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慈禧太后的作文推荐3篇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关于慈禧太后的作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浏览

2206

作文

3

篇1:女汉子3:敢向十一国宣战的慈禧太后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慈禧太后的形象都是很不好的,仿佛就是因为这个老太婆,近代的中国才会遭受那么多屈辱。我们先把这些口水官司放在一边,做为一个女人,慈禧能够在男人的权力层中独掌大权,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女汉子

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死的时候,慈禧只有二十七岁,论到现在也就大学毕业一两年的样子。

咸丰临死前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然后又任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朝政。但同时,咸丰为了实行权力制衡,又给了慈禧和此案两枚印章,诏令必须加盖印章之后才能颁行。这样,八大臣同两宫太后就发生矛盾。

咸丰死后,弟弟恭亲王奕䜣就获准赶到承德避暑山庄,然后秘密的在行宫拜见了两宫皇太后,定下除掉肃顺等人的计策。而当时醇郡王奕缮又成为了正黄旗汉军都统,掌握了实际的军事权力。

在护送咸丰皇帝的遗体回北京的过程中,慈禧和慈安只陪了灵驾一天,然后就以皇帝(同治)年龄小为借口,从小道提前赶回北京部署。

慈禧回京之后,立即召见了恭亲王,瑞后发动政变,公开宣布在载垣、肃顺等人的罪状,并将他们全部缉捕,随后处斩。

公元1861年农历11月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垂帘听政就是在同治皇帝的御座后面设一道黄幔,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并坐其后。恭亲王奕䜣立于左,惇亲王奕缮立于右,这在中国历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慈禧太后反腐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就是晚清著名的《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这部小说的连载很快引起了轰动,《官场现形记》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衙役、狱头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李宝嘉将这些形形色色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官场现形记》犹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

在《世界繁华报》连载时,人们都在找小说里影射的是当朝的哪些官员。因为在《官场现形记》里,写的大多是清朝的真人真事,只是名字换了而已,而且涉及的好多情节都是清朝的秘密。《世界繁华报》的发行量很快由几千份上升到几万份,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供不应求、报贩加价出售的现象。

很快,《世界繁华报》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慈禧太后看过后很是生气。当时,清朝已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慈禧太后把清朝的衰落、受列强欺负的罪都算到了这些政府官员的头上,于是开始了一场大的“反腐败”行动,而这场“反腐败”行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官场现形记》中所影射的官员。

慈禧“反腐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图索骥,照着《官场现形记》里影射的名单抓人,很快,就有一大批官员被抓起来,以谋反罪斩立决。

摄政王载沣下令通缉此小说的作者。并令两广总督端方派人刺杀这个胆大妄为、扰乱社会的李宝嘉,查封连载此作品的《世界繁华报》报社。

可是,李宝嘉却一点也不担心,他把《世界繁华报》化整为零,搬到了当时的英租界,继续连载《官场现形记》。很快《官场现形记》连载完了。但让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的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很快就在一些列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的外国人甚至把这本书带到了国外。

而慈禧太后则让人把《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些行贿、受贿以及官员的腐败行为整理出来,下令全国官员凡有此行为者,皆为重罪。而当时《官场现形记》里所涉及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慈禧太后以谋反罪处决了。

虽然这本书没有改变清朝的命运,可是当时的官员也因为《官场现形记》而收敛了很多。一本小说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反腐指南”,这恐怕也算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慈禧太后洗澡和梳妆

全文共 2509 字

+ 加入清单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她是成丰皇帝的妃子。公元1862年(成丰十一年)成丰皇帝驾崩,6岁的太子载淳即位,叶赫那拉氏被尊为太后,与恭亲王奕忻定计杀死摄政大臣载垣、端华、肃顺,实行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向来爱打扮,尤其对洗澡特别讲究,夏天是每天洗一次,冬天则是2-3天洗一次。慈禧每次洗澡的时间并不固定,但大都选在晚饭过后一个小时左右。

每当慈禧太后要洗澡时,先由太监把澡盆、水、毛巾、香皂、香水等物品准备好,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口,再由宫女把这些东西送进寝宫。倒好水后,才请太后宽衣入浴。侍候太后洗澡的是四个经过严格选拔和专门训练的宫女。

洗澡的时候,由这四名宫女分别站在太后的四周,然后由其中一名领头的宫女拿起一叠毛巾(共有25条)放入水中,浸透以后,先捞出四条,双手拧干同时分给其他三人,当即一齐打开,平铺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给太后擦拭着胸背、两腋及双臂。如此接连上六七次之后,再打上香皂,这种香皂是宫里自制的玫瑰皂。四名宫女必须一齐动手,把香皂涂在毛巾上面,帮太后擦身子(毛巾在一次擦完后随即扔掉)。然后,重新把一叠新毛巾浸泡在水里。毛巾浸透捞出后拧得不很干,用这种湿软的毛巾,轻轻替太后擦去身上的肥皂,必须一遍又一遍地。直到擦得干干净净、身上没有一点儿肥皂沫为止。最后就是给太后涂香水,夏天多用耐冬花露水,秋冬则用玫瑰花露水,用量很大,用法也特别,使用时是将洁白的纯丝棉做成约巴掌大的锦块,洒上香水,轻轻用锦块拍打身上,把香水拍均匀。擦完香水后,四名宫女再用干毛巾把太后上身的各个部位轻拂一遍,然后给太后穿上偏衫和睡衣。上身洗好了再洗下身。太后认为上身是天,下身是地,地永远不能盖过天,所以洗下身时要重新换一套用具,洗法和洗上身差不多。

慈禧太后洗澡用的是两只木胎镶银的澡盆,直径不到三尺(斗形)。外表上看去像个大腰子,盆中间凹进去一块,为的是太后洗澡时能靠近澡盆。太后坐的是一把一尺多高的矮椅,后背可转动,也可卸下来。太后每洗一次澡要用去一百条毛巾,因为毛巾从水里捞出来后,她就不允许再放回到水里,故用一次就要扔掉,以致她每洗完一次澡后,澡盆里的水都干干净净的,看不见半点污垢。

由于要上早朝,慈禧太后每天凌晨4-5时就要起床,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手。这时,宫女用银盆盛满热水,先把毛巾用热水浸透,捞出后由宫女将太后的双手包起来,再将太后披包的双手放到热水里浸泡,水冷了再换热的,大约要换两三盆水方可。接着是洗脸,或者说是热敷,用热毛巾长时间地在两颊和额头上热敷。据说这样可以把抬头皱熨开来,并能减少两颊的皱纹。此后她便坐到梳妆台前,由侍寝的宫女帮她在两鬓之间敷上点粉,在两颊、手心抹胭脂,接着便传专人给太后梳头。早就等候在外面的梳头太监听到里面传唤后,立即头顶着用黄云龙套包裹着的梳头工具进入。向太后叩头请安之后,便细心打开黄云龙包袱,拿出梳头用的簪子、梳子、篦子等一应齐全的工具,开始给太后梳头。这位专门给太后梳头的人,人们只知他姓刘,是个老太监,一直都是他伺候太后梳头,宫里的人都称他为“梳头刘”。后来梳头刘人老了,于是便由李莲英接替给太后梳头。李莲英第一次给太后梳头是在太后庚子出逃的那天早上。看起来很笨的李莲英,给太后梳起头来却异常灵活,而且手法也很熟练,这大概是因为他和梳头刘是好朋友,从梳头刘那里学会了给太后梳头方法的缘故。给太后梳头的方法是:先把太后的头发散开,用热毛巾在头发上熨一熨之后,拢在一起向后梳。用左手把头发握住,用牙齿把头发绳咬紧,再用右手缠在发根扎紧辫绳。黑色的辫绳缠到约一寸长,以辫根为中心,把头发分两股拧成麻花形,长辫子由左向右转,盘在辫根上。让辫根的黑绳露在外面,然后用一根横簪子顺着辫根从底下插过,压住盘好的发辫,让辫根绳起到粱柱的作用。最后在辫根黑头绳上插上“老瓜瓢”,让所有盘在辫根上的头发不致松散下来,再用网子兜住即可。经过这样精心梳理的头发,既庄重大方,又牢固可靠,最让太后称心如意。

不过,据清末太监信修明的回忆,慈禧太后40岁之后,头发就已脱落很多,仅存鬓边和后脑的短发,俨然一位秃老太太。修饰时全靠用技巧去遮掩,即头顶心用一束假青发,以红胶粘住,两边再贴上发片,大两板头,这是一种满式的宫妆。因为头上粘了假发,所以太后平时行动都小心翼翼,生怕假发会突然脱落下来。太后平时最忌讳掉头发,大有视头发如命的程度,所以李莲英每次给她梳头时,显得格外小心,生怕梳掉一根头发。万一真有头发掉了下来,也得悄悄把掉下来的头发用手拈住,迅速收起来,绝对不能让太后本人知道,否则就会惹来麻烦,甚至会被赶出宫去。梳完了头之后,太后重新开始描眉画鬓,敷粉搽红。她坐在镜子面前对着自己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反复照着,横挑鼻子竖挑眼,仔仔细细地挑毛病,直到完全满意为止。最后还要看看脚下穿的鞋袜正不正,两只脚站平来左比右比。因为她的袜子是绫儆的,中间有一条线,穿上后线缝要正对着鞋口才行。所有这一切,都要让她认为满意了,才可以由李莲英搀扶着走出寝宫,准备上早朝。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满手均留有约二寸长的指甲,每天晚上必须进行泡洗修剪。修剪之前要用圆圆的比茶盏大一点的玉碗盛上热水,挨次把指甲泡软,把弯指甲校正理直,对不端正的地方除了要用小锉锉平整,用小刷子把指甲里里外外刷一遍外,还要用翎子管吸上指甲油,对其均匀地涂抹,最后再给指甲戴上用黄绫子做的指甲套。对此,太后备有一个专门放置修指甲工具的盒子,而所有修指甲工具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太后对每次修指甲时剪下来的指甲,都很细心地保存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会端出来打开欣赏,显得分外珍惜。可是好景不长,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出逃西安的前夕,将满手的指甲全部剪掉了。

这只是当年这位中国最高统治者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在她统治下的中国能够怎么样,那是可想而知的。可悲的是,在当时的制度下,偌大的中国对这个心理有些变态狡黠阴险的女人竟毫无办法,绝大多数中国人面对着日益衰败的国家只有唉声叹气的份,而中国追赶世界前进步伐的宝贵时机,也在那缓缓擦澡、梳妆和泡指甲中给贻误了。

展开阅读全文