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后天影片观后感(汇集20篇)

《荡寇风云》凭借120多分钟的片长,尽可能用多个桥段丰富戚继光这个人物,导演跑遍了戚继光的所有战场,参观了多个历史博物馆,同时亲赴日本松浦的王植旧址,目的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用电影语言真实还原那段过去,在观影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冗长,却一点不觉得乏味。下面是《荡寇风云》观后感,快来围观吧。下面开学吧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后天影片观后感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1127

作文

446

喜剧影片《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观后感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讲述了几个性格迥异的草根青年,无意卷入了香港反派的阴谋,双双上演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等一系列似搞笑三国般斗志斗勇的励志喜剧故事。本片即包含激烈的动作戏份,也加入了大量幽默且不失温情的戏剧情节,上演一出草根逆袭英雄梦。该片将于大年初七上映,无疑又为春节档合家欢又添了一把火,别具一格的励志喜剧或许会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确实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电影。怎么说呢?该片聚焦于“东北特色”,旨在彰显“东北精神”,东北的“底子”加深喜剧的“内核”,其中的精彩确实值得想象。而所谓的“破马张飞”源自三国中张飞与马超的一段对话,后多用于东北方言,形容一个人手舞足蹈,张牙舞爪,风风火火的样子,也比喻行为狂烈。都将“破马张飞”放在电影的名字里,那具体剧情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也就不言而喻了。还有,本片集结了南北喜剧人,重视写实的手法,而且让观众们在幽默、刺激和搞笑的电影情节里,能感受到温情的存在,从酸甜苦辣激起现实的共鸣感。

所以说,这样的电影,不仅非常的接地气,而且还有很强的现实代入感,同时还传递着那些怀着正义与理想的现实小人物拥有的一种正面向上的牺牲与奉献精神。也就是说,东北的元素加上“行为狂烈”的剧情,再加上90年代那个牺牲奉献时期的东北的时代背景和“励志”的主题,上演一出草根逆袭的英雄梦,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说这部电影是诚意之作,原因除了其独具特色的东北元素和独树一帜的喜剧风格外,还体现在电影制作的细节上。据了解,该片筹备近四年的时间,导演郭大雷先生为了将心中理想的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最初的剧本足足改了十八稿。不得不说,在当下浮躁的电影圈里,时间和精力都是稀罕东西,大多都会费尽心思的去节省这两样东西,这样的良苦用心,实属难得。

不仅如此,导演为了能百分百还原东北人仗义、耿直、豪爽、幽默的性格,还特意邀请了东北演员来出演。主演贾乃亮为了更好的贴合角色,一个多月内为戏增肥十几斤。这样的导演和演员是用过心的,而且把心思都放在电影的质量上,这才真正值得观众认可、喜欢,更值得捧。就凭这些方面,该片就值一个“诚意”之名,这些具体行动也凸显了“励志”的色彩,励志的人做励志的喜剧,也是“有趣”的现象,更是“励志”的现象。

前几日,《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合家欢版主题曲《东北味儿》MV推出,里面有东北人的口头语,有东北人在冰面“打出溜滑儿”独特的记忆,还伴有滑稽有趣的东北“出溜滑”鬼步舞,东北味十足。在冰天雪地里,大灯笼满满挂,还有福字迎春,其喜庆劲可见一斑,大合过年的气氛,也浓烈了年味。这样“贼拉逗”的MV也是电影诚意的体现,也让更多观众对“贼拉逗”的电影更多一份期望,他们也盼望着与其在电影院里谋面,一睹风采。

但是这样的新形式、新模子,能不能试水成功,还得在市场上见分晓,等待观众的现实检验。我们真心希望着这部“不做笑的搬运工,只生产笑”的新型喜剧能够有好的表现,让诚意“一诚到底”,也愿所谓的“惊声尖笑”、“又哭又笑”、“闷骚贱笑”、“开怀大笑”、“老谋深笑”、“嫣然一笑”、“暗自窃笑”和“花痴傻笑”,真的能让观众笑起来,并且一笑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实影片《南京梦魇》观后感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即便不是正值南京大屠杀纪念日70周年,即便不存在本片或是《南京》这样的记录性影片用血淋淋的事实一次一次敲打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我想,至少在网络上从来也不缺乏对于日本当年在中华大地上的疯狂暴虐罪行的仇恨和声讨。这样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我认为是一分一秒也不应当停止或是减少的。

以前的我们是从课本上记住了1937年的这一场浩劫,依据仅仅是几行冷冰冰的报告性文字和一两张模糊的几乎不能辨认的黑白照片。即使有仇恨,也是一种对书本的刻意模仿,程度是有限的。毕竟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甚至乎我们的父辈们,根本没有亲历过战争的残酷,炮火的洗礼。在书本或是电视电影上看到的画面,再怎么逼真也会随着结束曲被现实的氛围吞没。谁能真正感到炮弹在身边爆炸的恐怖,眼睁睁看着亲人被蹂躏的痛苦,和下一秒即将被夺去生命的无助。最令人惧怕的便是自己失去对命运掌控权的一种绝望。这样的感觉是无法复制到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内心的。即使是生活在南京,这片曾经尸横遍野的土地上。所以现在一部分人开始动摇,他们在意实实在在的自身利益高过虚空的爱国主义,他们排斥再睹一幕幕的历史事实,他们高举着“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旗子,企图用时间掩埋那一具具尸体和头颅。

我们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乃至整个日本侵华事件中,我们中国人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当蒋介石等携妻儿老小逃离南京城的时候,所有人都应当预见了几个月之后前首府南京变成一座人间地狱的景象。连一国之首都弃城而去,把国民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时候,百姓再多的挣扎还有意义吗?

然而,我们不能容忍的是日本至今还把这一彻彻底底的侵略战争说成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我们不能容忍的是这么多的日本士兵在南京毫无人性的变态行为。你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占领城市,你怎么能把跟自己长得极为相像的中国人当成泄欲的工具玩弄于鼓掌?一系列泯灭人性的行为实在是令全世界人民发指!!!更何况牺牲的人是我们的祖先、同胞,所以声讨正义和对日本民族的仇恨责无旁贷的落在了我们的肩头。

我们口口声声的报仇雪恨,并不是要让历史在今天的日本民众身上重演,也不是要用另一种更厉害的方式让整个日本国家溃败的抬不起头。对于日本普通民众,我们是友好的;对于日本新兴的经济和工业,我们没有嫉妒反是尊重和学习的态度;对于日本文化,因有着相同的根源,我们更感亲切,秉着交流互通的理念。然而,对于日本天皇即为上帝要一统天下大业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不能认同;对于日本官兵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要寻求一个正义的说法;对于日本政府今天仍然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和不承认甚至篡改历史的行为,我们不能姑息!

仇恨,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褪的。今天,还有极少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可以把他眼中的历史口口相传;然而明天,和明天的明天,当他们一一过世,当他们的后人也不再记得祖先的血泪,那么1937年的这一场浩劫就算彻底的被抹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感人影片暖春观后感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看电影《暖春》,同学们一听就像炸了锅,大家马上到楼下站队去了科技楼。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小花因为继母的虐待而逃跑,最后被一个老爷爷背回家的故事。老爷爷家有一个婶娘,因为婶娘不能生小孩,所以一直想把小花送给别人,要一个自己的小孩,但每次都失败了。后来,老爷爷编筐让小花上学,小花很聪明,每次考试都得一百分。有一次小花在洗衣服,无意间听到婶娘对叔叔说每次吃一百只蚂蚱,吃几次以后就可以生小孩,从此以后小花每天上学都带一个瓶子,一放学就去后山捉蚂蚱,当他把后山上的蚂蚱都捉光了的时候,就将捉的蚂蚱给爷爷看,爷爷和小花把装着蚂蚱的瓶子送到婶娘家,婶娘感动的哭了。自从这件事以后婶娘对小花的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也为此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爱,无边无际,爱,就在身边。有些人认为世界冷酷,根本没有爱,其实,你仔细想,仔细观察,爱就在你身边,春天的光照耀你,夏天的绿看着你,秋天的风清凉你,冬天的雪欢乐你,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爱,那不是已经爱满人世了吗?

有个比方说得好:世界是个没有水的池塘,爱就是水,把水灌入空池塘,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池塘。这就代表了世界需要爱,没有爱,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可见,爱是多么重要的一种东西。

别人给你爱,你也要给予别人爱,面对不爱你的人,你要用自己的爱感化他们,这是我看《暖春》体会最深的东西。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懂得了爱,如果你有空,也不妨看看,这是一部好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战争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直以来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因为总有那么几个片断,太残酷、太血腥,使人无法直视。所以,久而久之遇到这种画面总是会下意识的把头别开,但是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们几个都慢慢的走向死亡,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瑞恩。但是,让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而是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共同守卫桥,不过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但是临死前还不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聊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事情和我们平常谈论得是那么相似。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牵扯进来一起受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也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忆,有的惊栗,有的惨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鸡毛信》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鸡毛信》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叫海娃的放羊娃,为了把鸡毛信安全的送到张连长的手里,与可恶的“猫眼”等其他鬼子斗智斗勇,当海娃累的不省人事时,想到了爸爸的嘱咐,振作起来。坚持送信。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把鸡毛信送到了张连长手上。但是,他已经累的天旋地转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思潮起伏,仔细想想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钻到爸爸妈妈的背后,让爸爸妈妈帮我们解决。自己每天想在蜜罐里生活一样,却曾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离开了我们,我们怎么办,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我们就像一个个柔弱的蚂蚁,任人宰割的羔羊。再看看海娃,遇到什么事情,都冷静处理,认真思考;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放弃。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海娃依旧那么冷静,任凭日本鬼子怎么打骂,他也不说,气得日本鬼子团团转。在自己体力微乎其微时,还坚持不懈,继续送信。再看看我们,如果我们是海娃,在日本鬼子的刀下,我们肯定会泪流满面,把所有事情都招了,并做日本鬼子的走狗,在日本鬼子身旁点烟倒酒。多么可耻啊!

都说我们是新时代的小孩,但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但对现状不满,还和别的同学攀比谁的衣服更漂亮些,这些就比以前的小孩差了十万八千里远,以前的小孩为了报答祖国努力学习,而我们却连报国都没想过。所以,请我们新一代的小孩子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开辟新世界,更要努力读书,长大后报答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禁毒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袁山贝小学师生观看了禁毒影片。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影片中那一个个被毒品所残毒的生命依旧历历在目。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花一般的童年,可他们却不珍惜生命,过早地夭折人生。回想起所看到过的画面,真是惨不忍睹!毒品使人骨瘦如柴,自杀,为了获取大量的毒资甚至去杀害亲人。通过观看禁毒影片,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使我们知道了各种毒品的名称,还知道了它们的毒性,知道了海洛因是世界上的毒品之王。

我们每个小学生虽有不少缺点,但通过自我的努力都可以克服缺点。成绩不理想可以发奋努力学习,体质虚弱可以加强身体锻炼。但一旦沾上毒品,将终身无法摆脱。因为毒品会使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毒品是吸血鬼,毒品是犯罪的主谋,毒品是光明走向黑暗的桥。通过影片中的几个事例,令我们明白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孝敬父母,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祖国母亲的好儿。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部禁毒影片,加强防范意识,让我们更好地学会生存,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观后感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妈妈是工作达人,大儿子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小儿子是懵懂的孩童,还有奶奶。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每当面对做错事的孩子,身心疲惫的父母只有非打即骂。孩子跟父母之间渐渐的衍生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使父母为孩子创造多么好的物质生活都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就这样,家里不是温馨的,学校里老师也只是一味的责备,冰冷的语言浇熄了学生心中所有的希望。

还有另一个单亲家庭,下岗的父亲带着儿子生活,不善表达爱意的父亲,用拳头打散了亲情……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之后,人们(父母,老师)恍然大悟---原来"好"孩子仅仅需要多一点的爱,耐心,鼓励和宽容。影片中老师把"不争气"的学生叫做没用的"烂苹果",末尾有这样一幕:医院里,校长跟一个老师看见一个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把烂掉的苹果扔掉,因为用刀削去烂掉的部分,苹果一样可以吃,但是扔掉了,就浪费了,不会再有机会!就像学生,就像孩子,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和父母的打骂是对他们的否定,是对他们的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禁毒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学校组织班主任观看禁毒电影《黑白记忆》,这使我对“禁毒”这两个字有了深刻的认识。

看完了这场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毒品太可怕了!毒品,它拆散了多少原本幸福和-谐的家庭、摧毁了多少原本年轻鲜活的生命、葬送了多少原本灿烂辉煌的前途!毒品,你害人不浅!你利用人们的善良与无知,用“飘飘欲仙”的感觉勾引他们,用治百病的奇效吸引他们!用一本万利的价格诱-惑他们……使这些追随者心甘情愿的拜倒在你的脚下,为你发疯,为你痴狂,为你左右……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的背后是万丈深渊。

影片讲述了四个花样年纪的孩子们多次吸毒、戒毒、复吸、忏悔和不能自拔的故事。他们的悲惨遭遇,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愚昧无知,也是坠入深渊的原因之一。一些人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这类的教育,导致缺乏应有的防范常识,再加上毒贩子正是利用人们这一弱点,乘虚而入,引诱人们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 作为一名教师突感责任的重大,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远离毒品的诱-惑,对毒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谨慎地择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觉和自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唯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种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而不受侵害。

毒品,这个万恶不赦的魔鬼,它不知让多少人犯下了滔天大罪,也不知道拆散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驱走了多少人的快乐。毒品是个魔鬼它伪装得再好,最终也还是个魔鬼。摘下面罩后,留下的依旧是那个吞噬光明的恶魔。所以作为一个生存者,我们必须远离毒品,制止它在这个世界上嚣张与猖狂,捍卫人类的安定与和-谐。

一般来说吸毒的多为两种人,一种是空虚。空虚的人觉得什么都没劲,无事可做,活着没劲,死了也没劲,总想找点刺激,那就吸毒吧,那玩意刺激.一般人不是都不敢碰吗,我敢!不都说戒不了吗,我偏不信!这种人怕吓唬吗?!找刺激爱冒险的人本来就不太把健康和生命当回事,你越说危险他们越要试试。对于这些爱冒险的人来说,小时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这类人的教育就应从小加强。另一类就是缺乏家庭温暖的人,这类人的教育除了老师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给予他们温暖、关怀。

影片中更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吸毒的人中,青少年占多数。只有正确认识毒品,才不会陷入泥塘。提高警惕,拒绝毒品,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说吸毒是瘟疫,那么最容易受传染的是我们。那就让我们加强防范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吧!

我要对孩子们说,对毒品要敬而远之,不受坏人诱骗,理智一点,否则,是拿自己的生命、人生作一个输定了的赌注。一旦沾上毒品,就像鸟儿没了翅膀,怎能向美好未来展翅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建党90周年献礼的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闭上眼睛,浮现的都是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画面。

是啊,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可这些自由是谁赢取的呢,是党。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需要担忧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担虑半夜敌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国已经从落后走向繁荣。

就从食物上来说,以前人们只要能吃饱就很满足了,不像现在都讲究营养平衡。以前人们衣服只求穿暖,现在只有时尚才是“真理”。90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建党伟业》里解放上海,解放军累了,没有占民宅,整体睡在马路上。我看到了,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百姓最亲的亲人——中国解放军。当毛主席在天安广场向人民宣告共产党的胜利时,同时也预示了中国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王朝,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由无数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靠的就是党。所以让我们张开翅膀,向广阔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抗战影片《五原大捷》观后感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2015年9月1日,在学校组织下,我们观看了《五原大捷》。1940年3月20日,傅作义指挥反攻五原的战斗打响。经过3昼夜战斗,收复失地,共歼敌三干四百多人,俘三百余人,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

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走出展览馆,大家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革命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要像张嘎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年度科幻影片《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4661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降临》的开头部分,艾米·亚当斯饰演的女主对军方的人讲了一个故事:18世纪库克船长抵达了澳大利亚,问土著人那个跳来跳去到处都是的动物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康格鲁”,于是英文里袋鼠一词由此而来。然而库克不知道,这个词其实是土语里的“你说啥”。

军方离开之后,男主说,好故事。

“是假的,但是有效。”身为语言学家的女主转头一笑。

《降临》 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无疑是去年最受期待的科幻电影,只是国内档期一拖再拖,到了今年1月下旬才上映。作为一部讨论初次接触外星人的电影,它非常罕见地把学习交流沟通的过程作为了核心。其他科幻电影里,破译外星人语言的过程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是使用没有解释的超科技,要么干脆让外星人自带英语技能。而在《降临》里面,它成为了头号问题:面对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你要如何学习理解?

这个问题,人类其实并不是第一次遇到。

袋鼠的故事:第一次接触时,你怎么知道对方在指什么?

女主班克斯博士讲的这个故事,是一则广为流传的都市传奇;但kangaroo一词真的来自澳洲的古古·伊米德希尔语对袋鼠的称呼 gangurru,这一点已经被后来的语言学家证实。1770年7月12日,库克船长手下的博物学家第一次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个词,用的拼法是kanguru。巧合的是,那个博物学家也姓班克斯。

所以,如果你是班克斯,第一次见到了那个跳来跳去的大玩意儿,你要怎么知道土著人说的到底是这种生物的名字,还是在问“你说啥”?著名分析哲学家蒯因把这个问题称为指涉不确定性(是的哲学家就爱起这种不明觉厉的名字)。如果一个土著看到了一只袋鼠,对你说“康格鲁”,那他说的是什么呢?“看,袋鼠”?“嘿,食物来了”?“走,打猎去”?“(这玩意儿在跳,说明)今天要下雨”?“哟,一条袋鼠尾巴”?

这问题解决起来其实也没那么难。只要指着边上的一棵树再问一遍,如果对方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回答,那基本可以肯定他不是在问“你说啥”。而如果指着另一只袋鼠问“这也是康格鲁吗”,就又能很大几率确认对方是不是在说打猎,诸如此类。但前提当然是要沟通。这一点上,班克斯博士对军方的抗议是完全正确的——只靠脱离上下文的音频,当然不可能破译一种完全未知的语言;你必须和对方沟通交流,才能尽可能消灭指涉不确定性。

其实历史上大部分的第一次接触,甚至连这都不需要——因为很容易找到中介人;而就算没有中介,双方也不必依赖语言学家的破译,就能很快在沟通和交流中建立一种粗糙的混合语言。大名鼎鼎的“洋泾浜英语”,就是英语和上海话结合的混合产物。当然,这样的语言通常是贸易中产生的,不会被用来表达复杂含义,造成误解也不至于(像电影里那样) 有什么严重后果。

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让双方接触许多年,新生的孩子在这样的语言学环境里长大,这些孩子就可以真正熟练地同时掌握这两种语言,甚至可以把那种粗糙、词汇贫乏、语法残缺的混合语,凭借语言本能改造成一种真正的语言。新加坡式英语,就是这样一种改造的产物:虽然它确实还是以英语为基础,但它的词汇和语法已经大量被汉语和马来语等所影响,让它足以成为一种稳定而独立的新语言。至于像日语这样由阿尔泰语和南岛语混合而成的语言,经历了太久的变化,以至于除了语言学家,其他人根本不会发现它的融合痕迹。

可惜在《降临》电影里没有这种奢侈。预告片展现了外星人到来是如何加剧了不同国家的冲突,因此女主角只有很短的时间来破译。但是学会外星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剧透环节了。)

学一门语言,真的就学会了一种思维吗?

电影的核心情节是(最后一次剧透警告):拜访地球的外星人其实能够看到未来,而这种超能力来自它们的语言。班克斯博士在学习这种语言的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了这个看到未来的本领——而贯穿全片的关于她女儿的闪现画面,并非她的回忆,全都是她用这种能力所见到的未来片段。

语言决定思维,学习语言也会改变思维,这就是电影里提到的那个名词“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预言的。这个假说在二十世纪的语言学界引发的完全是腥风血雨,甚至直接影响了文学和思想界——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所设计的“新话”,通过控制语言来控制思想自由,就是遵循了这个路线。

这场争论最广为人知的产物,应该是“爱斯基摩语里有超过一百个关于雪的词语”这一说法。沃尔夫认为,爱斯基摩语里诸如落下的雪、地上的雪、压实的雪等等都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而他们也会认为这些雪是不同的东西。然而,后续的研究表明沃尔夫误解了此前人类学家的结果。爱斯基摩语的确能找到许多和雪有关的词,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有些是含义和雪相关但并非直接指的是雪,有些是因为方言和邻近语言导致的一个词的多种形态。原始爱斯基摩语的真正表示雪的词根,其实只有三个而已。最重要的是,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细分和变体,但爱斯基摩人并没有因此就忽略了它们的相似,失去对“雪”这个整体概念的理解;正如虽然职业画家会对不同画作有很多专业名词区分,但这些画在他们心中都还属于“画”一样。

虽然这场争论尚未真正平息,但勉强概括的话,沃尔夫所设想的那种强决定论是没法成立的,语言不会让人的思维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弱一些的影响倒是似乎存在的:比如,还记得那个创造了英语“袋鼠”一词的古古·伊米德希尔语吗?这种语言里只用东西南北指示方向,而从不使用前后左右。如果我看一部电影,事后回忆情节可能说“主角向前走来”,但古古人却会说“他向北走去”(如果观看时把电影屏幕掉转180度,他事后就会说“向南走去”)。这种时刻对方位的敏感,让他们说话时必须不断提及方位名词,也让他们不管怎么走路都不会转向、在室内也能清晰辨认东西南北。这种影响虽然和沃尔夫想象的相当不同,但终究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影响。

沃尔夫面临的尴尬还有一点:他在想象中夸大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相当多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之间有非常大的共性,所以就算语言影响思维也很难有天翻地覆的效果。但《降临》不一样了,这可是外星语言。它和它所代表的思维方式,确实有可能和人类有非常本质的差异——所以,都是什么差异呢?

电影里没有告诉你的:关于看见未来的一切

在《降临》的原著小说,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里,用了大量笔墨讨论外星人是如何看到未来的,相应地身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男主人公也有大量的戏份。不过大概是编剧认为这段太难,电影版里被一掠而过了,只剩下一个细微的暗示,也就是其他物理学家在通讯时说,我们觉得很简单的数学,他们却觉得很复杂。

但没关系,我们在这里代替电影试着讲一下。

我们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出射角。既然是定律,似乎谈不上为什么——但是,这个定律有一个特点:光沿着这条路从起点途径镜面再走到终点,所花的时间,是所有可能路线中最短的。

只有这个特点没啥,可能只是巧合。但是如果你还记得高中学的光的折射定律,拿它算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按照折射定律规定的路线,光所花的时间,居然还是所有可能路线中最短的。甚至还可以向外推广, 不管光走了怎样的奇怪路线,它都会抱住极端情况不放;而从这一条规则(也即“费马原理”,嗯,就是费马大定理的那个费马),就足够推导出正常情况下我们知道的光学定律。看起来,正常的光学定律,和这个费马原理,好像是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完全不同、但又相互等价的两种方式。

两种方式也就罢了。但你越是仔细思考这个费马原理,越会觉得它不对劲。光又不长脑子,它怎么可能知道哪条路线最短呢?而且光在反射的那一瞬间还没抵达目的地,它怎么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并依此计算出角度呢?而且,光究竟是为什么要遵循最短路线呢?

更不可思议地是,这一点竟然还不限于光。如果我们向空中抛掷一个小球,这个球会按照牛顿定律加速,这一点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小球的运动居然也满足一个“最小”,只不过这次不是时间最小,而是“动能减去势能”最小。只需根据这个原理,就能推导出整个牛顿力学。

别说牛顿力学了。今天物理学的所有定律,都有另外一种看事情的方式。而这个方式的特点,都和费马原理一样。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并“审视”了指向目标的所有可能路线,最终“选择”了一条成本最小的路。

难以置信。

今天的物理学家会用波粒二象性的原理来解释。当光发射出去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光子朝一个方向前进,但它同时还是一种波,在向外扩散。它们确实是走过了所有可能的路线,只是那些“错误”的路线上,波会相互干渉抵消,只留下“正确”的路线。老实说,这个解释依然很难懂,依然很反直觉,但至少它不依赖于什么奇怪的全知全能、预见未来或者时间旅行。

但姜峯楠在他的小说里则选取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解释。在他的设定里,费马原则真的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名为七肢怪的外星人就站在了那一侧。对它们来说,“目的论”的世界观才是自然而然的,先知道目标然后选择通向目标之路才是正常的思维方式;相反,人类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因果论”世界观才是奇怪的。所以人类觉得很难的物理定律,七肢怪觉得很简单,反之亦然。

而等到女主角学会了它们的语言,根据浪漫主义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她也掌握了这种看到未来的方式。

只不过,正如光在两种世界观下都遵循同样的路线,在小说中,人在两种世界观下也遵循了同样的行为。或者说,你能看到未来,但你不能改变它。

我看见了你一生的故事

电影《降临》最后的核心矛盾冲突落在了国际政治上:外星飞船在多个国家同时抵达,激化了各国间的猜忌,需要女主角利用她新习得的外星语言来化解。但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并没有这条线索。它的落点是个人体验:你看到了你的未来,看到了女儿,看到了她的死。你要怎么做?

答案是什么也不做。不能做,但更重要的,是不想做。

无数神话、小说和电影都触及过“预知未来”这个主题。你看到了未来的灾难,当然要采取行动。有的作品里你成功了,有的作品里你无论做什么都于事无补,有的作品里恰恰是你的行动导致了这个灾难,有的作品里你在一切尝试都失败之后终于还是回到起点,沉默地等待命运的降临。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你一生的故事》里的女主角,学会了七肢怪的语言、理解了七肢怪的思维方式的路易斯·班克斯,已经不需要遵守人之常情了。

迄今为止,人类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智慧生命。所以想象一种非人智慧要如何思考,是极为困难的。但姜峯楠成功了:他让读者理解了一种目的论的世界观,也让读者懂得了女主角的选择。在他的描绘中,从费马原理出发,一切都已经固定。改变自己的选择、不去抵达自己看见的终点,这种行为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正如现实中的人类不可能预知到未来一样。宇宙避免时间悖论的方式,不是给物理学打补丁,而是给人的自由意志打补丁;当人得以预知未来时,她的自由意志观便随之改变,让她只能去实现未来,别无选择,别无所求。

《降临》上映之后,一些原著党对这一改编方式表达了失望。诚然,在荧幕上讲解费马原理是太过困难,没有世界范围的矛盾冲突也不符合好莱坞科幻片的一贯常规。脱离原著来看,这部电影的故事和技巧已经非常完整成熟了,无可指摘;但是对我来说,原著小说的焦点不是语言学也不是物理学,不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不是费马原理。小说以女儿的死去为开头,以女儿的诞生为结尾,作为读者的我心碎地看着路易斯预知到了这一切,却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完整面貌,在我们都沉浸并挣扎其中的时候,只有她跳了出来,做出了没有任何人类会做的选择——

那就是不去改变任何事情。毕竟,这是你一生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经典感人影片《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血战钢锯岭》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吉布森式的作品,导演本人所崇尚的宗教说教与个人英雄主义表露无疑,充斥全片。在电影语言方面,也是非常老派甚至老套的,比如影片结尾时主人公被送下战场,镜头调度从俯视的“上帝视角”到平视及仰视的转变在诸多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中极其常见,在如今看来其中意味也太过简单直白。

主人公的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演技扎实,“傻白甜”的形象贯彻全片,笑容实在太具感染力。

是的,你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当影片最后正主戴斯蒙德·道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你不会不被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震撼。当英雄故事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见证平凡人创造奇迹,这才是真正令人激动的啊!

总之,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足以让这部引进片在贺岁档即将到来的12月脱颖而出。(能与之媲美的可能只有《萨利机长》?)纵使有不少缺陷,纵使不是最好的战争片,但依然足够精彩就对了。

最后还是感叹一句,国产战争片何时才能拍到这种程度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军献礼80周年影片《太阳河》观后感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由著名导演陈逸恒执导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首部大型史诗电影《太阳河》即将在10月18日全国上映。影片以“用长征精神拍长征、用红军精神演红军”为创作宗旨,力邀实力派演员黄薇、田小洁、华子、张明健等全明星阵容加盟,共同演绎这段长征路上曲折感人的精彩故事。《太阳河》讲述四名红军将士克服艰难的押解一位国民党军官到红军驻地的曲折故事。塑造了红军总部卫生队队长廖崇光、红军剧社宣传员小不点、巴中猛虎团通讯连战士苏九斤、沉默寡言的老排长、国民党德赫骑兵团团长韩枫等几位鲜活银幕形象。

青年新锐女演员黄薇,从一名优秀的军区战士到出演中戏的压轴大戏《桃花扇》再到年度大戏《黄河在咆哮》,淋漓尽致的展示出自身的温婉大气和优秀演员的独特魅力。她在《太阳河》中如何诠释那个又刚毅又温柔的红军总部卫生队队长廖崇光,十分令人期待。

实力派男演员田小洁饰演国民党德赫骑兵团团长韩枫。他曾凭借《激情燃烧的岁月》《走向共和》等热门大戏而走入观众视野,因谍战剧《黎明之前》抗战剧《穿越烽火线》而走红。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的田小洁在戏中饰演国民党军官,他携带重要军事情报,被俘后押送到红军驻地,看着一路上红军战士为了信仰而牺牲,他的内心也产生了变化,他所塑造的角色内心戏丰满精彩,极有挑战性。

凭借《新鹿鼎记》、《五月槐花香》、《康熙微服私访》等一系列影视作品被关注所熟知的资深演员华子,被业内称为“反派专业户”。而他此次在《太阳河》中大胆尝试转型,出演沉默寡言的红军老排长,演活了一位久经沙场的革命老兵。他在片中的一段台词也令人印象深刻,“你是军人,你有信仰!我们也是军人,我们也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要达到最后的目的,就是死,也要死在这个目的上!”这段经典台词可谓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内地知名演员、魅力型男张明健也加盟了《太阳河》的表演阵容。他曾因《风流少年唐伯虎》和《至尊红颜》中风流倜傥的古装形象而大受欢迎。近年来,张明健不断突破转型,出演了抗战剧《大营救》,央视大戏《洪湖赤卫队》、谍战剧《博弈》等多部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刚毅勇猛的硬汉形象也受到观众的肯定。出演红军长征题材电影《太阳河》对他来说也是一起全新的挑战。

《太阳河》由艺恒东方(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金绅名流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笨鸟高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杰思映像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喜剧影片《走着瞧》观后感

全文共 2406 字

+ 加入清单

走着瞧》改编自王松的小说《双驴记》。讲述一位知青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耍计得到饲养员这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岗位,在杀了驴子“黑六”之后,遭到黑六弟弟“黑七”报复的故事。电影在革命生产的歌声中拉开帷幕,带我们回到那个曾经的年代。两位知青的对话引出了电影的主线:一位知青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一名知青在背诵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这名知青就是文章扮演的马杰,革命的理想主义在逃避劳动后的闲聊中铺衍开来。

马杰是被苏式革命浪漫主义熏染的知青,在电影唯一的一段感情戏中,与马杰爱情故事并行的线索是他梦想自己和心爱的姑娘在《喀秋莎》的伴奏下欢快的起舞。梦中和他们一同起舞的女村长和村民们把他们拉回到现实的空间中,他的浪漫主义随着他私人生活被带入公共空间而被破灭。这种破灭在电影中是“黑七”为哥哥报仇的第三步,第一步黑七咬断捆绑自己的桩子拉倒畜棚企图将马杰压死。第二步是马杰套黑七拉粪,过桥时被摔入河中,黑七想法把粪水浇在马杰身上。浇了粪水马杰入院,对绿色产生反感。见绿色就想呕吐的病症被同屋的病人坚持认为是“精神病”,当时穿军装是至上的追求,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见军装呕吐会被认为是精神病,理想和现实的交锋在此达到了一个顶峰。马杰出院后,她相好的姑娘接他坐上黑七的驴车回村,途中两人来到河边在驴车上偷吃禁果后昏昏睡去。醒来时发生了本段开始的那一幕,聪明的驴把他们拉回了村落里。梦中和他们共舞的人群成了一旁的围观者,相好的姑娘被远嫁。后来马杰在驴圈中揭穿黑七的“阴谋”,欲挥刀砍向黑七,被女村长制止,并发配他去路旁的崖边刷标语。马杰回村将黑七偷走卖给肉铺,黑七逃跑出现在马杰的工地上。黑七企图咬断将马杰悬挂在半空刷漆的绳索,被闻声赶来的村民们阻止。马杰的梦想在漆黑的夜里,在走回村落的路上,在被黑七甩入水中的桥边彻底被打碎,他在背诵“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的同时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丢进了水中,梦想就此破碎。而这段朗诵曾经是他在相好家门口追求爱情的一种手段……他回村找黑七报仇,黑七蹬倒身后的汽油点着火冲向马杰,故事在黑七被烧成一具焦尸依然呈站立的状态中走向尾声。

马杰杀黑六是因为黑六“不听话”,黑六从事配种的工作,不用干活,每天可以吃两个鸡蛋。马杰有意无意的和黑六斗,最终因为毁了黑六的生育能力,而黑六又不能很好的干活而一步一步把黑六拉向死亡。黑六不能配种,村落里的一位大爷的梦想得到了实现的机会,这位大爷年轻时迷恋一位地主的六姨太,这位六姨太曾经骑驴去过一趟县城。这样情结使得这位大爷在黑六不能配种后有机会从马杰手中借到黑六骑驴进城。很遗憾黑六在半路将这位大爷摔在半路上,黑六回来受到马杰的痛打,女村长出面表达对动物的“爱心”,不巧黑六很顺服的等女村长表演完之后,一撩蹄子从后面将女村长踢翻在地。这一踢导致了黑六的死亡,“当地农民不杀牲畜,怕报应”,是女村长让马杰出手的理由。很遗憾马杰杀黑六的时候黑七在一旁看的很清楚,于是黑七有了报复的理由。最具讽刺的是黑六被杀之后,被摔伤的大爷一瘸一拐的过来要抢着吃第一口驴肉。女村长和这位大爷是这段故事的另外两个主角,女村长在黑六能配种的时候呵护有加,因为周围村落带来猪仔等东西进行交换,集体的生产资料使用得当是能带来利润的。村内关于马杰和驴的所有决定每次都是全票通过,每次都是先投反对票,后投赞成票,这样的民主机制是当时时代背景的微缩表达,很清楚村长说了算。黑六不能配种之后,它的地位随之下降,直到“踢了队长一脚”生命就走到了尽头,村长的权利可见一斑。这位大爷毕生的梦想就是骑驴进城,在火红的年代中,大爷年轻时候爱情的影子在黑六身上并没有实现。他很有面子的出村,周围是一群有点嫉妒的围观者。这些围观者在杀黑六后迫不及待分肉的时候在场,马杰和他的相好赤身露体被黑七拉回村落的时候在场,目送大爷骑着黑七出村的时候在场,他们只是冷冷的围观。

马杰、黑六、黑七是孤独的,马杰和黑六斗的时候,黑七只是在旁边安静的看着,黑七和马杰斗的时候,更多的村民在安静的看着。黑七并不值钱,卖到肉铺只换来一张十元和一叠一毛的零钞。马杰也不值钱,当他和相好被赤身带回村中,相好的父亲很明白的告诉他“你不配”,而电影的开头一位说快板的曾经大肆表扬马杰,一切都是在矛盾中真实的存在。当理想主义遇到不顺服的驴,一切显得那么苍白。女村长很现实的在公共生活中主宰者一切,私人生活被分解的支离破碎,大爷毕生的愿望就是如梦中情人般骑驴进一回城。浪漫的理想主义在和对手的角斗中破灭。始终并不顺服的驴是那么的聪明和倔强,复仇是黑七的理想,复仇是最原始的动力,它不停的反抗,不停的挑战,不停的耻笑马杰,直到最后站着被烧死。马杰始终是在逃避和抵抗,从最初逃避劳动使诈当上牲口饲养员到不停应对黑七的挑战,直到最后面对黑七站着死去。复仇的主题有点残酷,但复仇确实是人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在大干快上的年代里,复仇或者翻身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正当说辞,正如老大爷在解放后翻身做主了依然希望圆梦骑驴进城一样,仇恨对人性的压抑也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什么是人性的高贵与尊严?什么是顺服和坚持?什么是理想和现实?什么是梦想和执着?影片中人性和兽性在水乳交融,人们在看驴,驴在看人。甚至有的时候根本就分不清人身上的驴性和驴身上的人性,但是一切都在那个年代真实的发生。

当然,电影的结局显得突兀而且极不协调。画面用小姑娘因为小白兔的死亡而哭泣、大猩猩瞬间记忆强于人类的新闻报道想给观众传达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说是想点题显得很不搭调,或者只是想造成一种落差,把我们拉回现实,用马杰忧郁的表情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同时回应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时髦主题吧。总之瑕不掩瑜,一部让人从不同视角都能回味无穷的电影始终是值得期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纪念建党95周年影片《大火种》观后感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大火种》没有轰轰烈烈的历史性事件,也没有世人皆知的历史人物,它只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平凡故事,它全面而深刻地反应了中国共产主义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广饶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现了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

故事首先描写了旧中国农村的落后面貌,揭示了地主的丑陋面孔,老百姓在地主阶级的剥削下,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路在何方?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一直在苦苦摸索,直到有一天《共产主义宣言》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明朗清晰起来。

于是,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愿,她只身一人,懵懵懂懂中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不远万里来到山东农村,从零做起,向农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被恶势力发现后,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牺牲生命也不犹豫半分。我敬佩她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我也敬佩她敢于和世俗做斗争的意志。当世人都因为遵循世俗,而拖着一双小脚走路都艰难,甚至无法下地的时候,她却坚决反对缠足,甚至离家出走。再次回来时,她那双走起路来毫不费力让人艳羡的大脚,证明了她是值得的。

男主角刘忠良,他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木匠,靠技术吃饭,不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但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他,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看到《共产党宣言》之后,他的使命感就更强了,把农民群众吃饱饭过上好生活作为自己为之毕生奋斗的目标,带领农民百姓和旧中国恶势力做斗争。直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这片土地播下革命的种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看到了旧中国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农民百姓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他们从在地主阶级的剥削下,苟延残喘,到团结一致和他们作斗争,为保护《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革命的种子得以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同时对当下的生活也更知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电影《焦裕禄》,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眼前仍是兰考漫天风沙里倔强挺立的幼苗,焦裕禄,他也和中国历史上一代代先贤一样,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影片再现了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们深情缅怀这个名字,就是在呼唤这样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人民所唾弃。

焦裕禄是主动请命、义无反顾地从大城市奔赴兰考灾区的。而当时沸沸扬扬的所谓“灾区栽干部”的议论,正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某些干部,使之把灾区视为畏途。他面对狂暴的“三害”,从灾难压顶的兰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豪迈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变成绿林,涝洼可以养鱼,盐碱地可以长出好庄稼,关键是要有一个“干”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躯,夙夜匪懈地为兰考人民奔波、操劳。他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这一切,又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他笃诚地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焦裕禄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兰考遭受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他的精神、品格、作风,是在他领导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1年零3个月时间里集中展现出来的

我国的改革事业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转换过程中,新问题新矛盾将是层出不穷的。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必须克服前进中的一个个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转变作风,必须像焦裕禄那样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有党的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禄那样的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会大大发扬,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必将如虎添翼,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励志影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不太喜欢看电影,总认为电影的节奏太快,我的思维跟不上,所以总是把电影拒之门外,直到那天无意间看了《中国合伙人》的宣传海报,三大“帅锅”装扮得极为特别的造型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网上搜索着看了一遍,有点意思,有些地方没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后来想想,之所以会这样,都源于片中很多触动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在新中国这30年间大变革背景下,三大“帅锅”为改变自身命运,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更可以形容为这部影片是在这激荡三十年中关于一个土鳖,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浪漫骑士的“中国式成功”故事。

孟晓骏、王阳和成东青是那个时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们中,一个是自视甚高、锋芒毕露的海归后代;一个是醉心诗词、风流倜傥的浪漫骑士;一个是不修边幅、默默无闻的一大土鳖。正是这样各走极端、格格不入的三个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谊,并创下一段“神话”故事。无论是最初的合伙还是最后的分歧,片中最动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临着重重考验,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曾经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给你唱《海阔天空》,你迷茫了听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么变,我们失败了还是成功了都一起唱《光阴的故事》。

这也是一段关于青春的“血泪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这部影片不仅带领观众回顾了青春的“血泪史”,更让观者找到了同故事情节中种种青春挫折上的共鸣。 三个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让每一位观者或多或少地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青春,谁都有过没落的时候,谁都有过爱恋的伤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这三个人物的身上都有着相应的折射,于是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共鸣而被震撼。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更出彩的还有一些经典的台词:“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让你感到坚持就是一种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我还很喜欢片中美国老太太的话 You are young, you can go far away from here, she will get stuck here。是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只有坚持住了,那些过往的伤痛才会成为闪闪发亮的光点!还有那句最戳人心窝的“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我们现实中总是让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击溃,于是忘记了曾经的梦想。然而梦想是最不该放弃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让它磨灭你的灵魂。

《中国合伙人》确实是一部让50后深思,让60后动容,让70后震颤,让80后楷模,让90后启迪的励志传奇大片。看完这部片子,有了一种“想去做点啥”的冲动,让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细细品来,不难发现它更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是的,梦想需要坚持,所以不论你是土鳖、是愤青还是海龟,都应该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去做梦、寻梦、追梦、圆梦,让我们一个个小梦支撑起我们的中国梦,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励志影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韩国政治界的超现实写照影片《阿修罗》观后感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从影调、演员阵容、故事背景、配乐来说都是上品,但角色是虚的、故事是虚的,导演再努也只是徒劳。

郑雨盛,要是这次对角色的把握和用功程度算是突破了,以塑造角色来说比《新世界》里的李政宰高出一筹,人物本身的戏剧冲突也够强,他媳妇病床前的那句:不要做坏事,我在替你接受惩罚呢!给角色的挣扎加力不少,但是剧本本身的缺陷让他这个人物有点吃力不讨好;

黄政民,这是近期我最爱的韩国男演员了,他演的很好,角色本身也出彩,这种近乎疯狂的角色他拿捏起来太驾轻就熟,但说真的,对他来说,这也就是个60分的答卷。人物本身的气质和他自身演绎捏合出了一个看似满分的角色,但还是那句话,剧本本身是虚的,好戏从来都是群像高分,众人拾柴的结果,黄政民被剧本拖累了;

郭道元,多好的演员啊,他倒是一直在韩国电影里出演中间角色,亦正亦邪,看似和黄政民的戏路有些类似,但是他那张“公务员”的脸啊,让他注定是韩国犯罪片里警察和检察官的常客,这部片子里的郭道元太过熟悉了,一举手一抬足都可以直接嫁接到另外几部他出演的韩国犯罪片里。

朱智勋,要说他这个角色相对来说是最丰满的,因为有变化,但是同样受剧本拖累,这个角色的转变含含糊糊,演员的演绎其实已经很到位了,但是无奈导演想要的太多,这也是这类豪华班底的短板,都是好演员,导演想要他们都出彩,最后就是谁都没出彩。你能感觉到导演极力的在用情节堆砌朱智勋和郑雨盛的兄弟情,以达到最后二人反目的戏剧效果,无奈情节的复杂繁琐让观众无暇顾及,也无更多篇幅展现,最后只能做个平均分法,谁都没落着好。

这部戏有很多好的情节桥段,比如殷室长给黄政民提裤子那场戏、比如郭道元拿不雅视频威胁郑雨盛那场戏等等。。。演员做的都足够好了,但导演拿着一手好牌最后没赢。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导演永恒的课题。

如果导演的重点和视角就放在郑雨盛和朱智勋这对兄弟上,不要那么多政治企图和谋划;如果导演的重点和视角放在检察官身上,一个原本嫉恶如仇的检察官如何被政治和现实拖累,最终变成了自己原本最厌恶的人;如果导演的重点和视角放在市长身上,一个既为人民谋福利,又深谙政治手腕阴险毒辣的市长最终如何垮台。。。。但无奈,本片导演金成洙啥都想要。。。。鱼和熊掌都想要,最后造出一块熊掌形状的鱼味饼干。。。

这是典型的要的太多,死于冗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年度最期待影片《金刚2骷髅岛》观后感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主要看特效这点不用说。抖森再美再敬业,角色依然没惊喜。主要是看到景甜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感觉非常尴尬:1. 没台词不要紧,角色的重要性主要不是由台词多少而决定;2. 英文有口音没问题,在那个年代美国本土的亚洲人没有那么多,说是亚洲带过去的,英文有口音很正常。 最最主要无法融入的原因除了人物背景交代不足以外,还有造型造型造型!大家都去野外工作,穿的都是耐脏的衣服,只有她穿的红白格子衫,还带着红色头带,披着长直发。

这就算了,经过几天没洗澡,飞机坠落,在森林里跑来跑去以后,脸一点没脏,头发一点没乱,衣服也还是完美......看看人家外国女演员,全身都是灰,汗湿得黏糊糊的。

感觉中国好多女演员还是偶像包袱太重,感觉根本不在意这电影,也不在意这角色,在意的只是自己在镜头前有多完美。本该因在国外电影看到本国演员而自豪的我,就只有失望和无奈了。一如坐附近的外国小哥说的那句话:“What is she doing t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爱国主义影片《马石山十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我同学父亲部队真实故事拍摄的《马石山十勇士》(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我同学妹妹导演)首映式于今天下午四点钟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军委及各总部领导,驻京部队代表,各界群众及文艺界人士600多人观看了首映式。我和我弟弟全家,我们同学王洋洋,黄新原,张晔璎等代表及家人(我夫人同学李夏平,小五,小郝及亲属也来捧场)也来到现场观看了影片

影片音响效果一流,演员表演出色,特技效果及战斗场面震撼,真实故事感人,特别是电影采用了大胆的拍摄手法,使用黑白形式表现整个过程,使人回到了过去年代,结尾再还原彩色回忆,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有个别地方稍显粗糙,但是其振奋人心健康向上的题材及影片中几个催人泪下的高潮,我给打90分)。

故事情节如下:

王殿元,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班长、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被日本侵略军包围的2000多名群众转移,王殿元带领全班9名战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惨烈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1942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军驻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日伪军两万多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拉网式的大“扫荡”。来自莱阳、海阳、文登、牟平、栖霞、福山等地的几千名群众,也被敌人网进了包围圈,围困在马石山等地。

王殿元带领全班战士去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归队途中路过马石山。他们见几千群众被围进了敌人包围圈,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突围。王殿元坚定地对大家说:“各位父老乡亲们放心,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是共产党、毛主席教导出来的革命战士,生死和乡亲们在一起,我们一定把大家带出去!”夜色中,他们利用事前侦察好的路线,分几批带领上千群众先后冲出了包围圈。

天色将明时,战士们又返回来,准备把困在马石山前的乡亲们也救出去。当护送最后一批群众突围时被敌人发现了。敌人的机枪、步枪一齐向突围的人群扫射。王殿元一看情势危急,立即向战友们喊道:“机关枪吸引敌人火力,其他人跟我来坚决顶住敌人!”

就在群众突围的时候,王殿元果断命令全班战士:“同志们,牵制住敌人,把鬼子引到山上去!”战士们将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后,边打边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在战士们的掩护下,群众大部分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王殿元和9名战士陷入了重围中。

晨曦中的马石山主峰上,六班战士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凭借有利地形,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拼杀了5个多小时,抗住了敌机的几番投弹轰炸,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拼、石头砸,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打死了七八十个鬼子兵。战至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共产党员、班长王殿元和另外两名同样身负重伤的战士,以及最后两颗手榴弹。就在日军再一次冲上阵地时,王殿元用尽全力把一颗手榴弹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后与冲到跟前的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来到烈士们浴血奋战的主峰,找到了王殿元、赵亭茂、李贵、王文礼等十勇士的遗体,把他们安葬在山顶那棵平顶松附近,并为十勇士竖立了纪念碑。“马石山十勇士”作为一个英雄群体,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