑、雕塑方面的能工巧匠设计制作外,还请原景地的专家学者亲自参与制作和实地感受,充分保留了景观的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就连山林园树,都能达到与建筑景观比例协调,真是不简单。当你看到这么的大“盆景”一组组排列时,怎能不双手称赞。

园中景物皆按祖国版图上的相应方位布置,既有塞北高原的蒙古包,也有江南水乡的小村落;既有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也有美丽海岛上的椰树林。此处看到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彼处望见长江三峡的曲折动人;这边是应县木塔、悬空寺,那边有少林寺院与塔林;看齐鲁,得见泰岳高峰、孔庙大殿;观荆楚,则有滕王飞阁、黄山峻影。考云南见崇圣三塔,寻贵州遇布依村寨。长城能留影,晋祠可生情,避暑山庄的风韵异常动人。景观多,看不尽;感受多,说不全。一个个景观,没见过实景的,在这里看个大概,聊以解双眼之谗。已览过实景的,再借此加深印象,回味无穷。再说了,这些景虽小,却也小得可爱,其精巧之韵,具有无穷的魅力,不然,游人们“一日游遍全国”的梦想怎能实现呢!

配合这些反映祖国山河之美、能够激发爱国之情的微缩景观,园中还有一些精美的点缀。比如景区门口那块耸起的石头,石头旁边那架高大的木制水车,就很能激起游人的情味。园内有彩桥架河,奇石卧草,绿水行舟,美图挂墙。累了有路边连椅可坐,乐了有轻快音乐可听。游人们或一二携手,三五成群,或老者携儿带孙,或青年牵夫挽妻,或远来者匆匆观去,或近居者缓行慢观。一群少年天真烂漫,说笑声如唧唧喳喳的小鸟。几个穿着彩衣的艺术生舞动着手脚,翩然飘过我们的眼前。

景区里,在特设的地点,有特别的民族风情表演。一拨拨少数民族演员,穿载本民族代表性的衣饰,载歌载舞,尽情地传递着那个民族特有的风韵。有的表演还可让游客们参与,当你加入到唱唱跳跳的队伍会,会感到十分新奇。比如,参与傣族朋友的泼水节,挎包收起,肌肤露出,小盆端来,水花溅去。把洁净清凉的圣水泼向空中,泼向对面,泼向众人,那种欢快与热烈,火爆了周围的空气。

正好,我在这个景区看过微缩的石林,接着去了云南。在云南假了包换的石林真容面前,拿出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石林前的留影,两相对照,别有一番滋味。

[深圳民俗村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满族的民风民俗300字作文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精选的大暑节气的民俗谚语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猪在圈外睡觉,近日天气晴好。

鸡犯愁,雨当头。

母鸡上窝晚,明日阴雨天。

鸡往高处跳,大雨快来到。

鸡愁雨,鸭愁风。

上窝晚,天要变;上窝早,天要好。

母鸡背雏鸡,后天要有雨。

鸡捉虱子又咬毛,大雨顷刻就来到。

母鸡打架,将有雨下。

鸭不安,天要变。

鸭子叫呱呱,不是下大雨,就有大风刮。

早呱呱,风刮大;晚呱呱,雨哗啦。

鸭子草地飞,即刻大风吹。

晴天鹅洗澡,预示雨要到。

晴天鹅扑翅,大雨没多时。

乌鸦没好声,不是下雨是刮风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六月连阴吃饱饭。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

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遇到伏旱,就要减产。

遇到伏旱,赶快浇灌,单靠老天,就要减产。

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要旱要旱未真旱,准收棉;要涝要涝未真涝,粮丰产。

大暑前后,衣裳溻透。

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伏天穿棉袄,收成好不了。

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

天气欲变有前兆,虫畜禽鱼能预报: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盐坛出水烟叶潮,大雨不久就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家里有人场里跑。

蜢虫子打脸,下雨难免。

蜻蜓飞满天,大雨下满湾。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满地泥。

蝴蝶屋内飞,下雨不到黑。

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

今天蜜蜂忙,明天雨衣忙。

飞蚁扑打天有雨。

细蚊满街转,大雨连成串。

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

今晚蚊子狂,明天雨一场。

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

牛虻叮人,大雨倾盆。

夜间蝎子多,白天大雨落。

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

蚂蚁垒窝留门避风雨。

门留南,雨来北;门留北,雨来南;留门雨向正相反。

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蒙蒙。

雨中知了叫,预报天晴了。

雨中蝉鸣,就要天晴。

蝼蛄唱歌,有雨不多。

蝈蝈叫得欢,必定是晴天。

蚂蚁满地跑,天气一定好。

蜘蛛结网天必晴。

牛打喷嚏天下雨。

牛舐前蹄雨就到。

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

狗刨地,天下雨。

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猪洗澡,雨不小。

猪仔衔草雨要到。

猪撒欢,不雨也阴天。

猫洗脸,雨不远。

羊群贪饱雨不小。

羊吃草没个饱,明天就要洗个澡。

羊贪草,雨不小。

羊碰角,大风刮。

羊拥挤把头碰,狂风就要吹头顶。

驴刨槽,阴天晴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河北民风民俗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 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 。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风民俗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们村的民风民俗却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说说我们家乡最大的节日,春节的风俗。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除了体现在节日的气氛里,最大的体现还是在我们家乡人的热情好客。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6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沈家门渔港民间大会开幕了。十里渔港,彩旗飞扬,礼花飞溅,掌声雷动。

披红挂绿的渔船,浩浩荡荡地行驶在海面上,“绿眉毛”仿古船成为领航船,16名鼓手身穿龙衣龙裤擂响了舟山锣鼓,“咚隆咚,咚隆咚,咚咚隆咚锵。”。鼓声敲响了海港节日的喜庆气氛,敲出了渔民心中的喜悦,紧随其后桃花岛的“黄药师”仿古船带来“射雕”武术表演,一个个“射雕英雄”尽显风采,让观众仿佛走进了金庸笔下的“射雕”世界。

大街上游行的队伍慢慢地开过来了。有舞龙舞狮,渔歌,高跷,秧歌,跳蚤舞,俄罗斯民族舞蹈,还有济公向“火神爷”嬉耍取乐,人群中不时爆出阵阵笑声。尤其是渔家姑娘组成的铜管乐队吹出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今年的沈家门渔港民间大会开得棒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民俗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不,腊月二十九一早,我们便兴高采烈地赶到了姥姥家。今天,家中要上演我们的传统节目——捏花馍。

姥爷将面盆上的湿布揭起,倒上些碱水,和爸爸轮流上阵,将近一个小时才将面团揉匀。这时的面变得白澄澄的,好似个胖娃娃。

接下来这个环节可是我最喜欢的——捏花馍。这就应该姥姥、妈妈这些心灵手巧的女同志们大显身手了。一块块面团,在她们手里翻来覆去地揉搓着,与此同时,姥姥又开始给我讲那些令我百听不厌的民俗故事:“说起来,这花馍馍也是咱们山西过节时的传统咧。以前,我们只要有一户有喜事,家家户户都捏馍,以示庆贺:邻家喜得贵子要送‘金锁馍’,给老寿星祝寿要敬上‘寿桃馍’;每逢佳节也要做馍,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中秋,要捏——”

“——‘月饼馍’!”我接过话头,这我早已烂熟于心。

嘴不停,手也没有一刻歇息。面团在姥姥手中翻来覆去地揉啊捏啊,几经抻、拉、压、拽的“折磨“,姥姥将面团揉成长条,盘了又盘,最后筷子剪刀齐上阵,不一会儿,那“兔子”便有了形,大耳朵,小尾巴一应俱全。姥姥又端出一碗早已准备好的大枣,挑一个去了核,剪一半,往兔眼上一戳——喝!一只活灵活现的“玉兔”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小巧玲珑,令人爱不释手。

一个个面团经姥姥之手,变得形态各异,生动至极,好似实物一般。石榴,桃,蝴蝶等等,一应俱全,还有一条摇头摆尾的大鲤鱼呢!我也努力模仿,照样捏了几个,自我感觉极好,托着到处炫耀。

我们忙了一个多小时,直至汗流浃背。案板很快便摆满了花馍。是时候该下锅了!在等待的时间里,我的心情简直能用“望眼欲穿”来形容,总有“揭开锅盖来看看”的欲望。其实,不出半个小时,花馍馍就“新鲜出炉”啦。每一个都发酵得很好,比入锅时大了几圈,显得十分丰满。一只热腾腾的“大桃”握在手心,只不知道从何处下口,可第一口咬下去,便是满口的香气,这香不同于平日常吃的馒头香,这其中还掺杂着我们的汗水与欢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让这馍更添了一份醇香。

家乡的花馍馍呦,你让我们全家,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提前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我们,遵循着祖辈留下的传统,保持着独特的民间习俗,虽总不回山西老家了,可通过这花馍,我与老家,情相连,心相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美丽的民俗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游览过美丽的艺和馆,游览过壮丽雄伟的科技园,但是却从没看过那美丽的民俗馆。

民俗馆可真好啊!来到大门前一看,大门上有几个灯笼,灯笼上用毛笔写上奇瑰艳美的大字“民俗馆”。门开了,“文物在哪呢?这分明是民楼吗!”我心里想着,忽然一个同学喊着:“快来呀!”我走过去,看到那里陈列着红军的衣物、帽子、手枪,看着看着,我哭了。我心里想,红军战士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苦啊,他们为了中国,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啊!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少年。

民俗馆可真美啊!走着走着,眼前的展品让我惊呆了!精美的古物令我目不暇接,千姿百态的小泥人栩栩如生多么可爱啊!

民俗馆可真甜啊!走进一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着可贵的历史古迹啊!精美的梳发油有着迷人的香气,芦苇编的炕席新奇好玩,那些过去生活的用品让我了解了过去的艰苦岁月,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心里甜甜的。

走进美丽的民俗馆,这样的好里有着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有着这样的甜,这样一个又一个美好,怎能让我忘了呢?

啊!美丽的民俗馆,你是多么的美好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东南,由十余个村寨连片组成,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在西江苗寨,一幢幢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梯田河塘相互掩映。登高俯瞰,层层叠叠布满起伏的山峦,气势恢弘,让人惊叹为天上楼阁。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多重构建的五座风雨桥凌空飞架,移步换景,赏心悦目。清晨和傍晚,袅袅炊烟,伴着朝霞晚晖云绕山寨,与闲适平淡的田园生活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风景画。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苗族服饰,独具民族特色:银质头饰结构复杂,就像一顶多层的皇冠,上大下小,帽围银片上布满凸纹动物以及花卉图案,颤枝花蝶,风姿绰约;齐眉流苏,顾盼生姿。衣服以红色为主,装饰绿色、黄色的鲜艳饰带,领口、肩头、袖口都缝缀有银质团花。绞丝银项圈上挂着一个巨大的平安锁,二龙戏珠纹饰惟妙惟肖,底部还垂着许多细银链,串着分为四级的坠饰,分别为:花蝶、莲台菩萨、银铃、叶片等样式,造型饱满,工艺精湛。这一身行头上装,惹得爸爸直围着我打转儿,艳羡地直呼:“土豪,土豪,我们一直是朋友啊!”

好吃的还有打糍粑,把蒸熟的糯米倒进一个大木槽里,再用木锤反复捶打黏稠后,拌上香甜的调料,咬上一口,那味道啊,蜜香软糯。

在苗寨里缓缓穿行,一切都是新鲜好奇的,一切都想拍入镜头,犹如穿梭于苗人乐业生息的古朴时空里,让心灵接受了一次全新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厦门民俗作文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但总体而言,福建和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

[关于厦门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节日,这是一个与后羿有关的节日,在此天,中国各地的人都会以不同的活动来迎接其的到来。

每逢此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便是赏月、一家几口坐在月亮下,摆点月饼,水果在桌上,看看天上的月亮,聊聊心中的的事,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却成莲花状。

在中秋当天,我国人民还有猜灯谜的习惯。它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美妙的享受,我郭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宋代起,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写好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让前来的人猜出谜底,倘若有人猜出了谜底,他们便会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

人们在中秋节吃月饼,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大,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他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心愿。

中秋之夜,人们还燃灯以助月色。富有的人的家前所挂着的灯,高达几丈,一家人聚在灯下相互以喝酒为乐,平常的百姓则竖一个旗杆,两颗灯笼,也取其乐。

因为兔子也是一种月亮的代表,所以人们便做出了兔儿爷。每当过中秋时,人们都会上街买黄土做的兔子或是自己做一个以祭月亮。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成金盔甲骑士,有的骑狮,有的骑鹤。。。

每到此天,人们还会将身处各地的亲人同胞们呼唤回来,几年未见的兄弟们一起吃个团圆饭,谈谈自己多年的经验,留在家中与亲朋好友叙叙几天的旧,等到人去楼空才回外地工作,直到下一年中秋再度相聚。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月亮是一年之中最圆的时候,所以人们才会祭月,才会赏月。中秋节的其他习俗也是多的数不胜数,让人流年忘返,记住这一年中家人团聚最幸福的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